CN214675221U -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5221U
CN214675221U CN202023070850.9U CN202023070850U CN214675221U CN 214675221 U CN214675221 U CN 214675221U CN 202023070850 U CN202023070850 U CN 202023070850U CN 214675221 U CN214675221 U CN 214675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middle plate
housing assembly
height
flash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08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作雄
程大庆
刘斌奇
王雷
张友敏
黄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708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5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5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5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其包括后壳、中板、压条、闪光灯基板以及压板;中板与后壳间隔设置;摄像头支架层叠于中板;压条设于中板的一端,并与中板形成有第一间隙;闪光灯基板和设于闪光灯基板的闪光灯,闪光灯基板穿设于中板;压板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间隙,压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摄像头支架,并将基板压紧于后壳。本申请的壳体组件仅需对压板的一端固定即可将闪光灯基板压紧于后壳,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而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壳体组件的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摄像模组,例如手机的闪光灯组件,在安装时先将摄像头支架设置在中板上,然后将压条设置在中板上,接着在装设闪光灯,并对压板进行锁紧。
目前,一般利用多个螺丝将压板进行锁紧,但是由于闪光灯组件及螺丝的结构均较小,此种方式费时费力,人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后壳;
中板,与所述后壳间隔设置;
摄像头支架,层叠设于中板;
压条,设于中板的一端,并与所述中板形成有第一间隙;
闪光灯基板,穿设于所述中板;
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间隙,所述压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支架,并将所述基板压紧于所述后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板具有避让孔,所述闪光灯基板穿设于所述避让孔,所述中板包括多个薄板,多个薄板依次连接围合形成有所述避让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板中的一个所述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部、第一折弯部及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形成有第一凹陷部;
所述压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型部、第二折弯部及第二直型部,所述第一直型部与所述第一平直部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形成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直型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平直部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后壳形成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间隙的高度,所述第三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间隙的高度,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所述第三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包括:
垂直部,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支架的一侧;
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部折弯连接,并将所述闪光灯基板往所述后壳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支架包括:
底壁,压设于所述中板的一侧;
侧壁,与所述底壁垂直连接,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侧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框架,包括框本体和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垂直连接于所述框本体的内表面,所述支撑凸起夹设于所述压条与所述后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具有一支撑台,所述压条还包括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侧,所述支撑台支撑连接凸起。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和如上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
上述的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通过压板将闪光灯基板压紧于后壳,压板的一端插设于压条和中板形成的第一间隙内,另一端可连接于摄像头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仅需对压板的一端固定即可将闪光灯基板压紧于后壳,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而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壳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部分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的部分壳体组件沿III-III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的部分壳体组件沿IV-IV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壳体组件 100
摄像头 200
移动终端 300
后壳 10
容纳孔 11
油墨层 12
中板 20
第一平直部 21
第一折弯部 22
第一凹陷部 221
第二平直部 23
避让孔 24
薄板 25
摄像头支架 30
底壁 31
侧壁 32
螺栓 33
压条 40
第一间隙 41
第一直型部 42
第二折弯部 43
第二凹陷部 431
第二直型部 44
焊点 45
连接凸起 46
压板 50
水平部 51
收容孔 511
垂直部 52
闪光灯基板 61
闪光灯 62
框架 70
框本体 71
支撑凸起 72
支撑台 7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包括后壳10、中板20、摄像头支架30、压条40、压板50、闪光灯基板61及框架70。可以理解地,为了便于清楚表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图1和2中仅示出了壳体组件100的部分结构,且后壳10、中板20、摄像头支架30、框架70等部件也不仅局限于图2和3中的结构。
摄像头支架30、框架70、压条40、压板50均可由金属材料制成,可选地,该金属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铝、铝合金、钛合金中的一种。
请参见图4,中板20与后壳10间隔设置。摄像头支架30设于中板20。闪光灯基板61穿设于中板20。压条40设于中板20的一端,并与中板20形成第一间隙41。压板50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间隙41,压板50的另一端连接于摄像头支架30,并将闪光灯基板 61压紧于后壳10。闪光灯基板61为电路小板。
后壳10可以为玻璃盖板、金属盖板、陶瓷盖板、塑料盖板中的一种,呈矩形状。后壳10上设有容纳孔11,用于安装闪光灯62 (闪光灯62设于闪光灯基板61上,下文将阐述)。在本实施例中,后壳10上涂覆有一层油墨层12,闪光灯基板61的尺寸大于容纳孔11的尺寸,闪光灯62的尺寸与容纳孔11的尺寸相适配,如此,装设完成后,闪光灯基板61抵接于后壳10的一侧。
如图2,所述中板具有避让孔24,避让孔24的尺寸与闪光灯基板61的外形尺寸相适配,如此,闪光灯基板61可收容于中板 20的避让孔24内。中板20包括多个薄板25,多个薄板25依次连接围合形成有所述避让孔24。可选地,中板20为框形结构,避让孔24由4个薄板25围合形成。
中板20中的一个薄板2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部21、第一折弯部22及第二平直部23,第一平直部21的上表面与部分压条40贴合,第一平直部21的下表面和后壳10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211;第一折弯部22的靠近压条4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陷部221。举例地,中板20由4个薄板25围合形成,4个薄板25可以有2 条长薄板,2条短薄板,2条短薄板中仅仅有1条短薄板由第一平直部21、第一折弯部22及第二平直部23形成,另一条短薄板则为平直的薄板。
压条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型部42、第二折弯部43及第二直型部44。第一直型部42与第一平直部21可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并形成有焊点45,第二直型部44与第二平直部23亦可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第二折弯部43的靠近中板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陷部431,第一间隙41由第一凹陷部221和第二凹陷部 431共同形成,其中,第一凹陷部22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凹陷部431的宽度,如此可方便压板50的插装。
第二平直部23的上表面与部分压条40贴合,第二平直部23 的下表面和后壳10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231。第一折弯部与后壳形成有第四间隙,第二间隙的高度大于第四间隙的高度,第三间隙的高度大于第四间隙的高度,第一间隙的高度大于第二间隙的高度,第三间隙、第二间隙的高度均小于第一间隙的高度。可选地,第二间隙的高度、第三间隙的高度均可以为0.08-0.12mm,第四间隙的高度可以为0.02-0.05mm,第一间隙的高度可以为0.15-0.2 mm。
中板20对应容纳孔11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24,避让孔24的尺寸与闪光灯基板61的外形尺寸相适配,如此,闪光灯基板61可收容于中板20的避让孔24内。
摄像头支架30包括底壁31和侧壁32。底壁31压设于中板20 一侧。侧壁32可以为3个,也可以为4个,在本实施例中,侧壁 32的数量为4个,4个侧壁32围绕底壁31形成一框形结构,以安装摄像头(下文将阐述),压板50通过螺栓33固定连接于其中1 个侧壁32。
压板50包括水平部51和垂直部52。垂直部52通过螺栓33 固定连接于摄像头支架30的其中一个侧壁32。水平部51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间隙41,另一端与垂直部52折弯连接,水平部51将闪光灯基板61压紧于后壳10。水平部51开设形成有一收容孔511,收容孔511的尺寸小于闪光灯基板61的尺寸,闪光灯基板61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收容孔511扩散到其他位置,闪光灯基板61 上的线路也可通过收容孔511与外部连接。水平部51的一端上设有凸起,凸起的厚度与水平部51的厚度相加等于或小于第一间隙 41的高度,以便水平部51的一端插入第一间隙41。
框架70包括框本体71和支撑凸起72,支撑凸起72垂直连接于框本体71的内表面,支撑凸起72夹设于压条40与后壳10之间。支撑凸起72的内表面支撑部分压条40,后壳10盖设于支撑凸起 72的外表面。具体地,支撑凸起72具有一支撑台721,压条40还包括连接凸起46,连接凸起46连接于第二折弯部43的一侧,支撑台721支撑连接凸起46。框本体71由2条长主体(图未示)和 2条短主体(图未示)围绕形成,支撑凸起72设于其中一条短主体,同样的,长主体也设有支撑台(图未示)用于支撑中板20。
请参见图5,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300,包括闪光灯 62和摄像头200和上述的壳体组件100,摄像头200安装于壳体组件100,闪光灯62设于闪光灯基板61,闪光灯62依次穿设中板 20和后壳10。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300可应用于车载、自动驾驶及监控装置,其中移动终端300包括但不限于为行车记录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 (PMP)、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机、数码静物相机、移动医疗装置、可穿戴式设备等移动终端。
上述的壳体组件100和移动终端300通过压板50将闪光灯基板61压紧于往后壳10,压板50的一端插设于压条40和中板20 形成的第一间隙41内,压板50的另一端可连接于摄像头支架3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壳体组件100仅需对压板50的一端固定即可将闪光灯基板61压紧于后壳10,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而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根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
中板,与所述后壳间隔设置;
摄像头支架,层叠设于中板;
压条,设于中板的一端,并与所述中板形成有第一间隙;
闪光灯基板,穿设于所述中板;
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间隙,所述压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支架,并将所述闪光灯基板压紧于所述后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具有避让孔,所述闪光灯基板穿设于所述避让孔,所述中板包括多个薄板,多个所述薄板依次连接围合形成有所述避让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中的一个所述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部、第一折弯部及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形成有第一凹陷部;
所述压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型部、第二折弯部及第二直型部,所述第一直型部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形成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直型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平直部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后壳形成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间隙的高度,所述第三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间隙的高度,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所述第三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
垂直部,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支架的一侧;
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部折弯连接,并将所述闪光灯基板压紧于所述后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支架包括:
底壁,压设于所述中板的一侧;
侧壁,与所述底壁垂直连接,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侧壁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架,包括框本体和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垂直连接于所述框本体的内表面,所述支撑凸起的内表面支撑部分所述压条,所述后壳盖设于所述支撑凸起的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具有一支撑台,所述压条还包括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侧,所述支撑台支撑连接凸起。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闪光灯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摄像头支架内,所述闪光灯设于所述闪光灯基板,且所述闪光灯依次穿设所述中板、所述后壳。
CN202023070850.9U 2020-12-18 2020-12-18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214675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0850.9U CN214675221U (zh) 2020-12-18 2020-12-18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0850.9U CN214675221U (zh) 2020-12-18 2020-12-18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5221U true CN214675221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0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0850.9U Active CN214675221U (zh) 2020-12-18 2020-12-18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5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0180B (zh) 终端设备、扬声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2096279A (zh) 框体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27620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432507B2 (en) Attachment frame for a display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4675221U (zh) 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JP2010147551A (ja) 筐体防水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CN107257514B (zh) 麦克风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2819125A (zh) 显示装置
CN211909492U (zh) 导热支撑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1479090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14640733B (zh)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CN115297201B (zh) 一种接地弹片及电子设备
CN107147835B (zh) 电子装置
CN117768565A (zh) 终端设备
CN210008160U (zh) 一种屏蔽罩及显示装置
CN211016289U (zh) 显示装置的后壳及显示装置
CN212085218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09882306U (zh) 一种开关电源外壳
CN218782558U (zh) 一种定位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545176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
CN103176298B (zh) 薄型化显示装置
CN216487038U (zh) 弹片式安装壳体和显示器
CN217183644U (zh) 一种气密性好的壳体组件
CN216700053U (zh) 一种出音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872564U (zh) 屏蔽组件、电路模块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9 Foxconn H5 plant 101, No. 2, Donghuan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lant 5, building C09, 4th floor, building C07, 2nd floor, building C08, 3rd floor, 4th floor, building C04, zone B, Foxconn Hongg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ucheng Das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zhou Guanlan Foxconn Hongguan Science Park B workshop 5 C09 buildings 4 floors, C07 buildings 2 floors, C08 buildings 3 floors 4 floors, C04 buildings 1 floor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