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1986U -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61986U
CN214661986U CN202120566592.9U CN202120566592U CN214661986U CN 214661986 U CN214661986 U CN 214661986U CN 202120566592 U CN202120566592 U CN 202120566592U CN 214661986 U CN214661986 U CN 214661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inner ring
outer ring
layer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65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寅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case Precision Technology Yanch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case Precision Technology Yanch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case Precision Technology Yanch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xcase Precision Technology Yanc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65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61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61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61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密封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圈和吸气治具,其中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通气管路,密封圈本体包括环形底座、外圈体、内圈体和设置于内圈体上的凸起部,外圈体和内圈体分别设置于环形底座上,外圈体位于内圈体的外侧,环形底座、外圈体和内圈体围设形成充气腔,内圈体为弹性件,凸起部在充气腔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通气管路设置于外圈体上,连通于充气腔。本实用新型通过通气管路与充气腔形成完整的气体通道,对充气腔吸气时,凸起部能够朝向外圈体偏移,从而将产品置于密封圈本体的内侧;对充气腔吹气时,凸起部能够背离外圈体偏移,使凸起部紧密抵靠产品,保证吸气治具与产品间无气流渗透,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背景技术
在CNC(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加工领域中,许多用到真空吸气治具对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固定,而很多吸气治具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漏气现象而影响固定效果。一般为了防止吸气作业时密封性不好而漏气的现象,会使用密封垫圈来防止吸气治具漏气,常用的密封圈为实心结构,利用密封圈的弹性材料特性来完成密封作用。但在吸气治具的往复吸气作业过程中,实心结构的密封圈只能通过被挤压来形成阻隔,限制了密封圈在吸气治具中的密封效果,且一旦弹性伸缩功能有所损失就会影响密封效果,导致吸气治具漏气。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密封圈,在密封圈本体具有一定弹性的基础上,配合物理充气方式使得密封圈更好的紧贴于产品,解决现有的仅依靠密封圈本体的塑性伸缩力来密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解决现有的仅依靠密封圈本体的塑性伸缩力来密封的问题,配合物理充气方式使得密封圈在吸气治具中更好的紧贴于产品,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圈,包括:
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环形底座、外圈体、内圈体和设置于所述内圈体上的凸起部,所述外圈体和所述内圈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上,所述外圈体位于所述内圈体的外侧,所述环形底座、所述外圈体和所述内圈体围设形成充气腔,所述内圈体为弹性件,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充气腔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
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设置于所述外圈体上,连通于所述充气腔。
作为优选,所述外圈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圈层和第二外圈层,所述第一外圈层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上,与所述内圈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圈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圈层和所述内圈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圈层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充气腔的充气孔,所述通气管路通过所述充气孔连通所述充气腔。
作为优选,所述内圈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内圈层和第二内圈层,所述第一内圈层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上,所述第二内圈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圈层和所述外圈体,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圈层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侧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圈层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内圈层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侧面齐平。
作为优选,沿垂直于所述密封圈本体轴向的方向,所述第一内圈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圈层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底座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
作为优选,还提供一种吸气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还包括主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所述环形底座夹设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卡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和吸气治具中,环形底座用于将密封圈本体固定安装于吸气治具中,通气管路与密封圈本体内封闭的充气腔形成一条完整的气体通道,利用内圈体能够弹性变形的特质,使得在通气管路对充气腔进行吸气时,内圈体上的凸起部在气体压差下能够朝向靠近外圈体的方向偏移,从而能够将产品放置于密封圈本体的内侧,在通气管路对充气腔进行吹气时,内圈体上的凸起部在气体压差下能够朝背离外圈体的方向偏移,从而更好地使凸起部紧密抵靠于密封圈本体内侧的产品上,有效防止气流从背离环形底座的一侧流向环形底座与吸气治具的抵靠处,保证吸气治具与产品之间无气流渗透,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气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中:
1-密封圈本体;11-环形底座;111-安装部;12-外圈体;121-第一外圈层;1211-充气孔;122-第二外圈层;13-内圈体;131-第一内圈层;132-第二内圈层;14-凸起部;15-充气腔;
2-通气管路;
3-主板;31-安装槽;
4-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1和通气管路2,密封圈本体1包括环形底座11、外圈体12、内圈体13和设置于内圈体13上的凸起部14,外圈体12和内圈体13分别设置于环形底座11上,外圈体12位于内圈体13的外侧,环形底座11、外圈体12和内圈体13围设形成充气腔15,内圈体13为弹性件,凸起部14在充气腔15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通气管路2设置于外圈体12上,连通于充气腔15。
在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环形底座11用于将密封圈本体1固定安装于吸气治具中,通气管路2与密封圈本体1内封闭的充气腔15形成一条完整的气体通道,利用内圈体13能够弹性变形的特质,使得在通气管路2对充气腔15进行吸气时,内圈体13上的凸起部14在气体压差下能够朝向靠近外圈体12的方向偏移,从而能够将产品放置于密封圈本体1的内侧,在通气管路2对充气腔15进行吹气时,内圈体13上的凸起部14在气体压差下能够朝背离外圈体12的方向偏移,从而更好地使凸起部14紧密抵靠于密封圈本体1内侧的产品上,有效防止气流从背离环形底座11的一侧流向环形底座11与吸气治具的抵靠处,保证吸气治具与产品之间无气流渗透,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外圈体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圈层121和第二外圈层122,第一外圈层121设置于环形底座11上,与内圈体13间隔设置,第二外圈层122分别连接于第一外圈层121和内圈体13。第二外圈层122能够配合环形底座11固定内圈体13的端部,第一外圈层121与内圈层13间隔设置为凸起部14摆动提供空间,使得在通气管路2对充气腔15吸气时,内圈体13上凸起部14能够朝向靠近第一外圈层121的方向偏移,通气管路2对充气腔15吹气时,内圈体13上的凸起部14能够朝向背离第一外圈层121的方向偏移。
进一步地,参见图5和图6,第一外圈层121上设置有连通于充气腔15的充气孔1211,通气管路2通过充气孔1211连通充气腔15,以便通气管路2对充气腔15进行吸气和吹气。
在本实施中,参见图5和图6,内圈体1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内圈层131和第二内圈层132,第一内圈层131设置于环形底座11上,第二内圈层132分别连接于第一内圈层131和第二外圈层122,凸起部14设置于第二内圈层132背离外圈体12的侧面上。通过第一内圈层131和第二外圈层122支撑第二内圈层132,第二内圈层132为弹性件,在充气腔15充气状态下,第二内圈层132能够沿垂直于密封圈本体1轴向的方向进行摆动,进而实现其上的凸起部14远离或抵靠于产品。
进一步地,参见图6,第一内圈层131背离第一外圈层121的侧面与第二内圈层132背离第一外圈层121的侧面齐平,使得凸起部14能够相对整个内圈体13的侧面突出,更加有利于凸起部14抵靠于产品上,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
可选地,参见图6,沿垂直于密封圈本体1轴向的方向,第一内圈层131的厚度大于第二内圈层132的厚度。通过第一内圈体131和第二内圈体132的厚度设置使得沿密封圈本体1的轴向方向,充气腔15在第二内圈层132位置处的截面面积大于其在第一内圈层131位置处的截面面积,提升通过充气腔15内气压变化控制凸起部14摆动的灵活性,有利于凸起部14更好地紧密抵靠于密封圈本体1内侧的产品上。
可选地,凸起部14设置有多个,多个凸起部14沿密封圈本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使得密封圈本体1与产品之间形成多个密封处,提升密封效果。
可选地,凸起部14的表面为弧形面,避免凸起部14损伤产品。
可选地,凸起部14设置有两个。
可选地,参见图6,环形底座11背离外圈体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11,且安装部111相对内圈体13伸出环形底座11,便于环形底座11更好地安装于吸气治具上,提升密封圈密封作业时的稳定性。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吸气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密封圈,还包括主板3和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沿主板3的周向设置于主板3上,环形底座11夹设于主板3与固定组件4之间,通过通气管路2向充气腔15内充气控制凸起部14抵靠于产品,能够有效防止气流从背离环形底座11的一侧,经内圈体13流向环形底座11与主板3的抵靠处,保证吸气治具与产品之间无气流渗透,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
参见图3和图4,在密封圈本体1未连通通气管路2的位置处,第一外圈层121和第二外圈层122分别抵靠于固定组件4上,第一内圈层131抵靠于主板3上,第二内圈层132位于主板3和固定组件4之间,能够抵靠于主板3上的产品。
参见图5和图6,在密封圈本体1连通有通气管路2的位置处,第一外圈层121通过其上设置的充气孔1211连通于通气管路2,通气管路2朝向主板3的外侧伸出,第二外圈层122外露出固定组件4,第一内圈层131抵靠于主板3上,第二内圈层132位于主板3和固定组件4之间,能够抵靠于主板3上的产品。
可选地,参见图6,主板3上设置有安装槽31,安装部111卡装于安装槽31中,使得密封圈本体1与主板3安装可靠。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圈本体(1),所述密封圈本体(1)包括环形底座(11)、外圈体(12)、内圈体(13)和设置于所述内圈体(13)上的凸起部(14),所述外圈体(12)和所述内圈体(13)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11)上,所述外圈体(12)位于所述内圈体(13)的外侧,所述环形底座(11)、所述外圈体(12)和所述内圈体(13)围设形成充气腔(15),所述内圈体(13)为弹性件,所述凸起部(14)在所述充气腔(15)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
通气管路(2),所述通气管路(2)设置于所述外圈体(12)上,连通于所述充气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体(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圈层(121)和第二外圈层(122),所述第一外圈层(121)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11)上,与所述内圈体(1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圈层(12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圈层(121)和所述内圈体(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层(121)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充气腔(15)的充气孔(1211),所述通气管路(2)通过所述充气孔(1211)连通所述充气腔(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体(1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内圈层(131)和第二内圈层(132),所述第一内圈层(131)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11)上,所述第二内圈层(1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圈层(131)和所述外圈体(12),所述凸起部(14)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圈层(132)背离所述外圈体(12)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层(131)背离所述外圈体(1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内圈层(132)背离所述外圈体(12)的侧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密封圈本体(1)轴向的方向,所述第一内圈层(13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圈层(132)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14)沿所述密封圈本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底座(11)背离所述外圈体(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11)。
9.一种吸气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圈,还包括主板(3)和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设置于所述主板(3)上,所述环形底座(11)夹设于所述主板(3)与所述固定组件(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气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3)上设置有安装槽(31),所述安装部(111)卡装于所述安装槽(31)中。
CN202120566592.9U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Active CN214661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6592.9U CN214661986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6592.9U CN214661986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61986U true CN214661986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4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6592.9U Active CN214661986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61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35544A1 (ja) 二重吸着ガスケット
EP1467243A3 (en) Two-shot molded seal integrity indicator, underwater camera, and method
CN214661986U (zh)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CN110719397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US6666459B1 (en) Radial shaft seal
CN111251177A (zh) 承载头及具有其的抛光装置
US7097178B2 (en) Gasket with integral channel and port seal
US3576231A (en) Inflatable air pad with easily removable diaphragm
JPWO2019167383A1 (ja) 密封構造
EP4252977A1 (en) Suction board
CN217969321U (zh) 汽车座椅通风管道连接装置
CN210661377U (zh) 充气硅胶密封圈
CN220029267U (zh) 一种打印机组装设备及其吸头构件
CN217653231U (zh) 一种用于气密性检测的气囊式密封装置
CN217942451U (zh) 自吸附式堵盖压装装置及水泵总装设备
CN219397702U (zh) 吸盘
CN210363493U (zh) 一种汽车腰托用接头装置
CN219675362U (zh) 一种主动式气密检测工装
EP0516356A1 (en) Head gasket
CN219734220U (zh) 一种防泄漏机械密封结构
CN219978102U (zh) 气防治具
CN215521964U (zh) 一种气制动用密封阀门
JP4255372B2 (ja) 防水気密装置
CN216590120U (zh) 一种充放气阀、安全阀工装结构
CN113389900B (zh) 用于蒙皮类零件真空铣切夹具的异形密封圈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