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0519U - 节气门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气门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60519U CN214660519U CN202120439975.XU CN202120439975U CN214660519U CN 214660519 U CN214660519 U CN 214660519U CN 202120439975 U CN202120439975 U CN 202120439975U CN 214660519 U CN214660519 U CN 2146605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ottle
- throttle valve
- body portion
- valve
- gu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Lift Valve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气门阀装置,其可防止已从节气门阀的上端部侧滴下的水分在节气门阀的外周的大范围内结冰。节气门阀装置包括:节气门本体,在上下方向上延长;以及节气门阀,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节气门本体;节气门阀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节气门本体的节气门轴、及节气门轴的两侧的节气门阀体,节气门阀体包含上侧阀体部及下侧阀体部,其中,在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上侧阀体部的上表面、节气门轴、及下侧阀体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已滴下至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的上侧阀体部的附近的水分朝下侧阀体部的下方依次引导的水分引导凹部(引导凹部、引导凹部、引导槽、引导凹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气门阀装置,其具有构成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进气通道的一部分的节气门本体。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已知有一种使从内燃机(发动机)的燃烧室漏出并滞留在曲柄箱内的窜气回流至进气系统来进行再燃烧的窜气回流装置。在所述窜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当在进气通道中流动的进气的温度低时,有时已被从在进气通道开口的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喷出的窜气得到冷却,由此产生凝结水。
另外,当进气通道在上下方向上延长、且节气门阀在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斜向地设置时,在如喷出口在已倾斜的节气门阀的上侧的端部(以下称为“上端部”)的上游侧开口那样的布局的情况下,存在凝结水在节气门本体的内周面中传导,并扩散至节气门阀与节气门本体之间的间隙(以下称为“节气门间隙”)的可能性。而且,在内燃机停止后,当环境温度已变成冰点以下时,存在已扩散至节气门间隙的凝结水结冰,节气门阀陷入无法运转的情况。
另外,也存在凝结水沿着节气门阀的外周,流入节气门轴的支撑部并结冰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结冰的解除变得特别困难。
针对此种问题,以往设为如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配置在已倾斜的节气门阀的下侧的端部(以下称为“下端部”)的上游侧那样的布局,防止在节气门本体中传导并已滴下至节气门阀的凝结水沿着节气门阀的外周扩散。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中,在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上游侧的空气滤清器壳的底面设置引导用流路,所述引导用流路用于将水流引导至进气通道的在圆周方向上远离节气门轴的支撑部的部位,由此凝结水在进气通道中传导并被引导至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2259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决定内燃机的配管布局方面,如以往那样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始终配置在已倾斜的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成为一种制约,因此并不理想。另外,在其他构成零件的配置的关系方面,也存在难以设为此种布局的情况,在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上端部侧的情况下,难以处理所述凝结水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即便可将在比空气滤清器壳更上游侧产生的凝结水引导至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当在比空气滤清器壳更下游侧设置有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时,也难以应对从所述喷出口滴下的凝结水。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必须将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壳的底面的引导用流路始终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因此在布局的关系方面,当凝结水朝节气门阀的上端部侧滴下时,难以处理所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此种课题而形成的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气门阀装置,所述节气门阀装置即便在水分已从节气门阀的朝上方倾斜的端部侧滴下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已滴下的水分在包含节气门间隙或节气门轴的支撑部的大范围内结冰,由此可提升配管布局的自由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的节气门阀装置1包括:节气门本体2,构成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进气通道的一部分;以及节气门阀3,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节气门本体2,用于将进气通道开闭;节气门阀3具有:节气门轴4,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节气门本体2,大致水平地延长;以及圆盘状的节气门阀体,一体地设置在节气门轴4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在将进气通道以全闭状态封闭的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斜向地延长;节气门阀体包含上侧阀体部5及下侧阀体部6,所述上侧阀体部5及下侧阀体部6在全闭位置上分别配置在比节气门轴4更上方及更下方,其中,在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上侧阀体部5的上表面、节气门轴4、及下侧阀体部6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已滴下至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的上侧阀体部5的附近的水分W朝下侧阀体部6的下方依次引导的水分引导凹部(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b、引导槽7c、引导凹部7d)。
根据所述结构,在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节气门阀的上侧阀体部的上表面、节气门轴、及节气门阀的下侧阀体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水分引导凹部。而且,已滴下至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的上侧阀体部的上游侧的水分在节气门本体、上侧阀体部、节气门轴及下侧阀体部的各水分引导凹部中依次传导,并被朝下侧阀体部的下方引导。由此,即便在水分已滴下至节气门阀的上侧阀体部侧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已滴下的水分大范围地传导至节气门间隙或节气门轴的支撑部,并结冰。另外,由此可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等有可能产生凝结水的配管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上侧阀体部侧,可提升配管布局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节气门阀装置的概略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节气门阀装置
2:节气门本体
3:节气门阀
4:节气门轴
5:上侧阀体部
6:下侧阀体部
7a、7b、7d:引导凹部
7c: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节气门阀装置1成为内燃机的进气通道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下流结构,节气门本体2构成进气通道的一部分。节气门阀装置1的上方成为进气通道的上游侧,下方成为进气通道的下游侧。在上游侧的进气通道,设置有空气滤清器或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均未图示)。在下游侧的进气通道,经由进气歧管而连通有内燃机的各气缸的进气导管(均未图示)。
节气门本体2为圆筒状,其内部空间与上游侧及下游侧的进气通道连通。具有节气门轴4及圆盘状的节气门阀体的节气门阀3经由节气门轴4而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节气门本体2的内部。节气门轴4穿过节气门本体2内的进气通道的中央部,大致水平地延长,由设置在节气门本体2内的支撑部(未图示)支撑。
节气门阀3通过马达(未图示)来将节气门轴4作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将进气通道开闭,根据其旋转角度来调整穿过进气通道的空气(进气)的流量。在图1及图2中表示节气门阀3已将进气通道在全闭位置上封闭的全闭状态,在图中,虽然看上去节气门阀3的外缘部与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接触,但实际上,为了确保顺畅的转动,在节气门阀3与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
节气门阀体在节气门阀3的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略微斜向地倾斜并延长,在此状态下,具有位于节气门轴4的上方的上侧阀体部5、及位于节气门轴4的下方的下侧阀体部6。
在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在节气门阀3的上侧阀体部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已从上游侧滴下的水分W朝上侧阀体部5引导的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a以在与节气门轴4的轴正交的图1中所示的轴线L上变成最深的方式形成,另外,以节气门轴4的轴线方向的宽度朝向上侧阀体部5逐渐地变窄的方式形成。通过所述结构,已流入引导凹部7a的水分W如图2中由箭头所示,一边沿着轴线L一边朝下方流动,由此被朝上侧阀体部5的中央部引导。
在上侧阀体部5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已被从节气门本体2引导的水分W朝节气门轴4的中央部引导的引导凹部7b。与引导凹部7a同样地,引导凹部7b以在轴线L上变成最深,并且其宽度朝向节气门轴4逐渐地变窄的方式形成。通过所述结构,从引导凹部7a朝引导凹部7b引导水分W,并且引导凹部7b内的水分W如图2中由箭头所示,一边沿着轴线L一边朝下方流动,由此被朝节气门轴4的中央部引导。
在节气门轴4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将已被从上侧阀体部5引导的水分W朝下侧阀体部6引导的引导槽7c。与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b同样地,引导槽7以在轴线L上变成最深的方式形成,并且其宽度变成固定。通过所述结构,从引导凹部7b朝引导槽7c引导水分W,并且引导槽7c内的水分W如图2中由箭头所示,一边沿着轴线L一边朝下方流动,由此被朝下侧阀体部6的中央部引导。
在下侧阀体部6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已被从节气门轴4引导的水分W进一步朝下方引导的引导凹部7d。与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b同样地,引导凹部7d以在轴线L上变成最深,并且其宽度朝向下方逐渐地变窄的方式形成。通过所述结构,从引导槽7c朝引导凹部7d引导水分W,并且引导凹部7d内的水分W如图2中由箭头所示,一边沿着轴线L一边朝下方流动,由此被朝下侧阀体部6的在圆周方向上远离节气门轴4的部位引导。
如所述那样被引导的水分W不会在节气门阀3与节气门本体2的间隙中传导并大范围地扩散,因此即便已结冰,也不会妨碍利用马达的节气门阀3的驱动,不存在节气门阀3变得无法运转的担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上侧阀体部5的上表面、节气门轴4的中央部、及下侧阀体部6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b、引导槽7c、引导凹部7d,由此已滴下至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的上侧阀体部5侧的水分W在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b、引导槽7c、引导凹部7d中依次传导,并被朝下侧阀体部6的在圆周方向上远离节气门轴4的部位引导。
因此,即便在水分W已滴下至节气门阀3的上侧阀体部5侧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已滴下的水分W大范围地传导至节气门阀3与节气门本体2的间隙或节气门轴4的支撑部,并结冰。另外,由此可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等有可能产生凝结水的配管配置在节气门阀3的上侧阀体部5侧,可提升配管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已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引导凹部及引导槽的位置及形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位置及形状,可设为不同的位置及形状。此外,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变更细微部分的结构。
Claims (1)
1.一种节气门阀装置,包括:
节气门本体,构成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进气通道的一部分;以及
节气门阀,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节气门本体,用于将所述进气通道开闭;
所述节气门阀具有:节气门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节气门本体,大致水平地延长;以及圆盘状的节气门阀体,一体地设置在所述节气门轴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在将所述进气通道以全闭状态封闭的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斜向地延长;
所述节气门阀体包含上侧阀体部及下侧阀体部,所述上侧阀体部及下侧阀体部在所述全闭位置上分别配置在比所述节气门轴更上方及更下方,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所述上侧阀体部的上表面、所述节气门轴、及所述下侧阀体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已滴下至所述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的所述上侧阀体部的附近的水分朝所述下侧阀体部的下方依次引导的水分引导凹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60151A JP2021156262A (ja) | 2020-03-30 | 2020-03-30 | スロットル弁装置 |
JP2020-060151 | 2020-03-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60519U true CN214660519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7917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39975.XU Active CN214660519U (zh) | 2020-03-30 | 2021-03-01 | 节气门阀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156262A (zh) |
CN (1) | CN214660519U (zh) |
-
2020
- 2020-03-30 JP JP2020060151A patent/JP2021156262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3-01 CN CN202120439975.XU patent/CN214660519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156262A (ja) | 2021-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67524B2 (en) | Cylinder head cover structure for engine | |
US6044827A (en)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 | |
EP3771816B1 (en) | Engine intake system, and engine | |
CN214660519U (zh) | 节气门阀装置 | |
CN118167520A (zh) | 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排放总成、进气歧管系统及车辆 | |
JP4043825B2 (ja) | 内燃機関のpcv装置 | |
US4672939A (en) | Intake manifol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 |
JP4075051B2 (ja) | 吸気装置 | |
JP5478436B2 (ja) |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 |
US9057295B2 (en) |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 |
CN111188669B (zh) | 空气-油分离器 | |
EP0753656B1 (en)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 |
JP3660291B2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
CN212250183U (zh) | 进气歧管的曲轴箱强制通风出口防结冰装置 | |
CN109072737B (zh) | 用于给内燃机的曲柄箱通风的装置和方法 | |
US9074563B2 (en) | Engine system having a condensate bypass duct | |
EP0809012B1 (en)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device | |
US20200018199A1 (en) | Oil supply device | |
JP6025582B2 (ja) |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 |
JP2018031261A (ja) | コンプレッサハウジング | |
JP2013234641A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
JP7343580B2 (ja) |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 |
JP2012067728A (ja) |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 |
CN100455788C (zh) |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 |
JP2674690B2 (ja) | 二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気化器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