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32541U - 下肢矫正带 - Google Patents

下肢矫正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32541U
CN214632541U CN202020484479.1U CN202020484479U CN214632541U CN 214632541 U CN214632541 U CN 214632541U CN 202020484479 U CN202020484479 U CN 202020484479U CN 214632541 U CN214632541 U CN 214632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belt
hinged
lower limb
kne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44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长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844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32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32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32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肢矫正带,包括:足套、膝关节护垫与腰带,所述足套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将所述足套、所述膝关节护垫、所述腰带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肢矫正带,通过矫正带,能够固定偏瘫患者的下肢良肢位姿势,患者躯干或下肢移动时下肢良肢位姿势在矫正带作用下不会发生改变,可预防患者下肢发生挛缩变形,保护了患者下肢的正常功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

Description

下肢矫正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正带领域,具体涉及下肢矫正带。
背景技术
偏瘫是指同一侧上肢及下肢肌肉瘫痪,主要为一侧上下肢的运动障碍,有时伴有同侧下面部肌肉及舌肌的瘫痪,它是脑血管意外的一个常见症状,为防止偏瘫下肢伸肌张力过高导致的膝关节及踝关节挛缩变形加剧,常在患者膝关节下方放置软垫以保持肢体良肢位,进行偏瘫康复训练,将患者膝盖支起,使小腿与大腿之间存在夹角,在足掌下垫上足垫,以维持踝关节背伸位,但在康复训练中,若患者躯干或下肢发生移动,下肢姿良肢位姿势极易发生变化,导致下肢挛缩变形,影响偏瘫康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肢矫正带,用以解决患者进行偏瘫康复训练时躯干或下肢移动时下肢良肢位姿势易发生变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下肢矫正带,包括:足套、膝关节护垫与腰带,所述足套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将所述足套、所述膝关节护垫、所述腰带依次连接。
优选的,所述膝关节护垫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连接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卡扣延伸至所述腰带。
优选的,所述腰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连接带靠近所述腰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卡扣。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均为日字扣。
优选的,所述腰带设置为长条状,所述腰带一端与所述腰带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膝关节护垫一端设置为分叉端,所述膝关节护垫一端与所述膝关节护垫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膝关节护垫远离所述分叉端一端设置有圆孔。
优选的,所述足套外壁与弹性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带另一端与脚踝带外壁连接,所述脚踝带两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腰带内表面带绒。
优选的,还包括桥式运动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腰带底部;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下方;
第一支臂组件,所述第一支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臂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左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左端铰接连接;
第二支臂组件,所述第二支臂组件与所述第一支臂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臂组件包括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右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四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右端铰接连接;
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部位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中间设置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铰接部位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中间设置螺纹孔;
丝杠,所述丝杠一端与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另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并安装手摇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肢矫正带,包括:足套、膝关节护垫与腰带,所述足套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将所述足套、所述膝关节护垫、所述腰带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肢矫正带,通过矫正带,能够固定偏瘫患者的下肢良肢位姿势,患者躯干或下肢移动时下肢良肢位姿势在矫正带作用下不会发生改变,可预防患者下肢发生挛缩变形,保护了患者下肢的正常功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肢矫正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肢矫正带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肢矫正带腰带展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肢矫正带膝关节护垫展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肢矫正带辅助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肢矫正带辅助装置主视图。
如下:1-足套、2-膝关节护垫、3-腰带、4-连接带、5-第一卡扣、6-第二卡扣、7-分叉端、8-圆孔、9-脚踝带、10-弹性带、11-支撑板、12-底板、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第三连杆、16-第四连杆、17-第一连接轴、18-第二连接轴、19-丝杠、20-手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下肢矫正带,如图1-2所示,包括:足套1、膝关节护垫2与腰带3,所述足套1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带4,所述连接带4将所述足套1、所述膝关节护垫2、所述腰带3依次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先将足套1套在患者脚上,然后再将膝关节护垫2固定在患者膝关节处,最后将腰带3固定在患者腰部,连接带4能够将足套1、膝关节护垫2、腰带3连接在一起,使得患者下肢保持良肢位姿势,当患者躯干或下肢需要移动时,在连接带4的作用下,足套1与膝关节护垫2、膝关节护垫2与腰带3之间距离保持不变,从而保证患者躯干或下肢移动时下肢姿势不会发生变化,不会中断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康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膝关节护垫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5,所述连接带4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卡扣5延伸至所述腰带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连接带4穿过第一卡扣5,通过第一卡扣5能够调节足套1与膝关节护垫2之间的连接带4长度,从而调节脚掌与小腿之间的夹角,便于患者脚部姿势的适应与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腰带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6,所述连接带4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卡扣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连接带4的末端穿过第二卡扣6,通过第二卡扣6能够调节腰带3与膝关节护垫2之间的连接带4长度,从而调节患者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便于患者调整下肢姿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5与所述第二卡扣6均为日字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第一卡扣5与第二卡扣6均采用日字扣,结构简单,只需抽拉连接带4就可完成长度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腰带3设置为长条状,所述腰带3一端与所述腰带3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腰带3设置为长条状,能够包裹患者的腰部,腰带3采用魔术贴连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腰围调整魔术贴的贴合位置,避免腰带3过紧,使患者更舒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膝关节护垫2一端设置为分叉端7,所述膝关节护垫2一端与所述膝关节护垫2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膝关节护垫2设置分叉端7,两个分叉端7与膝关节护垫2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患者能自身调节贴合位置,不会影响膝关节处的血液循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膝关节护垫2远离所述分叉端7一端设置有圆孔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膝关节护垫2远离分叉端7一端设置圆孔8,圆孔8为弹性布料,当膝关节护垫2绑在膝关节处时,分叉端7粘贴在圆孔8两侧,不会对圆孔8造成阻挡,膝盖正对圆孔8,当患者小腿与大腿之间的角度变大时,膝盖从圆孔8处向外突出,不会勒紧患者膝关节处,避免了影响血液循环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足套1外壁与弹性带10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带10另一端与脚踝带9外壁连接,所述脚踝带9两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脚踝带9可以绑在患者踝关节处,脚踝带9与足套1之间设置弹性带10,通过脚踝带9可以牵拉足套1,防止足套1从脚上脱落,弹性带10可以根据患者脚掌大小进行拉伸与收缩,适用于多种患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腰带3内表面带绒。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腰带3内表面带绒,使患者感觉舒适,且具有保暖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还包括桥式运动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设置在所述腰带3底部;
底板12,所述底板1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下方;
第一支臂组件,所述第一支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臂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3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1左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4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4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左端铰接连接;
第二支臂组件,所述第二支臂组件与所述第一支臂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臂组件包括第三连杆15与第四连杆16,所述第三连杆15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1右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5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16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6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右端铰接连接;
第一连接轴17,所述第一连接轴17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铰接部位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7中间设置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7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轴18,所述第二连接轴18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三连杆15与第四连杆16的铰接部位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8中间设置螺纹孔;
丝杠19,所述丝杠19一端与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丝杠19另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并安装手摇把2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支撑板11设置在腰带3底部,支撑板11采用柔软材质,提高患者腰部的舒适度,转动手摇把20,手摇把20带动丝杠19转动,丝杠19与第二连接轴18螺纹连接,因此第二连接轴18会沿丝杠19轴向方向运动,当第二连接轴18靠近第一连接轴17时,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之间夹角变大,同时第三连杆15与第四连杆16之间夹角也变大,实现支撑板11的上升,当第二连接轴18远离第一连接轴17时,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之间夹角变小,相应的第三连杆15与第四连杆16之间夹角也变小,实现支撑板11的下降,通过转动手摇把20可以改变第一支臂组件与第二支臂组件之间的夹角,可以实现支撑板11的升降,从而托举患者腰部,辅助患者进行桥式运动训练,有助于偏瘫患者的恢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足套(1)、膝关节护垫(2)与腰带(3),所述足套(1)两侧分别设置连接带(4),所述连接带(4)将所述足套(1)、所述膝关节护垫(2)、所述腰带(3)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护垫(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5),所述连接带(4)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卡扣(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扣(6),所述连接带(4)靠近所述腰带(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卡扣(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5)与所述第二卡扣(6)均为日字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3)设置为长条状,所述腰带(3)一端与所述腰带(3)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护垫(2)一端设置为分叉端(7),所述膝关节护垫(2)一端与所述膝关节护垫(2)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护垫(2)远离所述分叉端(7)一端设置有圆孔(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套(1)外壁与弹性带(10)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带(10)另一端与脚踝带(9)外壁连接,所述脚踝带(9)两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3)内表面带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矫正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式运动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设置在所述腰带(3)底部;
底板(12),所述底板(1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下方;
第一支臂组件,所述第一支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臂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3)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1)左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4)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4)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左端铰接连接;
第二支臂组件,所述第二支臂组件与所述第一支臂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臂组件包括第三连杆(15)与第四连杆(16),所述第三连杆(15)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1)底部右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5)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16)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6)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右端铰接连接;
第一连接轴(17),所述第一连接轴(17)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铰接部位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7)中间设置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7)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轴(18),所述第二连接轴(18)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三连杆(15)与第四连杆(16)的铰接部位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8)中间设置螺纹孔;
丝杠(19),所述丝杠(19)一端与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丝杠(19)另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并安装手摇把(20)。
CN202020484479.1U 2020-04-03 2020-04-03 下肢矫正带 Active CN214632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4479.1U CN214632541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下肢矫正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4479.1U CN214632541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下肢矫正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32541U true CN214632541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43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4479.1U Active CN214632541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下肢矫正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32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0602B1 (en)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ambulation
CN20885175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促进步行矫正装置
CN214632541U (zh) 下肢矫正带
KR20140091257A (ko) 편마비 환자용 상체 지지장치
CN110680676A (zh)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机械腿
JP2011019737A (ja) 引上げ式自力歩行用装具
JP3756372B2 (ja) 陰茎長さ矯正具
CN210962492U (zh) 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
CN210811798U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
CN216021951U (zh) 一种运动、训练、康复的可穿戴外骨骼助行辅具
CN211535028U (zh) 一种可穿戴智能人体姿态矫正器
CN211023899U (zh) 一种膝动力足下垂及偏瘫步态辅助器
CN211884487U (zh) 一种用于加强儿童核心功能稳定的装置
JP2001224613A (ja) 姿勢矯正装置
CN211675188U (zh) 一种新型辅助步行带
KR101882877B1 (ko) 이탈방지형 보행 보조장치
CN220757522U (zh) 一种智能调整型足下垂康复矫形器
CN214967265U (zh) 一种穿戴式足下垂内翻纠正辅助装置
JP2596048Y2 (ja) 姿勢矯正バンド
CN209107707U (zh) 一种膝关节过伸展控制器
CN215349819U (zh) 一种膝关节过伸治疗辅助装置
CN210301350U (zh) 一种新型功能性上肢康复装置
CN208864595U (zh) 一种穿戴式下肢步行纠正弹力功能带
CN212395153U (zh) 一种丁字鞋
CN211985810U (zh) 一种用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