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31572U -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31572U
CN214631572U CN202022910668.3U CN202022910668U CN214631572U CN 214631572 U CN214631572 U CN 214631572U CN 202022910668 U CN202022910668 U CN 202022910668U CN 214631572 U CN214631572 U CN 214631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air outlet
heating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06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兴发
陈承河
郑木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06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31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31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315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组件和一种厨房设备。其中,锅具组件包括: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进风口;第一风机,与壳体相连接,位于第一出风口处;第二风机,与壳体相连接,位于进风口处;锅体,设于壳体的内部,锅体和壳体之间形成连通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散热风道;加热部,设于散热风道的内部,并与壳体和锅体中的一个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组件,通过在壳体设置第一出风口和进风口,使得第二风机工作将外部环境的气流经进风口吸入散热风道内,并在壳体的内部与加热部进行热交换后,被第一风机抽吸并经第一出风口排出壳体的外部,大大提升了加热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产品的故障率。

Description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锅具组件和一种厨房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厨房设备,通常情况下,加热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由于壳体与锅体之间的空间相对比较密闭,或者壳体内部的气流没有与外部环境形成循环出现气流短路,容易导致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布不出去,因此,加热部的散热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故障,影响整机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组件和一种厨房设备,以提高加热部的散热效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组件,包括: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进风口;第一风机,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第二风机,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位于所述进风口处;锅体,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锅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散热风道;加热部,设于所述散热风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锅体中的一个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侧板,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侧板;底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锅体与所述底板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底板设置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加热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挡板,与所述底板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转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基于所述第二风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风机相对于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导向部,与所述底板或所述第一风机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导向部能够使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机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顶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并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设置有开口,所述锅体与所述开口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量小于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加热部通过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侧板相连接,且所述加热部与所述锅体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的范围为10mm至20mm。
进一步地,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隔板,设于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与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相连接;其中,所述加热部为电磁加热件,所述隔板为非导磁件。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基于所述加热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间隔分布于所述锅体的周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厨房设备,包括:控制器;以及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锅具组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锅具组件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通过在锅具组件的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进风口,锅体和加热部设于壳体的内部,通过第一风机设于第一出风口用于抽风,第二风机设于进风口用于吸风,使得第二风机工作将外部环境的气流经进风口吸入散热风道内,并在壳体的内部与加热部、其他部件进行热交换后,被第一风机抽吸并经第一出风口排出壳体的外部,大大提升了加热部的换热效率并保证了良好的换热效果,进而降低了产品的故障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锅具组件,110壳体,112第一出风口,113进风口,114顶板,115第二出风口,116底板,118侧板,120第一风机,130锅体,140加热部,150散热风道,160第二风机,170安装架,180挡板,182第一挡板,184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100和厨房设备。其中,锅具组件100可以应用于厨房设备,厨房设备可以为智能烹饪设备,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厨房设备。相关技术中的锅具组件100,通常情况下,加热部140设置在壳体110和锅体130之间,由于壳体110与锅体130之间的空间相对比较密闭,或者壳体110内部的气流没有与外部环境形成循环出现气流短路,容易导致壳体110内部的热量散布不出去,因此,使得加热部140的散热性能较差,而加热部140的散热性能影响整机设备的可靠性,进而导致锅具组件100、厨房设备的故障率较高,可靠性较低。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组件100,包括: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2和进风口113;第一风机120,与壳体110相连接,位于第一出风口112处;第二风机160,与壳体110相连接,位于进风口113处;锅体130,设于壳体110的内部,锅体130和壳体110之间形成连通进风口113和第一出风口112的散热风道150;加热部140,设于散热风道150的内部,并与壳体110和锅体130中的一个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10、第一风机120、第二风机160和加热部140。其中,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2和进风口113,锅体130和加热部140设于壳体110的内部,锅体130和壳体110之间形成连通进风口113和第一出风口112的散热风道150,加热部140位于散热风道150内。通过第一风机120位于第一出风口112并与壳体110相连接,即第一风机120用于抽风,第二风机160位于进风口113并与壳体110相连接,即第二风机160用于吸风,使得第二风机160工作将外部环境的气流经进风口113吸入散热风道150内,并在壳体110的内部与加热部140、其他部件进行热交换后,被第一风机120抽吸并经第一出风口112排出壳体110的外部,即在第二风机160和第一风机120的作用下,外部环境的气流和散热风道150内的气流形成完整的循环,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壳体110与锅体130之间的空间相对比较密闭,或者壳体110内部的气流没有与外部环境形成循环出现气流短路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加热部140的换热效率并保证了良好的换热效果,进而降低了产品的故障率,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一方面,加热部140与壳体110相连接;另一方面,加热部140与锅体130连接,加热部140的不同设置方式能够满足锅具组件100不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侧板118,加热部140设置于侧板118;底板116,与侧板118相连接,锅体130与底板116通过转轴连接,底板116设置有进风口113和第一出风口112,且进风口113与加热部140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0包括相连接的侧板118和底板116,其中,加热部140设置在侧板118,锅体130与底板116通过转轴连接,即在烹饪过程中,锅体130相对于加热部140转动,进而能够扩大锅具的加热面积,并提高锅体130受热的均匀性,有利于提升食材的烹饪品质和烹饪效率。可以理解的是,锅体130也可以直接与底板116固定连接,即锅体130相对于底板116不转动。
通过进风口113与加热部140相对设置,即加热部140位于进风口113的进风方向的下游,使得第二风机160工作能够将外部环境的气流快速地经进风口113吸入散热风道150,并直接与加热部140接触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减少了气流在流通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有利于提高加热部140的散热效率,提高外部环境气流的能量利用率。
通过在底板116设置进风口113和第一出风口112,使得外部环境的气流在第二风机160的作用下快速经底板116的进风口113流入散热风道150,并与位于散热风道150内的加热部140进行热交换后,在第一风机120的作用下经底板116的第一出风口112快速排出壳体110的外部,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散热风道150的长度,使得散热风道150由底板116的进风口113开始、并在壳体110内部循环后,经底板116的第一出风口112结束,扩大了气流与加热部140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锅具组件100还包括:挡板180,设置于散热风道150的内部,挡板180与底板116相连接,并位于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锅具组件100还包括与底板116相连接的挡板180,通过在散热风道150内设置挡板180,挡板180位于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之间,挡板180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第二风机160吸入散热风道150内的外部环境的冷风引入加热部140的位置处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避免散热风道150内的冷风直接被第一风机120抽吸经第一出风口112排出壳体110外部而导致气流在散热风道150内部短路未与加热部140接触。挡板180对散热风道150内的冷风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能够使冷风直接、快速地与加热部140相接触,并在第二风机160的作用下向前推进充分进行热交换散热后,在第一风机120的抽吸作用下经第一出风口112排出,使得气流形成完整的循环,并充分与加热部140相接触,大大增大了散热风道150的长度,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降低产品的故障率,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位于转轴的两侧;挡板18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182和第二挡板184,第一挡板182位于第一风机120和转轴之间,第二挡板184位于第二风机160和转轴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挡板180包括第一挡板182和第二挡板184,通过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位于转轴的两侧,第一挡板182位于第一风机120和转轴之间,第二挡板184位于第二风机160和转轴之间,使得利用第一挡板182和第二挡板184,对散热风道150进行了隔离,起到了双重隔离和保护的作用。即外部环境的冷风在第二风机160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13吸入散热风道150的内部,并在第二挡板184的引流作用下,冷风流向加热部140的位置处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不会向第一出风口112的方向流动;完成热交换后的气流在第二风机160的作用下向前推进,并在第一风机120的作用下,向第一出风口112的方向流动,此时的气流,在第一挡板182的引流作用下,不会向进风口113的方向流动,而经第一出风口112流出外部环境。也就是说,第一挡板182和第二挡板184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冷风和换热后的气流进行混流而影响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即第一挡板182和第二挡板184能够有效地降低冷风流向第一出风口112,换热后的气流流向进风口113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冷风的能量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加热部140的可靠性,提高整机设备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二风机16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基于第二风机1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风机160相对于第一风机120位于转轴的同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风机160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二风机160的不同数量,能够满足不同散热效率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当第二风机1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第二风机160相对于第一风机120位于转轴的同一侧,这样地设置,使得与第二风机160相连通的进风口113和与第一风机120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12位于底板116的两个区域,进而使得至少两个第二风机160集中将外部环境的冷风经底板116的一个区域引入到散热风道150内,大大提高进风的集中性和充分性,有利于提高加热部140的散热效率,降低加热部140的故障率。
具体地,第二风机1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风机160与第一风机120位于转轴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风机160相对于第一风机120对称分布,有利于提高散热风道150内冷风的均匀性,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锅具组件100还包括:导向部,与底板116或第一风机120相连接,并位于壳体110的外部,导向部能够使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10外部的导向部,导向部与底板116或第一风机120相连接,通过导向部,能够使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向朝向远离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即导向部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风机120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气流被第二风机160吸入至散热风道150的内部,有利于保证经第二风机160吸入壳体110内部的气流为温度较低的冷风,利用温度较低的冷风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能够提升散热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进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进一步地,导向部为导向桶或导向板,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一方面,导向部与底板116相连接,另一方面,导向部与第一风机120相连接,导向部的不同连接方式,能够满足导向部不同结构、第一风机120不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20相对于底板116倾斜设置,且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20相对于底板116倾斜设,通过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向朝向远离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这样地设置,能够避免第一风机120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气流被第二风机160吸入至壳体110的内部,有利于保证经第二风机160吸入壳体110内部的气流为温度较低的冷风,利用温度较低的冷风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能够提升散热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进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120为轴流风机,第一风机120相对于底板116倾斜设置,可以为第一风机120的安装平面或安装轴相对于底板116倾斜,即安装在底板116上的第一风机120,其出风方向与底板116倾斜一定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二风机160相对于底板116倾斜设置,且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朝向远离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风机160相对于底板116倾斜设,通过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向朝向远离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的一侧倾斜,这样地设置,能够避免第一风机120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气流被第二风机160吸入至壳体110的内部,有利于保证经第二风机160吸入壳体110内部的气流为温度较低的冷风,利用温度较低的冷风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能够提升散热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进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进一步地,第二风机160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160相对于底板116倾斜设置,可以为第二风机160的安装平面或安装轴相对于底板116倾斜,即安装在底板116上的第二风机160,其进风方向与底板116倾斜一定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包括:顶板114,与侧板118相连接,并与底板116相对设置,顶板114设置有开口,锅体130与开口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115。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0还包括与侧板118相连接的顶板114,顶板114与底板116相对设置,锅体130与顶板114的开口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115,第二出风口115与散热风道150相连通。由于进风口113设于底板116,进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5位于加热部140的两侧,进而使得散热风道150内与加热部140完成热交换后的气流能够经第二出风口115排出至壳体110的外部,即第二出风口115起到了辅助排气的作用,有利于增大气流的循环效率,进一步提升加热部140的换热效率,降低产品的故障率,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20的出风量小于第二风机160的进风量。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20的出风量小于第二风机160的进风量,使得散热风道150内由进风口113至第一出风口112、进风口113至第二出风口115的方向形成一定的正气压,进而有利于气体通过第二出风口115顺利、快速地排出至壳体110的外部,提升了气流经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5排出至壳体110外部混合运行的效率,大大提升换热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降低加热部140的故障率,提高整机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锅具组件100还包括:安装架170,加热部140通过安装架170与侧板118相连接,且加热部140与锅体130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的范围为10mm至20mm。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组件100还包括安装架170,加热部140通过安装架170与侧板118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加热部140与侧板118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安装架170连接侧板118和加热部140,避免加热部140直接与侧板118相连接而使热量传递至侧板118而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安装架170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通过限定加热部140与锅体130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的范围为10mm至20mm,如10mm、15mm、18mm、20mm,这些的距离,能够保证锅体130良好的加热效果,同时,能够避免锅体130上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加热部140而导致加热部140散热不及时。加热部140与锅体130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锅体130良好的加热效果和加热部140良好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锅具组件100还包括:隔板,设于加热部140和壳体110之间,并与加热部140和壳体110中的一个相连接;其中,加热部140为电磁加热件,隔板为非导磁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10和加热部140之间设置隔板,当加热部140为电磁加热件时,如加热部140为线圈,隔板为非导磁件,使得利用隔板能够隔离并屏蔽加热部140作用于壳体110的磁力线,进而能够避免壳体110因受到加热部140的磁力线的作用而发热存在烫伤用户的可能性,隔板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一方面,隔板与壳体110相连接,另一方面,隔板与加热部140相连接,隔板的不同连接方式能够满足隔板不同结构、加热部140不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具体地,隔板为铝板,铝板不导磁,可以理解的是,隔板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材质的非导磁件。具体地,铝板与壳体110相连接,铝板与加热部140接触或二者之间具有缝隙,缝隙的宽度可以为0mm、3mm、5mm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值。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加热部14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基于加热部1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加热部140间隔分布于锅体130的周侧。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部1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加热部140的不同数量能够满足加热部140不同结构、不同加热效率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基于加热部1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加热部140间隔分布于锅体130的周侧,有利于扩大锅体130的受热面积并提高锅体130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烹饪效率和烹饪品质。
具体地,加热部14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加热部140间隔120°均匀地分布在锅体13的周侧。可以理解的是,加热部140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数量。具体地,加热部140为加热线圈,可以理解的是,加热部140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厨房设备,包括:控制器;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锅具组件100,控制器与锅具组件100的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房设备,包括控制器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锅具组件100,控制器与锅具组件100的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电连接。由于厨房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锅具组件100,因此,具有该锅具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加热部140的温度较高需要散热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工作,第二风机160工作将外部环境的冷风经进风口113吸入散热风道150,冷风与加热部140、散热风道150内的其他部件接触进行热交换散热,热交换后温度较高的气流在第一风机120抽吸的作用下,经第一出风口112排出至壳体110的外部,使得散热风道150内的气流与外部环境形成完整的循环,大大提高了加热部140的散热效率,有利于降低加热部140的故障率,进而提高厨房设备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锅具组件100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部140的温度,控制器与温度检测装置相连接,并根据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的工作状态。如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加热部140的温度较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开始工作,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加热部140的温度达到合适温度时,如温度较低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的停止工作。具体地,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需要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时,锅具组件10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锅体130水平放置,即锅体130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且第一风机120位于第二风机160的上方,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散热风道150内的气流在第二风机160的作用下水平向前推进对加热部140进行散热,完成热交换后的气流向上流动,并在第一风机120的抽吸作用下,经第一出风口112顺利排出壳体110的外部,有效地提高了散热风道150内的气流与外部环境循环的彻底性和完整性,进而提升加热部140的散热效率,降低产品的故障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其中,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的流通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2)和进风口(113);
第一风机(120),与所述壳体(110)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处;
第二风机(160),与所述壳体(110)相连接,位于所述进风口(113)处;
锅体(130),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内部,所述锅体(130)和所述壳体(110)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风口(113)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的散热风道(150);
加热部(140),设于所述散热风道(150)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锅体(130)中的一个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
侧板(118),所述加热部(140)设置于所述侧板(118);
底板(116),与所述侧板(118)相连接,所述锅体(130)与所述底板(116)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底板(116)设置有所述进风口(113)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且所述进风口(113)与所述加热部(140)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挡板(180),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150)的内部,所述挡板(180)与所述底板(116)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20)和所述第二风机(16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120)和所述第二风机(160)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所述挡板(18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182)和第二挡板(184),所述第一挡板(182)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20)和所述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挡板(184)位于所述第二风机(160)和所述转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机(16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基于所述第二风机(1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风机(160)相对于所述第一风机(120)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部,与所述底板(116)或所述第一风机(120)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10)的外部,所述导向部能够使所述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120)相对于所述底板(116)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机(160)相对于所述底板(116)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机(160)的进风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机(120)的出风方向的一侧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还包括:
顶板(114),与所述侧板(118)相连接,并与所述底板(116)相对设置,所述顶板(114)设置有开口,所述锅体(130)与所述开口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1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120)的出风量小于所述第二风机(160)的进风量。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架(170),所述加热部(140)通过所述安装架(170)与所述侧板(118)相连接,且所述加热部(140)与所述锅体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的范围为10mm至2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设于所述加热部(140)和所述壳体(110)之间,并与所述加热部(140)和所述壳体(110)中的一个相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部(140)为电磁加热件,所述隔板为非导磁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14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基于所述加热部(1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140)间隔分布于所述锅体(130)的周侧。
14.一种厨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100),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锅具组件的第一风机(120)和第二风机(160)电连接。
CN202022910668.3U 2020-12-07 2020-12-07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Active CN214631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0668.3U CN214631572U (zh) 2020-12-07 2020-12-07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0668.3U CN214631572U (zh) 2020-12-07 2020-12-07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31572U true CN21463157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9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0668.3U Active CN214631572U (zh) 2020-12-07 2020-12-07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31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44922U (zh) 一种通风装置及移动空调
CN214631572U (zh) 锅具组件和厨房设备
WO2024046348A1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214906080U (zh) 烹饪器具
CN104879917A (zh) 热水机
US10376119B2 (en) Steam cleaner
CN211130712U (zh) 烹饪器具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211722846U (zh) 嵌入式烤箱
CN207117378U (zh) 电机
CN219813869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3119198U (zh) 一种新型电磁炉
CN21992087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20275437U (zh) 一种排风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20917199U (zh) 一种冷凝增强系统以及集成灶
CN218606221U (zh) 一种抽屉式空气炸锅
CN213746895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0373773U (zh) 空调系统
CN221035911U (zh) 一种双通道大风量取暖器
CN220293478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8064997U (zh) 平凹两用ih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和平凹两用ih电磁炉
CN219846173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0889457U (zh)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4370421U (zh) 烹饪装置
CN215959453U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