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6072U - 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及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及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6072U
CN214626072U CN202120142783.2U CN202120142783U CN214626072U CN 214626072 U CN214626072 U CN 214626072U CN 202120142783 U CN202120142783 U CN 202120142783U CN 214626072 U CN214626072 U CN 214626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ntact arm
terminal
electrode unit
po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27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科尔蒂诺维斯
C·森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ABB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ABB Schweiz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6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6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06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26Lead-in insulators; Lead-through insulator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及开关装置。一种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所述极接触臂旨在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并且包括:‑导体元件,具有第一接触臂端子和第二接触臂端子,第一接触臂端子与所述主体的对应极端子耦合,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第二接触臂端子旨在耦合到电线的对应线导体;‑绝缘套管,包围导体元件并且包括第一接触臂端口和限定第一接触臂端口的第一套管部分,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第一套管部分与所述主体的对应壳体部分和对应极端子耦合。所述第一套管部分由软的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当其与所述对应壳体部分和所述对应极端子耦合时,第一套管部分在一个或多个耦合表面处经受变形。

Description

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及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配电网的开关装置的领域,诸如断路器、接触器、隔离开关等。
更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电极单元适于布置在开关装置中,特别是布置在中压开关装置中。
背景技术
为了本申请的目的,术语“中压”(MV)是指在高于1kV AC 和1.5kV DC直到高达数十kV(例如高达72kV AC和100kV DC) 的电压下操作的装置。
如已知的,开关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单元。
一般而言,电极单元包括:包括断流单元的主体;电连接到所述断流单元并且旨在电连接到线导体的极端子;以及包围所述断流单元和所述极端子的绝缘壳体。
在许多应用中,特别是在MV型应用中,电极单元还包括固定到其主体的极接触臂。
每个极接触臂适于将极端子与对应的线导体电连接。为此目的,极接触臂具有与对应的极端子电连接和机械连接的导体元件以及包围所述导体元件并与电极单元的主体的对应壳体部分机械耦合的绝缘套管。
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特殊的布置来确保每个极接触臂的绝缘套管与电极单元的主体的对应壳体部分之间的机械接点的介电密封。
实际上,通常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之间的介电距离被设计成防止带电零件之间的放电,例如,两个相邻的极单元的极端子之间的放电,或者同一电极单元的极端子之间的放电,或者外部导体与极端子之间的放电。
但是,当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压缩开关装置的整体尺寸时,例如,由于存在相对小的安装空间,如果不采取措施来确保导电零件相对于外部环境的合适的电绝缘,那么会发生放电。如已知的,这些放电现象可造成相关的结构和功能损坏,这对于操作者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第一种方案可以包括在极接触臂的绝缘套管和电极单元的主体的对应壳体部分之间的机械接点处以从介电的角度密封这种机械接点的方式布置一个或多个垫片元件。
这种方法必然需要特殊布置的设计,以将上述垫片元件保持在合适的位置。此外,电极单元的制造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因为需要小心地放置上面提到的垫片元件以确保导电零件的合适的电绝缘。
减轻上面提到的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方案可以包括覆盖(例如,通过喷涂或溅射工艺)不同绝缘零件的耦合表面,以在所述绝缘零件机械耦合时使其与硅酮材料(例如,硅酮泡沫)接合。
这种方法虽然在使导电零件电绝缘方面相当有效,但是具有一些缺点。
首先,一旦将极接触臂组装到电极单元的主壳体,就不能将其从电极单元去除。这种情况会使得对开关装置的可能的维护干预严重复杂化。
此外,电极单元的制造过程变得非常耗时,因为需要等待相对长的时间(例如,12-24h)以获得沉积的硅酮材料的合适的聚合。
在现有技术中,非常需要能够在用于设置有极接触臂的开关装置 (特别是MV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中提供合适的电绝缘的创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响应于这种需求,根据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
一般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旨在固定到所述电极单元的主体。
以广义的定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包括:
-具有第一接触臂端子和第二接触臂端子的导体元件。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主体时,所述第一接触臂端子旨在与电极单元的所述主体的对应极端子耦合。所述第二接触臂端子旨在在所述电极单元的操作期间耦合到电线的对应线导体。
-绝缘套管,其包围所述导体元件并且包括第一接触臂端口和限定所述第一接触臂端口的第一套管部分。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所述第一套管部分旨在与电极单元的主体的对应壳体部分和对应极端子耦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套管部分由软绝缘材料制成,优选地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制成。
方便地,当所述第一套管部分与电极单元的主体的对应壳体部分和对应极端子耦合时,所述第一套管部分在一个或多个耦合表面处经受变形(优选地以弹性方式)。
所述第一套管部分的(优选地弹性)变形产生由所述第一套管部分和所述对应壳体部分形成的电密封的机械接点,即,外部环境与所述机械接点处的导电零件之间没有气隙或空气路径。
以这种方式,所述极接触臂的导体元件和所述电极单元的主体的对应极端子与外部环境电绝缘。
优选地,上面提到的弹性可变形材料是弹性材料,例如硅酮橡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臂端子包括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该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旨在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与所述主体的极端子的对应极耦合表面耦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部分包括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该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旨在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与所述电极单元的主体的壳体部分的对应极耦合表面耦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部分包括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该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旨在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与所述电极单元的主体的极端子的对应极耦合表面耦合。
优选地,所述绝缘套管完全由上面提到的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导体元件和所述绝缘套管形成整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体元件和所述绝缘套管被共同模制以形成所述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开关装置(优选为中压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单元包括:
-主体,包括:
-电流断开单元,定位在所述电极单元的内部空间中;
-第一极端子和第二极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断开单元;
-绝缘壳体,包围所述断开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极端子。
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极端子处的第一和第二壳体端口,以及分别限定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端口的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
-第一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极端子与对应的第一线导体电连接;
-第二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极端子与对应的第二线导体电连接。
所述第一极接触臂和第二极接触臂中的至少一个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单元的开关装置,优选地是中压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极接触臂的开关装置,优选地是中压开关装置,所述极接触臂包括在所述开关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单元中。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将从对优选的但非排他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显现出来,在附图中提供了其非限制性示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括多个极接触臂的中压开关装置;
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中压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该电极单元包括多个极接触臂;
图4-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
图6-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括一对极接触臂的电极单元的附加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所引用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中压(MV)开关装置100的电极单元1的极接触臂10A、10B。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括多个极接触臂10A、10B的 MV开关装置100。
MV开关装置100包括:电流断开部分,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极单元1;致动部分101,其包括用于使电极单元的可移动触点移动的致动构件(未示出);以及基座部分102,其用于机械地支撑电极单元 1和致动部分101。
如果MV切换装置是可抽出类型的,那么基座部分102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可移动的托架上。
以开关装置的正常安装位置作为参考,如图1中所示,基座部分 102平行于开关装置的放置平面延伸,而极单元1和致动部分101相对于上述基座部分垂直延伸。
优选地,开关装置1对于旨在安装于其中的配电网的每个电气相包括电极单元1。
优选地,开关装置100是多相类型的,更特别地是三相类型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包括三个极单元1,如图1中所示。
图2-3、图6-9示出了MV开关装置100的电极单元1。
电极单元1包括主体1A,该主体1A适于(以已知方式)固定到开关装置的基座部分102。
电极单元1的主体1A包括布置在内部体积中的电流断开单元2。
优选地,断开单元2包括:固定触点组件23,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触点21(图3、图6-7);以及可移动触点组件24,其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触点22(图3、图8-9)。在开关装置的开关操作期间,可移动触点22适于与固定触点21耦合或分离。
电极单元1的主体1A包括第一和第二极端子3和4,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3和4(以已知方式)分别电连接到电流断开单元2的固定触点组件23和可移动触点组件24。
优选地,第一极端子3是对应形状的导电构件(例如,由铜制成) 的端部,该导电构件与固定触点组件23电气和机械耦合。
优选地,第一极端子3具有圆柱形状。
优选地,第一极端子3包括第一极耦合表面3A和第二极耦合表面3B,当对应的极接触臂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时,第一极耦合表面3A和第二极耦合表面3B旨在分别与该极接触臂的导体和绝缘套管耦合(图6-7)。
优选地,第一极端子3包括第一耦合腔30(例如,螺纹腔),该第一耦合腔30旨在接纳合适的耦合部件(例如,螺钉),以将所述极端子与对应极接触臂的导体机械和电气耦合。
优选地,第二极端子4是对应形状的导电构件(例如,由铜制成) 的端部,该导电构件与可移动触点组件23电气和机械耦合。
优选地,第二极端子4具有圆柱形状。
优选地,第二极端子4包括第三极耦合表面4A和第四极耦合表面4B,当对应的极接触臂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时,第三极耦合表面4A和第四极耦合表面4B旨在分别与该极接触臂的导体和绝缘套管耦合(图8-9)。
优选地,第二极端子4包括第二耦合腔40(例如,螺纹腔),该第二耦合腔40旨在接纳合适的耦合部件(例如,螺钉),以将所述极端子与对应极接触臂的导体电气和机械耦合。
电极单元1的主体1A还包括绝缘壳体5,该绝缘壳体5包围断开单元2以及极端子3和4。
方便地,绝缘壳体5限定有内部体积,其中电极单元的上面提到的内部构件容纳在该内部体积中。
优选地,绝缘壳体5由相对刚性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热塑性材料(诸如聚酰胺或聚碳酸酯),或者热固性材料(诸如聚酯或环氧树脂)等。
优选地,绝缘壳体5由绝缘材料的细长的(例如,圆柱形)中空构件形成,该中空构件固定到开关装置的基座部分102。
绝缘壳体5在第一极端子3处具有第一壳体端口51。以这种方式,可从外部接近第一极端子3。
优选地,第一壳体端口51具有基本为圆形的几何形状。
主绝缘壳体5方便地包括限定第一壳体端口51的第一壳体部分 53。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分53由绝缘壳体5的对应的第一形状的耦合边缘形成,该耦合边缘可选地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具有圆形剖面的锥形厚度。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分53与第一极端子3同轴,并且布置为使得第一极端子3从第一壳体端口51略微突出。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分53包括第五极耦合表面53A(限定上面提到的第一耦合边缘),当对应的极接触臂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 1A时,该第五极耦合表面53A旨在与该极接触臂的绝缘套管耦合(图6-7)。
主绝缘壳体5具有第二壳体端口52,在第二壳体端口52处从外部可接近第二极端子4。
优选地,第二壳体端口52具有基本为圆形的几何形状。
绝缘壳体5方便地包括限定第二壳体端口52的第二壳体部分54。
优选地,第二壳体部分54由绝缘壳体5的对应的第二形状的耦合边缘形成,该第二形状的耦合边缘可选地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具有圆形剖面的锥形厚度。
优选地,第二壳体部分54与第二极端子4同轴,并且布置为使得第二极端子4从第二壳体端口52略微突出。
优选地,第二壳体部分54包括第六极耦合表面54A(限定上面提到的第二耦合边缘),当对应的极接触臂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 1A时,该第六极耦合表面54A旨在与所述极接触臂的绝缘套管耦合 (图8-9)。
电极单元1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极接触臂10A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极接触臂10B,第一极接触臂10A固定到主体1A以用于将第一极端子3与对应的第一线导体电连接,并且第二极接触臂 10B固定到主体1A以用于将第二极端子4与对应的第二线导体电连接。
图4-5、图6-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10A、10B,其包括在MV开关装置100的电极单元1中。
极接触臂10A、10B包括导体元件11。
优选地,导体元件11由细长的导电构件(例如,由铜制成)形成。
优选地,导体元件11具有管状形状。
导体元件11包括第一和第二接触臂端子111、112,第一和第二接触臂端子111、112优选地由所述导电构件的相对端形成。
导体元件11的第一接触臂端子111适于与电极单元1的主体1A 的对应极端子3、4电气和机械耦合。
优选地,第一接触臂端子包括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111A,当极接触臂10A、10B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时,该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111A旨在与第一极端子3的对应的第一极耦合表面3A耦合或者与第二极端子4的对应的第三极耦合表面4A耦合。
优选地,导体元件11在第一接触臂端子111处设有合适的耦合部件15(例如,螺钉)。耦合部件15适于与对应的极端子3、4的耦合腔30、40(例如,螺纹腔)耦合,以用于将极端子3、4与所述导体元件电气和机械耦合。
导体元件11的第二接触臂端子112旨在(以已知方式)电耦合到电线的对应的线导体。
一般而言,这种线导体可以适于将电极单元与电源或与电负载连接。
极接触臂10A、10B包括包围导体元件11的绝缘套管12。
优选地,导体元件11和绝缘套管12形成整体结构。为此,它们可以通过已知类型的工业过程方便地共同模制。
绝缘套管12在第一接触臂端子111处包括第一接触臂端口121。以这种方式,可以从外部接近第一接触臂端子111。
绝缘套管12方便地包括限定第一接触臂端口121的第一套管部分123。
当极接触臂10A、10B固定到所述主体时,第一套管部分123旨在与电极单元的主体1A的对应壳体部分53或54以及对应极端子3 或4机械地耦合。
第一套管部分123包括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123A,该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123A旨在当极接触臂10A、10B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 1A时与绝缘壳体5的第一壳体部分53的对应的第五极耦合表面53A 耦合或者与绝缘壳体5的第二壳体部分54的对应的第六极耦合表面54A耦合。
优选地,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123A限定直通的第三耦合腔1230,当极接触臂10A、10B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时,该第三耦合腔 1230适于接纳绝缘壳体5的第一壳体部分53或第二壳体部分54。
优选地,第三耦合腔1230具有带槽的环形形状,并且以限定第一接触臂端口121的外部区域(即,直径大于第一极触点3或第二极触点4的直径的环形区域)的方式与第一接触臂端子111同轴地布置。
优选地,第三耦合腔1230的外直径比绝缘壳体5的第一壳体部分53或第二壳体部分54的外直径稍短(几毫米)。
优选地,第三耦合腔1230的形状(例如,具有正方形剖面)不完全适合第一壳体部分53(即上面提到的第一耦合边缘)或第二壳体部分54(即上面提到的第二耦合边缘)的形状(例如,具有圆形剖面)。
由于这些布置,第一壳体部分53或第二壳体部分54可以以一定水平的机械干涉(在径向和纵向中的任一方向)插入第三耦合腔 1230中。
第一套管部分123包括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123B,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123B旨在当极接触臂10A、10B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 时与第一极端子3的对应的第二极耦合表面3B耦合或者与第二极端子4的对应的第四极耦合表面4B耦合。
优选地,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123B与接触臂端子111的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111A共同限定第四耦合盲腔1231。
当极接触臂10A、10B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时,第四耦合腔1231适于接纳第一极端子3或第四极端子4。
优选地,第四耦合腔1231以限定第一接触臂端口121的内部圆形区域(例如,其直径与第一极端子3或第二极端子4的直径对应) 的方式与第一接触臂端子111同轴布置。
优选地,第四耦合腔1230的形状(例如,截头圆锥形)与第一极端子3或第二极端子4的形状(例如,圆柱形)不完全匹配。
以这种方式,第一极端子3或第二极端子4可以以一定水平的机械干涉(主要在径向上)插入第四耦合腔1231中。
优选地,绝缘套管12在第二接触臂端子112处包括第二接触臂端口122(优选地具有圆形形状)。
优选地,绝缘套管12方便地包括限定第二接触臂端口122的第二套管部分124。
优选地,第二套管部分124(优选地具有环形剖面)包围第二接触臂端子112,并且布置为使得第二接触臂端子112从第二接触臂端口122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10A、10B的重要方面在于,绝缘套管12的第一套管部分123由相对软的绝缘材料制成。
为了清楚起见,表述“相对软的绝缘材料”是指比通常用于这种应用的电绝缘材料更软的电绝缘材料,例如比主体1A的绝缘壳体5 的(相对刚性的)绝缘材料(例如,热固性或热塑性类型)更软的电绝缘材料。
优选地,这种软绝缘材料是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弹性材料,例如硅酮橡胶。
优选地,极接触臂10A、10B的绝缘套管12完全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
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仅第一套管部分123由软材料(优选地可弹性变形)制成,而绝缘套管12的其余部分由相对刚性的绝缘材料制成,类似于电极单元的主体1A的绝缘壳体5。
第一套管部分123由相对软的材料(优选地可弹性变形)制成,当其与电极单元的主体1A的对应壳体部分53、54(由相对硬的材料制成)和对应极端子3、4机械耦合时,第一套管部分123经受变形 (优选地为弹性变形)。
第一套管部分123的变形使得由所述第一套管部分和主体1A的对应壳体部分53、54形成的机械接点被电密封,即,外部环境与所述机械接点处的导电零件(即,导体元件11和对应的极端子3、4) 之间没有气隙或空气路径。
因此,极接触臂10A、10B的导体元件11和电极单元的主体1A 的对应极端子3、4与外部环境电绝缘。
图6-7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极接触臂10A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 的组装。
主体1A的第一壳体部分53和第一极端子3插入极接触臂10A 的第一套管部分123的第三和第四耦合腔1230、1231中。
以这种方式:
-第一极端子3的第一极耦合表面3A与第一接触臂端子111的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111A耦合;
-第一极端子3的第二极耦合表面3B与第一套管部分123的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123B耦合;
--第一壳体部分53的第五极耦合表面53A与第一套管部分 123的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123A耦合。
主体1A的第一壳体部分53和第一极端子3借助于公-母耦合布置与第一套管部分123和第一接触臂端子111耦合。
主体1A的第一壳体部分53和第一极端子3形成这种公-母耦合布置的对应公部分,而第一套管部分123的第三和第四耦合腔1230、 1231形成这种公-母耦合布置的对应母部分。
一旦完成上面提到的公-母耦合过程,极接触臂10A的耦合部件 15就插入第一极端子3的第一耦合腔30中。以这种方式,第一极接触臂10A被牢固地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极接触臂10A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的组装造成第一套管部分123的变形(优选地为弹性变形),特别是在耦合表面123A、123B处。
实际上,主体1A的第一壳体部分53和第一电极端子3以一定水平的机械干涉耦合到极接触臂10A的第一套管部分123(优选地利用极接触臂10A的第三和第四耦合腔1230、1231)。
第一套管部分123在上面提到的耦合表面123A、123B处的变形确保第一极接触臂10A与电极单元1的主体1A的绝缘壳体5之间的机械接点的合适的介电密封。
因此,第一极端子3和第一接触臂端子111相对于外部环境电绝缘。
图8-9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极接触臂10B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 的组装。
主体1A的第二壳体部分54和第二极端子4插入极接触臂10A 的第一套管部分123的第三和第四耦合腔1230、1231中。
以这种方式:
-第二极端子4的第三极耦合表面4A与第一接触臂端子111的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111A耦合;
-第二极端子4的第四极耦合表面4B与第一套管部分123的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123B耦合;
--第二壳体部分54的第六极耦合表面54A与第一套管部分 123的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123A耦合。
主体1A的第二壳体部分54和第二极端子4借助于公-母耦合布置与第一套管部分123和第一接触臂端子111耦合。
主体1A的第二壳体部分54和第二极端子4形成这种公-母插入耦合布置的对应公部分,而第一套管部分123的第三和第四耦合腔 1230、1231形成这种公-母插入耦合布置的对应母部分。
一旦完成上面提到的公-母耦合过程,极接触臂10A的耦合部件 15就插入第二极端子4的第二耦合腔40中。以这种方式,第二极接触臂10B被牢固地固定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极接触臂10B到电极单元的主体1A的组装造成第一套管部分123的变形(优选地为弹性变形),特别是在耦合表面123A、123B处。
而且,主体1A的第二壳体部分54和第二极端子4以一定水平的机械干涉耦合到极接触臂10B的第一套管部分123(优选地利用极接触臂10B的第三和第四耦合腔1230、1231)。
第一套管部分123在上面提到的耦合表面123A、123B处的变形确保第二极接触臂10B与电极单元1的主体1A的绝缘壳体5之间的机械接点的合适的介电密封。
因此,第二极端子4和第一接触臂端子111相对于外部环境电绝缘。
相对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10A、10B提供了明显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极接触臂10A、10B至少包括第一套管部分 123,第一套管部分123由比电极单元的主体1A的绝缘壳体5(特别是绝缘壳体部分53和54)的材料更软的绝缘材料(优选地可弹性变形)制成。
由于这种软绝缘材料的(优选地弹性)变形,当第一套管部分 123与电极单元的主体1A的绝缘壳体部分53、54和对应极端子3、 4机械耦合时,主体1A的绝缘壳体5与极接触臂10A和10B的绝缘套管12之间的机械接点被介电密封,从而提供了电极单元1的所述机械接点处的导电零件的有效电绝缘。
因此,极接触臂10A、10B确保了对应的电极单元1的上面提到的机械接点处的更高的介电强度。
由软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套管部分123的布置没有使电极单元1 的制造过程明显复杂化。
极接触臂10A、10B可以根据插入组装模式安装在主体1A上,然后通过合适的耦合部件15、30、40牢固地固定到主体1A。
因此,极接触臂10A、10B到极接触单元的主体1A的组装可以以相对容易和快速的方式执行(与没有介电密封布置的大多数传统电极单元相比),并且不要求执行特殊的预防措施。
此外,在需要时,例如在维护干预期间,极接触臂10A、10B仍然可以从电极单元的主体1A拆卸。
极接触臂10A、10B允许简化被设计用于安装在相对小的空间中的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极接触臂10A、10B易于借助于标准工业过程(例如涉及金属和塑料材料的共同模制过程)而以工业水平制造。

Claims (13)

1.一种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所述极接触臂旨在固定到所述电极单元的主体(1A),并且所述极接触臂包括:
-导体元件(11),具有第一接触臂端子(111)和第二接触臂端子(112),所述第一接触臂端子与所述主体(1A)的对应极端子(3,4)耦合,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所述第二接触臂端子旨在耦合到电线的对应线导体;
-绝缘套管(12),包围所述导体元件(11)并且包括第一接触臂端口(121)和限定所述第一接触臂端口的第一套管部分(123),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所述第一套管部分与所述主体(1A)的对应壳体部分(53,54)和对应极端子(3,4)耦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部分(123)由软的电绝缘材料制成,当其与所述对应壳体部分(53,54)和所述对应极端子(3,4)耦合时,所述第一套管部分在一个或多个耦合表面(123A,123B)处经受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的电绝缘材料是可弹性变形的电绝缘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是弹性电绝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端子(111)包括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111A),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第一接触臂耦合表面(111A)与所述主体(1A)的极端子(3,4)的对应极耦合表面(3A,4A)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部分(123)包括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123A),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第二接触臂耦合表面(123A)与所述电极单元的所述主体(1A)的壳体部分(53,54)的对应极耦合表面(53A,54A)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部分(123)包括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123B),当所述极接触臂固定到所述主体时,第三接触臂耦合表面(123B)与所述主体(1A)的极端子(3,4)的对应极耦合表面(3B,4B)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管(12)完全由所述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元件(11)和所述绝缘套管(12)形成整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元件(11)和所述绝缘套管(12)被共同模制以形成所述整体结构。
10.一种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包括:
-主体(1A),包括:
-电流断开单元(2),定位在所述电极单元的内部体积中;
-第一极端子和第二极端子(3,4),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断开单元;
-绝缘壳体(5),包围所述断开单元(2)以及所述第一极端子和第二极端子(3,4),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极端子和第二极端子(3,4)处的第一壳体端口和第二壳体端口(51,52)以及分别限定所述第一壳体端口和第二壳体端口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53,54);
-第一极接触臂(10A),固定到所述主体(1A),用于将所述第一极端子(3)与对应的第一线导体电连接;
-第二极接触臂(10B),固定到所述主体(1A),用于将所述第二极端子(4)与对应的第二线导体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接触臂和第二极接触臂中的至少一个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极接触臂(10A,10B)。
1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1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单元(1)。
12.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100)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极接触臂(10A,10B),所述一个或多个极接触臂(10A,10B)包括在所述开关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单元(1)中。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是中压开关装置。
CN202120142783.2U 2020-04-06 2021-01-19 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及开关装置 Active CN2146260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68230.9A EP3893261B1 (en) 2020-04-06 2020-04-06 A pole contact arm for an electric pole unit
EP20168230.9 2020-04-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6072U true CN214626072U (zh) 2021-11-05

Family

ID=7022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2783.2U Active CN214626072U (zh) 2020-04-06 2021-01-19 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及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893261B1 (zh)
CN (1) CN21462607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654133T3 (en) * 2010-12-14 2021-04-19 Ormazabal Y Cia S L U Connection device between high-voltage electrical apparatuses
JP5627826B2 (ja) * 2012-09-18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樹脂モールドブッシング及び開閉器
EP3093866B1 (en) * 2015-05-13 2020-04-22 ABB Schweiz AG An electric pole unit for medium voltage gas-insulated circuit break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93261B1 (en) 2024-01-24
EP3893261A1 (en)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19818A1 (en) Compressed-gas-insulated switch-disconnector module and bushing configuration
TW200941529A (en) Vacuum switchgear
EP1152444B1 (en) Switch gear
JP2018045959A (ja) 避雷器
JP6563160B1 (ja) 母線接続装置
JP2009022115A (ja) 固体絶縁スイッチギヤおよびその試験方法
CN111480212A (zh) 高压功率开关和用于电磁屏蔽绝缘子中的真空开关管的方法
EP2415133A1 (en) Bushing for connecting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with air insulated switchgear
CN214626072U (zh) 电极单元的极接触臂、开关装置的电极单元及开关装置
CN113012975A (zh) 开关装置
CN109314010B (zh) 具有双导电壳体的开关装置
CN105304399A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高压真空断路器
JP2016082823A (ja) ガス絶縁着脱母線装置
KR101418349B1 (ko) 절연체
JP2016208809A (ja) スイッチギヤ
JP2014026854A (ja) 真空開閉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ギヤ
CN103001167A (zh) 一种用于开关设备与用户端连接的固体绝缘母线连接结构
CN109791858B (zh) 高压开关装置和带有高压开关装置的开关设备以及高压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
KR20090080643A (ko) 지중 배전 선로용 폴리머 절연 다회로 개폐기
KR101086156B1 (ko) 고체 절연식 진공 차단기
KR101086086B1 (ko) 고체 절연식 실드 결합형 진공 차단기
US11962133B2 (en) Air insulated switch with very compact gap length
CN212304454U (zh) 一种固体绝缘开关的绝缘罩及固体绝缘开关
CN111029207B (zh) 带有用于衬套的布置的开关设备
JP5191474B2 (ja) ブッシング及びブッシングの接続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