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4385U -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4385U
CN214614385U CN202022749936.8U CN202022749936U CN214614385U CN 214614385 U CN214614385 U CN 214614385U CN 202022749936 U CN202022749936 U CN 202022749936U CN 214614385 U CN214614385 U CN 214614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ainwater
vertical pipe
sewage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99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灿强
唐颖栋
楼少华
张墨林
邵宇航
任珂君
方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499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4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4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4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包括入地后接入既有混合排出管并用于向污水系统排水的混合立管,所述混合立管距与既有雨水斗连接处一定距离处截断,该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接至伸出屋面的通气帽;与既有雨水斗连接的混合立管截留段底部接入雨落水管,所述雨落水管入地后接入雨水排出管,最后通向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既有混合立管截断,且新增雨落水管、通气立管及通气帽,实现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单体雨、污分流,即从源头上完成建筑单体雨、污水系统的梳理及工程整改,为后续的小区正本清源或小区雨污分流奠定基础;另外,改造方法简单,工程可实施性极高,施工工期也较短,普适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背景技术
小区正本清源、小区雨污分流等项目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展开,对错接乱排的源头排水户进行整改,尽量实现雨水接入雨水管道,污水接入污水管道,不断完善建筑与小区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新建的建筑或小区基本都满足了雨、污分流的要求,大量的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仅有一根雨、污混合的立管。混合立管下地后:①接入化粪池或者污水检查井,最后排放至污水系统;②接入雨水检查井,最后排放至受纳水体。前者导致大量的雨水进入污水系统,降低污水负荷,影响处理效能;后者致使污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引起受纳水体黑臭。
现有的改造方式较杂乱,缺乏系统性,且部分构件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改造效果一般且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使用。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系统性地梳理、改造,以解决上述背景问题。能够将现有建筑混合立管中的雨、污水剥离开来,达到建筑单体雨、污分流的改造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包括入地后接入既有混合排出管并用于向污水系统排水的混合立管,所述混合立管距与既有雨水斗连接处一定距离处截断,该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接至伸出屋面的通气帽;与既有雨水斗连接的混合立管截留段底部接入雨落水管,所述雨落水管入地后接入雨水排出管,最后通向雨水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将与所述混合立管连接的既有混合排出管截断,该截断处的既有混合排出管出口接入污水排出管,所述污水排出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最后通向污水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排出管与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之间设置有存水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排出管与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之间设置有水封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封井内设置有存水弯,所述存水弯底部与顶部均设置检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水排出管接入雨水检查口或者雨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通过通气立管与所述通气帽连接,且所述通气立管与所述混合立管之间采用90°弯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既有混合排出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落水管采用管卡固定于建筑墙面,并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设置第一检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建筑物的楼层不高于14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既有混合立管截断,且新增雨落水管、通气立管及通气帽,实现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单体雨、污分流,即从源头上完成建筑单体雨、污水系统的梳理及工程整改,为后续的小区正本清源或小区雨污分流奠定基础;另外,改造方法简单,工程可实施性极高,施工工期也较短,普适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立管的改造方法的示意图(工况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立管的改造方法的示意图(工况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立管的改造方法的示意图(工况3)。
图4是45°弯头连接示意图一。
图5是45°弯头连接示意图二。
图6是水封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在楼层不高于 14层的建筑物,包括工况1~3,其中,工况1为针对混合立管原本接入既有雨水系统的建筑,工况2为针对混合立管接入污水系统的建筑,工况3为阳台立管与雨水立管连接的混合立管并接入雨水系统的建筑。
(1)针对工况1,请参考图1、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物既有立管进行排查,确定雨、污混合立管的位置、高度,入地后接入的系统,并留下一定的标记以便于后续步骤的实施。
S2、保留既有雨水斗3,在屋面以下500mm处将既有混合立管1截断,并新增雨落水管2与混合立管截留段底部连接。
S3、新增雨落水管2入地后接入新增的雨水排出管10,新增的雨水排出管10接入(新建或既有)雨水检查口或者雨水口11。
S4、保留截断处以下混合立管1,并新增通气立管5、通气帽4与其连接,且通气帽4需伸出屋面。
S5、既有混合立管1入地后接入既有混合排出管12,将混合排出管12截断,并新增污水排出管13连接截断处。
S6、新增污水排出管13接入(新建或既有)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15,并在接入前设置存水弯14。
S7、施工完成后新增管道应做通水、通球等试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既有混合立管1,顶端接既有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屋顶雨水斗3,入地后接入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11,排查后需在管壁标记“合”字。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与既有雨水斗3的连接采用45°弯头7,所述的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采用管卡6固定于建筑墙面,所述管卡6安装,先在建筑墙面打入塑料膨胀管,后再锁入膨胀螺栓,安装间距为2m。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需设置伸缩节18,安装间距4m。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在离地面1000mm处设置第一检查口9。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立管5接所述既有混合立管1,连接采用90°弯头8,所述的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帽4高出屋面高度至少为2000mm,所述通气帽与通气立管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入地后接入所述新增的雨水排出管10采用45°弯头,所述接入位置管道埋深不低于850mm,所述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所述雨水排出管10 坡度控制不小于5‰。
进一步的,所述既有混合立管1入地后接入所述既有混合排出管12,混合排出管截断处距所述既有混合立管尾端不小于850mm。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排出管13与所述既有混合排出管12的连接采用45°弯头7,所述连接方式承插胶水粘接,所述污水排出管坡度控制不小于5‰。
进一步的,所述接入前设置的存水弯为P型存水弯14。
(2)针对工况2,请参考图2、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物既有立管进行排查,确定雨、污混合立管的位置、高度,入地后接入的系统,并留下一定的标记以便于后续步骤的实施。
S2、保留既有雨水斗3,在屋面以下500mm处将既有混合立管1截断,并新增雨落水管2与混合立管截留段底部连接。
S3、新增雨落水管2入地后接入新增的雨水排出管10,新增的雨水排出管10接入(新建或既有)雨水检查口或者雨水口11。
S4、保留截断处以下混合立管1,并新增通气立管5、通气帽4与其连接,且通气帽4需伸出屋面。
S5、施工完成后新增管道应做通水、通球等试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既有混合立管1,顶端接既有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屋顶雨水斗3,入地后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15,排查后需在管壁标记“合”字。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与既有雨水斗3的连接采用45°弯头7,所述的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采用管卡6固定于建筑墙面,所述管卡6安装,先在建筑墙面打入塑料膨胀管,后再锁入膨胀螺栓,安装间距为2m。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需设置伸缩节18,安装间距4m。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在离地面1000mm处设置第一检查口9。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立管5接所述既有混合立管1,连接采用90°弯头8,所述的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帽4与所述新增通气立管5的连接采用90°弯头,所述通气帽4高出屋面高度至少为2000mm,所述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水管2入地后接入所述新增的雨水排出管10采用45°弯头,所述接入位置管道埋深不低于850mm,所述连接方式为承插胶水粘接,所述雨水排出管10 坡度控制不小于5‰。
(3)针对工况3,请参考图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造方法基本与工况1一致,在新增污水排出管13接入(新建或既有)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15前改为设置水封井 17。
进一步的,所述水封井17内设置存水弯14,存水弯14底部与顶部各设置第二检查口 16,底部第二检查口16距水封井17内底面高度B不小于300mm;所述接入前设置的水封井17,污水排出管13进水端与出水端标高差h不小于150mm;水封高度H不小于250mm,以满足排水管内一定的压力变化。
请参考图4和5,常见45°弯头7连接方式,可组合成90°或180°角度连接,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根据情况组合使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地后接入既有混合排出管并用于向污水系统排水的混合立管,所述混合立管距与既有雨水斗连接处一定距离处截断,该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接至伸出屋面的通气帽;与既有雨水斗连接的混合立管截留段底部接入雨落水管,所述雨落水管入地后接入雨水排出管,最后通向雨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与所述混合立管连接的既有混合排出管截断,该截断处的既有混合排出管出口接入污水排出管,所述污水排出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最后通向污水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排出管与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之间设置有存水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排出管与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之间设置有水封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井内设置有存水弯,所述存水弯底部与顶部均设置第二检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出管接入雨水检查口或者雨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通过通气立管与所述通气帽连接,且所述通气立管与所述混合立管之间采用90°弯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混合排出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落水管采用管卡固定于建筑墙面,并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设置第一检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楼层不高于14层。
CN202022749936.8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Active CN214614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9936.8U CN21461438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9936.8U CN21461438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4385U true CN214614385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2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9936.8U Active CN214614385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4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6116B (zh) 用于城镇和小区的排水系统
CN107542153A (zh)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CN214614385U (zh)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CN204352649U (zh) 建筑施工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CN206418520U (zh) 一种接入雨水管道的综合管廊结构
CN214144450U (zh) 建筑阳台废水雨水分流结构
CN216428499U (zh) 一种用于市政排水新旧管接驳处的多功能检查井
CN208415296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蓄排水管廊
CN206873610U (zh) 地下无人值守管道式单元组合泵站
CN206396789U (zh) 一种便于污水收集排放的综合管廊结构
CN107558561B (zh) 一种城市立交桥下凹段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施工方法
CN211774362U (zh) 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
CN205369374U (zh) 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2984106U (zh) 一种老旧小区雨、污水共同沟排放结构
CN211774363U (zh) 一种雨污立管改造系统
CN213625904U (zh) 一种老旧城区复杂地形雨污管道叠合分流改造系统
CN111576334A (zh) 河道截污岸墙结构
CN206396790U (zh) 一种便于雨水排放的综合管廊结构
CN214657548U (zh) 一种适用于城中村居民区雨污分流临时导流装置
CN214402065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涵检查井
CN205935169U (zh) 溢流装置及蓄水池
CN211873241U (zh) 一种用于住宅阳台雨水立管的雨污分流结构
CN214574484U (zh) 同标高雨污水管交汇空间的施工结构
CN214833234U (zh) 雨污水箱涵及解决黑臭河道的雨污分流系统
CN218814817U (zh) 一种适用于较窄巷道的雨污分流管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