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2153A -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2153A
CN107542153A CN201610941642.0A CN201610941642A CN107542153A CN 107542153 A CN107542153 A CN 107542153A CN 201610941642 A CN201610941642 A CN 201610941642A CN 107542153 A CN107542153 A CN 107542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ipeline
piping lane
water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16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金钊
谢飞帆
陶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4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215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1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6Gully gra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2201/00Details, device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其综合管廊包括管廊体1、集水井2及滤水机构。管廊体1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141的隔板14,隔板14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16和排水腔15。排水腔15位于综合管道腔16的下端,综合管道腔16内设有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本发明具有蓄水功能,可有效防止城市内涝,还可容纳城市综合管网,实施和维护成本低,对道路交通影响小,具有施工周期短,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应用在城市人行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及居民住宅区等地。

Description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特别是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城市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部分必须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来抓。但是,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内涝问题,且呈现数量更多、频率更高、影响范围更大的趋势,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引起城市内涝的原因,一是极端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高以外;二是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其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容易形成路面的积水。其三是城市综合管网系统和给排水系统本身存在缺陷,与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
目前城市里主要是靠管道来排水,是一种“管井式”排水结构,其是由集水井和排水管道连接形成的线性路径的排水系统。由于城市行车道需要承载包括重型装载车的受力要求,因此在其下方的排水管网的埋深需要达到足够深度才能保证道路的结构安全(两者呈正比关系,受力要求越高,管网埋深越深),导致排水管网的普遍埋深深度较深,无形中增加了前期施工难度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过去城市建设是“先地上后地下”发展,基础设施滞后、标准偏低,导致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发生内涝现象。现在想改变这个状态,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把排水管加粗,但地下不是只有排水管,供水、供气、供电及供油等综合管线均布置在地下,加上因各种反复开挖、维修、加设管道等原因,地下城市管网错综复杂,存在太多安全隐患,犹如不定时的“地下炸弹”,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加粗排水管道。
就城市各种管道管线而言,它们深埋于地下,本身就限制了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目前城市发展速度相当快,当下能满足需求的设计要求,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是落后的,而深埋地下的管道管线要想扩建,在生活密度如此高的城市中,几乎也是不可实现的。
由此可见,要解决目前城市的内涝问题,增加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单纯的把管道加粗并不可行,事实上也并没有空间和余地,而且即便那样做,它的成本代价实在太大,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既然在目前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排水管网管径的难度巨大,那么增加一套新型辅助排水系统,并同时将地下管网规范化、有序化就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当下沿用的城市综合管网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单纯的依靠改变管道的管径大小来增加城市雨水排放能力。不具备灵活性。
2、排水管道本身不具有透水性,雨水不能稀释到地下土壤中去,以至于排水管道排水压力大,易造成拥堵。
3、老城区管网不具备扩建的条件,或扩建成本代价奇高。
4、老城区的一些雨污合流管道,因为建筑和公共设施密度较大,没有改建的余地。
5、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相互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空间。
6、加设和维修管道均需开挖路径中的地面,成本和施工难度非常高。并且会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管道深埋地下,后期维护维修存在各种限制性因素,难度和成本都较高。
在某些城市中,内涝现象高频率发生的同时,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地下水位日渐下降。那么既然会有内涝发生,何来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恰是问题的关键,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往往只考虑“排”,不考虑“蓄”,一旦下雨,雨水将会“一滴不剩”的排出城市至河流,而城市建设需要用水的时候,例如城市绿化维护、城市道路养护等等,却仍然要到河流去取水,这种长期存在的“恶性循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倘若换个思路想,何不在城市排水的同时,增加城市蓄水系统呢?这样既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又为城市建设储备了水资源,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也减轻了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它解决了城市综合管网的改建、扩建成本高,排水能力差,后期维修难度大的问题,并提高城市综合管网的安全性能和减小施工难度造价,也为后期综合管网检修提供便利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增设备用“渠槽式”排水装置,结合地表滤水机构及景观绿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和居民住宅区,形成一个具有蓄排水功能的城市排水系统。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渠槽式”排水装置的管廊体位于人行道下方,其内部设有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优选还设有蓄水池,再优选还设有污水管,更优选还设有独立的燃气管道腔和高压电缆管道腔;综合管道腔用于安置管线,人行道上的雨水一部分流入集水井,集水井中的一部分雨水通过管道流入排水腔,排水腔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将居民区、办公区、公园、广场地下的排水管道与“渠槽式”排水装置中的排水腔连通;“管井式”排水装置与蓄水池连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管廊,包括管廊体和集水井;管廊体设在人行道下方,其内设有排水腔,排水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集水井设在行车道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集水井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集水井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管廊体的第一主进水口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其还包括滤水机构;管廊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弧顶方管形,其下部为矩形,上部顶壁为外凸的圆弧顶;管廊体具有可排水及容纳管线的内腔,其内腔中间隔设置有直通地面的检修口,内腔上部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其内腔底部设有污水管;管廊体内腔腔壁上设有设有第一主进水口、次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和取水口;第二主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取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或用水终端连通;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滤水材料和透水盖板,挡泥墙位于绿化带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次进水口连通,滤水材料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进入管廊体内腔。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廊体呈圆管形,其内腔中部设有水平布置的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层;隔层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线腔和排水腔;综合管线腔位于排水腔的上端;综合管线腔的腔壁上间隔设有直通地面的检修口;综合管线腔的侧壁和顶部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排水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取水口和第二主进水口;取水口通过管道与用水终端连通;第二主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排水腔内侧底部设有污水管。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滤水机构;
管廊体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板,隔板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排水腔位于综合管道腔的下端,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次进水口和第二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可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排水腔内部下端设有污水管道腔,污水管道腔腔壁上设有污水进水口,污水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分布于城市地下的污水支管;综合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综合管道腔的腔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综合管道腔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和多个管线支架;支承梁下端与隔板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下端连接在隔板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综合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廊体盖板;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道井盖板;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滤水材料和透水盖板,挡泥墙位于绿化带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排水腔的次进水口连通,滤水材料中的水通过次进水口进入排水腔。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蓄水池、三通管及滤水机构;
管廊体内腔设有水平布置的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板,隔板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排水腔位于综合管道腔的下部,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次进水口和第二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与设在城市地下的排水管连通;排水腔内设有污水管道腔,污水管道腔腔壁一侧设有污水进水口;综合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综合管道腔的内部侧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综合管道腔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和多个管线支架,支承梁下端与隔板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下端连接在隔板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综合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管廊体盖板,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管道井盖板;
蓄水池设在管廊体下方,其上设有进水口、取水口及检修口;取水口通过管道与用水终端连通;
三通管一端与集水井的出水孔连通,另一端与排水腔的第一主进水口连通,第三端与蓄水池的进水口连通;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滤水材料和透水盖板,挡泥墙位于绿化带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次进水口连通,滤水材料中的水通过次进水口进入排水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提供了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新思路,避开在传统途径(管网改扩建)上解决城市内涝的难点,以“降低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彻底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出发点,利用城市人行道地下空间,增设备用“渠槽式”排水装置,与现有的“管井式”排水装置连通,组合成一个具有蓄排水功能的城市排水系统,具有载荷轻、挖深浅、成本低、实施难度低的优势。消除了传统途径下城市管网改扩建需要反复开挖道路的弊端,可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做到一劳永逸。
本发明可将大部分的排水压力从城市车道下方的“管井式”排水装置分解到城市人行道下方的“渠槽式”排水装置,“渠槽式”排水装置在排水能力、防堵塞能力方面有绝对的优势。现有的“管井式”排水装置可概括为“点—线—点”模式,“点”为集水井,“线”为排水管,虽然点式的集水井空间容量足够大,但是排水能力主要以线性的排水管为衡量标准。“渠槽式”排水装置可概括为“线—点—线”的模式,“线”为大空间,大容量的排水腔,“点”为局部限制因素而相对缩小的排水槽,其距离短,数量少,因此“渠槽式”排水装置的排水能力是以“线”性的大空间大容量的排水槽为衡量标准,其在排水能力及防堵塞能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本发明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还可做到“先蓄后排”的节能环保理念,在人行道地下空间的“渠槽式”排水装置中,可在合适位置设置接口,连接蓄水池,在相对标高上略低于排水路径,达到“先蓄水后排水”的目的。
本发明对原本设置在城市地下的一部分综合管线也进行了合理收纳,在保持其整体结构不变的同时,对其进行规范整理,收纳在人行道下方的管廊体内,管廊体可与“渠槽式”排水腔设置成一体式空间,这样提高了安全系数,对常规的保养检修也提供了可独立操作的空间,避免了后期增设管线时出现的反复开挖道路、回填土方的恶性循环。
简要概括本发明的优点:
1、成本低廉。
A、结构处理成本低:本发明主要应用在人行道下方,用于承载人的重量,所以结构承载等级较低,仅为公路承载的1/100不到;开挖深度浅,结构强度要求相对不高。
b、维护成本低:增设及检修管网仅需开挖少量土方,工人具有检修操作空间,检修便利;基础结构稳定,不易下沉。
2、功能复合。
a、可容纳城市综合管网:可将城市综合管线合理有序的设置在管廊体的内腔中,优化城市综合管线路径,使综合管线的管理和维护更高效。
b、具有蓄水功能:蓄水池/池可在雨天收集雨水,在需要用水时通过管道输出到用水终端,使雨水循环再利用,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c、防止城市内涝:可大幅度提高雨水排放效率,当暴雨到来时,雨水先进入行车道两侧下方的集水井中,再通过管道排放至江河中,集水井中的一部分雨水依次通过集水井侧壁上的出水孔和管道进入“渠槽式”排水装置,再排放至江河中,有效缓解集水井的排水压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
3、便于实施。
a、施工成本低:开挖深度浅开挖量少,造价相对较低;土方只需少量回填,避免大量回填土方堆积影响居民交通、生活、破坏环境。
b、对道路交通影响小:仅在人行道上施工,施工作业范围小,不需封路或只需短时间采取交通管制方案。
c、施工周期短:所有构件材料可预制生产,现场吊装,施工周期短,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小。
4、适用范围广。
a、本发明可应用在城市人行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及居民住宅区等地。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D剖视图;
图8为图6的E-E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F-F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G-G剖视图;
图12为实施例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H-H剖视图;
图14为图12的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一体式管廊,包括管廊体1、滤水机构及集水井2。
管廊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弧顶方管形,其下部为矩形,上部顶壁为外凸的圆弧顶。管廊体1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具有可排水及容纳管线的内腔,其内腔中间隔设置有直通地面的检修口(图中未示出),内腔上部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15,其内腔底部设有污水管6。管廊体1内腔腔壁上设有设有第一主进水口11、次进水口12、第二主进水口13和取水口14。第二主进水口13可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取水口14通过管道与蓄水池或用水终端(图中未示出)连通,用水终端为消防水栓或绿化灌溉水栓。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31、滤水材料32和透水盖板33,挡泥墙31位于绿化带98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1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32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33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次进水口12连通,滤水材料32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12进入管廊体1内腔(滤水材料32与次进水口12之间通过滤网隔开)。
集水井2设在行车道99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2之间通过管道22连通,集水井2侧壁上设有出水口21,集水井2的出水口21通过管道与管廊体1的第一主进水口11连通。
优选,集水井2的出水口21、管廊体1的第一主进水口11及管廊体1的次进水口12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简述实施例1的应用:
管廊体1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配合使用,共同承担排水的功用。当暴雨到来时,行车道99上的雨水流入集水井2,再依次通过集水井2上的出水口31、管道、管廊体1的第一主进水口11,进入管廊体1;人行道97上的雨水通过透水盖板23渗入滤水腔的滤水材料22中,再通过次进水口12进入管廊体1,管廊体1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实施例2:
如图5、6所示,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穹顶式管廊,包括管廊体1和集水井2。
管廊体1呈圆管形,其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内腔中部设有水平布置的且带有检修人孔111的隔层11。隔层11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线腔12和排水腔13。综合管线腔12位于排水腔13的上端。综合管线腔12的腔壁上间隔设有直通地面的检修口(图中未示出)。综合管线腔12的侧壁和顶部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14。排水腔13的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131、取水口132和第二主进水口133。取水口132通过管道与用水终端(图中未示出)连通,用水终端为消防水栓或绿化灌溉水栓。第二主进水口133可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排水腔13内侧底部设有污水管6。
集水井2设在行车道99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2之间通过管道22连通,集水井2侧壁上设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通过管道与排水腔13的第一主进水口131连通。出水口21和第一主进水口131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简述实施例2的应用:
管廊体1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配合使用,共同承担排水的功用。当暴雨到来时,行车道99上的雨水流入集水井2,再依次通过集水井2上的出水口21、管道、排水腔13的第一主进水口131,进入排水腔13,排水腔13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实施例3:
如图6-8所示,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包括管廊体1、集水井2及滤水机构。
管廊体1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141的隔板14,隔板14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16和排水腔15。
排水腔15位于综合管道腔16的下端,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151、次进水口152和第二主进水口153,第二主进水口153可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排水腔15内部下端设有污水管道腔11,污水管道腔11腔壁上设有污水进水口111,污水进水口111通过管道连接分布于城市地下的污水支管。
综合管道腔16内设有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综合管道腔16的腔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18。综合管道腔16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17和多个管线支架19;支承梁17下端与隔板14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8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19下端连接在隔板14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综合管道腔16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廊体盖板8。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独立式或整体式的管道井盖板9。
集水井2设在行车道99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2之间通过管道22连通,集水井2侧壁上设有出水口21,集水井2的出水口21通过管道与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连通。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31、滤水材料32和透水盖板33,挡泥墙31位于绿化带98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1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32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33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排水腔15的次进水口152连通,滤水材料32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152进入排水腔15(滤水材料32与次进水口12之间通过滤网隔开)。
优选,集水井2的出水口21、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及排水腔15的次进水口152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简述实施例3的应用:
管廊体1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2配合使用,共同承担排水的功用。当暴雨到来时,行车道99上的雨水流入集水井2,再依次通过集水井2上的出水口21、管道、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进入排水腔15;人行道97上的雨水通过透水盖板33渗入滤水腔的滤水材料32中,再通过次进水口152进入排水腔15,排水腔15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实施例4:
如图9-11所示,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左右组合式管廊,包括管廊体1、排水沟4、集水井2和滤水机构。
管廊体1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横截面呈方管形,其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管线的内腔11,其内腔11的腔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12。
排水沟4位于管廊体1一侧且紧邻管廊体1布置,其内壁上设有进水口41、次进水口42和取水口43。取水口43通过管道连接用水终端或蓄水池(图中未示出),用水终端为消防水栓或绿化灌溉水栓。相邻的排水沟4通过管道连通。排水沟4内侧底部设有污水管6。
集水井2设在行车道99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2之间通过管道22连通,集水井2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通过管道与排水沟4的进水口21连通,出水口21上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31、滤水材料32和透水盖板33,挡泥墙31位于绿化带98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1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32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33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次进水口42连通,滤水材料32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42进入排水沟4(滤水材料32与次进水口42之间通过滤网隔开)。
简述实施例4的应用:
管廊体1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2配合使用,共同承担排水的功用。当暴雨到来时,行车道99上的雨水流入集水井2,再依次通过集水井2上的出水口21、管道、排水沟4的进水口21,进入排水沟4;人行道97上的雨水通过透水盖板33渗入滤水腔的滤水材料32中,再通过次进水口22进入排水沟4,排水沟4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实施例5:
如图12-14所示,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蓄排水管廊,包括管廊体1、蓄水池5、三通管7、集水井2及滤水机构。
管廊体1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内腔设有水平布置的且带有检修人孔141的隔板14,隔板14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16和排水腔15。
排水腔15位于综合管道腔16的下部,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151、次进水口152和第二主进水口153,第二主进水口153与设在居民区、办公区、公园、广场的地下排水管连通。排水腔15内设有污水管道腔11,污水管道腔11腔壁一侧设有污水进水口111,可连接生活污水管或工业污水管。
综合管道腔16内设有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分别用于安置燃气管道和各类电缆。综合管道腔16的内部侧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18。综合管道腔16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17和多个管线支架19,支承梁17下端与隔板14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8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19下端连接在隔板14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综合管道腔16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管廊体盖板8,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独立式或整体式的管道井盖板9。
蓄水池5设在管廊体1下方,其上设有进水口、取水口及检修口(图中未示出)。取水口通过管道与用水终端96连通,用水终端96为消防水栓或绿化灌溉水栓。
三通管7一端与集水井2的出水孔61连通,另一端与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连通,第三端与蓄水池5的进水口连通。
集水井2设在行车道99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2之间通过管道22连通,集水井侧壁上设有出水口21,集水井2的出水口21通过管道与管廊体1的第一主进水口151连通。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31、滤水材料32和透水盖板33,挡泥墙31位于绿化带98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1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32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33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次进水口152连通,滤水材料32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22进入排水腔15(滤水材料32与次进水口152之间通过滤网隔开)。
优选,蓄水池5内设有沉砂池53,蓄水池5的进水口正对沉砂池53。进入蓄水池5的水首先进入沉砂池53,水中的泥沙及固体杂质沉淀在沉砂池53底部,沉砂池53水满后,杂质含量较少的水从沉砂池53上端开口处溢出,流入蓄水池5。
优选,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排水腔15的次进水口152、排水腔15的第二主进水口153及集水井2的出水口21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简述实施例5的应用:
管廊体1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2配合使用,共同承担排水的功用,另外还能通过蓄水池5实现蓄水的作用。当暴雨到来时,行车道99上的雨水流入集水井2,再依次通过集水井2上的出水口21、三通管7、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进入排水腔15;人行道97上的雨水通过透水盖板33渗入滤水腔的滤水材料32中,再通过次进水口152进入排水腔15,排水腔15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利用实施例1-5中任一种管廊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利用人行道97地下空间,增设备用“渠槽式”排水装置,与现有的“管井式”排水装置连通,组合成一个具有蓄排水功能的城市排水系统。
“管井式”排水装置是由集水井和连接相邻排水井的管道组合成的线性路径的排水系统。“渠槽式”排水装置为排水腔18或排水沟5,其与管廊体1可一体成型或相互分离。

Claims (10)

1.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在人行道地下增设备用“渠槽式”排水装置,结合地表滤水机构及景观绿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和居民住宅区,形成一个具有蓄排水功能的城市排水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其特征是:“渠槽式”排水装置可与现有的“管井式”排水装置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其特征是:“渠槽式”排水装置的管廊体位于人行道下方,其内部设有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优选还设有蓄水池,再优选还设有污水管,更优选还设有独立的燃气管道腔和高压电缆管道腔;综合管道腔用于安置管线,人行道上的雨水一部分流入集水井,集水井中的一部分雨水通过管道流入排水腔,排水腔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居民区、办公区、公园、广场地下的排水管道与“渠槽式”排水装置中的排水腔连通;“管井式”排水装置与蓄水池连通。
5.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包括管廊体和集水井;管廊体设在人行道下方,其内设有排水腔,排水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集水井设在行车道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集水井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集水井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管廊体的第一主进水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包括其还包括滤水机构;管廊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弧顶方管形,其下部为矩形,上部顶壁为外凸的圆弧顶;管廊体具有可排水及容纳管线的内腔,其内腔中间隔设置有直通地面的检修口,内腔上部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其内腔底部设有污水管;管廊体内腔腔壁上设有设有第一主进水口、次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和取水口;第二主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取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或用水终端连通;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滤水材料和透水盖板,挡泥墙位于绿化带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次进水口连通,滤水材料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进入管廊体内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管廊体呈圆管形,其内腔中部设有水平布置的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层;隔层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线腔和排水腔;综合管线腔位于排水腔的上端;综合管线腔的腔壁上间隔设有直通地面的检修口;综合管线腔的侧壁和顶部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排水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取水口和第二主进水口;取水口通过管道与用水终端连通;第二主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排水腔内侧底部设有污水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其还包括滤水机构;管廊体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板,隔板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排水腔位于综合管道腔的下端,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次进水口和第二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可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排水腔内部下端设有污水管道腔,污水管道腔腔壁上设有污水进水口,污水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分布于城市地下的污水支管;综合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综合管道腔的腔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综合管道腔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和多个管线支架;支承梁下端与隔板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下端连接在隔板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综合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廊体盖板;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道井盖板;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滤水材料和透水盖板,挡泥墙位于绿化带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排水腔的次进水口连通,滤水材料中的水通过次进水口进入排水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其还包括蓄水池、三通管及滤水机构;
管廊体内腔设有水平布置的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板,隔板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排水腔位于综合管道腔的下部,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次进水口和第二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与设在城市地下的排水管连通;排水腔内设有污水管道腔,污水管道腔腔壁一侧设有污水进水口;综合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综合管道腔的内部侧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综合管道腔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和多个管线支架,支承梁下端与隔板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下端连接在隔板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综合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管廊体盖板,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管道井盖板;
蓄水池设在管廊体下方,其上设有进水口、取水口及检修口;取水口通过管道与用水终端连通;
三通管一端与集水井的出水孔连通,另一端与排水腔的第一主进水口连通,第三端与蓄水池的进水口连通;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滤水材料和透水盖板,挡泥墙位于绿化带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次进水口连通,滤水材料中的水通过次进水口进入排水腔。
1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解决城市内涝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管廊体的横截面呈方管形,其位于人行道下方,其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管线的内腔;排水沟位于管廊体一侧且紧邻管廊体布置,其内壁上设有进水口,相邻的排水沟通过管道连通;集水井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排水沟的进水口连通;排水沟内壁上设有次进水口;排水沟内壁上设有取水口,取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用水终端或蓄水池,用水终端为消防水栓或绿化灌溉水栓;管廊体内腔中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
CN201610941642.0A 2016-06-28 2016-11-01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Withdrawn CN1075421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7531.9A CN106013400A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2016104775319 2016-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2153A true CN107542153A (zh) 2018-01-05

Family

ID=5708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7531.9A Pending CN106013400A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201610947611.6A Active CN10754215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蓄排水系统
CN201610941642.0A Withdrawn CN107542153A (zh) 2016-06-28 2016-11-01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7531.9A Pending CN106013400A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201610947611.6A Active CN107542152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蓄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60134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0941A (zh) * 2018-04-28 2018-09-2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防沙板墙及其防治移动沙丘区公路段风蚀沙埋的方法
CN110318423A (zh) * 2019-07-19 2019-10-11 长沙如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CN112267491A (zh) * 2020-10-15 2021-01-26 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一种蓄洪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3510A (zh) * 2021-04-14 2021-07-06 安徽省宁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化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0846A (ja) * 1992-02-19 1993-09-07 Fujita Corp 逆打工法による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102172198A (zh) * 2011-01-21 2011-09-07 宁夏大学 道路绿化带节水浇灌装置及道路绿化带节水浇灌装置的成型方法
CN202252422U (zh) * 2011-08-18 2012-05-30 衡水长江预应力有限公司 多功能预应力城市地下排水综合管道
CN103397662A (zh) * 2013-08-12 2013-11-20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综合管廊结构
CN104480994B (zh) * 2014-11-20 2016-03-30 陈磊 一种城市绿地广场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7176874U (zh) * 2016-06-28 2018-04-03 衡阳市金泓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0941A (zh) * 2018-04-28 2018-09-2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防沙板墙及其防治移动沙丘区公路段风蚀沙埋的方法
CN110318423A (zh) * 2019-07-19 2019-10-11 长沙如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CN112267491A (zh) * 2020-10-15 2021-01-26 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一种蓄洪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3400A (zh) 2016-10-12
CN107542152B (zh) 2019-10-18
CN107542152A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2106A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CN107542153A (zh)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CN208088344U (zh) 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206346221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左右组合式管廊
CN206346222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CN107761763A (zh)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54405B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滞留池及其施工方法
CN208415296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蓄排水管廊
CN211229222U (zh) 一种高密度建成区利用立体空间的雨污分流改造系统
CN205894103U (zh) 一种预制抛物线型综合管廊
CN208472770U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206903689U (zh) 一种兼输水和交通功能的高速铁路隧道
CN206346218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一体式管廊
CN215630124U (zh) 一种城市雨水管廊
CN207176874U (zh)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211973796U (zh) 一种新型雨水地下断接系统
CN205954791U (zh) 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105971091B (zh) 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106703157A (zh) 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结构施工方法
CN206396790U (zh) 一种便于雨水排放的综合管廊结构
CN206346223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穹顶式管廊
CN210597534U (zh) 一种渠下管复式雨污分流系统
CN206359996U (zh) 预制装配式上下拼装综合管廊
CN216156737U (zh) 一种雨水管道排出口标高的抬高结构
CN218540847U (zh) 一种定型化雨水收集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