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7887U - 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07887U CN214607887U CN202120343983.4U CN202120343983U CN214607887U CN 214607887 U CN214607887 U CN 214607887U CN 202120343983 U CN202120343983 U CN 202120343983U CN 214607887 U CN214607887 U CN 214607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int
- adjusting rod
- sliding block
- self
-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包括下接头、上接头以及锁紧机构,所述上接头左右侧各设凸耳,中轴穿过凸耳及下接头铰接连接;下接头前部上沿与上接头前部下沿之间构成窗口,锁紧机构中的滑块,设于所述窗口内,上接头前部下沿与滑块的上表面相贴合,下接头前部上沿与滑块的下表面相贴合;下接头后部与上接头后部相抵接;锁紧机构具有手柄、调节杆和滑块,手柄设置在接头外侧,手柄可通过调节杆驱动滑块前后移动,以使滑块插入或退出窗口,本自锁式折叠接头加工、装配方便,牢固可靠,可实现自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锁式折叠接头,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骑行车辆的自锁式 折叠接头。
背景技术
全世界都在倡导节能减排,我国是当之无愧的自行车、电动车大国。折叠车 因其携带方便、占地空间小,已成为自行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类,并且有越来 越流行的趋势。
目前已有的折叠车大多数会在车架中部或竖管处设置折叠接头。例如中国专 利CN01127832.3公开了“内锁式自锁式折叠接头”,其两连接板一侧铰接,连接 板的对合面上有凹台,且凹台的边缘开有卡槽,一个连接板的凹台内置有可移动 的夹持块,夹持块的侧面呈V形可插入合拢后两个连接板的卡槽中,在连接板内 部将并拢的连接板夹持固紧。这种方案虽然具有锁紧机构内藏的优点,但其对夹 持块前端、手柄转动部位的加工精度及强度有较高要求,否则容易夹持不紧;此 外需要大角度扳动手柄来实现锁紧或打开接头,即扳动手柄与折叠连接板是两个 独立的动作,缺乏互动性。
出于对骑行者安全的考虑,目前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越来越严格的行业标准 是大势所趋,如何增强骑行车辆折叠接头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是一个需要解决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锁紧牢固可靠、易于操作的自锁式折叠 接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包括下接头、上接头以及锁 紧机构,所述上接头左右侧各设凸耳,中轴穿过凸耳及下接头铰接连接;下接头 前部上沿与上接头前部下沿之间构成窗口,锁紧机构中的滑块设于所述窗口内, 上接头前部下沿与滑块的上表面相贴合,下接头前部上沿与滑块的下表面相贴合; 下接头后部与上接头后部相抵接;锁紧机构具有手柄、调节杆和滑块,手柄设置 在接头外侧,手柄可通过调节杆驱动滑块前后移动,以使滑块插入或退出窗口,
所述下接头具有后部上沿,所述上接头具有后部下沿,所述上接头后部下沿 与下接头后部上沿相抵接。
所述下接头左右侧各设凹槽,上接头中的凸耳容置于凹槽;凹槽背面位于下 接头后部且与凸耳后侧面相抵接。
所述滑块上表面与滑块下表面具有夹角。
所述调节杆包括螺纹连接的附件传动杆,下接头后部设开口,所述附件传动 杆尾端通过所述开口铰接于手柄,调节杆前端固定连接滑块。
所述调节杆中部具有环绕凸台,弹簧套设于调节杆,所述弹簧前端抵接于凸 台,弹簧后端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内壁。
所述下接头具有中空内腔,中轴穿过所述内腔;钩簧设于内腔,所述钩簧下 端连接中轴,钩簧上端连接调节杆。
所述上接头上端内部为中空,上接头上端内设堵头,所述堵头下侧为内凹的 弧形面。
所述下接头后部设有狭缝,手柄下部前侧设凸棱,所述凸棱伸入狭缝内,第 一铰轴穿过下接头及凸棱连接;手柄中部前侧设凸柱经第二铰轴借助于调节杆上 的附件传动杆铰接连接于调节杆尾端;所述第一铰轴的轴心线、第二铰轴的轴心 线分别平行于中轴的轴心线。
所述下接头后部设开口,调节杆尾端通过所述开口固定连接于手柄,调节杆 前端固定连接滑块。
所述手柄连接于调节杆尾端,调节杆上套设螺母,所述螺母后侧抵接手柄前 侧,螺母的前侧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外侧;调节杆前端螺纹连接于滑块;调节杆中 部具有环绕凸台,所述凸台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内壁。
所述手柄为一组套件,包含弹簧、顶杆、摇臂和销轴;所述手柄固定连接于 顶杆尾端,顶杆上套设弹簧,顶杆有一大头端部顶紧摇臂前侧,销轴穿设于摇臂 上端的穿孔和堵头上端的穿孔;调节杆前端固定连接滑块,调节杆尾端套设于下 接头后部的孔中;下接头后部的孔侧边设有销钉,且与调节杆侧面的长形凹槽相 配合。
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的滑块设于下接头与上接头构成的窗口内,下接 头后部与上接头后部相抵接,使得在锁紧状态时上接头与下接头无法向前侧或后 侧转动,稳定可靠;弹簧套设于调节杆,弹簧前端抵接于凸台,弹簧后端抵接于 下接头后部内壁,使得滑块被推顶从而实现自动锁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同时极大提高了本自锁式折叠接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锁紧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折叠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折叠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折叠中间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状态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上、下接头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上接头后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一实施例的接头锁紧时滑块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二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三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四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四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四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第四实施例的折叠中间状态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1对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方案自锁式折叠接头包括下接 头1、上接头2以及锁紧机构,所述上接头左右侧各设凸耳21,中轴3穿过凸耳及下 接头中部铰接连接,并通过两个螺丝31锁紧;如图5所示,下接头前部上沿101与 上接头前部下沿201之间构成窗口12,锁紧机构中的滑块6设于所述窗口12内;如 图13所示,上接头前部下沿201与滑块上表面61相贴合,下接头前部上沿101与滑 块下表面62相贴合;如图4和图7所示,下接头后部与上接头后部相抵接;如图1、 图2、图7和图8所示,锁紧机构具有手柄4、调节杆5和滑块6,手柄设置在下接头 后部外侧,手柄可通过调节杆驱动滑块前后移动,以使滑块6插入或退出窗口12; 进一步地,其中调节杆5还包含一个附件传动杆55;下接头后部设开口103,调节 杆5中的附件传动杆55尾端通过所述开口103连接于手柄4,调节杆5前端螺纹固定 连接滑块6;
进一步地,如图11、12所示,所述下接头具有后部上沿102,所述上接头具有 后部下沿202,所述上接头后部下沿202与下接头后部上沿102相抵接。该上接头后 部下沿位于两个凸耳根部的后侧方,相对的,上接头前部下沿位于两个凸耳根部 的前侧方。另一方案是,下接头左右侧各设凹槽13,凸耳21容置于凹槽13;凹槽 背面132位于下接头后部,并与凸耳后侧面203相抵接。下接头后部与上接头后部 相抵接的方式至少包括此处所述两种方案中的一种。进一步地,下接头后部上沿 102与凹槽背面132连接处设置第一弧形倒角105,上接头后部下沿202与凸耳后侧 面203连接处设置第二弧形倒角204,可进一步提高下接头后部与上接头后部相抵 接时的兼容性。弧形倒角204与弧形倒角105可以设置为接触或不接触,可视工艺 而定。
如图4和图7所示,在锁紧状态,上接头前部下沿抵紧滑块上表面,下接头前 部上沿抵紧滑块下表面,使得上接头无法向前侧翻转;同时,下接头后部与上接 头后部相抵接,使得上接头无法向后侧翻转,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机构。如图5、 图6和图10所示当拉动手柄时,滑块后退,直至脱出窗口,此时上接头可以绕中轴 轻易向前转动,操作简便、可靠。
如图1及图7、13所示,所述滑块6上表面61与下表面62具有夹角,滑块前端薄 尾端厚。所述滑块前端是指远离手柄4的相对端,所述滑块尾端是指靠近手柄4的 相对端。所述滑块为楔形的目的包括:滑块可以在弹簧52的作用下自动消除滑块 与上接头、下接头之间的间隙,同时在上接头、下接头锁紧状态,防止滑块在弹 簧推力作用下凸出于自锁式折叠接头外表面,避免造成刮碰损伤;在需要折叠时, 滑块向后运动会更加省力且不会卡死,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加工精度、节约成本。
如图1及图11所示,所述下接头凹槽具有底面131、背面132和内侧面133,所 述内侧面133为竖直平面,所述底面与背面通过弧形倒角连接;上接头凸耳内壁211 贴合所述内侧面133设置,凸耳下部212为弧形边。进一步地,该两个凹槽13在下 接头1的左右侧呈对称设置,上接头2的两个凸耳21呈左右对称设置;凹槽13的两 个内侧面133为平行面。以此使上接头2与下接头1沿着中轴3转动时,上接头2的内 壁211与下接头1的内侧面133始终保持贴合状态,转动方向稳定且不会晃动。凹槽 底面与背面的弧形倒角以及凸耳下部弧形边结构,使得上接头2向前侧转动时更加 顺畅、省力。
所述调节杆中部具有环绕凸台51,弹簧52套设于调节杆,所述弹簧前端抵接 于凸台51,弹簧后端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内壁。该弹簧的作用是借助环绕凸台向前 推顶调节杆5,进而推动滑块6顶紧上接头、下接头直至消除滑块与上接头、下接 头之间的间隙,同时因为调节杆5尾端拉住手柄4,使手柄产生一个回位效果。
如图1及图7、8所示,所述下接头1具有中空内腔11,中轴3穿过所述内腔;钩 簧53设于内腔,所述钩簧53下端连接中轴3,钩簧53上端连接调节杆5。在打开或 关闭自锁式折叠接头时,该钩簧53使得调节杆5和滑块6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上下窜 动,保证滑块6在运动中的稳定性。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上接头2上端内部为中空,上接头上端内设堵头22, 所述堵头下侧为内凹的弧形面,在上接头2朝向手柄4转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实现 自锁式折叠接头扣合锁紧的状态,滑块6的上表面的前边缘611将会与该堵头22的 内凹的弧形面相接触,此时继续转动上接头2,则该前边缘611将会沿着所述弧形 面滑行一段距离,同时滑块会因此向后运动,以便上接头2可持续向上转动,直至 最后,在上接头2完全向上转直后,滑块6便会在弹簧52的推力下,自动向前推进 到达窗口12,实现自动顶紧上接头2和下接头1。该堵头22使得滑块6的运动轨迹更 加平稳、可控。
如图1、2、7、8所示,所述手柄下部经第一铰轴14铰接连接于下接头,手柄 中部经第二铰轴54铰接连接于调节杆5中的附件传动杆55的尾端;所述第一铰轴的 轴心线、第二铰轴的轴心线分别平行于中轴3的轴心线。进一步地,手柄中部前侧 设凸柱42,调节杆中的传动杆55的尾端铰接于该凸柱42。
调节杆5前端及尾端均具有外螺纹,其附件传动杆55前端具有内螺纹,该调节 杆5尾端螺纹连接于传动杆55;调节杆5前端螺纹连接于滑块6背部的螺纹孔。该结 构方式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杆5来调节滑块6与手柄4之间的间距,使得在有零件制造 误差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传动以及锁紧功能;另外在车辆骑行中会由于路面颠 簸震动引起零件移位,也可以通过微调来合理改善。调节杆5前端与尾端还可以通 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分别连接于滑块与传动杆;此外,调节杆5前端与尾端也可以通 过焊接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滑块与传动杆;或传动杆、调节杆和滑块制成一体, 它们的传动功能是一样的,只是不具有微调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下接头后部设有狭缝104,手柄下部前侧设凸棱41,所述凸 棱41伸入狭缝104内,第一铰轴14穿过下接头及凸棱连接。所述狭缝下端延伸至下 接头底部边缘;所述狭缝104与下接头后部开口103相联通,该结构进一步降低了 加工难度。进一步地,下接头侧壁的横向孔15贯穿该狭缝,第一铰轴14穿过该横 向孔15连接手柄凸棱41。横向螺钉8的轴心线平行于第一铰轴14的轴心线,同时第 一铰轴14、横向螺钉8为螺纹连接于下接头,以便在锁紧状态下可使下接头抱紧在 车辆的前叉立管(图中未示出)上。
如图3、7所示,所述滑块前侧面为弧面;在锁紧状态,所述滑块前侧面与下 接头外表面、上接头外表面相齐平。主要是防止滑块前凸造成刮碰风险,影响操 作安全;同时在锁紧状态,视觉效果上滑块与下接头、上接头融为一体,显得美 观、流线型。
进一步地,所述下接头和上接头为圆柱状或椭圆柱状,这也是出于美观和安 全的双重效果需要,当然,下接头和上接头也可以是方形或其它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下接头下端固定连接前叉立管(图中未示出),所述上接头上 端固定连接车把立管7。
具体操作说明:如图3、4所示,为本自锁式折叠接头锁紧状态;如图5所示, 需要打开自锁式折叠接头时,先往后侧扳动手柄上端,此时手柄会通过调节杆拉 动滑块向后侧移动;如图6所示,待滑块后移一段距离,将上接头往前侧转动,即 可实现如图10的折叠效果,此时手柄在弹簧力作用下,将回归至初始位置,初始 位置即手柄内侧紧贴下接头外围的位置,如图9;反之,在自锁式折叠接头打开位 置如图9,直接往后侧转动上接头,中间状态如图8所示,滑块首先会后退一小段 距离,待上接头转动至垂直位置时,弹簧推顶调节杆从而带动滑块前移至窗口12 的位置,最终实现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的锁紧状态。
也就是说,在本自锁式折叠接头实现锁紧状态的整个过程中,是不需要人工 操作手柄的,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而在先产品或公开文献中,转动上接头与下 接头实现扣合之后,需要再次大角度扳动手柄来实现锁紧;在先技术一般需要在 手柄上单独加装偏心锁紧机构或者扣合锁紧零件,而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折叠接头 在简化零件的同时实现自动化锁紧,更具安全性、可靠性,防止了小部分骑行者 的疏忽大意导致未锁紧自锁式折叠接头从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当然,在行业标准 规范中,有些国家要求手柄必须有安全防松脱的锁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示 出,但可以另行加设。
如图14、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锁紧机 构不同,其余构件均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锁紧机构包括手柄4、调节杆5和 滑块6。下接头后部外侧设置手柄4,下接头后部设开口103,调节杆5尾端通过所 述开口103螺纹固定连接于手柄4,调节杆5前端用螺纹固定连接滑块6;调节杆中 部具有环绕凸台51,弹簧52套设于调节杆5上,该弹簧前端抵接于凸台51,弹簧后 端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内壁。向后侧拉动手柄时,滑块6后退,上接头可向前侧转动 实现自锁式折叠接头打开状态;反之,在关闭自锁式折叠接头时,弹簧52推顶调 节杆5前移,使滑块6达到下接头前部上沿与上接头前部下沿之间构成的窗口12的 位置,滑块6在弹簧52的作用力下前移顶紧上接头和下接头,最终实现锁紧状态。
如图16、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锁紧机 构不同,其余构件均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锁紧机构包括手柄4、调节杆5和 滑块6。
所述手柄4螺纹连接于调节杆5尾端,调节杆5上套设螺母56,所述螺母后侧抵接手柄前侧,螺母的前侧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外侧;调节杆中部具有环绕凸台51,所述凸台 51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内壁;调节杆5的前端与滑块6为螺纹连接,两者之间可相互转 动,当转动手柄时,滑块6后退,上接头可向前侧转动实现自锁式折叠接头打开状态; 反之,在关闭自锁式折叠接头时,再次反向转动手柄,滑块前移,使滑块达到下接头 前部上沿与上接头前部下沿之间构成的窗口12的位置,最终实现锁紧状态,虽然这种 锁紧机构没有自动锁紧的功能,但其结构更为简洁,装配更为方便。
如图18至图21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锁紧机构不同,其余构件均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锁紧机构包括手柄4、调节杆5和滑块6; 其中手柄4为一组套件,包含弹簧43、顶杆44、摇臂45和销轴46;所述手柄4螺纹 固定连接于顶杆44尾端,顶杆44上套设弹簧43,顶杆44有一大头端部顶紧摇臂45 前侧,销轴46穿设于摇臂45上端的穿孔和堵头22上端的穿孔;调节杆5前端用螺纹 固定连接滑块6,调节杆5尾端套设于下接头后部的开口103中;调节杆中部具有凸 台51,弹簧52套设于调节杆5上,该弹簧前端抵接于凸台51,弹簧后端抵接于下接 头后部内壁,下接头后部的开口103侧边设有销钉58,且与调节杆5侧面的长形凹槽 57相配合,以限制调节杆5转动。按压手柄4时,顶杆44推动摇臂45,摇臂45进 而拨动调节杆上的凸台51,从而带动滑块6后退,上接头可向前侧转动,实现自锁式 折叠接头打开状态;反之,在关闭自锁式折叠接头时,弹簧52推顶调节杆5前移,使 滑块6达到下接头前部上沿与上接头前部下沿之间构成的窗口12的位置,滑块6在弹 簧52的作用力下前移顶紧上接头和下接头,最终实现锁紧状态。
本自锁式折叠接头可广泛适用于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折叠滑板车的车把和车架及车辆的其它部位。
本发明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仅为示意性说 明,其中“上”与“下”可以对换,“左”与“右”可以对换,“前”、“后”可以 对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 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包括下接头(1)、上接头(2)以及锁紧机构,所述上接头左右侧各设凸耳(21),中轴(3)穿过凸耳及下接头铰接连接;其特征在于:下接头前部上沿(101)与上接头前部下沿(201)之间构成窗口(12),锁紧机构中的滑块(6)设于所述窗口(12)内,上接头前部下沿(201)与滑块的上表面(61)相贴合,下接头前部上沿(101)与滑块的下表面(62)相贴合;下接头后部与上接头后部相抵接;锁紧机构驱动滑块(6)前后移动,以使滑块(6)插入或退出窗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1)后部具有上沿(102),所述上接头(2)后部具有下沿(202),所述上接头后部下沿与下接头后部上沿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1)左右侧各设凹槽(13),上接头(2)中的凸耳(21)容置于凹槽;凹槽背面(132)位于下接头后部且与凸耳后侧面(203)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上表面(61)与滑块下表面(62)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具有手柄(4)、调节杆(5)和滑块(6),手柄设置在接头外侧,调节杆(5)包含有连接在其后端的附件传动杆(55),下接头(1)后部设开口(103),所述附件传动杆尾端通过所述开口铰接于手柄,调节杆前端固定连接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中部具有环绕凸台(51),弹簧(52)套设于调节杆,所述弹簧前端抵接于凸台,弹簧后端抵接于下接头(1)后部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1)具有中空内腔(11),中轴(3)穿过所述内腔;钩簧(53)设于内腔,所述钩簧下端连接中轴,钩簧上端连接调节杆(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2)上端内部为中空,上接头上端内设堵头(22),所述堵头下侧为内凹的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1)后部设有狭缝(104),手柄(4)下部前侧设凸棱(41),所述凸棱伸入狭缝内,第一铰轴(14)穿过下接头及凸棱连接;手柄中部前侧设凸柱(42)经第二铰轴(54)铰接连接于调节杆(5)尾端;所述第一铰轴的轴心线、第二铰轴的轴心线分别平行于中轴(3)的轴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1)后部设开口(103),调节杆(5)尾端通过所述开口固定连接于手柄(4),调节杆前端固定连接滑块(6)。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连接于调节杆(5)尾端,调节杆上套设螺母(56),所述螺母后侧抵接手柄前侧,螺母的前侧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外侧;调节杆前端螺纹连接于滑块(6);调节杆中部具有环绕凸台,所述凸台抵接于下接头后部内壁。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式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为一组套件,包含弹簧(43)、顶杆(44)、摇臂(45)和销轴(46);所述手柄固定连接于顶杆尾端,顶杆上套设弹簧(43),顶杆有一大头端部顶紧摇臂(45)前侧,销轴(46)穿设于摇臂上端的穿孔和堵头22上端的穿孔;调节杆(5)前端固定连接滑块(6),调节杆尾端套设于下接头(1)后部的开口(103)中;下接头后部的开口(103)侧边设有销钉(58),且与调节杆侧面的长形凹槽(57)相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43983.4U CN214607887U (zh) | 2021-02-02 | 2021-02-02 | 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43983.4U CN214607887U (zh) | 2021-02-02 | 2021-02-02 | 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07887U true CN214607887U (zh) | 2021-11-05 |
Family
ID=7844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43983.4U Active CN214607887U (zh) | 2021-02-02 | 2021-02-02 | 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07887U (zh) |
-
2021
- 2021-02-02 CN CN202120343983.4U patent/CN2146078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87941A1 (en) | Corkscrew | |
CN112706867A (zh) | 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 | |
CN214607887U (zh) | 一种自锁式折叠接头 | |
WO2022178935A1 (zh) | 折叠器及折叠车辆 | |
CN209795706U (zh) | 一种折叠接头装置 | |
CN214524234U (zh) | 一种按钮自锁四连杆折叠接头 | |
CN114458085B (zh) | 执手组件 | |
CN216374847U (zh) | 一种滑板车车把折叠结构 | |
CN216783606U (zh) | 一种车架与座椅架收合的联动解锁机构 | |
CN21217689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自动尾箱门的电动撑杆 | |
CN113618388B (zh) | 手扶式滑板车底座与车把支架的快速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 |
CN205186425U (zh) | 一种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 |
CN112793698B (zh) | 一种折叠结构 | |
CN212290150U (zh) | 一种车的折叠机构 | |
CN210391440U (zh) | 一种折叠接头 | |
CH675053A5 (zh) | ||
CN216034884U (zh) | 一种竖管自锁折叠器 | |
CN213083405U (zh) | 一种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 |
CN218022019U (zh) | 一种便捷式自锁折叠连接器 | |
CN218616365U (zh) | 一种具有可换向连接的isofix连接器的儿童安全座椅 | |
CN218022021U (zh) | 一种简洁可靠的折叠连接装置 | |
CN100482527C (zh) | 自锁式折叠装置 | |
CN216034868U (zh) | 一种便捷式折叠装置 | |
CN214420628U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219686995U (zh) | 拖车联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