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7834U -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7834U
CN214607834U CN202120765625.2U CN202120765625U CN214607834U CN 214607834 U CN214607834 U CN 214607834U CN 202120765625 U CN202120765625 U CN 202120765625U CN 214607834 U CN214607834 U CN 214607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s
shaped
shaped rod
fixedly connected
sightsee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56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波
李文汇
顾拥政
李国兴
陈延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ncheng Xindo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Jincheng Xindo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Jincheng Xindo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Jincheng Xindo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656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7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7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7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观光车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包括观光车底板,所述观光车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圆杆,两根所述圆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观光车底板的上表面,两根圆杆上方设置有三根第一U型杆,三根所述第一U型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柔性雨布的下表面,相邻两根所述第一U型杆之间设置有第二U型杆,且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顶部之间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底部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与圆杆相连接,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之间均设置有两块挡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车棚进行折叠,使得游客的观光体验感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观光车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背景技术
观光车是一种摆渡车,动力上一般使用电瓶车,用电池产生动力,环保无污染,有效利用资源。拥有个性化的操控系统,转向灵活,手感舒适,轻便顺畅,驾驶简单,电动可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观光车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售楼看房车,工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体育馆,公园等场所。现有的观光车车棚大多不可折叠,不能够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车棚的启闭,乘客乘坐观光车时视线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棚大多不可折叠,不能够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车棚的启闭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包括观光车底板,所述观光车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圆杆,两根所述圆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观光车底板的上表面,两根圆杆上方设置有三根第一U型杆,三根所述第一U型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柔性雨布的下表面,相邻两根所述第一U型杆之间设置有第二U型杆,且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顶部之间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底部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与圆杆相连接,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之间均设置有两块挡板,且所述挡板的一侧两端均通过设置圆环转动连接第一U型杆或第二U型杆,所述挡板的侧壁通过设置弹性机构与第一U型杆或第二U型杆的侧壁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U型杆两侧的套筒,两个所述套筒的端部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套筒与伸缩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靠近所述套筒一端的转动环转动安装在第一U型杆上,靠近所述伸缩杆一端的转动环转动安装在第二U型杆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均套装在圆杆上,其中一侧所述第一U型杆底部的环形滑块与圆杆之间为固定连接,其余所述环形滑块与圆杆之间均为滑动配合,且另一侧所述第一U型杆底部的环形滑块侧壁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端部抵住圆杆的侧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挡板一侧两端的弹性片,所述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侧壁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弹性片相齐平的竖杆,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竖杆的侧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位于两侧的两根所述第一U型杆侧壁的圆环侧壁插装有第二螺栓,且所述第二螺栓抵住第一U型杆的侧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两根所述第二U型杆及其之间的第一U型杆的一侧挡板顶部均滑动安装有U型板,且所述U型板与另一侧挡板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板,雨天时,挡板能够抵挡风雨,当观光天气较好时,转动挡板,致使挡板与第一U型杆或第二U型杆相平齐,并通过设置第二螺栓与U型板对挡板进行固定,将第一螺栓拧松,第一U型杆从而不再受到第一螺栓的限制,通过设置折叠机构连接第一U型杆与第二U型杆,推动一侧的第一U型杆致使车棚能够折叠,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车棚进行折叠,使得游客的观光体验感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柔性雨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观光车底板;2、固定板;3、第一U型杆;4、柔性雨布;5、U型板;6、圆杆;7、环形滑块;8、第二U型杆;9、弹性片;10、竖杆;11、圆环;12、第一螺栓;13、转动环;14、套筒;15、伸缩杆;16、第二螺栓;1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包括观光车底板1,观光车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圆杆6,两根圆杆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观光车底板1的上表面,两根圆杆6上方设置有三根第一U型杆3,三根第一U型杆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柔性雨布4的下表面,相邻两根第一U型杆3之间设置有第二U型杆8,且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顶部之间设置有折叠机构,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底部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与圆杆6相连接,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之间均设置有两块挡板17,且挡板17的一侧两端均通过设置圆环11转动连接第一U型杆3或第二U型杆8,挡板17的侧壁通过设置弹性机构与第一U型杆3或第二U型杆8的侧壁相连接,通过设置柔性雨布4、折叠机构以及连接机构等,以实现对车棚进行折叠。
折叠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U型杆3两侧的套筒14,两个套筒14的端部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杆15,套筒14与伸缩杆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13,靠近套筒14一端的转动环13转动安装在第一U型杆3上,靠近伸缩杆15一端的转动环13转动安装在第二U型杆8上,通过设置伸缩杆15与套筒14以及转动环13,能够连接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以实现对车棚进行折叠。
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滑块7,环形滑块7均套装在圆杆6上,其中一侧第一U型杆3底部的环形滑块7与圆杆6之间为固定连接,其余环形滑块7与圆杆6之间均为滑动配合,且另一侧第一U型杆3底部的环形滑块7侧壁设有第一螺栓12,第一螺栓12的端部抵住圆杆6的侧壁,通过设置第一螺栓12,能够对一侧的第一U型杆3进行固定,防止其沿圆杆6滑动。
弹性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挡板17一侧两端的弹性片9,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侧壁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弹性片9相齐平的竖杆10,弹性片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竖杆10的侧壁,通过设置弹性片9与竖杆10,致使挡板17弹性连接第一U型杆3或第二U型杆8的侧壁。
位于两侧的两根第一U型杆3侧壁的圆环11侧壁插装有第二螺栓16,且第二螺栓16抵住第一U型杆3的侧壁,通过设置第二螺栓16,能够连接两侧的第一U型杆3以及侧壁的圆环11,听过设置第二螺栓16,能够限制圆环11转动,从而能够固定位于两侧的两根第一U型杆3侧壁的挡板17。
两根第二U型杆8及其之间的第一U型杆3的一侧挡板17顶部均滑动安装有U型板5,且U型板5与另一侧挡板17相配合,通过设置U型板5,能够将两根第二U型杆8及其之间的第一U型杆3上的挡板17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挡板17,雨天时,挡板17能够抵挡风雨,当观光天气较好时,转动挡板17,致使挡板17与第一U型杆3或第二U型杆8相平齐,并通过设置第二螺栓16与U型板5对挡板17进行固定,将第一螺栓12拧松,第一U型杆3从而不再受到第一螺栓12的限制,通过设置折叠机构连接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推动一侧的第一U型杆3致使车棚能够折叠,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车棚进行折叠,使得游客的观光体验感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包括观光车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车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圆杆(6),两根所述圆杆(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观光车底板(1)的上表面,两根圆杆(6)上方设置有三根第一U型杆(3),三根所述第一U型杆(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柔性雨布(4)的下表面,相邻两根所述第一U型杆(3)之间设置有第二U型杆(8),且相邻所述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顶部之间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底部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与圆杆(6)相连接,所述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之间均设置有两块挡板(17),且所述挡板(17)的一侧两端均通过设置圆环(11)转动连接第一U型杆(3)或第二U型杆(8),所述挡板(17)的侧壁通过设置弹性机构与第一U型杆(3)或第二U型杆(8)的侧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U型杆(3)两侧的套筒(14),两个所述套筒(14)的端部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杆(15),所述套筒(14)与伸缩杆(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13),靠近所述套筒(14)一端的转动环(13)转动安装在第一U型杆(3)上,靠近所述伸缩杆(15)一端的转动环(13)转动安装在第二U型杆(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滑块(7),所述环形滑块(7)均套装在圆杆(6)上,其中一侧所述第一U型杆(3)底部的环形滑块(7)与圆杆(6)之间为固定连接,其余所述环形滑块(7)与圆杆(6)之间均为滑动配合,且另一侧所述第一U型杆(3)底部的环形滑块(7)侧壁设有第一螺栓(12),所述第一螺栓(12)的端部抵住圆杆(6)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挡板(17)一侧两端的弹性片(9),所述第一U型杆(3)与第二U型杆(8)侧壁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弹性片(9)相齐平的竖杆(10),所述弹性片(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竖杆(10)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侧的两根所述第一U型杆(3)侧壁的圆环(11)侧壁插装有第二螺栓(16),且所述第二螺栓(16)抵住第一U型杆(3)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二U型杆(8)及其之间的第一U型杆(3)的一侧挡板(17)顶部均滑动安装有U型板(5),且所述U型板(5)与另一侧挡板(17)相配合。
CN202120765625.2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Active CN214607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625.2U CN214607834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625.2U CN214607834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7834U true CN214607834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5625.2U Active CN214607834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7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07834U (zh) 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车棚结构
CN111002838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新能源观光车
CN202098498U (zh) 一种电动车顶篷
CN204736963U (zh) 折叠式电动三轮车顶棚
CN213442038U (zh) 一种智能网联电动驾驶旅游观光车折叠式顶棚结构
CN110255017A (zh) 一种垃圾车用环保车棚
CN201573716U (zh) 微型正三轮电动轿车
CN208683031U (zh)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
CN216185681U (zh) 一种用于观光车的雨棚架
CN211195793U (zh) 一种复古款电动观光车顶棚结构
CN201176118Y (zh) 便携式汽车防护篷
CN214607811U (zh) 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电瓶车鞍座
CN213291961U (zh) 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
CN211280603U (zh) 一种新能源观光车
CN213892766U (zh) 一种轻便型高强度电瓶车
CN21088172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
CN209776658U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防风雨遮阳篷
CN220180526U (zh) 一种观光车遮阳装置
CN218750246U (zh) 一种观光车用防护机构
CN115009400B (zh) 一种具有收缩雨棚的新能源电动车
CN212289639U (zh) 一种房车及其车载折叠帐篷
CN219446715U (zh) 一种可更换电池仓的新能源观光车
CN216101485U (zh) 一种观光车用顶棚卡扣装配固定机构
CN220686879U (zh) 一种抗风遮阳棚
CN210258670U (zh) 一种载客电动三轮车的车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