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5642U - 一种塑胶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胶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05642U CN214605642U CN202120230318.4U CN202120230318U CN214605642U CN 214605642 U CN214605642 U CN 214605642U CN 202120230318 U CN202120230318 U CN 202120230318U CN 214605642 U CN214605642 U CN 2146056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jector
- reset
- piece
- plate
- movable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包括复位件、用于安装B板的顶出件和用于安装顶针的顶针板,所述顶出件与所述复位件之间设置有活动销件以在插入状态下在开合模方向限制两者相对移动,所述顶针板上具有斜壁以在沿合模方向移动中间位置时能够推动所述活动销件横向移动至所述插入状态,而所述顶针板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能够脱离对所述活动销件约束以使所述活动销件脱离所述插入状态,且所述顶针板能够与所述顶出件传递所述开合模方向的推力,以推动所述顶出件相对所述复位件移动。所以该塑胶模具可以简单、有效地控制模具各部件顶出复位顺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胶模具结构中,A板和B板之间开模后,一般是通过顶针顶出位于B板上的注塑产品从而实现注塑产品的脱模。顶针在顶出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弹簧的作用力来控制B板的复位顺序。
具体的,如附图1-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塑胶模具顶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塑胶模具顶针板复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塑胶模具主要包括:顶针板100、介子200、B板300、推板400、弹簧500、回针600。介子200的螺纹端是固定在回针600内部的,在顶针板100 朝B板300运动过程中,介子末端随顶针100板移动相对右侧直板移动距离为距离S,原本B板也应移动S,但由于推板是不移动的,在移动过程中弹簧伸长了长度S1,所以B板由于弹簧的拉力少移动了距离S1,以使得顶针板100相对B 板移动距离为S-S1。
其中顶针板100的回位主要分为前后连续的两步:第一步注塑机连动顶针板100先合模S-S1距离,此时介子200复位,B板300与推板400之间保持S1距离, B板300与推板400之间弹簧500保持正常状态,而此时介子200与B板300产生开合模方向的接触;第二步:介子200在回针600的作用下沿该开合模方向同顶针板100一起移动,就会拉动B板300对应移动,此时介子200拉动B板300沿该开合模方向同顶针板100一起移动S1距离,此时B板300与推板400之间贴合,完成整个合模动作。
正因为弹簧500处于压缩状态撑住B板300,使得一开始B板300没有和顶针板100一起运动,直到运动S-S1距离后才被介子200带动与顶针板100同步运动;从而控制模具中各部件的合模顺序。
在该塑胶模具中,其中弹簧500若失效会导致动作失效。且如果顶出行程 S1太长,那么弹簧500就需要更长才能处于压缩状态,这样模具就需要更大的空间,也需要更大的注塑成型机来进行生产。而且存在不稳定性,顶针容易没退到S-S1距离时B板300就运动造成压模。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合模前期B板与推板之间支撑效果不好从而难以控制顶出复位顺序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该塑胶模具可以简单、有效地控制模具各部件顶出复位顺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胶模具,包括复位件、用于安装B板的顶出件和用于安装顶针的顶针板,所述顶出件与所述复位件之间设置有活动销件以在插入状态下在开合模方向限制两者相对移动,所述顶针板上具有斜壁以在沿合模方向移动中间位置时能够推动所述活动销件横向移动至所述插入状态,而所述顶针板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能够脱离对所述活动销件约束以使所述活动销件脱离所述插入状态,且所述顶针板能够与所述顶出件传递所述开合模方向的推力,以推动所述顶出件相对所述复位件移动。
在该塑胶模具中,设置了活动销件,以使得活动销件在合模前期,在顶出件与复位件之间形成支撑,进而在B板与推板之间形成支撑力,避免了采用弹簧进行支撑,而不会出现失效等问题。而且利用顶针板控制活动销件进出插入状态,使得无需单独控制操作,继而使得整体操作简单。所以可以简单、有效地控制模具各部件顶出复位顺序。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销件脱离所述插入状态的复位弹性装置。
优选地,所述顶针板还设置有能够横向弹性滑出的弹性滑块,所述顶针板上沿合模方向移动至中间位置时,所述复位件上斜壁能够推动所述弹性滑块回缩以与所述顶出件脱离卡接,而所述顶针板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滑块能够弹性滑出以与所述顶出件卡接,以能够在开合模方向上传递推力。
优选地,所述顶出件、所述复位件和顶针板横向依次并列设置,所述活动销件能够在所述复位弹性装置作用下向所述顶针板移动至脱离所述顶出件的销孔,以脱离所述插入状态。
优选地,所述B板、所述顶针板和固定在所述复位件上的推板沿开合模方向依次并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顶出件为盖块,所述顶出件沿开合模方向的一侧与所述B 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滑块相卡接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复位件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在所述复位弹性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销件脱离所述插入状态时阻止所述活动销件继续移动。
优选地,第一限位件为尾端与所述复位件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复位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以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的螺头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销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活动销件具有与所述螺杆的螺头滑动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底具有圆柱孔以与所述螺杆杆部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活动销件呈L型,且所述活动销件一侧折边与所述顶出件销孔滑动配合、另一侧折边具有所述限位孔,所述螺杆的螺头为圆柱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塑胶模具顶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塑胶模具顶针板复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开模顶出产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顶针板复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B板复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顶针板复位时活动销件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活动销件与螺杆轴向错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开模即将向上顶出产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开模向上顶出产品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顶针板100、介子200、B板300、推板400、弹簧500、回针600;
A板1、B板2、产品3、顶针板4、复位件5、顶出件6、活动销件7、复位弹性装置8、第一限位件9、弹性滑块10、推板11、顶针面板41和顶针底板42
顶针面板41、顶针底板42、第一斜壁4a、收容孔4b、第四斜壁5a、销孔6a、卡槽6b、第二斜壁7a、弹性件10a、卡块10b、第三斜壁10c。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以有效控制模具中各部件的顶出和合模顺序。
此说明书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下”、“顶”、“底”、“长”、“宽”、“深”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或位置关系。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参考图3,包括A板1和B 板2,A板1和B板2合模后形成用于注塑产品3的型腔;完成产品3注塑后,相对B板2移动A板1开模,即可沿竖直方向从B板2上顶出产品3。
具体的,该塑胶模具还包括顶针板4、复位件5和顶出件6,所述顶针板4位于B板2下方,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复位件5相对固定在机台上;所述顶出件6上部固定连接所述B板2,下部活动连接所述顶针板4,且所述顶出件6可随所述顶针板4相对所述复位件5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为了结构紧凑以及设置方便,复位件5和顶出件6一般具有杆状或板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5和顶出件6具有杆状结构。
参考图4、图5,所述复位件5和顶出件6之间设置有活动销件7以限制顶出件6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即限制B板2相对复位件5和机台的相对移动。具体的活动销件7一般是相对复位件5和顶出件6上销孔沿水平方向滑动配合。在插入状态下,活动销件7对应部分均分别插入至复位件5和顶出件6的销孔中;而当需要脱离插入状态时,活动销件7对应部分至少与复位件5和顶出件6的销孔中的一个脱离。
本实施例中,活动销件7始终保持插入在复位件5上,而在插入状态时,对应部分插入至顶出件6的销孔6a中;而当脱离插入状态时,从顶出件6的销孔6a中脱离。
其中,顶针板4上具有第一斜壁4a,所述活动销件7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斜壁4a相配合的第二斜壁7a。当顶针板4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时,第一斜壁 4a抵触第二斜壁7a,能够推动所述活动销件7横向移动至所述插入状态;所述顶针板4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至顶针板4未抵触所述活动销件7时,即不再对活动销件7产生约束,此时活动销件7会在重力、弹性力或磁力等作用外力下,脱离插入状态,因为脱离插入状态,所以顶出件6能够相对复位件5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顶针板4上具有第一斜壁4a,第一斜壁4a与第二斜壁7a之间的抵触力,会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均具有分解力,进而能够推动活动销件7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在活动销件7脱离约束时,此时活动销件7应能够尽快脱离插入状态。为了方便控制活动销件7脱离插入状态,参考图5,此处优选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销件7脱离所述插入状态的复位弹性装置8。其中复位弹性装置8可以是弹性体制成的弹性装置,也可以是弹簧。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设置,优选顶出件6、复位件5和顶针板4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活动销件7能够在复位弹性装置8作用下向顶针板4移动至脱离顶出件6的销孔6a,以脱离所述插入状态。
为了避免复位弹性装置8过度驱动活动销件7,以避免活动销件7脱离复位件5。基于此,此处优选还包括固定在复位件5上的第一限位件9,以在复位弹性装置8驱动活动销件7脱离插入状态时阻止活动销件7继续移动,进而可以很好的约束活动销件7在脱离插入状态时相对复位件5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9为螺栓,所述螺栓包括杆部和头部,所述杆部末端与所述复位件5螺纹连接;所述头部活动卡设在所述活动销件7 内部。而其中复位弹性装置8优选为复位弹簧,具体为压缩弹簧,并套设在螺栓的杆部上,以位于复位件5与活动销件7之间。
为了更好的进行安装以及限位,此处优选在活动销件7具有与螺栓的头部滑动配合的限位孔,并在限位孔的孔底设置有圆柱孔以与螺栓的杆部相配合。具体的,可以在活动销件7远离复位件5的一侧开设有上述限位孔,螺栓从该侧穿入限位孔中,然后依次穿入至圆柱孔、复位弹簧中,再与复位件5 螺纹连接。当活动销件7处于插入状态时,此时活动销件7向靠近复位件5 的方向更深入移动,以使得复位弹簧压缩;而当脱离插入状态时,此时复位弹簧在弹性力作用下推动活动销件7反向移动,直到头部与限位孔的孔底相抵,此时活动销件7脱离插入状态。具体的,可以使活动销件7呈L型,且呈块状,两侧折边均为块体,且活动销件7一侧折边与顶出件6的销孔6a及复位件5的销孔滑动配合、另一侧折边具有所述限位孔,所述螺栓的头部为圆柱体,使得螺头与限位孔之间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参考图6、图7,所述顶针板4的侧壁上设有收容孔4b,所述收容孔4b内还设置有能够横向弹性滑出的弹性滑块10;所述顶出件6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设所述弹性滑块10的卡槽6b。当模具处于合模状态下,所述弹性滑块10卡设在所述收容孔4b和卡槽6b之间;当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所述顶针板4时,顶针板4通过弹性滑块10带动顶出件6和B板2向上顶出;当顶针板4移动至复位件5底部抵触所述弹性滑块10并压缩弹性滑块10完全收容在所述收容孔内后,B板2不再随顶针板4的移动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滑块10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收容孔内的弹性件10a 和卡块10b,所述弹性件10a为弹簧;用于提供弹力向外推动卡块10b。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10b上设有第三斜壁10c,所述复位件5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斜壁10c相配合的第四斜壁5a,当顶针板4带动所述弹性滑块 10和顶出件6移动至第三斜壁10c抵触第四斜壁5a时,卡块10b在第四斜壁 5a产生抵触力的作用下向收容孔内收缩,从而实现顶针板4与顶出件6的分离。需要说明的时,在第三斜壁10c即将抵触第四斜壁5a时,弹性滑块10 上侧一部分保持与卡槽6b相抵,一部分露出卡槽6b设置并设置有第三斜壁10c,以抵触第四斜壁5a。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滑块10还可以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结构与第一限位件结构和限位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模具还包括推板11,所述推板11位于所述顶针板和 B板之间,且与复位件5上部固定连接。本方案通过提供推板,能够对B板起支撑作用。
一般地,所述顶针板4具有板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板4包括依次叠放的顶针面板41和顶针底板42,所述收容孔4b位于所述顶针面板41 和顶针底板42之间。本方案有利于收容孔4b的形成以及弹性滑块10的安装。
以下结合图3、图8至图9对上述塑胶模具的开模顶出顺序进行说明。
如附图3,当在A板1和B板2之间注塑产品3后,相对B板2移动A 板1进行开模。
如附图8,开模后相对机台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顶针板4,顶针板4通过弹性滑块10和顶出件6带动B板向上移动,当顶针板4的第一斜壁4a抵触至活动销件7的第二斜壁7a,并沿水平方向将活动销件7推动至插入顶出件 6的销孔6a内,第三斜壁10c抵触第四斜壁5a,使弹性滑块10收缩在收容孔内,此时,顶出件6相对复位件5固定,即B板2相对推板11固定,且顶针板4与顶出件6不再通过弹性滑块10卡接。
如附图9,继续向上移动顶针板4,在顶针板4保持阻止活动销件7脱离插入状态下,此过程中顶出件6与复位件5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且安装在顶针板4上的顶针(图中未示出)通过相对顶出件6向上移动,以向上顶出产品3。
在顶出产品之后,而塑胶模具合模时的复位顺序具体如下:首先,顶针板4独自向下移动,直到移动到如图8所示位置,带动顶针一次复位,此时顶针板4不再约束活动销件,以使得活动销件脱离插入状态,且此时顶针板4 移动至收容槽对应卡槽6b,复位件5不在约束弹性滑块10,以使得弹性滑块 10卡入至卡槽6b内,此时顶针板4与顶出件6上下方向保持相对固定,而顶出件6与复位件4在上下方向上,不再保持相对固定。
然后,顶针板4继续向下移动,此时顶针板4会带动顶出件6,相对复位件5向下移动,直到顶针板进入如附图3所示位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主要包括B板2、推板11、顶出件6、复位件5和顶针板4,其中顶出件6用于安装B板2,复位件5可以用于安装推板11,顶针板4用于安装顶针,顶针用于顶出位于B板2上方的注塑产品。一般B板2、所述推板11和所述顶针板4沿开模方向依次并列设置。一般为了结构紧凑以及设置方便,顶出件6一般为盖块,其中复位件5 一般为复位件,其中顶针板4一般为板体,通常包括顶针面板41和顶针底板 42。
其中顶出件6与复位件5之间设置有活动销件7以在插入状态下在开合模方向限制两者相对移动,而在脱离插入状态时,活动销件7不再限制两者在开合模方向上相对移动,其中开合模方向即为附图3中上下方向,向上为合模方向,向下为开模方向。
活动销件7,主要用于在顶针板4从开模顶出状态至中间状态之间位置时,限制顶出件6与复位件5在开合模方向上相对移动,即在开合模方向上实现相对固定,而仅仅有顶针板4相对推板11移动,以沿合模方向顶出产品3,而沿开模方向移动至中间状态时实现复位。具体的活动销件7,一般是均与顶出件6和复位件5上销孔沿开合模方向的垂直方向滑动配合,在插入状态下,活动销件7对应部分均分别插入至顶出件6的销孔以及复位件5的销孔中,而当需要脱离插入状态时,此时活动销件7对应部分至少与顶出件6的销孔以及复位件5的销孔中的一个脱离。如活动销件7始终保持插入在复位件5 上,而在插入状态时,对应部分插入至顶出件6的销孔中,而当脱离插入状态时,从顶出件6的销孔中脱离。
其中顶针板4上具有斜壁,及上述第一斜壁4a,以在沿合模方向移动中间位置时能够推动所述活动销件7横向移动至所述插入状态,中间位置即上述顶针即将进入至顶出状态时的位置。而所述顶针板4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即顶针复位后即将带动顶出件一起沿开模方向移动时,能够脱离对所述活动销件7约束以使所述活动销件7脱离所述插入状态。不再对活动销件7产生约束,此时活动销件7会在重力、弹性力或磁力等作用外力下,脱离插入状态,因为脱离插入状态,所以顶出件6能够相对复位件5沿开模方向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顶针板4上具有斜壁,斜壁与活动销件7之间的抵力,会在开合模方向以及与开合模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均具有分力,进而能够推动活动销件7横向移动,对应的,活动销件7可以对应设置上述第二斜壁7a。
且顶针板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顶针板4能够与顶出件6 传递所述开合模方向的推力,以能够推动所述顶出件6相对所述复位件5移动。继而使得顶针板4在从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继续移动至复位状态时,因为顶针板4与顶出件6之间形成推力,而且此时活动销件7因为脱离插入状态,所以顶出件6能够相对复位件5移动,所以顶针板4能够带动顶出件6 相对复位件5移动,即带动B板2相对推板11移动。
在该塑胶模具中,设置了活动销件7,以使得活动销件7在前期,在顶出件6与复位件5之间形成支撑,进而在B板2与推板11之间形成支撑力,避免了采用弹簧进行支撑,而不会出现失效等问题。而且利用顶针板4控制活动销件7进出插入状态,使得无需单独控制操作,继而使得整体操作简单。综上所述,该塑胶模具能够有效地解决合模前期B板2与推板11之间支撑效果不好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活动销件7脱离约束时,此时活动销件7应能够尽快脱离插入状态,为了方便控制活动销件7脱离插入状态,此处优选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销件7脱离所述插入状态的复位弹性装置8。其中复位弹性装置8 可以是弹性体制成的弹性装置,也可以是弹簧,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了方便设置,此处优选顶出件6、复位件5和顶针板4横向依次并列设置的,活动销件7能够在复位弹性装置8作用下向顶针板4移动至脱离顶出件6的销孔,以脱离所述插入状态。
为了避免复位弹性装置8过度驱动活动销件7,以避免活动销件7脱离复位件5。基于此,此处优选还包括固定在复位件5上的第一限位件9,以在复位弹性装置8驱动活动销件7脱离插入状态时阻止活动销件7继续移动,进而可以很好的约束活动销件7在脱离插入状态时,相对复位件5的位置。
其中第一限位件9可以是复位件5上设置的限位肩,为了方便改造,以降低成本。此处优选,还包括尾端与复位件5螺纹连接的螺杆,而螺杆即为上述第一限位件9,以使得只需要在复位件5上钻出对应的螺纹孔即可。而其中复位弹性装置8优选为复位弹簧,具体为压缩弹簧,并套设在螺杆上,以位于复位件5与活动销件7之间。
为了更好的进行安装以及限位,此处优选在活动销件7具有与螺杆的螺头滑动配合的限位孔,并在限位孔的孔底设置有圆柱孔以与螺杆杆部相配合。具体的,可以在活动销件7远离复位件5的一侧开设有上述限位孔,螺杆从该侧穿入限位孔中,然后穿入至圆柱孔,然后穿入复位弹簧中,再与复位件5 螺纹连接。而当活动销件7处于插入状态时,此时活动销件7向靠近复位件5 的方向更深入移动,以使得复位弹簧压缩。而当脱离插入状态时,此时复位弹簧在弹性力作用下推动活动销件7反向移动,直到螺头与限位孔的孔底相抵,此时活动销件7脱离插入状态。具体的,可以使活动销件7呈L型,且呈块状,两侧折边均为块体,且活动销件7一侧折边与顶出件6销孔滑动配合且与复位件5销孔滑动配合、另一侧折边具有所述限位孔,所述螺杆的螺头为圆柱体,使得螺头与限位孔之间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以及沿合模方向向中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顶针板4与顶出件6之间更好的传递推力,此处优选顶针板4还设置有能够横向弹性滑出的弹性滑块10,顶针板4上沿合模方向移动至中间位置时,复位件5上斜壁能够推动所述弹性滑块回缩以与顶出件6脱离卡接,而顶针板从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弹性滑块10能够弹性滑出以与顶出件卡接,以能够在开合模方向上传递推力。其中弹性滑块与顶出件之间的卡接,为了方便卡接,优选顶出件沿开合模方向的一端与B 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弹性滑块相卡接配合的卡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件、用于安装B板的顶出件和用于安装顶针的顶针板,所述顶出件与所述复位件之间设置有活动销件以在插入状态下在开合模方向限制两者相对移动,所述顶针板上具有斜壁以在沿合模方向移动中间位置时能够推动所述活动销件横向移动至所述插入状态,而所述顶针板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能够脱离对所述活动销件约束以使所述活动销件脱离所述插入状态,且所述顶针板能够与所述顶出件传递所述开合模方向的推力,以推动所述顶出件相对所述复位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销件脱离所述插入状态的复位弹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还设置有能够横向弹性滑出的弹性滑块,所述顶针板上沿合模方向移动至中间位置时,所述复位件上斜壁能够推动所述弹性滑块回缩以与所述顶出件脱离卡接,而所述顶针板从所述中间位置沿开模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滑块能够弹性滑出以与所述顶出件卡接,以能够在开合模方向上传递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所述复位件和顶针板横向依次并列设置,所述活动销件能够在所述复位弹性装置作用下向所述顶针板移动至脱离所述顶出件的销孔,以脱离所述插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B板、所述顶针板和固定在所述复位件上的推板沿开模方向依次并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沿开合模方向的一端与所述B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滑块相卡接配合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复位件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在所述复位弹性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销件脱离所述插入状态时阻止所述活动销件继续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尾端与所述复位件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复位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以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的螺头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销件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销件具有与所述螺杆的螺头滑动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底具有圆柱孔以与所述螺杆杆部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销件呈L型,且所述活动销件一侧折边与所述顶出件销孔滑动配合、另一侧折边具有所述限位孔,所述螺杆的螺头为圆柱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30318.4U CN214605642U (zh) | 2021-01-27 | 2021-01-27 | 一种塑胶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30318.4U CN214605642U (zh) | 2021-01-27 | 2021-01-27 | 一种塑胶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05642U true CN214605642U (zh) | 2021-11-05 |
Family
ID=7843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30318.4U Active CN214605642U (zh) | 2021-01-27 | 2021-01-27 | 一种塑胶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05642U (zh) |
-
2021
- 2021-01-27 CN CN202120230318.4U patent/CN2146056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73586B2 (en) | Undercut processing mechanism, mold for molding, and molded article | |
JP2018086749A (ja) | 成形金型の突出し機構、該突出し機構を備える成形金型 | |
CN113478758B (zh) | 一种利用滑块脱倒扣的汽车注塑件模具及注塑机 | |
CN214605642U (zh) | 一种塑胶模具 | |
CN114750370A (zh) | 一种车窗玻璃托架模具 | |
CN107020727B (zh) | 注塑模具保险杠牢前模脱模机构 | |
CN214214585U (zh) | 注塑模具顺序开模机构 | |
JP7128558B2 (ja) |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 | |
CN215095391U (zh) | 一种带有辅助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104228001B (zh) | 注塑模具 | |
CN209869300U (zh) | 一种行位先复位的模具结构 | |
CN113829583B (zh) | 一种用于带有侧斜孔电机壳体的注塑模具 | |
CN218749057U (zh) | 模具锁合机构及具有其的模具 | |
CN210679490U (zh) | 一种便于脱扣的模具 | |
CN110341138B (zh) | 一种组合式脱模机构和组合式脱模模具 | |
CN215919045U (zh) | 一种变速箱后壳模架 | |
CN221233034U (zh) | 一种配合模具顶出机构及二次分型模具 | |
CN215283200U (zh) | 一种用于脱除模具中具有内倒扣产品的二次顶出结构 | |
CN215320349U (zh) | 一种侧向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 |
CN110039727B (zh) | 一种头梳注塑模具 | |
CN221562147U (zh) | 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 |
CN211363332U (zh) | 母模斜顶机构 | |
CN217531726U (zh) | 注塑模具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 |
CN220973209U (zh) | 一种自动顶出模具 | |
CN220883035U (zh) | 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