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6930U - 灭火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灭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6930U
CN214596930U CN202022194472.9U CN202022194472U CN214596930U CN 214596930 U CN214596930 U CN 214596930U CN 202022194472 U CN202022194472 U CN 202022194472U CN 214596930 U CN214596930 U CN 214596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temperature sensing
fire extinguishing
fire extinguisher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44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智
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zhen Fir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la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la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la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44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6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6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6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灭火系统,其中灭火系统包括外壳,外壳内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灭火器,至少部分灭火器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内,灭火器具有出料孔,出料孔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外。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内的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环境信号。风扇,风扇设于外壳形成第一收容空间的侧壁上,风扇用于使第一收容空间外的气体进入第一收容空间内。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内的处理器,处理器电连接传感器与灭火器,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传感器发送的环境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环境信号控制灭火器灭火,以使灭火器内的灭火剂从出料孔喷出。通过在外壳的侧壁上设置风扇,从而使更多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一收容空间内供传感器进行感应,可提高传感器感应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灭火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火灾的机率也不断提高,因此灭火器也成了必不可少的消防设备。但目前的灭火器通常为瓶式灭火器,瓶式灭火器通常会放在易发生火灾的设备的周围。当发生火灾时,首先需要用户手动拿起瓶式灭火器,然后对着着火的地方释放灭火剂以进行灭火。但这样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而且还会提高灭火难度与灭火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灭火系统,所述灭火系统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第一收容空间;
灭火器,至少部分所述灭火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灭火器具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外;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环境信号;
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侧壁上,所述风扇用于使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外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灭火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发送的环境信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灭火,以使所述灭火器内的灭火剂从所述出料孔喷出。
本申请提供的灭火系统,通过在第一收容空间内设置传感器,从而使传感器感应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环境信号。随后传感器可将检测到的环境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当发生火灾时,所述处理器可根据所述环境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灭火,使灭火器内的灭火剂从所述出料孔喷出,从而实现感应自动启动灭火,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灭火器,提高了灭火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降低了灭火难度与灭火成本。
另外,本申请还可在外壳的侧壁上设置风扇,使风扇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吹风,从而使更多的风可以进入第一收容空间内供传感器进行感应。这样可提高传感器感应的灵敏度,更早地发现火灾的发生,从而进行灭火,进一步提高灭火的及时性与灵敏度。
其中,所述第一收入空间包括相互隔断的第一子收容空间、第二子收容空间、以及第三子收容空间,所述灭火器位于所述第一子收容空间内,所述处理器位于所述第二子收容空间内,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内,所述风扇用于使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外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内。
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子传感器与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相较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靠近所述风扇。
其中,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的底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的通风孔。
其中,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侧壁上,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开关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灭火。
其中,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网络传输模块,所述网络传输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网络传输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的网络信号,所述网络传输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
其中,所述灭火器包括灭火瓶、及连接所述灭火瓶的管道,所述灭火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灭火瓶内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灭火剂;所述管道内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管道包括感温部,所述感温部围设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当所述感温部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感温部破裂,以使所述灭火剂从所述管道喷出。
其中,所述灭火器包括灭火瓶、以及灭火器启动装置,所述灭火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灭火瓶内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灭火剂;
所述灭火器启动装置包括壳体与感温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料孔与出料孔,所述壳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灭火瓶,且所述进料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感温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感温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侧壁,以隔断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当所述感温件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感温件破裂,从而使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连通。
其中,所述感温件包括相连接的感温部与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侧壁,所述感温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顶壁;所述进料孔内的压强大于所述出料孔外的压强,当所述感温部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感温部破裂,且所述阻挡部在压强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连通。
其中,所述灭火器启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壳体的启动件,所述启动件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一通孔,部分所述启动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启动件的一端靠近所述感温件;所述启动件用于当环境温度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启动件对所述感温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感温件破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管道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启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启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灭火系统-1,灭火器-2,灭火瓶-3,灭火剂-4,容置空间-5,灭火器启动装置-6,管道-7,壳体-10,进料孔-11,出料孔-12,第二收容空间-13,侧壁-14,顶壁-15,第一通孔-16,感温件-20,感温部-21,阻挡部-22,启动件-23,出料管-24,外壳-30,第一收容空间-31,第一子收容空间-311,第二子收容空间-312,第三子收容空间-313,通风孔-32,传感器-40,第一子传感器-41,第二子传感器-42,风扇-50,处理器-51,开关-52,网络传输模块-5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一并参考图1-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灭火系统1,所述灭火系统1包括:外壳30,所述外壳30内具有第一收容空间31。灭火器2,至少部分所述灭火器2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内,所述灭火器2具有出料孔12,所述出料孔12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外。传感器40,所述传感器40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内,传感器40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内的环境信号。风扇50,所述风扇50设于所述外壳30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的侧壁14上,所述风扇50用于使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外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内。处理器51,所述处理器51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内,所述处理器51电连接所述传感器40与所述灭火器2,所述处理器5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40发送的环境信号,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2灭火,以使所述灭火器2内的灭火剂4从所述出料孔12喷出。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系统1可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灭火的场合中,例如,灭火系统1可设于一些精密的仪器设备之中,例如服务器的机柜内。当有机柜着火时,可自动且迅速地使灭火剂4从出料孔12喷出,实现灭火。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外壳30用于为灭火系统1内的其他部件提供装设基础,并且外壳30还可保护其他部件,还可提高灭火系统1的外观性能。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器2设于第一收容空间31内,但使灭火器2的出料孔12设于第一收入空间外。灭火器2为灭火系统1中存放灭火剂4的部件,当出现火灾时,设于灭火器2内的灭火器2可通过出料孔12喷出于第一收容空间31外。而传感器40和处理器51则用于控制灭火器2何时释放灭火器2。具体地,通过在第一收容空间31内设置传感器40,从而使传感器40感应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内的环境信号。随后传感器40可将检测到的环境信号传输给处理器51。当发生火灾时,所述处理器51可根据所述环境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2灭火,使灭火器2内的灭火剂4从所述出料孔12喷出,从而实现感应自动启动灭火,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灭火器2,提高了灭火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降低了灭火难度与灭火成本。
另外,本申请还可在外壳30的侧壁14上设置风扇50,使风扇50向第一收容空间31内吹风,从而使更多的风可以进入第一收容空间31内供传感器40进行感应,提高环境信号的数值,处理器51在处理时可使环境信号更早地达到预设环境信号,从而控制灭火器2进行灭火。这样可提高传感器40感应的灵敏度,更早地发现火灾的发生,从而进行灭火,进一步提高灭火的及时性与灵敏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处理器51不涉及计算机程序的改进,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壳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处理器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40发送的环境信号,属于现有技术,处理器51根据环境信号控制灭火器2灭火也属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灭火系统,通过外壳30、灭火器2、传感器40、风扇50、以及处理器51的具体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以达到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处理器51所处理的内容仅仅是本身即可实现的功能,并未对各个模块进行算法或软件层面的改进,不应当认为本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对实用新型保护的客体。
请再次参考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入空间包括相互隔断的第一子收容空间311、第二子收容空间312、以及第三子收容空间313,所述灭火器2位于所述第一子收容空间311内,所述处理器51位于所述第二子收容空间312内,所述传感器40位于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内,所述风扇50用于使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外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一收容空间31分隔成相互隔断的第一子收容空间311、第二子收容空间312、以及第三子收容空间313,使上述结构分别独立、或部分组合地设于相应的子收容空间内。例如可使所述灭火器2位于所述第一子收容空间311内,所述处理器51位于所述第二子收容空间312内,所述传感器40位于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内。这样不仅可简化结构,还可使每个部件可相对独立地工作,互不影响。例如进入第一子收容空间311内的气体并不会影响到灭火器2。
请一并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40包括第一子传感器41与第二子传感器42,所述第一子传感器41相较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42靠近所述风扇50。
上述内容介绍了传感器40可感应进入第一收容空间31内的气体,例如可感应气体的温度、烟雾浓度等等。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40可包括第一子传感器41与第二子传感器42,每个子传感器40用于感应不同的环境信号,例如第一子传感器41可用于感应烟雾浓度,第二子传感器42用于感应气体温度。并且本实施方式还可使所述第一子传感器41相较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42靠近所述风扇50。这样可提高第一子传感器41感应到的环境信号,进一步提高灭火系统1灭火的及时性与灵敏度。
请一并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30形成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的底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的通风孔32。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所述外壳30形成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的底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313的通风孔32,从而使进入第三子收容空间313内的风可可从通风孔32排出,提高了第三子收容空间313气体的流通性,进一步提高了灭火系统1的准确性。
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系统1还包括开关52,所述开关52设于所述外壳30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的侧壁14上,所述开关52电连接所述处理器51,所述开关52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处理器51,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2灭火。
上述内容介绍了灭火系统1具有本体自动感应启动方式,通过传感器40、处理器51、以及灭火器2的配合,从而实现当感应到的环境信号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使灭火器2进行自动灭火。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另一种启动方法-本地手动启动。即在外壳30的侧壁14上设置开关52,且使所述开关52电连接所述处理器51,所述开关52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处理器51,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2灭火。这样用户便可通过控制开关52来手动控制灭火器2的开关52,为灭火系统1额外提供了一种新的灭火方式。
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灭火系统去除部分外壳30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系统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1内的网络传输模块53,所述网络传输模块53电连接所述处理器51,所述网络传输模块53用于向终端发送的网络信号,所述网络传输模块53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
除了上述介绍的两种灭火方式(本地感应自动启动与本地手动启动)外,还可提供另一种启动方式-远程云启动。具体地,可在第一收容空间31内增设网络传输模块53,使所述网络传输模块53电连接所述处理器51,所述网络传输模块53用于向终端发送的网络信号,所述网络传输模块53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网络传输模块53可将灭火系统1周围的信息传输给外界的终端。网络传输模块53还可接收外界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处理器51,处理器51便可根据反馈信号控制灭火器2进行灭火,从而实现远程云启动的灭火方式。这样用户即使不在灭火系统1的周围也能及时通过终端控制灭火器2进行灭火。可选地,终端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
请一并参考图7-图10,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管道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器2包括灭火瓶3、及连接所述灭火瓶3的管道7,所述灭火瓶3内具有容置空间5,所述灭火瓶3内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5内的所述灭火剂4;所述管道7内具有第二收容空间13,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连通所述容置空间5;
所述管道7包括感温部21,所述感温部21围设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所述感温部21用于当所述感温部21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感温部21破裂,以使所述灭火剂4从所述管道7喷出。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式灭火器2可应用于各种灭火场景中,可选地,管式灭火器2可设于一些精密的仪器设备之中,例如服务器的机柜内。由于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器2包括管道7,管道7的长度可任意设置,且管道7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因此可将管道7盘绕在机柜机柜内部,当有机柜着火时,可自动且迅速地使灭火剂4从所述管道7喷出。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瓶3可作为灭火剂4的存储空间,即灭火器2存放于容置空间5内。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管道7可以看成是灭火器2的开关52装置,即使灭火剂4从所述管道7喷出。其次,管道7内由于具有连通第二收容空间13的容置空间5,因此管道7内也可存储一定量的灭火剂4。但由于第二收容空间13是密闭的,这样在未发生火灾时灭火剂4便不会从第二收容空间13喷出。
可选地,灭火剂4可以为管式灭火器2的一部分,或者,灭火剂4不属于管式灭火器2的一部分,通过额外将灭火剂4装入管式灭火器2中。进一步可选地,灭火剂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七氟丙烷或者全氟己酮。可选地,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管道7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即管道7可改变其形状,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灭火器2可通过改变形状从而装设在易发生火灾设备的内部,更加靠近易发生火灾的设备,从而提高灭火的准确性。管道7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高分子材质。
另外,管道7包括感温部21,即第二收容空间13是由感温部21围设形成的。当所述感温部21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至少部分感温部21会自行发生破坏,从而使感温部21破裂。可选地,第一预设温度为90-120℃。因此当发生火灾时,灭火器2附近的环境温度会不断提高,从而使感温部21的温度不断提高。当感温部21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感温部21会发生破裂,从而使密闭的第二收容空间13打开,灭火剂4便会从破裂处喷出,对出现火灾的地方自动进行灭火。
例如将灭火器2中的管道7进行弯曲并装入服务器的机柜中,当机柜着火时,机柜内的管道7可自动、及时进行灭火,并且由于管式灭火器2设于机柜内,可更靠近着火点,可进一步提高灭火效果。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式灭火器2可实现自动灭火,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灭火器2,提高了采用灭火器2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降低了灭火难度与灭火成本。
请一并参考图11-图13,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中沿B-B方向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器2包括灭火瓶3、以及灭火器启动装置6,所述灭火瓶3内具有容置空间5,所述灭火瓶3内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5内的所述灭火剂4。
所述灭火器启动装置6包括壳体10与感温件20,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进料孔11与出料孔12,所述壳体10内具有连通所述进料孔11与所述出料孔12的第二收容空间13,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灭火瓶3,且所述进料孔11连通所述容置空间5。
所述感温件20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内,所述感温件20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10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侧壁14,以隔断所述进料孔11与所述出料孔12;所述感温件20用于当所述感温件20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感温件20破裂,从而使所述进料孔11与所述出料孔12连通。
上述内容介绍了灭火器2可通过灭火瓶3与管道7相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灭火瓶3的结构,即灭火瓶3与灭火器启动装置6相配合。具体地:灭火瓶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灭火瓶3相同,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器启动装置6,可应用于各种结构的灭火器2中,从而控制灭火器2灭火的时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器启动装置6主要包括壳体10与感温件20。其中壳体10是灭火器启动装置6的外壳30,用来装设灭火器启动装置6的其他部件,并且外壳30还用于保护其他部件。壳体10上开设有进料孔11与出料孔12,进料孔11是用于使灭火剂4进入,而出料孔12用于是灭火剂4喷出。并且壳体10内还具有连通所述进料孔11与所述出料孔12的第二收容空间13。因此灭火剂4从进料孔11进入,通过第二收容空间13最终从出料孔12喷出。可选地,灭火剂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七氟丙烷或者全氟己酮。
其次,感温件20可设于第二收容空间13内,且使所述感温件20的一端抵接侧壁14,从而隔断所述进料孔11与出料孔12。这样在平常未发生火灾时设于灭火瓶3内的灭火剂4便不会从出料孔12喷出。另外,感温件20具有特殊的性能,即当所述感温件20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至少部分所述感温件20会自行发生破坏,从而使感温件20破裂。因此当发生火灾时,灭火器2附近的环境温度会不断提高,从而使感温件20的温度不断提高。当感温件20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感温件20会发生破裂,此时感温件20的一端便不会继续抵接在所述壳体10围设形成第二收容空间13的侧壁14,从而使进料孔11与出料孔12连通,进而使灭火器2内的灭火剂4从进料孔11通过第二收容空间13、最终从出料孔12喷出,对出现火灾的地方自动进行灭火。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灭火器启动装置6可实现自动灭火,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灭火器2,提高了灭火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降低了灭火难度与灭火成本。可选地,第一预设温度为90-120℃。
上述内容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灭火系统1可具有多种灭火方式,例如本地感应自动灭火,本地手动灭火,远程控制灭火。而上述两种实施方式还利用感温部21的感温性能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灭火方式-强制启动灭火。也可以理解为,若上述三种有源的灭火方式因某种原因失效后,还可利用无源的强制启动灭火方式进行灭火。只要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即可进行灭火。综上本申请集成了多种灭火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灭火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启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感温件20包括相连接的感温部21与阻挡部22,所述阻挡部22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1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侧壁14,所述感温部21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1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顶壁15;所述进料孔11内的压强大于所述出料孔12外的压强,当所述感温部21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感温部21破裂,且所述阻挡部22在压强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所述进料孔11与所述出料孔12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温件20不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件,而是由感温部21与阻挡部22多个结构件组合而成的。其中,阻挡部22用于将进料孔11与出料孔12隔断,感温部21用于当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感温部21破裂。也可以理解为,感温件20的两个功能是分别通过感温部21与阻挡部22来实现的。具体的,所述阻挡部22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1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侧壁14,所述阻挡部2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感温部21相对的另一端,所述感温部21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1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顶壁15。可选地,感温部21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泡。可选地,阻挡部22包括但不限于塞子。
在灭火器2领域中,为了使灭火瓶3内的灭火剂4更好地喷出,通常灭火瓶3内的压强会大于外界的压强。这样当感温部21破裂时,所述阻挡部22相对的另一端无法连接所述感温部21相对的另一端,即所述阻挡部22相对的另一端无法连接顶壁15从而实现固定。又由于所述进料孔11内的压强大于所述出料孔12外的压强,因此阻挡部22可在压强差(进料孔11内的压强与出料孔12外的压强之差)的带动下朝向远离进料孔11的方向移动,此时阻挡部22的一端便不会在抵接壳体1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侧壁14,即阻挡部22不会在堵住进料孔11,最终使进料孔11、第二收容空间13、以及出料孔12相互连通,为灭火剂4提供喷出通道。
请一并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启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器启动装置6还包括连接所述壳体10的启动件23,所述启动件23电连接所述处理器51,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第一通孔16,部分所述启动件23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6内,且所述启动件23的一端靠近所述感温件20;所述启动件23用于当环境温度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启动件23对所述感温件20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感温件20破裂。
上述内容介绍了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器启动装置6可利用感温件20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自动破裂的功能从而实现自动灭火的功能。本实施方式还可为灭火器启动装置6额外增设启动件23,使启动件23连接壳体10,并在壳体1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3的第一通孔16,部分所述启动件23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6内,从而使所述启动件23的一端靠近所述感温件20。当所述启动件23用于当环境温度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启动件23对所述感温件20施加作用力,即启动件23的一端会击打感温件20,从而通过外力使感温件20破裂,最终使灭火剂4喷出。
本实施方式通过额外设置启动件23,利用启动件23来是感温件20破裂,可增加感温件20的破裂方式,从而通过多种方式使感温件20破裂。例如用户可通过手动启动启动件23,从而达到手动启动的目的。启动件23还可连接处理器51,从而使用户远程启动启动件23,从而达到远程启动的目的。
可选地,第一预设温度可与第二预设温度相同,或者,第一预设温度可与第二预设温度不同。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均为90-120℃。
可选地,所述灭火器启动装置6还包括还包括出料管24,所述出料管24连接出料孔12,从而改变灭火剂4的喷出方向与位置。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系统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第一收容空间;
灭火器,至少部分所述灭火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灭火器具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外;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环境信号;
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侧壁上,所述风扇用于使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外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灭火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发送的环境信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灭火,以使所述灭火器内的灭火剂从所述出料孔喷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包括相互隔断的第一子收容空间、第二子收容空间、以及第三子收容空间,所述灭火器位于所述第一子收容空间内,所述处理器位于所述第二子收容空间内,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内,所述风扇用于使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外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子传感器与第二子传感器,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相较于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靠近所述风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的底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子收容空间的通风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侧壁上,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开关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灭火器灭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网络传输模块,所述网络传输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网络传输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的网络信号,所述网络传输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器包括灭火瓶、及连接所述灭火瓶的管道,所述灭火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灭火瓶内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灭火剂;所述管道内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管道包括感温部,所述感温部围设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当所述感温部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感温部破裂,以使所述灭火剂从所述管道喷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器包括灭火瓶、以及灭火器启动装置,所述灭火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灭火瓶内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灭火剂;
所述灭火器启动装置包括壳体与感温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料孔与出料孔,所述壳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灭火瓶,且所述进料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感温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感温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侧壁,以隔断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当所述感温件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感温件破裂,从而使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包括相连接的感温部与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侧壁,所述感温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顶壁;所述进料孔内的压强大于所述出料孔外的压强,当所述感温部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感温部破裂,且所述阻挡部在压强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所述进料孔与所述出料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器启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壳体的启动件,所述启动件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一通孔,部分所述启动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启动件的一端靠近所述感温件;所述启动件用于当环境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启动件对所述感温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感温件破裂。
CN202022194472.9U 2020-09-29 2020-09-29 灭火系统 Active CN214596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4472.9U CN214596930U (zh) 2020-09-29 2020-09-29 灭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4472.9U CN214596930U (zh) 2020-09-29 2020-09-29 灭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6930U true CN214596930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75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4472.9U Active CN214596930U (zh) 2020-09-29 2020-09-29 灭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69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606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n object against fire
US20180200552A1 (en) Fire containment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ame and for firefighting systems
CN110893266B (zh) 蓄电系统消防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EP2586496A1 (en) Fire prevention device
JP2009515242A (ja) 電気装置のラックにおける火災検知装置
KR102026969B1 (ko) 자동으로 작동되는 소화기
KR20200087956A (ko) 화재확산 방지기능이 강화된 외장 컨테이너형 에너지저장장치시스템
JP2008500871A (ja) 防火装置
CN214596930U (zh) 灭火系统
KR102331467B1 (ko) 서버랙용 자동소화장치 및 그 작동 방법
KR102213265B1 (ko) 감지부를 이용한 고체 에어로졸 소화기의 자동 제어 시스템
CN109758705A (zh) 极早期自动灭火装置和极早期自动灭火一体机
JP5319480B2 (ja) 制御盤消火設備
CN214596970U (zh) 灭火器启动装置、灭火器
KR101993606B1 (ko) 소화가스 및 스프링클러 겸용 분사헤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화시스템
CN214596931U (zh) 灭火器
CN109091787A (zh) 一种消防安全控制系统
CN214596932U (zh) 管式灭火器
KR20060025778A (ko) 자동 소화 시스템
CN213100556U (zh) 灭火装置
CN212395686U (zh) 灭火装置
CN210845054U (zh) 一种自动灭火配电柜
CN113939345A (zh) 搭载火灾预测功能的灭火装置
CN112206454B (zh) 灭火器启动装置、灭火器
CN113509669A (zh) 灭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3

Address after: Room 116, Huichuang Space, TCL Cultural Industry Park, No. 69 Spectral We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Wanzhen Fir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208, No.4 Huaxu street,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ila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