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6261U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6261U
CN214586261U CN202120484050.7U CN202120484050U CN214586261U CN 214586261 U CN214586261 U CN 214586261U CN 202120484050 U CN202120484050 U CN 202120484050U CN 214586261 U CN214586261 U CN 214586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optical element
magnetic
side edge
mai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840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英任
吴亚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6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6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03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position, not involving coordinate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设置于电子设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部、固定部、第一驱动组件、电路组件、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第一活动部用以连接第一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用以对应光线。第一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电路组件用以电性连接电子设备。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能够实现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且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像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元件(例如为镜头)沿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元件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现今行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用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驱动机构的尺寸以及提升其耐用度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设置于电子设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部、固定部、第一驱动组件、电路组件、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第一活动部用以连接第一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用以对应光线。第一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电路组件用以电性连接电子设备。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感测组件包括第一磁性感测单元,包括第一参考磁性单元以及第一磁性感测单元,第二磁性感测单元,包括第二参考磁性单元以及第二磁性感测单元,第三磁性感测单元,包括第三参考磁性单元以及第三磁性感测单元。固定部具有主轴,穿过活动部的基准点。第一参考磁性单元包括第一N极以及第一S极,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N极与第一S极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第二参考磁性单元包括第二N极以及第二S极,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N极与第二S极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第三参考磁性单元包括第三N极以及第三S极,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三N极与第三S极沿着第三方向排列。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垂直。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感测单元与第一参考磁性单元至少部分重叠。第二磁性感测单元用以感测平行主轴方向的磁场强度。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磁性感测单元与第二参考磁性单元至少部分重叠。第三磁性感测单元用以感测平行主轴方向的磁场强度。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三磁性感测单元与第三参考磁性单元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参考磁性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四方向延伸。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参考磁性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五方向延伸。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三参考磁性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六方向延伸。第四方向、第五方向以及第六方向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第四方向、第五方向以及第六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感测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七方向延伸。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磁性感测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八方向延伸。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三磁性感测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九方向延伸。第七方向、第八方向以及第九方向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第七方向、第八方向以及第九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第七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第七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垂直。第七方向与第四方向不平行。第七方向与第四方向不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固定部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三侧边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第二侧边、第四侧边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第二侧边位于第一侧边、第三侧边之间。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不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感测单元位于第一侧边与第四侧边形成的第一角落。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磁性感测单元位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形成的第二角落。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三磁性感测单元位于第二侧边与第三侧边形成的第三角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一位置感测组件不重叠。在垂直主轴的方向上,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一位置感测组件至少部分重叠。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方向与第一侧边不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方向与第一侧边不垂直。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N极以及第一S极一连线、第二N极以及第二S极的连线、第三N极以及第三S极的连线至少一者未穿过第一光学元件的中心。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沿着与主轴垂直的方向的运动。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以一第一转轴相对固定部的转动,且第一转轴与主轴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N极以及第一S极的连线、第二N极以及第二S极的连线、第三N极以及第三S极的连线两者穿过第一光学元件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N极以及第一S极的连线、第二N极以及第二S极的连线、第三N极以及第三S极的连线至少三者皆未穿过第一光学元件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包括第二活动部,用以承载一第二光学元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二活动部相对第一活动部驱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二活动部相对第一活动部沿着第一光学元件的一光轴运动,且主轴与光轴平行。第二驱动组件用以与第一参考磁性单元产生驱动力,以驱动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一活动部进行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能够实现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且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配合所附图式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在业界的标准做法,多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示出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4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沿图3线段A-A示出的剖面图。
图4B是4A图的放大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示出出了设置在第三基板上的挡止元件。
图5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5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6是电路组件的示意图。
图7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示意图。
图7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俯视图。
图7C是图7B的放大图。
图7D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侧视图。
图7E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侧视图。
图7F是图7E的放大图。
图8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示意图。
图9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示意图。
图9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示意图。
图9C是参考磁性单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105:第二光学组件
110:顶壳
111:顶板
112:第一开口
113:第一侧壁
114:第二开口
115:第二侧壁
120:底座
130:第二活动部
140:第一线圈
150:第一磁性元件
160:第一弹性元件
170:第二弹性元件
200:第三基板
210:散热组件
211:第一散热元件
212:第二散热元件
300:电路组件
310:第一基板
320:第一连接部
330:第二连接部
340:第三连接部
350:第一转折部
360:第二转折部
400:第一活动部
402,404:挡止元件
500:第一光学元件
510:滤光元件
600:第二基板
610: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
620: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
700:弹性组件
705:主体
710:固定部连接部
720:活动部连接部
730:弹性部
740: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
750: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
800:第一驱动组件
810:第一驱动元件
820:第二驱动元件
900:第二光学元件
A-A:线段
C1:第一角落
C2:第二角落
C3:第三角落
C4:第四角落
D:第二驱动组件
D1:第一磁性感测单元
D2:第二磁性感测单元
D3:第三磁性感测单元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DR3:第三方向
DR4:第四方向
DR5:第五方向
DR6:第六方向
DR7:第七方向
DR8:第八方向
DR9:第九方向
E1:第一侧边
E2:第二侧边
E3:第三侧边
E4:第四侧边
EXT1,EXT2,EXT3:连线
F:固定部
F1,F2,F3,F4,W1,W2:宽度
G1,G2,G3,G4:最小距离
H1,H2:高度
L1:第一间距
M1:第一参考磁性单元
M2:第二参考磁性单元
M3:第三参考磁性单元
NP1:第一N极
NP2:第二N极
NP3:第三N极
O:主轴
S1:第二感测组件
S11:磁性感测元件
S12:参考磁性单元
SE:第一位置感测组件
SE1:第一感测元件
SE2:第二感测元件
SE3:第三感测元件
SP1:第一S极
SP2:第二S极
SP3:第三S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许多不同的实施方法或是范例来实行所提供的标的的不同特征,以下描述具体的元件及其排列的实施例以阐述本实用新型。当然这些实施例仅用以例示,且不该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例来说,在说明书中提到第一特征部件形成于第二特征部件之上,其可包括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也可包括于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之间另外有其他特征的实施例,换句话说,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并非直接接触。
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实用新型,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有特定的关系。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在另一特征部件之上形成、连接到及/或耦接到另一特征部件可包括其中特征部件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并且还可包括其中可形成插入上述特征部件的附加特征部件的实施例,使得上述特征部件可能不直接接触。此外,其中可能用到与空间相关用词,例如“垂直的”、“上方”、“上”、“下”、“底”及类似的用词(如“向下地”、“向上地”等),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是为了便于描述图示中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旨在涵盖包括特征的装置的不同方向。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用词,以修饰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等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关于接合、连接的用语例如“连接”、“互连”等,除非特别定义,否则可指两个结构直接接触,或者亦可指两个结构并非直接接触,其中有其它结构设于此两个结构之间。且此关于接合、连接的用语亦可包括两个结构都可移动,或者两个结构都固定的情况。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立体图,图2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爆炸图,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俯视图,图4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沿图3线段A-A的剖面图,图4B是4A图的放大图,图5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侧视图,图5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侧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主要可包括沿一主轴O排列的顶壳110、底座120、第二活动部130、第一线圈140、第一磁性元件150、第一弹性元件160、第二弹性元件170、第三基板200、散热组件210、电路组件300、第一活动部400、第一光学元件500、滤光元件510、第二基板600、弹性组件700、第一驱动组件800。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设置在一电子设备上,例如可设置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电子设备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用以驱动第二光学元件900,或者亦可用以驱动各种光学元件(例如透镜(lens)、反射镜(mirror)、棱镜(prism)、分光镜(beam splitter)、光圈(aperture)、液态镜片(liquid lens)、感光元件(image sensor)、摄像模块(cameramodule)、测距模块(ranging module)等光学元件)。应注意的是,此处光学元件的定义并不限于与可见光有关的元件,与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紫外光)等有关的元件亦可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壳110、底座120、第二活动部130、第一线圈140、第一磁性元件150、第一弹性元件160、第二弹性元件170可合称为第二光学组件105,用以驱动前述第二光学元件900在X、Y、Z方向上进行运动。此外,顶壳110、底座120可固定在第三基板200上,故顶壳110、底座120、第三基板200可合称为固定部F。第一活动部400、第二活动部130可相对于固定部F进行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130亦可相对于第一活动部400进行运动。
应了解的是,顶壳110及底座120上分别形成有顶壳开孔及底座开孔,顶壳开孔的中心对应于主轴O(例如为固定部F所包括的主轴O,其中顶壳110及底座120可沿着主轴O排列),底座开孔则对应于第一光学元件500,且第一光学元件500可设置在第三基板200上。据此,第一光学元件500可对应于第二光学元件900,例如可在主轴O的方向上(例如Z方向)排列,从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900可在主轴O方向与第一光学元件500进行对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二活动部130具有一贯穿孔,第二光学元件900可固定于此贯穿孔内,以随着第二活动部130的移动而一起移动,即第二活动部130可用以承载第二光学元件9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50与第一线圈140可合称为第二驱动组件D,用以驱动第二活动部130相对于固定部F进行移动。
第一磁性元件150与第一线圈140可分别位于固定部F以及第二活动部130上,或者位置亦可互换,取决于设计需求。应了解的是,通过第一磁性元件150与第一线圈140之间的作用,可产生磁力迫使设置在第二活动部130上的第二光学元件900相对于固定部F移动,可达到例如自动对焦(AF)或光学防手震(OIS)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D亦可包括压电元件、形状记忆合金等驱动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130及其内的第二光学元件900活动地(movably)设置于固定部F内。更具体而言,第二活动部130可通过金属材质的第一弹性元件160及第二弹性元件170连接固定部F并悬吊于固定部F内。当前述第一线圈140通电时,第一线圈140会和第一磁性元件150的磁场产生作用,并产生一电磁驱动力(electromagnetic force)以驱使第二活动部130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900相对于固定部F沿主轴O方向移动,以达到自动对焦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中设置第二感测组件S1,用以感测第二活动部130相对于固定部F的位置。第二感测组件S1可包括磁性感测元件S11、参考磁性单元S12。磁性感测元件S11例如可设置在固定部F(例如第三基板200或底座120)上,而参考磁性单元S12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130上。或者,亦可将第二感测组件S1设置在第一基板310以及第一活动部400之间,取决于设计需求。
上述磁性感测元件S11可包括霍尔效应传感器(Hall Sensor)、磁阻效应传感器(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MR Sensor)、巨磁阻效应传感器(Giant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GMR Sensor)、穿隧磁阻效应传感器(Tunneling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TMR Sensor)或磁通量传感器(Fluxgate Sensor)。
参考磁性单元S12可包括磁性元件,而磁性感测元件S11可感测第二活动部130活动时,参考磁性单元S12所造成的磁场变化,从而可得到第二活动部130相对于固定部F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亦可设置类似的其他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固定部F的位置,例如设置在第一基板310以及第一活动部400之间。
举例来说,前述感测组件可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400或第二活动部130相对于固定部F在不同维度上的运动,例如X方向上的平移(第一维度)、Y方向上的平移(第二维度)、Z方向上的平移(第三维度)、以Z轴为旋转轴的旋转(第四维度)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第三基板200例如为可挠性印刷电路板(FPC),其可通过粘着方式固定于底座120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三基板200电性连接设置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内部或外部的其他电子元件。举例来说,第三基板200可传送电信号至第二驱动组件D,藉此可控制第二活动部130在X、Y或Z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实现自动对焦(AF)或光学防手震(OIS)的功能。
散热组件210可设置在电路组件300上,并且在Z方向(第三延伸方向)上可与固定部F(例如第三基板200)可具有不为零的第一间距L1。换句话说,散热组件210可直接接触电路组件300,并且可与第三基板200隔开。散热组件210的材料可包括不导磁的材料,以避免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中的其他元件发生磁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10可包括第一散热元件211与第二散热元件212。
第一散热元件211例如可为金属制的板材(例如为钢板),而第二散热元件212可包括金属、石墨烯(graphene)、导热胶或陶瓷等的混合物。第二散热元件212可设置在第一散热元件211以及电路组件300的第一基板310之间,用以填补第一散热元件211与电路组件300之间的空隙,以允许第一光学元件500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电路组件300、第二散热元件212而到达第一散热元件211,再通过第一散热元件211将所产生的热量散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元件211还可具有鳍片(未示出),以进一步将热量散出。此外,第一散热元件211的导热系数可大于第二散热元件212的导热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300例如为可挠性印刷电路板(FPC),其可通过粘着方式固定于第一活动部400上。于本实施例中,电路组件300电性连接设置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内部或外部的其他电子元件或电子设备。举例来说,电路组件300可传送前述电子设备的电信号至第一驱动组件800、第二光学组件105,即第二光学组件105以及第一驱动组件800通过电路组件300电性连接至前述电子设备,藉此可控制第一活动部400在X、Y或Z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实现自动对焦(AF)或光学防手震(OIS)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300还可用以活动地连接第一活动部400与固定部F。
第一光学元件500以及滤光元件510可设置(例如连接)在第一活动部400上,例如可与第一活动部400一起相对于固定部F进行移动。第一光学元件500可包括光电转换器,例如可为一感光元件,用以对应并感测通过第二光学元件900的光线,并将此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再将此电信号提供给前述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400可相对于固定部F移动。因此,设置在第一活动部400上的第一光学元件500亦会被第一活动部400而一起进行移动,从而可达到例如光学防手震(OIS)的效果。
滤光元件510可仅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并且滤除其他具有不想要的波长的光。举例来说,滤光元件510可滤除红外光,并且让可见光通过,但并不以此为限。藉此,可使第一光学元件500所感应到的光线更接近肉眼所见。
第二基板600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400上,弹性组件700可用以活动地连接第二基板600与固定部F(例如底座120),且第一驱动组件800可用以驱动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固定部F或相对于第二活动部130进行运动。
此外,如图4B所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还可包括一挡止元件402,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400以及固定部F(例如第三基板200)之间,用以限制第二活动部400在第三延伸方向上(例如为Z方向)于第一极限范围内运动。应注意的是,当第一活动部400位于前述第一极限范围的任意位置时,散热组件210以及第一基板310不与固定部F直接接触,而是挡止元件402会与固定部F直接接触,以保护散热组件210以及第一基板310。举例来说,在第三延伸方向上,挡止元件402与固定部F(例如第三基板200)之间的最小距离G1小于电路组件300与固定部F之间的最小距离G2。
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图4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示出出了设置在第三基板200上的挡止元件404。挡止元件404亦可用以限制第二活动部400在第三延伸方向上(例如为Z方向)于第一极限范围内运动。
应注意的是,当第一活动部400位于前述第一极限范围的任意位置时,散热组件210以及第一基板310不与固定部F直接接触,而是挡止元件404会与固定部F直接接触,以保护散热组件210以及第一基板310。举例来说,在第三延伸方向上,挡止元件404与固定部F(例如第三基板200)之间的最小距离G3小于电路组件300与固定部F之间的最小距离G2。
图6是电路组件3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路组件300可包括第一基板310、第一连接部320、第二连接部330、第三连接部340。第一连接部320可通过第一转折部350连接第一基板310,其中第一连接部320可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例如为X方向),而第一转折部350可沿Z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30可连接第一连接部320,并且可在第二延伸方向(例如为Y方向)延伸。第三连接部340可通过第二转折部360连接第二连接部330。
应注意的是,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不同(例如互相垂直)。此外,第一基板310的法线方向可朝第三延伸方向(例如为Z方向)延伸,而第三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不同,例如可与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垂直。第三连接部340可具有板状的结构,并且第三连接部的法线方向(例如为Z方向)可与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不同。前述第一转折部350、第二转折部360可在第三延伸方向上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300中可包括导热元件以及电路元件(未示出)。导热元件与电路元件皆可具有金属的材质,并且导热元件与电路元件彼此电性绝缘,以避免发生短路。电路元件可电性连接前述电子设备。举例来说,导热元件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0、第二连接部330、第三连接部340的表面上,或者导热元件亦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0、第二连接部330、第三连接部340的内侧,取决于设计需求。通过在电路组件300设置导热元件,且让第一基板310接触第一光学元件500,可将第一光学元件500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导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请往回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顶壳110具有矩形的形状,并且可包括顶板111以及从顶板111延伸的第一侧壁113以及第二侧壁115,第一侧壁113可与第二侧壁115相邻。此外,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第一侧壁113上可具有第一开口112,而第二侧壁115上可具有第二开口114。电路元件300可通过第二开口114连接到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外部的电子设备。
如图5A所示,从第二延伸方向(例如为Y方向)观察时,第一承载座400可从第一开口112露出于顶壳110,且电路组件300的第一转折部350亦可从第一开口112露出于顶壳110,但第一连接部320未从第一开口112露出于顶壳110。此外,如图5B所示,从第一延伸方向(X方向)观察时,第二转折部360可从第二开口114露出于顶壳110,但第二连接部330未从第二开口114露出于顶壳110。藉此,可保护电路组件300。
第一开口112可具有高度H1(例如为Z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宽度W1(例如为X方向上的尺寸),而第二开口114可具有高度H2(例如为Z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宽度W2(例如为Y方向上的尺寸),其中第一开口112的高度H1小于第二开口114的高度H2,且第一开口112的宽度W1大于第二开口114的宽度W2。藉此,可允许宽度不同的线路通过顶壳110。
此外,如图4A所示,从第一延伸方向(例如为X方向)观察时,第一基板310与散热组件210不重叠,且第一基板310与第一活动部400设置在散热组件210的两侧。此外,散热组件210的尺寸小于第一基板310的尺寸,也就是说在第三延伸方向(例如为Z方向)上,第一基板310至少部分从散热组件210露出。
图7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一些元件的示意图,图7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一些元件的俯视图,图7C是图7B的放大图,图7D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一些元件的侧视图,图7E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一些元件的侧视图,图7F是图7E的放大图,其中省略了第二光学组件105以更清楚地显示其他元件的关系。
如图7C所示,弹性组件700主要可包括主体705、固定部连接部710、活动部连接部720以及弹性部730。弹性组件700的主体705可具有板状的结构。固定部连接部710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F,而活动部连接部720可设置在主体705上,并且可固定地连接第一活动部400。活动部连接部710可经由弹性部730活动地连接固定部连接部720。
如图7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800可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例如X方向)延伸的第一驱动元件81以及沿第二延伸方向(例如Y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元件820。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可用以驱动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固定部F进行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的材质可包括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 Alloy,SMA),并且具有长条形的形状并沿一方向延伸。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在加热升温后能完全消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形,恢复其变形前原始形状的合金材料。举例来说,当形状记忆合金在低于相变态温度下,受到一有限度的塑性变形后,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其恢复到变形前的原始形状。
弹性组件700可通过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活动地连接第二基板600。举例来说,弹性组件700上还可具有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740、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750,分别用以连接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例如可将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分别夹持在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740、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750中。
此外,第二基板600上可包括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610、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620,分别用以连接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例如可将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分别夹持在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610、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620中。藉此,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的一端可连接到第二基板600,而另外一端可连接到弹性组件700。当第一驱动元件810、第二驱动元件820发生形变时,可带动第二基板600、弹性组件70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允许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固定部F进行运动,并一并移动设置在第一活动部400上的第一光学元件500,以达到光学防手震的效果。
如图7C所示,沿着Z方向(第三延伸方向)观察时,电路组件300的第一连接部320、第二连接部330、第三连接部340与第二基板600以及弹性组件700不重叠,以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在Z方向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如图7D所示,沿着X方向(第一延伸方向)观察时,第二连接部330与第二基板600至少部分重叠。此外,沿着X方向(第一延伸方向)观察时,电路组件300与弹性组件700至少部分重叠。举例来说,第二连接部330与弹性组件700至少部分重叠。然而,第三连接部340与第二基板600、弹性组件700并不重叠,而是第三连接部700与第一活动部400至少部分重叠。沿着X方向(第一延伸方向)观察时,第二驱动元件820与电路组件300、第一驱动元件810亦不重叠,且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610与弹性组件700至少部分重叠。藉此,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在其他方向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此外,第二连接部330可具有宽度F1,第二转折部可具有宽度F2,且宽度F1可与宽度F2不同(例如宽度F2可大于宽度F1),从而可增强电路组件300在转折处的机械强度。
如图7F所示,从第二延伸方向(例如Y方向)观察时,第一连接部320与第二基板600、弹性组件700至少部分重叠,而第三连接部340与第一活动部400、第二基板600、弹性组件700不重叠。此外,从第二延伸方向观察时,第二驱动元件820与第一驱动元件810不重叠,第一驱动元件810与电路组件300不重叠。藉此,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在其他方向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此外,第一连接部320可具有宽度F3,第一转折部可具有宽度F4,且宽度F3可与宽度F4不同(例如宽度F4可大于宽度F3),从而可增强电路组件300在转折处的机械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300的弹性系数与弹性组件700的弹性系数不同。举例来说,电路组件300的弹性系数可小于弹性组件700的弹性系数。此外,电路组件300在第一延伸方向(例如为X方向)上的弹性系数与电路组件300在第二延伸方向(例如为Y方向)上的弹性系数不同。藉此,可控制第一活动部400在不同方向运动时所需的力,以便于设计。
图8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一些元件的示意图,其中示出出了第三基板200、第一活动部400以及设置在第三基板200、第一活动部400上的第一感测元件SE1(包括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感测元件SE2(包括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感测元件SE3(包括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第一感测元件SE1、第二感测元件SE2、第三感测元件SE3可合称为第一位置感测组件SE,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固定部F的运动。举例来说,第一位置感测组件SE可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固定部F沿着与主轴O方向垂直的运动,例如在XY平面上的平移运动。或者,第一位置感测组件SE亦可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400以一第一转轴相对于固定部F的转动,且第一转轴与主轴O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400上,而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可设置在第三基板200上,用以感测在平行主轴O方向上的磁场强度。当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第三基板200运动时,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相对于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而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可感测此磁场变化,进而得到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第三基板200的位置,以进一步根据此位置信息来控制第一活动部400(例如通过前述第一驱动组件800控制),以达到光学防手震的效果。
图9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一些元件的示意图,其中示出出了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的位置关系。应注意的是,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与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与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至少部分重叠,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与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至少部分重叠,以允许各磁性感测单元感测各参考磁性单元的磁场。
如图9A所示,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包括第一N极NP1、第一S极SP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包括第二N极NP2、第二S极SP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包括第三N极NP3、第三S极SP3。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参考磁性单元具有矩形的形状,且各参考磁性单元的N极与S极是在其短轴方向排列。举例来说,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沿着Z方向观察时),第一N极NP1与第一S极SP1沿着第一方向DR1排列,第二N极NP2与第二S极SP2沿着第二方向DR2排列,第三N极NP3与第三S极SP3沿着第三方向DR3排列。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第三方向DR3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举例来说,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可彼此平行,而第三方向DR3可与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互相垂直。换句话说,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以及第三方向DR3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且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以及第三方向DR3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垂直。
主轴O可穿过第一活动部400、第一光学元件500的中心(基准点),而第一N极NP1以及第一S极SP1的连线EXT1、第二N极NP2以及第二S极SP2的连线EXT2、第三N极NP3以及第三S极SP3的连线EXT3至少一者未穿过第一光学元件500的中心,即不与主轴O交叉。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连线EXT1未穿过主轴O,而连线EXT2、连线EXT3穿过主轴O。换句话说,而第一N极NP1以及第一S极SP1的连线EXT1、第二N极NP2以及第二S极SP2的连线EXT2、第三N极NP3以及第三S极SP3的连线EXT3中的两者穿过第一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而未穿过主轴O的连线数量是奇数。藉此,当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第三基板200以主轴O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时,至少一个参考磁性单元可具有较大的磁场变化,以增强感测效果。
此外,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且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的长轴沿着第四方向DR4延伸,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的长轴沿着第五方向DR5延伸,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的长轴沿着第六方向DR6延伸。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方向DR4、第五方向DR5以及第六方向DR6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且第四方向DR4、第五方向DR5以及第六方向DR6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举例来说,第四方向DR4、第五方向DR5可彼此平行,而第六方向DR6与第四方向DR4、第五方向DR5皆不平行。此外,第四方向DR4与第一方向DR1不平行,例如第四方向DR4可与第一方向DR1垂直。
通过将前述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的磁极方向以及排列方向设计成不完全相同,可允许各参考磁性单元提供不同方向上的磁场,以增强感测第一活动部400在不同方向上运动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也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且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沿着第七方向DR7延伸,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沿着第八方向DR8延伸,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沿着第九方向DR9延伸。
应注意的是,第七方向DR7、第八方向DR8以及第九方向DR9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且第七方向DR7、第八方向DR8以及第九方向DR9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举例来说,第七方向DR7可与第八方向DR8彼此平行,且第九方向DR9可与第七方向DR7、第八方向DR8垂直。此外,第七方向DR7与第一方向DR1、第四方向DR4不平行也不垂直,第八方向DR7与第二方向DR2、第五方向DR5不平行也不垂直,第九方向DR7与第三方向DR3、第六方向DR6不平行也不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F(例如第三基板200)包括第一侧边E1、第二侧边E2、第三侧边E3、第四侧边E4,第一侧边E1、第三侧边E3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第二侧边E2、第四侧边E4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第二侧边E2位于第一侧边E1、第三侧边E3之间,且第一侧边E1、第二侧边E2的延伸方向不同。举例来说,第一侧边E1、第二侧边E2可彼此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方向DR1与第一侧边E1不垂直也不平行。
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位于第一侧边E1与第四侧边E4形成的第一角落C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位于第一侧边E1与第二侧边E2形成的第二角落C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位于第二侧边E2与第三侧边E3形成的第三角落C3,而第三侧边E3与第四侧边E4所形成的第四角落C4未设置磁性感测单元。换句话说,各磁性感测单元可位于固定部F的不同角落,以感测在不同位置处的磁场变化,以得到更精确的感测效果。此外,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光学元件500与第一位置感测组件SE不重叠,而在垂直主轴O的方向上,第一光学元件500与第一位置感测组件SE至少部分重叠(未示出)。藉此,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在Z方向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图9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一些元件的示意图。应注意的是,其中各元件的排列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不完全相同。
图9B示出出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的位置关系。应注意的是,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与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与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至少部分重叠,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与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至少部分重叠,以允许各磁性感测单元感测各参考磁性单元的磁场。
如图9B所示,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包括第一N极NP1、第一S极SP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包括第二N极NP2、第二S极SP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包括第三N极NP3、第三S极SP3。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参考磁性单元具有矩形的形状,且各参考磁性单元的N极与S极是在其短轴方向排列。举例来说,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沿着Z方向观察时),第一N极NP1与第一S极SP1沿着第一方向DR1排列,第二N极NP2与第二S极SP2沿着第二方向DR2排列,第三N极NP3与第三S极SP3沿着第三方向DR3排列。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第三方向DR3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举例来说,第一方向DR1、第三方向DR3可彼此平行,而第二方向DR2可与第一方向DR1、第三方向DR3互相垂直。换句话说,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以及第三方向DR3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且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以及第三方向DR3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垂直。
主轴O可穿过第一活动部400、第一光学元件500的中心(基准点),而第一N极NP1以及第一S极SP1的连线EXT1、第二N极NP2以及第二S极SP2的连线EXT2、第三N极NP3以及第三S极SP3的连线EXT3至少一者未穿过第一光学元件500的中心,即不与主轴O交叉。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N极NP1以及第一S极SP1的连线EXT1、第二N极NP2以及第二S极SP2的连线EXT2、第三N极NP3以及第三S极SP3的连线EXT3三者皆未穿过第一光学元件500的中心,且未穿过主轴O的连线数量是奇数。藉此,当第一活动部400相对于第三基板200以主轴O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时,至少一个参考磁性单元可具有较大的磁场变化,以增强感测效果。
此外,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且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的长轴沿着第四方向DR4延伸,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的长轴沿着第五方向DR5延伸,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的长轴沿着第六方向DR6延伸。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方向DR4、第五方向DR5以及第六方向DR6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且第四方向DR4、第五方向DR5以及第六方向DR6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举例来说,第四方向DR4、第六方向DR6可彼此平行,而第五方向DR5与第四方向DR4、第六方向DR6皆不平行。此外,第四方向DR4与第一方向DR1不平行,例如第四方向DR4可与第一方向DR1垂直。
通过将前述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的磁极方向以及排列方向设计成不完全相同,可允许各参考磁性单元提供不同方向上的磁场,以增强感测第一活动部400在不同方向上运动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也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且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沿着第七方向DR7延伸,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沿着第八方向DR8延伸,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沿着第九方向DR9延伸。
应注意的是,第七方向DR7、第八方向DR8以及第九方向DR9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且第七方向DR7、第八方向DR8以及第九方向DR9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举例来说,第七方向DR7可与第九方向DR9彼此平行,且第八方向DR8可与第七方向DR7、第九方向DR9垂直。此外,第七方向DR7可与第一方向DR1平行并与第四方向DR4垂直,第八方向DR8可与第二方向DR2平行并与第五方向DR5垂直,第九方向DR9可与第三方向DR3平行并与第六方向DR6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F(例如第三基板200)包括第一侧边E1、第二侧边E2、第三侧边E3、第四侧边E4,第一侧边E1、第三侧边E3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第二侧边E2、第四侧边E4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第二侧边E2位于第一侧边E1、第三侧边E3之间,且第一侧边E1、第二侧边E2的延伸方向不同。举例来说,第一侧边E1、第二侧边E2可彼此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方向DR1与第一侧边E1不垂直也不平行。
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感测单元D1位于第一侧边E1与第四侧边E4形成的第一角落C1,第二磁性感测单元D2位于第一侧边E1与第二侧边E2形成的第二角落C2,第三磁性感测单元D3位于第二侧边E2与第三侧边E3形成的第三角落C3,而第三侧边E3与第四侧边E4所形成的第四角落C4未设置磁性感测单元。换句话说,各磁性感测单元可位于固定部F的不同角落,以感测在不同位置处的磁场变化,以得到更精确的感测效果。此外,沿着主轴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光学元件500与第一位置感测组件SE不重叠,而在垂直主轴O的方向上,第一光学元件500与第一位置感测组件SE至少部分重叠(未示出)。藉此,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在Z方向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应注意的是,前述实施例的各N极以及各S极的方向可互换,取决于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省略前述第一磁性元件150,而第一线圈140可与第一参考磁性单元M1、第二参考磁性单元M2、第三参考磁性单元M3的磁场作用而产生一驱动力,进而驱动第二活动部130相对于第一活动部400进行运动,从而可降低所需的元件数量,而达到小型化。
图9C是参考磁性单元的示意图。如图9C所示,参考磁性单元的磁力线可从N极(例如第一N极NP1、第二N极NP2或第三N极NP3)出发朝向S极(例如第一S极SP1、第二S极SP2或第三S极SP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设置于电子设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部、固定部、第一驱动组件、电路组件、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第一活动部用以连接第一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用以对应光线。第一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电路组件用以电性连接电子设备。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第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提供光学元件额外的运动方向,以提升光学模块的效能,并且还可具有小型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各元件的特殊相对位置、大小关系不但可使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经由搭配不同的光学模块使系统更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更进一步地利用各光学模块达到多重防震系统以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设置于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活动部,用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该第一光学元件用以对应一光线;
一固定部,该第一活动部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一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第一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一电路组件,用以电性连接该电子设备;以及
一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该第一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的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一参考磁性单元以及一第一磁性感测单元;
一第二磁性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二参考磁性单元以及一第二磁性感测单元;
一第三磁性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三参考磁性单元以及一第三磁性感测单元;
其中:
该固定部具有一主轴,穿过该活动部的一基准点;
该第一参考磁性单元包括一第一N极以及一第一S极,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N极与该第一S极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
该第二参考磁性单元包括一第二N极以及一第二S极,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二N极与该第二S极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
该第三参考磁性单元包括一第三N极以及一第三S极,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三N极与该第三S极沿着一第三方向排列;
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方向以及该第三方向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方向以及该第三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
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方向以及该第三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垂直;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磁性感测单元与该第一参考磁性单元至少部分重叠;
该第二磁性感测单元用以感测平行该主轴方向的磁场强度;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二磁性感测单元与该第二参考磁性单元至少部分重叠;
该第三磁性感测单元用以感测平行该主轴方向的磁场强度;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三磁性感测单元与该第三参考磁性单元至少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参考磁性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一第四方向延伸;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二参考磁性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一第五方向延伸;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三参考磁性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一第六方向延伸;
该第四方向、该第五方向以及该第六方向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
该第四方向、该第五方向以及该第六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
该第四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不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四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垂直;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磁性感测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一第七方向延伸;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二磁性感测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一第八方向延伸;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三磁性感测单元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一第九方向延伸;
该第七方向、该第八方向以及该第九方向之中至少一者与另外两者不同;
该第七方向、该第八方向以及该第九方向之中至少两者互相平行;
该第七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不平行;
该第七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不垂直;
该第七方向与该第四方向不平行;
该第七方向与该第四方向不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固定部包括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
该第一侧边、该第三侧边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
该第二侧边、该第四侧边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
该第二侧边位于该第一侧边、该第三侧边之间;
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不同;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磁性感测单元位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形成的一第一角落;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二磁性感测单元位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形成的一第二角落;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三磁性感测单元位于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三侧边形成的一第三角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光学元件与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不重叠;
在垂直该主轴的方向上,该第一光学元件与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至少部分重叠;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侧边不平行;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侧边不垂直;
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N极以及该第一S极的一连线、该第二N极以及该第二S极的一连线、该第三N极以及该第三S极的一连线至少一者未穿过该第一光学元件的一中心;
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该第一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沿着与该主轴垂直的方向的运动;
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该第一活动部以一第一转轴相对该固定部的转动,且该第一转轴与该主轴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N极以及该第一S极的该连线、该第二N极以及该第二S极的该连线、该第三N极以及该第三S极的该连线两者穿过该第一光学元件的该中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该主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N极以及该第一S极的该连线、该第二N极以及该第二S极的该连线、该第三N极以及该第三S极的该连线至少三者皆未穿过该第一光学元件的该中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光学组件,该第二光学组件包括:
一第二活动部,用以承载一第二光学元件;以及
一第二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第二活动部相对该第一活动部驱动;
其中:
该第二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第二活动部相对该第一活动部沿着该第一光学元件的一光轴运动,且该主轴与该光轴平行;
该第二驱动组件用以与该第一参考磁性单元产生一驱动力,以驱动该第二活动部相对于该第一活动部进行运动。
CN202120484050.7U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Active CN2145862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86039P 2020-03-06 2020-03-06
US62/986,039 2020-03-06
US202063000604P 2020-03-27 2020-03-27
US63/000,604 2020-03-27
US202063017313P 2020-04-29 2020-04-29
US63/017,313 2020-04-29
US202063041459P 2020-06-19 2020-06-19
US63/041,459 2020-06-19
US202063050503P 2020-07-10 2020-07-10
US63/050,503 2020-07-10
US202063056183P 2020-07-24 2020-07-24
US63/056,183 2020-07-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6261U true CN214586261U (zh) 2021-11-02

Family

ID=7475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5989.2A Active CN113359311B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系统、以及组装光学系统的方法
CN202410039171.9A Pending CN117741996A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410039157.9A Pending CN117741995A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系统
CN202120484050.7U Active CN214586261U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410038317.8A Pending CN117741994A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5989.2A Active CN113359311B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系统、以及组装光学系统的方法
CN202410039171.9A Pending CN117741996A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410039157.9A Pending CN117741995A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8317.8A Pending CN117741994A (zh) 2020-03-06 2021-03-05 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906810B2 (zh)
EP (1) EP3876016A1 (zh)
CN (5) CN113359311B (zh)
TW (1) TW2021470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9311A (zh) * 2020-03-06 2021-09-0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系统、以及组装光学系统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7273B2 (ja) * 2004-09-24 2011-03-09 Hoya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駆動機構
JP2008122532A (ja) * 2006-11-09 2008-05-29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265336B2 (ja) 2008-12-25 2013-08-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5846346B2 (ja) *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2012177753A (ja) * 2011-02-25 2012-09-13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CN110531480B (zh) * 2014-03-05 2022-10-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单元和包含该透镜移动单元的摄像头模块
KR102232029B1 (ko) 2014-03-17 2021-03-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WO2017018727A1 (ko) * 2015-07-29 2017-02-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US10924675B2 (en) 2016-03-11 2021-02-16 Apple Inc.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with voice coil motor for moving image sensor
US20220236516A1 (en) * 2019-05-10 2022-07-28 Miniswys S.A.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US11906810B2 (en) * 2020-03-06 2024-02-20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9311A (zh) * 2020-03-06 2021-09-0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系统、以及组装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13359311B (zh) * 2020-03-06 2024-01-1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系统、以及组装光学系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06810B2 (en) 2024-02-20
TW202147004A (zh) 2021-12-16
EP3876016A1 (en) 2021-09-08
CN117741994A (zh) 2024-03-22
CN113359311B (zh) 2024-01-12
US20240142748A1 (en) 2024-05-02
CN113359311A (zh) 2021-09-07
CN117741996A (zh) 2024-03-22
US20210278624A1 (en) 2021-09-09
CN117741995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28110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及光学组件驱动系统
CN21171859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11178323B2 (e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211698368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CN211206922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CN218350598U (zh) 光学系统
CN215642016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105316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4911024A (zh) 光学模块
CN215449772U (zh) 光学系统
CN214586261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5340557U (zh) 光学系统
CN215340478U (zh) 光学系统
CN114527549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4280750A (zh) 光学系统的组装方法
CN216817067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674823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5264250U (zh) 光学系统
CN217425802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5340560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4067479U (zh) 光学系统
CN216817096U (zh) 光学系统
CN116679460A (zh) 光学系统
CN213750472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5264252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