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1377U - 风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1377U
CN214581377U CN202022599607.XU CN202022599607U CN214581377U CN 214581377 U CN214581377 U CN 214581377U CN 202022599607 U CN202022599607 U CN 202022599607U CN 214581377 U CN214581377 U CN 214581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warm
shell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96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铼
汤俊杰
缪伟波
翁叶帆
康宽洋
李新壮
夏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996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1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1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1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风暖设备,属于卫浴设备技术领域。风暖设备包括壳体、第一风轮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和风门切换组件。第一风轮组件的外侧与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一风道,第二风轮组件的外侧与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与壳体的暖风出口相通,且均与壳体的换气出口相通。风门切换组件用于在换气状态下封堵暖风出口,在暖风状态下封堵换气出口。当吹暖风时,可以封堵换气出口,并控制两个风轮组件均工作,从而两个风道出来的风均通过暖风出口吹出。而换气时,可以封堵暖风出口,并控制两个风轮组件均工作,从而两个风道出来的风均通过换气出口吹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暖设备的取暖效率和换气效率均较高。

Description

风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暖设备。
背景技术
风暖设备一般具有两种模式,分别为暖风模式和换气模式。在暖风模式下,风暖设备从暖风出口吹出暖风,在换气模式下风暖设备将室内的空气通过换气出口排出到室外。
为了实现这两种模式,相关技术中的风暖设备包括壳体、暖风风轮组件和换气风轮组件,暖风风轮组件的外侧与壳体的内壁形成暖风风道,换气风轮组件的外侧与壳体的内壁形成换气风道,且暖风风道与暖风出口相通,换气风道与换气出口相通。在暖风模式下,暖风风轮组件工作,通过暖风风道和暖风出口吹出暖风。在换气模式下,换气风轮组件工作,通过换气风道和换气出口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
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知,相关技术中的风暖设备虽然包括两个风轮组件,但是,无论是在暖风模式还是在换气模式,均只有对应的风轮组件工作,而另一风轮组件不工作,这使得风暖设备的换气效率和取暖效率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暖设备,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风暖设备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暖设备,所述风暖设备包括壳体、第一风轮组件、第二风轮组件和风门切换组件;
所述第一风轮组件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风轮组件的外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轮组件的外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与所述壳体的暖风出口相通,且均与所述壳体的换气出口相通;
所述风门切换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用于在换气状态下封堵所述暖风出口,在暖风状态下封堵所述换气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暖风出口和所述换气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邻的两个壳壁上,所述风门切换组件位于所述两个壳壁的交界区域;
所述风门切换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风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风门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风门在所述暖风出口和所述换气出口之间摆动,且在换气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门封堵所述暖风出口,在暖风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门封堵所述换气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蜗壳,所述第一风轮组件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位于所述蜗壳的内侧,且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一风轮组件与所述蜗壳之间,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风轮组件与所述蜗壳之间;
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蜗壳的外侧,所述风门位于所述蜗壳的内侧,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蜗壳的壳壁且与所述风门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暖风状态下,所述风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一导风结构,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用于导风至所述暖风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暖风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方向、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方向均垂直;
所述风门的第一导风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壳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钝角;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面为所述风门在暖风状态下的导风面,所述第一壳壁为与所述暖风出口相对的壳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承接部;
所述承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壳壁上,所述承接部的承接面与所述第一壳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钝角和所述第一钝角的角度相同;
所述风门的第二导风面搭接在所述承接面上,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一导风面相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钝角的角度大于100°且小于15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换气状态下,所述风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二导风结构,所述第二导风结构用于导风至所述换气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气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方向、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方向均平行;
所述风门的第一导风面搭接在第二壳壁上,所述风门的第二导风面与第一壳壁的距离沿着风的流向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面为所述风门在暖风状态下的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为所述风门在换气状态下的导风面,所述第一壳壁为与所述暖风出口相对的壳壁,所述第二壳壁为所述暖风出口所在的壳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暖设备包括快速模式和慢速模式,所述快速模式包括快速换气模式和快速暖风模式,所述慢速模式包括慢速换气模式和慢速暖风模式;
在所述快速模式下,所述第一风轮组件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均运行,在所述慢速模式下,所述第一风轮组件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中的任意一个运行。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暖设备,该风暖设备中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与暖风出口相通,且均与换气出口相通,而且风暖设备具有能够封堵暖风出口和换气出口的风门切换组件。这样,当需要风暖设备吹暖风时,可以通过风门切换组件封堵换气出口,并控制第一风轮组件和第二风轮组件均工作,从而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出来的风均通过暖风出口吹出,风暖设备的取暖效率较高。而当需要风暖设备换气时,可以通过风门切换组件封堵暖风出口,并控制第一风轮组件和第二风轮组件均工作,从而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出来的风均通过换气出口吹出,风暖设备的换气效率较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暖设备的取暖效率和换气效率均较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暖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暖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暖风状态下的风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暖风状态下的风暖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换气状态下的风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换气状态下的风暖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壳体,10、蜗壳,11、第一风道,12、第二风道,13、暖风出口,14、换气出口,15、第一壳壁,16、承接部,161、承接面,17、第二壳壁,18、第一进风口,19、第二进风口;
2、第一风轮组件;
3、第二风轮组件;
4、风门切换组件,41、驱动装置,42、风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暖设备,如图1所示,风暖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风轮组件2、第二风轮组件3和风门切换组件4。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第一风轮组件2的外侧与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一风道11,第二风轮组件3的外侧与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均与壳体1的暖风出口13相通,且均与壳体1的换气出口14相通。风门切换组件4位于壳体1的内部,用于在换气状态下封堵暖风出口13,在暖风状态下封堵换气出口14。
其中,壳体1具有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暖风出口13用于吹出暖风,因此在暖风出口13的内侧或者外侧需要设置相应的加热器,示例性的,该加热器可以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加热器。换气出口14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在风暖设备安装完成后,暖风出口13与室内空间相通,换气出口14通过管道与室外空间相通。如图2所示,壳体1还具有第一进风口18和第二进风口19,第一进风口18和第二进风口19分别与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相对,用于供外部的风进入到风暖设备内部。壳体1内部具有蜗壳10,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可以是由蜗壳10的内侧与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的外侧形成的。
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为风暖设备吹风的动力源,可以包括电机和风轮。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可以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风轮组件,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两个风轮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风门切换组件4能够通过封堵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改变风暖设备的实际出风口,从而决定风暖设备的工作模式。风门切换组件4封堵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的封堵原理可以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暖设备,该风暖设备中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均与暖风出口13相通,且均与换气出口14相通。而且风暖设备中具有能够封堵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的风门切换组件4。这样,当需要风暖设备吹暖风时,可以通过风门切换组件4封堵换气出口14,并控制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均工作,则室内空气由于压力差通过第一进风口18和第二进风口19进入到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内部,空气经过旋转加压加速后,通过暖风出口13吹回室内(同时被加热器加热),从而室内温度升高。而当需要风暖设备换气时,可以通过风门切换组件4封堵暖风出口13,并控制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均工作,则室内空气由于压力差通过第一进风口18和第二进风口19进入到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内部,空气经过旋转加压加速后,通过换气出口14排出到室外。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暖设备,在换气状态和取暖状态下,均可以有两个风轮组件同时工作,所以风暖设备的换气效率和取暖效率均较高。
另外,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搭配,形成不同的使用模式。风暖设备可以包括快速模式和慢速模式,快速模式包括快速换气模式和快速暖风模式,慢速模式包括慢速换气模式和慢速暖风模式。在快速模式下,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均运行,这样,风暖设备能够实现快速换气或者快速取暖。而在慢速模式下,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中的任意一个运行,风暖设备可以安静持续的换气及取暖,风暖设备的噪音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的功率不同时,根据单独工作的是第一风轮组件2还是第二风轮组件3,风暖设备的取暖效率和换气效率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风暖设备的取暖功能和换气功能均具有三个档位,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对取暖效率和换气效率的多样性需求。
下面,提供一种风门切换组件4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1所示,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分别位于壳体1相邻的两个壳壁上(暖风出口13所在的壳壁被隐藏),风门切换组件4位于两个壳壁的交界区域。如图3和图5所示,风门切换组件4包括驱动装置41和风门42,驱动装置41与风门42传动连接。驱动装置41能够驱动风门42在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之间摆动,且在换气状态下,驱动装置41驱动风门42封堵暖风出口13,在暖风状态下,驱动装置41驱动风门42封堵换气出口14。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5所示,驱动装置41固定在蜗壳10的外侧,风门42位于蜗壳10的内侧,驱动装置41的输出轴穿过蜗壳10的壳壁与风门42固定连接。其中,驱动装置41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装置41的输出轴与风门42的一侧固定连接,当输出轴转动时,带动风门42摆动。
下面,结合图3-图6,分别对风暖设备在暖风状态和换气状态下的结构形态进行更加详细的示例性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暖风状态下,风门42与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一导风结构,第一导风结构用于导风至暖风出口13。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暖风出口13隐藏。
通过设置第一导风结构,使得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出来的风,可以更加顺畅的流向暖风出口13,从而减少风量损失以及降低噪音。
下面,提供一种第一导风结构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4所示,暖风出口13的开口方向与第一风道11的出口方向、第二风道12的出口方向均垂直(图4中箭头示出的是风的大致流向)。风门42的第一导风面421与壳体1的第一壳壁15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钝角(如图4中的标记A)。
其中,第一导风面421为风门42在暖风状态下的导风面,第一壳壁15为与暖风出口13相对的壳壁。
关于第一导风面421与第一壳壁15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一钝角的具体角度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第一钝角可以大于100°且小于150°。
在暖风状态下,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出来的风首先会冲击风门42的第一导风面421,由于风门42按照图4所示倾斜排布,则风会被第一导风面421导向至暖风出口13,从而使得风暖设备的出风更加顺畅。
为了使得风门42能够更好的稳定在封堵状态,如图4所示,壳体1的内部具有承接部16。承接部16位于第一壳壁15上,承接部16的承接面161与第一壳壁15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钝角,第二钝角和第一钝角的角度相同。风门42的第二导风面422搭接在承接面161上,第二导风面422与第一导风面421相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换气状态下,风门42与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二导风结构,第二导风结构用于导风至换气出口14。
通过设置第二导风结构,使得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出来的风,可以更加顺畅的流向换气出口14,从而减少风量损失以及降低噪音。
下面,提供一种第二导风结构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换气出口14的开口方向与第一风道11的出口方向、第二风道12的出口方向均平行(图6中箭头示出的是风的大致流向)。风门42的第一导风面421搭接在第二壳壁17上,风门42的第二导风面422与第一壳壁15的距离沿着风的流向逐渐减小。
其中,第一导风面421为风门42在暖风状态下的导风面,第二导风面422为风门42在换气状态下的导风面,第一壳壁15为与所述暖风出口13相对的壳壁,第二壳壁17为暖风出口13所在的壳壁。
在换气状态下,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出来的风会顺着第一壳壁15和风门42之间的通道流向换气出口14。由于风门42的第二导风面422与第一壳壁15的距离沿着风的流向逐渐减小,所以,第二导风面422会对风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得风暖设备的出风更加顺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的位置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在实际中,暖风出口13和换气出口14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暖风出口13的开口方向与第一风道11的出口方向、第二风道12的出口方向均平行,而换气出口14的开口方向与第一风道11的出口方向、第二风道12的出口方向均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风结构和第二导风结构的形态也需要互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暖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风轮组件(2)、第二风轮组件(3)和风门切换组件(4);
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的外侧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一风道(11),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的外侧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二风道(12);
所述第一风道(11)和所述第二风道(12)均与所述壳体(1)的暖风出口(13)相通,且均与所述壳体(1)的换气出口(14)相通;
所述风门切换组件(4)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用于在换气状态下封堵所述暖风出口(13),在暖风状态下封堵所述换气出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出口(13)和所述换气出口(14)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相邻的两个壳壁上,所述风门切换组件(4)位于所述两个壳壁的交界区域;
所述风门切换组件(4)包括驱动装置(41)和风门(42),所述驱动装置(41)与所述风门(42)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41)能够驱动所述风门(42)在所述暖风出口(13)和所述换气出口(14)之间摆动,且在换气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41)驱动所述风门(42)封堵所述暖风出口(13),在暖风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41)驱动所述风门(42)封堵所述换气出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蜗壳(10),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位于所述蜗壳(10)的内侧,所述第一风道(11)位于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与所述蜗壳(10)之间,所述第二风道(12)位于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与所述蜗壳(10)之间;
所述驱动装置(41)固定在所述蜗壳(10)的外侧,所述风门(42)位于所述蜗壳(10)的内侧,所述驱动装置(4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蜗壳(10)的壳壁与所述风门(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暖风状态下,所述风门(42)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一导风结构,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用于导风至所述暖风出口(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出口(13)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道(11)的出口方向、所述第二风道(12)的出口方向均垂直;
所述风门(42)的第一导风面(421)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壳壁(15)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钝角;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面(421)为所述风门(42)在暖风状态下的导风面,所述第一壳壁(15)为与所述暖风出口(13)相对的壳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具有承接部(16);
所述承接部(16)位于所述第一壳壁(15)上,所述承接部(16)的承接面(161)与所述第一壳壁(15)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钝角和所述第一钝角的角度相同;
所述风门(42)的第二导风面(422)搭接在所述承接面(161)上,所述第二导风面(422)与所述第一导风面(421)相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角的角度大于100°且小于15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换气状态下,所述风门(42)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二导风结构,所述第二导风结构用于导风至所述换气出口(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出口(14)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道(11)的出口方向、所述第二风道(12)的出口方向均平行;
所述风门(42)的第一导风面(421)搭接在第二壳壁(17)上,所述风门(42)的第二导风面(422)与第一壳壁(15)的距离沿着风的流向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面(421)为所述风门(42)在暖风状态下的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422)为所述风门(42)在换气状态下的导风面,所述第一壳壁(15)为与所述暖风出口(13)相对的壳壁,所述第二壳壁(17)为所述暖风出口(13)所在的壳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暖设备包括快速模式和慢速模式,所述快速模式包括快速换气模式和快速暖风模式,所述慢速模式包括慢速换气模式和慢速暖风模式;
在所述快速模式下,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均运行,在所述慢速模式下,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和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中的任意一个运行。
CN202022599607.XU 2020-11-11 2020-11-11 风暖设备 Active CN214581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9607.XU CN214581377U (zh) 2020-11-11 2020-11-11 风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9607.XU CN214581377U (zh) 2020-11-11 2020-11-11 风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1377U true CN214581377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9607.XU Active CN214581377U (zh) 2020-11-11 2020-11-11 风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81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2204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9959074B (zh) 空调器
CN112377981B (zh) 风暖设备
CN214581377U (zh) 风暖设备
CN210891907U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216080287U (zh) 出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柜机
CN209944532U (zh) 空调器
CN212408871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345537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99437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0191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501285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070212U (zh) 风暖换气一体机
CN21253803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306632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6160407U (zh) 导风结构和厨房空调器
CN21630798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906613A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433374U (zh) 空调器
CN215675717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厨房空调系统
CN219454056U (zh) 取暖设备
CN217584602U (zh) 吹风装置
CN219318536U (zh) 吹风装置及包含其的浴霸
CN216557240U (zh) 一种三通阀组件及安装有该组件的吸油烟机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