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37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3374U
CN219433374U CN202320195323.5U CN202320195323U CN219433374U CN 219433374 U CN219433374 U CN 219433374U CN 202320195323 U CN202320195323 U CN 202320195323U CN 219433374 U CN219433374 U CN 219433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baffle
outle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53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滔
胡瑾
邓秀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53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3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3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3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出风组件,壳体设有主出风口、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所述顶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第一侧出风口;所述出风组件可旋转,以控制所述顶出风口打开和关闭,以及所述第一侧出风口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出风组件控制所述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打开,从而壳体内部的风机结构能够实现正常送风,所述壳体的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进行出风,从而实现了无风感的送风效果,降低了漏风的可能。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可摆动的百叶风门栅条来实现出风制冷窗口出风方向的改变以及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百叶风门栅条在结构上是多片栅条组成的,相邻栅条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缝隙,使得空调的侧部存在漏风的可能,而且若是出风口位于非完全的平面则百叶风门栅条的保护效果则不尽完美,仍然会存在漏风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出风组件控制所述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打开,从而壳体内部的风机结构能够实现正常送风,所述壳体的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进行出风,从而实现了无风感的送风效果,降低了漏风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出风组件,壳体设有主出风口、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所述顶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第一侧出风口;所述出风组件可旋转,以控制所述顶出风口打开和关闭,以及所述第一侧出风口打开和关闭。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当所述出风组件将所述风道与所述顶出风口导通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导通。
可选地,当所述出风组件将所述风道与所述顶出风口阻隔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与所述风道阻隔。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包括转筒支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转筒支架的转筒;所述转筒的周壁设置有相互间隔的两导风口,所述转筒的两端设置有动叶轮;所述转筒支架上设置有与两所述动叶轮对应的静叶轮。
可选地,所述转筒内设置有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当所述顶出风口打开时,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顶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弯曲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由其中一个所述导风口朝向另一个所述导风口延伸。
可选地,所述导风挡板设于所述转筒远离所述顶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风挡板与所述转筒的周壁间隔形成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导风挡板朝向所述转筒的面为导风曲面。
可选地,所述导风挡板由与所述转筒的轴线垂直的面所截的截面轮廓为S状。
可选地,所述导风曲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叶片。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背部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包括离心风道和轴流风道,所述离心风道和所述轴流风道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轴流风道于所述主出风口出风,所述离心风道于所述顶部出风口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出风。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道的轴流风机和设于所述离心风道的离心风机,所述轴流风道的进风区域位于所述离心风道的进风区域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还设有第二侧出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侧部,且相对所述第二侧出风口可滑动的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活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侧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出风口的门板框和相对所述门板框可滑动的门板。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出风结构同步打开和关闭所述顶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和第二侧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可旋转的出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并且通过所述出风组件控制顶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控制第一侧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实现对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的控制效果。具体地,在进行轴向出风的时候,通过所述出风组件控制所述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的关闭密封,从而使得所述主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最高,并且有效的防止了壳体的侧部和顶部漏风的可能。在进行周向出风的时候,所述出风组件控制所述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打开,从而壳体内部的风机结构能够实现正常送风,所述壳体的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进行出风,从而实现了无风感的送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出风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驱动结构、出风组件和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第一侧出风口和第二侧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轴流风道的风的流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离心风道的风的流向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一定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包括但不限于柜机空调、挂机空调、水空调、窗机空调(室内室外各一半)、中央空调、一拖二式空调(一个室外机同时控制两个室内机)等形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
参照图1至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出风组件20,壳体10设有主出风口11、顶出风口12和第一侧出风口13,所述顶出风口12位于所述主出风口11的上方,所述壳体10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所述出风组件20可旋转,以控制所述顶出风口12打开和关闭,以及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打开和关闭。
针对上述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四种控制情况,一种是所述顶出风口12打开的同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打开;一种是所述顶出风口12打开的同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关闭;一种是所述顶出风口12关闭的同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打开;最后一种是所述顶出风口12关闭的同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能够轴向出风和边缘出风的空调而言,通过切换轴向出风实现对人体的直吹,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特定区域的效果;而通过边缘出风实现无风感地送风,使得强风转化为无风感避免了强风直吹人体,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而本实施例中为了轴向出风的效果更好,是需要将位于边缘出风口关闭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可旋转的出风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并且通过所述出风组件20控制顶出风口12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控制第一侧出风口13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实现对顶出风口12和第一侧出风口13的控制效果。具体地,在进行轴向出风的时候,通过所述出风组件20控制所述顶出风口12和第一侧出风口13的关闭密封,从而使得所述主出风口11的出风效率最高,并且有效的防止了壳体10的侧部和顶部漏风的可能。在进行周向出风的时候,所述出风组件20控制所述顶出风口12和第一侧出风口13打开,从而壳体10内部的风机结构能够实现正常送风,所述壳体10的顶出风口12和第一侧出风口13进行出风,从而实现了无风感的送风效果。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主出风口11也是能够关闭的,但所述空调器要实现边缘出风的时候,通过关闭主出风口11,从而使得边缘出风的效果更好,避免了正面直吹的同时还提高了边缘出风的效率,提高了所述空调器周围环境的降温或升温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当所述出风组件20将所述风道与所述顶出风口12导通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与所述风道导通。当所述出风组件20将所述风道与所述顶出风口12阻隔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与所述风道阻隔。
具体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顶部的转筒支架22,和设于所述转筒支架22的转筒21,所述转筒21相对所述转筒支架22可转动;所述转筒支架22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静叶轮24;所述转筒21包括开设于周壁的导风口23,以及设于所述转筒21端部且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动叶轮25;所述导风口23可连通所述顶出风口12和所述转筒21,所述动叶轮25与所述静叶轮24对应设置,所述动叶轮25相对所述静叶轮24转动以遮挡或导通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和所述转筒21。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通过转筒21的转筒21能够控制顶出风口12的打开和关闭的同时转动的转筒21还能够控制第一侧出风口13的打开和关闭。
需要对转筒21的动叶轮25和转筒支架22的静叶轮24进行说明和解释,在结构上所述静叶轮24和动叶轮25是基本相同的,但区别在于动叶轮25是相对转动支架转动的,而静叶轮24是相转筒支架22静止的。进一步地,所述动叶轮25的具体结构包括遮挡部25a和连通部25b,遮挡部25a用于遮挡所述转筒21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的连通,所述连通部25b用于连通所述转筒21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所述遮挡部25a和所述连通部25b环绕转筒21的轴线的周向方向排布,并沿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遮挡部25a和连通部25b交替设置。具体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25a和所述连通部25b的形状和面积相同。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遮挡部25a的面积大于所述连通部25b的面积。
具体地,包括如下几种实施例,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筒21将所述动叶轮25和所述静叶轮24部分或完全重叠时,所述导风口23并不连通所述顶出风口12和转筒21,位于壳体10内部的风机结构产生的风无法通过转筒21上的导风口23流经所述顶出风口12,也即所述空调器的顶出风口12不出风的同时第一侧出风口13进行出风。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筒21将所述动叶轮25和所述静叶轮24完全错位时,所述导风口23连通所述转筒21和所述顶出风口12,位于壳体10内部的风机机构产生的风能够通过转筒21上的导风口23流经所述顶出风口12,并到达壳体10的外部,而由于动叶轮25和静叶轮24完全错位,导致转筒21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并不能够实现导通也就使得第一侧出风口13不能进行出风,也即所述空调器的顶出风口12出风的同时第一侧出风口13进行出风。
进一步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为同时打开或关闭,所述顶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同时打开能够实现所述空调器的侧向出风;所述顶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同时关闭能够保证所述空调器轴向出风的出风效率。
具体地,当所述出风组件20控制所述顶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打开时;所述导风口23连通所述转筒21和所述顶出风口12,所述顶出风口12打开,所述动叶轮25与所述静叶轮24部分或全部重叠,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打开。风机结构产生的风进入所述转筒21从打开的所述顶出风口12流出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风机结构产生的风进入所述转筒21还从打开的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流出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
具体地,当所述出风组件20控制所述顶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关闭时;所述导风口23不连通所述转筒21和所述顶出风口12,所述顶出风口12关闭,所述动叶轮25与所述静叶轮24错位设置,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关闭。风机结构产生的风进入所述转筒21后由于导风口23没有连通所述顶出风口12,所述顶出风口12被遮挡,所以风机结构产生的风进入所述转筒21后无法从顶出风口12流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风机结构产生的风进入所述转筒21后由于所述动叶片和所述静叶片错位设置,从而使得转筒21和第一侧出风口13之间形成有遮挡的叶片避免,进而导致风机产生的风进入转筒21后无法从而第一侧出风口13流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21还包括呈弧形的第一导流板26a和第二导流板26b,所述第一导流板26a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6b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当所述顶出风口12打开时,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顶出风口12连通。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壳体10内部的风机结构,也即,当顶出风口12打开时,所述导风口23与所述顶出风口12连通,所述导风通道朝向所述顶出风口12的端部开口即为所述导风口23,如此一来,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风机结构所处的腔室,另一端连通所述顶出风口12。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是同步打开和关闭的,由于转筒21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导风通道一端连通所述风机结构所处的腔室另一端连通所述顶出风口12的同时,所述转筒21转动还使得所述动叶轮25和所述静叶轮24部分或全部重叠,并且所述导风通道的相对两侧即是所述动叶轮25,进而使得所述导风通道还连通了所述风机结构所处于的腔室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26a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6b之间还并行且间隔设置有呈弧形的第三导流板26c。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6a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6b之间的间隔距离大,存在导风通道内的气流紊乱,从而气流不规则运动,气流之间相互影响会存在耗能高、出风量低、制冷效果差等问题。而设置在第一导流板26a和第二导流板26b之间的第三导流板26c的作用,则是将气流进行分割,稳定气流,并降低气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出风量以及出风效率。具体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流板26c设置有一块,所述第三导流板26c与所述第一导流板26a间隔形成有独立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三导流板26c与所述第二导流板26b间隔形成有独立的气流通道。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流板26c可但不限于设置有一块,多块第三导流板26c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6a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6b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三导流板26c之间形成有各自独立的气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26a、所述第二导流板26b和所述第三导流板26c均为同心的弧形,如此一来,并行的气流通道出风效果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26a、所述第二导流板26b和所述第三导流板26c均为平行的直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风道,所述壳体10的顶部设有导风挡板27a,所述导风挡板27a设于所述转筒21远离所述顶出风口12的一侧,所述导风挡板27a与所述转筒21的周壁间隔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顶出风口12。也即,由于有少部分的风机结构产生的气流无法通道所述转筒21的内部,所以需要利用设置在所述转筒21远离所述顶出风口12一侧的导风挡板27a进行导风,从而使得剩余的气流能够经过所述导风挡板27a和所述转筒21周壁之间间隔形成的间隙流向所述顶出风口12,最终流出所述壳体10的外侧达成出风。
具体地,所述导风挡板27a朝向所述转筒21的面为导风曲面,所述导风曲面沿所述转筒21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风机结构产生的风部分会从所述导风挡板27a和所述转筒21的周壁之间的缝隙流经,而流经的速率和方向主要是通过导风曲面来控制的。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挡板27a与所述转筒21的轴线垂直的面所截的截面轮廓为S状。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曲面的截线为S曲线。而导风挡板27a与所述转筒21的轴线垂直的面所截的截面轮廓为S状有利于引流从缝隙流经的风,从而使得风能够更加稳定地从缝隙流过。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流经所述导风挡板27a的风更加均匀,所述导风曲面设有多个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导风叶片27b,所述导风叶片27b沿所述顶出风口12的方向延伸。风机结构产生的风进入所述导风挡板27a和所述转筒21之间的缝隙,并且被设置于所述导风挡板27a上的导风叶片27b所切割,形成多股并行且风量相同的风,并且朝着所述导风叶片27b延伸的方向流出,即顶出风口12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的背部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包括离心风道和轴流风道,所述离心风道和所述轴流风道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轴流风道于所述主出风口11出风,所述离心风道于所述顶部出风口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出风。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背部。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还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的底部、顶部或侧部等其他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道的轴流风机41和设于所述离心风道的离心风机42,所述轴流风道的进风区域位于所述离心风道的进风区域的上方。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道贯通所述壳体10的背面和所述壳体10的正面,通过所述轴流风机41工作将风从设置于所述壳体10背部的进风口输送至设置于所述壳体10正面的主出风口11;离心风道连通设置于壳体10背部的进风口和设置于壳体10侧部的第一侧出风口13和设置于壳体10顶部的顶出风口12,通过所述离心风机42将风从设置于所述壳体10背部的进风口输送至设置于所述壳体10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出风口13和位于所述主出风口11上方的顶出风口12。
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道与所述离心风道相互独立,具体地,所述轴流风机41的外部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使得所述轴流风道与所述离心风道相互独立。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道与所述离心风道在出风口的一端是相互连通的,具体地,所述罩体的外表面形成有通风的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的相对两侧还设有第二侧出风口14,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侧部,且相对所述第二侧出风口14可滑动的出风结构60,所述出风结构60活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侧出风口1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出风口12、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和所述第二侧出风口14的设置能够实现出风口的开关、正常吹风和无风感的切换,并且第二侧出风口14的设置增大了相同时间内输送风的大小,提升无风感的输送风的能力,提高升温和降温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实现无风感输送维度宽幅的增加,减小无风感的温差,最终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结构6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出风口14的门板框61和相对所述门板框61可滑动的门板62。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滑动包括但不限于沿着前后进行滑动,还可以是沿高度方向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结构50,所述驱动结构50驱动所述出风组件20和所述出风结构60同步打开和关闭所述顶出风口12、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和第二侧出风口14。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结构50可以分别驱动所述出风结构60和出风组件20。具体地,所述驱动结构50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出风组件20转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顶出风口12,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出风结构60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侧出风口14。
对于驱动结构50而言,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50包括驱动支架51、驱动电机52、驱动齿轮53和从动齿条54,所述驱动支架51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且位于所述出风组件20和所述出风结构60之间,所述驱动电机52安装于所述驱动支架51,所述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驱动齿轮53,所述驱动电机52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齿轮53同步转动,一所述从动齿条54设置于所述出风结构60,另一所述从动齿条54设置于所述出风组件20,两所述从动齿条54均与所述驱动齿轮53啮合。当所述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所述驱动齿轮53转动,所述驱动齿轮53转动而带动具有从动齿条54的出风组件20转动,以及带动具有从动齿条54的出风结构60移动,最终得以实现所述顶出风口12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所述第二侧出风口14的打开和关闭。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上述的打开和关闭只是所述驱动结构50的最终两种状态,本设计还包括有中间状态,即介于打开和关闭之间的调节状态,通过所述驱动齿轮53的旋转,以使得所述出风组件20转动到介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位置,以及使得所述出风结构60移动到介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位置。通过部分遮挡顶出风口12、第一侧出风口13和第二侧出风口14,以使得顶出风口12、第一侧出风口13和第二侧出风口14变化,从而实现了出风量控制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驱动齿轮53和从动齿条54的结构进行驱动,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带轮或曲柄摇杆等其他传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出风口13还设有出风栅格28,所述出风栅格28可控制出风的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主出风口、顶出风口和第一侧出风口,所述顶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第一侧出风口;以及
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可旋转,以控制所述顶出风口打开和关闭,以及所述第一侧出风口打开和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当所述出风组件将所述风道与所述顶出风口导通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风组件将所述风道与所述顶出风口阻隔时,所述第一侧出风口与所述风道阻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转筒支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转筒支架的转筒;
所述转筒的周壁设置有相互间隔的两导风口,所述转筒的两端设置有动叶轮;
所述转筒支架上设置有与两所述动叶轮对应的静叶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内设置有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当所述顶出风口打开时,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顶出风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呈弧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弯曲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由其中一个所述导风口朝向另一个所述导风口延伸。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导风挡板,所述导风挡板设于所述转筒远离所述顶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风挡板与所述转筒的周壁间隔形成有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挡板朝向所述转筒的面为导风曲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挡板由与所述转筒的轴线垂直的面所截的截面轮廓为S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曲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叶片。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部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包括离心风道和轴流风道,所述离心风道和所述轴流风道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轴流风道于所述主出风口出风,所述离心风道于所述顶出风口和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出风。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道的轴流风机和设于所述离心风道的离心风机,所述轴流风道的进风区域位于所述离心风道的进风区域的上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还设有第二侧出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侧部,且相对所述第二侧出风口可滑动的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活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侧出风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出风口的门板框和相对所述门板框可滑动的门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出风结构同步打开和关闭所述顶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和第二侧出风口。
CN202320195323.5U 2023-02-09 2023-02-09 空调器 Active CN219433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5323.5U CN219433374U (zh) 2023-02-09 2023-02-0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5323.5U CN219433374U (zh) 2023-02-09 2023-02-0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3374U true CN219433374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5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5323.5U Active CN219433374U (zh) 2023-02-09 2023-02-0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3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114551A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용 분로 송풍장치
KR101606006B1 (ko) 공기조화기
WO2018040448A1 (zh) 离心风机
CN109520019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673087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139231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9882932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433374U (zh) 空调器
CN111189117A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380106A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089083A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217482887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031378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080287U (zh) 出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柜机
CN211575289U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27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51147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575290U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251736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3686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5909236U (zh) 空调器
CN220567364U (zh) 空调器
CN2200619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103305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