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8540U -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8540U
CN214578540U CN202120473426.4U CN202120473426U CN214578540U CN 214578540 U CN214578540 U CN 214578540U CN 202120473426 U CN202120473426 U CN 202120473426U CN 214578540 U CN214578540 U CN 214578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sleeve
ring
hydraulic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34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冠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aw and Tokico Shock Absor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aw and Tokico Shock Absor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aw and Tokico Shock Absor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734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8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8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8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液压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筒和缓冲件,缓冲套筒设置于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安装有压缩阀总成的一端,缓冲套筒朝向活塞杆的一端为敞口端。缓冲件与活塞杆相连接,缓冲件与缓冲套筒相适配,使活塞杆能够带动缓冲件进入缓冲套筒内,缓冲件对缓冲套筒起到一定的封堵的作用,使缓冲套筒的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油腔;随着缓冲件继续向缓冲套筒内部运动,缓冲套筒内部油腔的体积被压缩,缓冲套筒内的油液无法及时从缓冲件与缓冲套筒的内壁之间排出,使缓冲套筒内油液的压力升高,从而产生阻碍缓冲件和活塞杆继续做压缩运动的阻力,实现对液压减振器压缩过程中的液压缓冲功能。

Description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中普遍采用液压减振器,减振器在工作过程中,活塞杆在工作缸中上下往复运动,油液通过阀系产生阻尼力,吸收了车辆的振动能量,以保证车辆乘架的舒适性。根据悬架行程设计需要,会在车身与减振器相应位置安装限位块以限定减振器的最大压缩长度;但现有的减振器没有配置液压缓冲装置,在高强度工况下运作时,减振器的活塞杆在压缩过程中会产生猛烈的撞击而发出噪音,严重时甚至会使压缩阀总成损坏,导致减振器失效,影响减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以对压缩过程中的减振器的活塞杆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缓冲机构,用于液压减振器;所述液压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筒和缓冲件;所述缓冲套筒设置于所述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内,且所述缓冲套筒位于所述工作缸设置有压缩阀总成的一端;所述缓冲套筒朝向所述压缩阀总成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缓冲套筒朝向所述液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一端为敞口端;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当所述液压减振器压缩时,所述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缓冲件进入所述缓冲套筒;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缓冲套筒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包括连接杆和缓冲环;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朝向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缓冲套筒延伸,且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的侧壁上形成有安装环槽;所述缓冲环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缓冲环限位安装于所述安装环槽内;所述缓冲环与所述缓冲套筒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环形成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沿所述缓冲环的轴向贯穿所述缓冲环。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环的内壁与所述安装环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环隙;所述安装环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缓冲环的高度,使得所述缓冲环能够在所述安装环槽内滑动,并分别与所述安装环槽的两端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槽远离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形成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环的内径;所述安装环槽朝向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形成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缓冲环的内径;所述缓冲环的内部形成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缓冲环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朝向所第二端部延伸,并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部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片沿所述缓冲环的周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环为开口环,使得所述缓冲环能够胀缩;所述缓冲环的环口形成所述流通槽,且所述环口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相勾连。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筒的内壁面包括直筒段和靠近所述敞口端的倾斜段,且所述倾斜段由外至内呈渐缩状。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筒的端盖形成有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压缩阀总成相抵靠;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腿沿所述缓冲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缓冲套筒的侧壁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缓冲套筒的轴向贯穿所述缓冲套筒;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缓冲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减振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缓冲机构,用于液压减振器。液压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筒和缓冲件,缓冲套筒设置于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内,且缓冲套筒位于工作缸设置有压缩阀总成的一端;缓冲套筒朝向压缩阀总成的一端形成有端盖,缓冲套筒的端盖能够与压缩阀总成相抵靠;缓冲套筒朝向活塞杆的一端即缓冲套筒的上端为敞口端。缓冲件与活塞杆朝向缓冲套筒的下端相连接,使缓冲件能够随活塞杆同步运动,当液压减振器压缩时,活塞杆能够带动缓冲件向下朝靠近缓冲套筒的方向运动。缓冲件与缓冲套筒相适配,缓冲件的外径稍小于缓冲套筒的内径,当液压减振器压缩至预定长度,液压减振器压缩至接近最小长度的位置时,缓冲件能够经由缓冲套筒的敞口端进入缓冲套筒内,从而通过缓冲件对缓冲套筒起到一定的封堵的作用,使缓冲套筒的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油腔。
随着液压减振器继续压缩至最小长度的位置,活塞杆将继续带动缓冲件向下运动,使缓冲件继续向缓冲套筒的内部运动;随着缓冲件继续向下运动,缓冲套筒内部油腔的体积被压缩,缓冲套筒内的油液将经由缓冲件的外壁与缓冲套筒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流出,由于该缝隙的面积较小,缓冲套筒内的油液无法及时排出,使缓冲套筒内的油液的压力升高,从而产生阻碍缓冲件和活塞杆继续做压缩运动的阻力,实现对液压减振器压缩过程中的液压缓冲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减振器,包括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因而所述液压减振器也具有液压缓冲机构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缓冲结构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缓冲结构的缓冲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缓冲结构的缓冲套筒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缓冲结构的缓冲套筒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工作缸,2-压缩阀总成,3-活塞杆,4-缓冲套筒,41-倾斜段,42-直筒段,43-沟槽,44-端盖,45-支腿,46-凹槽,5-连接杆,51-安装环槽,52-第一端部,53-第二端部,6-缓冲环,61-弹片,62-流通槽,63-第一钩部,64-第二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压缓冲机构,用于液压减振器;如图1所示,液压减振器包括工作缸1、设置于工作缸1下端的压缩阀总成2和能够在工作缸1内上下往复运动的活塞杆3。当液压减振器压缩时,活塞杆3向下运动,当液压减振器拉伸时,活塞杆3向上运动。
如图1所示,液压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筒4和缓冲件,缓冲套筒4设置于工作缸1内,且缓冲套筒4位于工作缸1设置有压缩阀总成2的一端;优选地,缓冲套筒4与工作缸1过盈配合,使缓冲套筒4能够被压装并定位于工作缸1内。缓冲套筒4朝向压缩阀总成2的一端即缓冲套筒4的下端为封闭端,并形成有端盖44,缓冲套筒4的端盖44能够与压缩阀总成2相抵靠;缓冲套筒4朝向活塞杆3的一端即缓冲套筒4的上端为敞口端,当液压减振器压缩时,活塞杆3向下朝靠近压缩阀总成2和缓冲套筒4的方向运动,当液压减振器拉伸时,活塞杆3向上朝远离压缩阀总成2和缓冲套筒4的方向运动。
缓冲件位于工作缸1内,且缓冲件与活塞杆3朝向缓冲套筒4的下端相连接,使缓冲件能够随活塞杆3同步运动;当液压减振器压缩时,活塞杆3能够带动缓冲件向下朝靠近缓冲套筒4的方向运动;当液压减振器拉伸时,活塞杆3能够带动缓冲件向上朝远离缓冲套筒4的方向运动。
缓冲件与缓冲套筒4相适配,即缓冲件的外径稍小于缓冲套筒4的内径,当液压减振器压缩至预定长度,液压减振器压缩至接近最小长度的位置时,缓冲件能够经由缓冲套筒4的敞口端进入缓冲套筒4内,从而通过缓冲件对缓冲套筒4起到一定的封堵的作用,使缓冲套筒4的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油腔。
随着液压减振器继续压缩至最小长度的位置,活塞杆3将继续带动缓冲件向下运动,使缓冲件继续向缓冲套筒4的内部运动;随着缓冲件继续向下运动,缓冲套筒4内部油腔的体积被压缩,缓冲套筒4内的油液将经由缓冲件的外壁与缓冲套筒4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流出,由于该缝隙的面积较小,缓冲套筒4内的油液无法及时排出,使缓冲套筒4内的油液的压力升高,从而产生阻碍缓冲件和活塞杆3继续做压缩运动的阻力,实现对液压减振器压缩过程中的液压缓冲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缓冲件包括连接杆5和缓冲环6,连接杆5与活塞杆3同轴设置,且连接杆5的第一端即连接杆5的上端与活塞杆3的下端相螺接,连接杆5的第二端即连接杆5的下端的侧壁相形成有安装环槽51;缓冲环6套设安装于连接杆5的下端并限位于安装环槽51内,从而使缓冲环6和连接杆5能够随活塞杆3同步运动;当液压减振器压缩至接近最小长度的预定长度时,连接杆5的下端和缓冲环6能够经由缓冲套筒4的敞口端进入缓冲套筒4。缓冲环6的外径稍小于缓冲套筒4的内径,从而通过连接杆5和缓冲环6对缓冲套筒4进行封堵,并随着活塞杆3继续向下运动,连接杆5或缓冲环6对缓冲套筒4内的油液进行压缩,进而形成液压阻力。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缓冲环6的侧壁上形成有流通槽62,流通槽62沿缓冲环6的轴向贯穿缓冲环6的上下两端;当缓冲环6进入缓冲套筒4内时,通过流通槽62能够连通缓冲套筒4内的油腔和缓冲套筒4外的工作缸1。当液压减振器从接近最小压缩长度继续压缩至最小长度的过程中,缓冲套筒4内的油液能够经由流通槽62流出缓冲套筒4,从而避免缓冲套筒4内油压过高而对缓冲件造成损坏。通过改变流通槽62的大小以改变流通槽62的流通面积,能够改变缓冲套筒4内油液的压力,进而改变缓冲套筒4内油液形成的液压阻尼力的增长速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环槽51包括与安装环的内壁相对的侧壁面,位于安装环槽51下端的连接杆5形成安装环槽51的第二端部53,位于安装环槽51上端的连接杆5形成安装环槽51的第一端部52;缓冲环6限位于第一端部52和第二端部53之间,且安装环槽51的高度即第一端部52与第二端部53之间的距离大于缓冲环6的高度,使得缓冲环6能够在安装环槽51内上下滑动。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缓冲环6的内径大于第二端部53的直径,使得缓冲环6能够经由连接杆5的下端套设于连接杆5上,并到达安装环槽51内。缓冲环6的内径小于第一端部52的直径,使得缓冲环6在安装环槽51内能够向上浮动至缓冲环6的上端面与第一端部52相抵靠。
缓冲环6的内部设置有弹片61,弹片61的一端与缓冲环6的内侧壁相连接,弹片61的另一端朝向第二端部53的方向延伸,并朝向缓冲环6的内部倾斜预定角度。弹片6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片61沿缓冲环6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将缓冲环6从第二端部53套入安装环槽51内的过程中,第二端部53能够将弹片61推开,使得缓冲环6能够到达安装环槽51内;当缓冲环6进入安装环槽51后,弹片61复位,且当缓冲环6向下运动至预定位置时,弹片61能够与第二端部53相抵靠;从而将缓冲环6限位于安装环槽51内,缓冲环6能够在第一端部52和第二端部53之间上下浮动。
当液压减振器压缩时,缓冲件对缓冲套筒4内的油液进行压缩,在压缩的过程中,油液的压力将使缓冲环6向上运动至与第一端部52相抵靠的位置处,缓冲环6的上端面与第一端部52相贴合,缓冲套筒4内的油液将从缓冲环6的流通槽62处流出缓冲套筒4。
当液压减振器拉伸时,活塞杆3带动缓冲件向缓冲套筒4外运动,工作缸1内的油液将推动缓冲环6下移;缓冲环6的侧壁与安装环槽51的侧壁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使缓冲环6与安装环槽51之间形成环隙,工作缸1内的油液能够经由缓冲环6与安装环槽51之间的环隙回流到缓冲套筒4内,以使活塞杆3能够顺利完成拉伸复原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缓冲环6为开口环,使得缓冲环6能够胀缩,且缓冲环6的环口即可作为开设于缓冲环6上的流通槽62。当缓冲件在缓冲套筒4内做压缩运动时,缓冲环6将受到来自缓冲套筒4内油液的压力,使缓冲环6膨胀,缓冲环6的外径变大,缓冲环6与缓冲套筒4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通过缓冲件对缓冲套筒4的封堵更严实,以使缓冲套筒4内快速地形成液压阻力。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缓冲环6的环口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钩部63和第二钩部64,第一钩部63和第二钩部64能够勾连在一起,从而通过第一钩部63和第二钩部64对缓冲环6的膨胀进行限制,防止由于缓冲环6的膨胀使得缓冲件无法在缓冲套筒4内往复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缓冲套筒4的内壁面包括相连接的直筒段42和倾斜段41,倾斜段41位于缓冲套筒4的敞口端的一侧,且倾斜段41有外至内呈渐缩状,从而使缓冲套筒4的敞口端呈喇叭口。缓冲件与缓冲套筒4的直筒段42的内壁面相适配,通过将缓冲套筒4的敞口端设置为喇叭口,使缓冲件在达到缓冲套筒4处,并在进入缓冲套筒4的初期,产生较小的阻力,从而使活塞杆3受到的液压缓冲力更柔和。
优选地,如图5所示,直筒段42和倾斜段41的过渡连接处形成有沟槽43,通过设置沟槽43增加油液流通面积,以在缓冲件进入缓冲套筒4初期产生较小的阻力。优选地,沟槽4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沟槽43沿缓冲套筒4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如图1所示,缓冲套筒4具有预定长度,通过改变缓冲套筒4的长度,能够改变液压缓冲开始作用于活塞杆3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悬架行程的需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缓冲套筒4的端盖44朝向压缩阀总成2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支腿45,多个支腿45沿缓冲套筒4的周向间隔设置,缓冲套筒4通过多个支腿45与压缩阀总成2相抵靠,使缓冲套筒4的端盖44与压缩阀总成2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缓冲套筒4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凹槽46,凹槽46沿环槽套筒的轴向贯穿缓冲套筒4的上下两端,从而保证压缩阀总成2能够与工作缸1相连通。
优选地,如图4所示,凹槽4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46沿缓冲套筒4的周向间隔分布与缓冲套筒4的外侧壁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减振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液压缓冲机构。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减振器包括液压缓冲机构,因此液压减振器具有液压缓冲机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压缓冲机构,用于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筒和缓冲件;
所述缓冲套筒设置于所述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内,且所述缓冲套筒位于所述工作缸设置有压缩阀总成的一端;
所述缓冲套筒朝向所述压缩阀总成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缓冲套筒朝向所述液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一端为敞口端;
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当所述液压减振器压缩时,所述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缓冲件进入所述缓冲套筒;
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缓冲套筒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连接杆和缓冲环;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朝向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缓冲套筒延伸,且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的侧壁上形成有安装环槽;
所述缓冲环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缓冲环限位安装于所述安装环槽内;
所述缓冲环与所述缓冲套筒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形成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沿所述缓冲环的轴向贯穿所述缓冲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的内壁与所述安装环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环隙;
所述安装环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缓冲环的高度,使得所述缓冲环能够在所述安装环槽内滑动,并分别与所述安装环槽的两端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槽远离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形成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环的内径;
所述安装环槽朝向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形成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缓冲环的内径;
所述缓冲环的内部形成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缓冲环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并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部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片沿所述缓冲环的周向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为开口环,使得所述缓冲环能够胀缩;
所述缓冲环的环口形成所述流通槽,且所述环口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相勾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筒的内壁面包括直筒段和靠近所述敞口端的倾斜段,且所述倾斜段由外至内呈渐缩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筒的端盖形成有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压缩阀总成相抵靠;
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腿沿所述缓冲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所述缓冲套筒的侧壁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缓冲套筒的轴向贯穿所述缓冲套筒;
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缓冲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10.一种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缓冲机构。
CN202120473426.4U 2021-03-04 2021-03-04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Active CN214578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3426.4U CN214578540U (zh) 2021-03-04 2021-03-04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3426.4U CN214578540U (zh) 2021-03-04 2021-03-04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8540U true CN214578540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3426.4U Active CN214578540U (zh) 2021-03-04 2021-03-04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8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8845B2 (en) Frequency/pressure sensitive shock absorber
US9541153B2 (en) Valve structure of shock absorber
WO2017012112A1 (zh) 列车油压减振器
KR20130086185A (ko) 가스 스프링
US9611915B2 (en) Valve structure of shock absorber
JP2016534290A (ja) 油圧装置における可変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CN216618366U (zh) 一种具有可变型腔的变阻尼减振器用单向泵
CN216951448U (zh) 减振器的缓冲结构及减振器
CN112901702A (zh)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CN214578540U (zh) 液压缓冲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CN107642575B (zh) 一种汽车双筒式减振器
CN204900652U (zh) 一种减振器、减振器悬架系统及使用该减振器的车辆
CN111946769B (zh) 一种汽车用液力缓冲器
CN213112104U (zh) 一种电梯缓冲器用柱塞组件及电梯缓冲器
CN108488297A (zh) 一种油气弹簧
CN208816583U (zh) 一种油气弹簧
CN216589728U (zh) 减振器及具有该减振器的车辆
CN217519116U (zh) 一种减振器加强型复原液压缓冲结构
KR101761870B1 (ko) 완충기
CN218408292U (zh) 一种新型结构液压缓冲减震器
JP2007198548A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発生装置
CN211259453U (zh) 液压缓冲消音减振器
CN110259866B (zh) 一种双筒双活塞式车辆减震器
CN213360918U (zh) 一种双气室减振器
CN220037334U (zh) 一种用于充气减震器贮油筒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