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2011U - 基因投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因投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2011U
CN214572011U CN202022533951.9U CN202022533951U CN214572011U CN 214572011 U CN214572011 U CN 214572011U CN 202022533951 U CN202022533951 U CN 202022533951U CN 214572011 U CN214572011 U CN 21457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tube
port
connection
gene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339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咏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ang Fengru
Original Assignee
Medical Magnesium Technology Co Ltd
Zhuang Fengr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cal Magnesium Technology Co Ltd, Zhuang Fengru filed Critical Medical Magnesi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339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2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因投递装置,主要包括一蓄压单元、一输出管体及一转接管体,其中转接管体用以套设并连接蓄压单元与输出管体,使得输出管体的连接口连接蓄压单元的输出部。转接管体的内表面包括至少一卡合槽,而输出管体的外表面则设置至少一连接凸部,其中输出管体的连接凸部可卡合在转接管体的卡合槽内,以将输出管体固定在转接管体上,并达到快速拆接输出管体的目的。

Description

基因投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基因投递装置,通过转接管体连接蓄压单元及输出管体,以达到快速拆接输出管体的目的。
背景技术
基因枪是一种基因转殖装置,主要将DNA附着在金属微粒的表面,例如钨或金粉,并通过高压气体加速金属微粒,使得带有DNA的金属微粒射出,并可穿透皮肤组织、细胞壁或细胞膜,进而将DNA输送到细胞内。目前基因枪被广泛的应用在动植物的基因转殖、DNA疫苗、基因治疗及医美的领域。
基因枪可使用火药爆炸、高电压或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来源,以加速金属微粒。目前使用的基因枪的结构复杂,不仅增加了制作的成本及难度,更可能会因为制作基因枪的品质不佳,造成产生的高压气体容易形成气体扰流,进而影响基因转殖的效果。
上述的动力源在使用时可能会推挤基因枪,并容易导致基因枪松脱或掉落。另外在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因为使用者的不同,而更换不同的基因枪,以避免产生交互感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因投递装置,通过转接管体的使用,可快速将输出管体设置在蓄压单元上,或者是将输出管体由蓄压单元上卸除,以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投递装置,主要包括一蓄压单元、一转接管体及一输出管体,其中输出管体通过转接管体连接蓄压单元。转接管体的一端套设于蓄压单元的输出部,而另一端则套设在输出管体上。此外转接管体的内表面设置至少一卡合槽,而输出管体的外表面则设置至少一对应的连接凸部,其中连接凸部用以卡合在卡合槽内,以将输出管体固定在转接管体上,并可避免在使用时发生输出管体松脱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投递装置,主要于转接管体的内表面设置至少一导引槽,其中导引槽连通卡合槽。在将输出管体插入转接管体的容置空间内时,设置在输出管体外表面的连接凸部会被导引槽引导至卡合槽。而后可相对于转接管体转动输出管体,使得连接凸部卡合在卡合槽内,以完成输出管体与转接管体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投递装置,主要于一输出管体的内部设置一分隔单元,其中分隔单元将输出管体内的一容置空间区分为一蓄压空间及一喷射空间。分隔单元的第一表面与输出管体的内管壁在蓄压空间的一端形成一收缩部,而分隔单元的第二表面与管体的内管壁在喷射空间的一端形成一扩张部。气体在经过收缩部时速度会逐渐增加,并可通过产生的高速气体带动具有DNA的金属微粒或者是具有DNA溶液投射到目标物上。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因投递装置,包括:一蓄压单元,包括一输出部,其中蓄压单元通过输出部输出一蓄压气体;一输出管体,包括一连接口、至少一连接凸部及一喷出口,其中连接口及喷出口分别位于输出管体的两端,而连接凸部则位于输出管体的一外表面;及一转接管体,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及至少一卡合槽,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分别位于转接管体的两端,而卡合槽则位于转接管体的一内表面,其中第一连接端套设于蓄压单元的输出部,而输出管体的连接口由第二连接端进入转接管体,并经由转接管体连接蓄压单元的输出部,输出管体的连接凸部则卡合在转接管体的卡合槽。
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转接管体的内表面包括至少一导引槽连接卡合槽,并用以引导输出管体的连接凸部进入卡合槽。
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中导引槽的一宽度由转接管体的第二连接端朝第一连接端的方向逐渐缩小。
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输出管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位于连接口及喷出口之间,而输出管体的外表面上设置一进料孔连接容置空间。
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转接管体包括一穿孔,输出管体的连接凸部卡合在转接管体的卡合槽时,转接管体的穿孔会对准输出管体的进料孔。
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输出部上设置一固定槽,并通过一栓锁单元穿过转接管体的一连接孔以卡固在固定槽内。
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输出管体包括一内管壁,内管壁、连接口及喷出口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在容置空间内设置一分隔单元,其中分隔单元的一第一表面面对管体的连接口,第一表面与内管壁之间的空间由连接口朝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而分隔单元的第二表面则面对管体的喷出口,第二表面与内管壁之间的空间由连接口朝喷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加。
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输出管体的连接口设置一凸部,而蓄压单元的输出部则设置一凹部,输出管体连接蓄压单元时,连接口的凸部会插入输出部的凹部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图。
图5为本发明基因投递装置的输出管体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基因投递装置;11-蓄压单元;111-输出部;113-固定槽;13-转接管体;131-第一连接端;1311-连接孔;132-栓锁单元;133-第二连接端;135-卡合槽;137-导引槽;139-穿孔;15-输出管体;151-连接口;152-容置空间;153-喷出口;154-内管壁;155-连接凸部;157-分隔单元;1571-第一表面;1573-第二表面;159-进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侧视分解示意图、俯视分解示意图及侧视组合图。如图所示,基因投递装置10主要包括一蓄压单元11、一转接管体13及一输出管体15,其中转接管体13用以连接蓄压单元11及输出管体15,并位于蓄压单元11及输出管体15之间。
蓄压单元11包括一输出部111,并通过输出部111输出一蓄压气体。具体而言,蓄压单元11包括一蓄压腔及至少一阀门,其中蓄压腔通过一阀门流体连接一气瓶,当阀门开启时气体会由气瓶输送至蓄压腔,使得蓄压腔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例如大于一大气压。蓄压腔还通过另一个阀门连接输出部111,当阀门开启时,蓄压腔内的蓄压气体将会由输出部111输出蓄压单元11。
输出管体15包括一连接口151、一喷出口153及至少一连接凸部155,其中连接口151及喷出口153分别位于输出管体15的两端,而连接凸部155则位于输出管体15的一外表面。
输出管体15的连接口151用以连接蓄压单元11的输出部111,其中由蓄压单元11的输出部111输出的蓄压气体会进入输出管体15的连接口151,并由输出管体15的喷出口153喷出。蓄压气体在通过输出管体15的过程中会被加速,并由喷出口153喷出高速的气体。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出部111包括一凹部,而连接口151则包括一凸部,当连接口151连接输出部111时,连接口151的凸部会插入输出部111的凹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输出管体15包括一容置空间152,位于连接口151及喷出口153之间,具体而言容置空间152可由连接口151、喷出口153及内管壁154所定义。一分隔单元157设置在输出管体11的容置空间152内,其中分隔单元157用以将容置空间152区分为两个连通的空间。分隔单元157可为纺锤状,并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1571及至少一第二表面1573,其中第一表面1571面对输出管体15的连接口151,第一表面1571与输出管体15的内管壁154之间的空间由连接口151朝喷出口153的方向逐渐缩小,而第二表面1573面对输出管体15的喷出口153,第二表面1573与输出管体15的内管壁154之间的空间由连接口151朝喷出口153的方向逐渐增加。通过上述输出管体15的设计,可以加速由连接口151传输至喷出口153的蓄压气体的速度。
输出管体15还包括一进料孔159,其中进料孔159设置在输出管体15的外表面,并流体连接输出管体15的容置空间152。DNA溶液或具有DNA的金属微粒可经由进料孔159输送到容置空间152内。当蓄压气体由连接口151传输到喷出口153时,将会带动容置空间152内的DNA溶液或具有DNA的金属微粒朝喷出口153移动,并由喷出口153喷出基因投递装置10。上述输出管体15的构造仅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
转接管体13包括一第一连接端131、一第二连接端133及至少一卡合槽135,其中第一连接端131及第二连接端133分别位于转接管体13的两端,而卡合槽135则位于转接管体13的一内表面。
转接管体13可套设在蓄压单元11的输出部111上,并由连接口151套设在部分的输出管体15上,以连接及固定蓄压单元11及输出管体15。在实际应用时可将转接管体13的第一连接端131套设在蓄压单元11的输出部111,并可通过至少一固定螺丝将转接管体13固定在蓄压单元11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出部111上可设置一固定槽113,其中固定槽113位于输出部111与蓄压单元11的本体之间。转接管体13靠近第一连接端131的一端可设置一连接孔1311,当转接管体13的第一连接端131套设在输出部111时,转接管体13上的连接孔1311将会与蓄压单元11的固定槽113重迭,而后可将一栓锁单元132穿过转接管体13的连接孔1311并卡固在固定槽113内,以将转接管体13固定在蓄压单元11上。
输出管体15的连接口151由第二连接端133进入转接管体13,并通过转接管体13引导输出管体15,使得输出管体15的连接口151连接蓄压单元11的输出部111,而后将输出管体15的连接凸部155卡合在转接管体13的卡合槽135内,将输出管体15固定在转接管体13上。连接凸部155及卡合槽135可为一个,并以两个为较佳。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将输出管体15相对于转接管体13转动,使得输出管体15的连接凸部155卡合在转接管体13的卡合槽135。例如卡合槽135可为设置在转接管体13的内表面的长条状的凹槽或穿孔,其中卡合槽135的长端与转接管体13的轴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接管体13可包括至少一导引槽137连接卡合槽135,其中导引槽137用以引导输出管体15的连接凸部155进入卡合槽135。导引槽137的宽度可由转接管体13的第二连接端133朝第一连接端131的方向逐渐缩小,并用以将输出管体15的连接凸部155引导至卡合槽135。
当输出管体15由第二连接端133插入转接管体13时,输出管体15上的进料孔159可能会被转接管体13遮挡。因此可于转接管体13上设置一穿孔139,当输出管体15的连接凸部155卡合在转接管体13的卡合槽135时,转接管体13的穿孔139将会对准输出管体15的进料孔159。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缩短转接管体13的长度,使得输出管体15在连接转接管体13时,不会覆盖输出管体15的进料孔159,而转接管体13上便不需要设置穿孔1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蓄压单元,包括一输出部,其中该蓄压单元通过该输出部输出一蓄压气体;
一输出管体,包括一连接口、至少一连接凸部及一喷出口,其中该连接口及该喷出口分别位于该输出管体的两端,而该连接凸部则位于该输出管体的一外表面;及
一转接管体,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及至少一卡合槽,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分别位于该转接管体的两端,而该卡合槽则位于该转接管体的一内表面,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套设于该蓄压单元的该输出部,而该输出管体的该连接口由该第二连接端进入该转接管体,并经由该转接管体连接该蓄压单元的该输出部,该输出管体的该连接凸部则卡合在该转接管体的卡合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接管体的该内表面包括至少一导引槽连接该卡合槽,并用以引导该输出管体的该连接凸部进入该卡合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引槽的一宽度由该转接管体的该第二连接端朝该第一连接端的方向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输出管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位于该连接口及该喷出口之间,而该输出管体的该外表面上设置一进料孔连接该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接管体包括一穿孔,该输出管体的该连接凸部卡合在该转接管体的该卡合槽时,该转接管体的该穿孔会对准该输出管体的该进料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输出部上设置一固定槽,并通过一栓锁单元穿过该转接管体的一连接孔以卡固在该固定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输出管体包括一内管壁,该内管壁、该连接口及该喷出口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在该容置空间内设置一分隔单元,其中该分隔单元的一第一表面面对该管体的该连接口,该第一表面与该内管壁之间的空间由该连接口朝该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而该分隔单元的该第二表面则面对该管体的该喷出口,该第二表面与该内管壁之间的空间由该连接口朝该喷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输出管体的该连接口设置一凸部,而该蓄压单元的该输出部则设置一凹部,该输出管体连接该蓄压单元时,该连接口的该凸部会插入该输出部的该凹部内。
CN202022533951.9U 2020-11-05 2020-11-05 基因投递装置 Active CN21457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3951.9U CN214572011U (zh) 2020-11-05 2020-11-05 基因投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3951.9U CN214572011U (zh) 2020-11-05 2020-11-05 基因投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2011U true CN214572011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4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33951.9U Active CN214572011U (zh) 2020-11-05 2020-11-05 基因投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2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568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two-phase gas-particle jet, in particular containing CO2 dry ice particles
AU3012401A (en) Arrangement for coupling microwave energy into a treatment chamber
CN214572011U (zh) 基因投递装置
EP1985483A3 (en) Air cannon
MY127106A (en) Medical device
KR100580900B1 (ko) 다수의 진공 발생 유니트
CN109687295B (zh) 离子发生器
JP2001295800A (ja) エゼクタ式真空発生器
CN212741402U (zh)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US20050177098A1 (en) Gene injection instrument nozzle
CN111558309B (zh) 一种多流道射流器及药剂添加系统
TWM615753U (zh) 基因投遞裝置
CN113364940B (zh) 一种除尘装置及摄像机组件
CN215135974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关节腔穿刺射流装置
KR101755031B1 (ko) 가스 분사 장치
CN214196799U (zh) 一种非能动流体输送泵及非能动流体输送系统
CN217430594U (zh) 无针注射系统
CN212466771U (zh) 支撑构件及雾化美容设备
CN116146543A (zh) 一种可变引射系数的引射器
US20020104523A1 (en) Laquer bullet gun barrel
CN111850049A (zh)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CN214917186U (zh) 一种粉末喷射装置
CN220545182U (zh) 一种等离子体腔体组件及等离子体设备
TWI766318B (zh) 低壓基因投遞裝置
CN217762273U (zh)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阀门装置及阀门主体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95 Jinshan 8th Street, East District, Hsinchu,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Zhuang Fengru

Address before: 95 Jinshan 8th Street, East District, Hsinchu,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uang Fengru

Patentee before: Medical magnesium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