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1402U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41402U CN212741402U CN202021456510.7U CN202021456510U CN212741402U CN 212741402 U CN212741402 U CN 212741402U CN 202021456510 U CN202021456510 U CN 202021456510U CN 212741402 U CN212741402 U CN 2127414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space
- unit
- gene delivery
- deliver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主要包括一管体及一分隔单元,其中分隔单元设置在管体的容置空间内,并将容置空间区分成一蓄压空间及一喷射空间。分隔单元可在蓄压空间的一端形成一收缩部,并在喷射空间的一端形成一扩张部。气体由蓄压空间传输至喷射空间,在通过收缩部时气体的速度会持续增加,借此可透过高速的气体加速DNA溶液,可在不使用金属微粒的前提下达到基因转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的构造简单,并容易加工制作,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及提高产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透过气体加速一溶液,使得溶液可穿透皮肤或细胞膜。
背景技术
基因枪是一种基因转殖装置,主要将DNA附着在金属微粒的表面,例如钨或金粉,并透过高压气体加速金属微粒,使得带有DNA的金属微粒射出,并可穿透皮肤组织、细胞壁或细胞膜,进而将DNA输送到细胞内。目前基因枪被广泛的应用在动植物的基因转殖、DNA疫苗、基因治疗及医美的领域。
基因枪可使用火药爆炸、高电压或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来源,以加速金属微粒。然而上述的推进装置的体积庞大,此外用以推进金属微粒的高压气体更可能会造成细胞的损害。
另外目前使用的基因枪的结构复杂,不仅增加了制作的成本及难度,更可能会因此制作基因枪的品质不佳,造成产生的高压气体容易形成气体扰流,进而影响基因转殖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可有效简化低压基因投递装置的构造,并可降低制作的成本及难度,同时可避免高压气体形成气体扰流,以提高基因转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主要包括一管体及一分隔单元,其中分隔单元设置在管体内,并将管体内的一容置空间区分为一蓄压空间及一喷射空间。分隔单元的第一表面与管体的内管壁在蓄压空间的一端形成一收缩部,而分隔单元的第二表面与管体的内管壁在喷射空间的一端形成一扩张部。气体在经过收缩部时速度会逐渐增加,并可透过产生的高速气体带动具有DNA的金属微粒或者是具有DNA溶液,并投射到目标物上。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及分隔单元为独立的构件,方便制造者加工及制造,有利于降低低压基因投递装置的制作难度及制作成本,并可提高产品的良率及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主要透过低压及高速的气体带动DNA溶液,在基因投递的过程中可不使用金属微粒,并适用于基因转殖及医美领域,亦可避免高压气体对细胞造成的损害。透过本实用新型所述低压基因投递装置的使用,可产生高速气体将药品或保养品瞬间雾化,使其均匀涂布并渗入使用者的皮肤,相较于传统的涂抹方式可达到更好的渗透率及吸收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包括一管体、一分隔单元及一固定环,其中分隔单元及固定环设置在管体的容置空间内。管体、分隔单元及/或固定环可独立制作,并透过焊接或粘合的方式组装。在组装前亦可先研磨管体、分隔单元及/或固定环,使得上述构件的表面较为光滑,并降低各个构件之间的公差。此外透过组装的方式制作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可降低制作的难度,并可提高低压基因投递装置的制作品质及可靠度,以避免在使用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形成气体扰流,进而影响基因转殖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包括:一管体,包括一内管壁、一连接口及一喷出口,并于内管壁、连接口及喷出口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分隔单元,位于管体的容置空间内,并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及至少一第二表面,其中分隔单元的第一表面面对管体的连接口,并于分隔单元的第一表面与连接口之间形成一蓄压空间,而分隔单元的第二表面则面对管体的喷出口,并于分隔单元的第二表面与喷出口之间形成一喷射空间;一收缩部,位于分隔单元的第一表面与内管壁之间,并位于蓄压空间的一端,其中收缩部的截面积由连接口朝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一扩张部,位于分隔单元的第二表面与内管壁之间,并位于喷射空间的一端,其中扩张部的截面积由连接口朝喷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加;及至少一进料通道,位于管体上,流体连接管体的容置空间。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包括至少一连接部位于分隔单元上,用以连接管体的内管壁及分隔单元,并于管体的内管壁、分隔单元及连接部之间形成至少一颈部通道。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包括一固定环环绕设置在分隔单元外侧,并透过至少一连接部连接分隔单元,固定环用以卡固在管体的内管壁,并于固定环、分隔单元及连接部之间形成至少一颈部通道。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管体的内管壁包括至少一定位部,定位部凸出内管壁,而固定环则经由定位部设置在管体的内管壁。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分隔单元为一锥形体、一纺垂状或一橄榄状,并包括一第一圆锥体及一第二圆锥体,第一圆锥体的一底面连接第二圆锥体的一底面,而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分别为第一圆锥体及第二圆锥体的一圆锥面。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第一圆锥体的一半顶角大于第二圆锥体的一半顶角。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连接口大于喷出口,蓄压空间的截面积由连接口朝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而喷射空间的截面积则维持一定,或者是由连接口朝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管体包括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一端设置至少一第一卡合单元,而第二管体的一端则设置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卡合单元,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透过第一卡合单元及第二卡合单元相连接。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第一管体设置第一卡合单元的一端,或第二管体设置第二卡合单元的一端设置至少一凹槽,而分隔单元则连接一固定环,并将固定环设置在凹槽内。
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分隔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三表面连接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并于第三表面上设置至少一颈部通道,分隔单元的第三表面用以贴合并固定在管体的内管壁上,使得颈部通道流体连接收缩部及扩张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過過分隔單元設置在管體體,並在管體體部形成一蓄壓空間及一噴射空間,當气体由蓄压空间传输至喷射空间時速度会持续增加,藉此以透过高速的气体加速DNA溶液,並可在不使用金属微粒的前提下达到基因转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的构造简单,并容易加工制作,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及提高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1-管体;111-连接口;112-内管壁;113-喷出口;115-第一管体;1151-第一卡合单元;1153-凹槽;117-第二管体;1171-第二卡合单元;12-容置空间;121-蓄压空间;1211-收缩部;123-喷射空间;1231-扩张部;125-连接空间;13-分隔单元;131-第一圆锥体;132-第一表面;133-第二圆锥体;134-第二表面;136-第三表面;14-颈部通道;15-连接部;16-固定单元;17-进料通道;19-驱动装置;20-低压基因投递装置;25-固定环;27-定位部;a1-半顶角;a2-半顶角;b1-第一夹角;b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侧视图。如图所示,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主要包括一管体11及一分隔单元13,其中管体11包括一容置空间12,而分隔单元13则位于管体11的容置空间12内,并将容置空间12区分为两个连通的空间,例如一蓄压空间121及一喷射空间123。
管体11包括一内管壁112、一连接口111及一喷出口113,并在连接口111、喷出口113及内管壁11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2,其中气体由连接口111朝喷出口113的方向输送。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管体11内的容置空间12可为圆柱状,容置空间12为圆柱状仅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
分隔单元13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132及至少一第二表面134,其中第一表面132面对管体11的连接口111,而第二表面134则面对管体11的喷出口113。蓄压空间121为分隔单元13的第一表面132与连接口111之间的空间,而喷射空间123则为分隔单元13的第二表面134与喷出口113之间的空间。
具体而言,分隔单元13的第一表面132与管体11的内管壁112可在蓄压空间12的一端形成一收缩部1211,而分隔单元13的第二表面134与管体11的内管壁112则在喷射空间123的一端形成一扩张部1231。收缩部1211的截面积由连接口111朝喷出口113的方向逐渐缩小,而扩张部1231的截面积则由连接口111朝喷出口113的方向逐渐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的外观可为锥形体、纺垂状或橄榄形,并连接管体11的内管壁1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可包括一第一圆锥体131及一第二圆锥体133,其中第一圆锥体131的一底面连接第二圆锥体133的一底面,而分隔单元13的第一表面132及第二表面134分别为第一圆锥体131及第二圆锥体133的一圆锥面。
第一圆锥体131的半顶角a1可大于第二圆锥体133的半顶角a2。当然第一圆锥体131的半顶角a1大于第二圆锥体133的半顶角a2仅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圆锥体131的半顶角a1亦可小于或等于第二圆锥体133的半顶角a2。
分隔单元13的第一表面132及第二表面134分别为第一圆锥体131及第二圆锥体133的一圆锥面。第一圆锥体131的顶点及第一表面132面对连接口111,而第二圆锥体133的顶点及第二表面134则面对喷出口11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的第一表面132与管体11的内管壁112之间的一第一夹角b1大于分隔单元13的第二表面134与管体11的内管壁112之间的一第二夹角b2,换言之,第一表面132的倾斜度会大于第二表面134。
分隔单元13包括第一圆锥体131及第二圆锥体133仅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圆锥体131及第二圆锥体133亦可为多边形的锥形体。此外第一夹角b1大于第二夹角b2仅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
如图2所示,其中图2为连接口111或喷出口113方向的侧视图,分隔单元13可连接至少一连接部15,并于相邻的连接部15之间形成颈部通道14,例如颈部通道14可为设置在分隔单元13及连接部15之间的沟槽。分隔单元13可透过连接部15连接管体11的内管壁112,并于分隔单元13、内管壁112及连接部15之间形成至少一颈部通道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及连接部15可为独立的构件,并可透过焊接或粘合的方式连接分隔单元13及连接部15。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及连接部15可为一体成型的构造,并可透过铸造的方式同时完成分隔单元13及连接部15的制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5位于第一圆锥体131与第二圆锥体133的交界及管体11的内管壁112,而颈部通道14则流体连接蓄压空间121及喷射空间123,例如颈部通道14流体连接蓄压空间121的收缩部1211及喷射空间123的扩张部1231。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在使用时主要将气体由连接口111朝喷出口113的方向传输,当气体由蓄压空间121进入收缩部1211时,气体的速度会因为截面积减小而增加,藉此可透过高速的气体带动DNA溶液或具有DNA的金属微粒。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分隔单元13可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132、至少一第二表面134及至少一第三表面136,其中第一表面132面对连接口111,第二表面134面对喷出口113,而第三表面136则连接第一表面132及第二表面134。具体而言,第一表面132及第二表面134可近似圆锥状,而第三表面136则为一平面,其中第三表面136可约略与管体11的内管壁112平行。
分隔单元13的第三表面136上可设置至少一颈部通道14,例如颈部通道14可为设置在分隔单元13的第三表面136上的沟槽,在将分隔单元13设置在管体11的容置空间12内时,分隔单元13的第三表面136将会贴合并固定在管体11的内管壁112,以将分隔单元13设置在管体11的内管壁112上,其中颈部通道14流体连接收缩部1211及扩张部123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的两个顶点可为圆角,如图3所示,而第一表面132及第二表面134的长度亦可依据产品的需求,分别朝连接口111及喷出口113的方向沿伸,例如可透过增加第一表面132及/或第二表面134的长度调整气体的速度。
管体11上设置至少一进料通道17,其中进料通道17流体连接管体11的容置空间12,并用以将DNA溶液或具有DNA的金属微粒输送到容置空间12内。当气体由连接口111传输到喷出口113时,将会带动容置空间12内的DNA溶液或具有DNA的金属微粒朝喷出口113移动,并由喷出口113喷出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进料通道17可连接收缩部1211、颈部通道14或扩张部1231,其中进料通道17连接颈部通道14或靠近颈部通道14的扩张部1231为较佳,主要因为气体在通过这些区段时通常会具有较高的速度,有利于透过高速的气体带动DNA溶液或具有DNA的金属微粒。
管体11的连接口111可连接一驱动装置19,其中驱动装置19可以是高压气瓶、马达、电磁驱动装置或点燃装置爆炸等可产生高压气体的装置,驱动装置19可经由连接口111将高压气体输送至蓄压空间121,其中高压气体为大于大气压力的气体,例如氮气或氦气等。在实际应用时可透过一启动单元控制驱动装置19,并使得驱动装置19产生高压气体。
请参阅图4及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侧视图。如图所示,低压基因投递装置20主要包括一管体11、一分隔单元13及一固定环25,其中管体11包括一容置空间12,而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则位于管体11的容置空间12内,并将容置空间12区分为两个连通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20与图1及图2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的构造相近,两者的差异仅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20包括固定环25。
如图5所示,其中图5为连接口111或喷出口113方向的侧视图,固定环25为一环状构造或一空心柱体,并环绕设置在分隔单元13的外侧,其中固定环25的外径略小于或等于管体11的喷出口113及/或连接口111及/或容置空间12的内径,并可卡合在管体11的内管壁112。具体而言,分隔单元13可透过至少一连接部15连接固定环25的内表面,而后将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放入管体11的容置空间12,使得固定环25的外表面卡固在管体11的内管壁112,并在固定环25、分隔单元13及连接部15之间形成至少一颈部通道14,以完成分隔单元13与管体11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于管体11的内管壁112上设置至少一定位部27,其中定位部27可为凸出内管壁112的凸起构造,并用以界定及限制固定环25在内管壁112的设置区域,固定环25可经由定位部27设置在管体11的内管壁112。例如定位部27可为设置在内管壁112上的一环状突起构造,亦可为设置在内管壁112上的复数个凸点或凸出部。当然定位部27亦可应用在图1及图3所述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并透过管体11的内管壁112上的定位部27定位或连接不具有固定环25的分隔单元13。
具体而言,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可经由管体11的喷出口113或连接口111进入容置空间12,其中固定环25的外表面会紧贴并固定在管体11的内管壁112。例如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经由管体的喷出口113进入容置空间12,并沿着喷出口113朝连接口111的方向位移,直到定位部27顶住固定环25,便完成分隔单元13、固定环25及管体11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其中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可为一体成型的构件,并于固定环25上设置至少一颈部通道14。例如可透过铸造的方式制作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而后在固定环25上凿设复数个圆孔状的颈部通道14。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管体11可为组合式的构件,并包括一第一管体115及一第二管体117。第一管体115的一端设置至少一第一卡合单元1151,而第二管体117的一端亦设置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卡合单元1171,其中第一管体115及第二管体117可透过第一卡合单元1151及第二卡合单元1171相连接。例如第一卡合单元1151及第二卡合单元1171可为对应的卡榫。
此外第一管体115设置第一卡合单元1151的一端亦可设置至少一凹槽1153,用以容置固定环25,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将凹槽1153设置在第二管体117设置第二卡合单元1171的一端。在实际应用时连接分隔单元13的固定环25可放置到凹槽1153内,而后透过第一卡合单元1151及第二卡合单元1171连接第一管体115及第二管体117,使得连接环25被固定在第一管体115及第二管体117之间。最后可透过焊接、粘合、螺丝或铆钉固定第一管体115、第二管体117及/或固定环25,以完成管体11、固定环25及分隔单元13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其中喷出口113的面积大于连接口111,而管体11及/或内管壁112则由连接口111朝喷出口113的方向逐渐扩张,并形成一近似喇叭状的构造。在不同实施例中,连接口111的面积亦可大于喷出口113,或者使得靠近颈部通道14的内管壁112的面积小于喷出口113及/或连接口111,而管体11则为朝连接口111及喷出口113方向扩张的喇叭状构造。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连接口111的面积大于喷出口113,其中蓄压空间121的截面积由连接口111朝分隔单元13及/或喷出口113的方向逐渐缩小,而喷射空间123的截面积则维持一定,或者是由连接口111朝喷出口113的方向逐渐缩小。此外分隔单元13则透过固定单元16固定在管体11上,例如固定单元16可为铆钉或螺丝等。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其中管体11的连接口111面积大于喷出口113,并包括一蓄压空间121、一喷射空间123及一连接空间125,其中蓄压空间121透过连接空间125连接喷射空间123。蓄压空间121的截面积维持一定,喷射空间123的截面积亦维持一定,而连接空间的截面积则由蓄压空间121朝喷射空间123的方向逐渐缩小。具体而言,蓄压空间121及喷射空间123可为圆柱状,其中蓄压空间121的截面积大于喷射空间123,而连接空间125则为漏斗状。
分隔单元13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132、至少一第二表面134及至少一第三表面136,其中第一表面132经由第三表面136连接第二表面134。第一表面132及第二表面135分别形成一圆锥体,而第三表面136则形成一圆柱体,其中分隔单元13为两个圆锥体透过一个圆柱连接的构造。分隔单元13的部分第二表面134的倾斜角度与连接空间125的内管壁112相近,而分隔单元13的第三表面136则与蓄压空间121的内管壁112平行。将分隔单元13设置在管体11内时,分隔单元13的部分第二表面134会贴合连接空间125的内管壁112,并延伸至喷射空间123,而分隔单元13的第三表面136则会贴合蓄压空间121的内管壁1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20的构造简单容易加工制造,并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及提高产品良率。具体而言,可分别制作管体11、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而后再连接管体11、分隔单元13及/固定环25,例如以焊接、黏合或铆钉锁固的方式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及/或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可为一体成型,例如可透过铸造的方式制作分隔单元13、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而后将分隔单元13、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经由管体11的喷出口113或连接口111进入管体11的容置空间,便初步完成低压基因投递装置20的制作。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隔单元13、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可为独立的构造,并可透过焊接或粘合的方式连接分隔单元13、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
在将分隔单元13、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设置在管体11前,可先打磨管体11的内管壁112、分隔单元13、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使得管体11的内管壁112、分隔单元13、连接部15及/或固定环25的外表较为光滑。如此一来将可使得上述元件的外观符合设计的要求,藉此以提高产品的良率,并避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20传输的高压气体产生扰流。另外经过研磨后,可减少管体11的内管壁112、分隔单元13及/或固定环25的公差,并减少组合后的内管壁112与分隔单元13及/或固定环25之间的间隙,而有利于提高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20喷出DNA溶液或具有DNA的金属微粒的效能。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20可在不使用金属微粒的前提下进行基因投递,因此特别适用于医美的领域。具体而言,透过本实用新型所述低压基因投递装置10/20的使用,可产生高速气体将药品或保养品瞬间雾化,使其均匀涂布并渗入使用者的皮肤,相较于传统的涂抹方式可达到更好的渗透率及吸收率。
本实用新型优点:
透过将分隔单元设置在管体内,并在管体内部形成一蓄压空间及一喷射空间,当气体由蓄压空间传输至喷射空间时速度会持续增加,藉此以透过高速的气体加速DNA溶液,并可在不使用金属微粒的前提下达到基因转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的构造简单,并容易加工制作,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及提高产品的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体,包括一内管壁、一连接口及一喷出口,并于该内管壁、该连接口及该喷出口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分隔单元,位于该管体的该容置空间内,并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及至少一第二表面,其中该分隔单元的该第一表面面对该管体的该连接口,并于分隔单元的该第一表面与该连接口之间形成一蓄压空间,而该分隔单元的该第二表面则面对该管体的该喷出口,并于分隔单元的该第二表面与该喷出口之间形成一喷射空间;
一收缩部,位于该分隔单元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内管壁之间,并位于该蓄压空间的一端,其中该收缩部的截面积由该连接口朝该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
一扩张部,位于该分隔单元的该第二表面与该内管壁之间,并位于该喷射空间的一端,其中该扩张部的截面积由该连接口朝该喷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加;及
至少一进料通道,位于该管体上,流体连接该管体的该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连接部位于该分隔单元上,用以连接该管体的该内管壁及该分隔单元,并于该管体的该内管壁、分隔单元及该连接部之间形成至少一颈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环环绕设置在该分隔单元外侧,并透过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分隔单元,该固定环用以卡固在该管体的该内管壁,并于该固定环、该分隔单元及该连接部之间形成至少一颈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中该管体的该内管壁包括至少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凸出该内管壁,而该固定环则经由该定位部设置在该管体的该内管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分隔单元为一锥形体、一纺垂状或一橄榄状,并包括一第一圆锥体及一第二圆锥体,该第一圆锥体的一底面连接该第二圆锥体的一底面,而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分别为该第一圆锥体及该第二圆锥体的一圆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圆锥体的一半顶角大于该第二圆锥体的一半顶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口大于该喷出口,该蓄压空间的截面积由该连接口朝该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而该喷射空间的截面积则维持一定,或者是由该连接口朝该喷出口的方向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体包括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的一端设置至少一第一卡合单元,而该第二管体的一端则设置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卡合单元,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透过该第一卡合单元及该第二卡合单元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管体设置该第一卡合单元的一端,或该第二管体设置该第二卡合单元的一端设置至少一凹槽,而该分隔单元则连接一固定环,并将该固定环设置在该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基因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分隔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三表面连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并于该第三表面上设置至少一颈部通道,该分隔单元的该第三表面用以贴合并固定在该管体的该内管壁上,使得该颈部通道流体连接该收缩部及该扩张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56510.7U CN212741402U (zh) | 2020-07-22 | 2020-07-22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56510.7U CN212741402U (zh) | 2020-07-22 | 2020-07-22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41402U true CN212741402U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503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56510.7U Active CN212741402U (zh) | 2020-07-22 | 2020-07-22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414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0049A (zh) * | 2020-07-22 | 2020-10-30 | 庄丰如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
2020
- 2020-07-22 CN CN202021456510.7U patent/CN2127414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0049A (zh) * | 2020-07-22 | 2020-10-30 | 庄丰如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32877B (zh) | 具有锥形喷雾特征的超声雾化喷嘴 | |
CA2138234A1 (en) | Nebuliser nozzle | |
CN212741402U (zh)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
CN110508412B (zh) | 一种气动雾化和气泡雾化相结合的喷嘴及使用方法 | |
CN107096677B (zh) | 一种大雾化量的低频超声雾化装置 | |
US11149950B2 (en) | Pre-swirl pressure atomizing tip | |
RU2008139498A (ru) | Вихревая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ая головка | |
TWI766804B (zh) | 霧化器組件及其氣流導引件 | |
CN111850049A (zh) | 低压基因投递装置 | |
CN115038525B (zh) | 用于喷射雾状液体的喷嘴 | |
TWI766318B (zh) | 低壓基因投遞裝置 | |
CN107614117B (zh) | 吹嘴 | |
US1177994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aerosol | |
CN110523553A (zh) | 一种磁化辅助与气相辅助相结合的雾化方法及装置 | |
US20050177098A1 (en) | Gene injection instrument nozzle | |
TWM611983U (zh) | 低壓基因投遞裝置 | |
CN216934313U (zh) | 改善雾化效果的雾化导管 | |
CN111558309B (zh) | 一种多流道射流器及药剂添加系统 | |
US20240316574A1 (en) | Spindle flow type nozzle | |
US11199203B2 (en) | Jet pump comprising an internal nozzle | |
CN217430594U (zh) | 无针注射系统 | |
TWM615753U (zh) | 基因投遞裝置 | |
CN218239909U (zh) | 一种用于单细胞icp-ms分析的雾化器 | |
CN217250121U (zh) |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 | |
CN107756266B (zh) | 喷砂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Taiwan, Hsinchu, China Patentee after: Zhuang Fengru Address before: Taiwan, Hsinchu,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uang Fengru Patentee before: Medical magnesium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