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5310U -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5310U
CN214565310U CN202120801892.0U CN202120801892U CN214565310U CN 214565310 U CN214565310 U CN 214565310U CN 202120801892 U CN202120801892 U CN 202120801892U CN 214565310 U CN214565310 U CN 214565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arm
locking
locking piece
main body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18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坤
张广鸣
苏仰旋
张安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5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5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上转动设置有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且左侧转臂与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M,左侧转臂上连接有右侧导流罩舱门;右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N,且右侧转臂上连接有左侧导流罩舱门;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左侧转臂活动相接;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右侧转臂活动相接;且,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M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N的两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前端开闭机构作为轨道列车动力学头型的组成部分,在列车单列运行时,导流罩的舱门处于关闭、锁定状态,使高速列车形成完整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减小运行时的风阻和风噪,让列车运行时保持高速稳定的状态;在需要重联运行时,导流罩舱门需处于开启、锁定位置,以便车钩能够完全、无障碍联挂,并能够适应在不同曲线半径上运行时车钩摆角带来的影响。
由于列车前端经常安装有防爬器或其他装置,空间比较紧凑,开闭机构在打开关闭过程中必须避让防爬器等其他内部部件,同时又需要避让车钩等功能部件,此时往往需要通过改变运动机构旋转轴的位置来改变导流罩舱门的运动轨迹。以往两个转臂旋转中心分别跟导流罩舱门同侧或一个旋转中心居中布置时,锁定机构具有足够空间进行布置,而当运动机构旋转中心跟导流罩舱门处于对侧时,即左右转臂处于交叉状态时,转臂的运动空间受限,按照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进行设计,会对转臂的转动产生干扰,从而使得转臂无法转动,由此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左右臂交叉时开闭机构的锁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包括,
主体框架;
左侧转臂,所述左侧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左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M,所述左侧转臂上连接有右侧导流罩舱门;
右侧转臂,所述右侧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右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N,且所述右侧转臂上连接有左侧导流罩舱门;
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左侧转臂活动相接;
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右侧转臂活动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M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N的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左侧转臂相接;
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二旋转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与所述右侧转臂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第一旋转件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第二旋转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左侧转臂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所述右侧转臂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其中,在导流罩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左侧转臂之间形成自锁角,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右侧转臂之间形成自锁角,使得导流罩锁定至相应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上均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用于人工解锁或人工锁定,外力通过所述接口实现对所述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左侧转臂上,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使得所述左侧转臂与所述右侧导流罩舱门相接;
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右侧转臂上,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使得所述右侧转臂与所述右侧导流罩舱门相接。
优选的,还包括,
关闭状态限位止挡,所述关闭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关闭限位止挡与所述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相对应设置;
左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所述左侧打开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左侧打开限位止挡与所述左侧转臂相对应设置;
右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所述右侧打开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右侧打开限位止挡与所述右侧转臂相对应设置。
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包含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上设置有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且左侧转臂与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M,右侧转臂与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N,左侧转臂与右侧导流罩舱门固定相接,右侧转臂与左侧导流罩舱门固定相接;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M的两侧或相接点N的两侧,且第一锁定件与左侧转臂活动相接,第二锁定件与右侧转臂活动相接,从而使得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能够有效的实现转动,即形成交叉结构的左侧转臂与右侧转臂的转动不会受到锁定装置的干扰,由此能够顺畅的进行相应的转动。且,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运动时,会分别与相对应的转臂形成机械死点,锁定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越过机械死点,从而产生机械自锁角,进而有效的实现自锁作用。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关闭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为实用新型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打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3为实用新型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
图4为实用新型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
图5为实用新型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3;
图6为实用新型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4;
以上各图中:1、主体框架;2、左侧转臂;3、右侧转臂;4、第一锁定件;5、第二锁定件;6、第一旋转件;7、第二旋转件;8、第一连接座;9、第二连接座;10、左侧导流罩舱门;11、右侧导流罩舱门;12、关闭状态限位止挡;13、左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14、右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包含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上设置有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且左侧转臂与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M,右侧转臂与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N,左侧转臂与右侧导流罩舱门固定相接,右侧转臂与左侧导流罩舱门固定相接;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M的两侧或相接点N的两侧,且第一锁定件与左侧转臂活动相接,第二锁定件与右侧转臂活动相接,从而使得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能够有效的实现转动,即形成交叉结构的左侧转臂与右侧转臂的转动不会受到锁定装置的干扰,由此能够顺畅的进行相应的转动。且,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运动时,会分别与相对应的转臂形成机械死点,锁定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越过机械死点,从而产生机械自锁角,从而有效的实现自锁作用。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包括,
主体框架1;
左侧转臂2,所述左侧转臂2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上,且所述左侧转臂2与所述主体框架1的相接点为M,所述左侧转臂2上连接有右侧导流罩舱门11;
右侧转臂3,所述右侧转臂3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上,且所述右侧转臂3与所述主体框架1的相接点为N,且所述右侧转臂3上连接有左侧导流罩舱门10;
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第一锁定件4,所述第一锁定件4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1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左侧转臂2活动相接;
第二锁定件5,所述第二锁定件5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1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右侧转臂3活动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4位于所述相接点M或相接点N一侧,所述第二锁定件5位于所述相接点M或相接点N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锁定件5与所述第一锁定件4相对设置。
如图1至6所示,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包括主体框架1、转臂、连接座、旋转组件、锁定装置、限位止挡。
主体框架1起到承载作用,即转臂、连接座、旋转组件、锁定装置、限位止挡均设置于此主体框架1上。
转臂包括左侧转臂2和右侧转臂3,左侧转臂2的一端可旋转的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另一端处连接有第一连接座8,通过此第一连接座8使得左侧转臂2与右侧导流罩舱门11固定相接;右侧转臂3的一端可旋转的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另一端处连接有第二连接座9,通过此第二连接座9使得右侧转臂3与左侧导流罩舱门10固定相接;由此,通过以上的连接方式,使得左侧转臂2与右侧转臂3形成交叉结构。进一步,左侧转臂2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右侧转臂3上设置有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结构与锁定装置相配合。
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件6和第二旋转件7,第一旋转件6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第一旋转件6与左侧转臂2相接;第二旋转件7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第二旋转件7与右侧转臂3相接。即,通过设置第一旋转件6使得左侧转臂2与主体框架1转动相接,即左侧转臂2与第一旋转件6的相接点为M,通过设置第二旋转件7使得右侧转臂3与主体框架1转动相接,即右侧转臂3与第二旋转件7的相接点为N。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6和第二旋转件7均优选为旋转轴结构。
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锁定件4和第二锁定件5,第一锁定件4与第二锁定件5相对设置,且第一锁定件4位于第一旋转件6或第二旋转件7的一侧,第二锁定件5位于第一旋转件6或第二旋转件7的另一侧。换言之,第一锁定件4与第二锁定件5相对设置于第一旋转件6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4与第二锁定件5相对设置于第二旋转件7的两侧;即,第一锁定件4位于相接点M的一侧,第二锁定件5位于相接点M的另一侧;或者,第一锁定件4位于相接点N的一侧,第二锁定件5位于相接点N的另一侧。同时,第一锁定件4的一端与主体框架1转动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左侧转臂2的第一滑槽内;第二锁定件5的一端与主体框架1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右侧转臂3的第二滑槽内。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4设置于第一旋转件6的一侧,第二锁定件5设置于第一旋转件6的另一侧;即,第一锁定件4设置于第一旋转件6的后侧,第二锁定件5设置于第二旋转件7的前侧,第一旋转件6的后侧是指远离导流罩舱门的一侧,第一旋转件6的前侧是指靠近导流罩舱门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定件4与第二锁定件5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锁定装置运动时,第一锁定件4与左侧转臂2会形成机械死点,第二锁定件5与右侧转臂3会形成机械死点,锁定时锁定装置越过机械死点,产生机械自锁角,从而发挥自锁作用,进而锁定开闭机构,使其保持在既定位置,解锁时锁定装置会反向越过机械死点,从而使得开闭机构解除锁定。
进一步,为了便于人工解锁,第一锁定件4和第二锁定件5上均设置有接口,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4和第二锁定件5的上下端均设置有人工解锁或人工锁定的接口,该接口用于人工解锁或人工锁定,外力通过所述接口实现对所述第一锁定件4和第二锁定件5的转动。即人工解锁或人工锁定均通过该接口操作,当需要解锁或锁定时,人工通过采用内六角扳手旋转锁定装置,从而能够带动左转臂围绕第一旋转件6转动,右转臂围绕第二旋转件7进行转动,从而反向越过机构的死点,进而完成开闭机构的解锁或锁定,且此人工解锁及人工锁定结构简单、易操作。
同时,主体框架1上还设置有限位止挡,限位止挡包括关闭限位止挡、左侧限位止挡、右侧限位止挡;关闭限位止挡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关闭限位止挡与左侧转臂2和右侧转臂3相对应设置;左侧打开限位止挡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左侧打开限位止挡与左侧转臂2相对应设置;右侧打开限位止挡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右侧打开限位止挡与所述右侧转臂3相对应设置。当左右两侧转臂关闭或打开位置到位后,关闭状态限位止挡12、左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13、右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14会分别限制相应转臂的转动,从而使得相应转臂保持在锁定位置。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下面以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由于,第一锁定件4设置于第一旋转件6的后侧,第二锁定件5设置于第二旋转件7的前侧,由此在打开导流罩舱门时,需先打开左侧导流罩舱门10后才能对右侧导流罩舱门11进行解锁。即首先从下部手动操作连接右侧转臂3的第二锁定件5,此时第二锁定件5带动右侧转臂3绕第二旋转件7转动,右侧转臂3转动带动左侧导流罩舱门10运动至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二锁定件5继续旋转,当第二锁定件5转动至与右侧转臂3垂直时(即机械“死点”临界点),此时第二锁定件5的压簧会压缩至最短,继续旋转第二锁定件5,第二锁定件5在右侧转臂3内的第二滑槽内继续滚动,压簧被释放,此时,第二锁定件5与右侧转臂3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从而产生机械自锁角,发挥自锁作用,进而实现右侧转臂3的锁定,使其稳定的保持在打开位置。然后,打开右侧导流罩舱门11,用手动解锁扳手从上部手动操作连接左侧转臂2的第一锁定件4,此时第一锁定件4带动右侧转臂3绕第一旋转件6转动,左侧转臂2转动带动右侧导流罩舱门11运动至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一锁定件4继续旋转,当第一锁定件4转动至与左侧转臂2垂直时(即机械“死点”临界点),此时第一锁定件4的压簧会压缩至最短,继续旋转第一锁定件4,第一锁定件4在左侧转臂2内的第一滑槽内继续滚动,压簧被释放,此时,第一锁定件4与左侧转臂2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从而产生机械自锁角,发挥自锁作用,进而实现左侧转臂2的锁定,使其稳定的保持在打开位置。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开闭机构被打开且被锁定至相应位置,从而使其能够稳定的处于打开状态。
关闭导流罩舱门时,由于先关闭左侧导流罩舱门10后无法关闭右侧导流罩舱门11,因此,需先关闭右侧导流罩舱门11,即首先使用手动解锁扳手从上部手动操作连接左侧转臂2的第一锁定件4,此时第一锁定件4继续旋转会克服压簧力被压缩。当第一锁定件4转动至与左侧转臂2垂直时(即机械“死点”临界点),此时第一锁定件4的压簧会压缩至最短,继续旋转第一锁定件4,压簧被释放,此时,第一锁定件4与左侧转臂2角度小于90度,产生机械自锁角,从而发挥自锁作用,进而锁定右侧导流罩舱门11,使其保持在关闭位置;锁定右侧导流罩舱门11后,即可锁定左侧导流罩舱门10,即从下部手动操作连接右侧转臂3的第二锁定件5,此时第二锁定件5继续旋转会克服压簧力被压缩。当第二锁定件5转动至与右侧转臂3垂直时(即机械“死点”临界点),此时第二锁定件5的压簧会压缩至最短,继续旋转第二锁定件5,压簧被释放,此时,第二锁定件5与右侧转臂3角度小于90度,产生机械自锁角,从而发挥自锁作用,进而锁定左侧导流罩舱门10,使其保持在关闭位置,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开闭机构被关闭且被锁定至相应位置,从而使其能够稳定的处于关闭状态。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本申请中的结构,使得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也能够实现自锁,且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闭机构手动操作时导流罩舱门锁定不牢、舱门锁定后闪缝隙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中的结构简单可靠,锁定牢固,稳定性高,检修方便。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

Claims (7)

1.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框架;
左侧转臂,所述左侧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左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M,所述左侧转臂上连接有右侧导流罩舱门;
右侧转臂,所述右侧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右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N,且所述右侧转臂上连接有左侧导流罩舱门;
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左侧转臂活动相接;
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右侧转臂活动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M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N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左侧转臂相接;
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二旋转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与所述右侧转臂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第一旋转件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第二旋转件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转臂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所述右侧转臂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其中,在导流罩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左侧转臂之间形成自锁角,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右侧转臂之间形成自锁角,使得导流罩锁定至相应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上均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用于人工解锁或人工锁定,外力通过所述接口实现对所述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左侧转臂上,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使得所述左侧转臂与所述右侧导流罩舱门相接;
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右侧转臂上,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使得所述右侧转臂与所述右侧导流罩舱门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关闭状态限位止挡,所述关闭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关闭限位止挡与所述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相对应设置;
左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所述左侧打开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左侧打开限位止挡与所述左侧转臂相对应设置;
右侧打开状态限位止挡,所述右侧打开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右侧打开限位止挡与所述右侧转臂相对应设置。
7.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
CN202120801892.0U 2021-02-19 2021-04-19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45653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90941 2021-02-19
CN202110189094 2021-0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5310U true CN214565310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1892.0U Active CN214565310U (zh) 2021-02-19 2021-04-19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5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6334B2 (ja) 自動ロック装置を備えた開閉機構
US10655381B2 (en) Locking device an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having the same
CN110422194B (zh) 折叠车钩和车辆
CN210391159U (zh) 折叠车钩和车辆
CN202810423U (zh) 用于将舱门相对于舱门固定板进行锁定和释放的组件
CN113799815A (zh)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车辆
CN112874547B (zh) 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N109050550A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开闭器
CN107605307B (zh) 开闭机构、锁定机构及前部自锁装置
CN214565310U (zh)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N106761123B (zh) 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
CN21452378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203515122U (zh) 带自锁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11216746A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WO2019104701A1 (zh) 锁定装置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13173186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214396739U (zh) 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N210000321U (zh) 一种机车滑动解锁及锁定的开闭机构
CN210563906U (zh) 一种新型跨座单轨型城轨车辆头罩开闭装置
CN114889659A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开闭机构
WO2017054177A1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前鼻总成
CN208325226U (zh) 一种高速车用鸥翼门的密封系统
CN212249599U (zh) 一种轨道车辆头罩开闭机构
EP3992054B1 (en) Foldable vehicular coupler and vehicle
CN113513222A (zh) 一种船舶舱门双向止动装置及双向止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