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9512U -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9512U
CN214549512U CN202023195377.7U CN202023195377U CN214549512U CN 214549512 U CN214549512 U CN 214549512U CN 202023195377 U CN202023195377 U CN 202023195377U CN 214549512 U CN214549512 U CN 214549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tissue
assembly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53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振昕
王海山
虞奇峰
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53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9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9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9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组织修复设备,该组织夹持装置包括支撑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的第一夹持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组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显影部;或者,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均设有显影部,且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的显影部与设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的显影部的形状和/或相对所述支撑部的位置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在身体组织的外科修复手术中,通常需要通过组织夹持装置来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以二尖瓣返流这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变的治疗为例,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在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起到止回阀的作用,以严密关闭房室口,防止血液从左心室逆流入左心房。但是,当二尖瓣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出现在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难以完全闭合的情况,导致左心房接收了大量返流血液,这样可能导致左心房和肺部静脉压力急剧上升,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并进一步导致左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在治疗二尖瓣返流的手术中,可以通过一个组织夹持装置将二尖瓣的相对侧夹住,以使得二尖瓣的瓣膜之间由一个大孔变成两个小孔,减少返流面积,从而有效防止二尖瓣返流情况的发生。同样,组织夹持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心脏的三尖瓣瓣膜,通过夹取两侧瓣叶达到减少返流面积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的第一夹持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组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显影部;或者,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均设有显影部,且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的显影部与设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的显影部的形状和/或相对所述支撑部的位置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影部包括缠绕在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第二夹持组件上的显影丝;或者,所述显影部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的显影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内夹臂和第一外夹臂,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内夹臂和第二外夹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夹臂和所述第一外夹臂依次可弯折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外夹臂依次可弯折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内夹臂、所述第一外夹臂、所述第二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外夹臂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夹臂通过第一弯折结构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内夹臂通过第二弯折结构相连;所述第一内夹臂与所述第一外夹臂通过第三弯折结构相连;所述第二内夹臂与所述第二外夹臂通过第四弯折结构相连;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三弯折结构和所述第四弯折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夹臂上的第一夹片,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夹臂上的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内夹臂开合,并使得组织能够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一内夹臂之间,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二内夹臂之间;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夹片上和/或所述第二夹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织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移动能够带动第一内夹臂和第二内夹臂相对张开或合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杆,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杆,所述组织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弹性支杆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弹性支杆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所述第一弹性支杆抵持在所述第一内夹臂和所述第一外夹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弹性支杆抵持在所述第二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外夹臂的连接处;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杆和/或第二弹性支杆上。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组织修复设备,其包括控制手柄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所述控制手柄用于将所述组织夹持装置输送至组织处,并分别控制所述组织夹持装置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组织的夹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手柄包括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对组织进行夹持,所述第二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对组织进行夹持;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机构上设有区分标记。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S杆弯折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瘦腰弯折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第二弹性支架以及第一、第二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支撑部;120、第一夹持组件;130、第二夹持组件;140、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第一安装部;170、第二安装部;180、显影部;121、第一内夹臂;131、第二内夹臂;122、第一外夹臂;132、第二外夹臂;123、第一弯折结构;124、第三弯折结构;133、第二弯折结构;134、第四弯折结构;125、第一夹片;135、第二夹片;126、第一弹性支杆;136、第二弹性支杆;310、S杆弯折结构;320、瘦腰弯折结构;311、直杆;312、弯杆;125-1、固定部;125-2、夹持部;125-3、倒刺;125-4、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反,本申请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申请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申请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
在外科手术中,可以通过组织夹持装置对组织进行夹持来修复身体组织,组织夹持装置一般可以包括能够分别对组织(如二尖瓣的两个瓣膜)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依靠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来显示人体血管图像,以指示组织夹持装置在体内的位置。在图像中,操作者一般难以辨别组织夹持装置的哪一部分是第一夹持组件,哪一部分是第二夹持组件,当控制手柄分别对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进行控制时,也就难以快速准确地操作控制手柄的对应部件而控制对应的夹持组件进行夹持操作。操作者可能需要通过操作控制手柄后观察图像上组织夹持装置的哪部分发生了运动,才能够确定操作控制手柄哪一部件对应控制哪一个夹持组件。此外,当组织夹持装置在体内继续输送而方向发生变化后,上述判断工作需重复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组织修复设备。该组织持装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对组织(如二尖瓣、三尖瓣等瓣膜)进行夹持。同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中的一个上可以设有显影部,或者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上可以设有形状和/或相对支撑部的位置不同的显影部,当需要通过输送系统(如输送系统的控制手柄)控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运动时(控制手柄上不同的部件控制不同的夹持组件),由于显影部的设置,操作者可以快速区分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部,操作者能够明确对控制手柄的哪一部件进行操作可以控制对应的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以方便操作者的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另外,组织修复设备可以包括控制手柄和组织夹持装置,控制手柄可以用于输送和操控组织夹持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组织夹持装置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到达预定位置。例如,组织夹持装置可以经由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和左心房输送至二尖瓣处以对二尖瓣瓣膜进行修复。又例如,组织夹持装置可以经由左心耳和左心房输送至二尖瓣处以对二尖瓣瓣膜进行修复。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组织夹持装置包括支撑部110、连接在支撑部110的一侧的第一夹持组件120以及连接在支撑部110的另一侧的第二夹持组件130。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均用于夹持组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中的一个上可以设有显影部18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上均设有显影部180,且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的显影部180与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的显影部180的形状和/或相对支撑部110的位置不同。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
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可以为多种能够夹持组织的结构,例如,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可以均包括内夹臂和外夹臂,内夹臂和外夹臂可以相对开合,组织可以被夹持在内夹臂和外夹臂之间。又例如,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可以均包括内夹臂、外夹臂和夹片,外夹臂可以带动内夹臂运动,夹片可以相对内夹臂开合,而组织可以被夹持在夹片和内夹臂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手柄可以分别对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进行控制。控制手柄实现对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分别控制的技术方案请参见下文关于控制手柄的相关说明。
如图1所示,支撑部11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支撑部110中部的截面面积可以大于其两端的截面面积。通过这样的设计,可能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使得支撑部110不易损伤组织;能够对夹持后的组织形成有效的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0也可以是梨形、圆柱形等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要夹持的组织的具体情况(如二尖瓣瓣叶对合缘的形状)确定支撑部110为不同形状,以使得支撑部110的形状更加贴合组织(如二尖瓣瓣叶对合缘)的形状,使夹持效果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0可以为网格结构。网格结构的支撑部110能够有效填充第一内夹臂121与第二内夹臂131之间的空间,并能够在组织夹持装置夹持组织(如二尖瓣、三尖瓣)后防止血栓的形成。
显影部180可以理解为能够在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显示的血管图像上能够显示的部件。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中的一个上时,例如,当将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时,操作者就可以在图像上清楚而明确地区分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例如,如图1所示的结构,在图像上具有显影部180的显影区域的部分对应第一夹持组件120。操作者只需利用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分别对应的控制手柄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即可。当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上均设有显影部180时,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的显影部180与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的显影部180的形状和/或相对支撑部110的位置不同,从而区分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例如,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的显影部180呈圆形,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的显影部180呈三角形。又例如,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的显影部180相对靠近第一夹持组件120与支撑部110的连接处,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的显影部180相对远离第二夹持组件130与支撑部110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影部180可以包括缠绕在第一夹持组件120和/或第二夹持组件130上的显影丝。显影丝可以缠绕在第一夹持组件120和/或第二夹持组件130上,而显影丝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到第一夹持组件120和/或第二夹持组件130上,以使显影丝被稳定地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120和/或第二夹持组件130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影部180包括固定在第一夹持组件120和/或第二夹持组件130上的显影片。显影片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连接到第一夹持组件120和/或第二夹持组件130上。显影丝和显影片的材质可以是铂铱合金、铂钨合金、钽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120包括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一外夹臂122,第二夹持组件130包括第二内夹臂131和第二外夹臂132。支撑部110的一侧与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一外夹臂122依次可弯折相连,支撑部110的另一侧与第二内夹臂131和第二外夹臂132依次可弯折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夹臂121、第一外夹臂122、第二内夹臂131以及第二外夹臂132可以与支撑部11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0与第一内夹臂121可弯折相连以及支撑部110与第二内夹臂131可弯折相连可以理解为:第一内夹臂121与支撑部110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内夹臂131与支撑部110的连接处可以弯折,从而使得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能够朝向支撑部110弯折而相对合拢,以及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也能够远离支撑部110弯折而相对张开。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一外夹臂122可弯折相连以及第二内夹臂131与第二外夹臂132可弯折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内夹臂121与第一外夹臂12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内夹臂131与第二外夹臂132的连接处可以弯折,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一外夹臂122之间的夹角可以发生变化,第二内夹臂131和第二外夹臂132之间的夹角可以发生变化。通过第一内夹臂121、第一外夹臂122、第一内夹臂121、第二外夹臂132的上述结构设计,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可以实现对组织的稳定夹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内夹臂121、第一外夹臂122、第二内夹臂131和第二外夹臂132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一内夹臂121和/或第一外夹臂122上;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二内夹臂131和/或第二外夹臂132上。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的第一内夹臂121上。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显影部180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的第二外夹臂13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0的一侧与第一内夹臂121通过第一弯折结构123相连;支撑部110的另一侧与第二内夹臂131通过第二弯折结构133相连。第一内夹臂121与第一外夹臂122通过第三弯折结构124相连;第二内夹臂131与第二外夹臂132通过第四弯折结构134相连。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弯折结构123、第二弯折结构133、第三弯折结构124和第四弯折结构134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一弯折结构123和/或第三弯折结构124上;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二弯折结构133和/或第四弯折结构13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结构123、第二弯折结构133、第三弯折结构124和第四弯折结构134可以为S杆弯折结构310或瘦腰弯折结构320。具体地,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S杆弯折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S杆弯折结构310可以理解为类似“S”形状的可弯折杆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S杆弯折结构310可以至少包括三段直杆311和两段弯杆312,三段直杆311相互平行且三段直杆311通过两段弯杆312首尾相连。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瘦腰弯折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瘦腰弯折结构320可以理解为中部宽度小于两端宽度的可弯折杆状结构。通过设置瘦腰弯折结构320的中部宽度小于两端宽度,能够使得瘦腰弯折结构320的中部更易于弯折。第一弯折结构123、第二弯折结构133、第三弯折结构124和第四弯折结构134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性和/或材料特性,使这些部件自身均能够实现弯折。各个弯折结构具体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当第一弯折结构123为S杆弯折结构310时,第三弯折结构124可以为S杆弯折结构310,也可以为瘦腰弯折结构320。S杆弯折结构310和瘦腰弯折结构320均可以进行热处理。S杆弯折结构310和瘦腰弯折结构320易热处理变形,且可以使得弯折处应力分担均匀,在多次弯折后不易断裂,从而能够延长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的使用寿命。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夹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夹持组件120包括设置在第一内夹臂121上的第一夹片125,第二夹持组件130包括设置在第二内夹臂131上的第二夹片135。第一夹片125和第二夹片135能够分别相对于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开合,并使得组织能够被夹持在第一夹片125与第一内夹臂121之间,以及被夹持在第二夹片135与第二内夹臂131之间;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片125上和/或第二夹片135上。例如,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一夹片125上;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二夹片135上。如图5所示,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片125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影部180可以不设于第一夹片125和/或第二夹片135上,显影部180依然设于第一内夹臂121、第一外夹臂122、第二内夹臂131和第二外夹臂132中的至少一个上。图7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第一夹片125和第二夹片135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内夹臂1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手柄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夹片125相对第一内夹臂121的开合以及第二夹片135相对第二内夹臂131的开合,通过这样的设计,操作者可以快速区分第一夹片125和第二夹片135,以便于操作者分别控制第一夹片125相对第一内夹臂121开合和第二夹片135相对第二内夹臂131开合。控制手柄实现对第一夹片125相对第一内夹臂121开合以及对第二夹片135相对第二内夹臂131开合的分别控制的技术方案请参见下文关于控制手柄的相关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夹片125和第二夹片135均可以包括固定部125-1和夹持部125-2,固定部125-1和夹持部125-2可以通过弯折部125-4相连。固定部125-1可以固定在内夹臂(如第一内夹臂121、第二内夹臂131)上,夹持部125-2可以相对固定部125-1弯折,以使得夹片(如第一夹片125、第二夹片135)能够相对于内夹臂(如第一内夹臂121、第二内夹臂131)开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片125和第二夹片135还可以包括倒刺125-3。夹持部125-2的一端可以通过弯折部125-4与固定部125-1的一端相连,夹持部125-2的另一端可以设有倒刺125-3。如图5所示,倒刺125-3可以位于夹片(如第一夹片125、第二夹片135)的夹持部125-2朝向内夹臂(如第一内夹臂121、第二内夹臂131)的一侧。倒刺125-3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组织从夹片与内夹臂之间脱出,可以使得组织夹持装置对组织的夹持更加稳定。显影部180可以设于固定部125-1、夹持部125-2和倒刺125-3中的至少一个上。
图8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组织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支撑部110、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相对移动能够带动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相对张开或合拢。
具体地,如图8所示,支撑部110的一端(图示上端)与第一连接件140连接(如固连),第一外夹臂122的一端(图示下端)和第二外夹臂132的一端(图示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150连接(如固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相对张开的角度可以是任意角度,如40°、90°、120°、180°、270°、350°、360°等。通过这样的设置,当第二连接件150相对第一连接件140移动时,第二连接件150可以相对支撑部110运动。当第二连接件150远离支撑部110时,在第二连接件150的带动下,第一外夹臂122和第二外夹臂132分别可以拉动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相对张开。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张开的角度范围更大,第一外夹臂122的一端以及第二外夹臂132的一端可以与第二连接件150可弯折连接。此外,关于进一步如何控制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相对张开或合拢,可参见下文中关于内夹臂控制机构的相关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120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杆126,第二夹持组件130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杆136,组织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部160和第二安装部170。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第二弹性支架以及第一、第二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9所示,第一弹性支杆126和第二弹性支杆136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160相连;第一弹性支杆126和第二弹性支杆136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170相连。第一安装部160和第二安装部170可以与第二连接件150固连;第一弹性支杆126抵持在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一外夹臂122的连接处;第二弹性支杆136抵持在第二内夹臂131和第二外夹臂132的连接处。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一弹性支杆126和/或第二弹性支杆136上。例如,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2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一弹性支杆126上;当显影部180设于第二夹持组件130上时,显影部180可以设于第二弹性支杆136上(图9中未示出显影部18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杆126、第二弹性支杆136、第一安装部160和第二安装部170可以一体成型而形成弹性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弹性支杆126或第二弹性支杆136抵持在内夹臂与外夹臂之间时,第一弹性支杆126或第二弹性支杆136可以进一步通过胶接、激光焊接或缠绕线连接等方式与内夹臂(如第一内夹臂121、第二内夹臂131)和外夹臂(如第一外夹臂122、第二外夹臂132)的连接处固连。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杆126可以抵持在第一外夹臂122的外侧,第二弹性支杆136可以抵持在第二外夹臂132的外侧。例如,第一弹性支杆126的中部可以与第一外夹臂122的外侧固连(如胶接、激光焊接或缠绕线连接等),第二弹性支杆136可以与第二外夹臂132的外侧固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支杆126、第二弹性支杆136、第一安装部160和第二安装部170,可以增大组织夹持装置用于捕获组织的面积,且第一弹性支杆126和第二弹性支杆136对组织有较好的支撑效果,从而提高组织夹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弹性支杆126和第二弹性支杆136收紧效果好,因此第一弹性支杆126和第二弹性支杆136的弹力可以使得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合拢后对组织的夹合力更大。另外,第一弹性支杆126和第二弹性支杆136为组织夹持装置提供的弹力的大小能够根据不同组织或不同病人的组织的夹持要求来调节(如调节第一弹性支杆126和/或第二支杆弹性支杆的宽度),使得应用第一弹性支杆126和第二弹性支杆136的组织夹持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组织或不同病人。
本申请实施例的组织夹持装置可能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显影部,或者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上设置形状和/或相对支撑部的位置不同的显影部,使得操作者可以快速区分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方便操作者的操作,提高操作效率;(2)通过第一内夹臂、第一外夹臂、第一内夹臂、第二外夹臂、第一夹片、第二夹片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实现对组织的稳定夹持;(3)通过设置倒刺夹片,能够防止组织从夹片与内夹臂之间脱出,从而提高组织夹持装置夹持的稳定性;(4)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支杆和第二弹性支杆,不但可以使得组织更易被第一内夹臂和第二内夹臂捕获,还可以保护组织,并提高组织夹持装置夹持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实施例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不同,在不同的实施例里,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是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可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组织修复设备,其包括控制手柄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组织夹持装置;控制手柄用于将组织夹持装置输送至组织处,并分别控制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对组织的夹持。在一些实施例中,组织修复设备可以包括输送管,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连接件140通过输送管与控制手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组织修复设备通过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组织夹持装置,当使用控制手柄分别控制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对组织进行夹持时(控制手柄上不同的部件控制不同的夹持组件),可以快速而方便地区分第一夹持组件120和第二夹持组件130,以使得操作者能够明确对控制手柄的哪一部件进行操作可以控制对应的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120或第二夹持组件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手柄包括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夹持组件120对组织进行夹持,第二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二夹持组件130对组织进行夹持;第一控制机构和/或第二控制机构上设有区分标记。区分标记可以理解为使得操作者能够快速区分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的标记。例如,第一控制机构上设有可以设有凸起结构、凹槽结构或其他能够使得操作者区分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的结构来作为区分标记。又例如,第一控制机构上可以设有标识文字“左”,第二控制机构上可以设有标识文字“右”。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织修复设备可以包括驱动杆,驱动杆可以穿过第一连接件140和支撑部110后与第二连接件150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140可以与支撑部110的一端(图示上端)相连,第一外夹臂122的一端(图8所示的下端)和第二外夹臂132的一端(图8所示的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150连接。驱动杆可以驱动第二连接件150相对第一连接件150(支撑部110)移动。当第二连接件150远离支撑部110时,在第二连接件150的带动下,第一外夹臂122和第二外夹臂132分别可以拉动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相对张开;当第二连接件150靠近支撑部110时,在第二连接件150的带动下,第一外夹臂122和第二外夹臂132分别可以拉动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相对合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可以均包括牵引索,第一控制机构的牵引索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夹片125的活动端(图8所示的上端)相连,第二控制机构的牵引索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夹片135的活动端(图8所示的上端)相连。通过对牵引索的放松和拉紧,可以控制第一夹片125相对第一内夹臂121的开合,以及控制第二夹片135相对第二内夹臂131的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手柄可以包括壳体,壳体可以与输送管可拆卸连接。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均可以包括滑动部,滑动部可滑动地设于壳体上。第一控制机构的牵引索的另一端与其滑动部相连,第二控制机构的牵引索的另一端与其滑动部相连。通过相对壳体移动滑动部,可以放松和拉紧牵引索,以实现夹片(如第一夹片125和第二夹片135)相对内夹臂(如第一内夹臂121和第二内夹臂131)的开合。通过设置显影部180,可以便于操作者明确对控制手柄的哪一部件进行操作可以控制对应的夹片(第一夹片125或第二夹片135)。可以理解地,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还可以为其他多种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进一步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的第一夹持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组织;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显影部;
或者,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均设有显影部,且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的显影部与设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的显影部的形状和/或相对所述支撑部的位置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部包括缠绕在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第二夹持组件上的显影丝;
或者,所述显影部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的显影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内夹臂和第一外夹臂,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内夹臂和第二外夹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夹臂和所述第一外夹臂依次可弯折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外夹臂依次可弯折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内夹臂、所述第一外夹臂、所述第二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外夹臂中的至少一个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夹臂通过第一弯折结构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内夹臂通过第二弯折结构相连;
所述第一内夹臂与所述第一外夹臂通过第三弯折结构相连;所述第二内夹臂与所述第二外夹臂通过第四弯折结构相连;
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三弯折结构和所述第四弯折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夹臂上的第一夹片,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夹臂上的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内夹臂开合,并使得组织能够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一内夹臂之间,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二内夹臂之间;
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夹片上和/或所述第二夹片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移动能够带动第一内夹臂和第二内夹臂相对张开或合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杆,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杆,所述组织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弹性支杆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弹性支杆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所述第一弹性支杆抵持在所述第一内夹臂和所述第一外夹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弹性支杆抵持在所述第二内夹臂和所述第二外夹臂的连接处;
所述显影部设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杆和/或第二弹性支杆上。
9.一种组织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手柄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所述控制手柄用于将所述组织夹持装置输送至组织处,并分别控制所述组织夹持装置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组织的夹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包括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对组织进行夹持,所述第二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对组织进行夹持;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机构上设有区分标记。
CN202023195377.7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Active CN214549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377.7U CN214549512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377.7U CN214549512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9512U true CN214549512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66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5377.7U Active CN214549512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95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3245A (zh) * 2021-07-30 2021-09-21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组织修复设备
WO2023173697A1 (zh) * 2022-08-31 2023-09-21 宁波新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夹持件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3245A (zh) * 2021-07-30 2021-09-21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组织修复设备
CN113413245B (zh) * 2021-07-30 2024-01-16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组织修复设备
WO2023173697A1 (zh) * 2022-08-31 2023-09-21 宁波新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夹持件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52506A1 (en) Mitral valve clamping device, clamp body of mitral valve clamping device, and mitral valve repair device
JP5371440B2 (ja) 乳頭筋位置制御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14549512U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US201802429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ral valve function
EP117691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rdiac valve repair
JP4929428B2 (ja) 房室弁の経皮的修復のための心臓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115670743A (zh) 心脏瓣膜修复装置及其递送装置
US20110319990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lementing, repairing or replacing a native heart valve leaflet
JP2005534426A (ja) 低侵襲的に虚血性僧帽弁閉鎖不全症を修復するための心臓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111772875A (zh) 一种可压缩的瓣膜夹合器及其夹合系统
WO2016000274A1 (zh) 一种修复二尖瓣反流的自适应定位的二尖瓣闭合板阻塞体
US20230190468A1 (en) Leaflet positioning and fixing clip and narrow-environment orientation system thereof
US20230248521A1 (en) Wide clip with nondeformable wings
CN114129302A (zh) 一种具有密封装置的瓣膜夹
CN117045398A (zh) 瓣膜修复装置
CN113413245B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组织修复设备
CN216090934U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和组织修复设备
WO2022160524A1 (en) Tissue clamping devices and tissue repair devices
CN113616388B (zh) 一种用于夹心脏瓣膜生物组织的夹子
CN215129472U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及组织修复设备
CN215349755U (zh) 一种防瓣叶损伤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1484697U (zh) 二尖瓣夹合装置及具有其的二尖瓣手术系统
CN114681125A (zh) 一种防瓣叶损伤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3288516A (zh) 一种锚定夹及使用其的瓣膜闭合器械
WO2022095586A1 (zh) 组织闭合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