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3878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3878U
CN214543878U CN202120137642.1U CN202120137642U CN214543878U CN 214543878 U CN214543878 U CN 214543878U CN 202120137642 U CN202120137642 U CN 202120137642U CN 214543878 U CN214543878 U CN 214543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inclined surface
housing
caulk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376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雄
覃庆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1376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3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3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3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马达,有助于避免盖部在铆接后与壳体内的可动部件等接触而影响马达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该马达主体部具有转子和定子;壳体,该壳体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收纳所述马达主体部,且在轴向上的第一侧具有开口;以及盖部,该盖部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壳体通过对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进行铆接形成的铆接部而固定于所述盖部,其中,在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以越靠径向外侧则越靠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方式倾斜,所述铆接部与所述倾斜面抵接。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马达,其如图4所示,包括:马达主体部,该马达主体部具有转子和定子;壳体20X,该壳体20X呈沿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收纳马达主体部,且在轴向上的第一侧(图4中的上侧)具有开口21X;以及盖部30X,该盖部30X安装于壳体的开口21X,壳体20X通过对壳体20X的第一侧的端部进行铆接形成的铆接部22X而固定于盖部30X。
不过,在上述马达中,如图4所示,盖部30X的供铆接部22X固定的部分是与转子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因此,为了增加铆接部22X与盖部30X的外周缘的接触面积以将盖部30X和壳体20X可靠地固定在一起,壳体20X的第一侧的端部所需的变形量大,需要对壳体20X的第一侧的端部施加较大的力。另一方面,在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下,盖部20X的外周缘可能会朝向轴向上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图4中的下侧)变形而与壳体20X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60X(图4中是其上侧的表面)接触,影响可动部件60X的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有助于避免盖部在铆接后与壳体内的可动部件等接触而影响马达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该马达主体部具有转子和定子;壳体,该壳体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收纳所述马达主体部,且在轴向上的第一侧具有开口;以及盖部,该盖部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壳体通过对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进行铆接形成的铆接部而固定于所述盖部,其中,在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以越靠径向外侧则越靠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方式倾斜,所述铆接部与所述倾斜面抵接。
此处,所谓“轴向”,是指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所谓“径向”,是指以转子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径向,所谓“在盖部的第一侧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是指在对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进行铆接而形成铆接部之前,就在盖部的第一侧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在盖部的第一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越靠径向外侧则越靠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方式倾斜,铆接部与倾斜面抵接,因此,在为了增加铆接部与盖部的外周缘的接触面积以将盖部和壳体可靠地固定在一起时,与以往相比,能减小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所需的变形量,能减小对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施加的力,由此,能降低盖部的外周缘朝向轴向上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变形而与壳体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有助于避免马达的性能受到影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在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二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朝所述第二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内侧端比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端靠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在盖部的第二侧的表面的周缘形成有朝第二侧突出的突出部,倾斜面的径向内侧端比突出部的径向内侧端靠径向外侧,因此,能进一步降低盖部的外周缘朝向第二侧变形而与壳体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避免马达的性能受到影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所成的角度为10°~80°。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铆接部的面向所述倾斜面的表面整体与所述倾斜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铆接部的面向倾斜面的表面整体与倾斜面抵接,因此,能更可靠地将盖部和壳体固定在一起。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盖部具有:与轴向垂直的平板状主体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板状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倾斜面,所述铆接部的最靠所述第一侧的部分比所述平板状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的表面靠所述第二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盖部具有:与轴向垂直的平板状主体部;以及形成于平板状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的倾斜面,铆接部的最靠第一侧的部分比平板状主体部的第一侧的表面靠第二侧,因此,在将马达安装于外部设备时,容易避免外部设备撞到铆接部的前端而使铆接松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倾斜面的最靠所述第一侧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平板状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的表面朝所述第二侧偏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倾斜面的最靠第一侧的部分相对于平板状主体部的第一侧的表面朝第二侧偏置,因此,在将马达安装于外部设备时,更容易避免外部设备撞到铆接部的前端而使铆接松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铆接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所述倾斜面以与所述铆接部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
此处,所谓“周向”,是指以转子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周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铆接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倾斜面以与铆接部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因此,能更可靠地将盖部和壳体固定在一起。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盖部具有:与轴向垂直的平板状主体部;以及从所述平板状主体部朝径向外侧突出且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安装部,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从所述第二侧支承所述安装部的支承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盖部具有:盖部主体;以及从盖部主体朝径向外侧突出且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安装部,在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从第二侧支承安装部的支承部,因此,在从第一侧对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进行铆接时,能利用支承部从第二侧对盖部支承,进一步降低盖部的外周缘朝向第二侧变形而与壳体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避免马达的性能受到影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安装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所述支承部以与所述安装部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
此处,所谓“周向”,是指以转子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周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安装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支承部以与安装部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因此,在从第一侧对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进行铆接时,能更可靠地利用支承部从第二侧对盖部支承,进一步降低盖部的外周缘朝向第二侧变形而与壳体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避免马达的性能受到影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在所述壳体上支承有输出轴和齿轮系,所述输出轴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一侧突出,所述齿轮系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转子的旋转减速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壳体具有从该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朝所述第二侧切去而形成的缺口,在所述缺口处安装有罩,所述罩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马达主体部的供电部,所述盖部从所述第一侧覆盖所述罩并堵住所述开口。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盖部的第一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越靠径向外侧则越靠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方式倾斜,铆接部与倾斜面抵接,因此,在为了增加铆接部与盖部的外周缘的接触面积以将盖部和壳体可靠地固定在一起时,与以往相比,能减小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所需的变形量,能减小对壳体的第一侧的端部施加的力,由此,能降低盖部的外周缘朝向轴向上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变形而与壳体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有助于避免马达的性能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所包括的盖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现有马达的局部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10 马达主体部
20 壳体
21 开口
22 铆接部
30 盖部
31 平板状主体部
32 安装部
33 倾斜面
34 突出部
40 罩
50 输出轴
60 齿轮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所包括的盖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侧剖视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设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与Z方向一致。
(马达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马达1包括:马达主体部10,该马达主体部10具有转子和定子;壳体20,该壳体20呈沿Z方向(与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一致)延伸的筒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呈圆筒状,但并不局限于此),收纳马达主体部10,且在Z1方向侧(相当于轴向上的第一侧)具有开口21;以及盖部30,该盖部30设置于开口21,壳体20通过对壳体20的Z1方向侧的端部进行铆接形成的铆接部22而固定于盖部30。
此处,在马达主体部10中,转子例如具有转轴和固定于转轴的磁体,定子例如设置于转子的外周侧。
此外,在壳体20的Z2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与马达主体部10的Z2方向侧的端部相对的底板。并且,壳体20具有从Z1方向侧的端部朝Z2方向侧切去而形成的缺口,如图1所示,在该缺口处安装有罩40,该罩40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覆盖马达主体部10的供电部(未图示),盖部30从Z1方向侧覆盖罩40并堵住壳体20的开口21。
此外,如图1所示,在盖部30上支承有输出轴50,该输出轴50能绕沿Z方向延伸且与转子的旋转中心线错开的旋转中心线旋转,在壳体20内还设置有齿轮系60,齿轮系60包括多个能绕沿Z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旋转的齿轮,且将马达主体部10的转子的旋转减速传递至输出轴50。
此外,如图2所示,盖部30具有:与Z方向垂直的平板状主体部31;以及从平板状主体部31朝转子的径向外侧突出且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安装部32,在壳体20的Z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从Z2方向侧支承安装部31的支承部。并且,安装部32在转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两处,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述支承部以与安装部32对应的方式在转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处。并且,盖部30的平板状主体部31形成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供支承齿轮系60的多个齿轮的支轴插入。
(盖部与壳体的铆接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在盖部30的Z1方向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33,该倾斜面33以越靠转子的径向外侧则越靠Z2方向侧(相当于轴向上的第二侧)的方式倾斜,壳体20的铆接部22与倾斜面33抵接。
此处,倾斜面33优选相对于Z1方向侧所成的角度为10°~80°(在图示的例子中为30左右),并且,铆接部22的面向倾斜面33的表面整体与倾斜面33抵接。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盖部30的Z2方向侧的表面的周缘形成有朝Z2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34,并且,倾斜面33的径向内侧端比突出部34的径向内侧端靠径向外侧。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盖部30具有:与Z方向垂直的平板状主体部31;以及形成于平板状主体部31的径向外侧的倾斜面33,铆接部22的最靠Z1方向侧的部分比平板状主体部31的Z1方向侧的表面靠Z2方向侧。并且,倾斜面33的最靠Z1方向侧的部分相对于平板状主体部31的Z1方向侧的表面朝Z2方向侧偏置。
此外,铆接部22在转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处(在图中是在转子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配置的四处,但并不局限于此),倾斜面33以与铆接部22对应的方式在转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处。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在盖部30的Z1方向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33,该倾斜面33以越靠转子的径向外侧则越靠Z2方向侧的方式倾斜,壳体20的铆接部22与倾斜面33抵接,因此,在为了增加铆接部22与盖部30的外周缘的接触面积以将盖部30和壳体20可靠地固定在一起时,与以往相比,能减小壳体20的Z1方向侧的端部所需的变形量,能减小对壳体20的Z1方向侧的端部施加的力,由此,能降低盖部30的外周缘朝向Z2方向侧变形而与壳体20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有助于避免马达1的性能受到影响。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在盖部30的Z2方向侧的表面的周缘形成有朝Z2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34,并且,倾斜面33的径向内侧端比突出部34的径向内侧端靠径向外侧,因此,能进一步降低盖部30的外周缘朝向Z2方向侧变形而与壳体20内的例如齿轮等可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避免马达1的性能受到影响。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铆接部22的面向倾斜面33的表面整体与倾斜面33抵接,因此,能更可靠地将盖部30和壳体20固定在一起。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部30的Z2方向侧的表面的周缘形成有朝Z2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34,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不形成突出部3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铆接部22的面向倾斜面33的表面整体与倾斜面33抵接,但并不局限于此,铆接部22的面向倾斜面33的表面也可以是部分地与倾斜面33抵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面33的最靠Z1方向侧的部分相对于平板状主体部31的Z1方向侧的表面朝Z2方向侧偏置,但并不局限于此,倾斜面33的最靠Z1方向侧的部分也可与平板状主体部31的Z1方向侧的表面共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铆接部22在转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处,倾斜面33以与铆接部22对应的方式在转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仅形成一处铆接部22和一处倾斜面33。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该马达主体部具有转子和定子;壳体,该壳体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收纳所述马达主体部,且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一侧具有开口;以及盖部,该盖部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壳体通过对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进行铆接形成的铆接部而固定于所述盖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以越靠径向外侧则越靠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方式倾斜,
所述铆接部与所述倾斜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二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形成有朝所述第二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内侧端比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端靠径向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所成的角度为10°~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接部的面向所述倾斜面的表面整体与所述倾斜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具有:与轴向垂直的平板状主体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板状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倾斜面,
所述铆接部的最靠所述第一侧的部分比所述平板状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的表面靠所述第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的最靠所述第一侧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平板状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的表面朝所述第二侧偏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接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
所述倾斜面以与所述铆接部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具有:与轴向垂直的平板状主体部;以及从所述平板状主体部朝径向外侧突出且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安装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从所述第二侧支承所述安装部的支承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
所述支承部以与所述安装部对应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有多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支承有输出轴和齿轮系,
所述输出轴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一侧突出,
所述齿轮系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转子的旋转减速传递至所述输出轴,
所述壳体具有从该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朝所述第二侧切去而形成的缺口,
在所述缺口处安装有罩,所述罩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马达主体部的供电部,
所述盖部从所述第一侧覆盖所述罩并堵住所述开口。
CN202120137642.1U 2021-01-19 2021-01-19 马达 Active CN214543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7642.1U CN214543878U (zh) 2021-01-19 2021-01-19 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7642.1U CN214543878U (zh) 2021-01-19 2021-01-19 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3878U true CN214543878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1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37642.1U Active CN214543878U (zh) 2021-01-19 2021-01-19 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3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5603B1 (en) Axial fan motor
CN107112823B (zh) 无刷雨刷电机
JP7464089B2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2012125129A (ja) モータ
CN214543878U (zh) 马达
DK2372166T3 (en) Motor fan unit for a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 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in a motor vehicle
JP2009118702A (ja) 回転電機
US7235908B2 (en) Motor actuator having motor holding arrangement
JP2018068000A (ja) 軸受保持構造およびモータ
EP3902115A1 (en) Rotor, motor, and wiper motor
JP2009281487A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と回転部材との連結構造
KR102405080B1 (ko) 하모닉 드라이브를 포함하는 로봇 구동계 시스템
CN213906508U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油泵
JP7103103B2 (ja) ファンモータ
JP6568914B2 (ja) 送風装置
CN111082592A (zh) 一种电机以及包含该电机的驱动器
CN218633532U (zh) 马达
JP2019027432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CN114825735A (zh) 马达
JPH0746049Y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送風電動機
CN212588161U (zh) 支撑组件、驱动装置和风机
CN211209409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12338103U (zh) 驱动装置
CN211456940U (zh) 伺服马达
JP2023178630A (ja) 磁石回転子、及び、発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