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6487U -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6487U
CN214536487U CN202120026772.8U CN202120026772U CN214536487U CN 214536487 U CN214536487 U CN 214536487U CN 202120026772 U CN202120026772 U CN 202120026772U CN 214536487 U CN214536487 U CN 214536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air inlet
front panel
fastening hol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267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林
郝本华
成汝振
李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267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6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6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6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制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壳体包括弧形的前面板、弧形的进风栅与顶盖;前面板与进风栅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顶盖盖设在前面板与进风栅的顶部并与前面板和进风栅固定连接;进风栅的顶部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顶盖的底部设置有朝向容纳槽延伸的侧壁,侧壁嵌入容纳槽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包括上述空调壳体、蒸发器总成与风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的侧壁嵌入风栅顶部的容纳槽中,顶盖与进风栅之间不会出现间隙,提升了空调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制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空调也逐渐进入到广大家庭中去,空调一般分为挂壁式空调、柜式空调以及窗式空调等,可以使用空调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
现有的柜式空调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风机等。在一些柜式空调中,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进风栅,以及相对设置的顶盖和底盘。其中,前面板和进风栅做成形状相配合的弧形,在前面板和进风栅的左端之间设置有左立柱,在前面板和进风栅的右端之间设置有右立柱,底座安装在前面板、左立柱、进风栅和右立柱的底部,以起到对柜式空调的支撑作用,顶盖则盖设在前面板、左立柱、进风栅和右立柱的顶部,以便与前面板、左立柱、进风栅、右立柱以及底座一起限定出用于安装风机等的容纳空间。
为了实现顶盖的装配,有一些柜式空调,其顶盖的底部会被设计成平面,然后通过螺钉安装到其下方的进风栅上。但是,这种装配方式,容易使顶盖与进风栅在装配后产生配合间隙,影响空调的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柜式空调,顶盖与进风栅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影响空调美观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壳体,包括弧形的前面板、弧形的进风栅、左立柱、右立柱与顶盖;
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进风栅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顶盖盖设在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进风栅的顶部并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进风栅固定连接;
所述进风栅的顶部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容纳槽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嵌入所述容纳槽内。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壳体还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立柱安装于所述前面板的左端与所述进风栅的左端之间;所述右立柱安装于所述前面板的右端与所述进风栅的右端之间;
所述进风栅的左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左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位于所述左立柱的上方;所述进风栅的右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右延伸部,所述右延伸部位于所述右立柱的上方;
所述顶盖、所述左延伸部以及所述左立柱顶端设置有同轴的左紧固孔,所述顶盖、所述右延伸部以及所述右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同轴的右紧固孔,所述左紧固孔和右紧固孔均用于安装紧固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左立柱与右立柱可以对前面板以及进风栅起到支撑的作用,且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利用紧固件将顶盖、左立柱、右立柱与进风栅固定。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延伸部和所述顶盖设置的左紧固孔以及所述右延伸部和所述顶盖设置的右紧固孔均为长圆孔,并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或,
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往下延伸的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所述顶盖的左紧固孔设置在所述左限位柱内并从上往下贯穿所述左限位柱,所述顶盖的右紧固孔设置在所述右限位柱内并从上往下贯穿所述右限位柱;所述左限位柱插装在所述左延伸部的左紧固孔内,所述右限位柱插装在所述右延伸部的右紧固孔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当顶盖装配后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顶盖,另外在顶盖的底部设置左限位柱与右限位柱,左限位柱与右限位柱同样可以固定进风栅。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面板的顶部设置有前安装座,所述顶盖设置有与所述前安装座位置正对的前紧固孔,所述前紧固孔和前安装座用于安装紧固件;
所述进风栅的顶部设置有后安装座,所述顶盖还设置有与所述后安装座位置正对的后紧固孔,所述后紧固孔和后安装座用于安装紧固件;和/或,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螺钉将顶盖固定在前面板与进风栅的顶部。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面板的左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左嵌装槽,所述前面板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右嵌装槽,所述左嵌装槽和右嵌装槽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左导向筋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右导向筋,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左导向筋插装在所述左嵌装槽内,所述右导向筋插装在所述右嵌装槽内,并且所述左导向筋和右导向筋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导向筋嵌入嵌装槽时,嵌装槽为导向筋施加向前面板方向运动的力,使顶盖与前面板贴紧,进而取消顶盖与前面板之间前后的缝隙。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嵌装槽的后槽壁的顶角为倒角。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方便导向筋嵌入装配槽中。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导向筋和右导向筋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使用第一加强筋加强左导向筋与右导向筋的结构强度,使导向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盖设置有朝向所述前面板方向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前面板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卡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螺钉紧固前面板与顶盖之前,将卡合部卡入卡槽中,卡合部可以对顶盖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使用螺钉紧固前面板与顶盖时顶盖发生变形。
在上述空调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通过在顶盖的底部设置第二加强筋,可以增加顶盖的结构强度,避免顶盖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包括上述空调壳体、蒸发器总成与风机;
所述蒸发器总成与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空调壳体内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壳体包括前面板、进风栅、两个立柱与顶盖。前面板与进风栅相对设置,两个立柱分别位于空调壳体的左右两侧,立柱位于进风栅与前面板之间。顶盖位于前面板、立柱与进风栅的上方并分别与前面板、立柱与进风栅固定连接。进风栅的顶部形成为开口向上的容纳槽,顶盖的底部朝向容纳槽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侧壁,侧壁嵌入容纳槽内。这样,顶盖与进风栅装配后,顶盖底部的部分嵌入进风栅顶部的容纳槽中,从而顶盖与进风栅之间不会出现间隙,进而提升了空调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00、空调壳体;110、前面板;111、前安装座;112、嵌装槽;113、倒角;120、进风栅;121、容纳槽;122、第二紧固孔;123、后安装座;124、延伸部;130、立柱;140、顶盖;141、侧壁;142、限位柱;143、第一紧固孔;144、导向筋;145、第一加强筋;146、卡合部;147、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柜式空调,顶盖盖设在顶盖下方的零部件上并通过螺钉与顶盖下方的零部件紧固。例如,顶盖的后端盖设在空调壳体的进风栅上方并且与进风栅通过螺钉固定,顶盖的底面为水平面,相应地,进风栅的顶面同样为水平面,即顶盖与进风栅采用对接的装配方式。然而,顶盖与进风栅装配后,由于装配误差以及零部件的尺寸公差,顶盖与进风栅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影响空调的美观。
有利地,如果顶盖与进风栅采用嵌入式装配,即顶盖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侧壁,相应地,进风栅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顶盖与进风栅装配后,顶盖的侧壁嵌入进风栅的容纳槽中,这样,即使存在装配误差以及零部件的尺寸公差,顶盖与进风栅之间也不会存在上下的缝隙,进而提高了空调的美观性。
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采用嵌入式装配的空调壳体,其包括前面板、进风栅、两个立柱与顶盖,前面板、进风栅与立柱限定出空调壳体的侧壁,两个立柱分别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前面板与进风栅之间。顶盖位于空调壳体的顶部并分别与前面板、立柱以及进风栅固定连接。进风栅的顶部设置开口向上的容纳槽,顶盖的底部朝向容纳槽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侧壁,顶盖的侧壁嵌入容纳槽内。这样,避免顶盖与进风栅之间出现上下闪缝,提高空提的美观性。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图10是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壳体100包括弧形的前面板110、弧形的进风栅120与顶盖140,本实施例对于前面板110以及进风栅120的弧度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前面板110与进风栅12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此,定义第一方向为图1中Y轴方向即空调壳体100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Y轴方向即空调壳体100的左右方向,也即是说,前面板110与进风栅120沿图1中Y轴方向间隔设置,且前面板110的弧心与进风栅120的弧心均位于空调壳体100的内部。
容易理解,前面板110位于空调壳体100的前侧,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面板110上可以设置出风口,即空调可以从前面板110的出风口吹出冷热风。进风栅120设置有格栅结构,空气可以从进风栅120的格栅结构进入空调壳体100的内部。
图1示出了,空调壳体还包括立柱130,立柱130分为左立柱与右立柱,左立柱安装于前面板的左端与进风栅的左端之间;右立柱安装于前面板的右端与进风栅的右端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面板110与进风栅120分别与立柱130固定连接,即立柱130用于支撑前面板110与进风栅120,示例性地,前面板110与进风栅120朝向立柱130一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卡勾,相应地,立柱130的侧壁141设置有与卡勾配合的卡孔,将前面板110与进风栅120的卡勾与立柱130的卡孔卡合连接即可实现空调壳体100的侧壁面的装配。本实施例对于立柱13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示例性地,可以使用钣金立柱从而保证立柱13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图1示出了,顶盖140盖设在前面板110与进风栅120的顶部并分别与前面板110、进风栅120以及立柱130固定连接。示例性地,顶盖140设置有四个第一紧固孔143,四个第一紧固孔143分别位于顶盖140的前后左右位置,即顶盖140设置有左第一紧固孔143、右第一紧固孔143、前第一紧固孔143与后第一紧固孔143。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穿过顶盖140的第一紧固孔143将顶盖140固定在前面板110、立柱130与进风栅120的顶部。
具体而言,如图1、2、4所示,前面板110的顶部设置有前安装座111,前安装座111与前面板110固定连接,示例性地,前安装座111为水平设置的片状结构,前安装座111中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内螺纹孔,前安装座111与顶盖140的前第一紧固孔143位置正对,前第一紧固孔143与前安装座111用于安装紧固件,紧固件例如螺钉能够穿过顶盖140的前第一紧固孔143后旋入前安装座111的内螺纹孔中,从而实现顶盖140与前面板110之间的固定。进风栅120的顶部设置有后安装座123,示例性地,后安装座123为柱状结构,后安装座123中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内螺纹孔,示例性地,可以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将后安装座123与进风栅120形成一体件。后安装座123与顶盖140的后第一紧固孔143位置正对,后安装座123与后第一紧固孔143用于安装紧固件,可以使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穿过顶盖140的后第一紧固孔143后旋入后安装座123的内螺纹孔中,从而实现顶盖140与进风栅120之间的固定。
如图5所示,顶盖140的前侧即朝向前面板110一侧设置有卡合部146,卡合部146朝向前面板110方向延伸。示例性地,卡合部146形成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一条边与顶盖140的底面固定连接,“L型结构”的另一条边与顶盖140平行。卡合部146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地,卡合部14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合部146沿顶盖140前后方向的轴线对称。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板110朝向卡合部146一侧设置有与卡合部146相配合的卡槽。在将顶盖140装配到前面板110上时,首先使顶盖140的卡合部146嵌入前面板110的卡槽中,然后使用螺钉将前面板110与顶盖140进行固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顶盖140设置有朝向前面板110方向延伸的卡合部146,顶盖140与前面板110螺钉固定之前,卡合部146卡入前面板110的卡槽中,从而卡合部146可以对顶盖14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使用螺钉紧固前面板110与顶盖140时顶盖140发生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顶盖14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47,示例性地,可以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在顶盖140的底部形成多个第二加强筋147。第二加强筋147在顶盖140的底部可以有多种排列方式,示例性地,多个第二加强筋147在顶盖140的底部形成如图5中“蜘蛛网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第二加强筋147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蜂窝状或者网格状等。
容易理解,在顶盖140的底部设置第二加强筋147,可以增加顶盖140的结构强度,使顶盖14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
如图2与图5所示,进风栅120的顶部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121,较佳的,容纳槽121的长度与大小与进风栅120的水平截面相匹配,也即是说,进风栅120的顶部均为容纳槽121。顶盖140的底部设置有朝向容纳槽121延伸的侧壁,进风栅120与顶盖140装配后,顶盖140的侧壁141嵌入进风栅120的容纳槽121内。本实施例此处对于容纳槽121的深度以及顶盖140侧壁141的高度并不限制,即顶盖140与进风栅120装配后,顶盖140的侧壁141可以部分嵌入进风栅120的容纳槽121中也可以全部嵌入进风栅120的容纳槽121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进风栅120的顶部设置容纳槽121,相应地,顶盖140的底部设置有朝向容纳槽121延伸的侧壁141,进风栅120与顶盖140装配后,顶盖140的侧壁141嵌入进风栅120的容纳槽121内,这样,即使存在装配误差以及零部件的尺寸公差,顶盖140的侧壁141仍位于进风栅120的容纳槽121中,从而顶盖140与进风栅120之间不会存在上下的缝隙,进而能够提高空调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5-6所示,顶盖140的底部设置有往下延伸的限位柱142,其中,限位柱142包括左限位柱与右限位柱,限位柱142的轴线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较佳的,如图6所示,限位柱142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从而限位柱142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顶盖140的左第一紧固孔143设置在左限位柱内并从上往下贯穿左限位柱,顶盖140的右第一紧固孔143设置在右限位柱内并从上往下贯穿右限位柱。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柱142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且限位柱142的各横截面尺寸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图2-3示出了,进风栅的左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左延伸部124,左延伸部124位于左立柱的上方;进风栅的右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右延伸部124,右延伸部124位于右立柱的上方,左延伸部124设置有左第二紧固孔122,左第二紧固孔122、左第一紧固孔143与左立柱的左紧固孔同轴,右延伸部124设置有右第二紧固孔122,右第二紧固孔122、右第一紧固孔143与右立柱的右紧固孔同轴。容易理解,左紧固孔与右紧固孔均用于安装紧固件例如螺钉。
值得一提的是,左限位柱插装在左延伸部124的左第二紧固孔122内,右限位柱插装在右延伸部124的右第二紧固孔122内。
结合附图2-3、5-6、9-1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顶盖140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限位柱142与右限位柱142,限位柱142设置有第一紧固孔143,同时在进风栅120设置有左第二紧固孔122与右第二紧固孔122,当顶盖140与立柱130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后,左限位柱与右限位柱可以起到固定进风栅120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3与图6所示,左延伸部124的左第二紧固孔122和顶盖140的左第一紧固孔143以及右延伸部124的右第二紧固孔122和顶盖140的右第一紧固孔143均为长圆孔,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本实施例对于长圆孔的长宽比并不限制,只要顶盖140与左立柱以及右立柱通过螺钉固定后可以沿第一方向即图1中Y轴方向调节顶盖140的位置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左第一紧固孔143、左第二紧固孔122、右第一紧固孔143与右第二紧固孔122设置成长圆孔,从而顶盖140与左立柱以及右立柱通过紧固件固定后,仍可沿第一方向移动顶盖140,顶盖140朝向前面板移动后可以与前面板110的顶端贴紧,避免顶盖140与前面板110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5-6示出了,顶盖140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左导向筋144以及沿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右导向筋144,具体而言,左导向筋144与右导向筋144均为片状结构,片状结构垂直于第一方向。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向筋144的背面即朝向进风栅120一侧倾斜,以使导向筋144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减。如图2-3所示,前面板110的左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左嵌装槽112,前面板110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右嵌装槽112,左嵌装槽112和右嵌装槽11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第一方向,示例性地,左嵌装槽112和右嵌装槽112与前面板110可以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形成一体件。值得一提的是,顶盖140装配后,左导向筋144插装在左嵌装槽112内,右导向筋144插装在右嵌装槽112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嵌装槽112的深度以及导向筋144的高度,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如图7-8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顶盖140的底部设置左导向筋144与右导向筋144,左导向筋144与右导向筋144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减,在前面板110设置左嵌装槽112与右嵌装槽112,导向筋144自上向下嵌入嵌装槽112时,嵌装槽112为导向筋144施加向前面板110方向运动的力,从而可以使顶盖140沿第一方向向前运动,使顶盖140与前面板110贴紧,避免顶盖140与前面板110之间前后方向的缝隙。
较佳的,嵌装槽112的后槽壁即朝向进风栅120一侧侧壁的顶角为倒角113,也即是说,嵌装槽112朝向进风栅120一侧的顶部设置有一定倾斜角度,以使嵌装槽112顶端开口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倒角113的具体角度,本实施例此处并不限制。容易理解,在嵌装槽112的顶端设置倒角113,便于顶盖140的装配,即顶盖140的导向筋144更容易嵌入嵌装槽112中。
如图5-6所示,左导向筋144和右导向筋144均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示例性地,第一加强筋145位于左导向筋144和右导向筋144的背面即朝向进风栅120的一侧。容易理解,左导向筋144或右导向筋144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45的数量是非限制性的,其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一加强筋145的数量为一个时,加强筋可以位于左导向筋144或右导向筋144的中部;当第一加强筋145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加强筋145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左导向筋144或右导向筋144上。容易理解,左导向筋144和右导向筋144均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可以增加左导向筋144和右导向筋144的结构强度,提高左导向筋144和右导向筋144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包括蒸发器总成、风机与实施例一中的空调壳体。
蒸发器总成与风机位于空调壳体内部并与空调壳体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蒸发器总成以及风机分别与空调壳体之间的固定方式。容易理解,蒸发器总成用于使制冷剂在低压下蒸发,吸收气体热量进而为气体降温,风机用于带动空气在室内外流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由于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空调壳体,顶盖与进风栅以及前面板之间不会出现间隙,空调更为美观。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的前面板、弧形的进风栅与顶盖;
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进风栅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顶盖盖设在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进风栅的顶部并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进风栅固定连接;
所述进风栅的顶部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容纳槽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嵌入所述容纳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还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立柱安装于所述前面板的左端与所述进风栅的左端之间;所述右立柱安装于所述前面板的右端与所述进风栅的右端之间;
所述进风栅的左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左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位于所述左立柱的上方;所述进风栅的右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右延伸部,所述右延伸部位于所述右立柱的上方;
所述顶盖、所述左延伸部以及所述左立柱顶端设置有同轴的左紧固孔,所述顶盖、所述右延伸部以及所述右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同轴的右紧固孔,所述左紧固孔和右紧固孔均用于安装紧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延伸部和所述顶盖设置的左紧固孔以及所述右延伸部和所述顶盖设置的右紧固孔均为长圆孔,并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或,
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往下延伸的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所述顶盖的左紧固孔设置在所述左限位柱内并从上往下贯穿所述左限位柱,所述顶盖的右紧固孔设置在所述右限位柱内并从上往下贯穿所述右限位柱;所述左限位柱插装在所述左延伸部的左紧固孔内,所述右限位柱插装在所述右延伸部的右紧固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顶部设置有前安装座,所述顶盖设置有与所述前安装座位置正对的前紧固孔,所述前紧固孔和前安装座用于安装紧固件;
所述进风栅的顶部设置有后安装座,所述顶盖还设置有与所述后安装座位置正对的后紧固孔,所述后紧固孔和后安装座用于安装紧固件;和/或,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左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左嵌装槽,所述前面板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右嵌装槽,所述左嵌装槽和右嵌装槽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左导向筋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右导向筋,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左导向筋插装在所述左嵌装槽内,所述右导向筋插装在所述右嵌装槽内,并且所述左导向筋和右导向筋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装槽的后槽壁的顶角为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向筋和右导向筋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置有朝向所述前面板方向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前面板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
10.一种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壳体、蒸发器总成与风机;
所述蒸发器总成与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空调壳体内部。
CN202120026772.8U 2021-01-06 2021-01-06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Active CN214536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6772.8U CN214536487U (zh) 2021-01-06 2021-01-06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6772.8U CN214536487U (zh) 2021-01-06 2021-01-06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6487U true CN214536487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0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26772.8U Active CN214536487U (zh) 2021-01-06 2021-01-06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6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7024B2 (en)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an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assembly
EP2056028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20190139054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4536487U (zh) 柜式空调及其空调壳体
CN215490286U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过滤网安装结构及其空调柜机
CN21126106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685731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室外鞍桥壳安装结构及马鞍式空调器
KR100790057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0241803U (zh) 空调室外机
JP321669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7154356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12390594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器
CN218154763U (zh) 空气处理机组
CN21906360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9063729U (zh) 机壳组件和空调器
CN218633518U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塔扇
CN21768548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窗式空调器
CN2145014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03686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7357142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119978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安装调节结构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17763811U (zh) 过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
CN217685479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窗式空调器
CN218120149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机壳加强结构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14501458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