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6433U -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6433U
CN214536433U CN202120844840.1U CN202120844840U CN214536433U CN 214536433 U CN214536433 U CN 214536433U CN 202120844840 U CN202120844840 U CN 202120844840U CN 214536433 U CN214536433 U CN 214536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ox body
box
air inlet
electrotherm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448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戈小龙
连满成
李天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Guo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Guo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Guo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Guo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448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6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6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6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包括箱体、进气组件、排风开关组件和电热膜本体,所述进气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顶端,所述箱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进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顶壁上;所述箱体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排风开关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下方。所述进气组件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内,并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减轻外部空气中的浮尘对所述电热膜本体的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述电热膜本体进行制热工作,并对所述进气组件抽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为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所述排风开关组件将所述箱体打开,使得所述箱体内部加热处理过后的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开关组件进入到外部空气内。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取暖方式是采用散热器、空调、暖气片等供暖方式进行取暖,然而,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愈来愈深入人心,电热膜采暖具有方便开关调节、节能、省材等优点更加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目前,对电热膜进行调节的红外温控装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在长时间工作后,空气中的浮尘容易通过出风口进入到红外温控装置内部,对电热膜的制热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人们对电热膜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并且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装置内部的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包括箱体、进气组件、排风开关组件和电热膜本体,所述进气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顶端,所述箱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进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顶壁上;
所述箱体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排风开关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下方,且所述排风开关组件临近所述开口一侧;
所述电热膜本体安装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电热膜本体位于所述进气组件下方。所述进气组件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内,并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减轻外部空气中的浮尘对所述电热膜本体的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述电热膜本体进行制热工作,并对所述进气组件抽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为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所述排风开关组件将所述箱体打开,使得所述箱体内部加热处理过后的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开关组件进入到外部空气内。
上述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所述进气组件包括静音气泵和过滤箱,所述静音气泵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上表面,所述静音气泵的入气端设置有入气管,所述入气管穿设过所述箱体顶壁,凸设在所述箱体上方,所述入气管的顶端呈L型;
所述静音气泵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过滤箱侧壁上;
所述过滤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隔板,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过滤箱内部分隔成波浪式通道,所述过滤箱内放置有过滤棉,所述过滤箱底壁上穿设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出气端朝向所述电热膜本体;
所述过滤棉的第一端顶抵在所述过滤箱内侧壁上,所述过滤棉的第二端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厚度与所述箱体的壁厚相等,所述挡板活动嵌设在所述箱体侧壁上,所述挡板中部焊接有把手。当所述进气组件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内时,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静音气泵运转,外部空气所述静音气泵的入气管流向所述第一出气管,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管进入到所述过滤箱内,在所述过滤棉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内的浮尘被过滤,并通过所述第二出气管进入到所述箱体中部与所述电热膜本体相接触,所述进气组件不仅减轻浮尘对所述电热膜本体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上述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所述排风开关组件包括静音电机、齿轮和导风板,所述静音电机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所述静音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末端穿设在所述箱体内侧壁的轴承内;
所述蜗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中心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表面和所述箱体内底壁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调节绳;
所述调节绳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箱体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风板上中部相连接;
从所述导风板中部和所述连接绳相连接至所述导风板第一端的距离小于从所述导风板中部和所述连接绳相连接至所述导风板第二端的距离。当所述箱体内部经过所述电热膜本体加热处理过的空气进入到外部空气时,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静音电机运转,所述静音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蜗杆旋转活动,在所述齿轮、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调节绳的配合下,带动所述导风板的摆动,所述导风板同时也能够对加热处理过的空气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在所述静音气泵不工作的时候,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开口封闭,使得所述箱体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分隔。
上述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制热仓,所述电热膜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销轴铰接有U型槽;
位于所述电热膜本体底端的U型槽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箱体内底壁可拆卸连接;位于所述电热膜本体顶端的U型槽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箱体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热膜本体、所述连接块和所述U型槽为一组制热组件,所述箱体内共有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制热组件,并依次排列在所述箱体内;
所述箱体外侧壁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开口正上方。所述电热膜本体为整个所述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制热组件方便人们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选择需要几组所述制热组件进行制热,提高人们对整个红外温控装置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使得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更加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组件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内,并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减轻外部空气中的浮尘对所述电热膜本体的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述电热膜本体进行制热工作,并对所述进气组件抽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为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所述排风开关组件将所述箱体打开,使得所述箱体内部加热处理过后的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开关组件进入到外部空气内。
2、当所述进气组件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内时,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静音气泵运转,外部空气所述静音气泵的入气管流向所述第一出气管,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管进入到所述过滤箱内,在所述过滤棉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内的浮尘被过滤,并通过所述第二出气管进入到所述箱体中部与所述电热膜本体相接触,所述进气组件不仅减轻浮尘对所述电热膜本体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3、当所述箱体内部经过所述电热膜本体加热处理过的空气进入到外部空气时,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静音电机运转,所述静音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蜗杆旋转活动,在所述齿轮、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调节绳的配合下,带动所述导风板的摆动,所述导风板同时也能够对加热处理过的空气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在所述静音气泵不工作的时候,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开口封闭,使得所述箱体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分隔。
4、所述电热膜本体为整个所述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制热组件方便人们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选择需要几组所述制热组件进行制热,提高人们对整个红外温控装置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使得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更加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中排风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中过滤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箱体;2-进气组件;201-静音气泵;202-入气管;203-第一出气管;204-过滤箱;205-过滤棉;206-第一隔板;207-第二出气管;208-把手;209-挡板;3-排风开关组件;301-静音电机;302-蜗杆;303-齿轮;304-支撑杆;305-凹槽;306-调节绳;307-导风板;308-连接绳;4-制热仓;5-第二隔板;6-U型槽;7-连接块;8-电热膜本体;9-开口;1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包括箱体1、进气组件2、排风开关组件3和电热膜本体8,所述进气组件2位于所述箱体1内部顶端,所述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5,所述进气组件2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5顶壁上;所述箱体1侧壁开设有开口9,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位于所述第二隔板5下方,且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临近所述开口9一侧;所述电热膜本体8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部,且所述电热膜本体8位于所述进气组件2下方。所述进气组件2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1内,并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减轻外部空气中的浮尘对所述电热膜本体8的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述电热膜本体8进行制热工作,并对所述进气组件2抽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为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将所述箱体1打开,使得所述箱体1内部加热处理过后的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进入到外部空气内。
所述进气组件2包括静音气泵201和过滤箱204,所述静音气泵201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5上表面,所述静音气泵201的入气端设置有入气管202,所述入气管202穿设过所述箱体1顶壁,凸设在所述箱体1上方,所述入气管202的顶端呈L型;所述静音气泵201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203,所述第一出气管203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过滤箱204侧壁上;所述过滤箱20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隔板206,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隔板206将所述过滤箱204内部分隔成波浪式通道,所述过滤箱204内放置有过滤棉205,所述过滤箱204底壁上穿设有第二出气管207,所述第二出气管207的出气端朝向所述电热膜本体8;所述过滤棉205的第一端顶抵在所述过滤箱204内侧壁上,所述过滤棉205的第二端安装有挡板209,所述挡板209的厚度与所述箱体1的壁厚相等,所述挡板209活动嵌设在所述箱体1侧壁上,所述挡板209中部焊接有把手208。当所述进气组件2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1内时,通过所述控制面板10控制所述静音气泵201运转,外部空气所述静音气泵201的入气管202流向所述第一出气管203,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管203进入到所述过滤箱204内,在所述过滤棉205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内的浮尘被过滤,并通过所述第二出气管207进入到所述箱体1中部与所述电热膜本体8相接触,所述进气组件2不仅减轻浮尘对所述电热膜本体8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包括静音电机301、齿轮303和导风板307,所述静音电机301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侧壁上,所述静音电机30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有蜗杆302,所述蜗杆302的末端穿设在所述箱体1内侧壁的轴承内;
所述蜗杆30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303相啮合,所述齿轮303中心穿设有支撑杆304,所述支撑杆30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隔板5的下表面和所述箱体1内底壁连接,所述支撑杆30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凹槽305,所述凹槽305内设置有调节绳306;所述调节绳306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风板30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箱体1侧壁开设有开口9,所述开口9内设置有连接绳308,所述连接绳308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风板307上中部相连接;从所述导风板307中部和所述连接绳308相连接至所述导风板307第一端的距离小于从所述导风板307中部和所述连接绳308相连接至所述导风板307第二端的距离。当所述箱体1内部经过所述电热膜本体8加热处理过的空气进入到外部空气时,通过所述控制面板10控制所述静音电机301运转,所述静音电机301的输出轴驱动所述蜗杆302旋转活动,在所述齿轮303、所述支撑杆304和所述调节绳306的配合下,带动所述导风板307的摆动,所述导风板307同时也能够对加热处理过的空气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在所述静音气泵201不工作的时候,所述导风板307将所述开口9封闭,使得所述箱体1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分隔。
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制热仓4,所述电热膜本体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通过销轴铰接有U型槽6;位于所述电热膜本体8底端的U型槽6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箱体1内底壁可拆卸连接;位于所述电热膜本体8顶端的U型槽6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电热膜本体8、所述连接块7和所述U型槽6为一组制热组件,所述箱体1内共有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制热组件,并依次排列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箱体1外侧壁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10,所述控制面板10位于所述开口9正上方。所述电热膜本体8为整个所述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制热组件方便人们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选择需要几组所述制热组件进行制热,提高人们对整个红外温控装置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使得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更加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箱体1内顶部的进气组件2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箱体1内,并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减轻外部空气中的浮尘对所述箱体1内部的电热膜本体8的制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述电热膜本体8进行制热工作,并对所述进气组件2抽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为整个红外温控装置提供热量来源,位于所述进气组件2下方的排风开关组件3将所述箱体1打开,使得所述箱体1内部加热处理过后的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进入到外部空气内。
具体工作原理为:
通过控制面板10控制静音气泵201、静音电机301和电热膜本体8同时运转,外部空气静音气泵201的入气管202流向第一出气管203,并通过第一出气管203进入到过滤箱204内,在过滤棉205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内的浮尘被过滤,并通过第二出气管207进入到箱体1中部与电热膜本体8相接触;
电热膜本体8同时进行制热,并且对静音气泵201抽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
静音电机301的输出轴驱动蜗杆302旋转活动,在齿轮303、支撑杆304和调节绳306的配合下,带动导风板307的摆动,导风板307同时也能够对加热处理过的空气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在静音气泵201不工作的时候,导风板307将开口9封闭,使得箱体1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分隔。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进气组件(2)、排风开关组件(3)和电热膜本体(8),所述进气组件(2)位于所述箱体(1)内部顶端,所述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5),所述进气组件(2)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5)顶壁上;
所述箱体(1)侧壁开设有开口(9),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位于所述第二隔板(5)下方,且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临近所述开口(9)一侧;
所述电热膜本体(8)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部,且所述电热膜本体(8)位于所述进气组件(2)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2)包括静音气泵(201)和过滤箱(204),所述静音气泵(201)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5)上表面,所述静音气泵(201)的入气端设置有入气管(202),所述入气管(202)穿设过所述箱体(1)顶壁,凸设在所述箱体(1)上方,所述入气管(202)的顶端呈L型;
所述静音气泵(201)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203),所述第一出气管(203)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过滤箱(204)侧壁上;
所述过滤箱(20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隔板(206),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隔板(206)将所述过滤箱(204)内部分隔成波浪式通道,所述过滤箱(204)内放置有过滤棉(205),所述过滤箱(204)底壁上穿设有第二出气管(207),所述第二出气管(207)的出气端朝向所述电热膜本体(8);
所述过滤棉(205)的第一端顶抵在所述过滤箱(204)内侧壁上,所述过滤棉(205)的第二端安装有挡板(209),所述挡板(209)的厚度与所述箱体(1)的壁厚相等,所述挡板(209)活动嵌设在所述箱体(1)侧壁上,所述挡板(209)中部焊接有把手(2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开关组件(3)包括静音电机(301)、齿轮(303)和导风板(307),所述静音电机(301)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侧壁上,所述静音电机(30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有蜗杆(302),所述蜗杆(302)的末端穿设在所述箱体(1)内侧壁的轴承内;
所述蜗杆(30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303)相啮合,所述齿轮(303)中心穿设有支撑杆(304),所述支撑杆(30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隔板(5)的下表面和所述箱体(1)内底壁连接,所述支撑杆(30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凹槽(305),所述凹槽(305)内设置有调节绳(306);
所述调节绳(306)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风板(30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箱体(1)侧壁开设有开口(9),所述开口(9)内设置有连接绳(308),所述连接绳(308)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风板(307)上中部相连接;
从所述导风板(307)中部和所述连接绳(308)相连接至所述导风板(307)第一端的距离小于从所述导风板(307)中部和所述连接绳(308)相连接至所述导风板(307)第二端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制热仓(4),所述电热膜本体(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通过销轴铰接有U型槽(6);
位于所述电热膜本体(8)底端的U型槽(6)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箱体(1)内底壁可拆卸连接;位于所述电热膜本体(8)顶端的U型槽(6)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热膜本体(8)、所述连接块(7)和所述U型槽(6)为一组制热组件,所述箱体(1)内共有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制热组件,并依次排列在所述箱体(1)内;
所述箱体(1)外侧壁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10),所述控制面板(10)位于所述开口(9)正上方。
CN202120844840.1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Active CN214536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4840.1U CN214536433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4840.1U CN214536433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6433U true CN214536433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7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44840.1U Active CN214536433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6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13924A1 (zh) 一种双向新风净化器
CN111921293A (zh) 一种工业节能减排式烟尘净化器
CN214536433U (zh) 一种新型电热膜红外温控装置
CN205425196U (zh) 一种双风轮空气净化加湿一体机
CN214880789U (zh) 一种工业废水用处理装置
CN208090877U (zh) 一种柜式新风机
CN205351555U (zh) 家用新风高效净化器
CN205383702U (zh) 一种双风轮空气净化装置
CN219014326U (zh) 一种具有清理机构的风电叶片废弃物焚烧炉膛输送装置
CN111845295B (zh) 新风净化天窗
CN215175704U (zh) 一种可调式通风系统
CN212765642U (zh) 新风净化天窗
CN214810947U (zh) 一种生物制剂净化台
CN211400129U (zh) 一种单向流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209333404U (zh) 烟气过滤设备
CN111497419A (zh) 一种特种玻璃层压防护器
CN207487067U (zh) 一种全热交换净化新风机
CN216262607U (zh) 一种多用途通风柜
CN210390702U (zh)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
CN219083309U (zh) 一种地下消防工程通风降噪装置
CN220558790U (zh) 一种隔离器用空气过滤装置
CN215842086U (zh) 一种适用于行车上下料的烟尘净化处理系统
CN218130644U (zh) 一种水式粉尘处理设备
CN220468499U (zh) 一种造纸用干网的烘干设备
CN220958767U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