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新风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及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新风净化器。
背景技术
净化器是将室外空气经过除尘、调温、调湿之后注入室内,置换室内混浊气体,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从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人体健康所需的新鲜空气。通过该系统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会逐步替换室内污浊的空气,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部分净化器具有至少以下几个缺点:一、结构复杂,布置不合理,不方便使用;二、采用的是铝制热交换芯体,铝制热交换芯体工作一段时间后表面产生冷凝水,影响热交换芯体的工作效果,甚至损坏热交换芯体,缩短双向新风净化器的使用寿命,人们为解决此种问题,在热交换芯体上设置引水槽排出冷凝水,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成本且使结构复杂化;三、部分净化器的室内回风口没有设置过滤件,室内回风中含有的污染颗粒进入热交换芯体中,易损坏热交换芯体,缩短净化器的使用寿命;四、风机的风速不集中且不均匀,影响净化器的效果;五、风机的压损高,用电成本大;六、净化器运行噪音大。
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245263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挂壁式全热新风交换器,可挂设在墙壁上,具有体积小,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的优点,但并没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新风净化器,具有较高的热交换率和空气净化率,结构设计精巧,布置合理,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净化器中的风机输入端增加导风圈,降低压损,噪音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新风净化器,包括壳体、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热交换芯体和电气控制盒,将壳体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且厚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所述室外排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且后端,所述室内回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右端,所述室内送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热交换芯体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且右端,所述电气控制盒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
所述热交换芯体设有新风孔道和回风孔道,所述新风孔道与所述回风孔道交替叠合,所述新风孔道和所述回风孔道之间互不相通;
所述新风孔道所连接的风道为新风通道,所述回风孔道所连接的风道为回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向依次设有室外进风口、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进风导流板、进风风机、新风过滤件和室内送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连通,所述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与所述进风导流板连通,所述进风导流板与所述进风风机连通,所述进风风机与所述新风过滤件连通,所述新风过滤件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沿回风流向依次设有室内回风口、回风过滤件、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回风导流板、回风风机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回风过滤件连通,所述回风过滤件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连通,所述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与所述回风导流板连通,所述回风导流板与所述回风风机连通,所述回风风机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
所述进风导流板包括进风侧导流斜板、设有开口的进风导流主板和送风侧导流斜板,所述进风侧导流斜板的一端与壳体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一体连接,所述送风侧导流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一体连接,所述进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送风侧导流斜板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的两侧,所述进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送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皆为钝角;
所述回风导流板包括回风侧导流斜板和设有开口的回风导流主板,所述 回风侧导流斜板的一端与壳体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回风导流主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回风导流主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回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回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钝角;
所述电气控制盒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电气元器件,所述电气元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进风风机和所述回风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热交换芯体由若干层瓦楞纸自下而上依次叠合而成,每相邻两层瓦楞纸的楞向呈90°放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热交换芯体的表面固定有提拉布条。
进一步地说,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回风风机水平并排而设。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风风机和所述回风风机皆为具有高、中、低三档的离风风机。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风风机与所述进风导流板之间设有第一导风圈,所述第一导风圈的进风侧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的开口相适应且第一导风圈的出风侧与所述进风风机的输入端口相适应;
新风流向依次经过室外进风口、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进风导流板的进风侧导流斜板、进风导流主板、第一导风圈、进风风机、送风侧导流斜板、新风过滤件和室内送风口。
进一步地说,所述回风风机与所述回风导流板之间设有第二导风圈,所述第二导风圈的进风侧与所述回风导流主板的开口相适应且第二导风圈的出风侧与所述回风风机的输入端口相适应;
回风流向依次经过室内回风口、回风过滤件、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回风导流板的回风侧导流斜板、回风导流主板、第二导风圈、回风风机和室外排风口。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导风圈与所述第二导风圈皆为结构相同的导风圈。
进一步地说,所述新风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上游,所述第一过滤层活性炭过滤棉层,所述 活性炭过滤棉层的厚度为0.5-1.5cm;所述第二过滤层为HEPA过滤层,所述HEPA过滤层的厚度为3-5cm。
进一步地说,所述回风过滤件为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回风过滤件的厚度为0.5-1.5cm。
进一步地说,所述活性炭过滤层为活性炭塑料蜂窝过滤网。
进一步地说,所述新风过滤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缓冲海绵。
进一步地说,所述新风过滤件和所述回风过滤件皆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处且位于壳体的内部设有PM2.5传感器和CO2传感器。
进一步地说,所述PM2.5传感器和所述CO
2传感器的外侧设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不影响空气流入传感器附近。为了便于室内空气进出传感器附近,在壳体的底面开设了大气孔,以使传感器附近的气压保持与大气压一致。
进一步地说,所述PM2.5传感器和所述CO
2传感器皆设于所述回风风机的下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还设有门板,所述门板设有触控屏,所述门板的一侧通过内铰链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磁性接近开关或按压式开关。
进一步地说,所述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磁性接近开关,所述门板与所述壳体扣合,磁性接近开关接通,净化器的工作电路接通,所述门板与所述壳体分开,磁性接近开关断开,净化器的工作电路断开。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100-135°,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100-135°;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为100-135°。
进一步地说,所述触控屏包括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操作按钮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操作按钮包括ON/OFF按键、FAN按键、MODE按键、SLEEP按键、UP按键和DOWN按键,所述ON/OFF按键、所述FAN按键、所述MODE按键、所述SLEEP按键、所述UP按键和所述DOWN按键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 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操作按钮的控制方式为:
ON/OFF按键:电源开关,开启或关闭净化器的控制电路;
FAN按键: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高、中、低三档风速;
MODE按键:调节自动控制模式与手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时,净化器控制电路板根据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反馈的数值自动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风速,当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数值高于设定值时,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至高档,当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数值低于设置值时,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至中档或低档;
SLEEP按键:睡眠模式,自动将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风速调节至低档;
UP按键和DOWN按键:上下调节按钮,用于调节PM2.5传感器或CO
2传感器的数值显示;或者用于调节设置参数。
进一步地说,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口皆设为格栅状。
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的后端且上端设有吊脚,所述净化器通过吊脚挂于墙壁。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风风机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回风风机的上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电气控制盒设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回风风机的下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电气元器件包括变压器和多个电容,所述变压器和所有所述电容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所述电气控制盒和所述隔离罩皆为钢制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发明中净化器设有热交换芯体,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经过过滤、净化后皆通过热交换芯体,使室外新风在热交换芯体内回收室内回风的能量,从而达到既通风换气又保持室内温、湿度稳定的效果;当装有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净化器在夏季制冷期运行时,室外新风从室内回风中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室内回风干燥,使室外新风湿度降低;在冬季运行时,室外新风从室内回风中获得热量,使温度升高,同时被室内回风加湿;同时在室外进 风口设置可更换的新风过滤件,能够有效去除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使净化器可以在室外空气存在污染的情况下提供清洁、富氧的空气,提高双向新风净化器的适用性;又在室内回风口设置可更换的回风过滤件,避免室内污染的空气进入热交换芯体,保持净化器内部的清洁,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且维护简单;
二、本发明中在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处分别增设进、回风导流板和第一、二导风圈,室内新风和室内回风分别经过进、回风导流板和第一、二导风圈后进入进、回风风机,进、回风风机的输出的风速集中且均匀,压损小,且净化器噪音小;第一导流板的进风侧导流斜板和送风侧导流斜板分别与送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一、二夹角,第二导流板的回风侧导流斜板和回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三夹角,第一、二、三夹角优选角度角度皆为110°,此时室内新风和室内回风皆能顺着进、回风导流板平稳输入,减小压损和噪音;
三、本发明设有门板,门板的一侧与壳体铰接,使门板通过内铰链与壳体紧密贴合,壳体的密封性佳;门板的另一侧与壳体之间装有磁性接近开关,当门板在净化器使用时门板与壳体扣合,磁性接近开关接通,净化器的工作电路接通,当净化器需要更换新的热交换芯体和过滤件时,门板与壳体分开,磁性接近开关断开,净化器的工作电路断开,使用安全性佳;
四、本发明中新风过滤件包括HEPA过滤层与活性炭过滤棉层,HEPA过滤层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下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活性炭过滤棉层采用通孔结构的铝蜂窝、塑料蜂窝、纸蜂窝为载体。与传统活性炭过滤网相比,具有更优良的气体动力学性能,体积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风阻系数小;用于处理含有苯类、酚类、酯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气体及恶臭气体和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各类气体,且对净化后可直接排放,本发明将HEPA过滤层与活性炭过滤棉层复合使用,过滤效果更佳;回风过滤件采用活性炭塑料蜂窝过滤网,体积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风阻系数小,对室内空气中的苯类、酚类、酯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气体及恶臭气体进行吸收,维护净化器内部清洁的同时,避免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破坏环境;
五、本发明采用的热交换芯体由若干层瓦楞纸自下而上依次叠合而成,每相邻两层瓦楞纸的楞向呈90°放置,保证新风孔道与回风孔道互不相通,不会影响进入室内的新风质量,净化效果佳;热交换芯体采用瓦楞纸,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冷凝水从而影响机器的运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
六、本发明中壳体内部设有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壳体上设有相对应的监测孔,用于直接监测透过监测孔的室内空气,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更精确,净化器的自动控制所依据的参数也更合理,为了便于室内空气进出传感器附近,在壳体的底面开设了大气孔,以使传感器附近的气压保持与大气压一致,设计合理,监测准确;同时,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外侧设置隔离罩,隔离罩不影响空气流入传感器附近,使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监测的完全是室内的空气,不受室外新风的影响,监测数值精确;
七、本发明中触控屏上的操作按钮包括ON/OFF按键、FAN按键、MODE按键、SLEEP按键、UP按键和DOWN按键,其中SLEEP按键具有自动将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风速调节至低档的功能,人性化设置,设计合理;其中MODE按键用于调节自动控制模式与手动控制模式;且自动控制模式时,净化器控制电路板根据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反馈的数值自动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风速,当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数值高于设定值时,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至高档,当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数值低于设置值时,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至中档或低档;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合理。
八、本发明中壳体、电气控制盒和隔离罩皆采用钢制材料,与塑料材质相比,机器更牢固,不易损坏,节省维护与维修成本;
九、本发明中新风过滤件、回风过滤件和热交换芯体皆设计为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与维护;热交换芯体设有提拉布条,方便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室内回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的进风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回风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进风导流板、第一导风圈和进风风机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回风导流板、第二导风圈和回风风机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导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热交换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室外进风口1、室外排风口2、室内回风口3、室内送风口4、壳体5、电气控制盒6、控制电路板61、变压器62、电容63、进风导流板7、进风侧导流斜板71、进风导流主板72、送风侧导流斜板73、回风导流板8、回风侧导流斜板81、回风导流主板82、热交换芯体9、新风孔道91、回风孔道92、提拉布条93、进风风机10、新风过滤件11、回风过滤件12、回风风机13、、进风风机10、回风风机13、第一导风圈14、第二导风圈15、PM2.5传感器16、CO
2传感器17、隔离罩18、触控屏19、显示屏20、操作按钮21、门板22、大气孔23、监测孔24、磁性接近开关25、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α2和第三夹角α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双向新风净化器,如图1-12所示,包括壳体5、室外进风口1、室外排风口2、室内回风口3、室内送风口4、热交换芯体9和电气控制盒6,将壳体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且厚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所述室外排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 且后端,所述室内回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右端,所述室内送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热交换芯体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且右端,所述电气控制盒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
所述热交换芯体设有新风孔道91和回风孔道92,所述新风孔道与所述回风孔道交替叠合,所述新风孔道和所述回风孔道之间互不相通;
所述新风孔道所连接的风道为新风通道,所述回风孔道所连接的风道为回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向依次设有室外进风口、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进风导流板7、进风风机10、新风过滤件11和室内送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连通,所述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与所述进风导流板连通,所述进风导流板与所述进风风机连通,所述进风风机与所述新风过滤件连通,所述新风过滤件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沿回风流向依次设有室内回风口、回风过滤件12、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回风导流板8、回风风机13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回风过滤件连通,所述回风过滤件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连通,所述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与所述回风导流板连通,所述回风导流板与所述回风风机连通,所述回风风机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
所述进风导流板7包括进风侧导流斜板71、设有开口的进风导流主板72和送风侧导流斜板73,所述进风侧导流斜板的一端与壳体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一体连接,所述送风侧导流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一体连接,所述进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送风侧导流斜板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的两侧,所述进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1,所述送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α2,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皆为钝角;
所述回风导流板8包括回风侧导流斜板81和设有开口的回风导流主板82,所述回风侧导流斜板的一端与壳体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回风导流主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回风导流主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回风侧导流斜板与所述回风导流主板之间具有第三夹角α3,所述第三夹角为钝角;
所述电气控制盒6包括控制电路板61和电气元器件,所述电气元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进风风机10和所述回风风机13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热交换芯体9由若干层瓦楞纸自下而上依次叠合而成,每相邻两层瓦楞纸的楞向呈90°放置。
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热交换芯体的表面固定有提拉布条。
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回风风机水平并排而设。
所述进风风机和所述回风风机皆为具有高、中、低三档的离风风机。
所述进风风机与所述进风导流板之间设有第一导风圈14,所述第一导风圈的进风侧与所述进风导流主板的开口相适应且第一导风圈的出风侧与所述进风风机的输入端口相适应;
新风流向依次经过室外进风口、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孔道、进风导流板的进风侧导流斜板、进风导流主板、第一导风圈、进风风机、送风侧导流斜板、新风过滤件和室内送风口。
所述回风风机与所述回风导流板之间设有第二导风圈15,所述第二导风圈的进风侧与所述回风导流主板的开口相适应且第二导风圈的出风侧与所述回风风机的输入端口相适应;
回风流向依次经过室内回风口、回风过滤件、热交换芯体的回风孔道、回风导流板的回风侧导流斜板、回风导流主板、第二导风圈、回风风机和室外排风口。
所述第一导风圈与所述第二导风圈皆为结构相同的导风圈。
所述新风过滤件11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上游,所述第一过滤层活性炭过滤棉层,所述活性炭过滤棉层的厚度为0.5-1.5cm;所述第二过滤层为HEPA(干型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层,所述HEPA过滤层的厚度为3-5c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炭过滤棉层的厚度为1cm,所述HEPA过滤层的厚度为4cm。
所述回风过滤件12为活性炭过滤层,所述回风过滤件的厚度为0.5-1.5c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炭过滤层为活性炭塑料蜂窝过滤网。
所述新风过滤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缓冲海绵。
所述新风过滤件和所述回风过滤件皆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壳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监测孔24,所述监测孔处且位于壳体的内部设有PM2.5传感器16和CO2传感器17。
所述PM2.5传感器和所述CO
2传感器的外侧设有隔离罩18,所述隔离罩不影响空气流入传感器附近。为了便于室内空气进出传感器附近,在壳体的底面开设了大气孔23,以使传感器附近的气压保持与大气压一致。
所述PM2.5传感器和所述CO
2传感器皆设于所述回风风机的下方。
所述壳体还设有门板22,所述门板设有触控屏19,所述门板的一侧通过内铰链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磁性接近开关或按压式开关。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所述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磁性接近开关,所述门板与所述壳体扣合,磁性接近开关接通,净化器的工作电路接通,所述门板与所述壳体分开,磁性接近开关断开,净化器的工作电路断开。
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100-135°,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100-135°;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为100-135°。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110°,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110°;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为110°。
所述触控屏包括显示屏20和操作按钮21,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操作按钮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操作按钮包括ON/OFF按键、FAN按键、MODE按键、SLEEP按键、UP按键和DOWN按键,所述ON/OFF按键、所述FAN按键、所述MODE按键、所述SLEEP按键、所述UP按键和所述DOWN按键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操作按钮的控制方式为:
ON/OFF按键:电源开关,开启或关闭净化器的控制电路;
FAN按键: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高、中、低三档风速;
MODE按键:调节自动控制模式与手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时,净化器控制电路板根据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反馈的数值自动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风速,当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数值高于设定值时,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至高档,当PM2.5传感器和CO
2传感器的数值低于设置值时,调节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至中档或低档;
SLEEP按键:睡眠模式,自动将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风速调节至低档;
UP按键和DOWN按键:上下调节按钮,用于调节PM2.5传感器或CO
2传感器的数值显示;或者用于调节设置参数。
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口皆设为格栅状。
所述壳体的后端且上端设有吊脚,所述净化器通过吊脚挂于墙壁。
所述进风风机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回风风机的上方。
所述电气控制盒设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回风风机的下方。
所述电气元器件包括变压器和多个电容,所述变压器和所有所述电容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壳体、所述电气控制盒和所述隔离罩皆为钢制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如下:
本发明将室外新风经过过滤、净化和热处理后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回风经过过滤、净化和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经过过滤、净化后皆通过热交换芯体,室外新风在热交换芯体内回收室内回风的能量,从而达到既通风换气又保持室内温、湿度稳定的效果;当装有热交换芯体的新风净化器在夏季制冷期运行时,室外新风从室内回风中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室内回风干燥,使室外新风湿度降低;在冬季运行时,室外新风从室内回风中获得热量,使温度升高,同时被室内回风加湿;同时在室外进风口设置可更换的新风过滤件,能够有效去除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使得新风净化器可以在室外空气存在污染的情况下提供清洁、富氧的空气,提高双向新风净化器的适用性;又在室内回风口设置可更换的回风过滤件,避免室内污染的空气进入热交换芯体,保持新风净化器内部的清洁,延长机 器的使用寿命,且维护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