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3520U - 涡旋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3520U
CN214533520U CN202120217635.2U CN202120217635U CN214533520U CN 214533520 U CN214533520 U CN 214533520U CN 202120217635 U CN202120217635 U CN 202120217635U CN 214533520 U CN214533520 U CN 214533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stream
scroll compressor
oil
fixing leg
sc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76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木康介
塚义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3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3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涡旋式压缩机,确保涡旋式压缩机中贮留的润滑油的量。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马达(20)、框架(60)和回油通路(P)。马达的转子(22)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回油通路将润滑油从马达的上方向下方引导。框架具有第1固定脚(61)和第2固定脚(62)。第1固定脚(61)具有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面(61b)。第2固定脚(62)具有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2上游面(62b)。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第1固定脚(61)、回油通路(P)和第2固定脚(62)的顺序进行配置。转子的旋转使制冷剂移动,由此产生回旋流。第2上游面(62b)对回旋流的阻力比第1上游面(61b)对回旋流的阻力大。

Description

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具有保持轴承的框架的涡旋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5637号公报)公开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下部轴承部件。下部轴承部件将驱动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下部轴承部件具有3个脚部。3个脚部固定于外壳的内表面。在下部轴承部件的下方设置有贮留润滑油的存油部。
在下部轴承部件的上方配置有压缩机构。向压缩机构供给润滑油,以对压缩机构进行润滑。润滑油离开压缩机构后,被回油引导件引导而向存油部落下。
从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包含润滑油。制冷剂接着向下部轴承部件的附近移动。制冷剂在这里从旋转的转子承受力,在外壳的周向上进行回旋。在制冷剂回旋的过程中,润滑油借助旋风分离而与制冷剂分离。
为了促进旋风分离,制冷剂最好进行回旋。但是,回旋的制冷剂流还可能发挥妨碍润滑油从回油引导件向存油部落下的作用。因此,润滑油与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混合。由此,更加激烈地产生被称为“油损耗(油上がり)”的、制冷剂包含润滑油而被排出到涡旋式压缩机的外部的现象。其结果是,存油部中贮留的润滑油的量可能不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563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第1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外壳、涡旋式压缩机构、马达、曲轴、轴承、框架、油分离部件和回油通路。涡旋式压缩机构配置于外壳的内部。马达配置于外壳的内部且配置于涡旋式压缩机构的下方。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转子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曲轴连接涡旋式压缩机构和马达。轴承配置于马达的下方。轴承将曲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框架固定于外壳。框架支承轴承。油分离部件固定于框架。油分离部件抑制外壳的内部的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回油通路将润滑油从马达的上方向马达的下方引导。框架具有固定于外壳的第1固定脚和第2固定脚。第1固定脚具有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面。第2固定脚具有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2上游面。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第1固定脚、回油通路和第2固定脚的顺序进行配置。转子的旋转使外壳的内部的制冷剂移动,由此产生回旋流。第2上游面对回旋流的阻力比第1上游面对回旋流的阻力大。
根据该结构,润滑油容易接触的第2上游面的阻力比润滑油不容易接触的第1上游面的阻力大。因此,润滑油被第2上游面捕捉,因此,润滑油不容易扩散。
第2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第1上游面具有第1平面部。第2上游面具有第2平面部。第2平面部的面积比第1平面部的面积大。
根据该结构,第2上游面具有面积较大的第2平面部,由此,发挥较大的阻力。
第3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在第1上游面的边设置有第1倒角部。在第2上游面的边设置有第2倒角部。第2倒角部的曲率半径比第1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小。
根据该结构,第2固定脚具有曲率半径较小的第2倒角部,由此,发挥较大的阻力。
第4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第1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和第2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
根据该结构,第1上游面和第2上游面的阻力的差异由它们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来实现。
第5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4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第2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比第1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大。
根据该结构,第2上游面具有较大的表面粗糙度,由此,发挥较大的阻力。
第6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定子具有位于定子的外周的芯切割部。回油通路包含芯切割部。
根据该结构,回油通路包含芯切割部。因此,在马达的高度上,不需要构成回油通路的专用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基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的剖视图。
图2是涡旋式压缩机10的一部分部件的侧视图。
图3是涡旋式压缩机10的一部分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立体图。
图5是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俯视图。
图6是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涡旋式压缩机
11:外壳
12:存油部
20:马达
21:定子
21a:芯切割部
22:转子
30:曲轴
35:上部轴承
36:下部轴承(轴承)
37:偏心轴承
40:涡旋式压缩机构
50:上部框架
51:油引导件
52:制冷剂引导件
60:下部框架(框架)
61:第1固定脚
61b:第1上游面
61c:第1平面部
61d:第1倒角部
62:第2固定脚
62b:第2上游面
62c:第2平面部
62d:第2倒角部
63:第3固定脚
63b:第3上游面
70:油分离部件
71:第1部位
74:第2部位
76:缺口
77:第3部位
79:回油通路部位
P:回油通路
R: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图1是基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的剖视图。涡旋式压缩机10用于对作为流体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由此生成高压制冷剂。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外壳11、马达20、曲轴30、涡旋式压缩机构40、上部框架50、下部框架60、油分离部件70、油引导件51(图2)和制冷剂引导件52(图3)。
(2)详细结构
(2-1)外壳11
如图1所示,外壳11收纳涡旋式压缩机10的各种部件。外壳11具有主体部11a、上部11b和下部11c。主体部11a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上部11b和下部11c与主体部11a气密地接合。在上部11b设置有吸入管15。在主体部11a设置有排出管16。在下部11c的附近设置有用于贮留润滑油的存油部12。
(2-2)马达20
马达20产生用于驱动涡旋式压缩机构40的动力。马达20配置于外壳11的内部。马达20配置于涡旋式压缩机构40的下方。马达20具有定子21和转子22。
定子21具有未图示的绕组。绕组将涡旋式压缩机10接受的电力转换为磁力。定子2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定子21固定于主体部11a。在定子21的外周设置有被称为芯切割部21a的缺口。由芯切割部21a构成的主体部11a与定子21之间的空隙作为制冷剂的通路发挥功能。
转子22设置于定子21的附近。转子22具有未图示的永磁体。转子22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定子21的绕组和转子22的永磁体进行相互作用,由此,转子22旋转。
(2-3)曲轴30
曲轴30将马达20产生的动力传递到涡旋式压缩机构40。曲轴30连接涡旋式压缩机构40和马达20。曲轴30固定于转子22。曲轴30具有同心部31和偏心部32。同心部31与转子22和曲轴30的旋转轴同心。偏心部32从旋转轴偏心。同心部31被上部轴承35和下部轴承36支承为能够旋转。偏心部32被偏心轴承37支承为能够旋转。上部轴承35配置于马达20的上方。下部轴承36配置于马达20的下方。偏心轴承37配置于涡旋式压缩机构40的附近。
在曲轴30的内部设置有油上升孔33。曲轴30进行旋转,由此,存油部12的润滑油被吸上来到油上升孔33,然后,供给到涡旋式压缩机构40、上部轴承35、下部轴承36和偏心轴承37。
(2-4)涡旋式压缩机构40
涡旋式压缩机构40配置于外壳11的内部。涡旋式压缩机构40具有固定涡旋件41和可动涡旋件42。
固定涡旋件41具有固定板部41a和固定涡盘部41b。固定板部41a是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部位。固定涡盘部41b从固定板部41a起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固定涡盘部41b在俯视观察时具有涡卷形状。在固定板部41a的中央形成有用于排出高压制冷剂的排出孔45。
可动涡旋件42具有可动板部42a、可动涡盘部42b和可动突出部42c。可动板部42a是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部位。可动涡盘部42b从可动板部42a起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可动涡盘部42b在俯视观察时具有涡卷形状。可动突出部42c从可动板部42a起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可动突出部42c具有凹部。凹部收纳偏心轴承37和偏心部32。可动涡旋件42能够相对于固定涡旋件41公转。
固定涡旋件41和可动涡旋件42一起规定多个压缩室43。位于最外侧的压缩室43与吸入管15连通。
(2-5)上部框架50
上部框架50支承上部轴承35。上部框架50经由上部轴承35支承曲轴30。上部框架50固定于外壳11的主体部11a。固定涡旋件41固定于上部框架50。在上部框架50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上部框架50的制冷剂通路50a。
(2-6)下部框架60
下部框架60支承下部轴承36。下部框架60经由下部轴承36支承曲轴30。下部框架60固定于外壳11的主体部11a。
(2-7)油分离部件70
油分离部件70抑制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即,油分离部件70抑制可能由于气体制冷剂与存油部12接触而产生的润滑油的飞散,进而抑制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油分离部件70固定于下部框架60。
(2-8)油引导件51
图2是涡旋式压缩机10的一部分部件的侧视图。油引导件51设置于外壳11的主体部11a。在油引导件51设置有槽51a。槽51a将位于上方的润滑油向下方引导。油引导件51的槽51a和定子21的芯切割部21a构成回油通路P。回油通路P将润滑油从马达20的上方向马达20的下方引导。位于比油引导件51靠上方处的润滑油通过回油通路P,接着,向油分离部件70的回油通路部位79落下。回油通路部位79位于回油通路P的正下方。
(2-9)制冷剂引导件52
图3是涡旋式压缩机10的一部分部件的侧视图。制冷剂引导件52设置于外壳11的主体部11a。制冷剂引导件52将位于上方的制冷剂向周向和下方引导。由此,制冷剂的一部分一边水平地行进,一边沿着主体部11a的内周面回旋。此外,制冷剂的另一部分向下方行进,通过芯切割部21a。
(3)制冷剂和润滑油的运动
下面,叙述制冷剂和润滑油的运动。但是,希望留意到制冷剂和润滑油不是彼此完全独立地运动。制冷剂和润滑油表现出相溶性。因此,下面讨论的制冷剂或润滑油的运动也可以是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物的运动。
(3-1)制冷剂
低压制冷剂从图1所示的吸入管15进入涡旋式压缩机10的内部。接着,低压制冷剂进入涡旋式压缩机构40的最外侧的压缩室43。曲轴30的旋转使可动涡旋件42公转,由此,压缩室43一边缩小容积,一边向涡旋式压缩机构40的中心移动。在该过程中,低压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压制冷剂。高压制冷剂从排出孔45向上部空间S1排出。然后,高压制冷剂通过上部框架50的制冷剂通路50a,由此到达中部空间S2。接着,高压制冷剂到达制冷剂引导件52。
借助制冷剂引导件52,制冷剂的一部分一边水平地行进,一边沿着主体部11a的内周回旋。该回旋流有时由于转子22的旋转而进一步被加速。制冷剂的另一部分向下方行进,通过芯切割部21a,与油分离部件70碰撞。接着,在马达20和下部框架60之间的下部空间S3中,转子22的旋转使制冷剂回旋。
(3-2)润滑油
润滑油从存油部12向油上升孔33被吸上来。然后,润滑油被供给到涡旋式压缩机构40、上部轴承35、下部轴承36和偏心轴承37。然后,润滑油离开涡旋式压缩机构40、上部轴承35、下部轴承36和偏心轴承37。接着,润滑油顺着主体部11a的内周面或油引导件51的回油通路P向下方移动。离开回油通路P的润滑油通过芯切割部21a,向油分离部件70的回油通路部位79落下。
(4)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详细构造
图4是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立体图。图中的箭头示出转子22的旋转方向R。
下部框架60具有第1固定脚61、第2固定脚62和第3固定脚63。第1固定脚61、第2固定脚62和第3固定脚63均固定于外壳11的主体部11a。固定的方法例如是焊接。
油分离部件70是固定于下部框架60的板状部件。油分离部件70具有第1部位71、第2部位74和第3部位77。从旋转方向R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第1部位71、第1固定脚61、第3部位77、第3固定脚63、第2部位74和第2固定脚62的顺序进行配置。在第2部位74形成有缺口76。缺口76用于使油分离部件70的上方滞留的润滑油向存油部12落下。
图5是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俯视图。在油分离部件70的第2部位74的上方设置有油引导件51。第1固定脚61具有位于旋转方向R上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面61b。第2固定脚62具有位于旋转方向R上的上游侧的第2上游面62b。第3固定脚63具有位于旋转方向R上的上游侧的第3上游面63b。第2上游面62b对回旋流的阻力比第1上游面61b对回旋流的阻力大。第2上游面62b对回旋流的阻力比第3上游面63b对回旋流的阻力大。
(5)第2上游面62b的阻力的增加方法
下面,例示第2上游面62b的阻力的增加方法。也可以组合以下的多个方法。
如图6所示,第2固定脚62的第2上游面62b具有第2平面部62c。第1固定脚61的第1上游面61b具有第1平面部61c。第1平面部61c和第2平面部62c为平面状。在第2上游面62b的边设置有第2倒角部62d。在第1上游面61b的边设置有第1倒角部61d。
(5-1)平面部的面积
通过将第2平面部62c的面积设定为比第1平面部61c的面积大,能够使第2上游面62b的阻力比第1上游面61b的阻力大。
(5-2)倒角
通过将第2倒角部62d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比第1倒角部61d的曲率半径小,能够使第2上游面62b的阻力比第1上游面61b的阻力大。
(5-3)表面粗糙度
通过将第2上游面62b的表面粗糙度设定为比第1上游面61b的表面粗糙度大,能够使第2上游面62b的阻力比第1上游面61b的阻力大。
(6)特征
(6-1)
润滑油容易接触的第2上游面62b的阻力比润滑油不容易接触的第1上游面61b的阻力大。因此,润滑油被第2上游面62b捕捉,因此,润滑油不容易扩散。被第2上游面62b捕捉的润滑油能够从缺口76向存油部12落下。
(6-2)
第2上游面62b具有面积较大的第2平面部62c,由此,发挥较大的阻力。由此,润滑油容易返回存油部12。
(6-3)
第2固定脚62具有曲率半径较小的第2倒角部62d,由此,发挥较大的阻力。由此,润滑油容易返回存油部12。
(6-4)
第1上游面61b和第2上游面62b的阻力的差异由它们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来实现。第2上游面62b具有较大的表面粗糙度,由此,发挥较大的阻力。由此,润滑油容易返回存油部12。
(6-5)
回油通路P包含芯切割部21a。因此,在马达20的高度上,不需要构成回油通路P的专用部件。
(7)变形例
在基本实施方式中,下部框架60具有的固定脚的数量为3个。取而代之,下部框架60具有的固定脚的数量也可以是2、4、5、6等3以外的数量。
<总结>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能够理解为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和详细情况的多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
外壳(11);
涡旋式压缩机构(40),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马达(20),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配置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的下方,并且具有定子(21)和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转子(22);
曲轴(30),其连接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和所述马达;
轴承(36),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下方,并且将所述曲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框架(60),其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支承所述轴承;
油分离部件(70),其固定于所述框架,抑制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以及
回油通路(P),其将所述润滑油从所述马达的上方向所述马达的下方引导,
所述框架具有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第1固定脚(61)和第2固定脚(62),
所述第1固定脚具有位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面(61b),
所述第2固定脚具有位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2上游面(62b),
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所述第1固定脚、所述回油通路和所述第2固定脚的顺序进行配置,
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制冷剂移动,由此产生回旋流,
所述第2上游面对所述回旋流的阻力比所述第1上游面对所述回旋流的阻力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上游面具有第1平面部(61c),
所述第2上游面具有第2平面部(62c),
所述第2平面部的面积比所述第1平面部的面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上游面的边设置有第1倒角部(61d),
在所述第2上游面的边设置有第2倒角部(62d),
所述第2倒角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第1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2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1上游面的表面粗糙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位于所述定子的外周的芯切割部(21a),
所述回油通路包含所述芯切割部。
CN202120217635.2U 2020-01-31 2021-01-26 涡旋式压缩机 Active CN2145335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5239 2020-01-31
JP2020015239A JP7307343B2 (ja) 2020-01-31 2020-01-31 軸受を保持するフレームを備える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3520U true CN214533520U (zh) 2021-10-29

Family

ID=77459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7635.2U Active CN214533520U (zh) 2020-01-31 2021-01-26 涡旋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07343B2 (zh)
CN (1) CN21453352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1355A (ja) * 1992-02-20 1993-09-07 Hitachi Ltd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0121583A (ja) * 2008-11-21 2010-06-0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5231355B2 (ja) 2009-07-30 2013-07-1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5105638A (ja) * 2013-12-02 2015-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2015105637A (ja) * 2013-12-02 2015-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07343B2 (ja) 2023-07-12
JP2021124014A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4546B2 (en) Compressor
US6746215B2 (en) Compressor
EP1972786A2 (en) Rotary compressor, car air conditioner and water heater including the compressor
CN105370576A (zh) 压缩机
US9976556B2 (en) Scroll compressor
EP1672768A2 (en) Scroll machine with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otor
WO2011033710A1 (ja) 多段圧縮機
US20150152864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2015105638A (ja) 圧縮機
CN214533520U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2015105637A (ja) 圧縮機
CN114829778B (zh) 具备油分离部件的涡旋压缩机
US9039390B2 (en) Compressor
US9181947B2 (en) Compressor
JP2008128035A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109196227B (zh) 涡旋压缩机
JP3992071B1 (ja) 圧縮機
JP2012149544A (ja) 圧縮機
CN113279963B (zh) 涡旋式压缩机
KR20110015854A (ko) 압축기
KR102548470B1 (ko) 올담링을 구비한 압축기
WO2023074214A1 (ja)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CN109923308B (zh) 压缩机
JP2018112130A (ja) 圧縮機
JP5520762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電動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