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3704U -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3704U
CN214523704U CN202120051280.4U CN202120051280U CN214523704U CN 214523704 U CN214523704 U CN 214523704U CN 202120051280 U CN202120051280 U CN 202120051280U CN 214523704 U CN214523704 U CN 214523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arm
adapter
arm connecting
limit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12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书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512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3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3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3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配器具有一支撑承载部件,该支撑承载部件用于内嵌至驱动臂连接部内,所述支撑承载部件的两侧面还向外形成一凸部,在凸部上或者在两侧面位于凸部下方且相对于驱动臂连接部限位勾槽处形成枢轴连接部,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的两侧面后端分别向外延伸一挡沿,其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抵挡部相互抵靠限位,在支撑承载部件的前端还具有一供驱动臂连接部前端向下翻转的让位部,在让位部的前端还增设一弹性限位部,该弹性限位部上具有一顶部支撑平面。

Description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雨刷组件与驱动臂进行连接的适配器及装配有该适配器的雨刷。
背景技术
不同的车型适配有不同的雨刷驱动臂,现有一种驱动臂,该驱动臂前端设有驱动臂连接部9h,该驱动臂连接部9h呈U型槽构件,在驱动臂连接部9h的两侧壁由前至后分别具有限位勾槽92h及限位抵挡部93h,且所述限位勾槽92h至少具有一弧形勾部,如专利US20110056041A1中所述,现具有一种用于实现雨刷组件与驱动臂连接部9h进行连接的适配器80f,如图1所示,其包括两个侧面89f,其两侧面89f上具有凸出的凸台87f,其两侧面89f底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沿88f,所述的凸台87f与凸沿88f之间具有凹槽82f,所述的适配器前端还具有一挡沿86f,其后端还具有一弹性卡座83f;在适配器80f与驱动臂连接部9h进行配合时,驱动臂连接部9h由上至下套置于适配器80f上,使得驱动臂连接部9h的限位勾槽92h插入凹槽82f中,所述的凸台87f与驱动臂连接部9h限位勾槽92h 相抵靠,限制驱动臂连接部9h相对于适配器80f向上位移;所述的挡沿86f与驱动臂连接部9h前端抵靠,限制驱动臂连接部9h相对于适配器80f向前位移;所述的弹性卡座83f 与驱动臂连接部9h的限位抵挡部93h抵靠,限制驱动臂连接部9h相对于适配器80f向后位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揭示适配器存在的第一技术问题:习用适配器与驱动臂连接部在进行装配时,适配器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抵挡部相卡接的装置为后端的弹性卡座,当驱动臂连接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其施加给弹性卡座向后的作用力,弹性卡座处于拉伸状态,其更容易折弯变形,而且弹性卡座在受力状态下会产生向内的分力,该分力以弹性卡座的固定端为摆动支点,使得弹性卡座向内翻转,使得弹性卡座很容易从驱动臂的限位抵挡部脱离,影响驱动臂连接部与适配器安装的稳定性,降低了雨刷的刮刷质量。
为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第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驱动臂连接部安装方便且稳定的适配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配器,其作为雨刷组件与驱动臂之间的连接装置,该驱动臂的前端设有驱动臂连接部,该驱动臂连接部由两侧壁和顶壁合围形成的U型槽构成,所述的两侧壁由前至后分别具有限位勾槽及限位抵挡部,且所述的限位勾槽至少具有一弧形勾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可以如申请号为CN03813102.1专利中图4或者图9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也可以如本实用新型的背景中专利US20110056041A1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所述的限位勾槽不强调其是否具有水平设置的上边缘;
所述的适配器具有一支撑承载部件,该支撑承载部件内嵌至驱动臂连接部内,用于实现驱动臂连接部相对于适配器的宽度和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支撑承载部件的两侧面还向外形成一凸部,在凸部上或者在两侧面位于凸部下方且相对于驱动臂连接部限位勾槽处形成枢轴连接部,藉由该枢轴连接部使适配器可以其为铰接支点上下摆动,且所述的凸部与驱动臂限位勾槽的弧形勾部相抵靠,使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勾槽可以该凸部为铰接支点,带动驱动臂连接部的前端上、下摆动,当驱动臂连接部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凸部用于限制驱动臂连接部相对于适配器的向前及向上位移;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的两侧面后端分别向外延伸一挡沿,其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抵挡部相互抵靠限位,且该挡沿在受力状态下不具有朝向支撑承载部件两侧面内端弹性形变,从而限制驱动臂连接部相对于适配器的向后位移,在支撑承载部件的前端还具有一供驱动臂连接部前端向下翻转的让位部,在让位部的前端还增设一弹性限位部,该弹性限位部上具有一顶部支撑平面;
该弹性限位部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限位部受力朝远离支撑承载部件的方向向外弹性变形,使驱动臂连接部的前端可向下翻转至让位部,而不与弹性限位部的顶部支撑平面产生相互干涉;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限位部处于复位稳定状态,驱动臂连接部的前端向上移出让位部,其顶壁内端可顶抵于弹性限位部的顶部支撑平面上,限制驱动臂连接部的前端向下翻转,从而进一步限制驱动臂连接部限位勾槽和限位抵挡部分别从支撑承载部件的凸部与挡沿处脱离。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该适配器在后端向外延伸一挡沿,该挡沿不具有向侧面内端的弹性形变,其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抵挡部抵靠限位,从而限制驱动臂连接部相对于适配器的向后位移;适配器前端还具有一让位部及弹性限位部,所述的弹性限位部用于限制驱动臂连接部前端的下摆,从而避免限位勾槽的弧形勾部从适配器的凸部中脱离;同时侧面上的凸部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的弧形勾部配合,限制驱动臂连接部相对于适配器的向前及向上位移;由于挡沿不具有向内的弹性形变,使得当驱动臂连接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挡沿对驱动臂连接部具有较强的支撑,使得驱动臂连接部与适配器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同时由于弹性限位部及让位部,使得安装时只需将驱动臂连接部的前端向下插入让位部,然后将驱动臂连接部前端向上移动,即可与弹性限位部配合,安装方式简单;在该技术方案中,其适配的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勾槽不强调其上边缘的形状,所述的适配器上的凸部不限制其形状,只需用于与限位勾槽配合。
进一步,当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的弧形勾部内设有一凸点时,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可以如申请号为CN03813102.1中图9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或背景中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与之相对的,所述的适配器的支撑承载部件在侧面与该凸点相对的位置形成让位槽,该让位槽提供凸点滑入的空间。
其中所述弹性限位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所述的弹性限位部为竖直挡板,其直接固设于支撑承载部件的前端,在该竖直挡板朝向支撑承载部件的一侧端面横向延伸一顶部支撑平面,所述的顶部支撑平面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的顶壁前端内侧相抵靠。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勾槽具有一水平设置的上缘,所述适配器的凸部的顶部端面为水平支撑部,该水平支撑部具有用于与限位勾槽的上缘相互抵靠限位的水平支撑面,其下方具有一开口朝下的枢接槽,所述的凸部后端具有一弧形铰接部,该弧形铰接部具有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上的弧形勾部配合的勾部配合面,上述结构设计,通过水平支撑面与限位勾槽的上缘相互抵靠,使得当驱动臂连接部稳定安装在支撑承载部件上时,驱动臂连接部的弧形勾部更不易于以适配器的勾部配合面为铰接支点进行上下摆动。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勾槽在位于弧形勾部的前端还包括一倒勾部,所述的适配器的凸部前端具有一斜向让位部,该斜向让位部用于驱动臂连接部的弧形勾部以凸部的铰接连接部为铰接支点,其驱动臂连接部前端向下摆动时,避免驱动臂连接部的倒勾部与凸部相互干涉。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的底端沿其宽度方向由前至后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底沿和第二底沿,所述的第一底沿朝向凸部的一端与斜向让位部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二底沿的后端与挡沿相互连接,其前端与凸部的弧形铰接部形成一个供驱动臂连接部弧形勾部插入的卡槽,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增设底沿用于加强适配器整体的强度,同时第一底沿增加了凸部的强度,所述的第二底沿与挡沿相互连接加强了挡沿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的弹性限位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所述的第一底沿还具有一朝向支撑承载部件前端延伸的承载板,所述的弹性限位部为竖直挡板,其固设于该承载板上并与支撑承载部件的前端相互间隔,在该竖直挡板朝向支撑承载部件的一侧端面横向延伸一顶部支撑平面。
进一步,所述的顶部支撑平面的下方固设有一直角三角固定块,所述支撑承载部件的让位部为自前向后高度渐升的斜向切面,该直角三角固定块的斜面与让位部的斜向切面相对,其面与面之间相对;通过在顶部支撑平面的下方增设一直角三角固定块,增加了顶部支撑平面的强度,同时所述的直角三角固定块上的斜面使得驱动臂连接部的顶壁前端更容易插入斜面与斜向切面之间,同时在将驱动臂连接部向上移动时,所述的斜面作为导向面,使得驱动臂连接部在向上移动时无需其他辅助,只要单手就可以操作,安装方式简单。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沿承载板的前端还具有一向上延伸设置的挡块,该挡块与竖直挡板之间存在间隔,用于对竖直挡板向外的弹性变形起到限位支撑。
进一步,所述的挡沿沿其竖直方向形成一个开口朝向竖直挡板的U型槽,该U型槽的两侧边延伸至竖直挡板处,U型槽的底部端面至竖直挡板的水平间距自下而上逐步增大,所述的两侧边用于防止竖直挡板向外弹性变形时的左右偏摆,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该两侧边对竖直挡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所述的底部端面用于对竖直挡板向外弹性变形起到限位支撑。
进一步,所述的挡沿具有一朝向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抵挡部方向突出的侧向支撑平面,该侧向支撑平面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抵挡部抵靠。
进一步,当驱动臂连接部的限位抵挡部后端具有一开口朝下的空槽,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后端还具有一尾部,该尾部两侧向外延伸有凸沿,该凸沿可内置于驱动臂连接部的空槽内并与挡沿相连接,所述的凸沿不但加强了挡沿的强度,同时与驱动臂连接部的空槽相抵靠,用于支撑驱动臂连接部后端。
进一步,当支撑承载部件的底端设有第二底沿,所述的挡沿与支撑承载部件的侧面结合部之间设有狭缝,该狭缝用于调节挡沿受力向后弹性变形的余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前述适配器的雨刷。
一种雨刷,它包括上述所述任一种的适配器,该适配器藉由枢轴连接部可铰接地设置在雨刷组件上,通过适配器实现雨刷组件与驱动臂的连接。
采用上述适配器制成的雨刷,能够确保雨刷能更稳定地连接至驱动臂连接部,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的适配器和驱动臂连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和驱动臂连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的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与驱动臂连接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8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与驱动臂连接部的安装步骤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适配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驱动臂连接部1 侧壁11 限位勾槽12 限位抵挡部13 弧形勾部121
凸点122 倒勾部14 上缘15 空槽16 顶壁17
适配器2 支撑承载部件200 侧面21 凸部22 枢轴连接部23 挡沿24
让位部25 弹性限位部26 支撑平面261 让位槽27
斜向让位部221 水平支撑部222 弧形铰接部223 枢接槽231
第一底沿281 第二底沿282 卡槽224 承载板283 三角固定块262
挡块29 侧边291 狭缝242 尾部28 凸沿284 竖直挡板263
斜向限位面2211 水平支撑面2221 顶面212 勾部配合面2231 侧向支撑平面241
定位基准部211 支撑块264 斜向切面2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雨刷组件的定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知晓该雨刷组件至少具有雨刷支架、雨刷胶条及设置在雨刷支架中部用于与适配器枢轴连接部相互铰接的枢轴连接座,该雨刷支架可以为有骨支架或者是由弹片组成的无骨支架,或者由有骨支架与弹片共同组成的混合支架,该雨刷支架的底部直接或间接固设有雨刷胶条,雨刷支架用于传递驱动臂施加至雨刷胶条往复摆动的侧向力,并确保雨刷胶条紧贴车辆的挡风玻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比方对于“前”、“后”方向,在说明书附图中有清楚的方位箭头指向,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技术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雨刷组件通过适配器与机动车的驱动臂进行连接,通过驱动臂带动雨刷组件在风挡玻璃表面来回刮刷,所述的驱动臂前端具有驱动臂连接部1,如图2所示,该驱动臂的前端设有驱动臂连接部1,该驱动臂连接部1由两侧壁11和顶壁17合围形成的U型槽构件,所述的两侧壁11由前至后分别具有限位勾槽12及限位抵挡部13,且所述限位勾槽12至少具有一弧形勾部121,所述的弧形勾部121内还设有一凸点122,所述的限位勾槽12的前端还包括一倒勾部14,所述的限位勾槽12的上缘15为水平设置,所述的限位抵挡部13后端还具有一开口朝下的空槽16。
与该驱动臂连接部1相连接的适配器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2至图11所述,所述的适配器2a包括一支撑承载部件200,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200为块状体,其包括两侧面21和一顶面212,该支撑承载部件200用于内嵌至驱动臂连接部1内,用于实现驱动臂连接部1相对于适配器2a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向下的限位。
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侧面21上具有一让位槽27,该让位槽27与驱动臂连接部 1上的凸点122位置相对,为安装驱动臂连接部1的凸点122时提供让位作用;所述的侧面21的外侧端面上还具有若干个定位基准部211,通过增设定位基准部211方便控制适配器2a侧面21配合面的尺寸精度,使得当适配器2a内置于驱动臂连接部1的内端时,两者之间不会产生沿其宽度方向的晃动,此时只需保证定位基准部211的加工精度,就可实现适配器2a与驱动臂连接部1的适配,其大大降低了适配器2a的加工难度,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同时在适配器2a的侧面21上设有工艺孔,其用于防止注塑过程中产生的缩料,导致其外表面不够平整,影响驱动臂连接部1与适配器2a之间的配合。
每个所述的侧面21中间还向外凸出形成一凸部22,在该凸部22中间形成一枢轴连接部23,本实施例中的枢轴连接部23为位于凸部22中的一开口向下的枢接槽231,所述的雨刷组件上还固设有铰接座,该铰接座对应的位置设有枢接轴(图未示),通过枢接轴与枢接槽231相互配合形成枢轴连接关系(图未示),使适配器2a能够以枢接槽231作为铰接支点沿其长度方向上下摆动。
适配器2a的凸部22表面由前至后包括斜向让位部221、水平支撑部222及弧形铰接部 223,所述的水平支撑部222具有用于与限位勾槽12的上缘15相互抵靠限位的水平支撑面 2221,所述的弧形铰接部223具有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1上的弧形勾部121配合的勾部配合面2231,所述的水平支撑面2221与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勾槽12的上缘15相互抵靠,使得当驱动臂连接部1稳定安装在适配器2a上时不会产生上、下摆动;所述的勾部配合面 2231与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配合,使得驱动臂连接部1可以以弧形铰接部223 作为铰接支点进行旋转,当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以凸部22的弧形铰接部223为铰接支点,其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向下摆动时,所述的斜向让位部221避免驱动臂连接部1 的倒勾部14与凸部22相互干涉,该勾部配合面2231的轮廓设计需与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的轮廓相适配,具体到本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由于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由圆弧段1211及斜面段1212构成,因此与该弧形勾部121相适配的勾部配合面2231也包括一个圆弧段22311和斜面段22312。
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底端沿其宽度方向由前至后还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底沿 281和第二底沿282,所述的第一底沿281位于凸部22前端,其朝向凸部22的一端与斜向让位部221相互连接,其背向凸部22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承载板283,使该承载板283位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前端形成承载板283,所述的第二底沿282位于凸部22后端,其前端与凸部22的弧形铰接部223之间形成一个供驱动臂连接部1弧形勾部121插入的卡槽 224,所述的第二底沿282前端还具有一弧形面2821,该弧形面2821为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提供让位空间;所述的第二底沿282后端向后延伸,其末端向上延伸一挡沿24,所述的挡沿24位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的挡沿24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侧面21结合部之间设有狭缝242,该狭缝242用于调节挡沿24受力向后弹性变形的余量,且该挡沿24在受力状态下不具有朝向支撑承载部件200两侧面21内端的弹性形变,所述的挡沿24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抵挡部13相互抵靠限位,其上还具有一朝向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抵挡部13方向突出的侧向支撑平面241,该侧向支撑平面241 形成竖直的支撑平面,其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抵挡部13抵靠。
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200的顶面212后端还具有一尾部28,所述的尾部28与顶面212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尾部28两侧还向延伸有凸沿284,所述的凸沿284与前端与挡沿24上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底沿282、挡沿24及凸沿284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的挡沿 24延伸方向为向上延伸,所述的第二底沿282与凸沿284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的凸沿284 可内置于驱动臂连接部1的空槽16内,与空槽16相抵靠,用于支撑驱动臂连接部1的后端。
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200的顶面212前端还具有一供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向下翻转的让位部25,所述的让位部25为位于顶面212前端一自前向后高度渐升的斜向切面251,所述的斜向切面251前端还具有一弹性限位部26,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限位部26为竖直挡板263,其固设于第一底沿281前端的承载板283上并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前端相互间隔,在该竖直挡板263朝向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一侧端面上横向延伸一顶部支撑平面261,该顶部支撑平面261的高度≤支撑承载部件200的顶面212的高度,优选顶部支撑平面261的高度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顶面212的高度平齐,所述的顶部支撑平面261的下方还固设有一直角三角固定块262,该直角三角固定块262的斜面与让位部25的斜向切面251相对,所述的斜面与斜向切面251之间不要求平行,其面与面之间形成供驱动臂连接部1的顶壁进入的空间。
所述的竖直挡板263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其分别为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竖直挡板263受力朝远离支撑承载部件200的方向向外弹性变形,使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可向下翻转至让位部25,而不与竖直挡板263上的顶部支撑平面261产生相互干涉;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竖直挡板263处于复位稳定状态,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向上移出让位部25,其顶壁17内端可顶抵于竖直挡板263的顶部支撑平面261上,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的向下翻转,从而进一步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 限位勾槽12和限位抵挡部13分别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凸部22和挡沿24处脱离。
所述的第一底沿281承载板283的前端还具有一向上延伸设置的挡块29,其与竖直挡板263之间存在间隔,用于对竖直挡板263向外的弹性变形起到限位支撑,该挡块29沿其竖直方向形成一个开口朝向竖直挡板263的U型槽,该U型槽包括两侧边291及一底部端面,该U型槽的两侧边291延伸至竖直挡板263处,U型槽的底部端面至竖直挡板263的水平间距自下而上逐步增大,如图5所示,所述的底部端面底端距竖直挡板263之间的距离X1<其顶端距竖直挡板263之间的距离X2。
在竖直挡板263朝向挡块29的一面的底部上还增设一支撑块264,该支撑块264倾斜抵靠至竖直挡板263上,其用于加强竖直挡板263底部的强度。
具体安装方式:如图8至图11所示,将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向下倾斜安装,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勾槽12对准适配器2a的凸部22,其顶壁17插入直角三角固定块262 的斜面和让位部25的斜向切面251之间所预留的空间,将驱动臂连接部1向前移动,直至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顶靠至竖直挡板263上且限位勾槽12的弧形勾部121与凸部22的弧形铰接部223的勾部配合面2231抵靠接触,所述的竖直挡板263受力朝远离支撑承载部件200的方向向外弹性变形,然后将驱动臂连接部1以弧形铰接部223为铰接支点,使其前端向上移动,所述的限位勾槽12的弧形勾部121插入凸部22与第二底沿282之间的卡槽224中,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从直角三角固定块262的斜面向上移,恰好使竖直挡板263进一步向外弹性变形,待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越过该斜面,则竖直挡板263回复原位,此时,所述的驱动臂连接部1的顶壁17前端抵靠至顶部支撑平面261上,从而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下摆,避免其限位勾槽12的弧形勾部121从适配器2a的凸部22 的勾部配合面2231处脱离,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的自由端位于适配器2a的凸部22的下方,藉由限位勾槽12与凸部22之间的顶抵配合,即凸部22的水平支撑面2221 与限位勾槽12的上缘15相互抵靠限位,限位勾槽12的弧形勾部121与凸部22的弧形铰接部223相互抵靠限位,后者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相对于适配器2a向上及向前位移,前者使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更不易于以适配器2a的勾部配合面2231(弧形铰接部 223)为铰接支点进行上下摆动;同时所述的挡沿24与限位抵挡部13相互抵靠限位,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的向后位移,从而将驱动臂连接部1与适配器2a相互固定连接,其如图7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适配器2b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其与第一个实施例只在弹性限位部26件上存在区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限位部26件为竖直挡板263,其直接固设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前端,其余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其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一种雨刷,它包括前述的适配器2a、2b,该适配器用于实现雨刷组件与驱动臂的连接,即该种类型的雨刷与传统雨刷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采用了前述的适配器,其所使用的雨刷组件的结构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结构特征,关于如何将适配器安装至雨刷组件也是一个传统的公知技术,一般是使适配器可沿雨刷组件长度方向可上下摆动的安装至对应的位置,因此不再累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适配器所具有的实用新型构思至少包括可弹性形变的限位板、支撑承载部件前端的让位部及在受力状态下不易内折的挡沿,因此该适配器不仅仅适用本具体实施例所揭示的驱动臂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同样也可适用于专利为CN03813102.1的专利文献所揭示的另外两种驱动臂连接部(该专利文件中的图4及图9),亦或其他带有限位勾槽,且该限位勾槽具有弧形勾部的驱动臂连接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只需对其适配器的凸部或尾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即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只要运用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均视为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适配器(2),其作为雨刷组件与驱动臂之间的连接件,该驱动臂的前端设有驱动臂连接部(1),该驱动臂连接部(1)由两侧壁(11)和顶壁(17)合围形成的U型槽构件,所述的两侧壁(11)由前至后分别具有限位勾槽(12)及限位抵挡部(13),且所述限位勾槽(12)至少具有一弧形勾部(121);
所述的适配器(2)具有一支撑承载部件(200),该支撑承载部件(200)内嵌至驱动臂连接部(1)内,用于实现驱动臂连接部(1)相对于适配器(2)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两侧面(21)还向外形成一凸部(22),在凸部(22)上或者在两侧面(21)位于凸部(22)下方且相对于驱动臂连接部(1)限位勾槽(12)处形成枢轴连接部(23),藉由该枢轴连接部(23)使适配器(2)可以其为铰接支点上下摆动,且所述的凸部(22)与驱动臂限位勾槽(12)的弧形勾部(121)相抵靠,使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勾槽(12)可以该凸部(22)为铰接支点,带动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上、下摆动;当驱动臂连接部(1)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凸部(22)用于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相对于适配器(2)的向前及向上位移;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两侧面(21)后端分别向外延伸一挡沿(24),其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1)限位抵挡部(13)相互抵靠限位,且该挡沿(24)在受力状态下不具有朝向支撑承载部件(200)两侧面(21)内端弹性形变,从而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相对于适配器(2)的向后位移;在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前端还具有一供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向下翻转的让位部(25),在让位部(25)的前端还增设一弹性限位部(26),该弹性限位部(26)上具有一顶部支撑平面(261);
该弹性限位部(26)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限位部(26)受力朝远离支撑承载部件(200)的方向向外弹性变形,使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可向下翻转至让位部(25),而不与弹性限位部(26)的顶部支撑平面(261)产生相互干涉;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限位部(26)处于复位稳定状态,驱动臂连接部(1)的前端向上移出让位部(25),其顶壁(17)内端可顶抵于弹性限位部(26)的顶部支撑平面(261)上,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的向下翻转,从而进一步限制驱动臂连接部(1)限位勾槽(12)和限位抵挡部(13)分别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凸部(22)和挡沿(24)处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内设有一凸点(122)时,所述支撑承载部件(200)与该凸点(122)相对的侧面(21)形成让位槽(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限位部(26)为竖直挡板(263),其直接固设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前端或者间隔固设于增设在支撑承载部件(200)底部前端的一个承载板(283),在该竖直挡板(263)朝向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一侧端面横向延伸一顶部支撑平面(2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当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勾槽(12)具有一水平设置的上缘(15);所述凸部(22)的顶部端面为水平支撑部(222),该水平支撑部(222)具有用于与限位勾槽(12)的上缘(15)相互抵靠限位的水平支撑面(2221),其下方具有一开口朝下的枢接槽(231);所述的凸部(22)后端具有一弧形铰接部(223),该弧形铰接部(223)具有用于与驱动臂连接部(1)上的弧形勾部(121)配合的勾部配合面(2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当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勾槽(12)在位于弧形勾部(121)的前端还包括一倒勾部(14),所述的凸部(22)的前端具有一斜向让位部(221),该斜向让位部(221)用于驱动臂连接部(1)的弧形勾部(121)以凸部(22)的弧形铰接部(223)为铰接支点,其驱动臂连接部(1)前端向下摆动时,避免驱动臂连接部(1)的倒勾部(14)与凸部(22)相互干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底端沿其宽度方向由前至后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底沿(281)和第二底沿(282),所述的第一底沿(281)朝向凸部(22)的一端与斜向让位部(221)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二底沿(282)的后端与挡沿(24)相互连接,其前端与凸部(22)的弧形铰接部(223)形成一个供驱动臂连接部(1)弧形勾部(121)插入的卡槽(2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沿(281)还具有一朝向支撑承载部件(200)前端延伸的承载板(283),所述的弹性限位部(26)为竖直挡板(263),其固设于该承载板(283)上并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前端相互间隔,在该竖直挡板(263)朝向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一侧端面横向延伸一顶部支撑平面(261)。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支撑平面(261)的下方固设有一直角三角固定块(262),所述支撑承载部件(200)的让位部(25)为自前向后高度渐升的斜向切面(251),该直角三角固定块(262)的斜面与让位部(25)的斜向切面(251)相对,且所述的顶部支撑平面(261)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顶面(212)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沿(281)承载板(283)的前端还具有一向上延伸设置的挡块(29),该挡块(29)与竖直挡板(263)之间存在间隔,用于对竖直挡板(263)向外的弹性变形起到限位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块(29)沿其竖直方向形成一个开口朝向竖直挡板(263)的U型槽(291),该U型槽(291)的两侧边(2911)延伸至竖直挡板(263)处,U型槽(291)的底部端面(2912)至竖直挡板(263)的水平间距自下而上逐步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沿(24)具有一朝向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抵挡部(13)方向突出的侧向支撑平面(241)。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11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当驱动臂连接部(1)的限位抵挡部(13)后端具有一开口朝下的空槽(16),所述的支撑承载部件(200)后端还具有一尾部(28),该尾部(28)两侧向外延伸有凸沿(284),该凸沿(284)可内置于驱动臂连接部(1)的空槽(16)内并与挡沿(24)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配器(2),其特征在于,当支撑承载部件(200)的底端设有第二底沿(282),所述的挡沿(24)与支撑承载部件(200)的侧面(21)结合部之间设有狭缝(242),该狭缝(242)用于调节挡沿(24)受力向后弹性变形的余量。
14.一种雨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2),该适配器(2)藉由枢轴连接部(23)可铰接地设置在雨刷组件上,通过适配器(2)实现雨刷组件与驱动臂的连接。
CN202120051280.4U 2021-01-09 2021-01-09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Active CN214523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1280.4U CN214523704U (zh) 2021-01-09 2021-01-09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1280.4U CN214523704U (zh) 2021-01-09 2021-01-09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3704U true CN214523704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01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1280.4U Active CN214523704U (zh) 2021-01-09 2021-01-09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3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9389B2 (en) Connecting unit for wiper arm and flat wiper blade with the same
US8615841B2 (en) Connecting unit for hook wiper arm and flat wiper blade with the same
US8671505B2 (en) Windshield wiper blade assembly
US8286298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flat wiper blade to wiper arms
JP5335133B2 (ja) ワイパアームに固く結合された結合エレメントを枢着式に結合するための接続装置
EP2813403B1 (en) Wiper system
US6353962B1 (en) Wiper and wiper blade for vehicles
JP2003508294A (ja) ワイパブレードをワイパアームに連結するための連結片
JP2013056663A (ja) ワイパーブレード組立体
CN214523704U (zh)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KR200438836Y1 (ko) 와이퍼 블레이드의 어댑터
KR101879694B1 (ko) 와이퍼 블레이드 조립체
KR20090001292U (ko) 와이퍼 블레이드의 어댑터
JP2002370622A (ja) ワイパブレード
CN113830029B (zh)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JP5015726B2 (ja) 車両用ワイパ
US20020174504A1 (en) Adapter for windshield wiper arms
CN113561941B (zh)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GB2306565A (en) Drive arm assembly for windscreen wipers
CN113561942B (zh)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CN113815570B (zh) 一种连接器及雨刷
CN214492829U (zh) 雨刮连接器
CN210822161U (zh) 一种适配u型刮臂的雨刷连接器及其雨刷
CN213056997U (zh) 一种装卸方便的汽车雨刷连接装置
KR100995523B1 (ko) 와이퍼 커넥터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