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9211U - 一种内圆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圆磨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19211U CN214519211U CN202121277423.XU CN202121277423U CN214519211U CN 214519211 U CN214519211 U CN 214519211U CN 202121277423 U CN202121277423 U CN 202121277423U CN 214519211 U CN214519211 U CN 2145192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nding
- grinding machine
- machine body
- internal
- storage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圆磨床,包括内圆磨床本体,内圆磨床本体上设有固定架和打磨机构,打磨机构包括砂轮,固定架位于内圆磨床本体上表面的左侧,打磨机构位于内圆磨床本体上表面的右侧,固定架的外侧设有防护罩,防护罩的前端设有供工件安装的开口,防护罩的前侧滑动设有防护门,内圆磨床本体中设有储液槽,内圆磨床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排液孔且若干排液孔位于储液槽的正上方,打磨机构的外部设有冷却仓,冷却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连接管道与储液槽连通,连接管道上串联设有液泵,出水口上连接有喷淋头,砂轮的外部设有防护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圆磨床。
背景技术
内圆磨床是一种用于磨削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内孔表面及其端面的加工制造机器,目前广泛使用的内圆磨床包括内圆磨床本体,内圆磨床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架和打磨机构,这种内圆磨床在使用过程中,打磨机构自身发热严重,经常需要进行停止冷却,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工作人员在卸下工件时,高速旋转的砂轮容易对工作人员的手部造成伤害,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工件的磨削处处于敞开状态,工件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喷淋在工件上的液体容易在砂轮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产生飞溅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安全隐患小的内圆磨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圆磨床,包括内圆磨床本体,所述内圆磨床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架和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位于内圆磨床本体上表面的左侧,所述打磨机构位于内圆磨床本体上表面的右侧,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工件磨削处罩在防护罩内部,所述防护罩的前端设置有供工件安装的开口,所述防护罩的前侧滑动设置有防护门,所述内圆磨床本体中设置有储液槽,所述内圆磨床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排液孔且若干排液孔位于储液槽的正上方,所述打磨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冷却仓,所述冷却仓与打磨机构的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冷却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管道与储液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串联设置有液泵,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喷淋头,所述砂轮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砂轮挡板、滑轮安装板、弹簧和钢丝绳,所述滑轮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打磨机构的上方,所述滑轮安装板的下表面通过固定螺母连接有滑轮,所述打磨机构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卡箍,所述砂轮挡板通过销轴与卡箍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和钢丝绳的上端与滑轮的轮槽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和钢丝绳的下端分别与砂轮挡板的两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内圆磨床的过程中,加工工件时,打磨机构驱动砂轮向左移动,卡箍随着打磨机构一同向左移动,卡箍在移动过程中通过钢丝绳将砂轮挡板围绕销轴逐渐翻起,当砂轮处在工件磨削区域时,砂轮挡板完全翻起将砂轮露出,在工件磨削结束后,砂轮随着打磨机构的移动向右移动,砂轮挡板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落下,最终将砂轮完全遮挡,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拆卸工件时,能够将工作人员手部和砂轮分隔,降低了安全隐患,并且在工作过程中,液泵能够将储液槽中的冷却用液体泵至冷却仓,从而有效利用冷却液体对打磨机构进行冷却,降低了打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过热的现象,从而不用经常进行停机等待打磨机构降温冷却,冷却液体通过喷淋头能够喷淋在工件上,从而对磨削过程中的工件进行降温,喷淋出的冷却液体能够通过排液孔回到储液槽中,同时在磨削过程中,滑动防护门将工件磨削处完全罩在防护罩内,防护罩能够防止工件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喷淋在工件上的冷却液到处飞溅,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隐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罩的前侧壁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防护门与防护罩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相互配合的滑块,所述滑槽和滑块的截面均呈T字形,所述滑块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内圆磨床的过程中,通过防护罩前端的开口将空间放置在固定架上,然后将防护门向右滑动,通过滑块与滑槽相互配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移动防护门,若干滚珠能够减少防护门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在工件磨削的过程中,防护门和防护罩能够将飞溅的碎屑和冷却液隔绝在防护罩内,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防护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能够方便使用者在工件磨削过程中对工件情况进行观测,提高了内圆磨床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防护门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观察窗的清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内圆磨床的过程中,观察窗的上清理组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观察窗上粘附的污渍清理,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工件在磨削过程中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刷、连接柱和转动把手,所述清理刷转动设置在观察窗的内侧,所述连接柱贯穿防护门,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清理刷固定,另一端与转动把手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柱转动,从而带动清理刷转动,清理刷将观察床内侧附着的污渍刮落,使观察窗恢复清晰,方便工作人员对工件情况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圆磨床,包括内圆磨床本体1,所述内圆磨床本体1上设置有固定架2和打磨机构3,所述打磨机构3包括砂轮31,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2位于内圆磨床本体1上表面的左侧,所述打磨机构3位于内圆磨床本体1上表面的右侧,所述固定架2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4,所述防护罩4将工件磨削处罩在防护罩4内部,所述防护罩4的前端设置有供工件安装的开口41,所述防护罩4的前侧滑动设置有防护门5,所述内圆磨床本体1中设置有储液槽6,所述内圆磨床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排液孔61且若干排液孔61位于储液槽6的正上方,所述打磨机构3的外部设置有冷却仓7,所述冷却仓7与打磨机构3的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冷却仓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出水口71和进水口72,所述进水口72通过连接管道8与储液槽6连通,所述连接管道8上串联设置有液泵81,所述出水口71上连接有喷淋头9,所述砂轮3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砂轮挡板10、滑轮安装板11、弹簧12和钢丝绳13,所述滑轮安装板11固定设置在打磨机构3的上方,所述滑轮安装板11的下表面通过固定螺母连接有滑轮14,所述打磨机构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卡箍15,所述砂轮挡板10通过销轴与卡箍15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12和钢丝绳13的上端与滑轮14的轮槽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2和钢丝绳13的下端分别与砂轮挡板10的两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内圆磨床的过程中,加工工件时,打磨机构驱动砂轮向左移动,卡箍随着打磨机构一同向左移动,卡箍在移动过程中通过钢丝绳将砂轮挡板围绕销轴逐渐翻起,当砂轮处在工件磨削区域时,砂轮挡板完全翻起将砂轮露出,在工件磨削结束后,砂轮随着打磨机构的移动向右移动,砂轮挡板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落下,最终将砂轮完全遮挡,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拆卸工件时,能够将工作人员手部和砂轮分隔,降低了安全隐患,并且在工作过程中,液泵能够将储液槽中的冷却用液体泵至冷却仓,从而有效利用冷却液体对打磨机构进行冷却,降低了打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过热的现象,从而不用经常进行停机等待打磨机构降温冷却,冷却液体通过喷淋头能够喷淋在工件上,从而对磨削过程中的工件进行降温,喷淋出的冷却液体能够通过排液孔回到储液槽中,同时在磨削过程中,滑动防护门将工件磨削处完全罩在防护罩内,防护罩能够防止工件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喷淋在工件上的冷却液到处飞溅,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隐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4的前侧壁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槽42,所述防护门5与防护罩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42相互配合的滑块,所述滑槽42和滑块的截面均呈T字形,所述滑块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内圆磨床的过程中,通过防护罩前端的开口将空间放置在固定架上,然后将防护门向右滑动,通过滑块与滑槽相互配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移动防护门,若干滚珠能够减少防护门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在工件磨削的过程中,防护门和防护罩能够将飞溅的碎屑和冷却液隔绝在防护罩内,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门5上设置有观察窗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能够方便使用者在工件磨削过程中对工件情况进行观测,提高了内圆磨床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门5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观察窗51的清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内圆磨床的过程中,观察窗的上清理组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观察窗上粘附的污渍清理,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工件在磨削过程中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刷16、连接柱17和转动把手18,所述清理刷16转动设置在观察窗51的内侧,所述连接柱17贯穿防护门5,所述连接柱17的一端与清理刷16固定,另一端与转动把手18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柱转动,从而带动清理刷转动,清理刷将观察床内侧附着的污渍刮落,使观察窗恢复清晰,方便工作人员对工件情况进行观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内圆磨床,包括内圆磨床本体,所述内圆磨床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架和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位于内圆磨床本体上表面的左侧,所述打磨机构位于内圆磨床本体上表面的右侧,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工件磨削处罩在防护罩内部,所述防护罩的前端设置有供工件安装的开口,所述防护罩的前侧滑动设置有防护门,所述内圆磨床本体中设置有储液槽,所述内圆磨床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排液孔且若干排液孔位于储液槽的正上方,所述打磨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冷却仓,所述冷却仓与打磨机构的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冷却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管道与储液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串联设置有液泵,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喷淋头,所述砂轮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砂轮挡板、滑轮安装板、弹簧和钢丝绳,所述滑轮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打磨机构的上方,所述滑轮安装板的下表面通过固定螺母连接有滑轮,所述打磨机构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卡箍,所述砂轮挡板通过销轴与卡箍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和钢丝绳的上端与滑轮的轮槽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和钢丝绳的下端分别与砂轮挡板的两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前侧壁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防护门与防护罩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相互配合的滑块,所述滑槽和滑块的截面均呈T字形,所述滑块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滚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观察窗的清理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刷、连接柱和转动把手,所述清理刷转动设置在观察窗的内侧,所述连接柱贯穿防护门,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清理刷固定,另一端与转动把手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77423.XU CN214519211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一种内圆磨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77423.XU CN214519211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一种内圆磨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19211U true CN214519211U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828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77423.XU Active CN214519211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一种内圆磨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192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27484A (zh) * | 2021-11-04 | 2022-01-14 | 浙江翎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磨床磨削液循环去污再利用系统 |
-
2021
- 2021-06-08 CN CN202121277423.XU patent/CN21451921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27484A (zh) * | 2021-11-04 | 2022-01-14 | 浙江翎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磨床磨削液循环去污再利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81845B (zh) | 一种金属件打磨装置 | |
CN108081046A (zh) | 一种高速钢用打磨装置 | |
CN214519211U (zh) | 一种内圆磨床 | |
CN210255525U (zh) | 一种五金零件加工用打磨设备 | |
CN211439322U (zh) | 一种防护式不锈钢加工抛光装置 | |
CN110653672B (zh) | 一种高精度数控内圆磨床 | |
CN206185620U (zh) | 一种高速钢用打磨装置 | |
CN108941762B (zh) | 一种压裂泵阀箱切割机床冷却液循环一体装置 | |
CN210968287U (zh) | 一种机械配件加工精准打磨装置 | |
CN214869595U (zh) | 一种矿山机械加工用工件表面除锈处理装置 | |
CN214079402U (zh) | 一种可利用自身势能进行排水冷却的钻床 | |
CN207372842U (zh) |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 | |
CN111958344B (zh) | 一种自动化轴承打磨机 | |
CN211708871U (zh) | 一种旋耕机变速箱体毛刺去除装置 | |
CN213945989U (zh) | 一种具有防迸溅功能的金属加工打磨机床 | |
CN108890501B (zh) | 一种活塞环开口机及活塞环开口方法 | |
CN221696292U (zh) | 一种花岗石加工装置 | |
CN208262513U (zh) | 一种卧式打磨机 | |
CN221792304U (zh) | 一种磨床上的水冷装置 | |
CN217475627U (zh) | 通信器材修整砂轮机 | |
CN211072098U (zh) | 一种螺旋伞齿轮去毛刺装置 | |
CN214685554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用冷却装置 | |
CN218488128U (zh) | 一种铝卷加工用轧辊磨床 | |
CN220074329U (zh) | 一种五金配件生产用抛光装置 | |
CN220699171U (zh) | 一种可避免碎屑飞溅的打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