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7065U -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7065U
CN214507065U CN202120853362.0U CN202120853362U CN214507065U CN 214507065 U CN214507065 U CN 214507065U CN 202120853362 U CN202120853362 U CN 202120853362U CN 214507065 U CN214507065 U CN 214507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ircuit
signal
optical coupler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33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李信合
方宇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33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7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7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7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其中,隔离通讯电路包括: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主机和从机用于输出信号;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起开关通断作用;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用于上拉或下拉信号。该方式中通过光耦的作用,对I2C信号进行隔离,然后通过开关电路和电阻电路的设计以及作用,控制信号导通和关闭、上拉或下拉,最终使输入端和接收端的信号保持一致。电路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背景技术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两线式串行总线)总线是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它只需要两根线即可在连接于总线上的器件之间传送信息。I2C总线目前已被用在大多数设备的通讯上。然而,在一些场景下,常常存在着I2C需要在多块单独供电的单板上进行信号传输的情况,由于各个单板单独供电,因此参考地也不同,无法直接进行通讯,通常需要软件调控或使用多个单片机控制,这样操作复杂且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以简化操作、降低错误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包括: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第一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依次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开关电路、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和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依次连接;从机的数据信号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均与第二光耦芯片连接;主机和从机用于输出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还与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还与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还与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还与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与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包括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一电阻;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用于上拉或下拉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光耦芯片和第二光耦芯片包含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偏置电阻和限流电阻;偏置电阻用于调整信号的电压、限流电阻用于调整信号的电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光耦电路;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与主机的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还与电源连接;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与从机的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还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光耦电路包含第三光耦芯片、上拉电阻、限流电阻和滤波电容。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包括:主机、从机和上述的隔离通讯电路;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主机的时钟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从机的时钟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通过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上拉或下拉主机和从机输出的信号,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起开关通断作用;该方式中通过光耦的作用,对I2C信号进行隔离,然后通过开关电路和电阻电路的设计以及作用,控制信号导通和关闭、上拉或下拉,最终使输入端和接收端的信号保持一致。电路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一些场景下,常常存在着I2C需要在多块单独供电的单板上进行信号传输的情况,由于各个单板单独供电,因此参考地也不同,无法直接进行通讯,通常需要软件调控或使用多个单片机控制,这样操作复杂且容易出错。为了解决主、从机分别使用独立电源进行供电(不共地)时无法直接进行I2C通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电路简单且无需软件调控就能实现I2C信号的隔离通信。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隔离通讯电路包括: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
其中,第一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依次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开关电路、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和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依次连接;主机的数据信号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均与第一光耦芯片连接;从机的数据信号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均与第二光耦芯片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还与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还与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
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还与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还与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
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与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光耦芯片中标号1、2、3的端口分别为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主机的SDA1(SerialData1,第一数据线)端口表征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从机的SDA2(SerialData2,第二数据线)端口表征从机的数据信号端。
主机和从机用于输出信号;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起开关通断作用;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用于上拉或下拉信号。
其中,本实施例的数据信号可以为单向传输,也可以为双向传输。其中,以双向传输为例,即数据可以从主机的SDA1传输到从机的SDA2,也可以从从机的SDA2传输到主机的SDA1。
当SD1传输到SDA2时,如果SD1为高电平,SDA2可以被第二信号调整模块拉到高电平;如果SD1为低电平,SDA2可以被第二信号调整模块拉到低电平,从而保证SD1和SD2的电平一致。
当SD2传输到SDA1时,如果SD2为高电平,SDA1可以被第一信号调整模块拉到高电平;如果SD2为低电平,SDA1可以被第一信号调整模块拉到低电平,从而保证SD1和SD2的电平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通过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上拉或下拉主机和从机输出的信号,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起开关通断作用;该方式中通过光耦的作用,对I2C信号进行隔离,然后通过开关电路和电阻电路的设计以及作用,控制信号导通和关闭、上拉或下拉,最终使输入端和接收端的信号保持一致。电路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如图2所示的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包括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用于上拉或下拉信号;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起开关通断作用。
如图2所示,第一光耦芯片输入端1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输入端2与主机数据信号端SDA1连接,并同时与第一上拉电阻一端和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输出端3与第二开关电路连接,并同时与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输出端4接地。第一上拉电阻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
第二光耦芯片输入端1与第二开关电路连接,输入端2与从机数据信号端SDA2连接,并同时与第二上拉电阻一端和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输出端3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并同时与第一二极管负极连接,输出端4接地。第二上拉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连接。
除了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中间进行信号交互之外,主机的时钟信号端也可以与从机的时钟信号段进行交互。因此,上述隔离通讯电路,还包括:第三光耦电路;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与主机的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还与电源连接;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与从机的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还接地。
如图2所示,第三光耦电路输入端与主机时钟信号端CLK(Clock,时钟)1和电源部分连接,输出端与从机时钟信号端CLK2和地连接。
参见图3所示的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图3的上半部分表征了SDA1与SDA2的连接关系,下半部分表征了CLK1与CLK2的连接关系。其中,第一上拉电阻为R2,第二上拉电阻为R7,均起信号上拉作用,将SDA1和SDA2信号上拉到高电平。
第一开关电路包括Q1、R3、R4,第二开关电路包括Q2、R5、R6,R3和R6为偏置电阻,R4和R5为限流电阻,Q1、Q2均为NPN型三极管,第一、第二开关电路起开关通断作用。
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分别为U1、U2,起开关通断作用,当输入端1、2存在电势差时,内部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内部光敏三极管导通(即输出端3、4导通)。第三光耦电路包括R1、R8、R9、U3、C2,R1和R9为起上拉电阻作用,R8起限流电阻作用,C2起滤波作用,U3起开关通断作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分别为D1、D2,起电路单向导通作用和下拉作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为NPN型三极管。第一光耦芯片和第二光耦芯片包含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述隔离通讯电路还包括:偏置电阻和限流电阻;偏置电阻用于调整信号的电压、限流电阻用于调整信号的电流。第三光耦电路包含第三光耦芯片、上拉电阻、限流电阻和滤波电容。
图3所示的隔离通讯电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主、从机分别使用独立电源进行供电(不共地)时无法直接进行I2C通讯的问题。其工作原理为:
对于时钟信号的传输,时钟信号为单向传输(主机→从机,即CLK1→CLK2),如图3所示,当CLK1为高电平时,光耦U3的输入端1为高电平,输入端2为高电平,因此输出端3和4断开,CLK2被VDD2拉高为高电平;当CLK1为低电平时,光耦U3的输入端1为高电平,输入端2为低电平,因此输出端3和4导通,CLK2被GND2拉低为低电平。
对于数据信号的传输,数据信号为双向传输,即
Figure BDA0003036204730000091
如图3所示。
当SDA1→SDA2时,Q2和U2不工作,均属于断开状态;当SDA1为高电平时,U1的输入端1和2都为高电平,Q1基极和发射极都为高电平,U1和Q1都不工作,U1的输出端3和4断开,SDA2通过上拉电阻R7被VDD2拉为高电平;当SDA1为低电平时,U1的输入端1为高电平,输入端2为低电平,U1导通;Q1基极为高电平,发射极为低电平,Q1导通;SDA2通过D2和U1的输出端3和4被GND2拉为低电平。
同理,当SDA2→SDA1时,Q1和U1不工作,均属于断开状态;当SDA2为高电平时,U2的输入端1和2都为高电平,Q2基极和发射极都为高电平,U2和Q2都不工作,U2的输出端3和4断开,SDA1通过上拉电阻R2被VDD1拉为高电平;当SDA2为低电平时,U2的输入端1为高电平,输入端2为低电平,U2导通;Q2基极为高电平,发射极为低电平,Q2导通;SDA1通过D1和U2的输出端3和4被GND1拉为低电平。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如图4所示的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用于上拉或下拉信号。
如图4所示,第一光耦芯片输入端1与第一电阻电路连接,同时与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第二开关电路连接,输入端2与第三开关电路连接,输出端3与第二电阻电路连接,输出端4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第三开关电路与主机数据信号端SDA1相连,并同时与第一电阻电路以及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
第二光耦芯片输入端1与第二电阻电路连接,同时与第二二极管负极和第一开关电路连接,输入端2与第四开关电路连接,输出端3与第一电阻电路连接,输出端4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第四开关电路与从机数据信号端SDA2连接,并同时与第二电阻电路连接。
第三光耦电路输入端与主机时钟信号端CLK1和电源部分连接,输出端与从机时钟信号端CLK2和地连接。
参见图5所示的另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图5的上半部分表征了SDA1与SDA2的连接关系,下半部分表征了CLK1与CLK2的连接关系。其中,第一电阻电路包括R2、R3、R4,第二电阻电路包括R5、R6、R7,其中R2、R7为上拉电阻,R4、R5为限流电阻,R3、R6为偏置电阻。第一开关电路包括Q1、R3、R4,第二开关电路包括Q2、R5、R6,R3和R6为偏置电阻,R4和R5为限流电阻,Q1、Q2均为NPN型三极管,第一、第二开关电路起开关通断作用。
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分别为U1、U2光耦芯片,起开关通断作用。第三光耦电路包括R1、R8、R9、U3、C2,R1和R9为起上拉电阻作用,R8起限流电阻作用,C2起滤波作用,U3起开关通断作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为R2、R7,起分压、限流和上下拉的作用。其中,时钟电路与上述实施例的时钟电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数据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当SDA1为高电平时,U1的输入端1和2都为高电平,Q1基极和发射极都为高电平,U1和Q1都不工作,U1的输出端3和4断开,SDA2通过R6、R7被上拉电源VDD2拉为高电平;当SDA1为低电平时,U1的输入端1为高电平,输入端2为低电平,U1导通;Q1基极为高电平,发射极为低电平,Q1导通;SDA2通过R7和U1的输出端3和4被GND2拉为低电平。
同理,当SDA2→SDA1时,Q1和U1不工作,均属于断开状态;当SDA2为高电平时,U2的管脚1和2都为高电平,Q2基极和发射极都为高电平,U2和Q2都不工作,U2的输出端3和4断开,SDA1通过R2、R3被上拉电源VDD1拉为高电平;当SDA2为低电平时,U2的管脚2为低电平,管脚1为高电平,U2导通;Q2基极为高电平,发射极为低电平,Q2导通;SDA1通过R2和U2的输出端3和4被GND1拉为低电平。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通讯电路,在信号端SDA1、SDA2处还可以加上滤波电容,用于提高信号质量;对各个元器件参数不作明确约束,但上述二极管正向压降、三极管导通压降可以尽可能小,防止压降过大使单片机误采样。
该方式中,为了解决主、从机分别使用独立电源进行供电(不共地)时无法直接进行I2C通讯的问题。运用光耦将主机与从机的通讯端口进行电隔离,由于光耦是单向导通的,且时钟线SCL是主机控制从机单向通讯,数据线SDA是主、从机双向通讯,所以时钟线SCL用一个光耦,数据线SDA用两个光耦(同一时刻最多只能有一个光耦开通)实现主机与从机的隔离通讯。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通讯系统,参见图6所示的一种隔离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隔离通讯系统包括:主机、从机和隔离通讯电路;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通讯隔离通讯系统可以实现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之间的隔离通信,使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保持相同的电平。除了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之间的隔离通信外,上述隔离通讯系统还可以实现主机的时钟信号端与从机的时钟信号端之间的隔离通信,例如:主机的时钟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从机的时钟信号端与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通讯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通讯电路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隔离通讯电路和隔离通讯系统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实施例中的内容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耦芯片、第二光耦芯片、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第二信号调整模块;
所述第一光耦芯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和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和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依次连接;
所述从机的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均与所述第二光耦芯片连接;
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用于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还与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还与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
所述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连接,所述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包括第二上拉电阻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调整模块为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从机的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均为NPN型三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耦芯片和第二光耦芯片包含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置电阻和限流电阻;所述偏置电阻用于调整所述信号的电压、所述限流电阻用于调整所述信号的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光耦电路;所述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机的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还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从机的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还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耦电路包含第三光耦芯片、上拉电阻、限流电阻和滤波电容。
12.一种隔离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从机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隔离通讯电路;所述主机的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一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从机的数据信号端与所述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二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隔离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的时钟信号端与所述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从机的时钟信号端与所述隔离通讯电路的第三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CN202120853362.0U 2021-04-23 2021-04-23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Active CN214507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3362.0U CN214507065U (zh) 2021-04-23 2021-04-23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3362.0U CN214507065U (zh) 2021-04-23 2021-04-23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7065U true CN214507065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3362.0U Active CN214507065U (zh) 2021-04-23 2021-04-23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70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125A (zh) * 2022-01-21 2022-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及通信组件、系统、通信设备
CN114785335A (zh) * 2022-04-25 2022-07-22 荣湃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上拉电阻电路、i2c隔离电路及上拉电阻设置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125A (zh) * 2022-01-21 2022-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及通信组件、系统、通信设备
CN114785335A (zh) * 2022-04-25 2022-07-22 荣湃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上拉电阻电路、i2c隔离电路及上拉电阻设置方法
CN114785335B (zh) * 2022-04-25 2024-03-22 荣湃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上拉电阻电路、i2c隔离电路及上拉电阻设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07065U (zh)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US8230151B2 (en) Configurable data port for I2C or single-wire broadcast interface
CN108647180B (zh) 一种运算系统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CN112463702B (zh) 一种级联背板的cpld i2c通道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0504831C (zh) 一种i2c总线被从器件锁定后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US11804256B2 (en) Memory system
CN106713094B (zh) 一种1394数据采集模块
CN214707673U (zh) 隔离通讯电路和系统
CN101163308A (zh) 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
CN209388273U (zh) 一种可编程按键控制装置
CN115473749B (zh) 基于单片机控制实现网卡bypass功能的方法及电路
CN217037179U (zh) 通信电路及通信板
CN114168514A (zh) 一种通讯隔离电路及装置
KR101139135B1 (ko) I2c 또는 단일 와이어 브로드캐스트 인터페이스를 위한구성 가능한 데이터 포트
CN211860143U (zh) 支持poe协议的多网口主板
CN210983393U (zh) 一种通过单线协议实现功能模块自我管理的系统
CN106506714B (zh) Usb转以太网网卡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
CN107608280B (zh) 多信源usb接口电路
CN213094226U (zh) 一种基于cpci总线的can通讯装置
CN216527159U (zh) 一种通讯隔离电路及装置
CN113168207A (zh) 接口组件、芯片及电子设备
CN219016970U (zh) Mipi接口识别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8159009U (zh) 一种基于6u-cpex规范的信号切换装置
CN215415597U (zh) 一种供电设备
CN217883613U (zh) 显示屏数据双向传输电路及对应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