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1598U - 除臭排风机 - Google Patents

除臭排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1598U
CN214501598U CN202023232149.2U CN202023232149U CN214501598U CN 214501598 U CN214501598 U CN 214501598U CN 202023232149 U CN202023232149 U CN 202023232149U CN 214501598 U CN214501598 U CN 214501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avity
hole
air
exhaus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321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民
李民
田习平
毛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uobo Fluid Machin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321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1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1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1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臭排风机,该除臭排风机包括: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首尾相接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进风模块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通过第一通孔吸入壳体外部的空气并通过第三通孔排至第三腔体;出风模块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通过第四通孔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孔排至壳体外部;第一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净化第三通孔至第四通孔之间的空气。本实用新型的进风与出风为一体化结构,解决现有的除臭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这个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除臭排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臭排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厕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臭气问题,因为臭气不仅会影响人们如厕的心情,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污染。为了解决公厕的臭气问题,现有装置采用的办法是将臭气经过处理后排出外接环境,同时将室外的清新空气抽吸并导入公厕内,以此实现换气,降低公厕的味道。这种装置需要同时安装能处理臭气与引入室外空气这两种设备,对安装空间的要求比较高。现有技术中的除臭装置所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除臭排风机,旨在解决现有的除臭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这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臭排风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分隔成首尾相接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三腔体连接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二通孔以及与第三腔体连接的第四通孔;
进风模块,所述进风模块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通过第一通孔吸入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并通过第三通孔排至第三腔体;
出风模块,所述出风模块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通过第四通孔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孔排至壳体外部;
第一净化模块,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净化第三通孔至第四通孔之间的空气。
优选地,本除臭排风机还包括传感控制装置,所述传感控制装置包括传感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传感部件连接在进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信息,所述控制部件连接在进风模块上用于控制进风模块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包括雾化模块,所述雾化模块包括雾化部件、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进水口另一端与雾化部件连接,所述雾化部件设置在第三腔体内壁上,所述雾化部件用于将外部水源雾化后喷入第三腔体内,所述出水口用于将第三腔体底部的水排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还包括喷洒模块,所述喷洒模块包括喷洒物腔体和喷洒开口,所述喷洒开口沿喷洒物腔体长度方向设置在喷洒模块一侧。
优选地,所述喷洒物腔体包括第一通道、挡板和容置腔,所述挡板活动设置在容置腔与第一通道之间,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挡板开启或者关闭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液体除味剂。
优选地,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第三腔体的底部与出水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第二净化模块,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包括过滤模块和消毒杀菌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在第四通孔与出风模块之间,所述消毒杀菌模块设置在过滤模块与出风模块之间,所述过滤模块和消毒杀菌模块分别与第四通孔所在平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检测模块、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消毒杀菌模块与出风模块之间,所述第二通道一端与进风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通道另一端与检测模块背离消毒杀菌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一端与出风模块连接,所述第三通道另一端与检测模块背离消毒杀菌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通道内设置有阀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部件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阀门的开闭,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消毒杀菌模块处的空气质量。
优选地,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香氛模块,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香氛模块的第五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本除臭排风机包括外部的壳体,壳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这三个首尾相接的腔体,进风模块安装在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之间,进风模块用于将室内的气体从第一通孔吸入然后经第三通孔排送至第三腔体。第一净化模块安装在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之间,第一净化模块用于对第三通孔流向第四通孔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出风模块安装在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之间,出风模块用于将净化后的气体通过第四通孔排入至室内。本除臭排风机将室内污染空气吸入,再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入至室内,完成室内空气的净化循环。本除臭排风机与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结构相比,其结构简单,可以节省制造以及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臭排风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臭排风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臭排风机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臭排风机的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64975880000031
Figure BDA00028649758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臭排风机。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除臭排风机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围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分隔成首尾相接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一净化模块4以及与第三腔体连接的第三通孔7,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二通孔6以及与第三腔体连接的第四通孔8;
进风模块2,所述进风模块2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通过第一净化模块4吸入所述壳体1外部的空气并通过第三通孔7排至第三腔体;
出风模块3,所述出风模块3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通过第四通孔8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孔6排至壳体1外部;
第一净化模块4,所述第一净化模块4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净化第三通孔7至第四通孔8之间的空气。
在第一实施例中,还除臭排风机外部包有壳体1,壳体1围成有一空腔,如图1所示,空腔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上层又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左边部分为第一腔体,右边部分为第二腔体,下层为第三腔体。第一腔体顶部侧面上开设第一净化模块4,第一腔体底部与第三腔体顶部左边连接,其连接处所在侧面上开设第三通孔7。第二腔体顶部侧面上开设第二通孔6,第二腔体底部与第三腔体顶部右边连接,其连接处所在侧面上开设第四通孔8。第一腔体内安装有进风模块2,进风模块2的进风口与第一净化模块4,出风口与第三通孔7连接,进风模块2内可以设置有变频。第二腔体内安装有出风模块3,出风模块3的进风口与第四通孔8,出风模块3出风口与第二通孔6连接,出风模块3内可以设置有电动风阀。第一净化模块4安装在第三腔体内部,第一净化模块4也可以安装在第三腔体的顶部侧面上,第一净化模块4左端位于第三通孔7下方,右端位于第四通孔8下方,第一净化模块4对第三腔体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本除臭排风机将室内污染空气吸入,再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入至室内,完成室内空气的净化循环。本除臭排风机的结构简单,可以节省制造以及安装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4包括雾化模块,所述雾化模块包括雾化部件10、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11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进水口11另一端与雾化部件10连接,所述雾化部件10设置在第三腔体内壁上,所述雾化部件10用于将外部水源雾化后喷入第三腔体内,所述出水口12用于将第三腔体底部的水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净化模块4可以是雾化模块,雾化模块可以连接在第三腔体顶部或者底部,如图2所示,雾化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三腔体底部的雾化部件10,雾化部件10上端设有出雾口用于向第三腔体内部喷射水雾,雾化部件10左端设有用于连接进水口11的进水管道。雾化模块还包括上下水结构,进水口11为上水结构可以开设在第三腔体左边的上侧面上,进水口11左端可以与水龙头或者其他的外部水源相连接,进水口11右端与雾化部件10的进水管道连通,进水口11用于将水引入至雾化部件10,通过雾化部件10将水雾化之后将水雾排入至第三腔体,水雾可以与第三腔体内空气中的氨气等污染物发生吸附,污染物在雾化模块的作用下其去除率可达10%-30%。出水口12为下水结构可以开设在第三腔体左边侧面的底部,第三腔体底部吸附污染物后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口12排出,出水口12左端可以通过连接管道与卫生间冲洗水箱相连接,避免了水资源浪费。雾化模块利用自来水作为吸附氨气等污染物的基础物质,以及上下水的结构设计,实现节能环保,增加经济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4还包括水泵15,所述水泵15设置在第三腔体的底部与出水口12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腔体的底部可以加设水泵15,水泵15与出水口12相互连接,通过水泵15的工作加快出水口12的排水,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模块4还包括喷洒模块13,所述喷洒模块13包括喷洒物腔体和喷洒开口14,所述喷洒开口14沿喷洒物腔体长度方向设置在喷洒模块13一侧。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净化模块4还包括喷洒模块13,如图2所示,喷洒模块13水平连接在第三腔体的顶部,喷洒模块13左端位于第三通孔7下方,喷洒模块13右端位于第四通孔8下方,喷洒模块13内部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管状喷洒物腔体,喷洒物腔体下侧面开设有喷洒开口14,喷洒物腔体上可以设置有与进水口11连接的管道,实现将水通过喷洒开口14喷入至第三腔体内,与雾化模块一同作用于氨气等污染物,雾化模块可以与喷洒模块13共同设置在第三腔体的顶部,提高第一净化模块4的净化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喷洒物腔体包括第一通道、挡板和容置腔,所述挡板活动设置在容置腔与第一通道之间,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挡板开启或者关闭的开关。第一通道水平设置在喷洒物腔体内,第一通道与进水口11连接,第一通道用于将水传送至喷洒开口14。喷洒物腔体还设有挡板和一侧开口的容置腔,挡板挡设在容置腔开口所在的侧面和第一通道之间,挡板可以在开口所在侧面上做开启或者关闭容置腔的动作,挡板设有控制的开关,开关可以在接收指令之后开启挡板的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液体除味剂。液体除味剂可以包括选自微生物除臭液、水、复合除臭剂等不同试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容置腔内可以定期放置液体除味剂,根据环境的情况开启挡板将液体除味剂释放至第一通道之中,液体除味剂从喷洒开口14进入至第三腔体内作用于污染物。液体除味剂可以加强水的水的净化作用,进一步的实现异地净化模块的净化作用。
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该除臭排风机还包括传感控制装置9,所述传感控制装置9包括传感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传感部件连接在进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信息,所述控制部件连接在进风模块2上用于控制进风模块2的工作。
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除臭排风机的节能运转,可以根据室内的情况例如室内活动的人体数量或者污染物的多少作为参考值来决定开启除臭排风机。为了实现这一智能化的功能,该除臭排风机内安装有传感控制装置9,传感控制装置9包括用于接收外部情况的传感部件和控制进风模块2工作的控制部件,传感控制装置9可以包括选自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氨、三甲胺、二硫化碳、苯乙烯、人体探测等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感部件设有传感触头和信号发出装置,传感触头设置在进风口处,传感触头可以检测室内人体以及污染物的信息,并将此信息通过信号发出装置传送至控制部件。控制部件与进风模块2相连接,控制部件上设置有用于接收信号发出装置的信息的信号接收装置,控制部件对信号接收装置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后对进风模块2发出工作指令,工作指令包括对进风模块2的开启或关闭,当进风模块2为变频风机时,工作指令还包括对变频风机工作频率的调整。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部件还可以分别与雾化模块和喷洒模块13连接,根据室内污染物中能与水或者液体除味剂发生反应的成分的多少,控制部件控制雾化模块和喷洒模块13开启或关闭,进一步实现节能。
请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第二净化模块,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包括过滤模块16和消毒杀菌模块17,所述过滤模块16设置在第四通孔8与出风模块3之间,所述消毒杀菌模块17设置在过滤模块16与出风模块3之间,所述过滤模块16和消毒杀菌模块17分别与第四通孔8所在平面平行。
在其它实施例中,除臭排风机还包括第二净化模块,第二净化模块包括过滤模块16和消毒杀菌模块17,过滤模块16和消毒杀菌模块17可以是设置在进风模块2与出风模块3之间,如图2所示,过滤模块16和消毒杀菌模块17设置在第二腔体内部,用于对第一净化模块4净化后的气体进行再处理。过滤模块16位于第四通孔8上方,对第四通孔8处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模块16可以包括选自初效过滤器、HEPA过滤器、改性活性炭多功能团、氨吸附剂、二氧化硫吸附剂等功能团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毒杀菌模块17设置在过滤模块16的上方,消毒杀菌模块17可以包括选自紫外杀菌光照系统、银离子灭菌滤网、等离子静电场、臭氧发生器等功能团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净化模块进一步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做进一步的去除,使送往出风模块3的空气更加的洁净。
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检测模块18、第二通道19和第三通道20,所述检测模块18设置在消毒杀菌模块17与出风模块3之间,所述第二通道19一端与进风模块2连接,所述第二通道19另一端与检测模块18背离消毒杀菌模块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通道20一端与出风模块3连接,所述第三通道20另一端与检测模块18背离消毒杀菌模块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通道20内设置有阀门21;所述检测模块18包括检测部件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阀门21的开闭,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消毒杀菌模块17处的空气质量。
在其它实施例中,除臭排风机还设置有对净化处理后的空气进行检测的检测模块18,检测模块18设置在消毒杀菌模块17的上方的出气口处,检测模块18可以包括选自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氨、三甲胺、二硫化碳、苯乙烯等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毒杀菌模块17上方分别与第二通道19以及第三通道20的下端连接,第二通道19左端与进风模块2连接,第三通道20的上端与出风模块3连接,其中第三通道20内部设置有可开关的阀门21。检测模块18包括检测部件和处理器,检测部件连接在消毒杀菌模块17出气口处用于检测空气质量,处理器可以通过阀门21的连接控制器开闭。当检测部件检测通过出气口处的空气质量达标后,检测模块18对处理器发出打开阀门21的指令,空气经过第三通道20到达出风模块3,出风模块3处的电动风阀开启将空气排入至室内,完成污染空气的净化工作;当检测部件检测通过出气口处的空气质量不达标后,检测模块18对处理器发出关闭阀门21的指令,第三通道20关闭,空气直接通过第二通道19进入进风模块2,重新在第一净化模块4和第二净化模块处进行净化,直至空气质量达标后排至第二通道19。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9也可设置有与处理器连接的阀门21。
请参照图4,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香氛模块22,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香氛模块22的第五通孔23。香氛模块22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内部,第一腔体上开设第五通孔23,香氛模块22通过第五通孔23将香氛模块22内的芬芳气体释放至室内。在其它实施例中,香氛模块22还可以设置在出风模块3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分隔成首尾相接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三腔体连接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二通孔以及与第三腔体连接的第四通孔;
进风模块,所述进风模块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通过第一通孔吸入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并通过第三通孔排至第三腔体;
出风模块,所述出风模块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通过第四通孔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孔排至壳体外部;
第一净化模块,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净化第三通孔至第四通孔之间的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控制装置,所述传感控制装置包括传感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传感部件连接在进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信息,所述控制部件连接在进风模块上用于控制进风模块的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包括雾化模块,所述雾化模块包括雾化部件、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进水口另一端与雾化部件连接,所述雾化部件设置在第三腔体内壁上,所述雾化部件用于将外部水源雾化后喷入第三腔体内,所述出水口用于将第三腔体底部的水排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还包括喷洒模块,所述喷洒模块包括喷洒物腔体和喷洒开口,所述喷洒开口沿喷洒物腔体长度方向设置在喷洒模块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物腔体包括第一通道、挡板和容置腔,所述挡板活动设置在容置腔与第一通道之间,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挡板开启或者关闭的开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液体除味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第三腔体的底部与出水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第二净化模块,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包括过滤模块和消毒杀菌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在第四通孔与出风模块之间,所述消毒杀菌模块设置在过滤模块与出风模块之间,所述过滤模块和消毒杀菌模块分别与第四通孔所在平面平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检测模块、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消毒杀菌模块与出风模块之间,所述第二通道一端与进风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通道另一端与检测模块背离消毒杀菌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一端与出风模块连接,所述第三通道另一端与检测模块背离消毒杀菌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通道内设置有阀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部件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阀门的开闭,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消毒杀菌模块处的空气质量。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除臭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排风机还包括香氛模块,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香氛模块的第五通孔。
CN202023232149.2U 2020-12-28 2020-12-28 除臭排风机 Active CN214501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2149.2U CN214501598U (zh) 2020-12-28 2020-12-28 除臭排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2149.2U CN214501598U (zh) 2020-12-28 2020-12-28 除臭排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1598U true CN214501598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32149.2U Active CN214501598U (zh) 2020-12-28 2020-12-28 除臭排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1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08905B2 (ja) 換気兼用空気清浄器
KR100719788B1 (ko) 물세척법과 흡착여과법을 연계한 복합기능 공기정화기
WO2013141549A1 (ko) 원심분리형식의 습식 공기청정기
KR101663962B1 (ko) 공기정화기의 악취 제거장치
CN210197520U (zh) 智能含雾化空气净化器
KR20050013858A (ko) 공기청정장치 및 공기청정방법
CN109028346A (zh) 一种高效环保型空气杀菌消毒净化器
KR20080013585A (ko) 습식 공기정화장치가 일체로 구비된 환기유닛
CN111207463A (zh) 一种负压吸气式空气净化系统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9763350U (zh) 一种卫生间用空气净化除湿装置
CN214501598U (zh) 除臭排风机
KR20090024890A (ko) 살균 및 탈취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정화장치
CN212006124U (zh) 厕所的新风系统
KR102573980B1 (ko) 탈취 및 살균의 기능을 갖는 유기물 처리시스템
KR101404402B1 (ko) 공기살균정화기능을 갖는 대용량 음용수공급장치
CN212870119U (zh) 一种杀菌除臭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
CN217817304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
JP2002369868A (ja) 空気清浄装置
KR102259700B1 (ko) 실내 공기정화용 공조기
CN212974727U (zh) 一种源头除臭机构
CN212962076U (zh) 一种手术室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11316410U (zh) 一种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治理无人机
KR20090043085A (ko) 실내 공기정화 환기장치
CN203215902U (zh) 空气净化器
CN111780290A (zh) 一种厕所源头除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31

Address after: No. 008, East Shou, Lijia Industrial Park, Nanjiao Town, Zhoucu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5300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TUOBO FLUID MACHIN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601, building 3, zone 2, Jinqiao market cluster, no.1555, Section 1, Purui Avenue,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before: Hun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