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8700U -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8700U
CN214498700U CN202021545102.9U CN202021545102U CN214498700U CN 214498700 U CN214498700 U CN 214498700U CN 202021545102 U CN202021545102 U CN 202021545102U CN 214498700 U CN214498700 U CN 214498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action
pawl
connecting rod
rod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51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泰勇
华勇
陈倪俊
袁妍菲
王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451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8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8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870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包括底板、锁舌、第一棘爪、第二棘爪、吸合连杆、吸合过渡杆、吸合连接杆、释放拨杆、释放连杆和复位连杆。在保障安全性和可靠性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只需吸合驱动机构一次动作将前罩锁关合到全锁,电动开启执行机构两次动作将前罩锁打开,解决了前罩锁闭锁噪声大,关合困难和开启繁琐的现实问题,实现了功能全、轻量化、集成化的设计目标,简化了前罩锁开启与关合操作,具备信号指示功能,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可显著提高操作的舒适性、便捷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理念的日益进步,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作为日常代步工具,而是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操作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前罩锁成为汽车使用中经常接触的地方。对于传统的前罩锁,消费者在开启时往往需要先拉动驾驶室内的操作把手,然后再到车外用一只手去摸索副锁把手,另一只手掀起前罩盖,操作非常的繁琐;关闭前罩锁时需要大力扣合才能完全关合,噪声比较大,动作粗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传统前罩锁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电动吸合闭锁与二次开启的前罩锁操作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包括底板、锁舌、第一棘爪、第二棘爪、吸合连杆、吸合过渡杆、吸合连接杆、释放拨杆、释放连杆、复位连杆;
所述锁舌、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锁舌上设有第一啮合部、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棘爪上设有第一棘爪啮合部和第一棘爪转臂,所述第二棘爪上设有第二棘爪啮合部和第二棘爪转臂,当第一啮合部与第一棘爪啮合部啮合时,前罩锁处于半锁状态,当第二啮合部与第二棘爪啮合部啮合时,前罩锁处于全锁状态,当锁舌未处于任一啮合状态时,前罩锁处于解锁状态;
所述吸合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吸合过渡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吸合连杆上,所述吸合连接杆固联在所述锁舌上;
所述释放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释放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释放拨杆上,随所述释放拨杆转动而运动;当所述释放连杆拉动第一棘爪转臂时实现解半锁功能;当所述释放拨杆推动第二棘爪转臂时实现解全锁功能;
所述复位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停靠在所述释放拨杆上,随所述释放拨杆的转动而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锁舌上还设有驱动孔和弧形臂,驱动孔对所述锁舌和所述吸合连接杆起到固联的作用,弧形臂对所述释放连杆进行挤压与释放。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棘爪之间设有弹簧,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棘爪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第二棘爪分别在其自身弹簧力作用下保持向啮合方向转动的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吸合连杆上设有接口、导槽、内腔轴和连接孔,接口和导槽分别用于对电动吸合驱动机构进行连接和导向,内腔轴用于套装过渡杆扭簧,连接孔用于安装所述吸合过渡杆。
进一步的,所述吸合连接杆上设有承载臂和销轴,承载臂用于所述吸合连接杆与所述锁舌固联,销轴用于与所述吸合过渡杆配合,实现吸合闭锁功能;
所述吸合过渡杆设有导向杆、复位臂和钩槽,当进行电动吸合闭锁时,沟槽与所述吸合连接杆的销轴配合,从而拉动所述锁舌转动;当所述吸合连杆和所述吸合过渡杆复位时,所述释放拨杆推动所述复位连杆摆动,所述复位连杆推压复位臂运动,使所述吸合过渡杆带动所述吸合连杆转动,在导向杆的作用下实现吸合机构可靠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拨杆上设有释放凸台、连接轴、复位凸轮和台阶销,所述释放连杆上设有连接孔、凸轮和凸台,所述释放拨杆和所述释放连杆通过连接柱和连接孔的配合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复位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在弹簧力作用下限位于所述释放拨杆的凸轮上,并随所述释放连杆的转动而摆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偏心弹簧,所述偏心扭簧设于所述吸合连杆和所述底板之间,在吸合机构复位时起到摆动复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渡杆扭簧,所述过渡杆扭簧设于所述吸合连杆和所述吸合过渡杆之间,使所述吸合过渡杆始终向贴合所述吸合连接杆的方向受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复位连杆和所述底板之间,使所述复位连杆始终停靠在所述释放拨杆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舌状态指示开关和棘爪状态指示开关,当所述锁舌处于半锁或全锁状态时,锁舌状态指示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当所述锁舌处于开启状态时,锁舌状态指示开关处于通路状态;当第二棘爪处于啮合状态时,棘爪状态指示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当第二棘爪处于非啮合状态时,棘爪状态指示开关处于通路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当关闭前罩锁时,只需将前罩锁轻关到半锁位置,控制系统检测到锁舌状态指示开关信号变化后输出驱动力,吸合机构在电动吸合驱动力的带动下开始转动,将锁舌拉动到全锁位置且吸合机构保持在最终位置。
当开启前罩锁时,电动开启执行机构在第一次加电时完成解全锁功能,之后电动开启执行机构复位,同时使解半锁机构和吸合机构复位,电动开启执行机构在第二次加电时完成解半锁功能;电动开启执行机构需两次动作才能将前罩锁解锁,安全性高,功能可靠,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锁状态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合机构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合机构开始驱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合机构的最终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释放连杆处于走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释放连杆处于走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连杆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连杆开始推动吸合过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连杆最大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合连杆带过渡杆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板,2、锁舌,21、第一啮合部,22、第二啮合部,23、驱动孔,24、弧形臂,3、第一棘爪,31、第一棘爪啮合部,32、第一棘爪转臂,4、第二棘爪,41、第二棘爪啮合部,42、第二棘爪转臂,5、吸合连杆,51、接口,52、导槽,53、内腔轴,54、连接孔,6、吸合过渡杆,61、导向杆,62、复位臂,63、钩槽,7、吸合连接杆,71、承载臂,72、销轴,8、释放拨杆,81、释放凸台,82、连接轴,83、复位凸轮,84、台阶销,9、释放连杆,91、连接孔,92、凸轮,93、凸台,10、复位连杆,101、第一凸台,102、第二凸台,11、偏心弹簧,12、铆钉,13、过渡杆扭簧,1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电动吸合闭锁与二次开启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包括底板1、锁舌2、第一棘爪3、第二棘爪4、吸合连杆5、吸合过渡杆6、吸合连接杆7、释放拨杆8、释放连杆9、复位连杆10,所述锁舌2、第一棘爪3和第二棘爪4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锁舌2上设有第一啮合部21、第二啮合部22、驱动孔23和弧形臂24,所述第一棘爪3上设有第一棘爪啮合部31和第一棘爪转臂32,所述第二棘爪4上设有第二棘爪啮合部41和第二棘爪转臂42,当第一啮合部21与第一棘爪啮合部31啮合时,前罩锁处于半锁状态,当第二啮合部22与第二棘爪啮合部41啮合时,前罩锁处于全锁状态,当锁舌2未处于任一啮合状态时,前罩锁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吸合连杆5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吸合连杆5设有接口51、导槽52、内腔轴53和连接孔54;位于所述吸合连杆5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偏心弹簧11,所述吸合过渡杆6通过铆钉12转动连接于所述吸合连杆5上,所述吸合过渡杆6设有导向杆61、复位臂62和钩槽63;所述吸合连接杆7上设有承载臂71和销轴72,所述吸合连接杆7与所述锁舌2通过承载臂71与驱动孔23的配合固联为一体;位于所述吸合连杆5和所述吸合过渡杆6之间设有过渡杆扭簧13,套装于内腔轴53上;所述释放拨杆8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释放凸台81、连接轴82、复位凸轮83和台阶销84,所述释放连杆9上设有连接孔91、凸轮92和凸台93,所述释放拨杆8和所述释放连杆9通过连接柱82和连接孔91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复位连杆10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上,两端设有第一凸台101和第二凸台102;位于所述释放连杆9和所述复位连杆1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在复位弹簧14作用下第一凸台101贴合停靠在复位凸轮83上,使所述复位连杆10随所述释放连杆9的转动而摆动。
本实施例的前罩锁操作机构的吸合闭锁过程:
当所述锁舌2转动到半锁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3在弹簧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第一啮合部21与第一棘爪啮合部31啮合,前罩锁处于半锁状态,电动吸合驱动机构通过连接到接口51的拉索带动所述吸合连杆5转动,所述吸合连杆5带动通过铆钉12转动连接的所述吸合过渡杆6转动,所述吸合过渡杆6转动一定角度后在过渡杆扭簧13的作用下通过钩槽63拉动销轴72与锁舌2同步转动,第二棘爪啮合部41与第二啮合部22啮合,前罩锁处于全锁状态,此时,吸合连杆5和吸合过渡杆6停留在最终位置,等待复位,弧形臂24挤压在凸轮92上,所述释放连杆9处于走空状态,电动吸合闭锁功能完成。
本实施例的前罩锁操作机构的二次开启过程:
当开启前罩锁时,电动开启执行机构第一次通过台阶销84驱动所述释放拨杆8转动时,所述释放拨杆8通过释放凸台81推动第二棘爪转臂42转动,使第二棘爪啮合部41与第二啮合部22脱离啮合位置,第二棘爪转臂42触发棘爪状态指示开关,第一次动作实现解全锁功能,此时锁舌2转动到与第一棘爪3啮合的状态,前罩锁处于半锁状态,释放拨杆8运动过程中通过连接轴82与连接孔91的配合带动释放连杆9作走空运动,同时通过复位凸轮83推动复位连杆10的第一凸台101转动,复位连杆10转动时推动第二凸台102推动吸合过渡杆6的复位臂62转动,使吸合过渡杆6带动吸合连杆5转动并在导向杆61的作用下实现吸合机构复位,等待执行下次吸合,电动开启执行机构复位,释放连杆9不受锁舌2挤压,处于走实状态;当电动开启执行机构第二次驱动所述释放拨杆8转动时,所述释放拨杆8带动释放连杆9作走实运动,所述释放连杆9的凸台93推动第一棘爪转臂32转动,使第一棘爪啮合部31与第一啮合部21脱离啮合位置,实现解半锁功能。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锁舌、第一棘爪、第二棘爪、吸合连杆、吸合过渡杆、吸合连接杆、释放拨杆、释放连杆、复位连杆;
所述锁舌、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锁舌上设有第一啮合部、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棘爪上设有第一棘爪啮合部和第一棘爪转臂,所述第二棘爪上设有第二棘爪啮合部和第二棘爪转臂,当第一啮合部与第一棘爪啮合部啮合时,前罩锁处于半锁状态,当第二啮合部与第二棘爪啮合部啮合时,前罩锁处于全锁状态,当锁舌未处于任一啮合状态时,前罩锁处于解锁状态;
所述吸合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吸合过渡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吸合连杆上,所述吸合连接杆固联在所述锁舌上;
所述释放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释放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释放拨杆上,随所述释放拨杆转动而运动;当所述释放连杆拉动第一棘爪转臂时实现解半锁功能;当所述释放拨杆推动第二棘爪转臂时实现解全锁功能;
所述复位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在弹簧力作用下限位于所述释放拨杆的复位凸轮上,并随所述释放拨杆的转动而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上还设有驱动孔和弧形臂,驱动孔对所述锁舌和所述吸合连接杆起到固联的作用,弧形臂对所述释放连杆进行挤压与释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棘爪之间设有弹簧,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棘爪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第二棘爪分别在其自身弹簧力作用下保持向啮合方向转动的趋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连杆上设有接口、导槽、内腔轴和连接孔,接口和导槽分别用于对电动吸合驱动机构进行连接和导向,内腔轴用于套装过渡杆扭簧,连接孔用于安装所述吸合过渡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连接杆上设有承载臂和销轴,承载臂用于所述吸合连接杆与所述锁舌固联,销轴用于与所述吸合过渡杆配合,实现吸合闭锁功能;
所述吸合过渡杆设有导向杆、复位臂和钩槽,当进行电动吸合闭锁时,沟槽与所述吸合连接杆的销轴配合,从而拉动所述锁舌转动;当所述吸合连杆和所述吸合过渡杆复位时,所述释放拨杆推动所述复位连杆摆动,所述复位连杆推压复位臂运动,使所述吸合过渡杆带动所述吸合连杆转动,在导向杆的作用下实现吸合机构可靠复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拨杆上设有释放凸台、连接轴、复位凸轮和台阶销,所述释放连杆上设有连接孔、凸轮和凸台,所述释放拨杆和所述释放连杆通过连接柱和连接孔的配合实现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心弹簧,所述偏心弹簧设于所述吸合连杆和所述底板之间,在吸合机构复位时起到摆动复位的作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杆扭簧,所述过渡杆扭簧设于所述吸合连杆和所述吸合过渡杆之间,使所述吸合过渡杆始终向贴合所述吸合连接杆的方向受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复位连杆和所述底板之间,使所述复位连杆始终停靠在所述释放拨杆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舌状态指示开关和棘爪状态指示开关,当所述锁舌处于半锁或全锁状态时,锁舌状态指示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当所述锁舌处于开启状态时,锁舌状态指示开关处于通路状态;当第二棘爪处于啮合状态时,棘爪状态指示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当第二棘爪处于非啮合状态时,棘爪状态指示开关处于通路状态。
CN202021545102.9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498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5102.9U CN214498700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5102.9U CN214498700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8700U true CN214498700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6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510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498700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8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9988A (zh) * 2020-07-30 2020-10-23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9988A (zh) * 2020-07-30 2020-10-23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CN111809988B (zh) * 2020-07-30 2024-05-28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06806A1 (zh) 一种汽车电动吸合电动开启背门锁
EP1217156A3 (en) Power operated vehicle door latch
CN207296677U (zh) 一种双绳分体短嘴式尾门电吸锁机构
CN107605284B (zh) 自吸侧门锁开锁离合机构
CN112177451B (zh) 一种一体式电开自吸门锁
CN214498700U (zh)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CN108678575B (zh) 含紧急解锁装置的电动吸合锁
CN108756532B (zh) 一种自吸滑移门锁
CN111809988A (zh)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US20040055407A1 (en) Actuator assembly
CN209585931U (zh) 汽车门锁解保险及解保险回位机构
CN216788089U (zh) 一种侧门自吸锁用应急离合机构
CN208534251U (zh) 一种自吸滑移门锁
CN212317700U (zh) 一种新型双拉汽车引擎盖锁
CN214498701U (zh) 一种内应急开锁的离合传动机构
CN212174195U (zh) 一种一体式轿门锁门刀结构
CN110528978B (zh) 一种一体式上吸锁
CN211369901U (zh) 一种自吸自开的汽车尾门锁
CN201007131Y (zh) 一种改进的电子锁
CN112227851A (zh) 锁装置及汽车
CN219451808U (zh) 一种具有自动吸合功能的汽车侧门锁
CN111749560A (zh) 一种新型双拉汽车引擎盖锁
CN219587395U (zh) 一种可实现吸合功能的汽车背门锁
CN219471810U (zh) 一种汽车车门自吸锁装置
CN201554292U (zh) 汽车中门后锁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