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4822U -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4822U
CN214494822U CN202022126772.3U CN202022126772U CN214494822U CN 214494822 U CN214494822 U CN 214494822U CN 202022126772 U CN202022126772 U CN 202022126772U CN 214494822 U CN214494822 U CN 214494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shaped
turnover
transfer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67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维国
苏大明
张勇
周勤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267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4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4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4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包括转移通道,所述U型管开口朝下挂于所述转移通道上进行输送;转移机构,用于将所述U型管在所述转移通道和加工设备之间进行转移;所述转移机构设有两组,分别设于该转移通道的两端;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夹具机构,用于抓取上述U型管;翻转机构,与所述夹具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具机构进行翻转,以改变所述U型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本实用新型的U型管转移结构,能够实现两工序间U型管的自动下料、上料和转移,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U型灯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背景技术
U型灯管的生产经过多道工序,通常包括弯管定型、涂粉、烤管、封管、排气等工序,在相继的工序之间,需要将U型灯管进行转移,比如弯管定型工序和涂粉工序,通过不同的加工设备完成,在两道工序之间U型管需要下料、上料和转移。现有技术中,相继的两道工序之间,U型管的下料、上料和转移工作均需手动操作,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同时玻璃本身为易碎品,人工操作容易因碰撞导致U型灯管碎裂,造成损失,甚至玻璃碎片容易伤人。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能够实现两工序间U型管的自动下料、上料和转移,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包括
转移通道,所述U型管开口朝下挂于所述转移通道上进行输送;
转移机构,用于将所述U型管在所述转移通道和加工设备之间进行转移;所述转移机构设有两组,分别设于该转移通道的两端;
所述转移机构包括:
夹具机构,用于抓取上述U型管;
翻转机构,与所述夹具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具机构进行翻转,以改变所述U型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
进一步地,上述翻转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夹具连接轴和翻转轴、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和翻转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翻转导轨沿所述U型管的翻转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夹具连接轴与所述夹具机构连接,所述夹具连接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并沿所述第一导轨进行往复移动以转移所述U型管;所述夹具连接轴和翻转轴通过翻转摆臂连接,以带动所述翻转轴沿所述翻转导轨进行往复移动;所述夹具连接轴外套有翻转带动件,以沿所述翻转带动件进行转动;所述翻转轴外套有翻转轴承,以沿所述翻转轴承进行转动;所述翻转导轨设有翻转槽,所述翻转轴承置于所述翻转槽,所述翻转轴连接有翻转拉簧,所述翻转拉簧用于提供拉力使所述翻转轴发生转动并带动所述翻转摆臂进行摆动,以带动所述夹具机构进行翻转。
进一步地,上述夹具机构包括夹持气缸、夹持拉簧、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玻管夹和第二玻管夹,所述第一玻管夹和第二玻管夹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U型管,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夹持气缸的缸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摆臂的一侧,其活塞端向所述第一摆臂进行运动并推动所述第一摆臂,以使所述第一玻管夹和第二玻管夹相向运动以夹持所述U型管,所述夹持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连接,其另一端相对所述夹持气缸固定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玻管夹和第二玻管夹之间获得相离运动的拉力。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摆臂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设有受力部,所述夹持气缸的活塞端向所述受力部进行运动,所述夹持拉簧的一端与所述受力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翻转带动件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凸轮、第一L型摆臂、第三L型摆臂和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一L型摆臂和第三L型摆臂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所述第一L型摆臂的短臂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接触,以使所述第一L型摆臂进行摆动,所述第一L型摆臂的长臂连接有第一复位拉簧;所述第一L型摆臂的长臂与所述第三L型摆臂的短臂铰接,以带动所述第三L型摆臂水平摆动,所述第三L型摆臂的长臂与所述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与所述翻转带动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翻转带动件进行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翻转带动件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端与所述翻转带动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翻转带动件进行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设于所述翻转带动件未连接所述翻转气缸的一端,用于为所述翻转带动件的运动提供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转移通道沿所述U型管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其包括平缓输送段和倾斜输送段,所述倾斜输送段的斜度大于所述平缓输送段的斜度,所述倾斜输送段的末端设有阻挡部,所述倾斜输送段的末端上方设有阻挡件。
进一步地,U型管转移结构还包括上下驱动机构,所述上下驱动机构通过固定板与所述翻转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转移机构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上下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凸轮、第二L型摆臂和导向主轴,所述第二L型摆臂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所述第二L型摆臂的短臂设有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接触,以受力上下摆动,所述第二L型摆臂的长臂连接有第二复位拉簧,所述第二L型摆臂的长臂与所述导向主轴连接,以带动所述导向主轴上下运动,所述导向主轴与所述转移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U型管转移结构,通过夹具机构和翻转机构夹取U型管实现自动下料和上料,通过转移通道实现U型管的转移,采用倒挂的形式进行转移,使U型管在转移过程中无需复杂的固定结构便能够稳定放置,以自动化机械操作替代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有效避免U型管因碰撞而碎裂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U型管转移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U型管转移结构的转移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转移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转移机构的K向局部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U型管转移结构的转移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U型管转移结构的转移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包括:转移通道100, U型管开口朝下挂于该转移通道100上进行输送;转移机构200,用于将上述U型管在转移通道100和加工设备之间进行转移;所述转移机构200设有两组,分别设于该转移通道的两端;该转移机构200包括:夹具机构210,用于抓取上述U型管;翻转机构220,与该夹具机构210连接,用于带动夹具机构210进行翻转,以改变上述U型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
通常U型管在加工过程中开口朝上放置,通过第一组夹具机构210进行夹取,通过第一组翻转机构220将U型管翻转至开口朝下挂在转移通道100上进行输送;在转移通道100的输送末端,通过第二组夹具机构210夹取U型管,通过第二组翻转机构220将U型管翻转至开口朝上转移至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上。由此取代人工操作,自动完成两道工序之间U型管的转移输送,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地,输送通道可以采用导柱,利于U型管挂在输送通道上并进行输送移动。
如图3、4、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翻转机构220包括相互平行的夹具连接轴221和翻转轴222、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223和翻转导轨224,该第一导轨223和翻转导轨224沿上述U型管的翻转方向延伸设置;该夹具连接轴221与夹具机构210连接,该夹具连接轴221垂直于该第一导轨223,并沿该第一导轨223进行往复移动以转移上述U型管;该夹具连接轴221和翻转轴222通过翻转摆臂225连接,以带动该翻转轴222沿该翻转导轨224进行往复移动;该夹具连接轴221外套有翻转带动件226,以沿该翻转带动件226进行转动;该翻转轴222外套有翻转轴承227,以沿该翻转轴承227进行转动;该翻转导轨224设有翻转槽2241,该翻转轴承227置于该翻转槽2241,该翻转轴222连接有翻转拉簧228,该翻转拉簧228用于提供拉力使翻转轴222发生转动并带动翻转摆臂225进行摆动,以带动该夹具机构210进行翻转。由此,实现U型管的转移和翻转,通过一组驱动机构既能实现转移和翻转的驱动,简化结构,使转移和翻转同步进行。具体地,翻转带动件226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300进行驱动,夹具连接轴221、翻转摆臂225和翻转轴222之间形成类Z型连接,并且两两之间相对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导轨223和翻转导轨224通过导轨固定板229进行连接,实现翻转机构220的整体结构安装,翻转带动件226连接有滑块2261用于沿该第一导轨223进行移动;夹具连接轴221在该翻转带动件226内通过轴承结构进行安装,以实现转动。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上述夹具机构210包括夹持气缸211、夹持拉簧212、第一摆臂213和第二摆臂214,该第一摆臂213和第二摆臂21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该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相对设置,以夹持上述U型管,该第一摆臂213和第二摆臂2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217和第二齿轮218,该第一齿轮217和第二齿轮218啮合;该夹持气缸211的缸体设置于第二摆臂214的一侧,其活塞端向第一摆臂213进行运动并推动该第一摆臂213,以使该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相向运动以夹持所述U型管,该夹持拉簧212的一端与第一摆臂213连接,其另一端相对该夹持气缸211固定设置,以使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之间获得相离运动的拉力。具体地,该夹具机构210通过夹具安装板219与夹具连接轴221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17和第二齿轮218通过轴承结构安装在该夹具安装板219上,夹持气缸211的缸体安装在该夹具安装板219上,夹持拉簧212的一端与该夹具安装板219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摆臂213设置有第一齿轮217的一端设有受力部2171,上述夹持气缸211的活塞端向该受力部2171进行运动,上述夹持拉簧212的一端与该受力部2171连接。
如图3、4、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凸轮311、第一L型摆臂312、第三L型摆臂313和活动连接件314,该第一L型摆臂312和第三L型摆臂313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该第一L型摆臂312的短臂设有第一滚轮315,该第一滚轮315与第一凸轮311接触,以使该第一L型摆臂312进行摆动,该第一L型摆臂312的长臂连接有第一复位拉簧316;该第一L型摆臂312的长臂与第三L型摆臂313的短臂铰接,以带动第三L型摆臂313水平摆动,该第三L型摆臂313的长臂与活动连接件314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件314与翻转带动件226连接,以带动该翻转带动件226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地,第一凸轮311、第一L型摆臂312可以通过带座轴承结构安装在机台400上,第一复位拉簧316的一端固定在机台400上;第一L型摆臂312的长臂通过第一连杆317与第三L型摆臂313的短臂连接,并且该第一连杆317的两端还连接有关节轴承330;该活动件连接件314设有滑槽3141,该第三L型摆臂313的长臂通过轴承或滚轮与该滑槽3141连接,使得第三L型摆臂312摆动带动翻转机构220移动时,能够在该滑槽3141发生滑动以适应摆动时水平高度变化。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翻转气缸321,该翻转气缸321的活塞端与翻转带动件226连接,以带动该翻转带动件226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地,该翻转气缸321可以安装在上述导轨固定板229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驱动机构300还包括缓冲器322,该缓冲器322设于翻转带动件226未连接翻转气缸321的一端,用于为翻转带动件226的运动提供缓冲作用。具体地,该缓冲器可以采用油压缓冲器。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转移通道100沿上述U型管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其包括平缓输送段110和倾斜输送段120,该倾斜输送段120的斜度大于平缓输送段110的斜度,该倾斜输送段120的末端设有阻挡部130,倾斜输送段120的末端上方设有阻挡件140。
具体应用中,翻转机构220将U型管转移至转移通道100时,会推动转移通道100上的U型管向前移动,通过倾斜设置,U型管能够在此推力的基础上持续向前移动进行输送。倾斜输送段120末端的阻挡部130勾住U型管,避免掉落。在转移机构200夹持带离U型管时,可能会携带相邻的一根U型管向上运动脱离阻挡部130而掉落,倾斜输送段120末端上方的阻挡件140使得相邻U型管的向上运动受阻而避免脱离掉落。
具体地,U型管转移结构还包括上下驱动机构500,该上下驱动机构500与转移机构200连接,以驱动该转移机构200进行上下移动。由此,方便转移机构200从转移通道100上提取U型管。
具体地,上述上下驱动机构500包括第二凸轮510、第二L型摆臂520和导向主轴530,该第二L型摆臂520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该第二L型摆臂520的短臂设有第二滚轮540与第二凸轮510接触,以受力上下摆动,第二L型摆臂520的长臂连接有第二复位拉簧550,第二L型摆臂520的长臂与导向主轴530连接,以带动导向主轴530上下运动,该导向主轴530与转移机构200连接。
具体地,第二凸轮510和第二L型摆臂520通过带座轴承结构安装在机台400上,第二复位拉簧550的一端固定在机台400上;第二L型摆臂550的长臂通过第二连杆560与导向主轴530连接,并且第二连杆560的两端还连接有关节轴承330;机台400上安装有导向固定座570,导向主轴530沿该导向固定座570进行上下移动。优选地,上下驱动机构500还包括导向副轴580,该导向副轴580与导向主轴530连接,跟随导向主轴530进行上下运动;该导向固定座570设有导向孔590,该导向副轴580穿过该导向孔590进行上下移动。导向主轴530的上端与导轨固定板229连接。
具体地,上述第一凸轮311和第二凸轮510可以通过同一驱动转轴带动转动,第一L型摆臂312、第二L型摆臂520可以通过在同一转轴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U型管转移结构设有两个转移工位,夹具机构设有两组,作为两个夹持工位,两组夹持机构安装在上述夹具安装板上;转移通道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导柱,分别对应两个夹持工位。由此,对于多工位加工的工序之间的转移,可以提供生产效率。
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第一驱动结构500;具体到本实施例,在输送通道100的输送前端,采用包含气缸的第一驱动结构,结构简单,翻转气缸321可以延伸入输送通道100的下方设置,不影响输送通道100与加工设备之间的转移距离;在输送通道100的输送末端,采用包含凸轮的第一驱动结构,整体驱动结构在工作水平面的下方设置,避免气缸无法延伸入加工设备的下方设置,增加了输送通道100与加工设备之间的转移距离,影响转移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U型管转移结构,通过夹具机构和翻转机构夹取U型管实现自动下料和上料,通过转移通道实现U型管的转移,采用倒挂的形式进行转移,使U型管在转移过程中无需复杂的固定结构便能够稳定放置,以自动化机械操作替代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有效避免U型管因碰撞而碎裂的情况发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移通道(100),所述U型管开口朝下挂于所述转移通道(100)上进行输送;
转移机构(200),用于将所述U型管在所述转移通道(100)和加工设备之间进行转移;所述转移机构(200)设有两组,分别设于该转移通道(100)的两端;
所述转移机构(200)包括:
夹具机构(210),用于抓取所述U型管;
翻转机构(220),与所述夹具机构(21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具机构(210)进行翻转,以改变所述U型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220)包括相互平行的夹具连接轴(221)和翻转轴(222)、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223)和翻转导轨(224),所述第一导轨(223)和翻转导轨(224)沿所述U型管的翻转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夹具连接轴(221)与所述夹具机构(210)连接,所述夹具连接轴(221)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223),并沿所述第一导轨(223)进行往复移动以转移所述U型管;所述夹具连接轴(221)和翻转轴(222)通过翻转摆臂(225)连接,以带动所述翻转轴(222)沿所述翻转导轨(224)进行往复移动;所述夹具连接轴(221)外套有翻转带动件(226),以沿所述翻转带动件(226)进行转动;所述翻转轴(222)外套有翻转轴承(227),以沿所述翻转轴承(227)进行转动;
所述翻转导轨(224)设有翻转槽(2241),所述翻转轴(222)承置于所述翻转槽(2241),所述翻转轴(222)连接有翻转拉簧(228),所述翻转拉簧(228)用于提供拉力使所述翻转轴(222)发生转动并带动所述翻转摆臂(225)进行摆动,以带动所述夹具机构(210)进行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机构(210)包括夹持气缸(211)、夹持拉簧(212)、第一摆臂(213)和第二摆臂(214),所述第一摆臂(213)和第二摆臂(21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所述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U型管,所述第一摆臂(213)和第二摆臂(2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217)和第二齿轮(218),所述第一齿轮(217)和第二齿轮(218)啮合;
所述夹持气缸(211)的缸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摆臂(214)的一侧,其活塞端向所述第一摆臂(213)进行运动并推动所述第一摆臂(213),以使所述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相向运动以夹持所述U型管,所述夹持拉簧(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213) 连接,其另一端相对所述夹持气缸(211)固定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玻管夹(215)和第二玻管夹(216)之间获得相离运动的拉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13)设置所述第一齿轮(217)的一端设有受力部,所述夹持气缸(211)的活塞端向所述受力部(2171)进行运动,所述夹持拉簧(212)的一端与所述受力部(217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带动件(226)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3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凸轮(311)、第一L型摆臂(312)、第三L型摆臂(313)和活动连接件(314),所述第一L型摆臂(312)和第三L型摆臂(313)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所述第一L型摆臂(312)的短臂设有第一滚轮(315),所述第一滚轮(315)与所述第一凸轮(311)接触,以使所述第一L型摆臂(312)进行摆动,所述第一L型摆臂(312)的长臂连接有第一复位拉簧(316);
所述第一L型摆臂(312)的长臂与所述第三L型摆臂(313)的短臂铰接,以带动所述第三L型摆臂(313)水平摆动,所述第三L型摆臂(313)的长臂与所述活动连接件(314)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14)与所述翻转带动件(226)连接,以带动所述翻转带动件(226)进行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带动件(226)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3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翻转气缸(321),所述翻转气缸(321)的活塞端与所述翻转带动件(226)连接,以带动所述翻转带动件(226)进行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还包括缓冲器(322),所述缓冲器(322)设于所述翻转带动件(226)未连接所述翻转气缸(321)的一端,用于为所述翻转带动件(226)的运动提供缓冲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通道(100)沿所述U型管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其包括平缓输送段(110)和倾斜输送段(120),所述倾斜输送段(120)的斜度大于所述平缓输送段(110)的斜度,所述倾斜输送段(120)的末端设有阻挡部(130),所述倾斜输送段(120)的末端上方设有阻挡件(1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驱动机构(500),所述上下驱动机构(500)与所述转移机构(200)连接,以驱动所述转移机构(200)进行上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型管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500)包括第二凸轮(510)、第二L型摆臂(520)和导向主轴(530),所述第二L型摆臂(520)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所述第二L型摆臂(520)的短臂设有第二滚轮(540)与所述第二凸轮(510)接触,以受力上下摆动,所述第二L型摆臂(520)的长臂连接有第二复位拉簧(550),所述第二L型摆臂(520)的长臂与所述导向主轴(530)连接,以带动所述导向主轴(530)上下运动,所述导向主轴(530)与所述转移机构(200)连接。
CN202022126772.3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Active CN214494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6772.3U CN214494822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6772.3U CN214494822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4822U true CN214494822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6772.3U Active CN214494822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4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18468A1 (en) Tubular handheld device
CN1680053A (zh) 传送装置和传送方法
CN107323731B (zh) 软袋立式装箱机
CN104772766A (zh) 一种机器人夹具抓手
CN109850208B (zh) 纸尿裤包装系统
CN110342154B (zh) 垃圾桶夹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垃圾车
CN214494822U (zh) 一种u型管转移结构
CN110919151A (zh) 生产钢筋笼的成套设备
CN211104052U (zh) 用于自动老练机的开夹机构
CN209601554U (zh) 一种烧结砖防倒砖装置
CN208394108U (zh) 一种垃圾车自动上料装置
CN108974761A (zh) 一种自动装卸载系统
CN210879637U (zh) 一种煤矸石分选并联柔性三自由度机器人
CN112173693A (zh)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US4359153A (en) Three axis transfer apparatus
CN113798719B (zh) 一种用于雨刮器支撑杆件的焊接装置
US5697877A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packaging machines
CN210653736U (zh) 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
CN210420221U (zh) 一种上料装置及pth生产线
CN1823597A (zh) 全自动香肠扎节机
CN213765867U (zh) 一种夹持灯芯的自动化机械臂
CN208856283U (zh) 一种自动装卸载系统
CN110682277A (zh) 轻便紧凑型物料抓取机械手
CN207451969U (zh) 一种延期体取料系统
CN101884266B (zh) 齿轮-双五杆取苗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