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3318U - 涵道射流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涵道射流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93318U CN214493318U CN202120495888.6U CN202120495888U CN214493318U CN 214493318 U CN214493318 U CN 214493318U CN 202120495888 U CN202120495888 U CN 202120495888U CN 214493318 U CN214493318 U CN 2144933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ct
- door
- submarine
- direct current
- frequency dir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涵道射流转向装置。包括涵道、电机、螺旋桨叶片、上门、下门、液压缸和控制上门与下门的控制器,在潜艇及舰的艉部或者艏部以及艉部与艏部同时设置有贯穿的涵道,涵道两侧设有对开的上门和下门,并通过液压缸伸缩控制开启或关闭;涵道内中部通过上挂板和下支撑板安装有双输出端的变频直流电机,变频直流电机的双输出电机轴上安装有螺旋桨叶片。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双螺旋桨叶片的双输出端变频直流电机,涵道两端设有液压缸伸缩控制涵道的上门与下门,电机转动驱动螺旋桨叶片旋转形成射流,射流的反作用力的作用,推动潜艇及舰艉部或者艏部转向、快速调头和原地调头转向以及低速侧行。适宜作为涵道射流转向装置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使潜艇及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涵道射流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能使潜艇及舰预有紧急情况时,能原地调头,紧急转向,最小转向半径转向及左右侧行,是改善潜艇及舰的装备和性能会有着很大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使潜艇及舰具有良好的调头、转向功能,解决潜艇及舰静态转向、减小转向半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涵道射流转向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潜艇及舰的艉部或者艏部,为了能够使潜艇及舰具有侧行功能在艉部与艏部同时设置有左右贯通的涵道,在涵道内设置有双输出端电机,电机输出两端各装有螺旋桨,涵道两端设有液压缸伸缩控制涵道的上门与下门,涵道的上门与下门开启后,电机转动驱动螺旋桨叶片旋转形成射流,射流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潜艇及舰艉部或者艏部,推动潜艇及舰减小转向半径、快速调头转向,解决潜艇及舰静态和急转向以及侧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涵道射流转向装置包括涵道、设置在涵道内的变频直流电机、安装在变频直流电机两输出端的螺旋桨叶片、上门、下门、液压缸和控制上门与下门的控制器,在潜艇及舰的艉部或者艏部设置有贯穿的涵道,涵道两侧设有对开的上门和下门,并通过液压缸伸缩控制开启或关闭;涵道内中部通过上挂板和下支撑板安装有双输出端的变频直流电机,变频直流电机的双输出电机轴上安装有螺旋桨叶片。
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涵道射流转向装置中,所述上门和下门两扇上下对开并通过控制器上的操作杆控制开启或关闭,其中一侧通过门轴与潜艇及舰连接,在涵道的上门和下门上设置有进水孔平衡内外压强。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一端通过液压缸支座连接在潜艇及舰上,液压泵站通过三通、液压油导管和电磁阀与液压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挂板设有线路孔,电源线路由潜艇及舰内经线路孔进入变频直流电机内电连接。
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涵道内设置有带有双螺旋桨叶片的双输出端电机,涵道两端设有液压缸伸缩控制的涵道的上门与下门,单侧涵道的上门与下门开启时,电机转动驱动螺旋桨旋转形成射流,射流的反作用力的作用,推动潜艇及舰艉部或者艏部转向、快速调头和原地调头转向以及侧行。适宜作为涵道射流转向装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涵道,2.变频直流电机,2.1.电机轴,3.螺旋桨叶片,4.上门,4.1.下门,4.2.进水孔,5.门轴,6.液压缸,6.1.液压缸支座,7.液压油导管,7.1.电磁阀,8.三通,9.操纵杆,10.控制器,11.线路孔,12.上挂板,12.1.下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据图所示,涵道射流转向装置包括涵道1、设置在涵道1内的变频直流电机2、安装在变频直流电机2两输出端的螺旋桨叶片3、上门4、下门4.1、液压缸6和控制上门4与下门4.1的控制器10,在潜艇及舰的艉部或者艏部设置有贯穿的涵道1,涵道1两侧设有对开的上门4和下门4.1,并通过液压缸6伸缩控制开启或者关闭;涵道内中部通过上挂板12和下支撑板12.1安装有双输出端的变频直流电机2,变频直流电机2的双输出电机轴2.1上安装有螺旋桨叶片3。
所述上门4和下门4.1两扇上下对开并通过控制器10上的操作杆9控制开启,其中一侧通过门轴5与潜艇及舰连接,在涵道的上门4和下门4.1上设置有进水孔4.2平衡内外压强。
所述液压缸6一端通过液压缸支座6.1连接在潜艇及舰上,液压泵站通过三通8、液压油导管7和电磁阀7.1与液压缸6连接。
所述上挂板12设有线路孔11,电源线路由潜艇及舰内经线路孔11进入变频直流电机2内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首先,根据情况需要左转或者右转时,快速打开涵道的上下门;其次,当上下门开启一半时,启动电机使螺旋桨叶片工作,潜艇及舰按照所需的方向动作,到位时,关闭电机,使螺旋桨叶片停止,操作时,应准确给定变频直流电机转速适应变速,使潜艇及舰到达位置准确,不用变频直流电机反转再行调整潜艇及舰方位;最后,确认转向方位准确后,关闭涵道的上下门,完成一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由于在潜艇及舰的艉部或者艏部以及艉部与艏部同时设置双输出端电机,对称设有螺旋桨叶片,螺旋桨叶片旋转时形成射流,所以,射流的反作用力的作用,能够推动潜艇及舰艉部或者艏部转向、快速调头和原地调头转向以及侧行。
由于在涵道两侧对开的涵道上门和涵道下门采用液压缸驱动,所以,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控制液压缸伸缩,控制涵道上门和涵道下门的开启或者关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涵道射流转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涵道(1)、设置在涵道(1)内的变频直流电机(2)、安装在变频直流电机(2)两输出端的螺旋桨叶片(3)、上门(4)、下门(4.1)、液压缸(6)和控制上门(4)与下门(4.1)的控制器(10),在潜艇及舰的艉部或者艏部设置有贯穿的涵道(1),涵道(1)两侧设有对开的上门(4)和下门(4.1),并通过液压缸(6)伸缩控制开启或者关闭;涵道内中部通过上挂板(12)和下支撑板(12.1)安装有双输出端的变频直流电机(2),变频直流电机(2)的双输出电机轴(2.1)上安装有螺旋桨叶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射流转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上门(4)和下门(4.1)两扇上下对开并通过控制器(10)上的操作杆(9)控制开启,其中一侧通过门轴(5)与潜艇及舰连接,在涵道的上门(4)和下门(4.1)上设置有进水孔(4.2)平衡内外压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射流转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液压缸(6)一端通过液压缸支座(6.1)连接在潜艇及舰上,液压泵站通过三通(8)、液压油导管(7)和电磁阀(7.1)与液压缸(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射流转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上挂板(12)设有线路孔(11),电源线路由潜艇及舰内经线路孔(11)进入变频直流电机(2)内电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904068 | 2020-12-31 | ||
CN202023290406 | 2020-12-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93318U true CN214493318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22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95888.6U Active CN214493318U (zh) | 2020-12-31 | 2021-03-09 | 涵道射流转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93318U (zh) |
-
2021
- 2021-03-09 CN CN202120495888.6U patent/CN2144933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I108119B (fi) | Propulsioyksikön kääntäminen | |
CN203391986U (zh) | 一种液压全回转推进装置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1519118B (zh) | 滑块式船舶襟翼舵任意转角比传动装置 | |
CN205770088U (zh) | 船舶用筒式伸缩全回转推进器 | |
BR102015010669A2 (pt) | sistema de propulsão de lâmina oscilante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um movimento de uma lâmina móvel oscilante | |
CN103303451A (zh) | 一种液压驱动的全矢量喷水推进器喷口 | |
CN214493318U (zh) | 涵道射流转向装置 | |
CN105479442A (zh) | 一种用于机械手关节驱动的纯水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811566A (zh) | 水下伺服推进器 | |
CN107521648A (zh) | 折叠式全回转侧推装置 | |
CN205446287U (zh) | 一种新型的舵机液压装置 | |
CN102963519A (zh) | 清漂船的航行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9018187A (zh) | 一种可调可拆卸的高速船尾部压浪装置 | |
CN205101322U (zh) | 一种新型全回转舵桨液压伺服系统 | |
US2939417A (en) | Hydraulic steering apparatus for outboard motorboats | |
US2413173A (en) | Ship propulsion | |
CN116552766A (zh) | 一种组合式泵喷推进器 | |
CN205293044U (zh) | 一种船用一体式电动螺旋桨装置 | |
RU2519610C1 (ru) | Подрул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212131481U (zh) | 一种用于驱动阀门装置的液压控制单元 | |
CN108725725B (zh) | 侧推管口开关装置及船舶 | |
CN220227721U (zh) | 一种船舶用紧凑型偶合器传动装置 | |
CN114604407B (zh) | 一种冰区自动化船舵装置 | |
CN106956762B (zh) | 一种混合液压推进装置 | |
CN205652321U (zh) | 液压马达驱动全回转舵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125000 Beigang Industrial Zone, Huludao, Liaoning Patentee after: Huludao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and anti corrosion through Bo ship Address before: 125002 No. 240, building 37, Tuanjie Road, Yangjiazhangzi, Lianshan District, Huludao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Rishang Patentee before: Jiang Lix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