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2797U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92797U CN214492797U CN202022279210.2U CN202022279210U CN214492797U CN 214492797 U CN214492797 U CN 214492797U CN 202022279210 U CN202022279210 U CN 202022279210U CN 214492797 U CN214492797 U CN 2144927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side
- collision
- main driving
- collision beam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429 Calib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包括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连接弹簧、三节式缓冲支架、固定铰支座、支撑板、支撑连接杆、缓冲弹簧、套筒、支撑横梁、复位弹簧、支撑纵梁,且防撞梁组合分为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通过采用防撞梁组合、三节式缓冲支架和缓冲弹簧可实现多重缓冲抗震效果;且偏置碰撞时,该设计系统可利用外部撞击力对车体产生一个垂直碰撞方向且水平朝向非碰撞侧的力,致使车头向非碰撞侧发生位移,减缓正面碰撞以降低车体损伤程度,撞击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防撞梁组合复位以防止二次撞击。本设计提高了防撞梁系统对碰撞冲击能量的吸收,尤其提高了车辆偏置碰撞的安全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背景技术
汽车碰撞安全是汽车乘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发生碰撞时,前置防撞梁可以吸收并传递能量,降低乘员舱损坏程度,确保乘客人身安全。因此,防撞梁设计在汽车制造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有汽车前置防撞梁技术中,一般是使用防撞梁体与吸能盒结合的方式,仅有一种防护措施,在一般撞击过程中,此类型防撞梁虽然可以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但是在40%及其以下的偏置撞击中,由于撞击位置过于偏向车头的一侧,此区域已经超出前纵梁所能保护的范围,主要由前翼子板附近的车架承受撞击,从常规碰撞测试结果来看,大部分车辆的此处结构强度远不能承受速度超过 64km/h的撞击。并且在正面偏置碰撞中,现有技术设计的车身纵梁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正面巨大冲击使车身侵入乘员舱,威胁车内乘员安全。所以,偏置碰撞对约束系统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汽车前置防撞梁的设计方面。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汽车撞击过程中乘员人身安全系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较好的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其目的在于克服以下不足之处:
(1)汽车发生正面撞击时,因现有普通前置防撞梁对冲击破坏能量吸收能力较低,而使车体承受大部分乃至全部冲击碰撞能量,进而加剧整车破损程度;
(2)汽车发生侧面偏置撞击时,现有技术会存在前置防撞梁的防护范围有限,因碰撞防护失效导致车体更多零部件发生损坏,且易威胁乘员人身安全。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包括: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连接弹簧、支撑板、三节式缓冲支架、复位弹簧、挡板、支撑横梁、连接板、固定套筒、缓冲弹簧、支撑连接杆、支撑纵梁,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和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副驾驶侧第一防撞梁和副驾驶侧第二防撞梁,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卡接在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前端,所述副驾驶侧第一防撞梁卡接在所述副驾驶侧第二防撞梁前端,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和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通过正中部的连接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三节式缓冲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防撞梁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且分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每组两支,一支垂直于所述支撑横梁安设,另一支与所述支撑横梁外侧成45°夹角斜向安设,在所述三节式缓冲支架与所述第二防撞梁之间和所述三节式缓冲支架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均采用固定铰支座连接,所述固定套筒底端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缓冲弹簧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内,且底端与所述支撑横梁接触,所述支撑连接杆底端卡接于所述固定套筒内,且与所述缓冲弹簧顶端接触,所述支撑板底端与所述支撑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板顶端与所述第二防撞梁贴合,所述支撑纵梁分为两支,且顶端均与所述支撑横梁垂直焊接,所述连接板焊接在所述支撑纵梁底端,所述连接板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车体纵梁上,所述挡板内端垂直焊接于所述支撑纵梁上,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防撞梁组合之间,且两端通过固定铰支座分别连接所述挡板外端与所述防撞梁组合的第二防撞梁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和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的第一防撞梁内侧设有若干减震弹簧组和滑动槽,减震弹簧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前置滑动挡板、减震弹簧和后置滑动挡板,所述前置滑动挡板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均卡接于所述滑动槽内,在所述前置滑动挡板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中间自上而下等距安设三支所述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弹簧前端和后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前置滑动挡板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和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的第一防撞梁外侧伸有若干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和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的第二防撞梁内侧空腔处充填新型材料泡沫铝。
进一步地,所述三节式缓冲支架的大口径油缸上设有安全阀和爆破片,且两装置并联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三节式缓冲支架的小口径油缸上设有阻尼孔,使所述小口径油缸与所述大口径油缸连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对该系统中挡板的有效设计长度理论分析如下(以主驾驶侧为例):
如图10所示,假设: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下端固定铰支座为A点,大固定铰支座轴心为B点,主驾驶侧挡板外端为D点,过D点垂直交于支撑纵梁轴心的点为C点,支撑纵梁宽度为H,线段AB长度为LAB,线段BC长度为LBC,线段CD长度为LCD,以LAB为半径,以点B为圆心的圆交CD于点E,令LAB=R,线段CE的长度为LCE,点A1为点A动点在弧AE上运动。
当偏置碰撞发生后,因为三节式缓冲支架不收缩时,点A的偏转半径最大,对挡板要求长度更长,为计算挡板最短长度,所以忽略三节式缓冲支架收缩,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下端固定铰支座以LAB为半径,以点B为圆心转动,运动轨迹为弧AE,考虑点A运动极限位置,即点A1与点E相交,由勾股定理知:
LA1B 2=LEB 2=LBC 2+LCE 2
∵三节式缓冲支架最大偏转角度为45°
∴∠BEC=∠CBE=45°
为保证挡板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偏转角度过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对该设计系统偏置碰撞时(以主驾驶侧为例)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如图9所示,AC为反作用力F1作用点的切面,BE为三节式缓冲支架组合, DF为支撑横梁,EG为支撑纵梁,反作用力F1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部分为沿CA方向的分力F11,在分力F11的作用下三节式缓冲支架和防撞梁组合发生偏转,另一部分为沿BE方向的分力F12并作用于支撑横梁DF,分力F12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部分为沿EG方向的分力F121,在分力F121的作用下车辆减速,另一部分为沿DF方向的分力F122并作用于支撑横梁DF,分力F122的作用效果可以使车头偏向非撞击侧。
(三)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通过采用三级吸能结构设计,使其整体具有较好的抗震缓冲效果,以降低汽车中高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破坏能量对车体的影响,且在车辆低速碰撞时,因多级吸能结构的多重防护使防撞梁体不产生较大变形损坏,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车辆耐用性,并且在第二防撞梁内部填充新型材料泡沫铝,强度大,质量轻,吸能效果好。
(2)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通过采用偏置碰撞可转向结构设计,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论,外部撞击力可对车体产生一个垂直碰撞方向且水平朝向非碰撞侧的力,致使车头向非碰撞侧发生位移,减缓正面碰撞以降低车体损伤程度,且撞击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防撞梁组合复位以防止二次撞击。
(3)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通过采用阻尼孔结构设计,使两级油缸共同承受冲击能量,缓冲效果更好,且通过采用安全阀和爆破片组合设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三节式缓冲支架因撞击力度过大而出现爆缸等事故的发生率。
(4)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通过采用支撑横梁的设计,当撞击过程中发生三级吸能结构损毁时,本系统的支撑横梁可抵抗一定撞击破坏能量,提高了防撞梁系统整体的抗冲击水平,该系统采用纯机械式设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主驾驶侧偏置碰撞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正面大面积碰撞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正面小面积碰撞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防撞梁组合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三节式缓冲支架组合结构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三节式缓冲支架的支撑杆与小口径油缸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连接弹簧与小固定铰支座和复位弹簧与小固定铰支座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主驾驶侧偏置碰撞受力分析简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的主驾驶侧碰撞分析结构简图。
图中:1-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2-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3-加强筋;4-减震弹簧;5-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6-泡沫铝材料;7-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8- 支撑连接杆;9-支撑板;10-连接弹簧;11-副驾驶侧第一防撞梁;12-副驾驶侧第二防撞梁;13-副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14-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5-副驾驶侧复位弹簧;16-支撑横梁;17-副驾驶侧挡板;18-连接板;19-缓冲弹簧;20-固定套筒;21-支撑纵梁;22-主驾驶侧挡板;23-主驾驶侧复位弹簧;24-前置滑动挡板;25-后置滑动挡板;26-上部滑动槽;27-下部滑动槽;28-支撑杆;29-大口径油缸;30-长插销;31-大固定铰支座;32-爆破片;33-安全阀;34-小口径油缸;35-小固定铰支座;36-阻尼孔;37-短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第一”、“第二”、“前”、“后”、“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包括: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4、连接弹簧10、支撑板9、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副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13、主驾驶侧复位弹簧23、副驾驶侧复位弹簧15、主驾驶侧挡板22、副驾驶侧挡板 17、支撑纵梁16、连接板18、固定套筒20、缓冲弹簧19、支撑连接杆8、支撑纵梁21,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和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其中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的外侧伸有若干条加强筋3,内部设有前置滑动挡板24、后置滑动挡板25、上部滑动槽26、下部滑动槽27、减震弹簧4,所述上部滑动槽26和所述下部滑动槽27 分别设于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内部的上顶面与下底面,所述前置滑动挡板 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均卡接于所述上部滑动槽26和所述下部滑动槽27中,所述减震弹簧4位于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中间,自上而下三支为一组,且前端和后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后端面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前端面,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内部空腔处填充泡沫铝材料 6,且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卡接在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的前端,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4组成结构与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和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4通过正中部的所述连接弹簧10固定连接,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安装在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与所述支撑横梁16之间,且分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每组两支,一支垂直于所述支撑横梁16安设,另一支与所述支撑横梁16 外侧成45°夹角斜向安设,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之间采用小固定铰支座35和短插销37连接,且所述小固定铰支座35 焊接在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上,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与所述支撑横梁16之间采用大固定铰支座31和长插销30连接,所述大固定铰支座31 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16上,所述副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13及固定形式与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所述固定套筒20下端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16上,所述缓冲弹簧19安装在所述固定套筒20内,且下端与所述支撑横梁16接触,所述支撑连接杆8下端卡接于所述固定套筒20内,且与所述缓冲弹簧19上端接触,所述支撑板9与所述支撑连接杆8之间使用所述小固定铰支座35铰接,且所述小固定铰支座35焊接于所述支撑板9下端面,所述支撑板9上端面分别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和所述副驾驶侧第二防撞梁 12贴合,所述支撑纵梁21分为两支,且上端均与所述支撑横梁16垂直焊接,所述连接板18焊接于所述支撑纵梁21下端,所述连接板18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车体纵梁上,所述主驾驶侧挡板22和所述副驾驶侧挡板17内端均垂直焊接于所述支撑纵梁21上,所述主驾驶侧复位弹簧23位于所述主驾驶侧挡板22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之间,且两端通过固定铰支座分别连接所述主驾驶侧挡板22外端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和所述副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 13的所述大口径油缸29上设有安全阀33和爆破片32,通过采用所述安全阀33 和所述爆破片32组合设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三节式缓冲支架因撞击力度过大而出现爆缸等事故的发生率,且所述爆破片32的标定爆破压力略低于所述大口径油缸29的设计压力,所述安全阀33的开启压力略低于所述爆破片32的标定爆破压力,小口径油缸34上设有阻尼孔36,使所述小口径油缸34与所述大口径油缸29连通,非碰撞时保持所述小口径油缸34与所述大口径油缸29压差为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典型范例如下:
①偏置碰撞
如图2、图5、图6、图7所示,当车辆侧面碰撞到障碍物时,车辆碰撞产生的反作用力F1作用于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一侧(以主驾驶侧碰撞为例),因反作用力F1的作用,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和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减震弹簧4因挤压而收缩吸能,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略微变形,且所述泡沫铝材料6因挤压而收缩吸能,所述支撑杆28向下位移并使所述小口径油缸34内部液压升高,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压差,所述小口径油缸34内部压力液体通过所述阻尼孔36流向所述大口径油缸29,并使所述大口径油缸 29内部液压升高,若所述大口径油缸29内部液压高于所述安全阀33的开启压力,则所述安全阀33打开,释放一定量的液体以降低压力,若瞬时冲击力高于所述爆破片32的标定爆破压力,所述爆破片32打开,快速降低所述大口径油缸 29内部液体压力,反作用力F1的分力F11平行作用于于碰撞点的切面,并使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以所述长插销30的轴心为圆心向外偏转,所述主驾驶侧复位弹簧23被压缩,所述连接弹簧10被拉伸,所述副驾驶侧复位弹簧15被拉伸,反作用力F1的分力F12垂直作用于碰撞点的切面,分力F12的分力可对车体产生一个垂直碰撞方向且水平朝向非碰撞侧的力,致使车头向非碰撞侧发生位移,使汽车位移轨迹偏离障碍物,且碰撞后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和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在所述减震弹簧4的作用下发生相对位移并复位,在所述副驾驶侧复位弹簧15和所述连接弹簧10共同作用下,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 和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4复位,以防止二次撞击。
②正面大面积碰撞
如图3、图5、图6、图7所示,当车辆正面大面积碰撞到障碍物时,车辆碰撞产生的反作用力F2作用于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正面(主副驾驶侧相同),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减震弹簧4因挤压而收缩吸能,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略微变形,且所述泡沫铝材料6因挤压而收缩吸能,所述支撑杆28向下位移并使所述小口径油缸34内部液压升高,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压差,所述小口径油缸34内部压力液体通过所述阻尼孔36流向所述大口径油缸29,并使所述大口径油缸29内部液压升高,若所述大口径油缸29内部液压高于所述安全阀33的开启压力,则所述安全阀33 打开,释放一定量的液体以降低压力,若瞬时冲击力高于所述爆破片32的标定爆破压力,则所述爆破片32打开,快速降低所述大口径油缸29内部液体压力,所述支撑板9在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的作用下向下位移,所述支撑连接杆 8在所述支撑板9的作用下挤压所述缓冲弹簧19,所述缓冲弹簧19收缩吸能,所述复位弹簧23因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向下位移而收缩,且撞击后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和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在所述减震弹簧4的作用下发生相对位移并复位,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在所述复位弹簧23、所述减震弹簧19、所述支撑连接杆8和所述支撑板9的共同作用下复位以防止二次撞击。
③正面小面积碰撞
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当车辆正面小面积碰撞到障碍物时,车辆碰撞产生的反作用力F3作用于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正面(主副驾驶侧相同),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减震弹簧4因挤压而收缩吸能,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略微变形,且所述泡沫铝材料6因挤压而收缩吸能,所述支撑杆28向下位移并使所述小口径油缸34内部液压升高,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压差,所述小口径油缸34内部压力液体通过所述阻尼孔36流向所述大口径油缸29,并使所述大口径油缸29内部液压升高,若所述大口径油缸29内部液压高于所述安全阀33的开启压力,则所述安全阀33 打开,释放一定量的液体以降低压力,若瞬时冲击力高于所述爆破片32的标定爆破压力,则所述爆破片32打开,快速降低所述大口径油缸29内部液体压力,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在所述主驾驶侧缓冲支架7的作用下以所述长插销 30的轴心为圆心向内偏转,所述连接弹簧10收缩,所述支撑板9在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的作用下向下位移,所述支撑连接杆8在所述支撑板9的作用下挤压缓冲弹簧19,所述缓冲弹簧19收缩吸能,所述复位弹簧23因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向内旋转而拉伸,且碰撞后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和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在所述减震弹簧4的作用下发生相对位移并复位,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在所述连接弹簧10、所述复位弹簧23、所述减震弹簧19、所述支撑连接杆8和所述支撑板9的共同作用下复位以防止二次撞击。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4)、连接弹簧(10)、支撑板(9)、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副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13)、主驾驶侧复位弹簧(23)、副驾驶侧复位弹簧(15)、主驾驶侧挡板(22)、副驾驶侧挡板(17)、支撑横梁(16)、连接板(18)、固定套筒(20)、缓冲弹簧(19)、支撑连接杆(8)、支撑纵梁(21),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和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其中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的外侧伸有若干条加强筋(3),内部设有前置滑动挡板(24)、后置滑动挡板(25)、上部滑动槽(26)、下部滑动槽(27)、减震弹簧(4),所述上部滑动槽(26)和所述下部滑动槽(27)分别设于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内部的上顶面与下底面,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均卡接于所述上部滑动槽(26)和所述下部滑动槽(27)中,所述减震弹簧(4)位于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中间,自上而下三支为一组,且前端和后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后端面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前端面,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内部空腔处填充泡沫铝材料(6),且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卡接在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的前端,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4)组成结构与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和所述副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4)通过正中部的所述连接弹簧(10)固定连接,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安装在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与所述支撑横梁(16)之间,且分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每组两支,一支垂直于所述支撑横梁(16)安设,另一支与所述支撑横梁(16)外侧成45°夹角斜向安设,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之间采用小固定铰支座(35)和短插销(37)连接,且所述小固定铰支座(35)焊接在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上,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与所述支撑横梁(16)之间采用大固定铰支座(31)和长插销(30)连接,所述大固定铰支座(31)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16)上,所述副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13)及固定形式与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所述固定套筒(20)下端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16)上,所述缓冲弹簧(19)安装在所述固定套筒(20)内,且下端与所述支撑横梁(16)接触,所述支撑连接杆(8)下端卡接于所述固定套筒(20)内,且与所述缓冲弹簧(19)上端接触,所述支撑板(9)与所述支撑连接杆(8)之间使用所述小固定铰支座(35)铰接,且所述小固定铰支座(35)焊接于所述支撑板(9)下端面,所述支撑板(9)上端面分别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和副驾驶侧第二防撞梁(12)贴合,所述支撑纵梁(21)分为两支,且上端均与所述支撑横梁(16)垂直焊接,所述连接板(18)焊接于所述支撑纵梁(21)下端,所述连接板(18)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车体纵梁上,所述主驾驶侧挡板(22)和所述副驾驶侧挡板(17)内端均垂直焊接于所述支撑纵梁(21)上,所述主驾驶侧复位弹簧(23)位于所述主驾驶侧挡板(22)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之间,且两端通过固定铰支座分别连接所述主驾驶侧挡板(22)外端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驾驶侧第一防撞梁(2)外侧伸有若干所述加强筋(3),内部设有若干所述主驾驶侧减震弹簧(4)、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所述上部滑动槽(26)和所述下部滑动槽(27),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均卡接于所述上部滑动槽(26)和所述下部滑动槽(27)内,在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中间自上而下等距安设三支所述减震弹簧(4),且所述减震弹簧(4)前端和后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前置滑动挡板(24)和所述后置滑动挡板(25)上,副驾驶侧组成结构与主驾驶侧结构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铝材料(6)充填于所述主驾驶侧第二防撞梁(5)内侧空腔处上,副驾驶侧结构与主驾驶侧结构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的大口径油缸(29)上设有安全阀(33)和爆破片(32),两装置并联组合且所述安全阀(33)的开启压力低于所述爆破片(32)的标定爆破压力,所述爆破片(32)的标定爆破压力低于所述大口径油缸(29)的设计压力上,副驾驶侧结构与主驾驶侧结构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的小口径油缸(34)上设有阻尼孔(36),使所述小口径油缸(34)与所述大口径油缸(29)连通,非撞击时使所述小口径油缸(34)与所述大口径油缸(29)液压差为零上,副驾驶侧结构与主驾驶侧结构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驾驶侧防撞梁组合(1)可在所述主驾驶侧三节式缓冲支架(7)的支撑作用下以长插销(30)的轴心为圆心转动,且转动角度在0~45°之间上,副驾驶侧结构与主驾驶侧结构相同,且关于正中部对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79210.2U CN214492797U (zh) | 2020-10-14 | 2020-10-14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79210.2U CN214492797U (zh) | 2020-10-14 | 2020-10-14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92797U true CN214492797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197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792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92797U (zh) | 2020-10-14 | 2020-10-14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9279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2757A (zh) * | 2020-10-14 | 2020-12-18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CN115443001A (zh) * | 2022-09-05 | 2022-12-06 | 杭州申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消防报警控制器 |
-
2020
- 2020-10-14 CN CN202022279210.2U patent/CN2144927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2757A (zh) * | 2020-10-14 | 2020-12-18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CN112092757B (zh) * | 2020-10-14 | 2024-05-17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CN115443001A (zh) * | 2022-09-05 | 2022-12-06 | 杭州申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消防报警控制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92757B (zh)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
CN214492797U (zh) | 一种新型碰撞偏移多级缓冲吸能防撞梁 | |
EP2593349B1 (en) | Improvements in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 |
CA2249667C (en) | Floor-assembly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means for storage rooms, bumper support and increasing passenger safety | |
CN201437374U (zh) | 汽车车架 | |
CN113263999A (zh) | 一种汽车前端防撞结构 | |
WO2023071247A1 (zh) | 宽体自卸车 | |
US769934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hared crumple zone | |
CN213262277U (zh) | 一种防撞系统及车辆 | |
CN213083094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 |
CN111231874B (zh) | 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 |
CN210133184U (zh) | 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 |
CN115214507B (zh) | 一种缓冲装置及防撞车 | |
CN103448803B (zh) |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 |
CN106985776B (zh) |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 |
CN211567864U (zh) | 一种重载货车高速碰撞吸能装置 | |
CN212709293U (zh) | 一种轻量化汽车保险杠横梁 | |
JP2023522686A (ja) | 車両搭載型衝突減衰器 | |
CN212500249U (zh) | 一种货车的后部防护装置 | |
EP1611289B1 (en) | Crash barrier | |
CN203047122U (zh) | 一种平头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 |
CN113263998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前端结构 | |
CN215706165U (zh) | 一种吸能盒及前防撞梁总成 | |
CN218287657U (zh) |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 |
KR100453855B1 (ko) | 자동차의 범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