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3330U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Google Patents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83330U CN214483330U CN202120311825.0U CN202120311825U CN214483330U CN 214483330 U CN214483330 U CN 214483330U CN 202120311825 U CN202120311825 U CN 202120311825U CN 214483330 U CN214483330 U CN 2144833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cles
- layer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metal
- shie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材料以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用于增加材料防电磁干扰的能力。该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包括:至少一层屏蔽膜;所述至少一层屏蔽膜包括吸波层、载体层、粘合层以及金属层;所述吸波层包括金属粒子、碳粒子以及混合型树脂,用于吸收电磁干扰;所述载体层由塑料类材料构成,用于增加所述屏蔽膜的强度;所述金属层为金属薄膜,用于增加所述屏蔽膜的强度以及阻挡电磁干扰,所述载体层通过所述粘合层与所述金属层相结合,且所述吸波层与所述载体层或所述金属层相结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屏蔽领域,尤其涉及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普遍存在于地球环境中,有自然产生的与认为制造的,它影响了各种设备的正常运作与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来说,为了纺织各种设备的正常运作以及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设备主要通过放置于特殊的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防辐射服来进行保护,目前来说防辐射服采用金属纤维与纯棉纤维混纺工艺,也就是把金属抽成细丝,在面料内部形成网状结构。
但是由于是形成网状结构,不能完全的避免电磁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用于增加材料防电磁干扰的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包括:
至少一层屏蔽膜;
所述至少一层屏蔽膜包括吸波层、载体层、粘合层以及金属层;
所述吸波层包括金属粒子以及碳粒子,用于吸收电磁干扰;
所述载体层由塑料类材料构成,用于增加所述屏蔽膜的强度;
所述金属层为金属薄膜,用于增加所述屏蔽膜的强度以及阻挡电磁干扰,所述载体层通过所述粘合层与所述金属层相结合,且所述吸波层与所述载体层或所述金属层相结合。
可选地,所述吸波层还包括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的不同等级的阻燃材料。
可选地,所述金属粒子包括银粒子、铜粒子、铝粒子、镍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粒子、云母粒子以及锌粒子,所述碳粒子包括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
可选地,所述银粒子、所述铜粒子、所述铝粒子、所述镍粒子、所述镁粒子、所述铁粒子、所述锰粒子、所述云母粒子、所述锌粒子、所述石墨烯粒子和所述碳纳米管粒子按照预设比率进行配比。
可选地,所述防电磁干扰的材料还包括:
混合型树脂;
所述银粒子、所述铜粒子、所述铝粒子、所述镍粒子、所述镁粒子、所述铁粒子、所述锰粒子、所述云母粒子、所述锌粒子、所述石墨烯粒子和所述碳纳米管粒子通过所述混合型树脂进行融合,所述吸波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200微米。
可选地,所述载体层包括聚丙烯材料、热塑性聚酯材料、聚氯乙烯材料和/或ABS塑料材料,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50微米。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为铜、铝以及银合金类金属薄膜。
可选地,所述屏蔽层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层数选择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得到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100微米。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
可选地,所述防电磁干扰的服装还包括:
至少一层面料层,所述面料层由棉、麻、羊毛、蚕丝、粘胶人造丝、醋酸人造丝、铜氨人造丝、涤纶、棉纶、丙纶、腈纶、氨纶以及维纶与防水类型的面料组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包括由金属粒子以及碳粒子构成的吸波层,由塑料类材料构成的载体层,以及金属薄膜的金属层,不但可以通过金属薄膜隔绝电磁干扰,同时还可以通过金属粒子、碳粒子和混合型树脂构成吸波层吸收电磁波,进一步的增加材料的防电磁干扰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编织的网眼问题,防电磁干扰的能力相对于现有的来说更加优秀。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电磁干扰的服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蔽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蔽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本申请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向量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申请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该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包括:
至少一层屏蔽膜;
该至少一层屏蔽膜包括吸波层101、载体层102、粘合层103以及金属层 104;
其中,该吸波层101包括金属粒子以及碳粒子,该吸波层101用于吸收电磁干扰;
载体层102由塑料类材料构成,用于增加屏蔽膜的强度;
金属层104为金属薄膜,用于增加屏蔽膜的强度以及阻挡电磁干扰,其中,该载体层102通过粘合层103与金属层104相结合,也即该载体层102 通过粘合层103与金属层104粘合在一起,该粘合层103可以为普通的胶水,也可以为特殊材质的胶水,另外,该吸波层101与粘合后的载体层102或金属层104相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该吸波层101还包括混合型树脂,通过混合型树脂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聚合,由于该吸波层101为通过混合型树脂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粘合,具有粘性,可以直接与载体层102或金属层104相结合,图1中以吸波层101与载体层102相结合为例进行说明。
一个实施例中,该吸波层101还包括阻燃材料,该阻燃材料为可选材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添加或不添加,另外该阻燃材料的阻燃等级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如用户对阻燃要求高则选择阻燃等级相对较高的阻燃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该吸波层101中的金属粒子包括银粒子、银粒子、铜粒子、铝粒子、镍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粒子、云母粒子以及锌粒子,该吸波层101中的碳粒子包括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其中,金属粒子和碳粒子按照预设比率进行配比,该预设比例的配比与用户的需求的屏蔽率相关联,此处可以根据用户对屏蔽膜的屏蔽率的要求对银粒子、铜粒子、铝粒子、镍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粒子、云母粒子、锌粒子、石墨烯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的比率进行调整。其中,银粒子、铜粒子、铝粒子、镍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粒子、云母粒子、锌粒子、石墨烯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的预设比率如下:银粒子:1%-40%;铜粒子:0.5%-60%;铝粒子:5%-55%;镍粒子:5%-55%;镁粒子:1%-30%;铁粒子:1%-30%;锰粒子:1%-30%;锌粒子:1%-25%;云母粒子:0.5%-10%;石墨烯粒子:0.05%-10%;碳奈米管粒子:0.3%-15%。也就是说,此处是将按照预设比率配置的银粒子、铜粒子、铝粒子、镍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粒子、云母粒子、锌粒子、石墨烯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通过混合型树脂进行融合,得到吸波层101(该融合后得到的吸波层101的厚度为3微米至200微米),并将该融合后得到的吸波层101与载体层102或金属层104相结合。
一个实施例中,该载体层102包括聚丙烯材料、热塑性聚酯材料、聚氯乙烯材料和/或ABS塑料材料,该载体层102的厚度为3微米至50微米,可以理解的是该载体层102除了包括上述塑料类材料之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取其他类型的塑料类材料,如PC塑料,且该载体层为薄膜类材料。
一个实施例中,该金属层104为铜、铝以及银合金类金属薄膜,当然该金属层104材质的选择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该屏蔽层包括至少一层金属层,其中,金属层的层数选择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确定,该金属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100微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包括由金属粒子、碳粒子和混合型树脂构成的吸波层,由塑料类材料构成的载体层,以及金属薄膜的金属层,不但可以通过金属薄膜隔绝电磁干扰,同时还可以通过金属粒子、碳粒子和混合型树脂构成吸波层吸收电磁波,进一步的增加材料的防电磁干扰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编织的网眼问题,防电磁干扰的能力相对于现有的来说更加优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服装,该防电磁干扰的服装例如可以为:帽子、衣服、裤子、围裙、口罩以及雨衣等等服装;
该防电磁干扰的服装包括图1所示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该防电磁干扰的服装还包括至少一层面料层,面料层由棉、麻、羊毛、蚕丝、粘胶人造丝、醋酸人造丝、铜氨人造丝、涤纶、棉纶、丙纶、腈纶、氨纶以及维纶与防水类型的面料组成。可以理解的是,该面料层当然也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合成纤维,如聚烯烃弹力丝,具体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电磁干扰的服装的结构示意图,该防电磁干扰的服装包括面料层201以及面料层206,且该吸波层202与载体层203相结合,金属层205通过胶水层204与载体层203相结合,则该面料层201与吸波层202相结合,同时面料层206与该金属层205相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防电磁干扰的服装只包含一层面料层时,且该吸波层与载体层相结合,该一层面料层可以与吸波层相结合,也可以与金属层相集合;当该吸波层与金属层相结合时,该一层面料层可以与吸波层相结合,也可以与载体层相结合,具体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防电磁干扰的服装包括防电磁干扰的材料,还进一步的包括至少一层面料层,在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编织的网眼问题,防电磁干扰的能力相对于现有的来说更加优秀的同时,增加服装的可穿戴性,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蔽膜的结构示意图,该屏蔽膜包括:
载体层302、第一屏蔽层301以及第二屏蔽层303;
该载体层302包括目标载体以及填充至目标载体中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也就是说,该载体层302中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是填充至目标载体内部的,用于屏蔽电磁干扰;
该第一屏蔽层301以及第二屏蔽层303均附着于载体层302,且第一屏蔽层301与第二屏蔽层303相对于载体层302呈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此处可以在载体层302的两面分别设置第一屏蔽层301以及第二屏蔽层303;
该第一屏蔽层301以及第二屏蔽层303由金属粒子和碳粒子组成,用于屏蔽电磁干扰以及强化目标载体。
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载体可以根据用户对厚度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布类材料,例如该目标载体可以包括不织布、无纺布或聚酯类纤维布,当然该目标载体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布类材料,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其他需求来进行选择不同的布类材料,具体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填充至目标载体,指的是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通过电镀、水镀、蒸镀或溅镀工艺填充至目标载体,由于该目标载体为布类材料,而由于布类材料的编织特性,在布类材料中会存在缝隙,此处的填充是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通过电镀、水镀、蒸镀或溅镀工艺填充至目标载体填充至目标载体的缝隙以及目标载体的表面,形成载体层,用以屏蔽电磁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金属粒子包括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以及云母粒子,碳粒子包括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其中,金属粒子和碳粒子按照预设比率进行配置,该预设比例的配置与用户的需求的屏蔽率相关联,此处可以根据用户对屏蔽膜的屏蔽率的要求对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锌粒子、云母粒子、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的比率进行调整。其中,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锌粒子、云母粒子、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银粒子中各个粒子的预设比率如下:银:1%-40%;铜:0.5%-70%;铝:5%-70%;镍:5%-70%;镁:1%-30%;铁:1%-30%;锰:1%-30%;云母:0.5%-20%;石墨烯:0.1%-15%;碳奈米管:0.5%-15%;锌:1%-30%。也就是说,此处是将按照预设比率配置的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锌粒子、云母粒子、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通过电镀、水镀、蒸镀或溅镀工艺填充至目标载体的缝隙以及表面。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层301以及第二屏蔽层303通过涂布挤压或喷涂的方式附着于载体层302,其中,该第一屏蔽层301以及第二屏蔽层303是采用与填充至目标载体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相同的材料以及相同的预设比率附着于载体层,也即该第一屏蔽层301以及第二屏蔽层303是将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锌粒子、云母粒子、石墨烯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按照预设比率混合成液态后通过涂布挤压或喷涂的工艺方式附着于载体302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过电镀、水镀、蒸镀或溅镀工艺方式将按照预设比率配置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填充至目标载体的缝隙以及目标载体的表面时,目标载体的缝隙可能会存在无法100%填充现象,此处分别再通过挤压或喷涂的工艺方式将相同比率配置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混合成液态附着于载体层 102的两面,且由于预设比率配置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是混合成液态的,因此在通过挤压或者喷涂时,会有一部分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会填充至目标载体的缝隙,进一步的增加电磁干扰的屏蔽率,同时也会在载体层302的两个表面形成一层由金属粒子和碳粒子组成的屏蔽层,更近一步的增加屏蔽膜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将按照预设比率混合成液态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通过涂布挤压或喷涂的方式多次附着于载体层302上,也即在载体层302上多次附着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进一步的增加屏蔽膜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屏蔽膜,通过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附着于目标载体形成载体层,并在载体层的两面重新附着由金属粒子和碳粒子组成的屏蔽层,相对于现有的编织技术形成的屏蔽膜来说,由于编织会存在网眼,本申请的屏蔽率采用布类材料为载体,将金属材料填充(电镀)于布类材料的缝隙间,再将材料制作成液态,再次涂布挤压在载体上面,所有没有现有技术编织的网眼问题,屏蔽率相对于现有的来说更加优秀。
上面对本申请提供的屏蔽膜进行说明,下面从屏蔽膜的制备装置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屏蔽膜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蔽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401、提供目标载体。
本实施例中,屏蔽膜的制备装置可以首先提供目标载体,该目标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布类材料:不织布、无纺布以及聚酯类纤维布,此处目标载体材质的选择可以根据用户对屏蔽膜的厚度或者其他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402、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填充至目标载体中,以得到载体层。
本实施例中,在得到目标载体之后,屏蔽膜的制备装置可以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填充至目标载体中,以得到载体层,其中,金属粒子包括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以及云母粒子,碳粒子包括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此处可以将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锌粒子以及云母粒子、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按照预设比率进行配置,并通过电镀、水镀、蒸镀或溅镀工艺填充至目标载体的缝隙以及表面,以得到载体层,实现屏蔽电磁干扰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粒子和碳粒子按照预设比率进行配置,该预设比例的配置与用户的需求的屏蔽率相关联,此处可以根据用户对屏蔽膜屏蔽率的要求对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铝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离子、云母粒子、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的比率进行调整,例如增加铝粒子的比率或者减少银粒子的比率等等,具体不做限定。
403、将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屏蔽层附着于载体层,以得到屏蔽膜。
本实施例中,在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填充至目标载体,得到载体层之后,可以继续将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屏蔽层附着于载体层上,最终得到屏蔽膜,其中,该第一屏蔽层与第二屏蔽层相对于载体层呈对称设置(也即将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屏蔽层分别附着于载体层的两边),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屏蔽层由金属粒子和碳粒子组成,用于屏蔽电磁干扰以及强化所述载体层。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将第一屏蔽层以及第二屏蔽层附着于载体层上指的是,将金属粒子和碳粒子按照预设比率混合成液态,之后将按照预设比率混合成液态的金属粒子和碳粒子通过涂布挤压或喷涂的方式附着于载体层的两边,形成第一载体层以及第二载体层,进一步的屏蔽电磁干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屏蔽膜的制备方法中,采用布类材料为载体,将金属材料填充(电镀)于布类材料的缝隙间,再将材料制作成液态,再次涂布挤压在载体上面,所有没有现有技术编织的网眼问题,屏蔽率相对于现有的来说更加优秀。
可以理解的是,防电磁干扰的服装还可以包括该图3所示的屏蔽膜以及图4所示的屏蔽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屏蔽膜,只需要在该屏蔽膜上增加至少一层面料层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层屏蔽膜;
所述至少一层屏蔽膜包括吸波层、载体层、粘合层以及金属层;
所述吸波层包括金属粒子以及碳粒子,用于吸收电磁干扰;
所述载体层由塑料类材料构成,用于增加所述屏蔽膜的强度;
所述金属层为金属薄膜,用于增加所述屏蔽膜的强度以及阻挡电磁干扰,所述载体层通过所述粘合层与所述金属层相结合,且所述吸波层与所述载体层或所述金属层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层还包括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的不同等级的阻燃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包括银粒子、铜粒子、铝粒子、镍粒子、镁粒子、铁粒子、锰粒子、云母粒子以及锌粒子,所述碳粒子包括石墨烯粒子以及碳纳米管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粒子、所述铜粒子、所述铝粒子、所述镍粒子、所述镁粒子、所述铁粒子、所述锰粒子、所述云母粒子、所述锌粒子、所述石墨烯粒子和所述碳纳米管粒子按照预设比率进行配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电磁干扰的材料还包括:
混合型树脂;
所述银粒子、所述铜粒子、所述铝粒子、所述镍粒子、所述镁粒子、所述铁粒子、所述锰粒子、所述云母粒子、所述锌粒子、所述石墨烯粒子和所述碳纳米管粒子通过所述混合型树脂进行融合,所述吸波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2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包括聚丙烯材料、热塑性聚酯材料、聚氯乙烯材料和/或ABS塑料材料,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5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铜、铝以及银合金类金属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膜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层数选择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得到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100微米。
9.一种防电磁干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还包括:
至少一层面料层,所述面料层由棉、麻、羊毛、蚕丝、粘胶人造丝、醋酸人造丝、铜氨人造丝、涤纶、棉纶、丙纶、腈纶、氨纶以及维纶中的至少一项与防水类型的面料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11825.0U CN214483330U (zh) | 2021-02-03 | 2021-02-03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11825.0U CN214483330U (zh) | 2021-02-03 | 2021-02-03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83330U true CN214483330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218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11825.0U Active CN214483330U (zh) | 2021-02-03 | 2021-02-03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833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6630A (zh) * | 2021-02-03 | 2021-05-18 | 南昌联能科技有限公司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
2021
- 2021-02-03 CN CN202120311825.0U patent/CN2144833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6630A (zh) * | 2021-02-03 | 2021-05-18 | 南昌联能科技有限公司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13073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raphene conductive fabric | |
KR101209848B1 (ko) | 은합연사와 이를 이용한 기능성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WO2007083822A1 (ja) | 導電性ガスケット材料 | |
CN214483330U (zh)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
EP2763520B1 (en) |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rous material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
KR20120024971A (ko) | 전자파 차단 시트 | |
JP2019534809A (ja) | 保護フィルム | |
JP4176723B2 (ja) | 電磁波シールドガス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2806630A (zh) | 防电磁干扰的材料及防电磁干扰的服装 | |
Bertuleit | Silver coated polyamide: a conductive fabric | |
US20030036326A1 (en) | Flame retardant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 |
KR20110109716A (ko) | 전도성 원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WO2022104933A1 (zh) | 屏蔽膜、屏蔽膜的制备方法及线缆 | |
US20140199904A1 (en) |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rous Material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
CN2306235Y (zh) | 金属镀膜纤维屏蔽布 | |
JPH10292252A (ja) | 電磁波遮断ネット | |
JP2859215B2 (ja) | 高電磁波シールド性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CN208359627U (zh) | 一种电磁辐射防护面料及电磁辐射防护服 | |
CN217319647U (zh) | 一种防辐射面料 | |
CN212025542U (zh) | 一种镀铝丝线编织布 | |
WO2017010084A1 (ja) | 不織布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26938A (zh) | 一种导电的复合软体材料 | |
JP5280088B2 (ja) | 導電性材料 | |
JP2001060793A (ja) | 電磁波防護性繊維構造物 | |
CN209813295U (zh) | 一种抗静电印花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