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7080U -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7080U
CN214477080U CN202022897896.1U CN202022897896U CN214477080U CN 214477080 U CN214477080 U CN 214477080U CN 202022897896 U CN202022897896 U CN 202022897896U CN 214477080 U CN214477080 U CN 214477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piece
shell
butto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78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加员
吴步强
章光南
李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n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n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n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n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78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7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7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7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属于开关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中前部上侧壁安装有按钮,外壳内设有COM端、常闭端和/或常开端、动触片、复位弹簧,动触片的前侧端与按钮接触配合,动触片的后侧端上设有动触点与常闭端和/或常开端上的静触点活动配合;COM端位于外壳内的一端从动触片的中部或偏向于按钮的中部穿过;所述复位弹簧与动触片的前侧端连接且用于使动触片在按压后回归原位。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动触片的结构设计以及其与常闭端、COM端之间的配合关系,增强了动触片的刚性,在按钮操作过程中,令动触片与静触点之间的配合关系强制性地跟随按钮的操作过程变化,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的情况发生,实现强制导通或分离。

Description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点动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
目前市面上的微动开关主要采用簧片或整体式弹片,如专利号为CN201820204432.8的中国专利的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簧片式微动开关,包括外壳,外壳前侧侧壁安装有操作按钮,外壳内设有COM端、常开端、动触片、第一连接片,动触片左端与第一连接片上实现联动,动触片右端设有与静触点接触配合的动触点,操作按钮与第一连接片实现联动。
该簧片式微动开关的常闭结构中,由于动触片以及第一连接片本身壁厚薄且有弹性,当按键作用在有弹性的第一连接片时,同时由于微动开关动作行程都比较短,一方面动触片弹性变形会部分抵消按键的按压作用,另一方面当动触片与静触点之间出现异物抵触于动触片同静触点配合的一端时,动触片与静触点配合的一端容易在按钮下压过程中无法正常分离,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上述专利为实现强制分离,于微动开关内设置了用于复位的按钮以及驱动复位的簧片,为此在加工中,需要于外壳上设置开口且在原本就不简单的内部结构中增加驱动复位簧片。无疑导致微动开关的结构进一步地复杂化。
此外,上述微动开关的强制复位结构仅能够在按压之后以额外的手动步骤操作复位,而无法在按压过程中即时解决动触片与静触点无法正常分离的问题,不适于实际使用。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动开关在按压过程中难以实现强制分离的问题,尽量使动触片与静触点在按压过程中正常工作,避免因此引起电路故障或导致其他安全隐患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结构如下:包括外壳,外壳中前部上侧壁安装有按钮,外壳内设有COM端、常闭端和/或常开端、动触片、复位弹簧,动触片的前侧端与按钮接触配合,动触片的后侧端上设有动触点与常常闭端和/或常开端上的静触点活动配合;所述COM端位于外壳内的一端从动触片的中部或偏向于按钮的中部穿过;所述复位弹簧与动触片的前侧端连接且用于使动触片在按压后回归原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按钮受到压力时,将抵触于其下方的动触片的前侧端下压,以动触片同COM端的连接处为杠杆支点,动触片的后侧端在杠杆作用下上升、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发生分离。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动触片的杠杆支点即设置于动触片上,同时动触片本身为一整体、挠性低,在动触片前侧端受力摆动时,避开现有技术中先作用在连接片再传到动触片上的传动过程,而是直接作用在动触片上,从而确保动触片的后侧端与其前侧端强制性地同步反向摆动。故不会出现如同现有技术一般的情形,能够有效确保在按压、释放过程中,动触片都随按钮变化而变化,实现按压过程中的强制分离或强制导通。
为使动触片的前侧端与按钮保持接触配合状态,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以按钮受力缩进的方向为下,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动触片的前侧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外壳中一靠近外壳的上方的固定支点之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固定支点相对于外壳的底部的所在高度接近于所述按钮于最高位置时的底部高度,从令所述复位弹簧水平设置或接近于水平设置,可以使复位弹簧更好地作用于动触片的前侧端之上,实现复位的同时避免复位弹簧的弹力过大导致动触片的前侧端与按钮的底部失去配合,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动触片的中部及后侧端位于外壳下方,所述动触片前侧端位于动触片中部的斜上方、二者之间通过一连接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动触片的杠杆支点以及同静触点活动配合的另一端均设置在外壳的下方、而将按钮以及动触片的前侧端设置在上方位置,如此,当动触片的前侧端发生摆动时,动触片的后侧端具有较大的摆动幅度或行程,一方面以此可以扩大动触片与静触点处于分断状态下的间隙、使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隙实现分断,另一方面,以此克服动触片的弹性抵消作用,确保强制、尤其是强制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动触片同COM端的连接处/动触片的中部与所述常闭端处于水平面上;或所述动触片同COM端的连接处/动触片的中部所在平面接近于所述常闭端所在水平平面。此结构下,在使杠杆支点处于较低位置上的同时,也使得动触片的后侧端同常闭端之间处于紧密、稳定的配合状态,确保微动开关的电气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动触片的前侧端包括有与按钮的底部接触的第一抵触部、用于与外壳抵触配合限制按钮缩进形成的第二抵触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动触片的前侧端呈弯折状,其弯折处平面形成第一抵触部、其端部朝下设置且端面形成第二抵触部。
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外壳中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的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所述杠杆支点位于上限位结构同下限位结构所限制的空间之中。
通过上限位面和下限位面,其将动触片的中部区域的可活动空间进行了限制,避免动触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置跑偏而导致开关失效的情形出现,进而延长开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下限位结构为所述COM端所在开口的外侧下侧壁内侧向上凸出的凸起;和/或,所述上限位结构为所述外壳中部设有的、用于固定所述COM端从动触片的中部穿设而过的一端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上限位结构的最低平面同所述常闭端的上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所述上限位结构的最低平面接近于所述常闭端上平面的所在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动触片的结构设计以及其与常闭端、COM端之间的配合关系,增强了动触片的刚性,在按钮操作过程中,令动触片与静触点之间的配合关系强制性地跟随按钮的操作过程变化,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的情况发生,实现强制导通或分离。
二、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改进动触片的结构设计以及其与常闭端、COM端之间的配合关系即实现微动开关的强制性,其零件少、结构简单,既方便加工,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常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强制断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2—按钮,3—动触片,4—复位弹簧,5—固定支点,6—COM端,7—常闭端
101—隔断,102—凸起,103—连接孔,104—固定孔,301—前侧端,302—后侧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通过改进动触片3的结构设计以及其与常闭端7、COM端6之间的配合关系,实现动触片3与静触点之间的强制导通或分离,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的情况发生。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常闭端7或常开端、COM端6的外部触片的朝向为后,反之为前。以及,以按钮2所在一侧为上或顶部,反之为下;即图中所示方向中,左侧为前、右侧为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以及装设于外壳1中的按钮2、COM端6、常闭端7、动触片3,外壳1的上侧壁的前部设有开口,开口中活动安装有按钮2,按钮2的底部设有大于开口的挡沿、反之按钮2脱出。COM端6、常闭端7如同国标要求,COM端6穿设在外壳1的下侧壁的中部偏前位置处,常闭端7穿设于外壳1的后侧壁偏下位置处。
动触片3为一横跨外壳1前、后两侧的片状结构,动触片3可划分为用于与按钮2的底面抵触配合的前侧端301、用于与位于外壳1的后侧活动接触配合的后侧端302以及连接前侧端301、后侧端302的中部。本实施例中,动触片3前侧端301位于外壳1的前侧上方,而动触片3的中部位于外壳1的中部偏前侧的底部,相对于动触片3的中部而言、前侧端301位于动触片3中部的斜上方,故前侧端301与中部之间通过一连接部连接。动触片3的后侧端302与常闭端7在自然状态下接触配合,且二者所在水平面的高度较为接近,以确保动触点与静触点得以紧密配合。为此,相对于中部,后侧端302所在平面略高于中部且其下表面设有动触点。
本实施例中,动触片3的前侧端301呈弯折状,其弯折处平面形成第一抵触部、其端部朝下设置且端面形成第二抵触部。第一抵触部同按钮2的底部抵触配合,第二抵触部同外壳1的前侧内壁底部上的凸部相抵触,限制动触片3的摆动幅度、使其处于适宜的摆动范围之内。
承上所述,COM端6位于外壳1内的一端从动触片3的中部或偏向于按钮2的中部穿过。
复位弹簧4的一端与动触片3的前侧端301连接、另一端则固定于固定支点5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支点5位于外壳1的上方且偏向于前侧位置,复位弹簧4与动触片3的前侧端301连接且用于使动触片3在按压后回归原位。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点5相对于外壳1的底部的所在高度最好接近于按钮2于最高位置时的底部高度,从而使复位弹簧4能够处于水平状态或接近于水平状态,以便更快速、更平稳地施加对动触片3的前侧端301的拉力。
本实施例微动开关动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复位弹簧4处于自然状态、按钮2的顶部从外壳1的上侧壁的开口中穿设而过,动触片3的中部呈水平状态(相对于外壳1的下侧呈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状态)、其后侧端302与常闭端7保持紧密接触配合。当操作按钮2时(即将按钮2下压、使其缩进外壳1中时),动触片3前侧端301受力向下移动,与其连接的复位弹簧4的一端随之下移并发生形变,至前侧端301的第二抵触部抵触于外壳1的底部上的限位凸起102时,按钮2停止位移。前侧端301测力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动触片3的后侧端302以动触片3的中部同COM端6的活动配合处为支点向上摆动,使其上的动触点以大于前侧端301的摆动幅度的行程位移与静触点分离,实现微动开关由常闭至断开状态的切换。
当释放按钮2后,在复位弹簧4的形变作用下,以及上限位结构、下限位结构协同COM端6的限制下,动触片3的前侧端301被拉回初始位置、同时推动按钮2复位,动触片3的后侧端302在杠杆作用下摆回初始位置、重新与静触点保持接触配合的状态。
此外,为提高开关结构的稳定性、并确保开关符合安全电气距离的要求,固定支点5所在一侧同外壳1的后侧之间可进一步设置一隔断101,使复位弹簧4所在空间与动触片3的中部及后侧端302分离。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外壳1中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的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杠杆支点位于上限位结构同下限位结构所限制的空间之中。
在一种具体结构中,下限位面为COM端6所在开口的外壳1的下侧内壁向上凸出的凸起102的上表面,上限位面为所述外壳1中部设有的、用于固定COM端6从动触片3的中部穿设而过的一端的固定结构的最低平面。
为便于杠杆作用,本实施例中,上限位结构的最低平面最好同常闭端7的上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上限位结构的最低平面接近于常闭端7上平面的所在水平面。
此外,为提高开关结构的稳定性、并确保开关符合安全电气距离的要求,固定支点5同固定结构之间可进一步设有使复位弹簧4所在空间与动触片3的中部及后侧端302分隔的隔断101。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制分离的常开型微动开关,其与实施例1、实施例2提供的常闭型强制分离微动开关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取消常闭端7的结构设置,而是于动触片3的后侧端302的摆动范围内的最高点或略低于该最高点的位置处设置常开端,常开端的下表面上设置静触点。相应地,后侧端302上的动触点位置发生改变,设置于后侧端302的上表面之上。
实施例4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于实施例1-3的基础之上设置如下:外壳1的中部、上方设有一连接孔103以供一面盖封闭盖合。此外,在外壳1的上、下位置对角处,还分别设置有固定孔104,面盖上对应与固定孔104所在位置上设有对应的固定孔104,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04为通孔结构,用于微动开关固定于具体应用场合中安装使用。

Claims (9)

1.一种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中前部上侧壁安装有按钮,外壳内设有COM端、常闭端和/或常开端、动触片、复位弹簧,动触片的前侧端与按钮接触配合,动触片的后侧端上设有动触点与常闭端和/或常开端上的静触点活动配合;所述COM端位于外壳内的一端从动触片的中部或偏向于按钮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动触片的前侧端连接,其另一端连接于外壳上;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动触片在按压后回归原位;以按钮受力缩进的方向为下,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外壳中一靠近外壳的上方的固定支点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点相对于外壳的底部的所在高度接近于所述按钮于最高位置时的底部高度,所述复位弹簧水平设置或接近于水平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的中部及后侧端位于外壳下方,所述动触片前侧端位于动触片中部的斜上方、二者之间通过一连接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同COM端的连接处/动触片的中部与所述常闭端处于水平面上;或所述动触片同COM端的连接处/动触片的中部所在平面接近于所述常闭端所在水平平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的前侧端包括有与按钮的底部接触的第一抵触部、用于与外壳抵触配合限制按钮缩进形成的第二抵触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的前侧端呈弯折状,其弯折处平面形成第一抵触部、其端部朝下设置且端面形成第二抵触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所述COM端从所述动触片上的穿过的结构位于上限位结构同下限位结构所限制的空间之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结构为所述COM端所在开口的外侧下侧壁内侧向上凸出的凸挡结构;和/或,所述上限位结构为所述外壳中部设有的、用于固定所述COM端从动触片的中部穿设而过的一端的固定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结构的最低平面同所述常闭端的上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所述上限位结构的最低平面接近于所述常闭端上平面的所在水平面;和/或,设有使复位弹簧所在空间与动触片的中部及后侧端分隔的隔断。
CN202022897896.1U 2020-12-04 2020-12-04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Active CN214477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7896.1U CN214477080U (zh) 2020-12-04 2020-12-04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7896.1U CN214477080U (zh) 2020-12-04 2020-12-04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7080U true CN214477080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7896.1U Active CN214477080U (zh) 2020-12-04 2020-12-04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7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23956A1 (zh) 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JP2002175746A (ja) 多段クリックスイッチ
CN214477080U (zh) 强制分离型微动开关
CN107799346B (zh)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CN116564739A (zh) 一种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KR19980042151A (ko) 소형 푸쉬버튼 스위치
CN201237978Y (zh) 断路器操作机构的预储能合闸机构
CN210227898U (zh) 一种搅拌机
CN203250673U (zh) 一种带突跳功能的按动开关
CN107845525B (zh)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CN212542240U (zh) 一种可自行补偿接触机构按钮开关
CN201698947U (zh) 轻点式电器开关
CN207082461U (zh) 一种防爆微动开关
CN212485255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拉环机构和断路器
CN219575446U (zh) 一种按压稳定的按键开关
CN202796574U (zh) 行程控制开关
CN220121714U (zh) 一种新型动片及薄型开关
CN211265307U (zh) 一种多触点面板开关
CN213042845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电气安全联锁装置
CN219163233U (zh) 微动开关
CN210516546U (zh) 一种新型导通方式的机械按键开关
CN219958832U (zh) 一种稳定可靠的按钮开关
CN219658582U (zh) 常闭式双触点开关
CN202332600U (zh) 开关辅助按压装置及具有该辅助按压装置的开关
CN214152757U (zh) 开关控制机构及开关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