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8953U -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68953U
CN214468953U CN202120700694.5U CN202120700694U CN214468953U CN 214468953 U CN214468953 U CN 214468953U CN 202120700694 U CN202120700694 U CN 202120700694U CN 214468953 U CN214468953 U CN 214468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dirty
fresh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006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峰
曾新成
罗永宏
刘欢欢
林德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07006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68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68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68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新风部件包括引风通道、污风通道、新风通道、风机组件及进排风组件,引风通道位于新风通道的上方并与新风通道相连通,引风通道远离新风通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换向件,进排风组件包括端盖,端盖设置有新风入口、污风入口和污风出口,新风入口与新风通道相连通,污风通道分别与污风入口和污风出口相连通,风机组件驱动室外新风经由新风入口进入新风通道内以及室内污风经由污风入口进入污风通道内。新风部件的室内外空气双向循环效果好,且结构紧凑精简。

Description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部件和具有该新风部件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大多数空调产品都搭载了新风系统功能,以加强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
现有立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布局,其下出风功能需占据空调下部的一部分空间,而新风部件一般也位于空调的下部,导致空调的下部空间拥挤,下出风功能和新风功能无法共存,导致空调的功能受限,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外空气双向循环效果好以及结构紧凑精简的新风部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新风部件的空调室内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部件,包括引风通道、污风通道、新风通道、风机组件以及进排风组件,新风通道位于污风通道和进排风组件之间,引风通道位于新风通道的上方并与新风通道相连通,引风通道远离新风通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换向件,进排风组件包括端盖,端盖设置有新风入口、污风入口和污风出口,新风入口与新风通道相连通,污风通道分别与污风入口和污风出口相连通,风机组件驱动室外新风经由新风入口进入新风通道内以及室内污风经由污风入口进入污风通道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换向件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换向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第二出风口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一直伸段,第一折弯段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第一折弯段远离第一直伸段的一端与引风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直伸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直伸段远离第一折弯段的一端。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折弯段和第二直伸段,第二折弯段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第二折弯段远离第二直伸段的一端与引风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直伸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二直伸段远离第二折弯段的一端。
进一步的方案是,风机组件包括污风风叶、新风风叶以及风机,污风风叶位于污风通道内,新风风叶位于新风通道内,风机位于污风通道和新风通道之间,且风机的两端转轴分别与污风风叶和新风风叶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进排风组件还包括挡板和电机,挡板位于端盖的内侧,且挡板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电机控制挡板旋转,可使得两个通孔分别与新风入口和污风入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方案是,新风部件还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位于新风通道和新风入口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新风部件还包括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位于污风通道和污风入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新风部件通过风机组件,驱动室外新风经由新风入口进入新风通道内并通过引风通道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排入室内,同步驱动室内污风经由污风入口进入污风通道内并通过污风出口排出室外,从而对室内外空气进行双向循环,加强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第一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换向件,从而第一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朝上排出新风进入室内,同时第二风道在竖直方向上朝上排出的新风在换向件的阻挡作用下反向朝下流动进入室内,通过上下双向给室内排入新风,让室内的新风流动更加均匀,室内外空气双向循环效果好,用户的体验更为舒适。而且,本实用新型新风部件只需设置一引风通道便可实现上下双向给室内排入新风,结构紧凑精简,使得新风部件更加轻便小巧,易操作,成本低。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面板、出风面板和新风部件,出风面板和进风面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新风部件位于容纳腔的下部,新风部件为上述的新风部件,出风面板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位于容纳腔内并与进风面板的进风口对应设置,新风部件的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延伸至蒸发器靠近进风面板的一侧,且新风部件的第二风道的第二出风口延伸至蒸发器靠近进风面板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第三视角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第四视角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空调室内机1包括出风面板2、进风面板5、蒸发器4、头部部件3、底盘7以及新风部件6,出风面板2和进风面板5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未标示),蒸发器4位于容纳腔内并与进风面板5的进风口51对应设置,头部部件3盖合在容纳腔的顶端,底盘7盖合在容纳腔的底端,新风部件6位于容纳腔内并设置在底盘7上,则新风部件6位于容纳腔的下部。其中,出风面板2开设有上出风口(未标示)和下出风口(未标示)。
参见图4至图10,本实施例新风部件6包括引风通道61、污风通道63、新风通道62、风机组件以及进排风组件,新风通道62位于污风通道63和进排风组件之间。引风通道61位于新风通道62的上方并与新风通道62相连通,引风通道61远离新风通道6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风道612和第二风道611。第一风道612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一出风口6123,第二风道611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二出风口6113,第二出风口6113的上方设置有换向件6115。进排风组件包括端盖68,端盖68设置有新风入口681、污风入口684和污风出口682,新风入口681与新风通道62相连通,污风通道63分别与污风入口684和污风出口682相连通。风机组件驱动室外新风经由新风入口681进入新风通道62内以及室内污风经由污风入口684进入污风通道63内。
本实施例新风部件6通过风机组件,驱动室外新风经由新风入口681进入新风通道62内并通过引风通道61的第一风道612和第二风道611排入室内,同步驱动室内污风经由污风入口684进入污风通道63内并通过污风出口682排出室外,从而对室内外空气进行双向循环,加强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第一风道612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一出风口6123,第二风道611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二出风口6113,第二出风口6113的上方设置有换向件6115,从而第一出风口6123在竖直方向上朝上排出新风并通过出风面板2的上出风口进入室内,同时第二风道611在竖直方向上朝上排出的新风在换向件6115的阻挡作用下反向朝下流动,之后通过出风面板2的下出风口进入室内,通过上下出风口双向给室内排入新风,让室内的新风流动更加均匀,室内外空气双向循环效果好,用户的体验更为舒适。而且,本实施例新风部件6只需设置一引风通道61便可实现上下出风口双向给室内排入新风,结构紧凑精简,使得新风部件6更加轻便小巧,易操作,成本低。
其中,换向件6115通过连接件6114连接在第二出风口6113的端面上,换向件6115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换向件6115与连接件6114相连接的第一端与第二出风口6113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换向件6115的第二端与第二出风口6113端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口6113排出的新风能有效地被引导经过蒸发器4后流至出风面板2的下出风口进入室内。
本实施例第一风道6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折弯段6122和第一直伸段6121,第一折弯段612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第一折弯段6122远离第一直伸段6121的一端与引风通道61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直伸段612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一出风口6123位于第一直伸段6121远离第一折弯段6122的一端。本实施例第二风道6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折弯段6112和第二直伸段6111,第二折弯段611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第二折弯段6112远离第二直伸段6111的一端与引风通道61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直伸段611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二出风口6113位于第二直伸段6111远离第二折弯段6112的一端。
本实施例新风部件6还包括第一过滤网67和第二过滤网(未标示),第一过滤网67位于新风通道62和新风入口681之间,用于过滤经由新风入口681进入新风通道62内的室外新风。第二过滤网位于污风通道63和污风入口684之间,用于过滤经由污风入口684进入污风通道63内的室内污风。其中,本实施例第一过滤网67为HEPA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细小微粒的过滤有效率达到99.7%,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
风机组件包括污风风叶65、新风风叶64以及风机66,污风风叶65位于污风通道63内,新风风叶64位于新风通道62内。风机66位于污风通道63和新风通道62之间,且风机66的两端转轴分别与污风风叶65和新风风叶64连接。风机66可驱动新风风叶64和污风风叶65同步转动,新风风叶64和污风风叶65的旋转轴共轴设置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进排风组件还包括挡板69和电机610,挡板69位于端盖68的内侧,且挡板69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691,电机610控制挡板69旋转,可使得两个通孔691分别与新风入口681和污风入口684相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挡板69开设有三个通孔691,三个通孔691在挡板69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当新风部件6开启工作时,电机610控制挡板69旋转,使得两个通孔691分别与新风入口681和污风入口684相连通,则打开新风入口681和污风入口684,可以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当新风部件6停止工作时,电机610控制挡板69旋转,使得挡板69阻挡在新风入口681和污风入口684处,则关闭新风入口681和污风入口684。
本实施例污风通道63由污风蜗壳和外盖6101配合形成,污风蜗壳还集成了底座、电器盒固定架等结构特征,减少了新风部件6的零部件数量,优化了装配工艺,精简了所占空间。此外,污风蜗壳上还安装有电器盒和接线盒,本实施例引风通道61也安装在污风蜗壳上,引风通道61的第二端与新风通道62相连通,引风通道61第一端的第一风道612的第一出风口6123延伸至蒸发器4靠近进风面板5的一侧,且第二风道611的第二出风口6113延伸至蒸发器4靠近进风面板5的一侧。其中,本实施例新风通道62为一新风蜗壳。
空调新风功能开启时,新风部件6的电机610控制挡板69旋转使得挡板69上的两个通孔691分别与新风入口681和污风入口684相连通,打开新风入口681和污风入口684,则新风部件6与外界相连通。同时,风机66驱动新风风叶64和污风风叶65同步转动,新风风叶64驱动室外新风经由新风入口681并通过第一过滤网67后进入新风通道62内,之后通过引风通道61的第一风道612和第二风道611排入室内。由于第一风道612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一出风口6123,第二风道611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二出风口6113,第二出风口6113的上方设置有换向件6115,从而第一出风口6123在竖直方向上朝上排出的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经过蒸发器4制冷或制热之后,通过出风面板2的上出风口进入室内,而第二风道611在竖直方向上朝上排出的新风在换向件6115的阻挡作用下反向朝下流动,并与室内空气混合经过蒸发器4制冷或制热之后,通过出风面板2的下出风口进入室内,达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同步地,污风风叶65驱动室内污风经由污风入口684并通过第二过滤网后进入污风通道63内,之后通过污风出口682排出室外。本实施例新风部件6通过上下出风口双向给室内排入新风,让室内的新风流动更加均匀,室内外空气双向循环效果好,用户的体验更为舒适。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1)

1.新风部件,包括污风通道、新风通道、风机组件以及进排风组件,所述新风通道位于所述污风通道和所述进排风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引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位于所述新风通道的上方并与所述新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引风通道远离所述新风通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朝上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换向件;
所述进排风组件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新风入口、污风入口和污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通道相连通,所述污风通道分别与所述污风入口和所述污风出口相连通;
所述风机组件驱动室外新风经由所述新风入口进入所述新风通道内以及室内污风经由所述污风入口进入所述污风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件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一直伸段,所述第一折弯段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折弯段远离所述第一直伸段的一端与所述引风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直伸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直伸段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段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折弯段和第二直伸段,所述第二折弯段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二折弯段远离所述第二直伸段的一端与所述引风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直伸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直伸段远离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污风风叶、新风风叶以及风机,所述污风风叶位于所述污风通道内,所述新风风叶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污风通道和所述新风通道之间,且所述风机的两端转轴分别与所述污风风叶和所述新风风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排风组件还包括挡板和电机,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端盖的内侧,且所述挡板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电机控制所述挡板旋转,可使得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污风入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新风入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污风通道和所述污风入口之间。
10.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面板、出风面板和新风部件,所述出风面板和所述进风面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新风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部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新风部件;
所述出风面板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进风面板的进风口对应设置;
所述新风部件的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延伸至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进风面板的一侧,且所述新风部件的第二风道的第二出风口延伸至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进风面板的一侧。
CN202120700694.5U 2021-04-06 2021-04-06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4468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0694.5U CN214468953U (zh) 2021-04-06 2021-04-06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0694.5U CN214468953U (zh) 2021-04-06 2021-04-06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68953U true CN21446895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78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00694.5U Active CN214468953U (zh) 2021-04-06 2021-04-06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689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745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745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6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KR100617079B1 (ko) 공기청정겸용 환기시스템
KR100617082B1 (ko) 초박형 환기장치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060093742A (ko) 초박형 환기장치
CN21669375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0547306C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2121326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468953U (zh) 新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KR102079212B1 (ko) 대용량 필터가 구비된 전열교환기
US20050056038A1 (en) Integral 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guide structure thereof
KR20050111161A (ko) 환기시스템
CN1598414B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14760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445408U (zh) 一种易于拆卸清洗的可通风过滤的窗框
CN215113065U (zh) 一种模块化可自由组合的通风机芯及一体窗
CN212390490U (zh) 空调器
KR20100061114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50118784A (ko) 창문형 환기시스템
CN20841897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547081U (zh) 一种epp材料的柜式新风机
CN208998173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89363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229007A (zh) 新风机
CN22081791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