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7820U -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67820U
CN214467820U CN202120617980.5U CN202120617980U CN214467820U CN 214467820 U CN214467820 U CN 214467820U CN 202120617980 U CN202120617980 U CN 202120617980U CN 214467820 U CN214467820 U CN 214467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valve
hole
section
guid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79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波
唐心怡
丁宇
朱继良
范大力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79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67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67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67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氢气瓶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该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气瓶内胆、气体导轴和旋转接头,气瓶内胆、气体导轴和旋转接头依次连接并通过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支撑,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气瓶内胆的进气管始端设置有单向阀,出气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气体导轴靠近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充气阀,远离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密封阀,充气阀与单向阀连接,旋转密封阀与旋转接头连接,旋转接头与供气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保证气瓶内胆外部的各层碳纤维预浸料之间张力均匀,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向气瓶内胆中充气的过程产生漏气现象。

Description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氢气瓶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其清洁、能量利用率高和无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被广泛视为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下一代机动车。高压气态储氢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储氢密度高、充装和排放速度快等突出优点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车载储氢方式。
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是一种以铝合金为内衬碳纤维缠绕层为强度结构层的轻质超高压气瓶,工作压力可达到35MPa-70MPa,是近年来国际燃料电池领域内广泛使用的高压储氢容器。
储氢气瓶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向气瓶内胆的外壁均匀缠绕碳纤维预浸料,且要保证碳纤维预浸料缠绕过程中各层之间张力均匀。因此在预浸料缠绕过程中气瓶内胆中充入的气体压力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如何保证气压调整过程中旋转的气瓶内胆与向内胆充气的设备之间不产生漏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仅能够保证气瓶内胆外部的各层碳纤维预浸料之间张力均匀,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向气瓶内胆中充气的过程产生漏气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气瓶内胆、气体导轴和旋转接头,气瓶内胆、气体导轴和旋转接头依次连接并通过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支撑,其中:
所述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气瓶内胆的进气管始端设置有单向阀,出气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气体经单向阀充入气瓶内胆的内部,进入气瓶内胆内的气体不能静单向阀排出,通过气体的充入改变气瓶内胆的内压,进而调整缠绕在气瓶内胆外壁上的碳纤维预浸料的张力,使得隔层碳纤维预浸料的张力均匀;
所述气体导轴靠近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充气阀,远离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密封阀,充气阀与单向阀连接,充气阀和单向阀的配合防止进气管和气体导轴之间产生漏气,旋转密封阀与旋转接头连接,旋转密封阀有效防止气体导轴与旋转接头的连接部因为转动和充气的操作而出现漏气情况,旋转接头与供气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间隔设置,出气管与转轴连接,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上,气体导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机架上,第一机架或第二机架上设置有旋转驱动设备,旋转驱动设备驱动气体导轴旋转;
储氢气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旋转驱动设备驱动气体导轴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气瓶内胆旋转,使得碳纤维预浸料能够顺利且均匀地缠绕到气瓶内胆的外壁上,供气设备向气瓶内胆供气,调整气瓶内胆内腔的压力,使得缠绕在气瓶内胆外壁内层的碳纤维预浸料和缠绕在气瓶内胆外壁外层的碳纤维预浸料的张力一致,在整个储氢气瓶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充气阀和单向阀的配合防止进气管和气体导轴之间产生漏气,通过旋转密封阀有效防止气体导轴与旋转接头的连接部因为转动和充气的操作而出现漏气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通气孔、封气针、压簧和进气堵头,其中:
所述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段、第二阀段和第三阀段,第一阀段的外径与气瓶内胆的进气管内径相配合,第三阀段的外壁呈渐缩的圆台型结构,第二阀段的外径大于第一阀段的外径,且大于第三阀段的最大外径,第一阀段插入气瓶内胆的进气管内腔中,第三阀段插入充气阀中,第二阀段将气瓶内胆的进气管末端和充气阀的始端堵住,提高密封效果;
所述阀体沿轴向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包括由第一阀段向第三阀段依次开设的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第一通气孔的直径>第二通气孔的直径>第三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内安装有进气堵头,进气堵头沿轴向开设有穿孔,穿孔四周分布有导气孔,气体进入单向阀后,沿第三通气孔进入第二通气孔经第一通气孔内进气堵头上的导气孔流入气瓶内胆的内部;
所述封气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第二杆段、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第二杆段、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位于第二通气孔内,第一杆段从进气堵头的穿孔穿出,第一杆段的直径与穿孔的直径过盈配合,第一杆段的直径<第二杆段的直径<第三杆段的直径,第四杆段的直径小于第三杆段的直径且与第三通气孔的直径相配合;
所述第二杆段的外部套设有压簧,压簧限位在进气封堵和第三杆段之间,压簧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推动第三杆段向第三通气孔移动,使得第四杆段将第三通气孔封堵;当外部气体进入单向阀时,第四杆段受力脱离第三通气孔,压簧被压缩,此时气体从第三通气孔进入第二通气孔再经第一通气孔内进气堵头的导气孔流入气瓶内胆,当外部气压降低时,压簧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第四杆段重新堵住第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杆段上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第一O型密封圈的外沿不与通气孔的内壁相接触,压簧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一O型密封圈挤压在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的交界面上,第一O型密封圈的设置有利于增强封气针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杆段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O型密封圈的内缘容置于第一凹槽内,使得第一O型密封圈不容易产生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杆段为弹性杆段,第四杆段的末端呈渐缩的圆台形结构,压簧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推动第四杆段进入第三通气孔内时,第四杆段产生弹性形变,增强对第三通气孔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阀包括充气阀体,充气阀体包括第一充气阀段和第二充气阀段,第一充气阀段的直径<第二充气阀段的直径,第二充气阀段的直径>气体导轴的外径;
所述充气阀由第一充气阀段向第二充气阀段依次开设有单向阀安装孔、第一充气孔、第二充气孔和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单向阀安装孔的形状和尺寸与单向阀的第三阀段的外壁相配合,第三阀段设置于单向阀安装孔内部,第二充气孔与第三通气孔同轴设置,第一充气孔与第二充气孔偏心设置,且第一充气孔将第三通气孔和第二充气孔连通,第一充气孔和第三通气孔错位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封气针的第四杆段堵入第一充气孔中,使得第一充气孔内的气体能够更方便地将第三通气孔内的封气针顶出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的直径与气体导轴的外径相配合,气体导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内,充气阀作为一个过渡密封装置,有效连接了单向阀和气体导轴,且使得单向阀不漏气,气体导轴也不漏气。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安装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容置有第二O型橡胶圈,第二O型橡胶圈的内缘抵触在第三阀段的外壁上,增强单向阀与充气阀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第二充气阀段靠近气体导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容置有第三O型橡胶圈,第三O型橡胶圈抵触在气体导轴靠近第二充气阀段的端面上,增强气体导轴与充气阀连接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导轴的气体导流孔直径大于第二充气孔的直径,使得气体进入次充气阀后压力增大,以便于顺利顶开封气针,使气体顺利进入单向阀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孔的轴线位于第二充气孔的轴线上方,使得充气阀内的气体更容易进入单向阀内。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密封阀包括滑键轴连接件,所述滑键轴连接件靠近气体导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气体导轴靠近滑键轴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内,气体导轴末端与气体导轴安装孔末端之间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垫,旋转密封阀的设置使得旋转接头与气体导轴的连接密封性更好。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的电控系统主要功能根据程序设定,自动对产品内腔充气压力进行恒压控制。系统由触摸屏、西门子PLC、数控系统、电气比例阀等组成。操作者在触摸屏或缠绕程序中设定纱线压力经PLC数模转换器输出标准电信号指令对电气比例阀输出气压进行精密控制。此气压经旋转接头、旋转密封阀、气体导轴、充气阀、单向阀、输送给气瓶内胆,气压大小经计算标定后转换成操作者在触摸屏设定张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储氢气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旋转驱动设备驱动气体导轴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气瓶内胆旋转,使得碳纤维预浸料能够顺利且均匀地缠绕到气瓶内胆的外壁上,供气设备向气瓶内胆供气,调整气瓶内胆内腔的压力,使得缠绕在气瓶内胆外壁内层的碳纤维预浸料和缠绕在气瓶内胆外壁外层的碳纤维预浸料的张力一致,在整个储氢气瓶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充气阀和单向阀的配合防止进气管和气体导轴之间产生漏气,通过旋转密封阀有效防止气体导轴与旋转接头的连接部因为转动和充气的操作而出现漏气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瓶内胆和单向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架、气体导轴和旋转接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B区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C区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机架、2第二机架、3气瓶内胆、301进气管、302出气管、4气体导轴、401气体导流孔、5旋转接头、6单向阀、601阀体、6011第一阀段、6012第二阀段、6013第三阀段、602通气孔、6021第一通气孔、6022第二通气孔、6023第三通气孔、603封气针、6031第一杆段、6032第二杆段、6033第三杆段、6034第四杆段、604压簧、605进气堵头、6051穿孔、6052导气孔、606第一O型密封圈、607第一凹槽、7充气阀、701充气阀体、7011第一充气阀段、7012第二充气阀段、702单向阀安装孔、703第一充气孔、704第二充气孔、705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706第二凹槽、707第二O型橡胶圈、708第三凹槽、709第三O型橡胶圈、8旋转密封阀、801滑键轴连接件、802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803环形橡胶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气瓶内胆3、气体导轴4和旋转接头5,气瓶内胆3、气体导轴4和旋转接头5依次连接并通过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支撑,其中:
所述气瓶内胆3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301,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302,气瓶内胆3的进气管301始端设置有单向阀6,出气管302上设置有止回阀,气体经单向阀6充入气瓶内胆3的内部,进入气瓶内胆3内的气体不能从单向阀6排出,通过气体的充入改变气瓶内胆3的内压,进而调整缠绕在气瓶内胆3外壁上的碳纤维预浸料的张力,使得隔层碳纤维预浸料的张力均匀;
所述气体导轴4靠近气瓶内胆3的一端设置有充气阀7,远离气瓶内胆3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密封阀8,充气阀7与单向阀6连接,充气阀7和单向阀6的配合防止进气管301和气体导轴4之间产生漏气,旋转密封阀8与旋转接头5连接,旋转密封阀8有效防止气体导轴4与旋转接头5的连接部因为转动和充气的操作而出现漏气情况,旋转接头5与供气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间隔设置,出气管302与转轴连接,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1上,气体导轴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机架2上,第一机架1或第二机架2上设置有旋转驱动设备,旋转驱动设备驱动气体导轴4旋转,旋转驱动设备采用常规的结构设计即可;
储氢气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旋转驱动设备驱动气体导轴4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气瓶内胆3旋转,使得碳纤维预浸料能够顺利且均匀地缠绕到气瓶内胆3的外壁上,供气设备向气瓶内胆3供气,调整气瓶内胆3内腔的压力,使得缠绕在气瓶内胆3外壁内层的碳纤维预浸料和缠绕在气瓶内胆3外壁外层的碳纤维预浸料的张力一致,在整个储氢气瓶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充气阀7和单向阀6的配合防止进气管301和气体导轴4之间产生漏气,通过旋转密封阀8有效防止气体导轴4与旋转接头5的连接部因为转动和充气的操作而出现漏气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6包括阀体601、通气孔602、封气针603、压簧604和进气堵头605,其中:
所述阀体60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段6011、第二阀段6012和第三阀段6013,第一阀段6011的外径与气瓶内胆3的进气管301内径相配合,第三阀段6013的外壁呈渐缩的圆台型结构,第二阀段6012的外径大于第一阀段6011的外径,且大于第三阀段6013的最大外径,第一阀段6011插入气瓶内胆3的进气管301内腔中,第三阀段6012插入充气阀7中,第二阀段6012将气瓶内胆3的进气管301末端和充气阀7的始端堵住,提高密封效果;
所述阀体601沿轴向开设有通气孔602,通气孔602包括由第一阀段6011向第三阀段6012依次开设的第一通气孔6021、第二通气孔6022和第三通气孔6023,第一通气孔6021的直径>第二通气孔6022的直径>第三通气孔6023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6021内安装有进气堵头605,进气堵头605沿轴向开设有穿孔6051,穿孔6021四周分布有导气孔6052,气体进入单向阀6后,沿第三通气孔进入第二通气孔经第一通气孔6021内进气堵头605上的导气孔6052流入气瓶内胆3的内部;
所述封气针60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6031、第二杆段6032、第三杆段6033和第四杆段6034,第二杆段6032、第三杆段6033和第四杆段6034位于第二通气孔6022内,第一杆段6032从进气堵头605的穿孔6021穿出,第一杆段6031的直径与穿孔6021的直径过盈配合,第一杆段6031的直径<第二杆段6032的直径<第三杆段6033的直径,第四杆段6034的直径小于第三杆段6033的直径且与第三通气孔6023的直径相配合;
所述第二杆段6032的外部套设有压簧604,压簧604限位在进气封堵605和第三杆段6033之间,压簧604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推动第三杆段6033向第三通气孔6023移动,使得第四杆段6034将第三通气孔6023封堵;当外部气体进入单向阀6时,第四杆段6034受力脱离第三通气孔6023,压簧604被压缩,此时气体从第三通气孔6023进入第二通气孔6022再经第一通气孔6021内进气堵头605的导气孔6052流入气瓶内胆3,当外部气压降低时,压簧604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第四杆段6034重新堵住第三通气孔60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杆段6034上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606,第一O型密封圈606的外沿不与通气孔602的内壁相接触,压簧604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一O型密封圈606挤压在第二通气孔6022与第三通气孔6023的交界面上,第一O型密封圈606的设置有利于增强封气针603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杆段6034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607,第一O型密封圈606的内缘容置于第一凹槽607内,使得第一O型密封圈606不容易产生左右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杆段6034为弹性杆段,第四杆段6034的末端呈渐缩的圆台形结构,压簧604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推动第四杆段6034进入第三通气孔6023内时,第四杆段6034产生弹性形变,增强对第三通气孔6023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7包括充气阀体701,充气阀体701包括第一充气阀段7011和第二充气阀段7012,第一充气阀段7011的直径<第二充气阀段7012的直径,第二充气阀段7012的直径>气体导轴4的外径;
所述充气阀7由第一充气阀段7011向第二充气阀段7012依次开设有单向阀安装孔702、第一充气孔703、第二充气孔704和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705,单向阀安装孔702的形状和尺寸与单向阀6的第三阀段6013的外壁相配合,第三阀段6013设置于单向阀安装孔702内部,第二充气孔704与第三通气孔6023同轴设置,第一充气孔703与第二充气孔704偏心设置,且第一充气孔703将第三通气孔6023和第二充气孔704连通,第一充气孔703和第三通气孔6023错位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封气针603的第四杆段6034堵入第一充气孔703中,使得第一充气孔703内的气体能够更方便地将第三通气孔6023内的封气针603顶出第三通气孔6023,所述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705的直径与气体导轴4的外径相配合,气体导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705内,充气阀7作为一个过渡密封装置,有效连接了单向阀6和气体导轴4,且使得单向阀6不漏气,气体导轴4也不漏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安装孔702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706,第二凹槽706内容置有第二O型橡胶圈707,第二O型橡胶圈707的内缘抵触在第三阀段6013的外壁上,增强单向阀6与充气阀7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第二充气阀段7012靠近气体导轴4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凹槽708,第三凹槽708内容置有第三O型橡胶圈709,第三O型橡胶圈709抵触在气体导轴4靠近第二充气阀段7012的端面上,增强气体导轴4与充气阀7连接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导轴4的气体导流孔401直径大于第二充气孔704的直径,使得气体进入充气阀7后压力增大,以便于顺利顶开封气针603,使气体顺利进入单向阀6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孔703的轴线位于第二充气孔704的轴线上方,使得充气阀7内的气体更容易进入单向阀6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密封阀8包括滑键轴连接件801,所述滑键轴连接件801靠近气体导轴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802,气体导轴4靠近滑键轴连接件801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802内,气体导轴4末端与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802末端之间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垫803,旋转密封阀8的设置使得旋转接头5与气体导轴4的连接密封性更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气瓶内胆、气体导轴和旋转接头,气瓶内胆、气体导轴和旋转接头依次连接并通过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支撑,其中:
所述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气瓶内胆的进气管始端设置有单向阀,出气管上设置有止回阀;
所述气体导轴靠近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充气阀,远离气瓶内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密封阀,充气阀与单向阀连接,旋转密封阀与旋转接头连接,旋转接头与供气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间隔设置,出气管与转轴连接,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上,气体导轴转动连接于第二机架上,第一机架或第二机架上设置有旋转驱动设备,旋转驱动设备驱动气体导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通气孔、封气针、压簧和进气堵头,其中:
所述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段、第二阀段和第三阀段,第一阀段的外径与气瓶内胆的进气管内径相配合,第三阀段的外壁呈渐缩的圆台型结构,第二阀段的外径大于第一阀段的外径,且大于第三阀段的最大外径;
所述阀体沿轴向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包括由第一阀段向第三阀段依次开设的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第一通气孔的直径>第二通气孔的直径>第三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内安装有进气堵头,进气堵头沿轴向开设有穿孔,穿孔四周分布有导气孔;
所述封气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第二杆段、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第二杆段、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位于第二通气孔内,第一杆段从进气堵头的穿孔穿出,第一杆段的直径与穿孔的直径相配合,第一杆段的直径<第二杆段的直径<第三杆段的直径,第四杆段的直径小于第三杆段的直径且与第三通气孔的直径相配合;
所述第二杆段的外部套设有压簧,压簧限位在进气封堵和第三杆段之间,压簧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四杆段将第三通气孔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段上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第一O型密封圈的外沿不与通气孔的内壁相接触,压簧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一O型密封圈挤压在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的交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段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O型密封圈的内缘容置于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段为弹性杆段,第四杆段的末端呈渐缩的圆台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包括充气阀体,充气阀体包括第一充气阀段和第二充气阀段,第一充气阀段的直径<第二充气阀段的直径,第二充气阀段的直径>气体导轴的外径;
所述充气阀由第一充气阀段向第二充气阀段依次开设有单向阀安装孔、第一充气孔、第二充气孔和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单向阀安装孔的形状和尺寸与单向阀的第三阀段的外壁相配合,第三阀段设置于单向阀安装孔内部,第二充气孔与第三通气孔同轴设置,第一充气孔与第二充气孔偏心设置,且第一充气孔将第三通气孔和第二充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的直径与气体导轴的外径相配合,气体导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体导轴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安装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容置有第二O型橡胶圈,第二O型橡胶圈的内缘抵触在第三阀段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充气阀段靠近气体导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容置有第三O型橡胶圈,第三O型橡胶圈抵触在气体导轴靠近第二充气阀段的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轴的气体导流孔直径大于第二充气孔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孔的轴线位于第二充气孔的轴线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密封阀包括滑键轴连接件,所述滑键轴连接件靠近气体导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气体导轴靠近滑键轴连接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气体导轴安装孔内,气体导轴末端与气体导轴安装孔末端之间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垫。
CN202120617980.5U 2021-03-26 2021-03-26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Active CN214467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7980.5U CN214467820U (zh) 2021-03-26 2021-03-26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7980.5U CN214467820U (zh) 2021-03-26 2021-03-26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67820U true CN214467820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6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7980.5U Active CN214467820U (zh) 2021-03-26 2021-03-26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678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6803A (zh) * 2023-01-09 2023-03-2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ⅳ型储氢容器充气控制装置和内固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6803A (zh) * 2023-01-09 2023-03-2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ⅳ型储氢容器充气控制装置和内固化方法
CN115816803B (zh) * 2023-01-09 2023-04-2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ⅳ型储氢容器充气控制装置和内固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67820U (zh) 储氢气瓶内胆防泄漏充气装置
CN112923232A (zh) 储氢气瓶制备用自动旋转充气装置
CN108802457B (zh) 智能自动密封线口的电力表箱
CN201201827Y (zh) 气涨卷取装置
CN204240042U (zh) 一种节能型储气筒总成
CN203443744U (zh) 一种插拔方便的堵头装置
CN205903633U (zh) 气球充气系统
CN205059966U (zh) 一种救生腕带
CN207550161U (zh) 一种带压力调节器的充气枪
CN203549042U (zh) 一种安全拉断阀
CN209916257U (zh) 一种便携式气液混合冲牙器
CN211408993U (zh) 一种宫腔镜外鞘防漏水装置
CN210060961U (zh) 一种滑块钢珠充填器
CN209202220U (zh) 一种留有管路系统的安全帽结构
CN210261734U (zh) 一种土豆渣发酵罐
CN11323695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氢气安全灌装设备
CN203317760U (zh) 能防止产生气泡的压辊
CN202769228U (zh) 易于排气的电动黄油枪
CN221034568U (zh) 石化管道耐腐蚀防泄露旋转补偿器
CN202674813U (zh) 充气罐
CN216643200U (zh) 一种用于高纯气体的保压阀
CN215084432U (zh) 灭火剂罐的氮气进气机构
CN204997606U (zh) 一种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模具
CN217306679U (zh) 蓄电池泄压安全阀
CN218760352U (zh) 一种充气机芯的气管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