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9966U - 一种救生腕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腕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9966U
CN205059966U CN201520686537.8U CN201520686537U CN205059966U CN 205059966 U CN205059966 U CN 205059966U CN 201520686537 U CN201520686537 U CN 201520686537U CN 205059966 U CN205059966 U CN 205059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pressure
pressure gas
gas holder
airbag
wrist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65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RAIN&SU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RAIN&SU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RAIN&SU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RAIN&SU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65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9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9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99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生腕带,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救援腕带稳定性较差,且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救生腕带,包括带体,带体上固连有壳体,壳体内具有气腔,壳体外部卷收有至少一个气袋,气袋与气腔相连通,壳体内可拆卸设置有高压气罐,高压气罐内置有气体发生物质,壳体上设有能够击穿高压气罐的开启装置,当高压气罐被击穿时,高压气罐能够对壳体的气腔进行充气并使气袋膨胀。本救生腕带能够在溺水时膨胀出气囊,且能够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救生腕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救生腕带。
背景技术
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均是人们较为喜欢的活动,但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配合必要的水上救生设备,传统的水上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等,但是这些水上救生设备体积较大,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束缚,因此水上救生设备朝着小型、灵巧方向发展。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20196332.7)公开了一种个人可穿戴的救生设备,救援腕带由弹性的可充气浮力室组成,浮力室紧紧地卷起并紧凑地装在沿腕带周边延伸的口袋中,用于填充室的系统设计为气体发生器,其发出所需要体积的碳酸气体,通过手压缩或通过一定深度的过度压力开始启动填充系统,如果室填充有气体,则它从口袋膨胀出并形成C形形式,并可以各种变型来设计,该救援腕带的浮力室通过气体化学反应进行充气,稳定性较差,且单次使用后就会报废,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救生腕带,该救生腕带能够在溺水时膨胀出气囊,且能够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救生腕带,包括用于套设在手腕上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上固连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密封的气腔,所述壳体外部卷收有至少一个气袋,所述气袋与气腔相连通,所述壳体内可拆卸设置有高压气罐,所述高压气罐内置有气体发生物质,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击穿高压气罐的开启装置,当高压气罐被击穿时,高压气罐能够对壳体的气腔进行充气并使气袋膨胀。
带体类似于手表的表带套在手腕上后能够锁紧,当然也能够解开,为穿戴设备,壳体固定在带体上,采用塑料制成,用于放置高压气罐以及安装开启装置,气袋卷收在壳体外侧部,整体体积较小,方便穿戴,高压气罐采用金属薄片制成,能够被开启装置击穿,即开启装置能够使高压气罐上产生缺口,高压气罐内的气体发生物质快速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穿过气腔后进入气袋,使得气袋快速膨胀,当然气体发生物质较为常见,普遍采用干冰,能够快速挥发产生二氧化碳,也可以采用氮气等,其中,高压气罐虽然设置在壳体内部,但是也能够拆卸下来,即本救生腕带一次使用后将高压气罐拆除,更换新的高压气罐即可二次使用,以降低使用成本。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开启装置包括顶杆,所述顶杆沿轴向滑动设置在壳体内,且顶杆的一端与高压气罐相对,所述开启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顶杆移动并顶穿高压气罐的操纵件。顶杆与高压气罐相对的一端呈锥形,以方便快速顶破高压气罐。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壳体和高压气罐均呈管状,所述高压气罐插接在壳体内的一端,所述壳体内的另一端具有挡板,上述气腔位于挡板与高压气罐插入端端面之间,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导向孔,上述顶杆一端穿过导向孔伸入气腔内并与高压气罐端面相对。即壳体的一端用于插接放置高压气罐,另一端用于定位顶杆,整体结构紧凑,顶杆锥形的端部位于气腔内,顶破高压气罐后气体能够直接进入气腔内。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操纵件包括操纵手柄和凸轮,所述壳体内沿径向转动连接有销轴,所述操纵手柄位于壳体外部,且操纵手柄与销轴相固连,所述凸轮固连在销轴上,且凸轮轮面与顶杆的另一端相对,当凸轮旋转时凸轮的轮面能够顶压顶杆端部。操纵手柄为长条状,且横截面呈弧形,能够贴靠在壳体外周壁上,即使得结构紧凑,也能够避免误操作,使用时扳动操纵手柄,操纵手柄带动凸轮旋转,凸轮的凸面能够挤压顶杆,使得顶杆轴向移动并顶破高压气罐,当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开启装置也可以采用螺钉和螺母组合,即将螺母定位在壳体内部,螺钉螺接在螺母内,且螺钉的端部与高压气罐相对,当然在壳体上还需要设置旋钮,通过旋钮式的螺钉旋转,在螺母作用下,螺钉能够轴向移动并刺破高压气罐。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固连有靠板,上述凸轮与靠板相对,所述顶杆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压在靠板上,另一端抵压在挡板上。靠板用于与凸轮轮面抵靠,使得传动更加稳定,而复位弹簧对顶杆具有定位作用,使得顶杆端部与高压气罐靠近但不抵靠,使用时靠板压缩复位弹簧使得顶杆顶破高压气罐,而在一次使用后,复位扳动操纵手柄,顶杆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移动,以便于高压气罐的更换。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导向孔内固连有密封套,上述顶杆滑动插接在密封套内。对顶杆与导向孔之间进行密封,即对气腔一端进行密封,使得气袋膨胀后不漏气。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壳体内壁周向具有环形挡肩,所述高压气罐的插入端端面与环形挡肩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壳体端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与高压气罐的另一端相抵靠。端盖螺纹连接在壳体端部,其抵压在高压气罐上,使得高压气罐压紧密封圈,对气腔另一端进行密封,避免气袋膨胀后出现漏气。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气腔的过孔,所述气袋上具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穿过过孔与气腔相连通,所述通气管与过孔孔壁密封连接。通气管与过孔之间紧配合,增加气密性。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气袋数量为一个,所述壳体上固连有收纳皮套,所述气袋卷收在收纳皮套内,当气袋充气膨胀时能够冲开收纳皮套,且气袋膨胀时呈圆盘状。收纳皮套具有开口和盖板,盖板通过磁性纽扣扣合,当气袋膨胀时能够冲开盖板,膨胀后圆盘状的气袋具有均匀的浮力。
在上述的救生腕带中,所述气袋数量为两个,所述壳体上固连有两个收纳皮套,该两个收纳皮套对称设置,所述气袋卷收在收纳皮套内,当气袋充气膨胀时能够冲开收纳皮套,且气袋膨胀时呈C字形,两气袋的凹口相对。同样收纳皮套具有开口和盖板,盖板通过磁性纽扣扣合,当气袋膨胀时能够冲开盖板,而两个气袋对称设置,膨胀后两个C字形的气袋相对形成环形,可用于套设在脖子上,使用更加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救生腕带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开启装置能够使高压气罐上产生缺口,高压气罐内的气体发生物质快速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穿过气腔后进入气袋,使得气袋快速膨胀,为溺水者提供浮力。
2、由于高压气罐虽然设置在壳体内部,但是也能够拆卸下来,即本救生腕带一次使用后将高压气罐拆除,更换新的高压气罐即可二次使用,以降低使用成本。
3、由于扳动操纵手柄,操纵手柄带动凸轮旋转,凸轮的凸面能够挤压顶杆,使得顶杆轴向移动并顶破高压气罐,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救生腕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救生腕带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救生腕带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救生腕带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救生腕带中气袋膨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救生腕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的救生腕带中气袋膨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体;2、壳体;21、气腔;22、挡板;23、环形挡肩;24、端盖;3、气袋;31、通气管;4、高压气罐;5、开启装置;51、顶杆;52、操纵手柄;53、销轴;54、凸轮;55、复位弹簧;56、靠板;6、密封套;7、密封圈;8、收纳皮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救生腕带,包括带体1,带体1类似于手表的表带套在手腕上后能够锁紧,当然也能够解开,为穿戴设备。带体1上固连有壳体2,壳体2采用塑料制成,壳体2内具有密封的气腔21,壳体2外部卷收有两个气袋3,整体体积较小,方便穿戴。气袋3与气腔21相连通,壳体2内设置有高压气罐4,高压气罐4内置有气体发生物质,壳体2上设有能够击穿高压气罐4的开启装置5,当高压气罐4被击穿时,高压气罐4能够对壳体2的气腔21进行充气并使气袋3膨胀。高压气罐4采用金属薄片制成,能够被开启装置5击穿,即开启装置5能够使高压气罐4上产生缺口,高压气罐4内的气体发生物质快速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穿过气腔21后进入气袋3,使得气袋3快速膨胀,当然气体发生物质较为常见,普遍采用干冰,能够快速挥发产生二氧化碳,也可以采用氮气等,其中,高压气罐4虽然设置在壳体2内部,但是也能够拆卸下来,即本救生腕带一次使用后将高压气罐4拆除,更换新的高压气罐4即可二次使用,以降低使用成本。
具体来说,结合图4所示,壳体2和高压气罐4均呈管状,高压气罐4插接在壳体2内的一端,壳体2内的另一端具有挡板22,气腔21位于挡板22与高压气罐4插入端端面之间。开启装置5包括顶杆51,挡板22上开设有导向孔,顶杆51一端穿过导向孔伸入气腔21内并与高压气罐4端面相对,且顶杆51能够轴向移动,顶杆51与高压气罐4相对的一端呈锥形,以方便快速顶破高压气罐4,即壳体2的一端用于插接放置高压气罐4,另一端用于定位顶杆51,整体结构紧凑,顶杆51锥形的端部位于气腔21内,顶破高压气罐4后气体能够直接进入气腔21内。开启装置5还包括操纵手柄52和凸轮54,壳体2内沿径向转动连接有销轴53,操纵手柄52位于壳体2外部,且操纵手柄52与销轴53相固连,凸轮54固连在销轴53上,且凸轮54轮面与顶杆51的另一端相对,当凸轮54旋转时凸轮54的轮面能够顶压顶杆51端部,操纵手柄52为长条状,且横截面呈弧形,能够贴靠在壳体2外周壁上,即使得结构紧凑,也能够避免误操作,使用时扳动操纵手柄52,操纵手柄52带动凸轮54旋转,凸轮54的凸面能够挤压顶杆51,使得顶杆51轴向移动并顶破高压气罐4,当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开启装置5也可以采用螺钉和螺母组合,即将螺母定位在壳体2内部,螺钉螺接在螺母内,且螺钉的端部与高压气罐4相对,当然在壳体2上还需要设置旋钮,通过旋钮式的螺钉旋转,在螺母作用下,螺钉能够轴向移动并刺破高压气罐4。顶杆51的另一端固连有靠板56,凸轮54与靠板56相对,顶杆51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55,所述复位弹簧55的一端抵压在靠板56上,另一端抵压在挡板22上,靠板56用于与凸轮54轮面抵靠,使得传动更加稳定,而复位弹簧55对顶杆51具有定位作用,使得顶杆51端部与高压气罐4靠近但不抵靠,使用时靠板56压缩复位弹簧55使得顶杆51顶破高压气罐4,而在一次使用后,复位扳动操纵手柄52,顶杆51能够在复位弹簧55的作用下复位移动,以便于高压气罐4的更换。导向孔内固连有密封套6,顶杆51滑动插接在密封套6内,对顶杆51与导向孔之间进行密封,即对气腔21一端进行密封,使得气袋3膨胀后不漏气。壳体2内壁周向具有环形挡肩23,所述高压气罐4的插入端端面与环形挡肩23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7,壳体2端部连接有端盖24,所述端盖24与高压气罐4的另一端相抵靠,端盖24螺纹连接在壳体2端部,其抵压在高压气罐4上,使得高压气罐4压紧密封圈7,对气腔21另一端进行密封,避免气袋3膨胀后出现漏气。
结合图5所示,壳体2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气腔21的过孔,气袋3上具有通气管31,所述通气管31穿过过孔与气腔21相连通,通气管31与过孔孔壁密封连接,通气管31与过孔之间紧配合,增加气密性。壳体2上固连有两个收纳皮套8,该两个收纳皮套8对称设置,收纳皮套8具有开口和盖板,盖板通过磁性纽扣扣合,气袋3卷收在收纳皮套8内,当气袋3充气膨胀时能够冲开收纳皮套8,且气袋3膨胀时呈C字形,两气袋3的凹口相对形成环形,可用于套设在脖子上,使用更加方便,当然两个气袋3也可以膨胀后呈圆盘状。
实施例二:
该救生腕带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6、图7所示,气袋3数量为一个,壳体2上固连有一个收纳皮套8,气袋3卷收在收纳皮套8内,当气袋3膨胀时能够冲开盖板,且气袋3膨胀时呈圆盘状,膨胀后圆盘状的气袋3具有均匀的浮力。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带体1、壳体2、气腔2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救生腕带,包括用于套设在手腕上的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固连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具有密封的气腔(21),所述壳体(2)外部卷收有至少一个气袋(3),所述气袋(3)与气腔(21)相连通,所述壳体(2)内可拆卸设置有高压气罐(4),所述高压气罐(4)内置有气体发生物质,所述壳体(2)上设有能够击穿高压气罐(4)的开启装置(5),当高压气罐(4)被击穿时,高压气罐(4)能够对壳体(2)的气腔(21)进行充气并使气袋(3)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装置(5)包括顶杆(51),所述顶杆(51)沿轴向滑动设置在壳体(2)内,且顶杆(51)的一端与高压气罐(4)相对,所述开启装置(5)还包括能够驱动顶杆(51)移动并顶穿高压气罐(4)的操纵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和高压气罐(4)均呈管状,所述高压气罐(4)插接在壳体(2)内的一端,所述壳体(2)内的另一端具有挡板(22),上述气腔(21)位于挡板(22)与高压气罐(4)插入端端面之间,所述挡板(22)上开设有导向孔,上述顶杆(51)一端穿过导向孔伸入气腔(21)内并与高压气罐(4)端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包括操纵手柄(52)和凸轮(54),所述壳体(2)内沿径向转动连接有销轴(53),所述操纵手柄(52)位于壳体(2)外部,且操纵手柄(52)与销轴(53)相固连,所述凸轮(54)固连在销轴(53)上,且凸轮(54)轮面与顶杆(51)的另一端相对,当凸轮(54)旋转时凸轮(54)的轮面能够顶压顶杆(51)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51)的另一端固连有靠板(56),上述凸轮(54)与靠板(56)相对,所述顶杆(51)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55),所述复位弹簧(55)的一端抵压在靠板(56)上,另一端抵压在挡板(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内固连有密封套(6),上述顶杆(51)滑动插接在密封套(6)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壁周向具有环形挡肩(23),所述高压气罐(4)的插入端端面与环形挡肩(23)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壳体(2)端部连接有端盖(24),所述端盖(24)与高压气罐(4)的另一端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气腔(21)的过孔,所述气袋(3)上具有通气管(31),所述通气管(31)穿过过孔与气腔(21)相连通,所述通气管(31)与过孔孔壁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3)数量为一个,所述壳体(2)上固连有收纳皮套(8),所述气袋(3)卷收在收纳皮套(8)内,当气袋(3)充气膨胀时能够冲开收纳皮套(8),且气袋(3)膨胀时呈圆盘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生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3)数量为两个,所述壳体(2)上固连有两个收纳皮套(8),该两个收纳皮套(8)对称设置,所述气袋(3)卷收在收纳皮套(8)内,当气袋(3)充气膨胀时能够冲开收纳皮套(8),且气袋(3)膨胀时呈C字形,两气袋(3)的凹口相对。
CN201520686537.8U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救生腕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9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6537.8U CN205059966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救生腕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6537.8U CN205059966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救生腕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9966U true CN205059966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86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65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9966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救生腕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996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775A (zh) * 2016-05-04 2016-06-29 陈歆 一种救生装备
CN109050826A (zh) * 2018-08-15 2018-12-21 惠州学院 水上救生自动充气棒
CN112141297A (zh) * 2020-09-14 2020-12-29 阳忠海 一种可用于中远距离抛投的救生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775A (zh) * 2016-05-04 2016-06-29 陈歆 一种救生装备
CN109050826A (zh) * 2018-08-15 2018-12-21 惠州学院 水上救生自动充气棒
CN109050826B (zh) * 2018-08-15 2023-12-29 惠州学院 水上救生自动充气棒
CN112141297A (zh) * 2020-09-14 2020-12-29 阳忠海 一种可用于中远距离抛投的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9966U (zh) 一种救生腕带
CN205059968U (zh) 一种溺水救生手环
CN206265270U (zh) 一种防溺水救生手环
CN204956887U (zh) 一种救生手环
KR20140000900A (ko) 휴대용 구명팩
CN100491194C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充气水上救生装置
CN203593149U (zh) 一种可佩戴式快速即时充气的救生圈
CN100572189C (zh) 水中应急充气式自救装置
CN210698525U (zh) 一种逃生球
CN202163605U (zh) 快速充气腰带式水中应急救生圈
CN101628614A (zh) 多功能紧急救生设备
CN2628416Y (zh) 自动充气式便携救生圈
CN206871327U (zh) 一种安全救生腰带
CN105539778A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12828998U (zh) 一种可防溺水的救生颈圈
CN205440815U (zh) 游泳自动充气救生两用项圈
CN110920835B (zh) 一种穿戴式水下救生装置
CN201046772Y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充气水上救生装置
CN205872404U (zh) 一种救生泳衣
CN201980401U (zh) 一种水中救生器
CN210122183U (zh) 一种可以快速充气的救生圈
CN202529129U (zh) 微型救生包
CN105644741A (zh) 游泳自动充气救生两用项圈
CN103661851A (zh) 一种可佩戴式快速即时充气的救生圈
CN220281639U (zh) 一种遇水充气漂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3

Address after: 1501, room 2, unit 2, Haitian court, Jiaojiang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318000, China

Patentee after: Fan Zhiyi

Address before: 318000, 105 Taihe Road, Tai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RAIN&SUN ELECTRIC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0

Address after: 318000 East Taihe Road,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Zhejiang 105

Patentee after: TAIZHOU RAIN&SUN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8000 room 2, unit 2, Haitian court,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Zhejiang, 1501.

Patentee before: Fan Zhiy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