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0378U -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0378U
CN214450378U CN202120327908.9U CN202120327908U CN214450378U CN 214450378 U CN214450378 U CN 214450378U CN 202120327908 U CN202120327908 U CN 202120327908U CN 214450378 U CN214450378 U CN 214450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lter screen
heat dissipation
spr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279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vchong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vchong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vchong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vchong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279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0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0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0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包括外壳、连接端口、天线、装置主体和散热滤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且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天线,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装置主体,且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外壳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滤网,且散热滤网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清洁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块、套槽、防护垫、固定块、铰接杆、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一弹簧和缓冲垫。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其自身的防护结构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滤网清洁结构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能源汽车也随之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多传统汽车所不具有的优点,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使用燃油转而使用电能,需要对车辆定期充电从而确保车辆能够进行使用,新能源汽车在进行充电时使用专用的充电桩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桩已经可以较好的对车辆起到充电的效果,甚至有些充电桩内置了联网模块,使得车主可以在车辆进行充电时远程了解车辆的情况,因此可知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虽然已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其自身的防护结构,在受到撞击时容易导致装置产生损坏,导致装置不能正常的工作,实用性和易用性较低。
问题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滤网清洁结构,在长时间使用过后容易导致装置散热滤网上有灰尘堆积,导致装置的散热效率下降,使装置的工作下利率下降,实用性和易用性较低,因此亟需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其自身的防护结构的问题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滤网清洁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包括外壳、连接端口、天线、装置主体和散热滤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且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天线,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装置主体,且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外壳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滤网,且散热滤网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清洁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块、套槽、防护垫、固定块、铰接杆、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一弹簧和缓冲垫,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套块的一端,且套块的另一端套设在套槽的内部,所述套槽卡死和在固定块的内部,且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套块一端的两侧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的一端,且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外壳的内壁上,且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拆卸清洁机构包括限位腔、第二弹簧、限位块、卡槽、拉块、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所述散热滤网两侧的两端内部开设有限位腔,且限位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腔的内部套设有限位块一侧,且限位块的另一侧与卡槽卡合,所述卡槽开设在外壳上,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块,且拉块穿透散热滤网延伸至散热滤网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皆胶粘有缓冲垫,且缓冲垫与外壳的内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套槽的内部胶粘有防护垫,且防护垫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限位腔内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限位腔的内部,且第二弹簧的另一侧与限位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设置有防护机构,通过套块、套槽、防护垫、固定块、铰接杆、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一弹簧和缓冲垫起到对装置进行防护的作用防止装置因撞击而受到损伤,导致装置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实用性和易用性较现有的装置得到了增强,当外壳受到来自两侧的撞击时,缓冲垫在撞击的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对撞击的力进行缓冲,对装置主体进行保护,当外壳受到来自底端的撞击时,套槽在撞击的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带动两组铰接杆推动第一滑块对第一弹簧产生挤压,使第一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对撞击的力进行缓冲,对装置主体进行保护,当受到来自顶端的撞击时则相反,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其自身的防护结构的问题;
2、该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设置有拆卸清洁机构,通过限位腔、第二弹簧、限位块、卡槽、拉块、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起到便于对散热滤网进行拆装的作用,防止装置在长时间使用过后散热滤网上堆积的灰尘过多,导致装置的散热效率下降,实用性和易用性得到了提升,当要对散热滤网进行拆卸时,首先将拉块向一侧进行拉动,在拉力的作用下卡槽向限位腔的内部进行移动,对第二弹簧产生挤压使第二弹簧产生弹性形变,限位块解除与卡槽的卡合对散热滤网的限位效果解除,此时可以将散热滤网取下,至此对散热滤网的拆卸操作完成,当要对散热滤网进行安装时反向左侧即可,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联网模块大都不具有对滤网清洁结构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连接端口;3、天线;41、套块;42、套槽;43、防护垫;44、固定块;45、铰接杆;46、第一滑块;47、第一滑槽;48、第一弹簧;49、缓冲垫;5、装置主体;61、限位腔;62、第二弹簧;63、限位块;64、卡槽;65、拉块;66、第二滑块;67、第二滑槽;7、散热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包括外壳1、连接端口2、天线3、装置主体5和散热滤网7,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2,且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天线3,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装置主体5,且装置主体5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外壳1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滤网7,且散热滤网7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清洁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套块41、套槽42、防护垫43、固定块44、铰接杆45、第一滑块46、第一滑槽47、第一弹簧48和缓冲垫49,装置主体5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套块41的一端,且套块41的另一端套设在套槽42的内部,套槽42卡死和在固定块44的内部,且固定块44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套块41一端的两侧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45的一端,且铰接杆4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块46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滑块46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47的内部,第一滑槽47开设在外壳1的内壁上,且第一滑槽4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48,第一弹簧48的一侧与第一滑块46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4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47的内部,通过防护机构起到当装置受到撞击时减小装置所受到的伤害的作用。
拆卸清洁机构包括限位腔61、第二弹簧62、限位块63、卡槽64、拉块65、第二滑块66和第二滑槽67,散热滤网7两侧的两端内部开设有限位腔61,且限位腔6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62,限位腔61的内部套设有限位块63一侧,且限位块63的另一侧与卡槽64卡合,卡槽64开设在外壳1上,限位块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块65,且拉块65穿透散热滤网7延伸至散热滤网7的外侧,通过拆卸清洁机构起到便于对装置的散热滤网7进行清洁的作用,使装置始终保持一个较好的散热效果。
装置主体5的两侧皆胶粘有缓冲垫49,且缓冲垫49与外壳1的内壁紧密贴合,通过缓冲垫49起到对撞击进行缓冲的作用,缓冲垫49采用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对撞击所产生的动能进行缓冲。
套槽42的内部胶粘有防护垫43,且防护垫43为橡胶材质,通过橡胶材质的防护垫43起到防止套块41因撞击到套槽42的内部而产生损坏。
限位块63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66,且第二滑块66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67的内部,第二滑槽67开设在限位腔61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二滑块66和第二滑槽67的作用起到减小限位块63在移动时摩擦力,使其在移动时不容易卡死。
第二弹簧6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限位腔61的内部,且第二弹簧62的另一侧与限位块63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簧62的还原力的作用起到使限位块63自动回弹的效果。
工作原理:当外壳1受到来自两侧的撞击时,缓冲垫49在撞击的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对撞击的力进行缓冲,对装置主体5进行保护,当外壳1受到来自底端的撞击时,套槽42在撞击的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带动两组铰接杆45推动第一滑块46对第一弹簧48产生挤压,使第一弹簧48产生弹性形变对撞击的力进行缓冲,对装置主体5进行保护,当受到来自顶端的撞击时则相反。
当要对散热滤网7进行拆卸时,首先将拉块65向一侧进行拉动,在拉力的作用下卡槽64向限位腔61的内部进行移动,对第二弹簧62产生挤压使第二弹簧62产生弹性形变,限位块63解除与卡槽64的卡合对散热滤网7的限位效果解除,此时可以将散热滤网7取下,至此对散热滤网7的拆卸操作完成,当要对散热滤网7进行安装时反向左侧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包括外壳(1)、连接端口(2)、天线(3)、装置主体(5)和散热滤网(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2),且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天线(3),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装置主体(5),且装置主体(5)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外壳(1)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滤网(7),且散热滤网(7)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清洁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块(41)、套槽(42)、防护垫(43)、固定块(44)、铰接杆(45)、第一滑块(46)、第一滑槽(47)、第一弹簧(48)和缓冲垫(49),所述装置主体(5)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套块(41)的一端,且套块(41)的另一端套设在套槽(42)的内部,所述套槽(42)卡死和在固定块(44)的内部,且固定块(44)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套块(41)一端的两侧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45)的一端,且铰接杆(4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块(46)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6)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47)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47)开设在外壳(1)的内壁上,且第一滑槽(4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48),所述第一弹簧(48)的一侧与第一滑块(46)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4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47)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清洁机构包括限位腔(61)、第二弹簧(62)、限位块(63)、卡槽(64)、拉块(65)、第二滑块(66)和第二滑槽(67),所述散热滤网(7)两侧的两端内部开设有限位腔(61),且限位腔(6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62),所述限位腔(61)的内部套设有限位块(63)一侧,且限位块(63)的另一侧与卡槽(64)卡合,所述卡槽(64)开设在外壳(1)上,所述限位块(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块(65),且拉块(65)穿透散热滤网(7)延伸至散热滤网(7)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5)的两侧皆胶粘有缓冲垫(49),且缓冲垫(49)与外壳(1)的内壁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槽(42)的内部胶粘有防护垫(43),且防护垫(43)为橡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63)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66),且第二滑块(66)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67)的内部,所述第二滑槽(67)开设在限位腔(61)内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6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限位腔(61)的内部,且第二弹簧(62)的另一侧与限位块(63)固定连接。
CN202120327908.9U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Active CN214450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7908.9U CN214450378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7908.9U CN214450378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0378U true CN214450378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37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27908.9U Active CN214450378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0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1085B (zh) 一种可对充电头保护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2695547U (zh) 一种汽车新能源电源箱体
CN211335642U (zh) 一种防撞击充电桩
CN214450378U (zh) 一种基于充电桩应用的多模组自动识别网络连接系统
CN220220446U (zh) 一种兼容多种标准的三枪合一充电桩
CN111114362B (zh) 一种移动式汽车充电桩
CN212845930U (zh) 一种移动式民用气象雷达
CN21268542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T-box
CN214607068U (zh) 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汽车油盖
CN21235366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外部防护装置
CN21166309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1860296U (zh) 一种用于监控摄像头的防撞击装置
CN211809152U (zh) 一种具有抗振防撞结构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1308285U (zh) 一种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20535453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充电桩
CN216817813U (zh) 一种移动式电子信息存储器
CN216232297U (zh) 一种桥梁安装用具有防护结构的转运装置
CN210416293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充电桩
CN218343304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6153602U (zh)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换电用小型集成式充电桩
CN220973936U (zh) 一种充电头防护结构及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1995199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用保护装置
CN215552626U (zh) 一种充电接口自动脱扣保护的直流充电桩
CN218858204U (zh) 一种具有充电插口防护结构的充电桩
CN212572011U (zh) 一种输电母线槽专用多路检控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