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2343U -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42343U
CN214442343U CN202022778698.3U CN202022778698U CN214442343U CN 214442343 U CN214442343 U CN 214442343U CN 202022778698 U CN202022778698 U CN 202022778698U CN 214442343 U CN214442343 U CN 214442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stic
production
plate
plastic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86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建广
陈罗凤
吴金亮
贺松炎
游辉勇
贺武琪
胡成
廖培庆
张小宝
黄城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aosh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aosh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aosh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aosh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786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42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42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42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所述卷边钢塑背板包括厚体结构、位于厚体结构外围的薄体结构以及由薄体结构通过折弯和卷边形成的成型结构;所述模具包括用于所述薄体结构进行预折弯的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用于所述薄体结构进行折弯的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用于所述薄体结构在折弯形成的余料进行侧切的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以及用于所述薄体结构在预折弯处形成卷边或卷圆处理的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本实用新型卷边钢塑背板的四个模具,在形成卷边钢塑背板的整个冲压行程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塑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液晶电视显示屏和液晶显示器的背壳大多由三部分组成,前部分为以金属板材冲压成型的背板为承载的模组显示组合件,中间部分为以各种电路板组合的中控集成,外层部分为塑料后盖。显示器件的模组和电路板分别安装在背板的前侧和后侧,塑料面壳将电路板包裹起来,起保护作用。随着液晶显示屏向薄型化发展,为了追求视觉超薄效果,逐渐将原来散乱分布在整个背板背面的中控集成和后盖缩小到底部,只有背板支撑的显示组合件厚度,仍然满足不了消费者对超薄的迫切需要。
现有钢塑板由2层铁板和位于2层铁板之间的塑胶板压合而成,然后通过分条裁切成规格大小的钢塑板,具备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点符合电视背板的超薄需求,但钢塑板切的中间的塑胶板很难折弯成型,只能用于一般的冲孔和切断加工,使用范围受限制,而且断面可以看到中间的塑胶层,直接暴露不美观,仍需要在钢塑板上黏贴一个铝制的中框,再将屏幕模组安装在中框上,生产制程较长且铝中框价格不菲,故限制了钢塑板在液晶电视行业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折弯和卷边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用于制造形成形成卷边钢塑背板,所述卷边钢塑背板包括厚体结构、位于厚体结构外围的薄体结构以及由薄体结构通过折弯和卷边形成的成型结构;所述模具包括用于所述薄体结构进行预折弯的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用于所述薄体结构进行折弯的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对所述薄体结构在折弯形成的余料进行侧切的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以及用于所述薄体结构在预折弯处形成卷边或卷圆处理的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和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均包括上模板、与上模板相对设置的下模板以及设于所述下模板上的仿形凹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剪切刀口,所述仿形凹槽结构包括位于下模板表面的凹槽和凹槽连接结构,所述剪切刀口位于凹槽连接结构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仿形凹槽结构包括位于下模板表面的凹槽,所述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边缘的实体结构、位于下模板侧边的下脱板以及位于下模板和下脱板间且位于仿形凹槽结构端部的折弯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位于下模板侧边的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与所述折弯缝隙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模具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仿形凹槽结构包括位于下模板表面的凹槽;所述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位于下模板侧边的下脱板、位于下模板和下脱板间且位于仿形凹槽结构端部的折弯缝隙以及位于折弯缝隙端部的卷边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的脱料摆块。
本实用新型卷边钢塑背板的四个模具,结构简单,在形成卷边钢塑背板的整个冲压行程的过程中,由于新型钢塑板的特性,四个模具的下模板都必须按照材料的高低厚度进行仿形加工即形成仿形凹槽结构,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和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都需要按照这个高低差进行仿形加工;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采用转角单独侧切,使转角处的料宽符合钢塑板进行冲压一体卷边成形刚好符合一个卷圆的料宽,避免此处因为两边挤压时产生堆料无法形成卷边,同时保证因为料少而产生裂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卷边钢塑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卷边钢塑背板在折弯和卷边之前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所示为卷边钢塑背板制造步骤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所示为卷边钢塑背板制造步骤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所示为卷边钢塑背板制造步骤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所示为卷边钢塑背板制造步骤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卷边钢塑背板作为显示屏10的背板,如图1和图2所示,卷边钢塑背板由钢塑板20通过折弯和卷边形成的,钢塑板20包括位于外侧的观面层21、位于观面层21上的夹层22和位于夹层22上的金属层23,观面层21、夹层22和金属层23通过压合形成钢塑板20,夹层 22为塑料夹层,观面层2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夹层22和金属层23的长度和宽度,夹层22和金属层23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观面层21的材料为VCM板材或铝材或不锈钢等其他外观材料,其中VCM板材是以钢板为基材,在基材的表面滚涂氯乙烯的一种金属彩色层压钢板。夹层22的材料为ABS(丙烯腈bai(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du元共聚物)或PC(聚碳酸酯,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或ABS+PC(ABS成分占多数的合金材料)或PP蜂窝板(由两块较薄的面板,牢固的黏在一层较厚的蜂窝状芯材两面而制成的板材,亦称蜂窝夹层结构,材质主要是PP)等其他轻薄材料。金属层23 为铝材或不锈钢等其他贴合材料。
观面层21、夹层22和金属层23三层压合后形成钢塑板20,钢塑板 20包括位于中间的厚体结构201和位于厚体结构201两侧的薄体结构 202,厚体结构201承载显示屏10,胶体30粘贴连接厚体结构201和显示屏10。
在本实施例中,夹层22的厚度不一定,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夹层22 的厚度,如厚度为1-2mm;观面层21和金属层23的厚度为0.3-0.5mm;金属层23的表面设有耐指纹涂层(图未示),耐指纹涂层的厚度为 5-10um,耐指纹涂层具有防耐指纹和防锈作用。钢塑板20的厚度为 1.2-5.0mm。
薄体结构202为观面层21延伸出来的且位于夹层22和金属层23的侧边,薄体结构202作为钢塑板20的利用空间,通过薄体结构202进行折弯和卷边(卷边包括单独折边、单独翻边、卷圆、多次折弯等多种成型方式以及凡是一切薄板可弯曲成型的结构),通过折弯和卷边使得薄体结构202的端部形成定位显示屏10的成型结构203,成型结构 203由薄体结构202通过折弯和卷边形成的。对薄体结构202进行卷边后形成成型结构203后,钢塑板20变成卷边钢塑背板。
本实用新型卷边钢塑背板的制造方法,对钢塑板20进行卷边并形成成型结构203,包括如下步骤:
S1: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切割钢塑板20并形成卷边钢塑背板的展开的形状;然后对钢塑板20的薄体结构202预卷边处理进行预折弯处并形成待卷折结构301,待卷折结构301的高度为0.25-0.35mm(具体为一个料厚)、宽度为0.45-0.55mm;
其中,待卷折结构301的作用是为钢塑板20进行卷边预切折,保证后钢塑板20的卷边工序。这样也可省略切料,直接进行预折。由于钢塑板20的薄体结构202的材料为VCM板材或铝材或不锈钢等其他外观材料,薄体结构202进行卷边处理时,材料的公差在±1mm左右,这样会造成预折不到位的风险,所以步骤S1就直接将切料(切料形成未卷边之前的钢塑板20所对应的外形结构模具)和预折(形成待卷折结构301)一起完成。
S2:如图5和图6所示,钢塑板20的薄体结构202进行折弯处理(根据固定显示屏的需要进行折弯,可以为90度或75度等)并形成折弯结构302,由于薄体结构202的材料是VCM板材或铝材或不锈钢等其他外观材料,在形成折弯结构302过程中形成与折弯结构302连接的突出结构(图未示);
S3:如图7和图8所示,对折弯结构302的转角处(即突出结构) 进行单独侧切处理,使得折弯转角处的周围材料高度刚好进行卷边结构,不多料,不起皱;
S4:如图9和图10所示,对折弯结构302端部由下往上进行卷边或卷圆处理并行卷体结构303,卷体结构303的端部为待卷折结构301。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形成卷边钢塑背板,卷体结构303和折弯结构 302组成成型结构203。
本实用新型卷边钢塑背板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钢塑板卷边和折弯的问题,保证了钢塑板的卷边、折弯和反折边的稳定性,实现了钢塑板的卷边和折弯的量产性,解决了传统钢塑板无法折弯加工的弱点,拓宽了覆膜板的可利用空间;卷边的钢塑背板不仅结构外观上实现创新,而且优化了显示屏的制造工艺流程,实现了去工序化达到减少人力物力,实现了成本减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四个步骤形成卷边钢塑背板,本实用新型针对每个步骤设计了一套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分别需要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实现上述步骤S1、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实现上述步骤S2、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实现上述步骤S3和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实现上述步骤S4。
图11所示为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和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均包括位于钢塑板20 的观面层21外的上模板006、与上模板006相对设置且位于钢塑板20 的金属层23外的下模板009、固定上模板006的上模板固定装置、固定在上模板固定装置内且压持在上模板006上的上弹簧041、固定下模板 009的下模板固定装置以及固定在下模板固定装置内的下弹簧042,其中下模板009设有仿形凹槽结构000,仿形凹槽结构000位于钢塑板20 的下方,仿形凹槽结构000的厚度和形状与钢塑板20的厚度和形状相同。
上模板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托板001、固定在上托板001 下方的多个上垫脚002、由多个上垫脚002压持的上模座003、依序固定在上模座003下的上垫板004和上夹板005、固定在上夹板005下方的行程板018、固定在上夹板005相对两端或两侧且位于行程板018侧边的上脱板007、固定在上模座003的下方且位于上脱板007外的上外限位柱017、第一固定销019、第一内导柱020、位于第一固定销019和第一内导柱020之间的第一螺钉021、第二螺钉022、第三螺钉023以及位于第三螺钉023下方的第一顶料销024。其中上模板006位于多个上脱板007之间且位于行程板018的下方。
第一固定销019和第一螺钉021依序固定连接上模座003、上垫板 004、上夹板005和上脱板007。第一内导柱020和第二螺钉022固定连接上模座003、上垫板004、上夹板005、行程板018和上模板006;第三螺钉023固定连接上模座003和上垫板004;第一顶料销024固定连接上垫板004、上夹板005、行程板018和上模板006;第一固定销019、第一螺钉021、第一内导柱020、第二螺钉022和第三螺钉023依序设置。
上弹簧041位于上模座003、上垫板004和上夹板005之间,这样可以使得上模座003、上垫板004和上夹板005之间具有弹性并作用在上模板006上。
下模板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下方的下托板013、固定在下托板013 上的多个下垫脚012、由多个下垫脚012支撑的下模座011、固定在下模座011上方且支撑下模板009的下垫板010、位于下模板009侧边的下托板008、固定在下模座011上方且位于下垫板010侧边的下外限位柱 014、第二内导柱025、第四螺钉026、第二固定销027、第五螺钉028、第三固定销029、第五螺钉030、第六螺钉031、位于第六螺钉031上的第二顶料销032、第七螺钉033、位于下托板008内且靠近下外限位柱 014设置的内限位柱015以及下脱板入子016,其中部分下脱板入子016 位于下托板008内且挨着内限位柱033设置;第七螺钉033、第二内导柱025、第四螺钉026、第二固定销027、第五螺钉028、第三固定销029、第五螺钉030、第六螺钉031、下脱板入子016和内限位柱015依序设置。
下模板009位于下垫板010上且由下托板008托住其侧边。
第七螺钉033固定连接下模座011和下垫脚012;第二内导柱025 和第四螺钉026固定连接下托板008、下垫板010和下模座011;第二固定销027和第五螺钉028固定连接下垫板010和下模座011;第三固定销 029和第五螺钉030固定连接下模板009和下垫板010。
下弹簧041靠近下外限位柱014设置且作用在下脱板008上,下弹簧041位于下模座011和下垫板010之间。
第一顶料销024顶持在钢塑板20的观面层21外,第二顶料销032 顶持在钢塑板20的金属层23外。
如图12所示,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剪切刀口401,通过剪切刀口401形成步骤S1的待卷折结构301,剪切刀口401的高度为0.25-0.35mm(最好为0,30mm,具体为一个料厚)、宽度为 0.45-0.55mm(最好为0,50mm)。仿形凹槽结构000与未卷边之前的钢塑板20的结构相同,仿形凹槽结构000包括位于下模板009表面的凹槽 402和位于凹槽402和下脱板008之间的凹槽连接结构403,凹槽401的深度与钢塑板20的厚度相同,钢塑板20的厚体结构201放置在凹槽401 内;然后剪切刀口401位于凹槽连接结构403的端部。钢塑板20放置在仿形凹槽结构000内并由上模板006和下模板009压持并形成待卷折结构301。
如图13所示,钢塑板20在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内完成步骤S1后,取出后放入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内进行步骤S2。
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位于下模板009和下脱板 008之间且位于仿形凹槽结构000端部的折弯缝隙004、位于下模板009 侧边且与折弯缝隙004连通的避让结构405和位于仿形凹槽结构000的凹槽110边缘的实体结构406,折弯缝隙004与仿形凹槽结构000垂直设置,通过上模板006压持位于仿形凹槽结构000内的薄体结构202并形成折弯结构302。
避让结构405用于避让待卷折结构301。利用实体结构406的位置形成钢塑板20的折弯结构302,这是由于钢塑板20的薄体结构202在折弯时,折弯的位置位于由塑料材料形成的夹层22的边缘,塑料材料压不死,冲压过程中直接压料对折容易把夹层22的塑料材料挤出来,这样折弯就不稳定,因此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在设计时需要留出一定宽度的实体结构222辅助折弯形成折弯结构302。
钢塑板20在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内完成步骤S2后,取出后放入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内进行步骤S3。
如图7所示,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模具刀口114,模具刀口用于对折弯结构302的转角处的余料113进行侧切处理,其中模具刀口具有燕尾滑块(图未示),通过燕尾滑块起到对余料进行脱料的作用;侧切是采用精铣,并形成一定锥度。
由于钢塑板20的薄体结构202的材料为VCM板材或铝材或不锈钢等其他外观材料,薄体结构202在折弯结构302在折弯的过程中在转角处的周围形成余料,余料会影响背板的整体美观,故需要进行切除。
通过采用转角单独侧切(此工序只对产品上需要卷边的对角进行侧切剪料作业),使转角处的料宽符合在步骤S4进行冲压一体卷边成形刚好符合一个卷圆的料宽,避免此处因为两边挤压时产生堆料无法形成卷边,同时保证因为料少而产生裂纹。
钢塑板20在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内完成步骤S3后,取出后放入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内进行步骤S4。
如图14所示,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卷边凹槽407 和与下模板009通过弹簧(图未示)连接的脱料摆块408。其中卷边凹槽407位于待卷折结构301的下方,卷边凹槽407用于把对折弯结构302 由下往上形成卷体结构309;在冲压形成卷边钢塑背板后,脱料摆块 408把卷边钢塑背板从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009上卸下来。
脱料摆块408与钢塑板材料底层和中间夹层的一样的仿形结构,且底部是圆形可活动的,增加材料的脱料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11所示,制造具有上模板006和下模板009的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同时在下模板009的制造过程中,在下模板009的表面形成仿形凹槽结构000,如图12所示,仿形凹槽结构000包括位于下模板009表面的凹槽402和位于凹槽402和下脱板008之间的凹槽连接结构403,凹槽402的深度与钢塑板20的厚度相同,钢塑板20的厚体结构 201放置在凹槽402内;同时在凹槽连接结构403的端部形成剪切刀口 401,通过剪切刀口401形成步骤S1的待卷折结构301;
如图11所示,制造具有上模板006、下模板009以及位于下模板009 侧边的下脱板008的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同时在下模板009 的制造过程中,在下模板009和下脱板008之间形成折弯缝隙004、下模板009侧边形成与折弯缝隙004连通的避让结构405以及形成位于仿形凹槽结构000的凹槽110边缘的实体结构406,折弯缝隙004与仿形凹槽结构000垂直设置;其中薄体结构202在折弯缝隙004内压持并形成折弯结构302,实体结构406辅助折弯形成折弯结构302,避让结构405 用于避让剪切刀口401;
如图11所示,制造具有上模板006、下模板009以及位于下模板009 侧边的下脱板008的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如图7所示,同时在下模板009的制造过程中,在下模板009的表面形成仿形凹槽结构 000;同时设置模具刀口114,模具刀口114用于对步骤S2形成的折弯结构302的转角处的余料113进行侧切处理,其中模具刀口具有燕尾滑块(图未示),通过燕尾滑块起到对余料进行脱料的作用;侧切是采用精铣,并形成一定锥度;
如图11所示,制造具有上模板006、下模板009以及位于下模板009 侧边的下脱板008的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如图14所示,同时在下模板009的制造过程中,在下模板009的表面形成仿形凹槽结构 000,仿形凹槽结构000包括位于下模板009表面的凹槽402;同时形成下模板009和下脱板008之间形成折弯缝隙004;同时形成位于折弯缝隙004端部的卷边凹槽407以及通过弹簧(图未示)与下模板009连接的脱料摆块408,其中卷边凹槽407位于待卷折结构301的下方,卷边凹槽407用于把对折弯结构302由下往上形成卷体结构309;在冲压形成卷边钢塑背板后,脱料摆块408把卷边钢塑背板从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009上卸下来。
通过上述方法形成卷边钢塑背板的四个模具,在形成卷边钢塑背板的整个冲压行程的过程中,由于新型钢塑板的特性,四个模具的下模板都必须按照材料的高低厚度进行仿形加工即形成仿形凹槽结构,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和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下模板都需要按照这个高低差进行仿形加工;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采用转角单独侧切(只对步骤S2的形成的折弯结构302的转角处的余料进行侧切剪料),使转角处的料宽符合钢塑板在步骤S4进行冲压一体卷边成形刚好符合一个卷圆的料宽,避免此处因为两边挤压时产生堆料无法形成卷边,同时保证因为料少而产生裂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用于制造形成卷边钢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钢塑背板包括厚体结构、位于厚体结构外围的薄体结构以及由薄体结构通过折弯和卷边形成的成型结构;所述模具包括用于所述薄体结构进行预折弯的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用于所述薄体结构进行折弯的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对所述薄体结构在折弯形成的余料进行侧切的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以及用于所述薄体结构在预折弯处形成卷边或卷圆处理的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和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均包括上模板、与上模板相对设置的下模板以及设于所述下模板上的仿形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剪切刀口,所述仿形凹槽结构包括位于下模板表面的凹槽和凹槽连接结构,所述剪切刀口位于凹槽连接结构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仿形凹槽结构包括位于下模板表面的凹槽,所述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边缘的实体结构、位于下模板侧边的下脱板以及位于下模板和下脱板间且位于仿形凹槽结构端部的折弯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位于下模板侧边的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与所述折弯缝隙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模具刀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的仿形凹槽结构包括位于下模板表面的凹槽;所述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位于下模板侧边的下脱板、位于下模板和下脱板间且位于仿形凹槽结构端部的折弯缝隙以及位于折弯缝隙端部的卷边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还包括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的脱料摆块。
CN202022778698.3U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Active CN214442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8698.3U CN214442343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8698.3U CN214442343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42343U true CN21444234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4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8698.3U Active CN214442343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42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8464A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卷边钢塑背板及其制造方法
US6601909B2 (en) Tailored blank art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WO2015018117A1 (zh) 一种电子产品中框及其加工方法
CN207494257U (zh) 卷圆模具
JP2013046930A (ja) ヘミング材、プレスヘミング又はロールヘミング装置、及びプレスヘミング又はロールヘミング方法
CN112497865A (zh) 一种钢塑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4442343U (zh)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
CN205236791U (zh) 圆弧板折弯翻边模具
CN214098017U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卷边钢塑背板
CN112642889B (zh) 一种背板加工方法、背板及显示设备
CN112404257A (zh) 一种卷边钢塑背板的生产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33880A (zh) 盖板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JPH0238287B2 (zh)
CN204799777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座椅支架冲孔翻边模具
WO2022109924A1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卷边钢塑背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380847B2 (ja) ワーク成形方法及びワーク成形装置
CN111531030B (zh) 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
JP5016289B2 (ja) パネル部材の成形方法
CN216787605U (zh) 一种整体卫浴天花拼接结构
CN113561511B (zh) 一种钢塑背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6329393A (zh) 一种复杂曲面薄板零件批量模压工装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01478A1 (zh) 一种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终端设备
CN217086343U (zh) 一种内嵌式电感器
CN219188227U (zh) U形长薄板折弯用快装模具
CN212144393U (zh) 一种双铆头安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