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4440U -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34440U
CN214434440U CN202021736201.5U CN202021736201U CN214434440U CN 214434440 U CN214434440 U CN 214434440U CN 202021736201 U CN202021736201 U CN 202021736201U CN 214434440 U CN214434440 U CN 214434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rc
cylinder
shaped arm
position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62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盛
王东明
徐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7362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34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34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34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骨牵引针,及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的拱门状的框架,框架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连接杆,第一定位杆开有沿其轴向的第一通孔,第二定位杆开有沿其轴向的第二通孔;在第一通孔设置第一圆筒,在第二通孔设置第二圆筒,第一定位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弧形臂,第二定位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臂,并且装置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编号。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臂对打孔位置进行确定,不需要靠目测打孔位置,提高了打孔的精准度,减少了对患者的医源性骨损伤,且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定位精准,提高了打孔的准确性和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涉及骨科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骨牵引是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骨牵引主要用于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颈椎骨折、骨盆骨折等。骨牵引是通过克氏针或牵引钳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骨牵引方法主要有: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等。
临床上进针的方法通过手和眼的配合进行目测和估计,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不能达到完全精确;进针不想理时,需要拨出克氏针重新进行二次穿刺打孔,会造成患者骨损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增加了穿刺孔的感染风险。临床有的采用骨牵引辅助牵引工具,通常是用铁丝折成“U”形方框作为牵引弓,牵引弓的两端折成与“U”形方框,两端折成与方框平面相垂直的两个圆圈,用电钻打孔后锤敲击克氏针刺破皮肤穿越骨骼,牵引针穿过其中一个圆圈、皮肤与骨,再穿过另一个圆圈,即可实行牵引,完成牵引力的传导。然而,向骨质内穿入克氏针时,因牵引弓缺乏良好的导入系统,只能手握克氏针,以骨锤敲击,当出现方向或力量偏差,可造成克氏针穿入后与骨干在轴位或冠状位成角畸形,影响牵引力线及牵引效果,重置克氏针则造成更大创伤。选定过程往往导致克氏针偏移,失去平衡,降低牵引效果;另外,克氏针牵引弓间相对位置不固定,当患者动或医护人员无意刮碰时,容易引起二者的相对移动,或者克氏针脱离牵引弓一端的圆圈。牵引重量较大时,因牵引弓两侧套环短小,牵引力集中在患肢两侧外段克氏针上的两个点,易使克氏针出现弯曲,不仅加剧了其对骨质的切割作用,也影响了力线的方向。
中国专利一种骨牵引弓,授权公告号为CN 208002877U,其主要是在传统的“U”形牵引弓的两端焊接套管,以套管来代替传统的圆圈,虽然均衡了牵引针的受力,但是牵引力有限,牵引弓易变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弧形臂上的通孔对打孔位置进行确定,不需要靠目测打孔位置,提高了打孔的精准度,减少了对患者的医源性骨损伤;该装置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定位精准,提高了打孔的准确性和手术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骨牵引针,还包括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的框架,所述框架呈拱门状,包括
第一定位杆,其开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第一通孔的内径为4-10mm;
第二定位杆,其开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第二通孔的内径为4-10mm;及
连接杆,其一端连接第一定位杆一端,其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杆一端;
且所述骨牵引针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设有第一直线段、弯曲段以及第二直线段,所述弯曲段呈“环”状,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连接弯曲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连接弯曲段的另一端,且分别向外拉动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时,所述弯曲段形成的“环”收缩;第一直线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定位杆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杆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镜像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还设有
第一圆筒,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和第一圆筒外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且第一圆筒拧入一个第一通孔内,第一圆筒的外径为2-8mm;及
第二圆筒,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和第二圆筒外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且第二圆筒拧入一个第二通孔内,第二圆筒的外径为2-8mm;
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镜像对称设置;所述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筒的一端开有径向的第一螺纹通孔,第一螺纹通孔旋拧上螺栓;所述第二圆筒的一端开有径向的第二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旋拧上螺栓;螺栓将骨牵引针顶紧。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不位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
又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还设有
转动连接第一定位杆的第一弧形臂,其开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及
转动连接第二定位杆的第二弧形臂,其开有至少一个第四通孔,且第四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
所述第一弧形臂和第二弧形臂均倾斜,两者凹口相对。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和第一定位杆上设有对应的第一销孔,在第一销孔内安装第一销轴,第一弧形臂可绕第一销轴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弧形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弧形臂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和第二定位杆上设有对应的第二销孔,在第二销孔内安装第二销轴,第二弧形臂可绕第二销轴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弧形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弧形臂和第二弧形臂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处交叉。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的外径,也大于第二圆筒的外径;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的外径,也大于第二圆筒的外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通孔、第二定位杆的第二通孔、第一弧形臂的第三通孔和第二弧形臂上的第四通孔均设有对应的编号。
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医护人员根据本装置的刻度和编号确定骨牵引针的进针位置以及出针位置,然后将圆筒旋入对应的通孔内,弧形臂上的通孔进一步定位进针位置以及出针位置,将骨牵引针依次穿过第一圆筒、骨、第二圆筒,再将螺栓旋上,以固定骨牵引针,即完成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带有编号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定位进针位置和出针位置,提高骨牵引针的进出针的准确度以及效率; (2)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可以对骨牵引针起到定位导向作用,也使进针方向更加精准;(3)螺栓对骨牵引针两端进行固定,避免了牵拉过程中出现偏移;(5)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准,减少了对患者的医源性骨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第一圆筒的半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第二圆筒的半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实施例3的使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第一弧形臂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第一弧形臂的左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第二弧形臂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的第二弧形臂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杆,1-1、第一直线段,1-2、弯曲段,1-3、第二直线段;2、第一定位杆,2-1、第一通孔;3、第二定位杆,3-1、第二通孔;4、第一圆筒,4-1、第一螺纹通孔;5、第二圆筒,5-1、第二螺纹通孔;6、螺栓;7、第一弧形臂,7-1、第三通孔,7-2、第一连接块,7-3、第一缺口,7-4、第一销孔;8、第二弧形臂,8-1、第四通孔,8-2、第二连接块,8-3、第二缺口,8-4、第二销孔;9、第一销轴;10、第二销轴;11、骨牵引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骨牵引针 11,本实施例所用骨牵引针11为克氏针,但不仅限于此;该装置还包括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11的框架,框架呈拱门状,该框架包括第一定位杆2,其开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11的第一通孔2-1,且第一通孔2-1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第一通孔2-1的内径为4-10mm;第二定位杆3,其开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11的第二通孔3-1,且第二通孔3-1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第二通孔3-1的内径为4-10mm;及连接杆1,其一端连接第一定位杆2一端,其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杆3一端。所述第一定位杆2和第二定位杆3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镜像对称设置。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的数量均为8 个;且在第一定位杆2上标有与第一通孔2-1一一对应的刻度和编号,编号从下至上依次为“1”、“2”、“3”、“4”、“5”、“6”、“7”、“8”,在第二定位杆3上标有与第二通孔3-1一一对应的刻度和编号,编号从下至上依次也为“1”、“2”、“3”、“4”、“5”、“6”、“7”、“8”,那么,框架上的编号“1”,即对应(从下往上数)第一个第一通孔2-1和(从下往上数)第一个第二通孔3-1,同样的,框架上的编号“2”,即对应(从下往上数)第二个第一通孔2-1和(从下往上数) 第二个第二通孔3-1,依次类推,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和编号则依次对应;另外,刻度则有助于将编号和通孔对应。
当临床需要使用骨牵引针11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患处骨骼上的骨牵引针11的进针口和出针口的对称性,那么直接就可以利用本装置上对应有刻度和编号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即先保证患处位于第一定位杆2和第二定位杆3之间,并保持患处以及本装置的平稳,根据患处来选定适合的某一编号对应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然后再根据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确定患处骨骼的打孔位置,移开本装置,进行骨骼打孔;进针时,将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与骨骼上的进针口和出针口进行位置对应,将骨牵引针11的端部穿过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一通孔2-1,再穿过患处骨骼孔,最后穿过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二通孔3-1。这里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不仅可以起到精准确定患处骨骼打孔位置,而且可以保证骨牵引针11的穿过骨骼时的进针稳定性和准确性;这也降低了对患者的医源性骨损伤。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1设有第一直线段1-1、弯曲段1-2以及第二直线段1-3,所述弯曲段1-2呈“环”状,所述第一直线段1-1的一端连接弯曲段1-2 的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1-3的一端连接弯曲段1-2的另一端,第一直线段1-1 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定位杆2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杆 3一端。这里要说明的是,分别向着远离弯曲段1-2的方向拉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3时,所述弯曲段1-2形成的“环”的面积将缩小,这就意味着,弯曲段1-2为连接杆1提供弹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骨牵引针11的进针稳定性,所述框架上还设有第一圆筒4,所述第一通孔2-1内壁和第一圆筒4外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且第一圆筒4拧入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一通孔2-1内,第一圆筒4的外径为2-8mm;及第二圆筒5,所述第二通孔3-1内壁和第二圆筒5外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且第二圆筒5拧入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二通孔3-1内,第二圆筒5的外径为2-8mm;所述骨牵引针11则穿过的第一圆筒4和第二圆筒5。这里,第一圆筒 4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2-1的轴向长度,第二圆筒5的长度大于第二通孔3-1的轴向长度,则第一圆筒4和第二圆筒5对骨牵引针11有着更好的限制,即进一步提高骨牵引针11的进针稳定性。
另外,在所述第一圆筒4的一端开有径向的第一螺纹通孔4-1,第一螺纹通孔4-1旋拧上螺栓6,且螺栓6的将骨牵引针11顶紧;所述第二圆筒5的一端开有径向的第二螺纹通孔5-1,第二螺纹通孔5-1旋拧上螺栓6,且螺栓6的将骨牵引针11顶紧。骨牵引针11会被螺栓6顶紧,骨牵引针11不易产生滑动和转动,那么牵拉过程中也不易出现偏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螺栓6不位于第一定位杆2和第二定位杆3之间,这使得螺栓6旋拧方便,以免骨牵引针11发生偏移。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框架上还设有
转动连接第一定位杆2的第一弧形臂7,其开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7-1,且第三通孔7-1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及
转动连接第二定位杆3的第二弧形臂8,其开有至少一个第四通孔8-1,且第四通孔8-1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均为弹性材料。
所述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均倾斜,两者凹口相对,
所述第一弧形臂7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块7-2,所述第一连接块7-2上和第一定位杆2上设有对应的第一销孔7-4,在第一销孔7-4内安装第一销轴9,第一弧形臂7可绕第一销轴9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弧形臂7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缺口7-3;所述第二弧形臂8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8-2,所述第二连接块8-2 上和第二定位杆3上设有对应的第二销孔8-4,在第二销孔8-4内安装第二销轴 10,第二弧形臂8可绕第二销轴10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弧形臂8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缺口8-3;所述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在第一缺口7-3和第二缺口8-3处交叉。
这里,所述第一销轴9和第二销轴10的中轴线重合,并且所述第一销轴9 和第二销轴10的中轴线平行于骨牵引针11。
所述第三通孔7-1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4的外径,也大于第二圆筒5的外径;所述第四通孔8-1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4的外径,也大于第二圆筒5的外径。
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三通孔7-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通孔3-1与第四通孔 8-1一一对应;那么,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7-1和第四通孔8-1的数量也都为8个;且在第一弧形臂7上标有与第三通孔7-1一一对应的刻度和编号,编号从下至上依次也为“1”、“2”、“3”、“4”、“5”、“6”、“7”、“8”,在第二弧形臂 8上标有与第四通孔8-1一一对应的刻度和编号,编号从下至上依次也为“1”、“2”、“3”、“4”、“5”、“6”、“7”、“8”;那么,此时装置上的编号“1”,即对应 (从下往上数)第一个第一通孔2-1、(从下往上数)第一个第二通孔3-1、(从下往上数)第一个第三通孔7-1和(从下往上数)第一个第四通孔8-1;同样的,框架上的编号“2”,即对应(从下往上数)第二个第一通孔2-1、(从下往上数) 第二个第二通孔3-1、(从下往上数)第二个第三通孔7-1和(从下往上数)第二个第四通孔8-1;依次类推,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7-1、第四通孔8-1和编号则依次对应。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装置应用于临床使用时,同样是利用患处骨骼上的骨牵引针11的进针口和出针口的对称性。先保证患处位于第一定位杆2和第二定位杆3之间,并保持患处以及本装置的平稳,另外要保证患处位于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的下方,并且保证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 7-1和第四通孔8-1都在同一平面,由于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的倾斜设置以及且弯曲的状态,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更加贴近患处骨骼,因此,使用者也更容易根据患处来选定适合的某一编号对应的第三通孔7-1和第四通孔8-1,然后再根据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三通孔7-1和第四通孔8-1,确定患处骨骼的打孔位置,移开本装置,进行骨骼打孔;
由于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7-1和第四通孔8-1在同编号下的对应性,那么,根据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三通孔7-1和第四通孔8-1,也就确定了要是用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将第一圆筒4旋入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一通孔2-1内,再将将第二圆筒5旋入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二通孔3-1内;
进针前,转动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使其偏离之前的位置;
进针时,将选定编号对应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与骨骼上的进针口和出针口进行位置对应,将骨牵引针11的端部穿过第一圆筒4,再穿过患处骨骼孔,最后穿过第二圆筒5,在第一圆筒4和第二圆筒5上拧上螺栓6。
这里,第一弧形臂7和第二弧形臂8可更加快速、更加精准的确定进针位置和出针位置,也就是提高框架、骨骼进针孔和骨牵引针11之间的配合性,从而减少了对患者的医源性骨损伤。

Claims (10)

1.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骨牵引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的框架,所述框架呈拱门状,包括
第一定位杆,其开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第一通孔的内径为4-10mm;
第二定位杆,其开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并定位骨牵引针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第二通孔的内径为4-10mm;及
连接杆,其一端连接第一定位杆一端,其另一端连接第二定位杆一端;
且所述骨牵引针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有第一直线段、弯曲段以及第二直线段,所述弯曲段呈“环”状,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连接弯曲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连接弯曲段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镜像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设有
第一圆筒,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和第一圆筒外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且第一圆筒拧入一个第一通孔内,第一圆筒的外径为2-8mm;及
第二圆筒,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和第二圆筒外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且第二圆筒拧入一个第二通孔内,第二圆筒的外径为2-8mm;
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镜像对称设置;所述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的一端开有径向的第一螺纹通孔,第一螺纹通孔旋拧上螺栓;所述第二圆筒的一端开有径向的第二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旋拧上螺栓;螺栓将骨牵引针顶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不位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设有
转动连接第一定位杆的第一弧形臂,其开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及
转动连接第二定位杆的第二弧形臂,其开有至少一个第四通孔,且第四通孔沿其轴向等距离设置;
所述第一弧形臂和第二弧形臂均倾斜,两者凹口相对,两者呈中心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和第一定位杆上设有对应的第一销孔,在第一销孔内安装第一销轴,第一弧形臂可绕第一销轴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弧形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缺口;
所述第二弧形臂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和第二定位杆上设有对应的第二销孔,在第二销孔内安装第二销轴,第二弧形臂可绕第二销轴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弧形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弧形臂和第二弧形臂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处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的外径,也大于第二圆筒的外径;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的外径,也大于第二圆筒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通孔、第二定位杆的第二通孔、第一弧形臂的第三通孔和第二弧形臂上的第四通孔均设有对应的编号。
CN202021736201.5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Active CN214434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6201.5U CN214434440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6201.5U CN214434440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34440U true CN214434440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06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6201.5U Active CN214434440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34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1949A (zh) * 2022-04-01 2022-05-24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 一种骨牵引针引导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1949A (zh) * 2022-04-01 2022-05-24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 一种骨牵引针引导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50834A (en)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
US10918431B2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assembly, implants, devices, alignment guides, and methods of use
US4308863A (en)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
CN103110437B (zh) 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手术的暴露装置
JP2013512042A (ja) 遠位橈骨骨折のための平板固定構想
CN103110454A (zh) 一种脊柱后路无射线置钉的导向装置
CN214434440U (zh) 一种骨牵引针辅助定位装置
CN103445839B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US20240008883A1 (en) Bone mending system with wire fixation
RU19859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ременной интраоперационной фиксации костных фрагментов
CN106037909B (zh) 胸腰椎椎弓根进钉点以及角度定位装置
RU256972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ассивной навигации 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CN109758209B (zh) 一种活页钉、轴钉及双平面截骨导向装置
RU251853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костного блокируем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диафизарных переломов трубчатых костей
CN111643173A (zh) 一种防头颈骨块后倾的新式头髓钉
RU170294U1 (ru) Направитель для параллельного введения спонгиозных винтов
RU20027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позиции и временной фиксации костных фрагментов
CN214966533U (zh) 一种钢针导向器
CN205667580U (zh) 一种拆卸式双侧型经皮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
CN215349368U (zh) 骨科固定角度导向装置
CN216933429U (zh)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用复位固定及克氏针置入瞄准装置
RU9261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резьбовых винтов при транспедикулярной фиксации позвонков
RU10515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ри переломах локтевого отростка
CN213641154U (zh) 一种骨折螺钉固定瞄准器
CN203089352U (zh) 一种脊柱后路无射线置钉的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