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9341U -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29341U
CN214429341U CN202120446041.9U CN202120446041U CN214429341U CN 214429341 U CN214429341 U CN 214429341U CN 202120446041 U CN202120446041 U CN 202120446041U CN 214429341 U CN214429341 U CN 214429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otating shaft
hole
rotor punching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60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宝山
孔庆波
吴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60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29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29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29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该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中,所述转子具有用于装配所述转轴的装配孔;其中,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配合并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以优化所述转子的动平衡。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转子和转轴采用键与键槽配合造成转子不平衡的现象,优化了转子的动平衡,避免了电机的低阶次NVH问题的出现。

Description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转子不平衡是造成电机低阶次NVH问题的主要因素,相关技术中,电机的转子一般是通过键槽和键配合的方式装配到转轴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释放会导致转子与转轴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这样会导致转子不平衡现象加剧;另外,由于键槽和键配合的方式工艺复杂,加工及装配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能够优化转子的动平衡,避免了电机的低阶次NVH问题的出现。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包括:
所述转子具有用于装配所述转轴的装配孔;
其中,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配合并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以优化所述转子的动平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装配孔内周壁的波纹蜂窝状结构;
所述波纹蜂窝状结构用于和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包括多个叠压的转子冲片;
所述转子冲片具有内孔,所述装配孔由多个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内孔沿轴向对位形成;
所述内孔边缘沿周向形成有相交替的凸部和凹部;
所述波纹蜂窝状结构由多个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凹部和凸部沿轴向对位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装配孔的圆周方向相交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装配孔的圆周方向相交错;
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限定出有沿所述装配孔轴向投影的弧长或间距,所述弧长或间距对应于所述装配孔的预设轴心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相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装配后,所述凸部接触并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所述凹部与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形成间隙;
所述凸部、所述凹部与所述转轴之间形成有用于缓冲所述装配孔与所述转轴在配合状态时的应力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叠压定位孔;
所述叠压定位孔用于将所述多个转子冲片沿轴向进行定位,以形成所述波纹蜂窝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压定位孔在所述转子冲片上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叠压定位孔在所述转子冲片上沿所述内孔的周向呈对称状分布;或,
多个所述叠压定位孔在所述转子冲片上沿所述内孔的周向呈环形阵列状分布。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包括转子与转轴;所述转子具有用于装配所述转轴的装配孔;其中,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配合并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以优化所述转子的动平衡,这样的配合结构,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转子和转轴采用键与键槽配合造成转子不平衡的现象,优化了转子的动平衡,避免了电机的低阶次NVH问题的出现。
本申请提供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所述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装配孔内周壁的波纹蜂窝状结构;所述波纹蜂窝状结构用于和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过盈配合。这样的结构加工装配更加便捷,简化了装配结构,降低了装配误差,进而保证了转子与转轴的安装精度,进一步避免转子不平衡的现象的产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的装配孔的轴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冲片的内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装配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转子10;转轴20;装配孔101;转子冲片11;内孔111;磁钢槽112;减重孔113;叠压定位孔114;凸部1111;凹部11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电机的转子一般是通过键槽和键配合的方式装配到转轴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释放会导致转子与转轴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这样会导致转子不平衡现象加剧;另外,由于键槽和键配合的方式工艺复杂,加工及装配成本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能够优化转子的动平衡,避免了电机的低阶次NVH问题的出现。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的装配孔的轴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转子10具有用于装配转轴20的装配孔101;其中,装配孔101的内周壁具有配合部,配合部用于配合并固定至转轴20的外周表面,以优化转子10的动平衡,这样的结构,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转子和转轴采用键与键槽配合造成转子不平衡现象的产生,优化了转子的动平衡,避免了电机的低阶次NVH问题的出现。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是衡量电机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为了分析与控制电机的NVH问题,首先是要减少源的振动与噪声,本实施例中,通过装配孔101内周壁的配合部与转轴20的外周表面过盈配合,优化了转子的动平衡,减少了电机中源的振动与噪声,进而更为有效地避免了电机的低阶次NVH问题的出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装配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示出了装配孔内的波纹蜂窝状结构。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中,配合部包括形成于装配孔101内周壁的波纹蜂窝状结构;波纹蜂窝状结构用于和转轴20的外周表面过盈配合,这样的结构无需采用键与键槽即能实现转子与转轴20的装配,加工装配更加便捷,转轴20只需要加工出光滑的外表面即可,无需额外加工出键槽,节省了加工装配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及装配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的方案简化了装配结构,降低了装配误差,进而保证了转子与转轴20的安装精度,避免转子不平衡的产生。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转子冲片的内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参见图2-图6,转子10包括多个叠压的转子冲片11,转子冲片11呈圆环状,转子冲片11上开设有磁钢槽112及减重孔113,多个转子冲片的磁钢槽112及减重孔113沿轴向相对位。
转子冲片11的中心部位具有内孔111,装配孔101由多个转子冲片11的内孔111沿轴向对位形成。也就是说,多个转子冲片11紧密叠压为一体后形成转子10的整体结构,多个转子冲片11叠压后,内孔111沿轴向相对位,形成了转子10的装配孔101。
为了实现多个转子冲片11沿轴向紧密叠压,多个转子冲片11上开设有叠压定位孔114;叠压定位孔114用于将多个转子冲片11沿转轴20的轴向进行定位,以形成波纹蜂窝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将多个转子冲片11的叠压定位孔114沿轴向对位,使得多个转子冲片11的叠压定位孔114沿轴向相通,这样,在叠压定位孔114内可插装定位件,能通过定位件将多个转子冲片11定位于紧密叠压的状态,进而形成转子10的整体结构,以及在装配孔101的内周壁形成波纹蜂窝状结构。
参见图4,一些实施例中,叠压定位孔114在转子冲片11上设有多个,多个叠压定位孔114在转子冲片11上沿内孔111的周向呈对称状分布。例如,多个叠压定位孔114可以以转子冲片11上经过圆心0的直线L1或L2对称。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叠压定位孔114在转子冲片11上沿内孔111的周向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将叠压定位孔114这样设置后,多个转子冲片11叠压后,形成的波纹蜂窝状结构更为稳定,与转轴20过盈装配后,不仅装配更稳定,而且能减少装配误差。
参见图3,相邻的转子冲片11的凸部111和凹部1112沿装配孔101的圆周方向C相交错;相邻的转子冲片11的凸部111和凹部限定出有沿装配孔101轴向B投影的弧长或间距,该弧长或间距对应于装配孔101预设轴心角度A。
参见图5,凸部1111和凹部1112通过在内孔111边缘沿周向间隔开设的凹陷结构而限定出,本实施例对凹陷结构的形状不作限制,一些实施例中,凹陷结构限定出的凸部1111和凹部1112可构成类似于内齿轮形状,但不限于此。
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内孔111边缘沿周向C形成有相交替的凸部1111和凹部1112;波纹蜂窝状结构由多个转子冲片11的凹部1112和凸部1111沿轴向B对位形成。
转子冲片11的内孔111圆心与装配孔101的轴心O重合,为了在装配孔101的内周壁形成波纹蜂窝状结构,将相邻的转子冲片11的凸部1111和凹部1112沿装配孔101的轴向B相间隔。
转子10与转轴20装配后,凸部1111接触并固定至转轴20的外周表面;凹部1112与转轴20的外周表面形成间隙;凸部1111、凹部1112与转轴20之间可以形成用于缓冲装配孔101与转轴20处于配合状态时的应力的结构,该结构也称为应力释放结构。
可以理解的,波纹蜂窝状结构的形成不限于上述结构。
相关技术中,由于采用键与键槽配合的方式会导致装配过程中存在应力难以得到有效缓冲,使得转子与转轴处于相互挤压状态,进而导致转子不平衡加剧。
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缓冲转轴20与转子过盈装配状态下的应力释放,进一步改善转子与转轴20装配后的不平衡。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如图1-图6所示出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10具有用于装配转轴20的装配孔101;其中,装配孔101的内周壁具有配合部,配合部用于配合并固定至转轴20的外周表面,以优化转子10的动平衡,这样的结构,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转子和转轴采用键与键槽配合造成转子不平衡的现象,优化了转子的动平衡,避免了电机的低阶次NVH问题的出现。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另外,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用于装配所述转轴的装配孔;
其中,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配合并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以优化所述转子的动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装配孔内周壁的波纹蜂窝状结构;
所述波纹蜂窝状结构用于和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包括多个叠压的转子冲片;
所述转子冲片具有内孔,所述装配孔由多个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内孔沿轴向对位形成;
所述内孔边缘沿周向形成有相交替的凸部和凹部;
所述波纹蜂窝状结构由多个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凹部和凸部沿轴向对位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装配孔的圆周方向相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装配孔的圆周方向相交错;
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限定出有沿所述装配孔轴向投影的弧长或间距,所述弧长或间距对应于所述装配孔的预设轴心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转子冲片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所述装配孔的轴向相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装配后,所述凸部接触并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所述凹部与所述转轴的外周表面形成间隙;
所述凸部、所述凹部与所述转轴之间形成有用于缓冲所述装配孔与所述转轴在配合状态时的应力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叠压定位孔;
所述叠压定位孔用于将所述多个转子冲片沿轴向进行定位,以形成所述波纹蜂窝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压定位孔在所述转子冲片上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叠压定位孔在所述转子冲片上沿所述内孔的周向呈对称状分布;或,
多个所述叠压定位孔在所述转子冲片上沿所述内孔的周向呈环形阵列状分布。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
CN202120446041.9U 2021-03-01 2021-03-01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Active CN214429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6041.9U CN214429341U (zh) 2021-03-01 2021-03-01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6041.9U CN214429341U (zh) 2021-03-01 2021-03-01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29341U true CN214429341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7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6041.9U Active CN214429341U (zh) 2021-03-01 2021-03-01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29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9066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or mounted therein
JP5565365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01107B2 (en) Motor including a teeth section and a yoke section which are formed of mutually independent configuration members
JP5324673B2 (ja) 分割式コアを有する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248920A1 (en) Ro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10083182A (ko) 전동기 고정자 철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과 전동기 및 압축기
JP5971418B2 (ja) 回転電機用同期ロータと回転電機用同期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002859B2 (ja) バリアブルリラクタンス型レゾルバロ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070247015A1 (en) Rotor having lobed bor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EP3460955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and rotor
JP2011239612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214429341U (zh) 转子与转轴的配合结构及电机
JP4163953B2 (ja) 回転子のマグネット保持構造
CN112039275A (zh) 平衡板组件
WO2015198382A1 (ja) 回転電機用同期ロータ
JP2004222344A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CN112713672B (zh) 电机及其装配结构
JP2012249354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114902531A (zh) 马达
JP7113906B2 (ja) 回転電機
JP2006217718A (ja) 積層鉄心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13817375U (zh) 电机转子及电机
WO2021033557A1 (ja) 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モータ
JP2023548323A (ja) モータ
JP2018007380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9

Address after: 510000 No.8 Songgang street, Cencu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0811, 0812, north wing of Fumin Building, 18 Beijiang Avenue, Zhaoqing high tech Zone,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6060

Patentee before: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