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8872U - 一种集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28872U
CN214428872U CN202022910185.3U CN202022910185U CN214428872U CN 214428872 U CN214428872 U CN 214428872U CN 202022910185 U CN202022910185 U CN 202022910185U CN 214428872 U CN214428872 U CN 214428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asing
holes
hous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01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翔
张涛
李梦军
黄立文
姚康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01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28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28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28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集束连接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集束连接器的外壳通用性不高的问题而发明。一种集束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导电插针,其余所述第一通孔均被第一封堵件封堵,所述母头与所述公头沿轴向可拆卸连接,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导电体,其余所述第二通孔均被第二封堵件封堵,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导电插针的一端形成插孔,多个所述插孔与多个所述导电插针一一对应且相互插接。本实用新型用于传递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集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中,连接器一般用来传递天线信号。目前,天线设备上安装的连接器以四芯连接器和五芯连接器居多,其中四芯连接器适配非智能天线,五芯连接器适配智能天线。与非智能天线相比,智能天线多了一条芯线,这条芯线主要用于传递同步信号,以实现智能天线的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化操作。
图1为现有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在图1中,连接器包括公头010和母头020,其中公头010包括第一外壳011,第一外壳011内设置有第一通孔012,第一通孔012内安装有第一导体013,母头020包括第二外壳021,第二外壳 021内设置有第二通孔022,第二通孔022内安装有第二导体023,第一外壳 011和第二外壳021可相互插接并实现固定,使第一导体013和第二导体023 连通,从而使连接器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在制造连接器和线缆时,公头的第一导体、母头的第二导体先与对应的线缆(例如馈线)的内导体焊接,然后再将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对应插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为了满足非智能天线和智能天线的安装需求,生产厂家需要生产两种连接器,即四芯连接器和五芯连接器,因此需要两种外壳,即四孔外壳和五孔外壳,四孔外壳只能用来制作四芯连接器,五孔外壳只能用来制作五芯连接器,两种外壳不能替换,通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束连接器,公头的第一壳体和母头的第二壳体可用来制作多种芯线数量的集束连接器,提高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通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束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导电插针,其余所述第一通孔均被第一封堵件封堵,所述母头与所述公头沿轴向可拆卸连接,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导电体,其余所述第二通孔均被第二封堵件封堵,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导电插针的一端形成插孔,多个所述插孔与多个所述导电插针一一对应且相互插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该集束连接器的公头的第一通孔可用来安装导电插针或者可被第一封堵件封堵,母头的第二通孔可用来安装导电体或者可被第二封堵件封堵,其中公头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安装有导电插针,母头的至少两个第二通孔安装有导电体,导电体靠近导电插针的一端形成插孔,二者一一对应,从而使公头与母头连接时导电插针与插孔可实现插接,实现信号的传递。
当所有第一通孔都安装导电插针,所有第二通孔都安装导电体时,该集束连接器的安装方式与现有的连接器的安装方式一样,即第一通孔与导电插针的数量相等,第二通孔与导电体的数量相等。
当只有部分第一通孔安装导电插针,对应的第二通孔安装导电体时,其余的第一通孔被第一封堵件封堵,其余的第二通孔被第二封堵件封堵,从而实现导电插针的数量少于第一通孔的数量,导电体的数量少于第二通孔的数量,实现降芯安装使用,同时,由于其余的第一通孔被第一封堵件封堵,其余的第二通孔被第二封堵件封堵,避免了雨水从这些通孔中进入到集束连接器内,保证集束连接器能够正常使用。
综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满足多种芯线数量的集束连接器的生产需求,提高了通用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焊线外壳,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用于连接线缆的外导体,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两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允许所述导电插针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焊线外壳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一封堵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焊线外壳内以将所述第一开口封堵;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焊线外壳,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用于连接另一线缆的外导体,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的两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允许所述导电体穿过,多个所述第二焊线外壳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二封堵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焊线外壳内以将所述第二开口封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插接轴和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插接轴穿过远离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一封板抵靠在所述第一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封堵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插接轴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插接轴穿过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二封板抵靠在所述第二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板的边沿不超出所述第一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边沿,安装有所述第一封堵件的所述第一焊线外壳上还盖设有第一绝缘帽,所述第一绝缘帽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盖合到所述第一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绝缘帽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外壁配合,所述第二封板的边沿不超出所述第二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的边沿,安装有所述第二封堵件的所述第二焊线外壳上还盖设有第二绝缘帽,所述第二绝缘帽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盖合到所述第二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绝缘帽的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内壁与所述第二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的外壁配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形成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内壁配合,且所述第一焊线外壳与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二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内壁配合,且所述第二焊线外壳与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其余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5个,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的所述第一通孔被所述第一封堵件封堵,其余4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电插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9个,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的所述第一通孔被所述第一封堵件封堵,其余8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电插针,或所有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电插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柱,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一标记,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相对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集束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束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束连接器的公头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束连接器的公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束连接器的母头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束连接器的母头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束连接器的公头与母头连接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公头;110、第一壳体;111、第一通孔;112、外螺纹;115、导电插针;120、第一封堵件;121、第一插接轴;122、第一封板;125、第一焊线外壳;126、第一开口;130、第一绝缘帽;135、第一密封圈;140、导向柱;145、第一标记;150、第一绝缘套;155、第一对接外壳;200、母头; 210、第二壳体;211、第二通孔;212、螺套;215、导电体;216、插孔;220、第二封堵件;221、第二插接轴;222、第二封板;225、第二焊线外壳;226、第二开口;230、第二绝缘帽;235、第二密封圈;240、导向孔;245、第二标记;250、第二绝缘套;255、第二对接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集束连接器是通信领域传递信号的部件,集束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公头和母头分别连接在两条线缆的端部,通过公头与母头的连接,使信号能够从一条线缆传递到另一条线缆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束连接器,如图2所示,包括公头100 和母头200,公头100和母头200沿其轴向可拆卸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公头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由导电材料制成,第一壳体110为近似圆柱体结构,第一壳体110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 111可用来安装导电插针115或者可被第一封堵件120封堵,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内安装有导电插针115,其余的第一通孔111被第一封堵件120封堵。
相应地,如图2和图6所示,母头200包括第二壳体210,第二壳体210 由导电材料制成,第二壳体210为近似圆柱体结构,第二壳体210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11,第二通孔211可用来安装导电体215或者可被第二封堵件220封堵,多个第二通孔211与多个第一通孔111一一对应,至少两个第二通孔211内安装有导电体215,导电体215靠近导电插针115的一端形成插孔,插孔与导电插针115一一对应且相互插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该集束连接器的公头100的第一通孔111可用来安装导电插针115或者可被第一封堵件120封堵,母头200的第二通孔211可用来安装导电体215或者可被第二封堵件220封堵,其中公头100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安装有导电插针115,母头200的至少两个第二通孔211安装有导电体215,导电体215靠近导电插针115的一端形成插孔216,二者一一对应,从而使公头100与母头200连接时导电插针115与插孔216可实现插接,实现信号的传递。
当所有第一通孔111都安装导电插针115,所有第二通孔211都安装导电体215时,该集束连接器的安装方式与现有的连接器的安装方式一样,即第一通孔111与导电插针115的数量相等,第二通孔211与导电体215的数量相等。
当只有部分第一通孔111安装导电插针115,对应的第二通孔211安装导电体215时,其余的第一通孔111被第一封堵件120封堵,其余的第二通孔 211被第二封堵件220封堵,从而实现导电插针115的数量少于第一通孔111 的数量,导电体215的数量少于第二通孔211的数量,实现降芯安装使用,同时,由于其余的第一通孔111被第一封堵件120封堵,其余的第二通孔211 被第二封堵件220封堵,避免了雨水从这些通孔中进入到集束连接器内,保证集束连接器能够正常使用。
综上,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可满足多种芯线数量的集束连接器的生产需求,提高了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导电插针115与第一壳体110电连接、导电体 215与第二壳体210电连接,如图4所示,第一通孔111内还设置有沿第一壳体110轴向延伸的第一绝缘套150,第一绝缘套150将导电插针115包裹起来,从而使导电插针115与第一壳体110实现绝缘,如图6所示,第二通孔211 内还设置有沿第二壳体210轴向延伸的第二绝缘套250,第二绝缘套250将导电体215包裹起来,从而使导电体215与第二壳体210实现绝缘。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公头100与母头200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为螺纹连接,即第一壳体110上设有外螺纹112,第二壳体210上安装螺套212,通过螺套212与外螺纹112配合,实现公头100与母头200的可拆卸连接。
在生产该集束连接器时,公头100需要和一条线缆连接,母头200需要和另一条线缆连接,从而实现公头100与母头200连接时使线缆导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远离第二壳体210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焊线外壳125,第一焊线外壳125用于连接线缆的外导体,第一焊线外壳125由导电材料制成,从而可使线缆的外导体与第一焊线外壳125连接时能够导通,第一焊线外壳125沿第一壳体110轴向的两端具有第一开口126,第一开口126允许导电插针115穿过,多个第一焊线外壳125与多个第一通孔111一一对应,第一焊线外壳125的外壁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配合,第一封堵件120安装于第一焊线外壳125内以将第一开口126封堵,从而实现第一通孔111的封堵,避免雨水进入,从而可以保证集束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壳体210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焊线外壳225,第二焊线外壳225用于连接另一线缆的外导体,第二焊线外壳225由导电材料制成,第二焊线外壳225沿第二壳体210轴向的两端具有第二开口226,第二开口226允许导电体215穿过,多个第二焊线外壳225与多个第二通孔211一一对应,第二焊线外壳225的外壁与第二通孔211的内壁配合,第二封堵件220安装于第二焊线外壳225 上并将第二开口226封堵,从而实现第二通孔211的封堵,避免雨水进入,从而可以保证集束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线缆由外至内依次为绝缘皮、外导体、绝缘层和内导体,在将线缆与公头100或母头200连接时,一般用专用的裁切工具将线缆的四部分裁切成沿其轴向依次降低的阶梯形结构,因此,第一焊线外壳125和第二焊线外壳225的内部都形成有用于安装线缆的阶梯形内腔,以便于安装。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靠近第二壳体210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对接外壳155,多个第一对接外壳155与多个第一通孔111一一对应,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210靠近第一壳体110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对接外壳255,多个第二对接外壳255与多个第二通孔211一一对应,第一对接外壳155和第二对接外壳255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当公头100与母头200连接时,第一对接外壳155和第二对接外壳255电接触。因此,如图7所示,线缆与公头100、母头200的电连接方式具体为如下,外圈方式:线缆的外导体-第一焊线外壳125- 第一壳体110-第一对接外壳155-第二对接外壳255-第二壳体210-第二焊线外壳225-另一线缆的外导体,内圈方式:线缆的内导体-导电插针115-导电体215- 另一线缆的内导体。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封堵件120可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插接轴121和第一封板122,第一封板122连接于第一插接轴121的一端,第一插接轴121穿过远离第二壳体210一端的第一开口126与第一焊线外壳125的内壁配合,第一封板122抵靠在第一焊线外壳125远离第二壳体210的一端,实现第一通孔111的封堵,同样地,第二封堵件22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插接轴221和第二封板222,第二封板222连接于第二插接轴 221的一端,第二插接轴221穿过远离第一壳体110一端的第二开口226与第二焊线外壳225的内壁配合,第二封板222抵靠在第二焊线外壳225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端,实现第二通孔211的封堵。
为了优化防水效果以及使第一焊线外壳125处于绝缘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板122的边沿不超出第一焊线外壳125远离第二壳体210的一端的边沿,安装有第一封堵件120的第一焊线外壳125上还盖设有第一绝缘帽130,第一绝缘帽130沿第一壳体110的轴向盖合到第一焊线外壳125远离第二壳体210的一端,第一绝缘帽130沿第一壳体110轴向的内壁与第一焊线外壳125沿第一壳体110轴向的外壁配合,通过第一绝缘帽130安装,可将第一封堵件120与第一焊线外壳125的缝隙遮盖,进一步优化防水效果,同时,第一绝缘帽130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橡胶等材料)制作,可起到绝缘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同样地,第二封板222的边沿不超出第二焊线外壳225远离第一壳体110 的一端的边沿,安装有第二封堵件220的第二焊线外壳225上还盖设有第二绝缘帽230,第二绝缘帽230沿第二壳体210的轴向盖合到第二焊线外壳225 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端,第二绝缘帽230的沿第二壳体210轴向内壁与第二焊线外壳225沿第二壳体210轴向的外壁配合,其效果与第一绝缘帽130 的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第一焊线外壳125和第一通孔111的连接处实现防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通孔111远离第二壳体210的一端形成第一台阶孔,第一焊线外壳125沿第一壳体110轴向的外壁与第一台阶孔的内壁配合,且第一焊线外壳125与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35,第一密封圈135受到第一焊线外壳125和台阶面的挤压发生形变,实现防水。
同样地,为了使第二焊线外壳225和第二通孔211的连接处实现防水,如图6所示,第二通孔211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端形成第二台阶孔,第二焊线外壳225沿第二壳体210轴向的外壁与第二台阶孔的内壁配合,且第二焊线外壳225与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35,第二密封圈 235受到第二焊线外壳225和台阶面的挤压发生形变,实现防水。
通常地,线缆的外形为细长的圆柱体结构,为了便于线缆与公头10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111的设置方式为有一个第一通孔111与第一壳体110同轴,其余的第一通孔111沿第一壳体110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多个第一通孔111的排列形状与线缆的形状类似,便于连接线缆。相应地,如图5所示,母头200的第二通孔211的设置形式也是这样,在此不再赘述。
在4G网络的设备中,目前的4芯连接器可满足使用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的数量为5个,与第一壳体110同轴的第一通孔111被第一封堵件120封堵,其余4个第一通孔111内均设置有导电插针115,此时制造成的集束连接器为4芯集束连接器,其第一壳体110是5孔的,提高了第一壳体110的通用性。当然,母头200中的第二通孔211需与第一通孔111 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5G网络设备出现,而5G通信天线需要更多的线缆来传递信号,如果仍使用4芯连接器和5芯连接器时,会导致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将4芯连接器或5芯连接器安装在面状天线上时,天线面上会开设更多的安装孔,会导致天线面的强度降低,导致天线面无法满足安装要求,同时4芯连接器或5芯连接器的安装数量也会增多,降低安装效率。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的数量为9 个,与第一壳体110同轴的第一通孔111被第一封堵件120封堵,其余8个第一通孔111内均设置有导电插针115,此时制造成的集束连接器为8芯集束连接器,其第一壳体110是9孔的,能够适用于5G天线设备中,降低集束连接器的数量,减少天线面上的安装孔的数量,避免降低天线面的结构强度,提高安装效率。当然,母头200中的第二通孔211需与公头100中的第一通孔111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有第一通孔111(即9个第一通孔111) 内均设置有导电插针115,此时制造成的集束连接器为9芯集束连接器,其中一个导电插针115(例如与第一壳体110同轴的导电插针115)可用于传递同步信号,使得该9芯技术连接器可适配5G设备中的智能天线,满足5G设备的智能信号的传递需求。当然,如图5所示,母头200中的第二通孔211需与公头100中的第一通孔111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公头100和母头20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靠近第二壳体210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柱140,如图6 所示,第二壳体210靠近第一壳体110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孔240,导向柱140与导向孔240相配合。在公头100与母头200连接时,导向柱140 和导向孔240先接触,从而为公头100与母头200连接过程导向。
为了校正公头100与母头200连接时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 所示,第一壳体110的外壁设有第一标记145,第二壳体210的外壁设有第二标记245,第一标记145和第二标记245相对应,公头100与母头200连接时,可通过第一标记145与第二标记245相对应,避免公头100与母头200的角度错位,实现准确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导电插针,其余所述第一通孔均被第一封堵件封堵;
母头,所述母头与所述公头沿轴向可拆卸连接,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导电体,其余所述第二通孔均被第二封堵件封堵,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导电插针的一端形成插孔,多个所述插孔与多个所述导电插针一一对应且相互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焊线外壳,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用于连接线缆的外导体,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两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允许所述导电插针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焊线外壳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一封堵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焊线外壳内以将所述第一开口封堵;
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焊线外壳,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用于连接另一线缆的外导体,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的两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允许所述导电体穿过,多个所述第二焊线外壳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二封堵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焊线外壳内以将所述第二开口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插接轴和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插接轴穿过远离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焊线外壳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一封板抵靠在所述第一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
所述第二封堵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插接轴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插接轴穿过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焊线外壳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二封板抵靠在所述第二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板的边沿不超出所述第一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边沿,安装有所述第一封堵件的所述第一焊线外壳上还盖设有第一绝缘帽,所述第一绝缘帽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盖合到所述第一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绝缘帽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外壁配合,
所述第二封板的边沿不超出所述第二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的边沿,安装有所述第二封堵件的所述第二焊线外壳上还盖设有第二绝缘帽,所述第二绝缘帽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盖合到所述第二焊线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绝缘帽的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内壁与所述第二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的外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形成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内壁配合,且所述第一焊线外壳与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二焊线外壳沿所述第二壳体轴向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内壁配合,且所述第二焊线外壳与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其余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5个,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的所述第一通孔被所述第一封堵件封堵,其余4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电插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9个,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的所述第一通孔被所述第一封堵件封堵,其余8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电插针,或
所有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电插针。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柱,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一标记,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相对应。
CN202022910185.3U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集束连接器 Active CN214428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0185.3U CN214428872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集束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0185.3U CN214428872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集束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28872U true CN214428872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50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0185.3U Active CN214428872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集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28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96714U (zh) 用于通信连接器的触头以及通信连接器
US811387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power to an antenna
CN205231290U (zh) 带有插装pcb板的音频插针
CN101800377A (zh) 用于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应力消除件
CN210926537U (zh) 一种多芯连接器
CN210692834U (zh) 一种5g通信集束连接器
CN214428872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
CN201323284Y (zh) 同轴连接器内导体组件
CN21278412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CN212342850U (zh) 一种快插接头
CN213584485U (zh) 基于lsa射频端子的接口
CN202651386U (zh) 电源线连接件
CN208078275U (zh) 可斜入式防水电连接器
CN208257061U (zh) 一种低成本螺纹连接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3277884U (zh) 一种射频转接装置及射频系统
CN201515033U (zh) 中空内导体电缆的连接结构
CN219017979U (zh) 线缆插头及线缆组件
CN101192733A (zh) 多芯同轴及信号电缆插头和插座
CN210167616U (zh)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CN214898961U (zh) 一种元器件拼接结构
CN218160929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CN217009721U (zh) 低频快速插拔航空连接器高速传输信号线缆
CN211376981U (zh) 低频信号连接器
CN219226718U (zh) 一种连接线固定结构
CN215870105U (zh) 一种低损耗的50ω同轴线缆射频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