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9752U -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9752U
CN214409752U CN202023352206.0U CN202023352206U CN214409752U CN 214409752 U CN214409752 U CN 214409752U CN 202023352206 U CN202023352206 U CN 202023352206U CN 214409752 U CN214409752 U CN 214409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rotating
foldable device
pai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22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霖
周有泉
陈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522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9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9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97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其中,可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可转动地连接而形成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连接处形成转动副;解锁件,至少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侧;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解锁件能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转动副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解锁件在所述转动副的转动方向上遮挡所述转动副,以阻碍所述转动副转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解锁件避让所述转动副,以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折叠。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装置结构简单,折叠和展开锁定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快速折叠便于收纳,便携性较好。

Description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需要在收纳时便于收纳的装置,例如,带摇杆输入器件的各领域控制器:如无人机、无人车产品使用的带摇杆的遥控器、工程机械的带摇杆的便携式控制器、娱乐产品的游戏手柄和遥控玩具的遥控器等。或者,如大型无人机的机臂、脚架,甚至登山杖等产品,其长度较长,在收纳时,占用空间,收纳时极为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折叠装置,以提高上述相关产品等的可收纳性和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包括:
第一构件;
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可转动地连接而形成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连接处形成转动副;
解锁件,至少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侧;
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解锁件能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转动副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解锁件在所述转动副的转动方向上遮挡所述转动副,以阻碍所述转动副转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解锁件避让所述转动副,以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活动设于所述转动组件上,所述解锁件能够在所述转动组件上沿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呈套筒状,所述解锁件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与所述转动组件螺纹连接,以使得所述解锁件相对于所述转动组件朝第一方向转动的同时,能够朝远离所述转动副所在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上具有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解锁件的轴向可移动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部,所述解锁件的内侧壁具有扩孔段,所述扩孔段的台阶用于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对所述解锁件形成轴向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的头部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螺钉的螺杆形成用于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弹性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侧,所述解锁件能够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沿远离所述转动副所在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的至少部分形成弹性卡持部,所述弹性卡持部用于与所述转动组件卡合;
所述弹性卡持部能够在预设外力的作用下在所述转动组件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弹性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副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弹性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副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构件上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所在位置形成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卡持部卡入所述第一卡槽;
和/或,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所在位置形成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弹性卡持部卡入所述第二卡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包括钣金件围成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侧壁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上远离所述转动副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持部由所述解锁件的底部朝径向向内弯折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解锁件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构件,且所述解锁件的底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构件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的底部形成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构件弹性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部与所述解锁件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
及/或,所述弹性缓冲部包括橡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部与所述解锁件分体成型,且所述弹性缓冲部与所述解锁件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固定于一基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顶部;或者,所述解锁件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用于固定于一基座上,所述转动组件活动设于所述解锁件上,所述转动组件能够在所述解锁件上沿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基座连接,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销轴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的一侧呈弧形,以使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构件抵顶,以阻碍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第一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其中,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个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另外一个包括第三筋板,所述第三筋板设于所述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之间,所述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通过销轴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遥控器,包括:基座,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包括电路板,所述基座覆盖于所述电路板上方。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能够通过操作解锁件或转动组件,使得两者相对移动至露出转动副,实现可折叠。或者,操作解锁件或转动组件,使得两者相对移动至遮挡转动副,以阻碍转动副转动,实现展开后的锁定。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可折叠装置的折叠和展开的锁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整个可折叠装置便携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剖视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
图1d为图1c的剖视图;
图1e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1f为图1e的剖视图;
图1g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剖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
图2d为图2c的剖视图;
图2e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2f为图2e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剖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
图3d为图3c的剖视图;
图3e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3f为图3e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遥控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摇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部分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6d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完全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及/或、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1及/或B1,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1,同时存在A1和B1,单独存在B1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发明人经过创造性地劳动发现,相关技术中带摇杆遥控器一般用于具有多自由度运动,且不同自由度可以组合执行的产品控制,如轮胎起重机的吊臂、无人小车、无人机,以无人机为例,在对其进行控制时,若需要使无人机上升爬高过程中向前飞,同时为了避开前方障碍,需要同时往左右偏航时,这时遥控器需要给三个执行信号,这种情况,使用摇杆遥控器可以很简单实现控制,且可定义摇杆偏摆动位置与产品运动方向一致,可使操控更简单。因此摇杆遥控器在工业产品和设备中使用较广泛。
而常见摇杆遥控器上面一般会有两组二自由度转动的杆状运动部件,考虑人机工程学和操控需求,摇杆杆体会高出遥控器表面一定尺寸。一些遥控器设计有左右两个摇杆组件,通过左右不同功能定义配合,可以实现对运动产品的运动方向控制。通常航模操控方式可以分为“日本手”、“美国手”和“中国手”。相关技术中的遥控器为了便于收纳,通常是将摇杆杆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设于遥控器中,当朝解锁方向可拧出摇杆杆体,拆卸下来后可卡进到专门设计的摇杆杆体收纳套或收纳槽中。由此可将遥控器整体厚度减薄,方便实现收纳和携带。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方式,在收纳后,由于摇杆杆体单独保存在收纳套或收纳槽中,极易导致摇杆杆体丢失。
为解决上述特定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以至少可以应用于遥控器的摇杆组件中,以使得摇杆组件的摇杆杆体能够快速折叠收纳,摇杆杆体能折叠平放,从而实现降低遥控器整体厚度、降低杆体端部刮蹭到外部物品、提高收纳性的效果,且折叠后摇杆杆体仍然是连接在摇杆组件,而并不单独保存,因此不会出现摇杆杆体容易弄丢的问题。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和遥控器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并不限于应用在遥控器,还可以应用于可折叠机臂、可折叠脚架、可折叠登山杖和拐杖等,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剖视图;图1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图1d为图1c的剖视图;图1e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图1f为图1e的剖视图;图1g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a~附图1g,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和解锁件30。
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可转动地连接而形成转动组件,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的连接处形成转动副40。具体的,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可以均呈杆状,或者,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中的其中一个呈杆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中的另一个呈其他形状,或者,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均不为杆状,本实施例不做限定。第一构件10的一端与第二构件20的一端可以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铰接处即形成上述的连接处形成转动副4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0的一端与第二构件20的一端可以包括柔性材料,以使得两者可以相对转动,具体而言,例如,第一构件10的一端和第二构件20的一端直接通过柔性绳连接,而使得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也可以相对转动,在两者的连接处即形成转动副4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使得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可转动地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具体设计,而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连接方式。
解锁件30至少设于转动组件的外侧。转动组件与解锁件30能够相对移动,以使转动副4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锁定状态下,解锁件30在转动副40的转动方向上遮挡转动副40,以阻碍转动副40转动,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在解锁状态下,解锁件30避让转动副,以使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能够相对折叠。
具体的,解锁件30可以套设于转动组件的外侧,当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均为杆状结构时,解锁件30可以为与转动组件的截面尺寸匹配的套筒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件30甚至可以为推钮状,瓦片状等,只要能实现相对于转动组件移动,以在转动副40的转动方向上,遮挡转动副40或避让转动副40即可。当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或均不为杆状结构时,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可以至少具有能够供解锁件30相对移动的轴向移动空间,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只要能够达到上述功能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解锁件30在转动副40的转动方向上遮挡转动副40,以阻碍转动副40转动是指,转动副40转动时,第一构件10或第二构件20至少朝向解锁件30转动,由此,当解锁件30遮挡转动副40时,转动副40则被阻碍而无法转动。
转动组件与解锁件30能够相对移动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转动组件不动,解锁件30相对于转动组件移动。第二种,解锁件30不动,而转动组件相对于解锁件30移动。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解锁件30与转动组件存在相对移动,即可实现解锁件30在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和避让转动副40的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转动组件与解锁件30能够相对移动包括直接移动转动组件与解锁件30,使得两者相对移动。也包括采用其他操作方式,使得两者相对移动,例如,通过转动转动组件或解锁件30,使得转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使得两者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也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能够通过操作解锁件或转动组件,使得两者相对移动至露出转动副,实现可折叠。或者,操作解锁件或转动组件,使得两者相对移动至遮挡转动副,以阻碍转动副转动,实现展开后的锁定。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可折叠装置的折叠和展开的锁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整个可折叠装置便携性较好。
此外整个操作过程,仅需要解锁和折弯的动作,整体收纳或恢复工作状态的效率比较高,提高了装置整体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请继续参照附图1a~附图1f,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件30可以活动设于转动组件上,解锁件30能够在转动组件上沿轴向移动。其中,活动设于转动组件上,可以是仅可相对于转动组件轴向运动,也可以是可相对于转动组件周向和轴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件30可以呈套筒状,解锁件30套设于转动组件的外侧。解锁件30套设在转动组件的外侧,使得当解锁件30能够在转动组件的周向方向上各处对转动副40进行遮挡,使得在锁定状态下,转动组件无法在任意方向转动,并且,也使得转动组件不易晃动,可靠锁定。
进一步的,为使得解锁件30在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能够完全阻碍转动副40转动,套筒状的解锁件30的内径可以与转动副40的外径相匹配,以使得转动组件在展开状态时能够被可靠锁定。当该可折叠装置为遥控器的摇杆组件时,摇杆组件在展开状态下被可靠锁定,能够保证遥控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发出可靠的遥控指令,以对产品进行可靠控制。
如图1b、图1d和图1f所示,解锁件30可以与转动组件螺纹连接,以使得解锁件30相对于转动组件朝第一方向转动的同时,能够朝远离转动副40所在方向移动。具体的,解锁件30可以具有内螺纹,转动组件可以具有外螺纹,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解锁件30与转动组件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是左旋螺纹连接或右旋螺纹连接。在图1b所示实施例中,解锁件30与转动组件之间的连接是右旋螺纹连接,该种连接方式下,通过逆时针转动解锁件30,由于螺纹的升角原理,能够使得解锁件30沿远离转动副40的方向运动,而退出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使得转动副40露出。在图1a~图1f所示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是第二构件20与解锁件30螺纹配合,在解锁件30远离转动副40的方向移动时,解锁件30在第二构件20上转动和移动,解锁件30远离转动副40和第一构件10,直至避让转动副40,使得解锁件30与第二构件20能够相对于第一构件10转动,由此,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能够转动至折叠状态。
以遥控器为例,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构件10可以为遥控器的摇杆座,而第二构件20可以为遥控器的摇杆,两者之间可以通过销轴铰接。解锁件30可以为设于摇杆顶部的摇杆套。用户在操作遥控器时,可以通过操作摇杆而发出遥控指令,而摇杆套上可以具有防滑层31,该防滑层31上可以布设有多个凸起,以形成防滑纹,更进一步的,该防滑层31可以为橡胶材料制成,以提高操作手感。同时,出于使用体验和外观考虑,摇杆可以设计出尖刺结构32。
通过摇杆套形成解锁件30,无需对相关技术中的摇杆组件进行过多设计,无需额外新增其他的解锁件30,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如图1b、图1d和图1f所示,转动组件上可以具有轴向限位件50,轴向限位件50可以用于限制解锁件30的轴向可移动距离L。通过设置轴向限位件50可以在解锁件30边转动边向远离转动副40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解锁件30进行轴向限位,防止解锁件30由于过度转动而退出转动组件。
并且,通过合理设计解锁件30的轴向可移动距离,例如,当解锁件30沿轴向移动距离L后,解锁件30刚好完全退出转动副40所在位置。通过设置轴向限位件50,并合理设计轴向可移动距离L,也可以使得用户无需观看解锁件30是否已完全退出转动副40的位置,用户在拧动解锁件30的过程中,只要无法继续拧动解锁件30,则说明解锁件30已经完全退出转动副40所在位置。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对用户的要求,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将解锁件30退出转动副40所在位置后,当要将可折叠装置重新回到锁定状态时,还需要顺时针转动解锁件30,以使得解锁件30朝向转动副40所在位置回到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若未设置轴向限位件50,则在将解锁件30重新回到遮挡位置的过程中,用户又仍然需要多转动几圈,才能回到锁定状态,如此比较费时费力。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轴向限位件50,并可对轴向限位件50所限制的轴向可移动距离L进行具体设计,能够有效避免用户过度转动而使得解锁件30运动距离过远,且又需要多转动解锁件30才能回到初始锁定状态,而导致费时费力,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对于轴向限位件50的设计,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b、图1d和图1f所示,轴向限位件50可以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部51,解锁件30的内侧壁可以具有扩孔段33,扩孔段33的台阶331用于与限位部51抵接,以对解锁件30形成轴向限位。扩孔段33可以设于解锁件30上远离转动副40的一端。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扩孔段33的内径可以限位部51的外径相匹配,或者,扩孔段的内径可以略大于限位部51的外径,以使得解锁件30能够顺畅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向限位件50可以包括螺钉,螺钉的头部可以形成限位部51,螺钉的螺杆形成用于连接转动组件的固定部52。固定部52可以拧入转动组件的端部,具体是固定部52可以拧入第二构件20上远离转动副40的一端端部。而螺钉的头部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构件20上远离转动副40的一端的直径,以使得螺钉的头部可以构成限位部。轴向限位件50直接选用螺钉,由于螺钉为标准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尺寸的螺钉作为轴向限位件50,从而不需要额外定制轴向限位件50,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轴向限位件50可以为定制的部件,轴向限位件50可以与第二构件20可拆卸连接,或者不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均不做限定。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折叠装置进行说明,以遥控器为例,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可为遥控器的摇杆组件,当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构件10(摇杆座)与第二构件20(摇杆)为展开状态(直立状态)(如图1a和图1b所示),解锁件30(摇杆套)可以将转动副40约3mm的高度区间包裹住,当外力作用在摇杆上使其左右摆动时,摇杆套与摇杆座及摇杆的配合面产生作用力,三者形成一个整体跟摇杆套一起运动,即摇杆与摇杆座之间的铰接处因为摇杆套的套合包裹,被限制住了转动折叠。而当逆时针转动摇杆套,使得摇杆套相对摇杆座上升后(如图1c和图1d所示),摇杆座与摇杆的铰接处失去摇杆套的包裹,到达自由状态,这时摇杆可相对摇杆座自由转动至折叠状态(如图1e和图1f所示)。从而实现了折叠摇杆杆体的直立工作和折叠放平收纳的过程。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剖视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图2d为图2c的剖视图;图2e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图2f为图2e的剖视图;请参照附图2a~附图2f,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件30可以弹性套设于转动组件的外侧,解锁件30能够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沿远离转动副40所在方向移动。所谓弹性套设是指解锁件30的至少部分具有弹性,且该弹性的部分可以给转动组件的外壁施加弹性作用力。由于该弹性作用力的存在,解锁件30与转动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静摩擦力,而使得解锁件30能够维持在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处。而当外力达到预设值时,可以克服解锁件30与转动组件之间的静摩擦力,而使得解锁件30能够相对于转动组件沿轴向移动,进而可以从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运动至避让转动副40。该种实现方式同样能够达到相同效果。
具体的,如图2b、图2d和图2f所示,解锁件30的至少部分可以形成弹性卡持部34,弹性卡持部34用于与转动组件卡合;弹性卡持部34能够在预设外力的作用下在转动组件上的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其中,当弹性卡持部34位于第一位置A时,转动副40处于锁定状态,当弹性卡持部34位于第二位置B时,转动副40处于解锁状态。通过设置弹性卡持部34,使得弹性卡持部34与转动组件上预设的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配合,可以使得转动副40可靠地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使得整个可折叠装置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的,在第一构件10上可以具有第一卡槽11,第一卡槽11所在位置形成第一位置A,在锁定状态下,弹性卡持部34可以卡入第一卡槽11。第一卡槽11可以为设于第一构件10的外侧壁上的环形槽,弹性卡持部34卡入该环形槽内,使得用户在需要将弹性卡持部34脱离第一卡槽11时,所需较大的力气,由此可以防止误操作而使得弹性卡持部34从第一卡槽11脱出,因此,能够有效提高锁定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该第一卡槽11的边缘可以圆弧过渡,以使得弹性卡持部34在进入第一卡槽11的过程中,而从第一卡槽11脱出的过程较为顺滑,不易出现卡滞的现象,操作手感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构件20上可以具有第二卡槽21,第二卡槽21所在位置形成第二位置B,在解锁状态下,弹性卡持部34可以卡入第二卡槽21。同样的,第二卡槽21可以为设于第二构件20的外侧壁上的环形槽,弹性卡持部34卡入该环形槽内,使得用户在需要将弹性卡持部34脱离第二卡槽21时,所需较大的力气,由此可以防止误操作而使得弹性卡持部34从第二卡槽21脱出,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解锁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该第二卡槽21的边缘可以圆弧过渡,以使得弹性卡持部34在进入第二卡槽21的过程中,而从第二卡槽21脱出的过程较为顺滑,不易出现卡滞的现象,操作手感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持部34可以由解锁件30的底部朝径向向内弯折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解锁件30的底部是以解锁件30的解锁方向基准,定义解锁件30从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处运动至避让转动副40的位置的运动方向为向上,从避让转动副40的位置处运动至遮挡转动副40的位置处的运动方向为向下,则解锁件30上朝上的部分为顶部,朝下的部分为底部。
弹性卡持部34由解锁件30的底部朝径向向内弯折而成,使得解锁件30上弹性卡持部34处的内径尺寸小,其他位置的内径尺寸大,由此,当外力不足以拉动解锁件30时,弹性卡持部34能够稳定地卡入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21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优选的,解锁件30可以包括钣金件围成的套筒,套筒的侧壁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开口35。所谓钣金件是指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由于其厚度较薄,因此较为容易变形,而为了提供变形空间,在解锁件30的侧壁上开设沿轴向延伸的开口35。在将钣金制成的解锁件30从第一位置A拉动至第二位置B的过程中,具体在将解锁件30的弹性卡持部34从第一卡槽11中脱出时,开口35被胀大,而整个解锁件30直径略微胀大,进而弹性卡持部34能够从第一卡槽11内脱出,解锁件30可沿轴向移动。解锁件30为钣金件,其制造方式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在其侧壁上开设开口35,使得解锁件30沿径向形变变得容易,因此,使得解锁件30被拉动所需的力无需过大,降低用户操作难度,通过开口35的设计,以及弹性卡持部34与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21的配合,能够在保证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的可靠性的同时,也使得用户在将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无需施加过大的力,设计合理,用户体验较好。
如图2a、图2c和图2e所示,为提高操作便捷性,解锁件30上远离转动副40的一端可以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37,具体而言,当解锁件30为套筒状时,延伸部37可以呈环状,该延伸部37可以为钣金的解锁件30从顶部直接弯折形成。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延伸部37可以与解锁件30的顶部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粘接、甚至通过紧固件连接等。通过设置延伸部37,用户在操作解锁件30而使得解锁件30的弹性卡持部34从第一位置A运动至第二位置B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手指握住解锁件30上除延伸部37的位置处,而手部的虎口位置处可以与延伸部37的下表面相抵顶,在延伸部37对手部抵顶,而手部所施加的拉力是向上,因此,延伸部37可以给手部一个受力支点,避免手部与解锁件30之间打滑,进而提高了操作可靠性。而在操作解锁件30使得解锁件30的弹性卡持部34从第二位置B运动至第一位置A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捏住延伸部37,或者夹住延伸部37,并向下推延伸部37,使得解锁件30整体朝向转动副40所在方向运动,由于延伸部37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了解锁件30操作的可靠性和方便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用户操作解锁件30的操作方式仅为举例,而不应理解为上述的延伸部37的使用方式仅仅为上述示例,实际上,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操作习惯而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施例的可折叠装置应用到遥控器时,第一构件10作为摇杆座,而第二构件20作为摇杆,在第二构件20的顶部同样可以设置摇杆套,而此时,摇杆套可以与第二构件20螺接,以实现摇杆整体高度可调,提高遥控器的使用灵活性,并能够贴合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与第二构件20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而摇杆套的外侧壁上同样也可以设有防滑层等。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e或图2e所示,在解锁状态下,解锁件30的底部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0,且解锁件30的底部用于与第一构件10相抵接。当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相对折叠后,通过解锁件30的底部抵靠在第一构件10上,可以使得折叠后结构较为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解锁件30的底部可以形成弹性缓冲部36,弹性缓冲部36用于与第一构件10弹性抵接。弹性缓冲部36可以与解锁件30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例如,可以粘接于解锁件30,或者与解锁件30一体成型形成整体。该弹性缓冲部36可以包括橡胶件,或者其他易变形的部件,甚至当解锁件30整体为钣金件时,该弹性缓冲部36可以为上述的弹性卡持部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36可以与解锁件30分体成型,且弹性缓冲部36可以与解锁件30可拆卸地连接。由于频繁折叠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弹簧缓冲部36与第一构件10挤压,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弹性缓冲部36磨损或破坏,由此将弹性缓冲部35与解锁件30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弹性缓冲部36的更换,降低整个装置的维护成本。
在折叠过程中,弹性缓冲部35底面与第一构件10挤压接触,因此弹性缓冲部35被挤压变形,弹性缓冲部35会反弹挤压第二构件20和第一构件10,产生摩擦力,最终效果为第二构件20折叠到水平位置后,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第二构件20水平断不会自由摆动,从而实现折叠到位后的限位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件30可以设于转动组件的顶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件30可以设于转动组件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转动组件可以用于固定于一基座100上。例如,第一构件10可以与基座100固定连接,例如,可以粘接于基座100上,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基座100上,或者直接螺接在基座100。以遥控器来说,遥控器的摇杆座(第一构件10)可以与一基座100固定连接,该基座100可以活动设于遥控器内部,当摇杆座(第一构件10)与摇杆(第二构件20)展开并通过解锁件30锁定后,两者可连同基座100一体转动,实现遥控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遥控操作。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剖视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图3d为图3c的剖视图;图3e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图3f为图3e的剖视图;请参照附图3a和附图3f,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解锁件30可以用于固定于一基座100上,转动组件活动设于解锁件30上,转动组件能够在解锁件30上沿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转动副40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时,解锁件30固定不动,而可以通过操作转动组件,使得解锁件30与转动组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转动组件的转动副40主动脱离被解锁件30遮挡的位置,进而也可以使得第二构件20能够相对于第一构件10转动至折叠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3b、图3d和图3f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折叠装置还包括弹性件60,弹性件60的一端与转动组件连接,弹性件60的另一端用于与基座100连接,在解锁状态下,弹性件60处于伸长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0可以为塔簧,或者其他拉簧。当要将转动组件折叠时,可以先将转动副40从解锁件30中抽出,用户可以直接拉动转动组件,在此过程中,克服弹性件60的弹性,使得转动组件的转动副40从解锁件30中露出,转动副40处于自由状态,从而可以将第二构件20相对于第一构件10折叠。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构件20在弹性件60的拉力作用下,转动副40被套合在解锁件30内,整个转动组件可以保持竖直状态。如图3b~图3c,当施加外力使转动组件上移时,转动副40移出解锁件30,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可自由折叠。折叠后,在弹性件6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折叠平放后的第二构件20被往下拉,被可靠卡在解锁件30的边缘,实现了转动组件折叠平放后整体的限位和固定。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如图1g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构件1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构件20包括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可以通过销轴43铰接。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以及销轴43构成转动副40。第一连接部41的顶部的一侧呈弧形,以使第二构件20能够相对于第一构件10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一连接部的顶部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构件20抵顶,以阻碍第二构件20沿第一构件1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其中,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具体的,第一转动方向可以与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相对折叠时的转动方向。通过上述设计,使得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折叠方向唯一,使转动组件整体由水平掰到竖直状态时,能快速到达工作状态,然后锁紧解锁件30,而使得用户不需要花时间找理想竖直状态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1g所展示的第一构件10的连接部最为清楚,第一构件10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构件20的第二连接部42的结构可以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而不仅限于图1g所示实施例。
请进一步参照附图1g,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二连接部20a的其中一个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筋板411和第二筋板412,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另外一个包括第三筋板421,第三筋板421设于第一筋板411和第二筋板412之间,第一筋板411、第二筋板412和第三筋板421通过销轴43铰接。通过第一筋板411、第二筋板412和第三筋板413配合,实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转动限制,使得两者的折叠方向唯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遥控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摇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遥控器,包括:基座10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本实施例的遥控器可以为如无人机、无人车产品使用的带摇杆的遥控器、工程机械的带摇杆的便携式控制器、娱乐产品的游戏手柄和遥控玩具的遥控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包括电路板200,基座100覆盖于电路板200上方。遥控器中集成了双转动机构和电位器的摇杆组件可以是一个单独组件,该组件可以焊接在电路板200上。基座100可以呈倒扣的碗状,其作为外观件,同时遮蔽内部电子器件和实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遥控器的可折叠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可以不限于应用于遥控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应用于任意需要折叠的部件中,举例而言,例如可折叠的无人机机臂,或者可折叠的无人机脚架,或者可折叠的登山杖和拐杖等等。
下面给出一具体示例,图6a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遮挡的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在转动副被解锁件避让而露出的示意图;图6c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部分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图6d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完全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和图6b可以为可折叠脚架的某一可折叠杆体。其可以包括两对转动副40,两对转动副40共用一个第一构件10,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可折叠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由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切换。优选的是,解锁件30可滑动地套设在转动组件外侧,使得解锁件30在遮挡转动副40、避让转动副40的位置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两个转动副40之间的长度足够长时,可以设计解锁件30在遮挡一个转动副40、遮挡两个转动副40以及避让两个转动副40的位置移动。以实现杆体的自由多方式折叠。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构件;
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可转动地连接而形成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连接处形成转动副;
解锁件,至少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侧;
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解锁件能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转动副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解锁件在所述转动副的转动方向上遮挡所述转动副,以阻碍所述转动副转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解锁件避让所述转动副,以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活动设于所述转动组件上,所述解锁件能够在所述转动组件上沿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呈套筒状,所述解锁件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与所述转动组件螺纹连接,以使得所述解锁件相对于所述转动组件朝第一方向转动的同时,能够朝远离所述转动副所在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上具有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解锁件的轴向可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部,所述解锁件的内侧壁具有扩孔段,所述扩孔段的台阶用于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对所述解锁件形成轴向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弹性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侧,所述解锁件能够在预设外力作用下,沿远离所述转动副所在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的至少部分形成弹性卡持部,所述弹性卡持部用于与所述转动组件卡合;
所述弹性卡持部能够在预设外力的作用下在所述转动组件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弹性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副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弹性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副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上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所在位置形成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卡持部卡入所述第一卡槽;
和/或,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所在位置形成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弹性卡持部卡入所述第二卡槽;
和/或,所述解锁件包括钣金件围成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侧壁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上远离所述转动副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持部由所述解锁件的底部朝径向向内弯折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解锁件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构件,且所述解锁件的底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构件相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的底部形成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构件弹性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固定于一基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顶部;或者,所述解锁件设于所述转动组件的中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用于固定于一基座上,所述转动组件活动设于所述解锁件上,所述转动组件能够在所述解锁件上沿轴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基座连接,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销轴铰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的一侧呈弧形,以使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构件抵顶,以阻碍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第一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其中,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及/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个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另外一个包括第三筋板,所述第三筋板设于所述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之间,所述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通过销轴铰接。
20.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装置。
CN202023352206.0U 2020-12-31 2020-12-31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09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206.0U CN214409752U (zh) 2020-12-31 2020-12-31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206.0U CN214409752U (zh) 2020-12-31 2020-12-31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9752U true CN214409752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3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220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09752U (zh) 2020-12-31 2020-12-31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9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78088T3 (es) Controlador de juegos
KR101653146B1 (ko) 드론 컨트롤러
US20180127194A1 (en) Aerosol actuator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9271567B2 (en) Collapsible power-driven table stand
EP3434138B1 (en) Electric folding/unfolding multi-fold umbrella
WO2017100418A1 (en) Handheld aircraft with adjustable components
JP2003311633A (ja) 手動掴み器具
CN201226692Y (zh) 手持式工具
CN214409752U (zh) 可折叠装置及遥控器
CN101584288A (zh) 手持式工具
US20190135371A1 (en) Folding mechanism, scooter using the same, folding and locking methods thereof
CN105292358A (zh) 一种折叠手柄
US6920666B1 (en) Control mechanism of a pull rod
JP4730824B2 (ja)
CN211778487U (zh) 可折叠设备、无人飞行器及手持云台
WO2022198490A1 (zh) 遥控器
CN112638765A (zh) 可折叠设备、无人飞行器及手持云台
CN215379401U (zh) 遥控器
CN112956791A (zh) 可变型拐杖
JP7076180B2 (ja) 液体吐出容器
WO2022155822A1 (zh) 遥控器及控制系统
CN101452304A (zh) 一种机械方式的可伸缩操作控制系统
CN212987134U (zh) 一种三脚架结构及三脚架灯
JP3246962U (ja) 誤接触防止スイッチ付きの後押し式ダブルエンドアイブロウペンシル
CN212890773U (zh) 伸缩结构以及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