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2333U -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2333U
CN214392333U CN202022807808.4U CN202022807808U CN214392333U CN 214392333 U CN214392333 U CN 214392333U CN 202022807808 U CN202022807808 U CN 202022807808U CN 214392333 U CN214392333 U CN 214392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outlet
oil out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78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争锋
常得刚
赵晓培
杨伟
贺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ng Heavy Machinery Group Yuci Hydraul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ng Heavy Machinery Group Yuci Hydraul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ng Heavy Machinery Group Yuci Hydraul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ng Heavy Machinery Group Yuci Hydraul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078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2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2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2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它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的钢包倾翻装置存在的操作复杂麻烦、设备出故障后停机检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包括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夹紧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单元、举升控制单元、蓄能器单元、回油滤油器和循环冷却单元,每套液压泵控制装置由电机、液压泵、电磁溢流阀、第一压力检测装置、高压滤油器、第一补偿接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发讯蝶阀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停机检修、节约检修时间和提高了生产效率,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它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高温钢水倒出进行粒化是钢铁生产的常见工艺流程,目前,生产企业多采用起重机和简易液压控制完成钢水倒出操作,其存在操作过程复杂麻烦,缺乏安全保护机制,安全隐患大,设备出故障后停机检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钢包倾翻装置存在的操作复杂麻烦、设备出故障后停机检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包括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夹紧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单元、举升控制单元、蓄能器单元、回油滤油器和循环冷却单元,每套液压泵控制装置由电机、液压泵、电磁溢流阀、第一压力检测装置、高压滤油器、第一补偿接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发讯蝶阀组成,所述电机与液压泵连接,所述第一发讯蝶阀的进油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发讯蝶阀的出油端与第一补偿接管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接管出油口与液压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的进油口、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高压滤油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高压滤油器的出油口与第一单向阀进油口连接,所述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中电磁溢流阀的出油口均与油箱连接,所述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中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并联后与夹紧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单元、举升控制单元和蓄能器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单元由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安全球阀和蓄能器组成,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出油口与安全球阀进油口连接,所述安全球阀出油口与蓄能器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进油口P与第一液控单向阀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出油口A与第一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出油口T与油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控制单元由第一减压阀、第二单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一节流阀、第二液控单向阀、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和夹紧缸组成,所述第一减压阀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减压阀出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进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出油口A与第一节流阀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出油口A与第二液控单向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出油口与夹紧缸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设在第一节流阀出油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进油口之间的油管上,所述夹紧缸有杆腔油口与第一节流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进油口B与第二电磁换向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出油口T与第二单向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出油口与回油滤油器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滤油器出油口与油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控制单元由第二减压阀、第三电磁换向阀、第三液控单向阀、第二节流阀和移动缸组成,所述第二减压阀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减压阀出油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进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出油口A与第三液控单向阀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出油口A与第二节流阀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出油口A与移动缸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移动缸有杆腔油口与第二节流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进油口B与第三液控单向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进油口B与第三电磁换向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控制单元由比例阀、第一球阀、第一平衡阀、第二球阀、第四电磁换向阀、第四液控单向阀、第三节流阀、第三单向阀、第三压力检测装置、第一举升缸、第四球阀、第四压力检测装置、第二平衡阀、第二举升缸和第三球阀组成,所述比例阀进油口P与第一单向阀出油口连接,所述比例阀出油口A与第一球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球阀出油口与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平衡阀出油口与第一举升缸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平衡阀出油口与第二举升缸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一举升缸和第二举升缸有杆腔油口与第三球阀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球阀进油口与比例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比例阀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三压力检测装置设在第一举升缸无杆腔油口,所述第二球阀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平衡阀进口和出口连接,所述第四压力检测装置设在第二举升缸无杆腔油口,所述第四球阀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二平衡阀进口和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比例阀出口T和出口B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进油口P与第一单向阀出油口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出油口A与第四液控单向阀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出油口A与第三节流阀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阀出油口A与比例阀出油口A连接,所述比例阀出油口B与第三节流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阀进油口B与第四液控单向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进油口B与第四电磁换向阀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冷却单元由第二发讯蝶阀、第二补偿接管、液压泵组、第四单向阀、滤油器、第八球阀、冷却器、第九球阀和第十球阀组成,所述第二发讯蝶阀的进油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发讯蝶阀的出油端与第二补偿接管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补偿接管出油口与液压泵组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组的出油口与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出油口与滤油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滤油器的出油口与第九球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九球阀出油口与冷却器进油口连接,所述冷却器出油口与第十球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十球阀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八球阀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九球阀进口和第十球阀出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系统中设置备用泵控制机制,一旦工作中液压泵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远程电控系统实现实时切换,检修故障泵的同时无需停机,不影响正常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系统中设置移动缸与夹紧缸装置,将钢包夹装与钢水倒水进行分离,夹紧缸对钢包进行锁定,保证钢水倒出过程中钢包稳定不会出现滑动等现象,并设置蓄能器装置,在停电状态下实现钢包复位,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设置大流量控制阀,实现钢包快速复位,缩短单体钢包倒出钢水时间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钢包倾翻装置操作过程复杂麻烦,缺乏安全保护机制,安全隐患大,设备出故障后停机检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停机检修、节约检修时间和提高了生产效率,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
1-第一发讯蝶阀,2-第一补偿接管,3-电机,4-液压泵,5-电磁溢流阀,6- 高压滤油器,7-第一单向阀,8-第一压力检测装置,9-安全球阀,10-蓄能器,11- 第一电磁换向阀,12-第一液控单向阀,13-第一减压阀,14-第二单向阀,15-第二电磁换向阀,16-第一节流阀,17-第二液控单向阀,18-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19-第二减压阀,20-第三电磁换向阀,21-第三液控单向阀,22-第二节流阀,23- 比例阀,24-第一球阀,25-第一平衡阀,26-第二球阀,27-第四电磁换向阀,28- 第四液控单向阀,29-第三节流阀,30-第三单向阀,31-第三压力检测装置,32- 回油滤油器,33-第五球阀,34-空滤器,35-温度继电器,36-液位计,37-第六球阀,38-第七球阀,39-加热器,40-第二发讯蝶阀,41-第二补偿接管,42-泵机组, 43-第五单向阀,44-滤油器,45-第八球阀,46-冷却器,47-夹紧缸,48-移动缸, 49-第一举升缸,50-油箱,51-第四球阀,52-第四压力检测装置,53-第二平衡阀, 54-第二举升缸,55-第三球阀,56-第九球阀,57-第十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包括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夹紧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单元、举升控制单元、蓄能器单元、回油滤油器32和循环冷却单元,每套液压泵控制装置由电机3、液压泵4、电磁溢流阀5、第一压力检测装置8、高压滤油器6、第一补偿接管2、第一单向阀7 和第一发讯蝶阀1组成,所述电机3与液压泵4连接,所述第一发讯蝶阀1的进油端与油箱50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发讯蝶阀1的出油端与第一补偿接管 2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接管2出油口与液压泵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4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5的进油口、第一压力检测装置8和高压滤油器6 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高压滤油器6的出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进油口连接,所述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中电磁溢流阀5的出油口均与油箱50连接,所述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中第一单向阀7的出油口并联后与夹紧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单元、举升控制单元和蓄能器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单元由第一液控单向阀12、第一电磁换向阀11、安全球阀9和蓄能器10组成,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12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12出油口与安全球阀9进油口连接,所述安全球阀9出油口与蓄能器10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1进油口P与第一液控单向阀12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1出油口A与第一液控单向阀12控制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1出油口T与油箱5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控制单元由第一减压阀13、第二单向阀14、第二电磁换向阀15、第一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8和夹紧缸47组成,所述第一减压阀13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减压阀13出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5进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5 出油口A与第一节流阀16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16出油口A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7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17出油口与夹紧缸47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8设在第一节流阀16出油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7进油口之间的油管上,所述夹紧缸47有杆腔油口与第一节流阀16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16进油口B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5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5出油口T与第二单向阀14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14出油口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滤油器32出油口与油箱50 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控制单元由第二减压阀19、第三电磁换向阀20、第三液控单向阀21、第二节流阀22和移动缸48组成,所述第二减压阀19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减压阀19出油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20进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0出油口A与第三液控单向阀21进油口A 连接,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21出油口A与第二节流阀22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22出油口A与移动缸48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移动缸48有杆腔油口与第二节流阀22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22进油口B与第三液控单向阀21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21进油口B与第三电磁换向阀20 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0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控制单元由比例阀23、第一球阀24、第一平衡阀25、第二球阀26、第四电磁换向阀27、第四液控单向阀28、第三节流阀29、第三单向阀30、第三压力检测装置31、第一举升缸49、第四球阀51、第四压力检测装置52、第二平衡阀53、第二举升缸54和第三球阀55组成,所述比例阀23 进油口P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比例阀23出油口A与第一球阀24 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球阀24出油口与第一平衡阀25和第二平衡阀53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平衡阀25出油口与第一举升缸49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平衡阀53出油口与第二举升缸54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一举升缸49和第二举升缸54有杆腔油口与第三球阀55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球阀55进油口与比例阀23出油口B连接,所述比例阀23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三压力检测装置31设在第一举升缸49无杆腔油口,所述第二球阀26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平衡阀25进口和出口连接,所述第四压力检测装置52设在第二举升缸54无杆腔油口,所述第四球阀51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二平衡阀 53进口和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30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比例阀23出口T和出口B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7进油口P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7出油口A与第四液控单向阀28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28出油口A与第三节流阀29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阀29 出油口A与比例阀23出油口A连接,所述比例阀23出油口B与第三节流阀29 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阀29进油口B与第四液控单向阀28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28进油口B与第四电磁换向阀27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7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冷却单元由第二发讯蝶阀40、第二补偿接管41、液压泵组42、第四单向阀43、滤油器44、第八球阀45、冷却器46、第九球阀56和第十球阀57组成,所述第二发讯蝶阀40的进油端与油箱50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发讯蝶阀40的出油端与第二补偿接管41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补偿接管41出油口与液压泵组4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组42的出油口与第四单向阀4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43出油口与滤油器(4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滤油器44的出油口与第九球阀56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九球阀56出油口与冷却器46进油口连接,所述冷却器46出油口与第十球阀57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十球阀57出油口与油箱50连接,所述第八球阀45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九球阀56进口和第十球阀57出口连接。
所述油箱50上设有空滤器34、温度继电器35、液位计36、第六球阀37、第七球阀38和加热器39。所述第五球阀33设置在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的管道上。

Claims (6)

1.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夹紧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单元、举升控制单元、蓄能器单元、回油滤油器(32)和循环冷却单元,每套液压泵控制装置由电机(3)、液压泵(4)、电磁溢流阀(5)、第一压力检测装置(8)、高压滤油器(6)、第一补偿接管(2)、第一单向阀(7)和第一发讯蝶阀(1)组成,所述电机(3)与液压泵(4)连接,所述第一发讯蝶阀(1)的进油端与油箱(50)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发讯蝶阀(1)的出油端与第一补偿接管(2)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接管(2)出油口与液压泵(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4)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5)的进油口、第一压力检测装置(8)和高压滤油器(6)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高压滤油器(6)的出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进油口连接,所述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中电磁溢流阀(5)的出油口均与油箱(50)连接,所述两套液压泵控制装置中第一单向阀(7)的出油口并联后与夹紧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单元、举升控制单元和蓄能器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单元由第一液控单向阀(12)、第一电磁换向阀(11)、安全球阀(9)和蓄能器(10)组成,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12)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12)出油口与安全球阀(9)进油口连接,所述安全球阀(9)出油口与蓄能器(10)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1)进油口P与第一液控单向阀(12)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1)出油口A与第一液控单向阀(12)控制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1)出油口T与油箱(5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控制单元由第一减压阀(13)、第二单向阀(14)、第二电磁换向阀(15)、第一节流阀(16)、第二液控单向阀(17)、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8)和夹紧缸(47)组成,所述第一减压阀(13)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减压阀(13)出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5)进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5)出油口A与第一节流阀(16)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16)出油口A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7)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17)出油口与夹紧缸(47)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8)设在第一节流阀(16)出油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7)进油口之间的油管上,所述夹紧缸(47)有杆腔油口与第一节流阀(16)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16)进油口B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5)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5)出油口T与第二单向阀(14)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14)出油口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滤油器(32)出油口与油箱(5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单元由第二减压阀(19)、第三电磁换向阀(20)、第三液控单向阀(21)、第二节流阀(22)和移动缸(48)组成,所述第二减压阀(19)进油口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减压阀(19)出油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20)进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0)出油口A与第三液控单向阀(21)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21)出油口A与第二节流阀(22)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22)出油口A与移动缸(48)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移动缸(48)有杆腔油口与第二节流阀(22)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22)进油口B与第三液控单向阀(21)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21)进油口B与第三电磁换向阀(20)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0)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控制单元由比例阀(23)、第一球阀(24)、第一平衡阀(25)、第二球阀(26)、第四电磁换向阀(27)、第四液控单向阀(28)、第三节流阀(29)、第三单向阀(30)、第三压力检测装置(31)、第一举升缸(49)、第四球阀(51)、第四压力检测装置(52)、第二平衡阀(53)、第二举升缸(54)和第三球阀(55)组成,所述比例阀(23)进油口P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比例阀(23)出油口A与第一球阀(24)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球阀(24)出油口与第一平衡阀(25)和第二平衡阀(53)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平衡阀(25)出油口与第一举升缸(49)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平衡阀(53)出油口与第二举升缸(54)无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一举升缸(49)和第二举升缸(54)有杆腔油口与第三球阀(55)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球阀(55)进油口与比例阀(23)出油口B连接,所述比例阀(23)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三压力检测装置(31)设在第一举升缸(49)无杆腔油口,所述第二球阀(26)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平衡阀(25)进口和出口连接,所述第四压力检测装置(52)设在第二举升缸(54)无杆腔油口,所述第四球阀(51)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二平衡阀(53)进口和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30)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比例阀(23)出口T和出口B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7)进油口P与第一单向阀(7)出油口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7)出油口A与第四液控单向阀(28)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28)出油口A与第三节流阀(29)进油口A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阀(29)出油口A与比例阀(23)出油口A连接,所述比例阀(23)出油口B与第三节流阀(29)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阀(29)进油口B与第四液控单向阀(28)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28)进油口B与第四电磁换向阀(27)出油口B连接,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7)出油口T与回油滤油器(32)进油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单元由第二发讯蝶阀(40)、第二补偿接管(41)、液压泵组(42)、第四单向阀(43)、滤油器(44)、第八球阀(45)、冷却器(46)、第九球阀(56)和第十球阀(57)组成,所述第二发讯蝶阀(40)的进油端与油箱(50)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发讯蝶阀(40)的出油端与第二补偿接管(41)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补偿接管(41)出油口与液压泵组(4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组(42)的出油口与第四单向阀(4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43)出油口与滤油器(4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滤油器(44)的出油口与第九球阀(56)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九球阀(56)出油口与冷却器(46)进油口连接,所述冷却器(46)出油口与第十球阀(57)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十球阀(57)出油口与油箱(50)连接,所述第八球阀(45)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九球阀(56)进口和第十球阀(57)出口连接。
CN202022807808.4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Active CN214392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808.4U CN214392333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808.4U CN214392333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2333U true CN214392333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7808.4U Active CN214392333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2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92333U (zh) 一种钢包倾翻装置液压系统
CN202971419U (zh) 液压机床带安全保护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5239987A (zh) 一种适合环空加砂压裂工艺的高压管汇装置
CN202165350U (zh) 具有旁通功能的液压系统集流体
CN110332183A (zh) 锻造操作机夹钳回转液压系统
CN201155452Y (zh) 混凝土输送泵高低压自动切换器
CN201801484U (zh) 一种联体焦炉的液压交换机
CN203189396U (zh) 一种混凝土泵车泵送主油缸锁止机构
CN208010673U (zh) 一种大吨位压力机液压站
CN203948366U (zh) 双向选择型合流负载传感多路阀
CN206860573U (zh) 一种柱塞泵压力控制阀组
CN202441663U (zh) 一种混凝土泵自动高低压切换和流量差处理液压装置
CN202273276U (zh) 防超压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CN202832470U (zh) 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设备
CN103899594A (zh) 内涨式锁紧油缸手动应急操作装置及方法
CN103335158A (zh) 一机多控容积式无电快速开关电液装置
CN210290301U (zh) 雷达天线举升系统
CN206988187U (zh) 一种用于调相机油系统的顶升油系统
CN201543798U (zh) 连铸机中间包水口液压控制系统
CN217926512U (zh) 一种煤立磨防爆液压系统
CN205172547U (zh) 一种适合环空加砂压裂工艺的高压管汇装置
CN221195559U (zh) 一种直线式作动器试验台液压系统
CN206035949U (zh) 一种剪板机三缸同步液压系统
CN211288285U (zh) 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锁紧装置的液压系统
CN209976976U (zh) 一种升降台液压系统内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