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6405U -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6405U
CN214386405U CN202120538228.1U CN202120538228U CN214386405U CN 214386405 U CN214386405 U CN 214386405U CN 202120538228 U CN202120538228 U CN 202120538228U CN 214386405 U CN214386405 U CN 214386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nd
umbrella
diameter
connection end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82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ao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dao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dao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dao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82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6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6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6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及其伞柄。该伞柄包括第一连接部,呈U型,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部,呈U型或半圆形,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第三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共轴枢接,第三连接端能围绕第一连接端转动,以使第四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配合固定或使两者分离。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雨伞及其伞柄,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品。在使用伞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雨天外出,若手上有拿购物袋等,撑伞不易,若突然需要紧急使用手机回复信息时,因需要一手撑伞,无法双手使用手机,较为不便;在将伞靠墙摆放时,往往会因重心不稳而倒下,弄脏淋湿后的伞。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雨伞及其伞柄,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伞柄,包括:第一连接部,呈U型,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第二连接部,呈U型或半圆形,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共轴枢接,所述第三连接端能围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以使所述第四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配合固定或使两者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通过一阻尼轴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端能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端旋转36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卡扣配合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弹簧和小球,所述弹簧推顶所述小球,以使所述小球突出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所述第四连接端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小球能与凹槽结构配合,以使第四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雨伞,包括伞骨和伞面,以及前述的伞柄,所述伞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固定,所述伞面与所述伞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三连接端与所述伞骨共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直径和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直径和所述第四连接端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伞及其伞柄,伞柄可以处于开环或闭环的状态,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雨伞及其伞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雨伞及其伞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伞柄 100 第一连接部 101
第二连接部 102 第一连接端 103
第二连接端 104 第三连接端 105
第四连接端 106 安装孔 107
弹簧 108 小球 109
凹槽 110
雨伞 200 伞面 20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雨伞及其伞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雨伞及其伞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伞柄100主要包括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
其中,第一连接部101呈U型。第一连接部101包括第一连接端103和第二连接端104。
第二连接部102呈U型或半圆形。第二连接部102包括第三连接端105和第四连接端106。第三连接端105与第一连接端103共轴枢接。具体来说,第三连接端105能围绕第一连接端103转动,以使第四连接端106和第二连接端104配合固定或使两者分离。
容易理解的,第四连接端106和第二连接端104可相互结合或分离,以使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形成一开环或闭环。当第四连接端106和第二连接端104配合固定时,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形成一环状部,便于手握持。该环状部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环状中的一种。当第四连接端106和第二连接端104分离时,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形成一开环,此时可以在第四连接端106套上购物袋,再转动第三连接端105,使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形成一闭环。这样在一手撑伞的同时,另一手可以操作手机而不受购物袋影响。此外,通过开环闭环方式,可以将伞柄100套在横杆或包带上,这样方便存放或携带雨伞200。
较佳地,第三连接端105与第一连接端103通过一阻尼轴相互连接。该种结构可以增加第三连接端105与第一连接端103的旋转阻尼,这样转动第三连接端105,可以将第二连接部102停留在任何一个转动角度上。该种方式可以方便吊挂雨伞,此外当需要靠墙角放置雨伞时,打开的伞柄100,可以与墙角有更大的贴合面,增加摩擦力而不至于滑倒。
较佳地,第三连接端105能相对第一连接端103旋转360度。
较佳地,第四连接端106和第二连接端104卡扣配合固定。更佳地,参考图3,在第二连接端104开设有安装孔107,在安装孔107内设有弹簧108和小球109,弹簧108推顶小球109,以使小球109突出于安装孔107的孔口。第四连接端106设有半球形凹槽110。伞柄100在闭环情况下,小球109能与凹槽110结构配合固定,以使第四连接端106和第二连接端104卡合固定。操作过程中,当第四连接端106与第二连接端104接近时,第四连接端106的边缘抵靠小球109,使小球109在弹簧108的受压作用下回收到第二连接端104内,继续转动第二连接端104,第四连接端106的凹槽110运行到小球109位置,在弹簧108回复力的作用下,小球109与凹槽110贴合,第四连接端106和第二连接端104配合固定。当需要打开伞柄100时,在第二连接部102上施加一个力,使小球109缩回第三连接端105内,转动第二连接部102,使第二连接端104围绕第一连接端103转动,伞柄100被打开。作为举例而非限制,第二连接端104和第四连接端106的结构可以互换,或者以其它卡扣方式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雨伞200。参考图1,该雨伞200包括伞骨(图未示)和伞面201,以及前述的伞柄100。伞骨与第一连接部101连接固定,伞面201与伞骨连接。
较佳地,第一连接端103、第三连接端105与伞骨共轴。这样,在握持伞柄100的第一连接端103和第三连接端105的部分,相当于握持在雨伞200的大致重心位置,较为方便舒适。
更佳地,第一连接端103的直径和第三连接端105的直径相等,第二连接端104的直径和第四连接端106的直径相等。第一连接端103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端104的直径。由于第一连接端103和第三连接端105形成伞柄100的的握持部分,直径大些能方便抓握。第二连接端104和第四连接端106直径小些,可以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伞柄100,通过伞柄100的开环和闭环,提升了雨伞200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伞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呈U型,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第二连接部,呈U型或半圆形,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共轴枢接,所述第三连接端能围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以使所述第四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配合固定或使两者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通过一阻尼轴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端能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端旋转36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卡扣配合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弹簧和小球,所述弹簧推顶所述小球,以使所述小球突出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所述第四连接端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小球能与凹槽结构配合,以使第四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卡合固定。
6.一种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骨和伞面,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伞柄,所述伞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固定,所述伞面与所述伞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三连接端与所述伞骨共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直径和所述第三连接端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直径和所述第四连接端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直径。
CN202120538228.1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Active CN214386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8228.1U CN21438640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8228.1U CN21438640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6405U true CN214386405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8228.1U Active CN21438640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6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8266B2 (en) Phone case
US4909467A (en) Holder for bottles and tools
EP3481036A1 (en) Magic push
WO2016019697A1 (zh) 伸缩收纳瓶
CN214386405U (zh) 一种雨伞及其伞柄
JP2006095261A (ja) クリップ及びクリップケース
JPWO2002040763A1 (ja) 吊下支持具
CN206423725U (zh) 一种聚氯乙烯改性拉杆
CN205658491U (zh)
CN201094341Y (zh) 便携折叠式购物篮
CN205597343U (zh) 一种新型易悬挂雨伞柄
CN206807551U (zh) 多功能手机套
CN213587590U (zh) 一种多功能拐杖
CN212280864U (zh) 一种杯把可内折的陶瓷杯
CN212935968U (zh) 一种可折叠手机支架
CN215189762U (zh) 一种用于拉杆旅行箱的电子设备放置结构
JP3083538U (ja) 飲料瓶の掛け具
JP2001037615A (ja) 数珠状ワイヤー装置と数珠状ワイヤー装置を利用した製品
CN211722665U (zh) 一种安装于杯体的便携式提环及便携杯
CN215189759U (zh) 一种拉杆旅行箱
CN106723844A (zh) 一种聚氯乙烯改性拉杆
CN210353618U (zh)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拉杆把手
JP2006341923A (ja) ペットボトルホルダー
CN216253210U (zh) 一种耳机保护套
CN215581265U (zh) 一种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