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0977U -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0977U
CN214380977U CN202023225671.8U CN202023225671U CN214380977U CN 214380977 U CN214380977 U CN 214380977U CN 202023225671 U CN202023225671 U CN 202023225671U CN 214380977 U CN214380977 U CN 214380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surface
plastic part
frame structure
vertical distance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256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鸿远
黄锐坤
唐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256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0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0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0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塑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顶面、第一底面及第一侧面,第一底面平行于第一顶面,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顶面。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顶面、第二底面及第二侧面,第二顶面平行于第一顶面及第二底面,第二侧面垂直于第二顶面。第二侧面位于第一侧面的一侧,第一底面位于第二顶面的一侧。一种结合件,包括相结合的塑胶件及塑件。一种框架结构,包括该结合件。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该框架结构。上述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通过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之间保留的距离,以及第一底面位于第二顶面之间保留的距离实现了能够同时保证注塑填充及强度的目的,进而保证了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类产品加工中,塑件需要通过冲压工艺变成台阶状,进而参与注塑以形成手机外框支架结构。但由于注塑材料的流动性较差,若塑件冲压距离偏小,会易导致在薄胶区域处注塑材料填充困难,从而导致卡合不够缜密,产生间隙。若塑件冲压距离过大,会导致塑件的剪切区域的强度变弱,有断裂的风险。强度变弱,进而同样导致防水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保证注塑填充及强度的塑件,及包含该塑件的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塑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顶面、第一底面及第一侧面,第一底面平行于第一顶面,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顶面、第二底面及第二侧面,第二顶面平行于第一顶面,第二底面平行于第二顶面,第二侧面垂直于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其中,第一顶面通过第一侧面连接第二顶面,第一底面通过第二侧面连接第二底面。第二侧面位于第一侧面朝向第一本体的一侧,第一底面位于第二顶面朝向第二底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面及第二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之间垂直距离的一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面及第二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0.06毫米。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之间垂直距离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5毫米,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0.05毫米小于等于0.06毫米。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通过冲压形成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结合件,包括相结合的塑胶件及塑件,塑胶件包裹第一侧面、第二顶面、第二底面、第二侧面及第一底面,且塑件的一侧与第一顶面平齐衔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本体远离第二侧面的一端弯折设置,以加强与塑胶件的结合力。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包括上述的结合件。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上述的框架结构,显示屏设于框架结构上。
上述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通过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之间保留的距离,以及第一底面位于第二顶面之间保留的距离实现了能够同时保证注塑填充及强度的目的,进而增强了物件卡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结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塑件 100
第一本体 10
第一顶面 11
第一底面 12
第一侧面 13
第二本体 20
第二顶面 21
第二底面 22
第二侧面 23
距离 H、T、L
结合件 200
塑胶件 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塑件,可为一注塑内嵌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顶面、第一底面及第一侧面,第一底面平行于第一顶面,第一侧面垂直于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顶面、第二底面及第二侧面,第二顶面平行于第一顶面,第二底面平行于第二顶面,第二侧面垂直于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其中,第一顶面通过第一侧面连接第二顶面,第一底面通过第二侧面连接第二底面。第二侧面位于第一侧面朝向第一本体的一侧,第一底面位于第二顶面朝向第二底面的一侧。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结合件,包括相结合的塑胶件及塑件(可为一注塑内嵌件),塑胶件包裹第一侧面、第二顶面、第二底面、第二侧面及第一底面,且塑件的一侧与第一顶面平齐衔接。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包括上述的结合件。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上述的框架结构,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上。
上述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通过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之间保留的距离,以及第一底面位于第二顶面之间保留的距离实现了能够同时保证注塑填充及强度的目的,进而增强了物件卡合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塑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塑件1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第一本体10包括第一顶面11、第一底面12及第一侧面13。第一底面12平行于第一顶面11。第一侧面13垂直于第一顶面11及第一底面12。第二本体20包括第二顶面21、第二底面22及第二侧面23。第二顶面21与第二底面22相平行设置,且第二顶面21与第二底面22均平行于第一顶面11及第一底面12。第二侧面23垂直于第二顶面21及第二底面22,即第二侧面23平行于第一侧面13。
第一顶面11通过第一侧面13连接第二顶面21。第一底面12通过第二侧面23连接第二底面22。具体地,第二侧面23与第一侧面13不重合,且第二侧面23位于第一侧面13朝向第一本体10的一侧。第一底面12与第二顶面21不重合,且第一底面12位于第二顶面21朝向第二底面22的一侧。作为示范性举例,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通过冲压工艺形成第一侧面13及第二侧面23,即,冲压前,第一顶面11与第二顶面21为同一平面,第一底面12与第二底面22为同一平面;冲压后,第一顶面11与第二顶面21之间形成第一侧面13,第一底面12与第二底面22之间形成第二侧面23。
为了在注塑时使注塑材料能够充分填充第一顶面11及第二顶面21之间的间隙区域,进而保证注塑后成型件的卡合效果,第一顶面11及第二顶面21之间的垂直距离H大于第一顶面11及第一底面12之间垂直距离T的一半。通过多次试验验证,针对塑件100为不锈钢材质,注塑材料为尼龙+55%玻纤生物降解型塑料,第一顶面11及第二顶面21之间的垂直距离H的数值需要大于或等于0.06毫米,才能使注塑材料充分填充于第一顶面11及第二顶面21之间的间隙区域。
为了防止在注塑时塑件100发生断裂,第一侧面13及第二侧面23之间的垂直距离L大于或等于第一顶面11及第一底面12之间垂直距离T的三分之一。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顶面11及第一底面12之间垂直距离T为0.15毫米,第一侧面13及第二侧面23之间的垂直距离L大于等于0.05毫米小于等于0.06毫米。
图2为一实施例中结合件2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结合件200,包括相结合的塑胶件210及塑件100。塑胶件210包裹第一侧面13、第二顶面21、第二底面22、第二侧面23及第一底面12,而不包裹第一顶面11,且塑胶件210靠近第一顶面11的一面与第一顶面11平齐衔接。
为了加强塑件100及塑胶件210之间的结合力,第二本体20远离第二侧面23的一端朝远离第二顶面21的方向弯折设置,以加强塑件100与塑胶件210的结合力,防止塑件100脱离塑胶件210。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图未示),包括结合件200。作为示范性举例,框架结构用于手机类电子产品的外框支架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图未示),包括显示屏和上述的框架结构,显示屏设于框架结构上,且移动终端通过结合件200的充分填充及强度保证了显示屏与框架结构之间的卡合效果。
上述塑件100、结合件200、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通过第二侧面23与第一侧面13之间保留的距离,以及第一底面12与第二顶面21之间保留的距离实现了能够同时保证注塑填充及强度的目的,进而保证了卡合效果。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
所述第一本体包括:
第一顶面;
第一底面,平行于所述第一顶面;
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
所述第二本体包括:
第二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顶面;
第二底面,平行于所述第二顶面;
第二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顶面及所述第二底面;
其中,所述第一顶面通过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一底面通过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底面;
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底面位于所述第二顶面朝向所述第二底面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二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垂直距离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二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0.06毫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垂直距离的三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5毫米,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0.05毫米小于等于0.06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通过冲压形成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
7.一种结合件,包括相结合的塑胶件及注塑内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内嵌件为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塑件,所述塑胶件包裹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二底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一底面,且所述塑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顶面平齐衔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作弯折设置,以加强与所述塑胶件的结合力。
9.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所述的结合件。
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框架结构,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结构。
CN202023225671.8U 2020-12-28 2020-12-28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4380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25671.8U CN214380977U (zh) 2020-12-28 2020-12-28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25671.8U CN214380977U (zh) 2020-12-28 2020-12-28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0977U true CN214380977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4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25671.8U Active CN214380977U (zh) 2020-12-28 2020-12-28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0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4190B (zh) 支架式扎带
CN201207114Y (zh) 背光模组的框体
CN2074274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4380977U (zh) 塑件、结合件、框架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4130797U (zh) 一种超薄防水连接器
CN207427233U (zh) 注塑五金结构、手机前壳以及手机
CN214336900U (zh) 一种抗弯折的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767078B (zh) 一种移动显示装置
CN205407942U (zh) 一种手机
CN201868625U (zh) 刀式连接器
CN201853749U (zh) 一种低压注塑聚合物电池
CN203851184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耳机座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4283051B (zh) 一种超薄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7530207U (zh) 一种卡托和移动终端
CN208190908U (zh) 一种电子装置
CN110900945B (zh) 一种结构件的制程方法、模具、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4177345U (zh) 框体结构及终端产品
CN216795401U (zh) 北斗导航智能终端机注塑件
CN217588342U (zh) Led显示装置的后壳结构及led显示装置
CN211127858U (zh) 框体结构及包含该框体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15989326U (zh) 音频插座的开关端子结构
CN20910441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耳机插座连接器
CN205752321U (zh) 加厚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20629706U (zh) 边缘孔夹线的改良结构及电子产品
CN106451024B (zh) 用于电子连接器的制造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9 Foxconn H5 plant 101, No. 2, Donghuan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lant 5, building C09, 4th floor, building C07, 2nd floor, building C08, 3rd floor, 4th floor, building C04, zone B, Foxconn Hongg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ucheng Das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zhou Guanlan Foxconn Hongguan Science Park B workshop 5 C09 buildings 4 floors, C07 buildings 2 floors, C08 buildings 3 floors 4 floors, C04 buildings 1 floor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SHI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