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0447U - 一种防水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0447U
CN214380447U CN202022676434.7U CN202022676434U CN214380447U CN 214380447 U CN214380447 U CN 214380447U CN 202022676434 U CN202022676434 U CN 202022676434U CN 214380447 U CN214380447 U CN 214380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flow passage
air
motor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64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忠
王永强
赵宇驰
童瑞鑫
武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764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0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0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0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电机,其包括:电机壳体,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一容置腔;动叶轮,转动设于电机壳体的一侧;风罩,设于电机壳体的一侧且罩设于动叶轮的外周,风罩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其中,电机壳体远离风罩侧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响应于第二进风口处的负压作用而产生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再经过容置腔后流向第二进风口的散热气流,容置腔为气流通道的一部分;其中,气流通道内设有能够在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单向开启的单向阀。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外部水流进入电机壳体内,能够有效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水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无刷电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短,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在航模、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动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传统的电机由于散热效果差,导致电机内部温升高,影响了电机的使用性能。
市场上现有的电机为了克服传统电机内部温升高的问题在电机上设有散热通道,为了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散热通道与电机内部相连通,由此,电机外部的水容易通过散热通道进入电机内部,从而造成电机内部电子元器件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电机,能够有效防止外部水流进入电机壳体内,能够有效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水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一容置腔;动叶轮,转动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风罩,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且罩设于所述动叶轮的外周,所述风罩上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动叶轮用于在所述风罩内鼓风,以使所述第二进风口处产生负压;其中,所述电机壳体远离所述风罩侧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响应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负压作用而产生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再经过所述容置腔后流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散热气流,所述容置腔为所述气流通道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能够在所述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单向开启的单向阀。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容置腔、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壳壁上,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侧;其中,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流道内。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罩的外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内设有所述单向阀。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包括具有一枢转轴的挡板和用于使得所述挡板单向转动的限位结构,所述挡板和所述限位结构相抵靠;其中,所述挡板响应于所述散热气流的作用而向远离所述限位结构一侧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为气体单向阀。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卡块。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叶轮具有旋转轴线,所述第一流道沿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风罩外壁的母线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水电机还包括:减震罩,设于所述风罩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二流道设于所述减震罩和所述风罩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成型于所述减震罩内壁上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和所述风罩的外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电机,其通过在气流通道内设置单向阀,在实现电机壳体内部散热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外部水流通过上述气流通道进入电机壳体内部,实现电机降温的同时又能够避免电机壳体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遇水而发生短路,有效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在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减震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与防护罩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电机100,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在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防水电机100包括:电机壳体110,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一容置腔112;动叶轮120,转动设于电机壳体110的一侧;风罩130,设于电机壳体110的一侧且罩设于动叶轮120的外周,风罩130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31,动叶轮120用于在风罩130内鼓风,以使第二进风口131处产生负压;其中,电机壳体110远离风罩130侧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31之间设有气流通道H,气流通道H响应于第二进风口131处的负压作用而产生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容置腔112再经过容置腔112后流向第二进风口131的散热气流,容置腔112为气流通道H的一部分;其中,气流通道H内设有能够在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单向开启的单向阀140。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流通道H内设置单向阀140,在实现电机壳体110内部散热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外部水流通过上述气流通道H进入电机壳体110内部,实现电机降温的同时又能够避免电机壳体11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遇水而发生短路,有效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壳体110内部设有转轴180、位于容置腔112内且固定于转轴180上的转子182、设于容置腔112内且围设于转子182外周的定子183以及位于容置腔112内且与定子183电连接的驱动板181,其中,转轴180部分延伸至容置腔112外侧,转轴180延伸至电机壳体110外的部分与动叶轮120连接,动叶轮120随转轴180的转动而转动。动叶轮120具有旋转轴线L,动叶轮120绕上述旋转轴线L旋转。风罩130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用于收容动叶轮120的风罩腔,风罩腔在风罩130远离电机壳体110的一侧形成有与风罩腔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31,风罩腔在风罩130靠近电机壳体110的另一侧形成有与风罩腔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32。当转轴180驱使动叶轮120转动时,外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1进入风罩腔后,在风罩腔内形成高速气流,再经由第一出风口132排出,以使第二进风口131处形成负压。电机壳体110靠近动叶轮120的端部还设有定叶轮170,第一出风口132与定叶轮170连接。
考虑到电机100在使用时会因振动产生噪音,噪音大大影响了电机100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感。为了降低电机的噪音,在风罩130的外周套设有减震罩160,减震罩160用于隔绝振动和噪音,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机100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感。减震罩160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风罩130设于减震罩160内。具体地,减震罩160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减震腔,减震腔在减震罩160远离电机壳体110的一侧形成有第三进风口161,减震腔在减震罩160靠近电机壳体110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62。第二进风口131和第三进风口161分别与旋转轴线L同轴设置。
电机100在运行过程中,电机壳体110内的转子182、定子183和驱动板181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电机壳体110内的空气不能进行有效的流动,则会导致电机100的温升过高。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流通道H用于解决电机壳体110内部温升过高的问题。气流通道H包括容置腔112、第一流道113以及第二流道114,其中,容置腔112、第一流道113以及第二流道114依次连接以形成上述气流通道H。第一流道113形成于电机壳体110的壳壁上,第二流道114位于电机壳体110的外侧,第二流道114的进口与第一流道113的出口连接,第二流道114的出口靠近第二进风口131设置。具体地,第一流道113沿垂直于旋转轴线L的方向延伸,第二流道114沿所述风罩130外壁的母线方向延伸,这里的母线是指形成风罩130外壁的动线。在第二进风口131处的负压的作用下,气流通道H内能够产生散热气流,气流通道H内的散热气流的流动路径如下:靠近第一进风口111处的外部较冷空气Q1进入容置腔112,进入容置腔112内的气流Q2能够将容置腔112内的大量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接着,气流Q2顺着容置腔112流入第一流道113内,进入第一流道113内的气流Q3顺着第一流道113流入第二流道114,进入第二流道114内的气流Q4顺着第二流道114流向至第二进风口131处。
为了使得外部的水流不能通过气流通道H进入电机壳体110内,单向阀140设于第一流道113和/或第二流道114内。这里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方案一,单向阀140设于第一流道113内;方案二,单向阀140设于第二流道114内;方案三,单向阀140同时设于第一流道113和第二流道114内。考虑到,安装单向阀140的便捷程度,优选的,单向阀140设于第二流道114内。单向阀140包括具有一枢转轴的挡板141和用于使得挡板141单向转动的限位结构142,挡板141和限位结构142相抵靠。其中,在散热过程中,挡板141响应于散热气流的作用而向远离限位结构142一侧转动,当动叶轮120停止工作时,挡板141响应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而回落至初始位置以与限位结构142相抵靠。挡板141的形状与第二流道114的大小和形状一致,以利于散热气流推动挡板141而使得气流通道H导通。限位结构142优选为固设于第二流道114内的卡块,卡块的截面远远小于第二流道114的流通截面,从而以利于散热气流的流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单向阀140也可以为气体单向阀,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结构形式。
第二流道114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风罩130和减震罩160的外侧设有连接件150,连接件150上形成有第二流道114,第二流道114内设有单向阀14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风罩130和减震罩160的外侧不设有连接件150,第二流道114不设于连接件15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减震罩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流道114设于减震罩160和风罩130之间。具体地,第二流道114包括成型于减震罩160内壁上的导风槽163,导风槽163和风罩130的外壁M围设形成第二流道114,第二流道114内设有单向阀140。在又一实施方式中,风罩130和减震罩160的外侧不设有连接件150,第二流道114不设于连接件150上,减震罩160上不设有导风槽163。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流道114为设于减震罩160和风罩130之间的软管190,软管190的一端与第一流道113的出口连通、另一端沿着风罩130的母线方向延伸至第二进风口131处。考虑到在软管190内设置单向阀140较为复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140设于第一流道113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机与防护罩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电机100的外部还罩设有防护罩200,防护罩200上设有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第一开口210与第一进风口111相对,第二开口220与第三进风口161相对。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壳体,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一容置腔;
动叶轮,转动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
风罩,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且罩设于所述动叶轮的外周,所述风罩上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动叶轮用于在所述风罩内鼓风,以使所述第二进风口处产生负压;
其中,所述电机壳体远离所述风罩侧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设有气流通道H,所述气流通道H响应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负压作用而产生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再经过所述容置腔后流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散热气流,所述容置腔为所述气流通道H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H内设有能够在所述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单向开启的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通道H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容置腔、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壳壁上,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侧;
其中,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流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罩的外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内设有所述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包括具有一枢转轴的挡板和用于使得所述挡板单向转动的限位结构,所述挡板和所述限位结构相抵靠;
其中,所述挡板响应于所述散热气流的作用而向远离所述限位结构一侧转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为气体单向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为卡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叶轮具有旋转轴线L,所述第一流道沿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L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风罩外壁的母线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减震罩,设于所述风罩的外周;
其中,所述第二流道设于所述减震罩和所述风罩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成型于所述减震罩内壁上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和所述风罩的外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CN202022676434.7U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防水电机 Active CN214380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6434.7U CN214380447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防水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6434.7U CN214380447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防水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0447U true CN214380447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6434.7U Active CN214380447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防水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0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2880A (zh) * 2023-06-13 2023-09-12 深圳市中驱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冷却系统的电机及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2880A (zh) * 2023-06-13 2023-09-12 深圳市中驱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冷却系统的电机及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0364U (zh) 一种可降噪散热的电机外壳
WO2021143888A1 (zh) 挂脖风扇
CN102244434A (zh) 电机组件
CN211573798U (zh) 一种电动水泵内部冷却系统
CN214380447U (zh) 一种防水电机
CN114530972B (zh) 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
CN205811775U (zh) 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
CN105471131B (zh) 一种用于油浸式电机中的定子的冷却机构
CN208923982U (zh) 一种风冷散热微型电机
CN201122878Y (zh) 一种新型风路低压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15772758U (zh) 一种具有散热降噪功能的防爆电机
CN113242474B (zh) 一种办公用自散热防尘型路由器
EP2624419B1 (en) Paper shredder
CN213185729U (zh) 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11183621U (zh) 一种电机外壳的降噪散热结构
CN201001069Y (zh) 水冷电机
WO2020001534A1 (zh) 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吹风机
CN208793256U (zh) 电动水泵
CN208010662U (zh) 一种水泵上的风冷结构
CN215860875U (zh) 一种电吹风的新型风道结构
CN215580687U (zh) 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CN220141552U (zh)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CN217827057U (zh) 一种可降低风力损耗和噪音的高速吹风机
CN211791130U (zh) 一种散热功能好的减速马达
CN218783665U (zh) 一种新型防水结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