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0687U - 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80687U CN215580687U CN202121555355.9U CN202121555355U CN215580687U CN 215580687 U CN215580687 U CN 215580687U CN 202121555355 U CN202121555355 U CN 202121555355U CN 215580687 U CN215580687 U CN 2155806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sing
- wall portion
- hole
- air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41000883990 Flabell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其中机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孔和第二风孔,第一风孔和第二风孔用于气体进出机壳,同时,在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第三壁部上开设第三风孔,第三风孔安装有导流件,引导气流从第三风孔进入机壳,对机壳内电机部件进行降温散热,例如,机壳作为风扇电机的机壳使用时,电机转轴从第二壁部伸出机壳,扇叶位于机壳的第二壁部一侧,扇叶转动时,机壳周侧气流流向扇叶,气流从第一风孔和导风口进入机壳内,然后从第二风孔流出机壳,气流带走了机壳内部的热量,提升对电机的风冷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风扇产品广泛采用交流异步电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电机部分在运行时会产生内部损耗,进而转化为热能,使机体温度升高。机壳多为封闭结构,电机散热条件不佳,绕组、定子、转子、轴承等内部元件会产生热积累,严重影响电机可靠性,造成电机运行寿命大大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机壳内气体流动性差,导致电机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机壳内气体流通量,提供一种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内腔,所述机壳具有:
第一壁部,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风孔;
第二壁部,位于所述第一壁部的对侧,并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风孔;以及
第三壁部,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合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三壁部设置有第三风孔及安装于所述第三风孔外侧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三风孔进入所述内腔。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机壳位于第一壁部一侧设置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形成的倾斜面开设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四风孔。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倾斜面自所述第一壁部倾斜向外延伸至所述第三壁部。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流件包括导风部及连接于所述导风部相对两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壁部,所述导风部、两个连接部及所述第三壁部合围形成导风口,所述导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壁部或所述第二壁部。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风部呈锐角凸出于所述第三壁部,且所述导风部覆盖所述第三风孔。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沿圆弧或直线从所述导风部延伸至所述第三壁部。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壁部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第三风孔,每组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所述第三风孔。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风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孔呈环状分布。
一种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上述机壳,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内腔。
一种送风设备,安装有上述驱动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壳,机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孔和第二风孔,第一风孔和第二风孔用于气体进出机壳,同时,在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第三壁部上开设第三风孔,第三风孔安装有导流件,引导气流从第三风孔进入机壳,对机壳内电机部件进行降温散热,例如,机壳作为风扇的电机机壳使用时,电机转轴从第二壁部伸出机壳,扇叶位于机壳的第二壁部一侧,扇叶转动时,机壳周侧气流流向扇叶,部分气流分别从第一风孔和第三风孔进入机壳内,然后从第二风孔流出机壳,气流带走了机壳内部的热量,提升对电机的风冷效果。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机壳,驱动件为电机时,电机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具有第一风孔和第二风孔,电机周向上具有第三风孔,第三风孔安装有导流件,导流件引导机壳周侧的气流通过第三风孔进入内腔,从而对机壳内电机部件进行风冷,根据使用需求,改变第三风孔的位置可以针对性对电机部分区域进行散热,提升电机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稳定性。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送风设备,送风设备安装有上述驱动装置,驱动件连接扇叶,扇叶的旋转实现驱动件的强制对流散热,可以使气流从第一风孔和第三风孔进入内腔,从第二风孔流出内腔,带走机壳内部的热量,提升驱动件的风冷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的第三风孔的另一位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的导流件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送风设备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壳;2-扇叶;
11-第一壁部;12-第二壁部;13-第三壁部;14-倾斜面;15-第一风孔;16-第二风孔;17-导流件;18-第四风孔;19-第五风孔;
171-导风部;172-连接部;173-导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电风扇产品广泛采用交流异步电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内部损耗,进而转化为热能,使机体温度升高。电机壳多为封闭结构,电机散热条件不佳,绕组、定子、转子、轴承等内部元件会产生热积累,严重影响电机可靠性,造成电机运行寿命大大减少。为了解决现有机壳内气体流动性差,导致电机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壳1、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送风设备包括扇叶2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该机壳1,驱动件安装在该机壳1内部,机壳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第一壁部11开设有第一风孔15,第二壁部12开设有第二风孔16,第一风孔15和第二风孔16用于气体进出机壳1,在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之间的第三壁部13上开设第三风孔,第三风孔安装有导流件17,导流件17引导气流从第三风孔进入机壳1。
驱动件为电机时,机壳1用作电机的外壳,电机具有绕组、定子、转子、轴承等部件,电机的转轴从第二壁部12的转轴孔伸出机壳1,扇叶2连接转轴,扇叶2位于机壳1的第二壁部12一侧,扇叶2转动时,机壳1周侧气流会朝向扇叶2流动,部分气流分别从第一风孔15和导风口173进入机壳1内,然后从第二风孔16流出机壳1,扇叶2的旋转实现电机的强制对流散热,气流带走了机壳1内部电机的热量,提升对电机的风冷效果。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1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1的第三风孔的另一位置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机壳1的导流件17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送风设备的示意图。
参考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壳1、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送风设备包括扇叶2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机壳1,驱动件安装在机壳1内,机壳1设置有内腔,机壳1具有第一壁部11、第二壁部12及第三壁部13,第一壁部11设置有第一风孔15,第二壁部12设置有第二风孔16,第三壁部13环绕设置于第一壁部11和第二壁部12之间,第一壁部11、第二壁部12及第三壁部13合围形成所述机壳1的内腔,第三壁部13设置有第三风孔及安装于所述第三风孔外侧的导流件17,所述导流件17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壁部11或所述第二壁部12的导风口173,所述第一风孔15、所述第二风孔16及所述第三风孔分别连通所述内腔。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驱动件为电机进行介绍,导流件17与格栅的形式相似,电机转轴可以从第一壁部11或第二壁部12伸出机壳1,即可以将第一壁部11作为电机的头端,也可以将第二壁部12作为电机的头端;第一壁部11作为电机的头端,转轴从第一壁部11伸出机壳1,机壳1外的转轴安装扇叶2,电机转动带动扇叶2转动,机壳1周侧的气流流向扇叶2的背侧,此时,第一风孔15为出气孔,第二风孔16和第三气孔为进气孔,导风口173朝向机壳1的第二壁部12所在一侧,通过扇叶2旋转实现对电机的强制对流扇热,第二风孔16和第三气孔为机壳1内提供足够的进风量,导流件17突出于第三壁部13设置,导流件17将流经机壳1表面的气流引入导风口173,然后通过导风口173进入内腔,进一步提升对电机的风冷效果。机壳1结构加工简单,成本较低,易实现。
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电机装配过程中,也可以将第二壁部12作为电机的头端,即电机的转轴从第二壁部12伸出机壳1,机壳1外的转轴安装扇叶2,电机带动扇叶2转动,此时,导风口173朝向机壳1的第一壁部11所在一侧,第一风孔15和第三风孔为进风孔,第二风孔16为出风孔,在此结构的基础上,依然能够实现通过扇叶2旋转对电机的强制对流扇热,导流件17将流经机壳1表面的气流引入导风口173,然后通过导风口173进入内腔,进一步提升对电机的风冷效果。
结合图1和图5所示,以第一风孔15为进风孔,第二风孔16为出风孔进行介绍,导风口173朝向机壳1的第一壁部11所在一侧,机壳1设有倾斜结构,倾斜结构的倾斜面14自第一壁部11倾斜向外延伸至第三壁部13,倾斜结构形成的倾斜面14开设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四风孔18,第四风孔18排列设置有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排风孔为条形孔,第四风孔18的长度方向与多个第四风孔18的排列方向垂直,参考图1所示,第二壁部12对应第四风孔18排列设置有多个第五风孔19,第五风孔19与第四风孔18的排列方向相同,增加机壳1的气体进出量,提高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风孔16为进风孔时,倾斜结构的倾斜面14自第二壁部12向外延伸至第三壁部13,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倾斜结构设置于机壳1的进风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风孔15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风孔15围绕第一壁部11的外轮廓由外至内呈环状层层嵌套分布,也可以围绕第一壁部11的外轮廓开设一个环形孔,然后安装格栅网,将环形孔分隔成多个第一风孔15。第二风孔16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风孔16呈环状分布在第二壁部12。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第二风孔16也可以在第二壁部12上由内至外嵌套多层,根据机壳1内部通风扇热需求,多个第一风孔15之间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能够满足气体进入机壳1需求。多个第二风孔16之间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机壳1在实际使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机壳1周侧的环境设置第三风孔的位置,以图2中机壳1的放置状态为基准,第三风孔可以开设在机壳1的顶部,也可以开设在机壳1的侧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壁部13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第三风孔,每组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所述第三风孔,扇叶2转动时,气流会从第一壁部11一侧流向扇叶2的背侧,多个第三风孔的排列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近,能够使更多的气流流入机壳1,从而提高电机的风冷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壁部13开设有三个第三风孔,导流件17也设置三个,保证进风量的同时,保证机壳1的结构强度。
参考图4所示,所述导流件17包括导风部171及连接于所述导风部171相对两侧的连接部172,所述连接部172连接所述第三壁部13,导风部171呈锐角固定于所述第三壁部13,导风部171相对于第三壁部13凸出设置,且所述导风部171覆盖所述第三风孔,导风部171可将第三风孔上方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风孔内,所述导风部171、两个连接部172及所述第三壁部13合围形成所述导风口173。
导风部171可以为平板状或圆弧状,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风部171的一端安装在第三风孔靠近第二壁部12的一侧,导风部171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壁部11所在一侧倾斜向上延伸,从而覆盖第三风孔,连接部172沿圆弧或直线从所述导风部171延伸至所述第三壁部13,导风部171和连接部17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三壁部1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机壳1的大小确定导流件17的尺寸大小,导流件17的数量与第三风孔的数量相同,第三风孔在2-10个之间,第三风孔设置数量太少进风效果差,第三风孔设置数量太多,影响机壳1的结构强度,且导流件17安装过多也会影响机壳1的美观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机壳1,驱动件安装于机壳1的内腔,本申请实施例以驱动件为电机进行介绍。电机包括绕组、转子、定子及转轴等部件,机壳1的第二壁部12中间部位开设轴孔,转轴的部分从轴孔伸出机壳1,电机的轴向方向的一端具有第一风孔15,电机轴向方向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风孔16,电机周向上具有第三风孔,第三风孔安装有导流件17,导流件17与机壳合围形成导风口173,导流件17引导机壳1周侧的气流通过导风口173进入内腔,从而对机壳1内部电机进行风冷,改变第三风孔的开设位置可以针对性对电机部分区域进行散热,提升电机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稳定性。
参考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送风设备,送风设备包括扇叶2及上述驱动装置,扇叶2连接驱动件,扇叶2位于机壳1的第二壁部12一侧,扇叶2转动时,机壳1周侧气流会朝向扇叶2流动,气流从第一风孔15和导风口173进入机壳1内,然后从第二风孔16流出机壳1,扇叶2的旋转实现电机的强制对流散热,气流带走了机壳1内部的热量,提升对驱动件的风冷效果。
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送风设备包括扇叶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机壳1,驱动件安装于机壳1的内腔,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机壳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孔15和第二风孔16,扇叶2转动时,气流可以从第一风孔15进入机壳1的内腔,从第二风孔16流出机壳1的内腔,从而带走机壳1内部驱动件产生的热量,在第三壁部13上开设第三风孔,第三风孔外侧安装有导流件17,导流件17可以与第三壁部13合围形成导风口,导流件17也可以设置导风口,导流件17将第三壁部13表面流动的气流从第三风孔导入机壳1内部,提高散热效果,机壳1的底部还设置有倾斜结构,倾斜结构的倾斜面自第一壁部11向外倾斜延伸至第三壁部13,机壳1在倾斜面上开设第四风孔18,第二壁部12对应第四风孔18开设第五风孔19,扇叶2转动时,第一风孔15、第三风孔和第四风孔18为进风孔,第二风孔16和第五风孔19为出风孔,扇叶2的旋转实现对驱动件的强制对流散热,气流带走了机壳内部的热量,提升对驱动件的风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
第一壁部(11),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风孔(15);
第二壁部(12),位于所述第一壁部(11)的对侧,并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风孔(16);以及
第三壁部(13),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11)与所述第二壁部(1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壁部(11)及第二壁部(12)合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三壁部(13)设置有第三风孔及安装于所述第三风孔外侧的导流件(17),所述导流件(17)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三风孔进入所述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位于第一壁部(11)一侧设置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形成的倾斜面(14)开设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四风孔(1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14)自所述第一壁部(11)倾斜向外延伸至所述第三壁部(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17)包括导风部(171)及连接于所述导风部(171)相对两侧的连接部(172),所述连接部(172)连接所述第三壁部(13),所述导风部(171)、两个连接部(172)及所述第三壁部(13)合围形成导风口(173),所述导风口(173)朝向所述第一壁部(11)或所述第二壁部(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171)呈锐角凸出于所述第三壁部(13),且所述导风部(171)覆盖所述第三风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72)沿圆弧或直线从所述导风部(171)延伸至所述第三壁部(1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部(13)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第三风孔,每组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所述第三风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孔(1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孔(16)呈环状分布。
9.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机壳,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内腔。
10.一种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55355.9U CN215580687U (zh) | 2021-07-08 | 2021-07-08 | 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55355.9U CN215580687U (zh) | 2021-07-08 | 2021-07-08 | 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80687U true CN215580687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82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55355.9U Active CN215580687U (zh) | 2021-07-08 | 2021-07-08 | 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80687U (zh) |
-
2021
- 2021-07-08 CN CN202121555355.9U patent/CN2155806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968158U (zh) | 一种具有均布通风式防护罩结构的电机 | |
CN112117858A (zh) |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机 | |
CN109639030A (zh) | 一种高速电机及包括其的电吹风 | |
CN215580687U (zh) | 机壳、驱动装置及送风设备 | |
CN203707998U (zh) | 一种风冷散热的串激马达 | |
CN219643715U (zh) | 发电机双风道散热结构 | |
CN108736648A (zh) | 吸尘器电机组件 | |
CN110649766B (zh) | 一种双吸分流式超高效电机 | |
CN210111754U (zh) | 一种新型电机散热结构 | |
CN208835935U (zh) | 吸尘器电机组件 | |
US20100141063A1 (en) | Cooling frame for electric motors | |
CN214850855U (zh) | 一种带散热结构的电机 | |
CN113708570B (zh) |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滑环室冷却结构 | |
CN210380477U (zh) | 转子壳体结构、外转子电机以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 |
CN211183621U (zh) | 一种电机外壳的降噪散热结构 | |
CN211266685U (zh) | 一种双吸分流式超高效电机 | |
CN110855080A (zh) | 一种五相异步感应电机的通风散热系统 | |
CN112524061A (zh) | 送风装置和机电设备 | |
JPH0549216A (ja) | 回転電機のフレーム | |
CN215601165U (zh) | 一种无刷电机 | |
CN220043086U (zh) | 一种具有转子散热结构的高速增氧机 | |
CN220673571U (zh) | 一种电机外风扇结构及电机 | |
CN112910179B (zh) | 一种磁极动力能量循环运转发电机 | |
CN218678666U (zh) | 一种散热电机连接座及散热电机 | |
CN216699632U (zh) | 一种定子结构及具有该定子结构的旋转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