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1918U - 板式换热机组 - Google Patents

板式换热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1918U
CN214371918U CN202023338837.7U CN202023338837U CN214371918U CN 214371918 U CN214371918 U CN 214371918U CN 202023338837 U CN202023338837 U CN 202023338837U CN 214371918 U CN214371918 U CN 214371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water
heat exchanger
plate heat
water pump
heat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88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o D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o D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o D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o D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88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1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1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1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板式换热机组,包括有底架、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和减温器,减温器包括有管状的外壳、管束、管板和封头,两个封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外壳上位于两个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热媒进口和第一热媒出口,板式换热器设置有第二热煤进口、第二热媒出口、第二循环水进水口和第二循环水出口,第一热媒出口与第二热媒进口连通,第二循环水进口与循环水泵连通,第二水循环出口与第一水循环进口连通。如此设置,高温蒸汽通过减温器降温,再进入板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充分利用减温器耐高温及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高的特点,换热效果、经济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组合;省去了疏水阀的结构,大大节省了成本。

Description

板式换热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式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传统的板式换热器由于受密封材料热工性能的影响,一般局限于温度150℃以下的工况条件下应用,不便适用于温度较高的热媒,当热媒温度超过一定值后极易造成设备和连接结构的损坏,故障率较高。而且,在板式换热器之前接入疏水阀,需要花费较大的安装和设备成本。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不适用于较高温度的热媒,容易发生损坏,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机组,其能够解决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不适用于较高温度的热媒,容易发生损坏,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机组,包括有底架、固定在所述底架上的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和减温器,所述减温器包括有管状的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并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的管束、连接在所述管束的两端并封闭在所述外壳内的管板、封闭在所述外壳两端的封头,所述管束并排设置有多个、且端部均密封贯穿所述管板,两个所述封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所述外壳上位于两个所述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热媒进口和第一热媒出口,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有第二热媒进口、第二热媒出口、第二循环水进口和第二循环水出口,所述第一热媒出口与所述第二热媒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进口与所述循环水泵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水进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媒进口连通有用于与热媒连接的热媒管路,所述热媒管路上设置有温控阀组。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泵的进口连通有第一管路、出口连通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循环水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循环水源的回水口,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循环水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进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泵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泵的上游设置有循环水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泵的下游设置有止回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循环水温度的温度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循环水压力的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安全阀。
优选地,所述减温器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时,第一热媒进口和第二热媒出口分别连通于热媒装置,第二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分别连通于循环水装置,其工作原理采用分段换热方式,第一阶段是减温器进行高温换热,将作为热媒的高温蒸汽降温到150℃以下的蒸汽,第二阶段是利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将蒸汽转化成凝结水,循环水的低温水经两级换热达到要求的温度。如此设置,高温蒸汽通过减温器降温,转换成150℃以下的蒸汽,然后进入板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充分利用减温器耐高温及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高的特点,使本板式换热机组无论从结构、换热效果、经济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组合;而且,省去了疏水阀的结构,大大节省了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板式换热机组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板式换热机组的俯视图。
图中:1、底架;2、板式换热器;3、减温器;4、循环水泵;5、温控阀组;6、第一管路;7、第二管路;8、止逆阀;9、循环水控制阀;10、回水口;11、温度计;12、压力表;13、安全阀;21、第二热媒出口;31、第一循环水出口;32、第一热媒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机组,包括有底架1、板式换热器2、循环水泵4和减温器3,其中,底架1用于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板式换热器2、循环水泵4和减温器3,以使其与地面隔开,保证较好的稳定性。
减温器3包括有管状的外壳、管束、管板和封头,管束位于外壳内并外壳的轴向延伸,且管束的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两个管板上;管板封闭在外壳内,以使得在两个管板之间形成流通腔,具体地,两块管板与外壳直接焊接;封头封闭在外壳两端,且封头和管板之间留有间隙、并与管束连通设置,这样,在外壳内形成两个腔室,可供循环水和热媒进行热交换。这里,管束并排设置有多个、且端部均密封贯穿管板,多个管束的形式可以增到热媒与循环水的接触面积,提升减温效果。
其中,该减温器3结构简单,没有壳侧密封连接,相同的壳体内径排管最多,在有折流板的流动中旁路最小,因两个管板由管子互相支撑,故在各种管壳式换热器中它的管板最薄,造价最低,有利于与板式换热器2配合使用。
这里,两个封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31,以使得循环水可以通过管束流通,外壳上位于两个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热媒进口32和第一热媒出口,以使得热媒可以通过外壳内管束外的流通腔流通,以便于实现高温转换。
而且,板式换热器2设置有第二热媒进口、第二热媒出口21、第二循环水进口和第二循环水出口,第一热媒出口与第二热媒进口连通,以使得热媒先流经减温器3再流经板式换热器2,第二循环水进口与循环水泵4连通,第二循环水出口与第一循环水进口连通,以使得在循环水泵4的作用下,循环水先流经板式换热器2再流经减温器3,这样,热媒和循环水的流经方向相反,有利于提升换热效果。
在使用时,第一热媒进口32和第二热媒出口21分别连通于热媒装置,第二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31分别连通于循环水装置,其工作原理采用分段换热方式,第一阶段是减温器3进行高温换热,将作为热媒的高温蒸汽降温到150℃以下的蒸汽,第二阶段是利用板式换热器2进行换热,将蒸汽转化成凝结水,循环水的低温水经两级换热达到要求的温度。
如此设置,高温蒸汽通过减温器3降温,转换成150℃以下的蒸汽,然后进入板式换热器2内进行换热,充分利用减温器3耐高温及板式换热器2传热系数高的特点,使本板式换热机组无论从结构、换热效果、经济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组合;而且,省去了疏水阀的结构,大大节省了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热媒进口32连通有用于与热媒连接的热媒管路,热媒管路上设置有温控阀组5,通过温控阀组5可以控制热媒的输入量,进而控制换热温度。
循环水泵4的进口连通有第一管路6,循环水泵4的出口连通有第二管路 7,第一管路6和第二管路7用于与循环水装置连通,以保证循环水的循环流通。具体地,第一管路6远离循环水泵4的一端设置有回水口10,用于连接循环水源,第二管路7远离循环水泵4的一端与第二循环水进口连通,这样,通过第一管路6和第二管路7的设置,有利于控制循环水的流通,提升系统稳定性,而且,回水口10的设计,方便管路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水泵4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第一管路6和第二管路7之间,这样既可以提升循环水泵4的效率,又可以保证水循环的稳定性,当一个循环水泵4故障时,另一个可以运行。
在循环水泵4的上游设置有循环水控制阀9,通过控制阀9可以控制管路的通断,保证系统稳定,以及启停控制。这里,循环水控制阀9设置为蝶阀。
循环水控制阀9和第一管路6之间设置有软接头,提升连接安全性。
在循环水泵4的下游设置有止逆阀8,可以防止循环水倒流,保证循环水泵4的运行稳定,有利于提升循环水泵4的使用寿命。
一些优选方案中,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温度计11,用于检测循环水温度,通过温度计11可以获取循环水的实时温度,进而方便对温控阀组5和循环水泵4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保证循环水的恒温。
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压力表12,用于检测循环水的实时压力,保证循环水处于恒压状态,保证系统温度。
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安全阀13,当循环水的压强较大时,安全阀13打开可以实现泄压。
一些实施例中,减温器3设置在板式换热器2的上方,将板式换热器2 和减温器3上下叠放,可以减小占用面积,以及底架1的安装面积,进而节约成本,便于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不是对具体顺序的限制,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或功能。所阐述的“水平”“竖直”“上”“下”“左”“右”是在该板式换热机组处于自然摆放状态时之所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申请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架(1)、固定在所述底架(1)上的板式换热器(2)、循环水泵(4)和减温器(3),所述减温器(3)包括有管状的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并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的管束、连接在所述管束的两端并封闭在所述外壳内的管板、封闭在所述外壳两端的封头,所述管束并排设置有多个、且端部均密封贯穿所述管板,两个所述封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31),所述外壳上位于两个所述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热媒进口(32)和第一热媒出口,所述板式换热器(2)设置有第二热媒进口、第二热媒出口(21)、第二循环水进口和第二循环水出口,所述第一热媒出口与所述第二热媒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进口与所述循环水泵(4)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水进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媒进口(32)连通有用于与热媒连接的热媒管路,所述热媒管路上设置有温控阀组(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4)的进口连通有第一管路(6)、出口连通有第二管路(7),所述第一管路(6)远离所述循环水泵(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循环水源的回水口(10),所述第二管路(7)远离所述循环水泵(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4)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6)和所述第二管路(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4)的上游设置有循环水控制阀(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4)的下游设置有止回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循环水温度的温度计(1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循环水压力的压力表(1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安全阀(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温器(3)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上方。
CN202023338837.7U 2020-12-31 2020-12-31 板式换热机组 Active CN214371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8837.7U CN214371918U (zh) 2020-12-31 2020-12-31 板式换热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8837.7U CN214371918U (zh) 2020-12-31 2020-12-31 板式换热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1918U true CN21437191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2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8837.7U Active CN214371918U (zh) 2020-12-31 2020-12-31 板式换热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1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778B (zh) 用于燃气涡轮机排气的回热式热交换器的适应性组件
CN202582283U (zh) 可拆多流体管壳式换热器
CN108007243A (zh) 复合式波节管换热器
CN201599788U (zh) 一种带夹套径向热管省煤器
CN214371918U (zh) 板式换热机组
CN101696862B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CN209069064U (zh) 一种气气换热器
CN103307911A (zh) 矩形全焊接u形管式热网加热器
CN215261310U (zh) 一种高压高温差纯逆流多流体热交换器
CN108917438A (zh) 一种高温高压紧凑式换热器
CN210108101U (zh) 分离式热管转换装置及分离式热管系统
CN209229864U (zh) 一种高温汽水换热机组
CN113137873A (zh) 一种高压高温差纯逆流多流体热交换器
CN203421995U (zh) 矩形全焊接u形管式热网加热器
CN107289796B (zh) 一种高效换热卧式导热油换热器
CN202973973U (zh) 整体扩容式热网加热器
CN206546036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05448762U (zh) 一种储水式不锈钢换热器
CN217004973U (zh) 热回收式冷水机组
CN211176755U (zh) 一种用低温锅炉烟气预热锅炉除氧水的系统
CN202432899U (zh) 双面双热介质套管式热管余热锅炉
CN218154451U (zh) 供热系统
CN211372465U (zh) 新型结构换热器
CN212565943U (zh) 一种低压缸零功率改造后热网加热器
CN202092343U (zh) 真空管承压式联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